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二.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三.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一.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地下水是指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表之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
空隙中的水体。地下水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但以液态为 主。
地 表 水
◆按来源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渗入水、凝结水、岩 浆水和埋藏水。
●渗入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渗入水。 ●凝结水:水汽凝结形成的地下水称为凝结水。当地面的温度
3.承压水(confined water):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 层内的重力水。又称为层间水(interlayer water)。

泉(spring)
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在适当条件下溢出地面 的自然现象。

泉的分类方案
(1)根据泉水溢出情况,一般把泉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 (2)根据泉的成因可分为接触泉、断层泉和侵蚀泉。 (3)根据泉的温度可分为普通泉、温泉和冷泉。 (4)部分泉水中可溶有各种矿物质(如碳酸、硫、氟等, 甚至含放射性元素),这种泉称为矿泉(mineral spring)。
通常,岩土颗粒愈细小,其颗粒的比表面积愈大,分子吸附力亦愈大,吸 湿水和薄膜水的含量便愈多。综上所述,地下水在垂向上不仅形成结合水、毛 细水与重力水等不同的层次结构,而且各层次上所受到的作用力亦存在差异, 形成垂向力学结构。
◆地下水的储运及运动特点
岩石中的孔隙是地下水储运的主要场所和运移通道。孔隙的多少、 大小、均匀程度及其连通情况,直接决定了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运 动特性。通常,将松散沉积物颗粒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坚硬岩石因 破裂产生的空隙称裂缝,可溶性岩石中的空隙称溶隙(包括巨大的溶 穴,溶洞等)。
3.溶洞(karst cave) 饱水带上部或季节变动带的地下水沿近水平方向溶蚀岩石 所形成的近水平方向的空洞。
溶洞的发育由溶蚀、机械潜蚀和重力崩塌等多种作用共同 形成。
近于同一高度的洞穴可以连接起来,构成迂回曲折、忽高 忽低、时宽时窄的溶洞系统。
4.溶斗与溶洼(funnel and uvala)
二.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称潜蚀作用(underground corrosion)。 按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机械、化学两种。 地下水主要在岩石空隙中渗流,流动缓慢,水 量分散,冲击力甚小,所以其机械潜蚀作用占次要 地位;但水中常富含CO2和各种溶剂,这些成分能 与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广泛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 因而化学潜蚀作用显著。
◆物理性质
主要有透明度、颜色、嗅味及味感等。
◆硬度
地下水中的Ca2+和Mg2+离子的浓度之和构成地下水的硬度。人 们长期饮用过硬水对健康有害。硬水在工业锅炉中易生成锅垢,既费 燃料,又可能引起锅炉炸裂。
◆矿化程度
淡水(<1g/L>); 弱矿化水(1~10g/L); 中等矿化水(3~10g/L); 强矿化水(10~50g/L); 盐水(>50g/L)
高温热泉(需具备较大的空隙、较热的岩体、通向地表的不规则裂
隙系统)

地下热水分布区常是地热异常区;出露地表即成为温泉。
西藏羊八井、南京汤山、西安临潼华清池;冰岛、新西兰、美国黄
石Yellow Stone老实泉(Old Faithful)

地下热水的成因:与断裂有关、与地热有关、与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地下水的流动状态
1)渗流地下水沿岩石空隙的这种缓慢运动,称为渗流。其运 动场所称为渗流场。 2)当重力水在岩石的狭小空隙中渗流时,受介质的吸引力影 响较大,水的质点排列较为有序,水作层流运动。 3)当地下水在一些宽大的空隙中(溶洞或裂缝)流动时,受介 质的影响较小,水的流速较大,水的质点呈无序地、互相 混杂地流动,形成紊流。 4)地下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当其运动要素(水位、流速和 流向等)在一定时间内稳定不变时,则称为稳定流。
溶斗——地表水沿裂隙集中渗流并溶蚀可溶性岩石,在地表及浅 处形成的碟状、漏斗状洼地。
溶洼——溶斗侧向扩大、合并和加深所形成的小型封闭洼地称为 溶洼。
5.溶盆和溶原(polje and karstic plain)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经过长期的溶蚀和崩塌作用形成 的大型半封闭洼地。
溶盆规模较小;
溶原面积较大。

透水层
岩石:透水性

含 水
含水层
隔水层
◆不同埋藏条件
(1)包气带: 岩石上部水未饱和带,岩石孔隙或裂隙未被液态地 下水充满,含有大量空气。 (2)饱和带:当地下水向下运动到一定深处,遇到不透水层阻隔时, 就不能往下运动了,于是在不透水层之上,地下水便逐渐积成一 层饱和带。
包气带 饱水带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
上层滞水 包气带
季节变动带
饱水带 深循环带
达西定律:地下水呈现层流运动时的基本规律,可以表示为:
Q=KF h/ L =KFI V=KI (Q=FV )
式中, Q :渗流流量;F :为过水断面; h :水头损失;L:渗流长度; I :水力坡度;K :渗透系数。 V :流速 渗透系数同渗流速度具有相同的因次。一般采用m/d或cm/s为单位。 渗透系数可定量地说明岩石的渗透性能。岩石的渗透系数越大,表明其透水性 能越强。
◆所贮存岩石的空隙特点
孔隙水——主要埋藏于各种成因的松散堆积物和风化基岩的表层。 裂隙水——贮存于裸露基岩的风化裂隙、岩浆岩的原生裂隙、各种岩石的构 造裂隙、断层和构造破碎带中。 岩溶水——贮存于因溶蚀形成的缝隙或溶洞中。
◆据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 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层间(承压)水
地下水的机械潜蚀作用
地下水对岩石的冲刷破坏作用称机械 潜蚀作用。
与地下水的流速以及所流经地区的岩石条件 有关。
孔、洞:易发生机械崩塌
黄土发育区:易形成土林 富含水的砂层:易发生流砂 粘土层:易发生土层蠕动,变形
云南元谋土林
三.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以化学方式为主;机械搬运能力通 常微弱,但在地下暗河中可以有较大的搬运力,其搬 运方式和特点与地面流水相似。 地下水的溶运能力与水温、压力、地下水的循环速度 及水中所溶解的CO2的数量及酸度有关。 溶运物包括各种离子和胶体。
◆岩溶作用的发育(影响)条件
是否具有溶蚀作用的地下水和可溶性岩石
1.岩石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卤化物、硫酸盐、 硼酸盐、钙质胶结的碎屑岩等。 2.岩石的透水性—— 裂隙发育程度、紧闭程度。 3.地下水的溶蚀力——所溶解的CO2的浓度。 4.地下水的流动特征——流速、流动方向。
◆常见的岩溶地形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1.包气带水:包气带水是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其中,埋藏在土 壤中的也称为土壤水。当水通过包气带下渗时,重力水可以在包气带中 的局部隔水层上受阻积聚,形成“上层滞水”。
2.潜水(phreatic water):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 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潜水面——隔水层之上,潜水的自由 水面。潜水面受地形,构造因素的影响,可以有起伏。)
◆化学成分
地下水中常溶有一定数量的气体和矿物质。 溶解于地下水的气体——O2、N2、CO2、H2S等。 地下水中的矿物质——Na+、K+、Mg2+、Ca2+、SO42-、 HCO3-、Fe2O3、Al2O3 其含量随地而异,主要与流经地段的岩石性质有关。气 温、生物活动及地下水补给条件等,都会对地下水的 化学成分有影响。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地下水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和化学沉积。地下水的机械沉积 较少,只发生在地下河的较大洞穴中,其作用与河流沉积相似。 地下水的化学沉积是主要的,表现为溶解物质析出,其方式主 要有过饱和沉淀与置换沉淀两种。
溶沟-石芽-落水洞-溶斗-溶洼-溶洞溶盆-溶原
1.溶沟与石芽(karren and stony sprout)
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溶蚀而形成 的沟、槽。
石芽——脊状突起。 2.落水洞(sinkhole) 地下水沿裂隙垂直下渗和溶蚀所形 成的近于直立的深洞。是包气带的 主要岩溶地形。直径小,深度大。
●吸湿水 又称强结合水,水分子与岩土颗粒表面之间的分子吸引力可达到几千甚 至上万个大气压,因此不受重力的影响,不能自由移动,密度大于1,不溶解盐 类,无导电性,也不能被植物根系所吸收。 ●薄膜水 又称弱结合水,它们受分子力的作用,但薄膜水与岩土颗粒之间的吸 附力要比吸湿水弱得多,并随着薄膜的加厚,分子力的作用不断减弱,直至向自 由水过渡。 ●毛管水 当岩土中的空隙小于1毫米,空隙之间彼此连通,就象毛细管一样,当 这些细小空隙贮存液态水时,就形成毛管水。 ●重力水 当含水层中空隙被水充满时,地下水分将在重力作用下在岩土孔隙中 发生渗透移动,形成渗透重力水。饱和水带中的地下水正是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 向低处运动,并传递静水压力。
岩溶地貌示意图
峰林地形——峰林或峰丛 孤峰—— 岩溶发育的阶段性: 早期——地表形成石芽、溶沟、 溶斗、 落水洞。 地下形成独立的洞穴。 中期——地表溶洼和峰林; 地下溶洞、洞穴系统。
晚期——溶原、孤峰。
●古岩溶
古岩溶是指新生代以前发育的岩溶。 识别古岩溶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 的意义: (1)古岩溶面代表了地壳抬升的相对稳定阶段, 可作为分析地壳运动性质的重要依据。 (2)有古岩溶存在,说明当时该区处于温暖潮 湿的气候特征,而且是处于古陆被剥蚀的状态, 有助于分析古地理和古气候。 (3)石油和天然气可储存于古潜山周围和溶洞 中。 (4)有些金属矿床与溶洞有关,形成“岩溶型 矿床”,因而研究古岩溶具有一定的找矿意义。
孔隙水
裂隙 水
溶隙 水
透水性
指在一定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通过的性能。透水性能一 般用渗透系数K值来表示。其值大小首先与岩土空隙的直径大小和 连通性有关,其次才和空隙的多少有关。如粘土的孔隙度很大,但 孔隙直径很小,水在这些微孔中运动时,不仅由于水与孔壁的摩阻 力大而难以通过,而且还由于粘土颗粒表面吸附形成一层结合水膜, 这种水膜几乎占满了整个孔隙,使水更难通过。透水层与隔水层虽 然没有严格的界限,不过常常将渗透系数K值小于0.001米/日的岩 土,列入隔水层,大于或等于此值的岩土属透水层。
◆岩溶作用
地下水对岩石、矿物所产生的溶解破坏作用称化学 潜蚀作用(或称岩溶作用,喀斯特作用)
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岩溶地形(或称喀斯特地)。
喀斯特——来源于南斯拉夫亚得里亚沿海的喀斯特 高原,该地区以碳酸盐岩石发育为主。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力与地下水中CO2 的含量有关, CO2的含量越大,对岩石的溶蚀 力越大。地下水中的一部分CO2是以碳酸氢根 (HCO3-)的形式存在的。含H+和HCO3-的水 与石灰岩(主要成分为方解石CaCO3)接触时, 便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度大大增加。 化学反应式: (1) CO2 +H2O→H++ HCO3(2 ) CaCO3 + H+ + [HCO3]- —— Ca2+ + 2 [HCO3]-
◆温度
地下水的温度受地温控制,变温带地下水水温有较小的季节 性变化;常温带地下水水温与当地平均气温接近;增温带地下 水随地温梯度的增加而增加。通常情况下,地下水的温度接近 或低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称为冷水,温度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称 为地下热水

低温20-40°,中温40-60°,高温60-100°,过热>100°。
◆孔隙率
又称孔隙度,它是反映含水介质特性的重要指标,以孔隙 体积(Vn)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土体积(V)之比值来表示,即n = Vn/V×100%。孔隙率的大小,取决于岩土颗粒本身的大小,颗粒之间 的排列形式、分选程度以及颗粒的形状和胶结的状况等。必须指出, 孔隙率只有孔隙数量多少的概念,并不说明孔隙本身的大小(即孔隙 率大并不表示孔隙也大)。孔隙的大小与岩土颗粒粗细有关,通常是 颗粒粗则孔隙大,颗粒细则孔隙小。但因细颗粒岩土表面积增大,因 而孔隙率反而增大,如粘土孔隙率达到45—55%;而砾石的平均孔隙 率只有27%。
低于空气的温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要进入土壤和岩石的空隙 中,在颗粒和岩石表面凝结形成地下水。
●埋藏水Fra Baidu bibliotek与沉积物同时生成或海水渗入到原生沉积物的孔隙
中而形成的地下水成为埋藏水。
●岩浆水:既不是降水渗入,也不是水汽凝结形成的,而是由
岩浆中分离出来的气体冷凝形成,这种水是岩浆作用的结果, 成为初生水。
◆地下水存在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