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 地下水的类型
• (3)确定潜水面的埋藏深度.潜水面的埋藏深度等于该点的地形高程减 潜水位.根据各点的埋藏深度值,可绘出潜水等埋深线.
• (4)确定含水层厚度.当等水位线图上有隔水层顶板等高线时,同一测 点的潜水水位与隔水层顶板的高程之差即为含水层厚度.
• 3.承压水 •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具有水头压力的水,称为承压水.承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 地下水的类型
• 许多干旱盆地中心,形成高含盐量的咸水,即是垂直排泄的结果.水平排 泄,既消耗水分又消耗水中盐分,所以不会引起潜水化学组成的改变.
• 排泄与径流是密切相关的,一定的径流条件产生与其相适应的排泄方 式,如径流条件好的山区河流中游地区,潜水排泄以水平方式为主;径流 条件不好的平原或河流下游,主要是垂直排泄.人工开采潜水也是排泄.
• 潜水补给来源充沛,水量比较丰富,是重要的供水水源.但在居民区和厂 矿附近易被污染.潜水水质变化较大,湿润气候地形切割强烈时,易形成 含盐低的淡水;干旱气候低平地形,常形成含盐量高的咸水.
• (2)潜水面的形状及其影响因素.潜水面的形状是潜水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一方面反映外界因素对潜水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潜水的特点,如 流向、水力坡度等.
• (3)潜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潜水含水层自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补 给.在补给过程中潜水的水质可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潜水最普遍的和 最大的补给源是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的补给常发生在河流下游或洪 水期,地上河的补给常发生在河流下游或洪水期,地上河的补给则是经 常的.当潜水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水位高于潜水位时,下部含水层的水可 以通过它们之间的弱透水层或通道补给潜水,这种补给称越流补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新大普通地质学课件13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新大普通地质学课件13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1.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元素在地下水均被发现。 2.O K Na Ca Mg Cl等以离子状态大量存在于水中。 ● O K Na Ca Mg克拉克值大,溶解度也大,水中含 量就高。 ● Cl克拉克值小,但溶解度大,故水中含量高。 ● Si,Fe克拉克值大,但溶解度小,故水中含量就小。 3.矿化度:地下水中诸元素的总量(元素离子、分子 及化合物总含量),单位:克/升 ●矿泉水(mineral water):含有对人体有益矿物 质的地下水。degree of mineralization ● 如地下水中含无益的矿物质,则会形成人体结石 (类似于玛瑙)和马宝(动物体内结石)。
• 3 、承压水
• 处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 深处的承压水在上部水体的静水压力之下,具有水 头压力,打钻通过上隔水层,水可自由喷出。 自 流水。
• 二.根据含水层空隙性质划分的类型 1.孔隙pore水 2.裂隙fissure水(裂隙发育贯通性好者为层 状裂隙水;裂隙稀疏局部贯通者为脉状裂隙 水。
•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1.含水层失去水量称排泄(drainage),含水 层从外界获得水称补给(recharge)。 ●流动的地下水称地下径流(run off)。它从 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 2.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人工补水。 3.地下水的露头:地下水的人工露头为井 well,天然露头为泉 spring(上升急喷的泉 即喷泉,重力向下者为下降泉)。台湾和云 南有“蝴蝶泉”;南京有“珍珠泉”、“江 南 第二泉”(南宋陆游题);济南有“趵 (bao)突泉”。
第十三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 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松散沉积物和岩石空 隙(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地下水是一种 重要的矿产资源,它不仅是河水、湖水的重要来 源,而且是工农业用水和饮用水的重要来源。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岩 溶 地 形-石芽
石芽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岩 溶 地 形-石 林
石林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云南 石林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1.地下水的一般特征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2.地下水的基 本 类 型
地下岩土含水情况可分为两个带
包气带
固体颗粒+水+气,3相 固体颗粒+水,2相
包水带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2.地下水的基 本 类 型
按埋藏条件划分
包 气 带 水 潜 水 承 压 水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地下水的一般特征
地 下 水 的 运 动 条 件 - 空 隙-裂隙
裂隙: 存在于 坚硬岩 石中的 裂缝状 空隙称 裂隙
裂隙主要是地壳运动对岩石造成破坏而形成的, 岩石成岩时及在地表遭受风化也会形成裂隙。 岩石的裂隙率一般比松散泥积物的孔隙率小得 多。裂隙率常小于3%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隔水层
可以透水,渗透系数较大的 地层。但(目前)不一定含水
透水层
相对不透水的岩层。它可以 是饱水的粘土层,也可以是 致密完整的基岩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地下水的一般特征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地下水补给
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
地下水排泄
含水层失去水
大气降水
蒸发
地表水渗入
泉 泉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一、地下水的贮存(一)岩土中的空隙1、孔隙松散岩土(如粘土、砂土、砾石等)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存在的空隙,称为孔隙。

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直接影响储容地下水的能力大小。

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n)表示。

孔隙度是孔隙体积(Vn)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即:或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土的密实程度及分选性。

此外,颗粒形状和胶结程度对孔隙度也有影响。

岩石越疏松、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

相反,岩石越紧密图)或分选性越差,孔隙度越小。

孔隙若被胶结物充填,则孔隙度变小。

几种典型松散岩土的孔隙度的参考值2、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它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影响产生的空隙,称为裂隙。

裂隙发育程度除与岩石受力条件有关外,还与岩性有关,坚脆的岩石裂隙发育,透水性好,质软具塑性的岩石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

裂隙的多少用裂隙率(Kt)表示,裂隙率是裂隙体积(Vt)与包括裂隙体积在内的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几中岩石裂隙的参考值3、溶隙可溶岩(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地下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空隙称溶隙。

溶隙的发育程度用溶隙率(K k)表示,溶隙率(K k )是溶隙的体积(V k )与包括溶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研究岩石的空隙时,不仅要研究空隙的多少,还要研究空隙的大小、空隙间的连通性和分布规律。

松散土孔隙的大小和分布都比较均匀,且连通性好,所以,孔隙度可表征一定范围内孔隙的发育情况,岩石裂隙无论其宽度、长度和连通性差异都很大,分布也不均匀,因此,裂隙率只能代表被测定范围内裂隙的发育程度;溶隙大小相差悬殊,分布很不均匀,连通性更差,所以,溶隙率的代表性更差。

(二)岩土中水的存在形式1、气态水气态水,即水蒸气,存在于未饱和的岩土空隙中。

岩土中的气态水可由大气中的气态水进人地下形成,也可由地下液态水蒸发而成。

气态水有极大的活动性,可随空气流动而流动,也可由绝对湿度大的部位向绝对湿度小的部位运移。

第12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12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十三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引言:地下水是存在于地下沉积物或岩石空隙中的水,它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动力。

它不单是一种水流,能机械冲刷岩石,而且还是一种溶剂。

在地下水作用下,处在地壳表层的岩石或矿床,尤其是可溶性岩石和可溶性矿床,遭受破坏,同时也改变了地形。

地下水有着显著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概念一.地下水的来源渗透水: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面流水(江、河、湖、海)从地面渗入地下积聚而成。

凝结水:水蒸汽凝结成水滴后渗于地下。

岩浆水:(原生水)地下岩浆活动形成的水(结晶水、水气)。

埋藏水:(古水)地史中沉积物空隙中的水,被封闭保存下来。

二.赋存状态吸着水:靠分子引力及静电引力吸附在土和岩石颗粒表面上的水。

不受重力影响,不被植物吸收。

薄膜水:包围在吸着水的外层,可以从原处向薄处“移动”,少部分可被植物吸收。

毛细管水:受表面张力影响,保留在毛细管中,易被植物吸收。

重力水:受重力影响可自由流动。

三.赋存条件1.岩石的空隙(1)岩石空隙的概念地下水赋存于岩石(含沉积物)的空隙之中。

空隙包括孔隙、裂隙和洞穴(溶洞)。

孔隙:岩石颗粒之间的空隙;洞穴或溶洞:可溶性岩石受溶蚀后形成的孔洞;裂隙:岩石的裂缝。

(2)孔隙度它表示孔隙的数量,是指某一体积沉积物或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影响孔隙度的主要因素:颗粒的粗细:粗者孔隙度低,细者孔隙度高。

分选程度:分选好孔隙度高,分选差孔隙度低。

颗粒的形状:近球形孔隙度高,不规则形状低。

胶结程度:胶结程度差孔隙度高,胶结程度好者低。

(3)裂隙率岩石中裂隙的数量用裂隙率表示,它是岩石中裂隙的总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喀斯特率(karst)岩石中洞穴的数量则以喀斯特率度量,它是溶洞总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2.岩石的透水性透水性强的岩石出水量大,反之则小。

在空隙连通的前提下,决定岩石透水性的主导因素是空隙大小,其次是空隙多少。

如果岩石空隙细微,其孔隙数量虽多,水却难于或者根本无法透过,这种岩石称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ppt46页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ppt46页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松散
沉积物和岩石空隙(孔隙/裂
岩石
隙)中的水。
颗粒
孔隙
井水和泉是它的露头。
裂隙
地下水是改造地表的重要
岩石
地质营力。
基块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1、岩石的空隙
影响地下水量及运动特点(或地质作用) 的是岩石中空隙的数量、大小及连通情况等。 表述它们的参数是孔隙度、渗透率。
长,能充分的溶解其流经区的可溶性物质,因此地 下水中含有较多的溶解物质,并随着地下水的运动 而被搬运。
石灰岩地区中庞大的 洞穴系统就是被地下水 溶蚀搬运而形成的。
(二)地下水的化学沉积作用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以化学沉积作用为主。 化学沉积作用的原因主要有:过饱和沉积(压力、 水温降低,蒸发),置换作用

D 断层泉
砂岩 潜水面
2.根据泉水运动的特点分为:

A 上升泉;B 下降泉
3.按泉水温度以20℃为界分为:
页岩

断层的地 表露头
砂岩 潜水面
A 冷泉;B 温泉

页岩
3.按泉水温度分为:
A 冷泉;B 温泉
一般将泉水温度超过20℃的泉称为温泉。温泉是地热异 常的一种显示方式,是地下热能的天然露头。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缓慢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对周围的岩 石进行着破坏和改造,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工程地质第13讲: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第13讲: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对人类来说是有利有弊?
学习地下水地质作用的工程意义
地下水与土石相互作用产生各种不良的自 然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现象,给工程的建筑 和正常使用造成危害。
地下水还常常给隧道施工和运营带来困难, 甚至带来灾害。
一、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面以下,松散堆积物 和岩石空隙(孔隙、裂隙、岩隙)中的水。
弱结合水
• 位于强结合水之外,电场引 力作用范围之内
• 外力作用下可以移动 • 不因重力而移动,有黏滞性
❖ (二)岩土的主要水理性质
容水性 持水性 给水性 透水性
容水性
——指岩土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容水度
岩土容纳水的体积 岩土的总体积
持水性 ——依靠分子引力或毛细力,在岩土孔 隙、裂隙中能保持一定数量水体的性能。
(3)构造裂隙水 A.裂隙(节理与断层)性质、成因和发育程
度决定了水的存在、类型、运动、富集发育情况, 剪性—水量不大,张性—重要含水层。
B. 具方向性,发育成脉状、带状和层状。 脉状—存在于张开裂隙中,由于裂隙不连续,
水位不一,分布不均,水量小,变化大。 带状—多分布在断层破碎带中,水量大,延伸
(一)水在岩土中的存在形式 (二)岩土的主要水理性质 (三)含水层与隔水层概念 (四)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 (一)水在岩土中的存在状态 气态水
强结合水(吸着水)
弱结合水(薄膜水) 毛细水
液态水
重力水(自由水)固态水结合水强结合水
• 排列致密、定向性强 • 密度>1g/cm3 • 冰点处于零下几十度 • 具有固体的特性 • 温度高于100°C时可蒸发
承压水的补给 ——大气降水
承压水的补给 ——地表水
当补给区位于河床地带时,地表水才可以 成为补给来源。

试论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和对工程的影响

试论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和对工程的影响

试论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和对工程的影响摘要: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地下水可以满足人的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凡事过多都会出现问题,所以地下水有一个总体平衡的问题,地下水过多的话也会造成一些危害,会引起铁路、公路塌陷,淹没矿区坑道等。

地下水也不能盲目和过度开发,否则容易形成地下空洞、地层下陷等问题。

而且地下水本身的腐蚀,搬运,和堆积的地质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中的一些工程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很多的地质工程上哪个都必须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地下水;地质作用;工程影响地质体内的地下水可以通过挖掘涌出,也会因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向地下注水以及大量的灌溉还有降水的影响导致地下水增多,提高地下水位,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在一些建筑场所发生地下水位上升涌出的情况,会及大程度上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

除此之外还有由于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产生的腐蚀性,以及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流砂现象以及冻胀现象都对工程的建设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所以在进行工程设计的问题上要充分的考虑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带来的一些问题,以下将对这些作用及影响作出分析说明。

一.地下水的地质作用1.地下水的腐蚀作用在地下水下沿途的空隙里,在水的流动过程中,对土壤和岩石的冲刷作用,使岩石间杂质和松软的泥土被冲走,造成岩石间的缝隙增大,泥土的流失。

长时间作用下,会造成地面塌陷,地下空洞。

任何事物都是含有化学成分的,地下水和土地相互作用,产生化学反应,会形成一系列特殊的地质地貌。

2.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地下水的搬运作用主要是化学搬运,在搬运过程中携带一部分细沙和杂质,当某个地区地下水达到一定的饱和,在物理作用下,受力和气体等外界条件的影响,最终汇入河流和海洋。

3.地下水的堆积作用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遇到较开阔的地方,水动力减小,流动速度慢,溶解在水中的杂质在重力作用下慢慢的堆积,形成泥土,甚至在地下水流出地表形成河流的时候,松散的堆积物在外力作用下日积月累形成岩石。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对岩层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

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流经的岩石可产生破坏作用,并把破坏的产物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在适宜的条件下再沉积下来。

因此,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包括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剥蚀作用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是在地下进行的,所以又称为潜蚀作用。

按作用的方式分为机械潜蚀作用与化学溶蚀作用。

工程地质学中的潜蚀概念不包括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

① 机械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土、石的冲刷破坏作用。

地下水在土、石中渗透,水体分散,流速缓慢,动能很小,机械冲刷力量微弱,只能将松散堆积物中颗粒细小的粉沙、泥土物质冲走,使其结构变松,孔隙扩大。

但经过长时间的冲刷作用,也可以形成地下空洞,甚至引起地面陷落,出现落水洞和洼地。

这种现象常见于黄土发育地区。

疏松的钙质粉砂岩也易受到冲刷破坏。

地下水充满松散沉积物的孔隙时,水可润滑、削弱、以至破坏颗粒间的结合力,产生流沙现象;或浸润粘土物质,使之具有可塑性,引起粘土体积膨胀,导致土层蠕动和变形。

② 化学溶蚀作用。

地下水可溶解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又称喀斯特作用。

地下水中普遍含有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水是一种较强的溶剂,它能溶解碳酸盐岩(如石灰岩,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使碳酸盐变为溶于水的重碳酸盐,随水流失。

碳酸盐岩中常发育裂隙,更易遭受溶蚀,岩石中的裂隙逐渐扩大成溶隙或洞穴。

在碳酸盐岩地区,喀斯特作用可产生一系列如溶沟、石芽、溶洼、溶柱、落水洞、溶洞、暗河、地下湖和石林等喀斯特地形。

搬运作用地下水将其剥蚀产物沿垂直或水平运动方向进行搬运。

由于流速缓慢,地下水的机械搬运力较小,一般只能携带粉沙、细沙前进。

只有流动在较大洞穴中的地下河,才具有较大的机械动力,能搬运数量较多、粒径较大的砂和砾石,并在搬运过程中稍具分选作用和磨圆作用,这些特征类似于地表河流。

地下水主要进行化学搬运。

化学搬运的溶质成分取决于地下水流经地区的岩石性质和风化状况,通常以重碳酸盐为主,氯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较少。

8.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8.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中的水体,主要由地面水下渗聚集而成。

/wiki/File:Well_2006_03.jpg /big_image_15/156001.html井和泉是地下水的人工和天然露头。

地下水分布广泛,在各种气候带均有分布。

全球地下水总量约2.37×106km3,占水圈总量1.71%.重力水Image from /datas/photo/2004-11-5/039dlsw/djs1_133.jpg•含水层:能透过地下水或保存地下水,并在重力作用下能释放出相当水量的岩层。

•隔水层:地下水不易通过的岩层。

岩石孔隙被水充满,潜水又称为饱和带水。

潜水层隔水层隔水层河流潜水面潜水面含水层潜水面泉非饱和带潜水面的高度随地形、季节而变化/wiki/Water_table季节变动带潜水面自流井透水层隔水层承压区自流井/wiki/Artesian_well全国地下水质量分布图特点:1.利用的潜力较大;2.不合理开采严重。

/content/2006-10/10/20061010165219.htm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定义: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机械潜蚀:极其微弱。

地下水流速慢,水量分散,冲击力小。

•化学潜蚀:比较显著。

地下水中常含有较多CO2和各种溶剂。

化学潜蚀:地下水通过对岩石、矿物的溶解产生的破坏作用。

化学潜蚀又统称为岩溶作用。

广义岩溶作用包括地面流水对岩石的溶解。

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岩溶作用使岩石的孔隙或裂隙逐渐扩大,形成峰林和巨大洞穴等奇特地形。

岩溶作用形成的各种地形通称喀斯特地形。

Image from /wikipedia/commons/e/e9/Karst_minerve.jpg/wiki/Guilin岩溶作用多发生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

CO 2+H 2O H ++[HCO 3]-CaCO 3+H + +[HCO 3]-Ca 2++2[HCO 3]-当地下水中含有较多CO 2时,发生如下反应:难溶的石灰岩逐渐被溶解、破坏,溶解产物随地下水流动带走。

13-第十三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3-第十三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对岩石的冲刷破 坏作用称为机械潜蚀作用。
由黄土、砂岩组成的 地壳表层,经地下水(还 有地表水)长期机械潜蚀 作用,形成与下面将要阐 述的“岩溶”地区相似的 地质发展过程,如黄土湿 陷、丹霞地貌。称为“假 岩溶”作用过程
二、化学溶蚀作用与岩溶现象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作用,称为化学溶蚀作用。
第三节 地下水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一、地下水的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 由于地下水是在土壤、岩石裂隙中 流动,流速极慢,因此搬运力极弱,沉 积作用也极弱,一般仅形成小规模的洞 穴碎屑沉积。 二、地下水的溶运与化学沉积作用 地下水流速慢,与岩石的接触面积大,作用时间长,能 充分的溶解其流经区的可溶性物质,因此地下水中含有较多 的溶解物质,并随着地下水的运动而被搬运。 石灰岩地区中庞大的洞穴系统就是被 地下水溶蚀搬运而形成的。 地下水的化学沉积主要分布在洞穴内、 裂隙中和泉的出口处。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 2.泉华 3.模树石(假化石)、岩脉、矿脉
3.按泉水温度分为:
①冷泉;②温泉。
——一般将泉水温度超过20℃的泉称为温泉。 温泉是地热异常的一种显示方式,是地下热能 的天然露头。
影视:地下热水
第二节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缓慢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对周围的岩石进 行着破坏和改造,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可以分为:机械潜蚀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 一、机械潜蚀作用
二、 地下水的类型 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1.包气带水(土壤水) ——从地面到地下水面(潜水面)之间的地带(包气带、 不饱和带)所含的非重力地下水,以气态水、吸着水、薄膜 水和毛细水等状态存在。 2 .潜水 ——埋藏在地面以下,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 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潜水的表面称为潜 水面,随地形起伏 而变化,具有潜水 流。同时因季节变 化而升降,雨季、 旱季潜水面的不同 而形成一个暂时饱 和带。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论文姓名:肖贵林学院:国际学院班级:路桥一班学号:************ 指导老师:肖巧林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肖贵林(重庆交通大学国际学院,路桥专业2012级一班学号631226010116)摘要:地下水是地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天然资源,也是岩土三相组成部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一方面是饮用、灌溉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

另一方面,它与土石相互作用会使土体和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产生各种不良的自然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现象给工程的建筑和正常使用造成危害。

诸多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工程病害,如滑坡、岩溶、潜蚀、土体盐渍化和路基盐胀,多年冻土,地基沉降等都与地下水的存在和活动有关。

地下水是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地下水的各种性质决定了它的作用。

关键词:地下水地质性质作用由于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与各种岩土相互作用,溶解某些物质等原因,地下水变成一种复杂的液体。

因此,在研究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前,了解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实际的意义。

(1),物理性质:地下水物理性质主要指水温、颜色、透明度、嗅和味。

化学性质由溶解和分散于地下水中的气体、离子、分子,胶体物质和悬浮固体的成分,微生物及这些物质的含量所决定。

(2),化学性质:地下水中溶解的化学成分同一般天然水中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见天然水水质)。

它不同于地表水的是它含有极小量的溶解氧,而CO2则溶解较多;有一些地下水还含有H2S、CH4和氡。

导致了纯净的地下水有了臭蛋味,水咸味以及水味苦。

地下水含有某些成分时,对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金属等有侵蚀性和腐蚀性。

地下水的侵蚀作用:1、剥蚀作用又称潜蚀,它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1)冲刷地下水流体一般分散,流速缓慢,冲刷力微弱,只能冲刷细小的颗粒,使岩石的空隙逐步扩大。

但长时间的冲刷,也可造成大型空洞并引起地表塌陷。

规模较大的洞穴和裂隙中的地下水流速较快,冲刷力较强。

黄土最易被地下水冲刷破坏,因为它主要由粉砂组成,颗粒细小而且松散,同时,黄土含有较多碳酸盐类矿物,易被地下水溶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年,地下水0.6亿立方米左右。

第一节地下水的一般特征
一、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地下水长期在地下运动,可从岩石中获得大量可溶性的物质成分,使之成为成分复杂的溶液。

地下水中含大量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其矿化度高。

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O2、N2、CO2及H2S。

地下水中还含有大量的胶体物质:Fe(OH)3、Al(OH)3、SiO2及以胶体形式存在的有机质。

二、地下水的运动
1. 地下水运动的条件
地下水存于岩石(以及松散沉积物)的孔隙中,并在其中运动,因此岩石孔隙度的大小、形状、数量及连通情况,对地水的储量及运动特点有很大的影响。

空隙度:一定体积岩石中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地下水的分布、储量及运动均受岩石空隙的多少(空隙度)支配。

以n表示空隙度,VP表示空隙体积,V表示岩石体积,则n=VP/V。

即孔隙度=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 岩石总体积
大多数岩石的空隙是连通的,因而地下水可在岩石中流动。

透水性:岩石被水透过的性能。

隔水性:岩石阻挡水通过的性质。

空隙较大,且相互连通的岩石,地下水可以在岩石中流动。

有些岩石虽有很高空隙度,但空隙不连通的岩石和空隙过小,且连通性不好的粘土和泥岩,地下水也很难在其中流动。

透水层:能透水的岩层。

洞隙大,且相互连通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以及孔隙大的砾石层和沙层是良好的透水层。

隔水层:具隔水性的岩层。

粘土岩、粉砂质泥岩及节理不发育的岩浆岩和块状变质岩可视为隔水层。

2. 地下水的运动方式
毛细水(结合水):在毛细作用下运动的水。

岩石颗粒表面和空隙壁面在静电吸引作用下,会吸附水分子。

这类水束缚于颗粒表面及空隙壁面,不能在自身
重力作用下运动。

而且还可逆重力而运动(毛细运动)。

重力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运动的水。

在岩石和松散物质的空隙中,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产生运动称渗流(渗透) 。

第二节地下水的类型
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分:包(饱)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层间水)、泉(Spring)。

1. 包(饱)气带水:地下水面以上包气带中所含的地下水。

贴近地表的气态水、土壤颗粒水吸附毛细水分子,这些水虽可连结起来成为液体,但因是充填在细微的孔隙中而不能自由运动。

2. 潜水: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水。

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民用水井均取用潜水层的水。

此水层的水面称为潜水面(water table),潜水面与地表面的形态具有相似性。

3. 承压水(层间水):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中的地下水。

它的运动受到上下隔水层的约束和水压的作用,打井穿过上面的隔水层时,承压水就可向上涌出来。

不同季节的地下水水位
4. 泉(Spring):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露头
温泉形成的原因:岩浆热、地热。

温泉水中含有某些对人体有用的化学成分,则称之为矿泉。

第三节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在岩石孔隙、裂缝中流动十分缓慢,动能较小,故而机械作用十分微弱。

但由于地下水与岩石、矿物的接触时间长,加之溶有一定量的酸类物质(如H2CO3、H2SO4及有机酸),对地下岩石、矿物具有强烈的溶解作用。

就整个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而言,以化学作用为主。

一、地下水的潜蚀作用(suffosion)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suffosion)。

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冲刷(scour):地下水流体一般分散,流速缓慢,冲刷力微弱,只能冲刷细小的颗粒,使岩石的空隙逐步扩大。

但是长时间的冲刷,也可造成大型空洞并引起地表塌陷。

规模较大的洞穴和裂隙中的地下水流速较快,冲刷力较强。

黄土最易被地下水冲刷破坏,因为它主要由粉砂组成,颗粒细小而且松散,同时,黄土含有较多碳酸盐类矿物,易被地下水溶解。

疏松的钙质砂岩也容易受冲刷破坏。

2 .溶蚀(corrosion):地下水中含有CO2,易溶解石灰岩或含碳酸盐类矿物的岩石。

其反应式如下:
此处分解而成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便随水消失。

3 . 喀斯特(karst):主要为地下水(兼有部分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称为喀斯特(karst)。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沿海一带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石灰岩地形。

十九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J.Cvijic)对这个地区首先进行了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石灰岩地区的一系列特殊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水文现象,至今喀斯特一词已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

喀斯特作用也称岩溶作用,主要形成以下特征地貌(喀斯特地貌KARST TOPOGRAPHY):
1)溶沟(karren)和石芽(stone bud)
溶沟是石灰岩表面上的沟槽,是地表水流沿可溶性岩石表面进行溶蚀和机械冲刷的结果。

沟槽的宽度和深度一般由数厘米到数米,有时更大,其形态各异。

沟槽之间凸起的石脊称为石芽。

如石芽形态高大,沟坡近于直立,且发育成群,远观之宛如森林,称为石林(stone forest)。

(2)峰丛(peak cluster)、峰林(peak forest)和孤峰(isolated peak)都是正向的喀斯特地貌。

其中,峰顶尖锐或圆锥状竞相突出,而基部相连,
宏观上似簇状者称为峰丛,它是喀斯特发展较早阶段的地貌。

如峰体上部挺立高大,基部仅稍许相连,称为峰林(规模较大的石林)。

耸立于喀斯特地区平原上的孤立山峰称为孤峰。

3)落水洞(sinkhole):地表水沿近于垂直的裂隙向下溶蚀而成的直立或陡倾斜的洞穴,下接地下河(underground river)或溶洞,是地表水转入地下河或溶洞的通道。

在两组直立的裂隙交汇处,落水洞最易形成。

有时许多落水洞呈串珠状分布。

(4)溶斗(corroded funnel)又称漏斗,是小型洼坑。

其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由数十米到数百米;深度常为数米或数十米,最深可达400多米。

纵剖面形态有碟状、锥状和井状等。

(5)干谷(dry valley)和盲谷(blind valley)
落水洞如果发育在河床中,它可吸收河水,使其转入地下,把河流截断。

落水洞以上有水流的一段河谷继续受河水侵蚀使河床降低,落水洞以下的河谷因断水遂转变成干谷,干谷谷底相对高起。

6)溶洞
系指地下水沿可溶性岩层的构造面(层面、节理面、断裂面等)进行剥蚀,并进一步崩塌扩大形成的洞穴。

形成初期,孔隙孔道很小,地下水运动缓慢,以溶蚀为主。

空洞扩大后互相串通,水流加强,动能增大,引起冲刷。

在水平流动带发育者多呈水平状态。

喀斯特地貌KARST TOPOGRAPHY
二、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除溶洞水有较强的机械搬运外,地下水的搬运主要是以化学方式进行,包括真溶液及胶体溶液两种形式。

搬运物以重碳酸盐为主,有时氧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二氧化硅、磷酸盐、氧化锰以及氧化铁等也很重要。

地下水搬运的成分和数量,取决于渗流区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

地下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温、压力、运移速度、PH值及CO2含量有关。

一般说来,温度高、压力大、流速快、CO2和酸类物质含量高时,其搬运能力强;反之,则较弱。

三、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以化学沉积作用为主,主要有以下两类:
溶洞沉积(Karst cave deposit)
热(温)泉沉积(Thermal spring deposit)
1 .溶洞沉积(Karst cave deposit)
富含Ca(HCO3)2的地下水,沿着孔隙、裂隙渗入空旷的溶洞,由于温度、压力改变,CO2逸出,加之蒸发作用加强,就沉淀出CaCO3。

水自洞顶下滴,边滴边沉淀,可形成自洞顶向下垂直生长的石钟乳(stalactite)。

石钟乳横切面呈同心环带构造,核心常是空的。

渗出水滴落洞底后,CaCO3就在洞底沉淀并向上生长形成石笋(stalagmite)。

石笋的形态一般为岩锥状、塔状,横切面具有同心环带构造,是实心的。

石钟乳与石笋长大后连成一体,称为石柱(stone pillar)。

石钟乳、石笋、石柱合称为钟乳石(stalactite)。

此外,地下水沿着洞壁裂隙成层状渗出,能沉积成石帘、石帷幕、石瀑布和石幔(curtain)等。

2. 热(温)泉沉积(Thermal spring deposit)
热(温)泉水流出地表时,因压力降低、温度降低,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发生沉淀,
沉淀在泉口的疏松多孔物质叫泉华。

发生在温泉出口处,沉积物疏松多孔。

钙质(CaCO3)的泉华称为钙华或石灰华(travertine),硅质(SiO2)的泉华称为硅华(siliceous sinter)。

泉华可堆积成锥状、台阶状或扇状地貌。

第四节地下水的研究意义
(一) 寻找地下水,促进工农业生产;
(二) 热水发电,取暖;
(三)掌握岩溶的发育规律,确保工程安全。

(四)水化学找矿;
(五)旅游开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