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优质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说课稿1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的内容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主干知识区和细节补充区。
1.标题区:位于板书中央,突出显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主题。
2.主干知识区:列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采用时间轴和关键词的形式呈现。
2.多媒体资源:视频资料、音频资料、PPT等,用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实现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直观展示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三是拓展教学时空,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主题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该章节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展开:
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面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困境,需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事件,分析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改革开放时期的不同角色,模拟当时的决策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撰写小论文:鼓励学生针对改革开放的某个方面,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撰写小论文,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教师给予及时反馈,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1
(4)期末考试:设置与改革开放相关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
4.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注重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2.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3.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成就。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总结归Biblioteka ,500字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强调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时代使命感。
接着,教师深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等,并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有哪些指导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决策、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
2.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人民版历史必修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及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及学案【内容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2)了解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1)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教学生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2)通过社会调查,学习和认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教学生学会历史调查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2)通过感受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的背景:历史的徘徊及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请思考:1、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会议上确定转移的?2、党和国家工作重点是怎样转移?此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怎样的意义呢?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2、基本内容(1)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2.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进行对比,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3.通过案例分析、史料解读,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4.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表达、交流、倾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2)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3)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中的曲折与困难?
2.小组讨论: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形成小组观点。
3.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2.改革开放的过程:教师按照时间顺序,讲解改革开放的重要事件,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
3.改革开放的成就:教师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阐述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格尔木市第二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年级组别高一历史备课人王志海授课时间2019.4课题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个大国的转身课型讲授新课课标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的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人民版)中3·2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材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切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上来,一方面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方面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
另一方面,还要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广义上来说完成本课的学习也将有助于必修三4·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节的学习、领会与把握。
本节内较容在高考考纲要求较高,考的较频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重大战略决策及其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它在新中国历史上的深远意义。
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认识其开放的层次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收集和整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学习搜集整理史料的能力和历史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和成就,加深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高中历史《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人民版必修2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标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学难点】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
一、独学指导:(一)、知识指导 背景标志 基本内容历史意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二)、独立学习:知识点一 工作重点的转移1、背景:“文革”结束,迫切需要纠正“左”倾错误。
2、标志: 年12月 的召开3、基本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 、 的指导方针;②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使用“ ”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的战略决策;③组织路线: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④伟大决策:做出了实行 的决策。
4、历史意义①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始了中国从“ ”到 、从 到 、从 到 的历史性转变。
②开辟了 的新道路;③标志着 的到来。
知识点二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农村 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的 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 ,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
(2)过程:工作重点的转移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原因 过程 历史意义 全面改革展开的标志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国营企业的改革 过程根本目的 特点①年12月,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粮食生产取得空前丰收。
②、等省的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
③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④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等同于和的观念。
⑤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下,“”、“”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⑥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3)历史意义:①是中国农村的重大变革,极大地,从根本上改革了农村的和。
②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着城市的改革。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所面临困境的关注,激发他们对改革开放的兴趣。
(2)新课内容学习:按照时间线索,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就。
3.教学目的: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4.课后拓展:推荐相关历史书籍、文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
五、作业布置
1.必做作业: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课堂笔记,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改革开放及其历史意义的知识点。
(2)选择一道案例分析题,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效,不少于300字。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围绕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就进行讲解。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史料分析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地阐述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及其影响。
3.教学重点:强调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回顾文化大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深刻影响,引发学生对历史转折点的思考。
2.提出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教学评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在上一节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基础上,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0年间的改革开放的成就,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开创意义、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等重大历史事件展开。
在专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转折点。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目:一、工作重点的转移:本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方针的变化。
第一,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二,全会做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且提出了具体转变的方法与原则。
简单的阐述了这次会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所具有的意义。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安徽小岗村农民揭开农村改革的序幕。
简单的分析了为什么改革会从农村首先开始,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的过程,明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生产责任制,以及现代化的责任制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
其次是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围绕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采取的措施。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它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
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主要采取了三步重要决策,以及取得相应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对外开放的实施,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和影响了广大内地的经济建设。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优秀教学案例1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让学生产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我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然后,我通过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伟大成就的人物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成就背后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接着,我引导学生反思现实,让他们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以及我们在新时代下的责任和使命。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让他们通过交流和思考,形成对历史和未来的正确认识和态度。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讨论中的观点和收获,并将这些观点和收获进行整合和归纳。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对新中国成立后伟大成就的系统认识。我还会强调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性和转折性,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过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通过讨论和分享,互相补充和修正,形成对新中国成立后伟大成就的全面认识。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背后的历史性和转折性。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让他们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认识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性和转折性。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新知识。我会按照教材的顺序和结构,系统地讲解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实例,深入分析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性和转折性。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同时,我会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3.2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人民版必修2)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分析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2)通过对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做出的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2)通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信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教学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播放视频导入新课用一个普通家庭的变化来展现整个中国的变化转折的背景:介绍主人翁的基本情况转折的背景播放自己制作的视频“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变化”。
设问: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文革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看视频……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变化来探讨指引咱们中国走上强国之路的这场历史性的转折。
图片:胡明华的基本情况胡明华出生的第二年,也就是1950年,他家被划为贫农后分到了五亩土地。
1950年时,我国的土地所有形式是?过了几年后,国家规定农民所有的东西要上交公社,这一时期土地所有形式?点拨:1950年,国家实行了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所以这一时期的土地所有形式应该是——土地私有制,农民自主经营。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案设计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内容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概述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过程及特点。
2、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工作重点转移的重大战略决策及其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它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理解它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了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3、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来展示和更进一步的了解具体内容。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探究质疑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通过研讨农村改革和开办特区相关史实,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
通过感受深圳的沧桑巨变,加深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理性认识。
学习祖国的伟人、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开拓创新、刚闯敢干的精神。
教学重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本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了解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内容及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
导入新课:播放“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视频,提升学生兴趣。
老师:一个人,一个时代,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这位老人,是他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
今年,是他诞辰110周年,让我们重温改革开放之路,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导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导入后展示:我们本课的流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步:感知历史——预习反馈,第二步:领悟转折——互动探究,第三步:升华转折——总结提升三、教学过程:先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抢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由一个学生做分数统计员,只要回答一次可以加一分,重复回答不加分,最后总分,对积极探究、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奖励。
高中历史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人民版必修2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人民版必修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
通过社会调查,学习认识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通过感受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及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意义,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方法】通过影像资料再现历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教学时间】 2010年5月13日【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出示邓小平的画面,引导学生回忆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功伟绩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一、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出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片,并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资料片:全会有哪些重大决策?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解决好思想路线,在全会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是“重新确立”?)(2)政治路线,“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全会上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通过表格来引导学生分析党的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专题三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材依据】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刚学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的基础上,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起点,阐述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转折和其后取得的突出成就。
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重大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经济特区的创办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生分析】学习者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对知识的接受上已初步运用理性思维。
当学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难曲折之后,认识到了在探索中前进不可避免有失误。
但社会主义在中国是一个新事物,它的发展必然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这节课学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转折,自然会激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从而调动他们热爱社会主义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2)知道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作用。
(3)了解中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4)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2)教师通过运用歌曲欣赏、课堂讨论、合作探究、影视资料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大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精品教学设计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⑴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
⑵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⑶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及其历史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供一张现在大超市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超市给我们生活提供的便利,然后再提供一张粮票,由了解的学生带两大家共同分析粮票反映了当时时代物资的匮乏。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现在与票据时代的巨大差异,从而导出新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新课学习】(一)向左走?向右走?——两年徘徊时期教师:1976年,文革十年动荡结束,人民迫切想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然而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华国锋主席会是怎样做呢?学生:看图片,理解“两个凡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凡是”是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实质是继续坚持文革的左倾错误。
所以当时中国社会是在徘徊中前进。
教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引发人民的反思总结,也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光明日报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个大讨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于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了。
(二)春雷阵阵——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师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底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决策?学生:阅读教材P52第一段,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整理1.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文革: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泛滥2.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文革:“阶级斗争为纲”3.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4.伟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根据大会决议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名师说课课标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及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已了解的比较多,并且学生置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学生学起来会相对容易,且较感兴趣。
在学习本课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其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背景及主要内容,特别应利用课件,在教学中逐步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开放新格局的特点。
2.教师通过情境设置,设疑引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嵌趣。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启发式设问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
学习方法1.学生课前通过图书馆、网络、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等途径多方收集材料,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中国社会情况,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2.通过课上老师提供的文字、图表影视资料,直观感受历史,深入学习和体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和成就。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阐述历史、分析问题和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以及改革的主要措施。
3.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4.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5.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6.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课外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增加课堂的直观与生动性,增强感性认识,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课堂学习效率。
2.通过问题设计,组织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维,掌握解答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与教学目标本教学内容是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中的第二章: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是一本涵盖了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叙说了中华民族在20世纪前半期所经历的“两次革命”,即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及在20世纪后半期发生的“两次胜利”,即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本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及时应对历史变革。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1.教学内容本章共有三节课,教学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辛亥革命的背景、历史意义和影响。
2.五四运动的背景、历史意义和影响。
3.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历史意义和影响。
4.改革开放的背景、历史意义和影响。
5.国共两党的斗争和国共合作。
6.中国共产党建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2.课程设置本教学总共需要3堂课的时间完成。
其中:•第一节课:讲解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二节课:讲解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三节课:讲解国共两党的斗争和国共合作,以及中国共产党建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说故事、讲历史、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典型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的实际影响和历史意义。
3.听课笔记法:要求学生在听讲的同时作笔记,对所学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
2. 教学手段1.课件:精简清晰的PPT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讲解内容。
2.视频资料:影像资料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
3.教科书:书籍作为基本教材,需要学生预习、复习、巩固。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加强:1.给学生设置互动环节,增强参与性和交流性,例如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开放式提问。
2.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应用操作和探究的体验。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1.作业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逻辑严谨,尽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2.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认真检查,确保作业质量。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
4.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思考问题,学生将初步认识到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内容:教师按照以下顺序讲授新课内容:
(1)改革开放的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后,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困境。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介绍会议的召开、主要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3)经济体制改革:讲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变迁的图片,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等,引发学生对历史性转折时期的思考。
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知识,思考以下问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史料阅读、问题驱动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高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专心. 高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一、伟大的战略决策1、真理标准大讨论:①背景:文革后平反冤案,纠正错误,却坚持“两个凡是〞。
②根本目的:纠正左倾错误③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从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①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1978中央工作会议〕②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③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那么④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⑥改革开放⑦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⑧意义:建国以来党历史上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时时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1、经济体制改革:要采取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地改革。
〔颖有领导地大胆下放权力;应着手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应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2、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公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
3、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4、改革的实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①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②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③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专题三 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设计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阅读下列材料1979年1月,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18个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试点。
从此以后,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
当时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一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可包干到户)。
后来,全国主要采用把土地包干到户经营,不计酬,不统一分配,有人形象地称为“自负盈亏”。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其背景是什么?2)如何从本质上理解上述现象?3)这一历史现象的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全国农村推广开来。
其背景是: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②本质是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③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阅读下列摘自《邓小平文选》的三则材料: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力就要停止了。
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了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回答:①根据三段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主要主张,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②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主张的?参考答案:①材料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教材章节: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材版本: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一、教学立意本课内容出自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出版社)必修二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本单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完善,我们使用的人民版教科书将这段历史分解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三个部分。
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本课的地位非常重要。
同时改革开放这一节是连接中国经济从“左”倾到找到正确道路的一条线,也是连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条线,更是我们今天发展经济的一条主线。
这段历史距离现在很近,而本课教授的高一年级学生,出生于20世纪末,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并且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也有所耳闻。
同时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对事物想自己做出判断,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他们想通过独立的思考甚至是亲自体验来佐证历史,这种探究的需求和独立的意识就能够为感知历史、追求真理的实践创造条件。
二、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2)知道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作用。
(3)了解中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4)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认识这次会议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及对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了。
②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③了解中国创立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课前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等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情况,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②课上运用文字、图表、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学习和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年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和成就。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阐述历史、分析问题和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决策,充分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通过改革开放十年初期10年间中国经济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
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增强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②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政策。
③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
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意义、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建议:
(1)学生课前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等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情况,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
来的巨大变化;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探讨、师生交谈等形式。
(2)导入:教师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创设历史情境,营造轻松的欢乐气氛,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带领学生融入历史,走进历史。
(3)关于“工作重心的转移”一目,建议教师,
①利用课件展示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先从直观上感受这次隆重的会议;
②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组织三方面分析(归纳教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决策;
③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史实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并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关于“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一目,建议教师:
①有关“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A、演示影视、图片、文字等资料,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首先
从农村开始。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面临哪些不利因素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呢?
B、演示影视、图片、文字等资料先熟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来,进一步体会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及意义。
C、结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投影近几年农村出现的“抛荒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及解决之策。
②有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议教师提供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历史环境引导学生从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5)关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目,建议教师:
①、引导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有哪些,认识对外开放的必然性;整理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②、课上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分组分析这一
目内容,可设问如下:
第一组:A、为什么要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B、何为经济特区?C、为什么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为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组:A、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14个城市的位置以及1985年后开辟的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B、我国沿海开放地带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第三组:A、浦东开发的目的?B、浦东开发的条件?C、浦东开发前后的变化?
第四组:A、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B、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