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产品分析-罗文峰

合集下载

嘀嘀打车简介及商业模式分析

嘀嘀打车简介及商业模式分析

• 2014年1月初,嘀嘀和微信支付展开活动, 微信支付乘客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 2014年2月10日,双方推出第二轮营销,将 返现额度减为5元;2014年2月17日,嘀嘀 打车恢复乘客补贴10元的政策
• 2014年3月11日再次调整
• 14年2月10日消息,“嘀嘀打车”结束了微信支付 立减10元的优惠活动,改为减免5元。高补贴难长
图解怎 样通过 微信来 使用“ 嘀嘀打 车”
• 如上图,进入微信嘀嘀打车界面操作,在当前位置可以搜索到附近有 多少辆出租车,我们只需要输入目的地,然后点击底部的“马上叫车” 即可,接下来就是等待出租车司机响应即可,叫车成功后,会显示司 机姓名、所在出租公司、车牌号、所在方位、预计等待时间等信息。
出租车到后,我们就可以上车,上车后,我们点击下“已上车”即可。最后到 达目的地后,司机会在手机端会输入本次打车的费用,然后我们会收到需要支 付的选项,这里我们选择微信支付,并完成支付即可。
• 培养用户习惯。用补贴烧钱的方式去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毕竟,随着用 户数量的增加,很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乘客不用APP根本打不到车,因为出 租车们都“有主”了,逼着乘客使用APP打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商业模式分析
前期商业模式分析 后期商业模式分析
Picture here
Picture here
后期盈利模式
嘀嘀打车前期盈利模式分析
• 所以,从客户关系角 度来说,嘀嘀打车前 期如此大规模的补贴, 其目的更大倾向于培 育市场,培养用户习 惯。毕竟,一旦用户 的消费习惯被培养起 来后,那么价值是无 可估量的。具体分析 如下:
• 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推广。目前,我们的打车方式主要是路边拦车。那么 要让用户短时间内从路边打车转移到嘀嘀打车,当然需要给消费者一定的优 惠或者好处。滴滴打车利用消费者喜欢享受优惠和好处的心里,给消费者一 定的补贴。这种补贴力度大,相当诱人。所以,嘀嘀打车大规模的补贴去烧 钱的行为当然是抓住顾客,急速推广。

滴滴出行营销策略分析-新

滴滴出行营销策略分析-新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一滴滴出行及其发展 (4)1.滴滴出行简介 (5)2.滴滴出行发展历程 (6)3.滴滴出行发展现状...................................................................................................................... 二滴滴出行4P营销策略分析.. (13)1.产品策略 (13)2.价格策略 (13)3.促销策略 (13)4.渠道策略 (13)三滴滴出行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13)1.营销方式缺乏原创性. (13)2.目标受众过于广泛 (13)3.营销成本过于铺张 (13)四滴滴出行营销策略的建议 (13)1.创新营销方式,加强品牌形象 (13)2.聚焦受众群体,完善细分市场 (13)3.控制营销成本,减少利益损失 (13)结语 (13)参考文献 (13)滴滴出行营销策略浅析摘要:滴滴出行是近些年兴起的一款打车软件,是移动互联网和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产物,它将传统行业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使人们的出行方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的必需品。

本文首先分析了滴滴出行的发展和现状,通过4P营销理论对滴滴出行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营销策略过于铺张浪费,目标受众过于广泛,缺乏原创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滴滴出行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一是控制营销成本,二是创新营销方式,三是聚焦受众群体,以便于滴滴出行今的后发展,同时也希望为其他打车软件的营销策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滴滴出行;营销策略;4P营销理论;品牌形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便捷的同时,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具体表现为打车难,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车辆数量上涨,路线不畅等现象,人们迫切需要改变当下的出行方式,彼此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o2o市场悄然兴起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一批打车软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浅谈滴滴快车业务产品需求文档

浅谈滴滴快车业务产品需求文档

浅谈滴滴打车业务产品需求文档一、文档概述1.1 文档属性1.2 产品简介产品类型:主打交通出行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产品slogan:滴滴一下,美好出行。

产品介绍:滴滴出行是一家主打交通出行的综合服务平台,是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产品定位:快捷、方便的打车应用。

1.3 产品用户由数据可以得出,每100个中国移动网民中就有12个是滴滴出行用户;其中25岁以下的用户人数占到总人数的30%,35岁以下的用户人数占到总人数的84.5%,并且近六成用户为男性;用户多居住在一二线城市。

由此可见,滴滴的用户虽然覆盖各年龄段和全国各地,但35岁以下的一二线城市用户占大多数。

1.4 需求总结二、产品结构2.1 产品主要功能逻辑图2.2 产品主要功能模块2.3 产品功能结构图2.4 产品信息架构图三、全局变量3.1 登陆页面•登录状态下可以进行全部操作•未登录状态下进入APP,不可回复信息、不可叫车、不可进行支付。

要进行上述操作需要跳转到登录页面。

3.1.1 输入手机号界面(1)页面名称:输入手机号页面(2)页面入口:未登录状态下,用户点击地图点、选择目的地、查看消息等任何互动功能时,自动跳转入登录界面(3)页面功能:实现三种方式的登录——手机验证码模式、手机密码登录、第三方授权登录(4)页面逻辑辑内容及其交互详细说明:a.初始界面下,呈现手机号码输入栏、密码登录按钮、下一步按钮、其他方式登录按钮b.手机号码默认+86,输入限制11位数字。

当输入非数字内容时,输入界面不显示任何内容;输入数字小于11位时,点击登录弹出toast “请输入11位数字手机号”;当输入大于11位数字时,超过部分不显示,并弹出toast“您输入的手机号大于11位”。

c.第三方授权登录,初始界面下,呈现其他方式登录提示词。

提供各平台按钮,点击进入此平台授权登录界面授权完成后,完成登录,转入主页面3.1.2 使用密码登录界面(1)页面名称:使用密码登录界面(2)页面入口:输入手机号界面(3)页面功能:使用密码完成登录(4)页面逻辑辑内容及其交互详细说明:a.初始界面下,呈现密码输入栏、使用验证码登录按钮、确定、返回按钮b.密码限制输入6-16位,可输入数字、大小写英文字母、各类符号。

滴滴出行的商业模式分析

滴滴出行的商业模式分析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随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的提高,滴滴需要加强对用户数据的 保护,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新兴科技在出行领域的应用前景
自动驾驶技术
01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出行效率和安全性。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02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滴滴可以优化调度算法,提高车
辆利用率和乘客满意度。
可持续性
滴滴出行在推动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 空气污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符合可持 续发展的趋势。
针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技术创新
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投入,提升平 台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推动全球化战略,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响应速度
优化系统性能,提高叫车响应速度和订单处 理效率。
司机服务质量
加强司机培训和管理,提高司机服务意识和 专业水平。
用户反馈机制
建立用户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和处理用户意 见和建议,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
05
滴滴出行的营销策略分析
品牌定位与传播途径
品牌定位
滴滴出行将自己定位为“出行领域的科技公司”,强调技术驱动和用户体验, 通过提供便捷、安全、智能的出行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线下营销策略
滴滴出行通过举办各类线下活动,如城市挑战赛、司机感恩节等,增强与用户的互动和沟通,提升品牌认同度和 忠诚度。
合作伙伴关系与资源整合
合作伙伴关系
滴滴出行与汽车厂商、金融机构、政府等多方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与汽 车厂商合作推出定制车型,降低运营成本;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金融服务,满足用户和司机的金融需 求。

滴滴打车论文

滴滴打车论文

经济学论文——滴滴打车:现象级的电商营销模式摘要中国的打车软件起源于2012年,由最开始的摇摇招车再到嘀嘀打车以及快的的出现,其中体现着我国出租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的出租车行业,向来存在着空载多,打车难的现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关注打车软件的发展。

本文主要是以嘀嘀打车为例,分析了太原科技大学的打车软件市场。

最开始介绍了嘀嘀打车的产生和运营,并对嘀嘀打车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工作。

进而总结出打车软件的优劣状况,并对打车软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概述(一)电子商务及电子支付(二)APP及APP应用(三)打车软件二、打车软件市场分析(一)打车软件的产生和发展(二)打车软件的运营模式现状三、“嘀嘀打车”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一)嘀嘀打车的发展优势(二)嘀嘀打车的积极作用(三)嘀嘀打车存在的不足(四)嘀嘀打车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四、滴滴打车的普及率五、结论1.1电子商务及电子支付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参与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电子商务分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 等。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嘀嘀打车简介及商业模式分析

嘀嘀打车简介及商业模式分析
• 出租车司机很多时候并不是挑选路途远的乘客,而是选择合适的方向。 这就要乘客和司机互相理解,好好沟通。如果方向合适,没有司机愿 意空载。嘀嘀打车可以解决需求匹配的问题。
• 每个月有数千新增的司机用户,买个智能手机装上嘀嘀打车对司机来 说是一种投资,也许每天只能多赚几十块钱,但一个月就是上千块。 掌握嘀嘀打车这种的叫车工具,以后可能就是生存必备手段。
嘀嘀打车是在烧钱培养用户的支付习 惯,而用户的支付习惯一旦形成那么给 企业带来的利润不可估量,支付宝就是 一个典范。
6.互联网金融
14年1月6日,嘀嘀打车宣布独家接入微信, 支持通过微信实现叫车和支付。同时嘀嘀打车官 方宣布了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的消息,中信产业 基金领投,腾讯跟投3000万美元。
腾讯入股大众点评和京东商城后,可以预 期这些用户信息能给其带来大量的流量,其转化 率也将提高。
5.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从去年淘宝在双十二话费数千万买断 一只彩票,来安装手机淘宝客户端,到 今年3.8妇女节淘宝欲再造一本地生活节 可见移动电商已势不可挡。腾讯已经错 过了传统电商,那么今天的移动电商必 须有所作为,从入股嘀嘀打车,大众点 评和京东商城可以看出腾讯的决心。
嘀嘀打车前期盈利模式分析
• 所以,从客户关系角 度来说,嘀嘀打车前 期如此大规模的补贴, 其目的更大倾向于培 育市场,培养用户习 惯。毕竟,一旦用户 的消费习惯被培养起 来后,那么价值是无 可估量的。具体分析 如下:
• 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推广。目前,我们的打车方式主要是路边拦车。那么 要让用户短时间内从路边打车转移到嘀嘀打车,当然需要给消费者一定的优 惠或者好处。滴滴打车利用消费者喜欢享受优惠和好处的心里,给消费者一 定的补贴。这种补贴力度大,相当诱人。所以,嘀嘀打车大规模的补贴去烧 钱的行为当然是抓住顾客,急速推广。

滴滴打车APP分析报告

滴滴打车APP分析报告

滴滴打车APP分析报告滴滴打车APP分析报告目录1.行业背景分析 (3)1.1 移动出行市场体量巨大 (3)1.2 移动出行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3)1.3 移动出行市场备受青睐 (4)1.4 合并后滴滴打车稳居移动出行市场领头羊 (4)2. 产品概况 (5)3. 产品分析定位和功能 (5)3.1产品定位 (5)3.2用户群体 (6)3.3地域分布 (6)3.4用户评价 (6)3.5产品功能 (5)3.6用户需求用户痛点改进建议 (11)3.7交互体验 (11)4. 运营和商业化 (16)4.1用户运营 (16)4.2盈利模式 (16)5. 竞品分析 (17)6. SWOT分析 (19)7. 总结 (22)1.行业背景分析1.1 移动出行市场体量巨大衣食住行,出行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要事。

一直以来,政府主导的出租车及巴士地铁等公共交通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2014年仅出租车市场就创造了约4000亿的市场规模,但是依然有40%的打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1.2 移动出行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用户基础,使得移动出行变为可能;另一方面大城市“打车难”,尤其是出行高峰期打车难,已成为影响公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而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了出租车的载客效能,同时还大量引进专车与私家车补充出行市场,满足广大司乘用户的利益需求,形成了良好的闭环,促进了市场的更好的发展。

1.3 移动出行市场备受青睐移动出行因为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同时又能很好的解决人们的出行痛点,再加上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先例,备受国内资本市场青睐,已经成为新的风口。

1.4 合并后滴滴打车稳居移动出行市场领头羊据易观智库数据,截止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

其中,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56.5%、43.3%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中国专车服务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2015年第1季度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以80.9%的比例占据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覆盖率的第一名。

滴滴出行产品服务与收入模式分析

滴滴出行产品服务与收入模式分析

滴滴出行产品服务与收入模式分析--------以济南为例一、企业简介2012年6月6日,小桔科技在北京成立并推出嘀嘀打车APP,经过3个月的准备与司机端的推广,9月9日在北京上线,同年12月获得A轮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的融资,2013年4月完成B轮融资,获得腾讯集团1500万美元的融资,2014年1月完成C轮1亿美金融资,其中中信产业基金6000万美金,腾讯集团3000万美金,其他机构1000万美金。

同年三月,滴滴用户数超过一亿,司机数超过100万,日均单达到521.83万单,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2015年9月9日由“滴滴打车”更名而来。

2015年9月,与宇通合作,打造互联网巴士生态。

2016年1月26日,滴滴出行与招商银行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资本、支付结算、金融、服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这是第一次、也是第一家商业银行通过与移动互联网公司合作进入移动支付场景领域。

2016年6月13日,滴滴获中国人寿6亿美元投资将在"互联网+金融"展开合作。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

这一里程碑式的交易标志着中国共享出行行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

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优步中国依然会保持运营独立。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后,关于其涉嫌垄断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对于涉嫌利用市场垄断地位涨价的问题,滴滴方面回应称,滴滴顺风车在部分城市的价格确实进行了上调,但这是为了实现成本的合理分摊,鼓励用户共享出行 。

滴滴出行是全球领先的一站式多元化出行平台。

滴滴打车软件STP战略分析电子教案

滴滴打车软件STP战略分析电子教案

滴滴打车软件STP战略分析一、滴滴打车软件简介滴滴打车是一款免费打车软件,入选“App Store2013年度精选”,荣登日常助手类应用榜单冠军。

正是北京中关村小桔科技开发了这种实现叫车,外加附带付款的app软件——滴滴打车。

滴滴打车原理非常简单,乘客启动滴滴打车软件客户端,点击“现在用车”,按住说话,发送一段语音说明现在所在具体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松开叫车按钮,叫车信息会以该乘客为原点,在90s内自动推送给直径3公里以内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可以在滴滴打车司机端一键抢应,并和乘客保持联系。

二、滴滴打车的STP战略分析1、市场细分市场细分的标准有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

滴滴打车主要是依据地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进行市场细分的,下面我们就这两个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出租车拒载已经成为大城市的普遍现象,滴滴打车的最大价值是匹配用户和司机的需求,减少司机的空载提高效率。

很多情况下,司机不能正确把握乘客信息,常出现所到之处乘客稀少或出租车扎堆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甚至还会加剧交通堵塞。

而滴滴打车的应运而生解决了这一困扰,实时信息使乘客与司机沟通,拒载和跑空趟有效减少。

天气炎热寒冷,外面刮风下雨,时间的紧迫,人群密集...等等因素下谁愿意在马路边上漫无目标地等待出租车?以前有过电话叫车的说法,但是中国人骨子里对电话预定、电话提问、电话干嘛干嘛有种抗拒心理,觉得不靠谱。

诸多的心理原因都催生着新一代打车“神器”滴滴打车。

2、目标市场在进行了市场细分后,滴滴打车结合自身的资源,选择了集中性营销战略和市场专业化的覆盖模式。

随着打车软件市场的纵深发展,商业模式也有渐渐浮出水面的迹象,打车软件的市场竞争正在向生态圈演化。

无论滴滴打车怎样建立自己的生态圈,盈利都是最终目的,个人认为就打车软件而言,滴滴软件的盈利模式仍然会是——增值服务收费+广告模式,因为对于单纯的打车业务来说完全没有盈利点,除了传统的广告外,只能只能通过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

滴滴打车APP分析报告

滴滴打车APP分析报告

滴滴打车APP分析报告目录1.行业背景分析 (2)1.1 移动出行市场体量巨大 (2)1.2 移动出行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2)1.3 移动出行市场备受青睐 (2)1.4 合并后滴滴打车稳居移动出行市场领头羊 (2)2. 产品概况 (2)3. 产品分析定位和功能 (3)3.1产品定位 (3)3.2用户群体 (3)3.3地域分布 (3)3.4用户评价 (4)3.5产品功能 (5)3.6用户需求用户痛点改进建议 (7)3.7交互体验 (7)4. 运营和商业化 (12)4.1用户运营 (12)4.2盈利模式 (12)5. 竞品分析 (12)6. SWOT分析 (13)7. 总结 (14)1.行业背景分析1.1 移动出行市场体量巨大衣食住行,出行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要事。

一直以来,政府主导的出租车及巴士地铁等公共交通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2014年仅出租车市场就创造了约4000亿的市场规模,但是依然有40%的打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1.2 移动出行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用户基础,使得移动出行变为可能;另一方面大城市“打车难”,尤其是出行高峰期打车难,已成为影响公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而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了出租车的载客效能,同时还大量引进专车与私家车补充出行市场,满足广大司乘用户的利益需求,形成了良好的闭环,促进了市场的更好的发展。

1.3 移动出行市场备受青睐移动出行因为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同时又能很好的解决人们的出行痛点,再加上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先例,备受国内资本市场青睐,已经成为新的风口。

1.4 合并后滴滴打车稳居移动出行市场领头羊据易观智库数据,截止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

其中,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56.5%、43.3%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中国专车服务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2015年第1季度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以80.9%的比例占据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覆盖率的第一名。

以嘀嘀打车为例的营销策略分析

以嘀嘀打车为例的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大批的手机APP软件都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些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涉及了金融、生活、学习、工作、交通、旅游等各个方面。

但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手机垃圾软件也应运而生,由于市场的监管的考验以及盈利模式的模糊,以及手机支付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手机APP陷入了困境,整个手机软件行业正在酝酿着一次十分彻底的变革。

本文通过对于新时代的手机APP软件“滴滴打车”运营策略的研究,分析如今手机打车软件的发展优势和给市场带来的便利和问题,提出打车软件已有固疾的解决策略,为当今的APP软件的应用指导方向,为了手机软件的生活普及化,多样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通过嘀嘀打车案例分析,以及与主要竞争对手快的打车相对比,得到其运营策略,为打车APP行业的盈利提供了更多可能。

关键词:手机软件;嘀嘀打车;盈利模式;发展优势;手机支付An Analysis Method of Marketing Strategy for Didi Taxi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electronic commerce, a large number of mobile phone APP software are beginning to enter our field of vision, the software function is more and more powerful, relates to the various financial, life, study, work, traffic, tourism etc.. But at the same time, more and more mobile phone spam also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due to market regulation test and fuzzy profit model,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mobile phone payment. More and more mobile phone APP should be made into a dilemma, the mobile phone software industry is making a very thorough reform.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mobile phone software APP "drops of taxi" operation strategy, the advanta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phone software can be analyzed, with the convenience and problem for the market. Therefore, a software for chronic disease strategies was put forward, together with application guidance for today's APP software, that have been proposed to play a solid illness cart software solution strategy for today guide the direction of the APP application software for mobile phones universal life, diversification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for didi taxi and the comparison for main competitors, its operation strategy provides more likely to take a taxi APP industry profitability.Key Words:Mobile phone software; Didi taxi; Profit model; Development advantage; Mobile phone pay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引言 . (1)1概述 (2)1.1营销策略的定义 (2)1.2 App和手机支付的定义 (3)1.3国外打车软件的发展趋势 (4)2“嘀嘀打车”及其运营模式 (5)2.1“嘀嘀打车”的产生和发展 (5)2.2“嘀嘀打车”的运营模式现状 (5)2.3“嘀嘀打车”的盈利模式 (6)3“嘀嘀打车”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7)3.1嘀嘀打车的发展优势 (7)3.2嘀嘀打车的积极作用 (10)3.3嘀嘀打车存在的不足 (11)3.4嘀嘀打车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12)3.4.1消除司机与司机之间的竞争 (12)3.4.2积分等级累计制度 (12)3.4.3严惩违规使用 (12)4嘀嘀打车案例分析 (14)4.1中国手机打车应用市场发展概况 (14)4.2嘀嘀打车分析 (15)4.3主要竞争着分析 (17)4.4对比分析 (18)结论 (19)参考文献 (20)在学取得成果 (21)致谢 (22)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

产品分析报告:滴滴“拼车”

产品分析报告:滴滴“拼车”

产品分析报告:滴滴“拼车”滴滴打造全民拼车日,推出新拼车功能,本文对该功能进行体验分析从而试图推测滴滴此举用意。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产品定位、用户分析、商业模式、市场表现、功能体验和SWOT分析。

01 体验环境02 体验方向滴滴新拼车上线,打造全民拼车新节日。

在滴滴拼车上线四周年之际,滴滴发布全新拼车产品,基于发挥“共乘”价值最大化,新拼车致力让乘客拼成价格更实惠,让司机收益感更强。

同时滴滴宣布在26个城市推出拼成打1折,最高减100元的活动,打造首个“全民拼车日”。

新拼车具备两大功能,可分别满足时效和高性价比的用户需求,分别是在快车页面勾选“接受拼车”再发单,和拼车单独页面中的“拼成出发”,系统将先匹配拼友再叫车。

我们将从滴滴全力主推拼车业务,大力补贴打造拼车日作为切入点,从拼车业务来对滴滴产品进行拆分场景分析,分析拼车业务对于滴滴整个格局的影响,以及滴滴此举的深意与目的。

03 产品定位及用户分析3.1 滴滴是谁滴滴出行“App“是一个在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的综合移动出行平台,在亚洲、拉美和澳洲为5.5亿用户提供出租车、快车、专车、豪华车、公交、代驾、企业级、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汽车服务、外卖等多元化的出行和运输服务。

滴滴平台上,有数千万车主及司机获得灵活的工作和收入机会,年运送乘客达100亿人次。

3.2 滴滴要解决什么问题(1)网约车解决“打车难“从整个打车的流程来看,涉及的主要角色有两个:司机和乘客。

线上出行平台普及之前,在打车领域乘客与司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乘客可以搭乘的车辆限于路过自身位置的空出租车,而司机只能接视野范围内的乘客。

线下打车存在着低峰时段和地段乘客、出租车资源闲置无法匹配而高峰时段出租车资源不足的问题,俗称“打车难”。

此外,在整个打车市场中,整体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综上所述,用户痛点如下:(数据来源:艾媒咨询)(2)网约车转换“黑车产业“此外,由于传统出租车分子钱高昂的问题,导致社会上有大量的黑车运营,据数据统计,全国每天打车的订单量中,黑车超过4000万,普通出租车仅有3180万。

滴滴出行“专车”产品分析报告

滴滴出行“专车”产品分析报告

滴滴出行“专车”产品分析报告第一篇:滴滴出行“专车”产品分析报告滴滴出行“专车”产品分析报告本文以专车功能为落脚点,对滴滴出行产品结构进行梳理,分析关键的用户痛点。

通过与大众产品快车的对比分析专车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功能及其背后隐藏的用户特征,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意见。

文档结构:1、文档概览与产品简介2、产品背景3、产品结构4、市场与用户分析5、用户产品体验,产品的优点、疑点与相关建议1、文档概览设备型号:荣耀9 STF-AL10系统版本:STF-AL10C00B138软件版本:V5.1.32_311体验时间:2018.2.18坐标:浙江省杭州市2、产品简介产品名称:滴滴出行——专车产品类型:移动出行平台支持和平台:IOS、Andriod。

产品slogan:滴滴一下,美好出行产品定位:为中高端用户提供高品质打车服务产品Logo(滴滴出行):产品介绍:滴滴出行是全球化的一站式综合移动出行平台,提供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豪华车、公交、小巴、代驾、租车、企业级、共享单车等全面的出行服务。

专车产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品质出行服务,分为舒适型、行政级、商务型3个标准,集普通叫车、接送机服务于一身。

3、产品背景2012年6月小桔科技在北京成立并推出嘀嘀打车APP;快智科技在杭州成立并推出快的打车APP;双方均为用户提供出租车在线叫车服务。

2013年,快的打车并购大黄蜂打车。

2014年8月,专车上线,为用户提供高端出行服务。

2015年2月,滴滴打车(2014年5月“嘀嘀打车”更名“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战略合并。

2015年9月,全面品牌升级,更名“滴滴出行”。

2016年8月,收购优步中国。

不同于内容、游戏等产品服务,提供不同类型内容供给或世界观、玩法吸引不同偏好的用户,打车平台的用户核心需求是一致的——尽快叫车并到达目的地,因此在巨头林立的竞争环境下打车平台通过建立个性化服务维护维护消费者的忠诚的能力极其有限,缺少选择价格的筹码,面对有限的用户流量,价格战呼之欲出——滴滴与快的、滴滴快的与Uber接连进行以抢占市场为目的的烧钱大战。

滴滴出行案例分析

滴滴出行案例分析

从产品评论情况中可以看到,V1.1 用户量不多但是差评还是比例还是比较多 的,那么差评内容都是哪些呢?
从用户评论中,我们发现在 V1.1 版本中集中的问题就是打不到车,无法注册。打 不到车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装有滴滴的司机还很少,供需不平衡,这一问题是短期 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只能一定程度通过运营手段缓解。推出预约功能则是让 用户提前找好车,加价肯定是为了提高司机的积极性,促成交易达成。那么注册 不了怎么解决呢? 滴滴的做法是:干脆不让你注册就能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滴滴这样的一个产品,在短短几年内从无到有,变成一家独角兽级别的互联网巨头,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尤其是,滴滴的产品和运营层面上到底都做对做好了哪些事
以助推了滴滴的成长?
产品整体发展走势
产品分阶段迭代分析路径图
产品分阶段迭代分析
产品主要迭代版本&迭代逻辑分析:
在产品版本上,从 V1.0~V2.5,这段时 间的版本更新,是从不及格的产品打磨 到全面覆盖用户打车需求点,用起来顺 畅的产品的过程。由于这个阶段是滴滴
产品主要迭代版本&迭代逻辑分析
在滴滴的 V2.6~V3.0 版本中,除了面向用户的功能优化外,滴滴开始面 向市场和用户增长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产品的迭代。在此阶段,与微信 实现打通是最为关键的变化。滴滴 V2.6 首次开启微信支付功能,告别找 零,既方便了用户,也满足了企业市场布局,同时为补贴活动预热,当 时的支付的钱是直接从你的银行卡里扣的,所以微信上需绑定银行卡。 对于滴滴和微信而言,此举在当时,是双双得利的。
在 V2.2 中,滴滴增加了 “文本叫车” 的功能,根据用户反馈和使用体验推测,滴滴此举可
能是为了缓解 app 定位很差的缺点——在定位很差的情况下,手动输入是可以得到更精确 的地址的。以下是 V2.0 关于定位差的个别差评。

滴滴“花小猪”打车产品分析报告

滴滴“花小猪”打车产品分析报告

产品经理简称PM,是指在公司中针对某一项或是某一类的产品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人员,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渠道等工作。

产品经理是很难定义的一个角色,如果非要一句话定义,那么产品经理是为终端用户服务,负责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人。

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目标用户特征、竞争产品、产品是否符合公司的业务模式等等诸多因素。

近年来互联网产品经理火热,一起看下为大家精选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学习文章。

花小猪是滴滴旗下的一款软件,被称为“打车界的拼多多”;专注于下沉市场,新用户有非常高的补贴和优惠,还可以进行社交裂变赚钱,获取了一大波用户;本文作者对花小猪APP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体验环境二、体验方向花小猪,打车界的拼多多。

2019年4月,滴滴将途途网约车旗下所有产品和资源收购,并打包至滴滴完全控股的北京鸿易博科技有限公司旗下。

2020年3月,途途网约车改头换面成为“花小猪打车”,打出“全网最低价”口号主打,在遵义临沂两地试运营后,迅速进军三四线城市,目前已入驻120个城市。

花小猪主攻下沉市场,运营手段神似拼多多,在乘客与司机两端进行大量补贴;并且采用社交裂变模式,用户可以通过签到、好友助力等方式继续获得优惠券,乘客拉新即可获得奖励。

我们将从花小猪的拼多多式运营作为切入点,对花小猪进行拆分场景分析,分析花小猪模式的可行性与风险,以及滴滴此举的深意与目的。

三、产品定位及用户分析1. 花小猪是谁“花小猪打车”是一个在滴滴网约车增长遭遇天花板之后向下沉市场寻求新增长点后的移动出行平台;致力于打造实惠出行品牌,主张让出行回归本质,为乘客提供更实惠、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为司机提供多一个服务选择,多一份收入补充;用年轻、乐观、积极的态度向社会传递出行正能量。

2. 花小猪要解决什么问题1)用户痛点打车类产品的用户痛点分为乘客和司机两方面。

乘客:滴滴快车在三四线城市渗透率不足,在一些公共交通设施较为陈旧的三四线城市中,用户依旧存在出行难的问题;下沉市场用户价格敏感,打车意愿不足;但同时公共交通出行线路繁琐,舒适度较低;急需低价舒适高性价比的打车类产品填补空白。

滴滴打车盈利模式研究

滴滴打车盈利模式研究

滴滴打车盈利模式研究经济学二班1104070207贾英秋滴滴打车盈利模式研究最近滴滴打车着实火了一把,随着烧钱大战接近尾声,滴滴宣布5月17日起暂停补现金。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滴滴打车的盈利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市场上是如何运营的。

一、滴滴打车产品介绍滴滴打车是由小桔科技创办的,小桔科技是腾讯投资的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致力于移动交通的发展,为乘客提供便利。

滴滴打车软件创始人程维、小桔科技CEO。

一年半之前,他毅然离开阿里巴巴,创建打车软件公司——滴滴打车。

不过,创业并非坦途,程维最初在拉司机装软件时被当做骗子,一手开发的软件也曾被深圳市交通委叫停,但这位创业者坚信移动互联网改变生活的能力。

程维日前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他有这样的恒心,去花10年时间,真正改变人们出行打车的习惯。

App滴滴打车改变了出租司机的等客方式,它可以让司机师傅用手机等待乘客“送上门来”。

这款App的原理非常简单,与电话叫车服务类似。

即乘客在手机中点击“我要用车”,并发送一段语音说明具体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

用车信息会被传送给离乘客附近的出租车司机中,司机可以在手机中一键抢应,并和乘客联系。

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用“势如破竹”这四个字形容这半年来的发展。

他透露,无论是在主管部门、出租车公司还是出租车调度中心,都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滴滴甚至和北京市两大出租车调度中心之一96106达成战略合作,系统互通,滴滴为96106定制客户端。

“通过与96106的合作,滴滴打车的覆盖范围一下从1万多辆出租车,增加到3万多辆。

滴滴打车的叫车信息可以直接在96106的车载终端中显示。

”程维介绍说,在北京的叫车成功率有近85%,非高峰期达到90%,除了北京,在上海和广州也有近千辆出租车的规模。

打车app软件相比于电话叫车服务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提供车辆及旅客双方的定位。

预约叫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哪里上车”。

以前的电话叫车服务,需要乘客向话务员详细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话务员再转述给司机。

滴滴打车的产品设计黑魔法

滴滴打车的产品设计黑魔法

滴滴打车的产品设计黑魔法阳淼06月10日07:10分享到:滴滴打车移动互联分类: 互联网摘要: 畸形市场决定了畸形的供求关系,畸形关系又决定了畸形的产品设计。

种种滴滴打车的不合理设计,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那些设计更有利于“讨好”司机,哪怕因此而影响了乘客的利益。

文/阳淼山寨发布会创始人淼叔要写一篇滴滴打车的负面。

又要先扯点闲篇。

平时在山寨发布会里聊天时,记者们是非常不喜欢别人管自己的稿子叫“负面”“正面”之类的,因为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如果被这么形容,好像是带有了先行判定或感情倾向;所以记者们一般会比较累赘地形容为“批评稿件”“监督稿件”等等。

不过呢,淼叔这几年磨练下来,对这个倒也不是太在意了。

正面稿、负面稿一开始是企业公关的一种判定,但现在很多普通受众也接受了这个说法,他们是从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体验出发的。

既然约定俗成,这么形容又的确是最简洁的,按照语言学发展规律,那就是最易流传的,所以就随大流,来写一篇有理有据的“负面”吧。

在经济新闻领域,关于公司战略、人事变动、市场形势等等题材,可以写出很多正面负面来。

但今天淼叔要写的是产品负面。

互联网是个产品驱动的行业,而每个产品背后都凝聚着一群人最直接的心血和努力,体现着从业者对用户需求的思考、产业形势的判断,以及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

所以,单就产品而言,淼叔的基准态度是“尊重且理解”,先试图去理解产品设计的意图,尽量往好的方面想;如果走不通,那就只能做另一个方向的设想。

所以关于产品的负面,在淼叔写作前会有三个阶段:首先,通过官方渠道向产品研发方反馈,产品的某些地方体验、逻辑似乎不对;如果研发方未予回应或者回应说服力不足,淼叔会通过朋友圈、微博等自身社交网络进行“吐槽”,这样可以在小范围内调研用户群对这个产品问题的看法。

吐槽之后还没回应,那就进入第三步,写文章来系统分析这个问题的成因、危害和未来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负面”了。

滴滴打车的这篇文章在写作前,即严格遵循这个流程。

滴滴电子商务模式SWOT分析

滴滴电子商务模式SWOT分析

滴滴电子商务模式SWOT分析背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O2O电子商务模式已成为主流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用行。

本文从行出发,以滴滴打车软件为例对O2O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预测了O2O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发展方向。

据CNNIC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提高了4.8个百分点。

滴滴打车作为一款O2O模式的手机应用软件,正是看中了这个广阔的市场,成为BAT(Baidu、Alibaba、Tecent)三大巨头中的佼佼者。

一、O2O电子商务模式应用——滴滴打车滴滴打车是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时下最热的一款打车软件,它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

滴滴打车SWOT分析:1、滴滴打车的优势分析第一,较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扬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的概念,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完美闭环;第二,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第三,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

第四,大量客户资源,目前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共享平台;(1.滴滴打车在国内起步较早,是行业先驱,具有先发优势;2. 有腾讯这样强大的背景支撑;3.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庞大的高活跃用户群体;4. 与快的的合并增加了市场份额,整合了双方资源,减小了进一步开拓市场的阻力;5. 拥有优秀的高执行力的团队;6. 自主创新的平台技术。

另外,怎么保证用车安全,中国政府的态度不明,作为公司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等)2、滴滴打车的劣势分析作为一种不断成长的新产品,滴滴打车必然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设施不足,只存在软件设施,不存在硬件设施,一旦网络瘫痪滴滴打车软件将会出现死机甚至瘫痪;另一个是安全问题,有些司机只顾抢单而不注意安全,这对乘客和司机的生命安全都带来了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示出租车
地图
查看司机信息 地图选择起点
定位 地图拖拉
快的打车
有,支付宝 有 无 有 无
有 有 有
第 13 页
滴滴打车
有,微信支付 有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2 功能对比---功能对照
功能模块
功能点
兑换优惠券
积分管理 浏览优惠券
账户等级
注册登录
其他
开发票 应用推荐
绑定常用地址 通知朋友
快的打车
有 有 有,等级高则积分多 有 无
打车应用的功能基本一致,同质化程度比较高。 滴滴的差异化是可以预定商务车型,扩展了产品的应用场景。
交互
整体流程简洁,车型切换方便快捷,内容布局合理、信息强弱得当。 一键叫车使用成本高。 乘客上车后的支付流程不够清晰,分支流程过多,容易造成用户移动支付的比例下降。 微信支付时没有留出口,会让部分用户进入死胡同,成本过高。 确认订单时,改动起终点比较困难,特别是终点无法改动,操作成本过高。
第 33 页
滴滴打车---乘客叫车---主页
内容布局
布局 中间是地图,定位用户的位置、显示 周围车辆、显示叫车的起点。 底部集中了全部操作,包括叫车终点 、语音/文字切换、预约叫车、车型选 择。 整体布局清晰明了,主要操作放在底 部,用户的操作效率更高,且能单手 操作。 强弱 强展现的有:语音叫车、文字叫车、 起点。 强弱对比,滴滴偏向引导用户使用语 音叫车功能。
支持给司机发语音消息
POI历史记录 一键打车 POI收藏 商务专车
有 有,支持3个地点 有 无
第 11 页
滴滴打车
有 有 有,支持预约3天 有 支持文字留言(捎话),默认提 供最常用的7句话 有 有,支持2个地点 无 有
2 功能对比---功能对照
功能模块
功能点
快的打车
滴滴打车
服务打分


文字点评

专车。 总结:在用户端,滴滴支持更
多的车型,既有便宜快捷的出 租车,也有高端商务的多种车 型供用户选择,满足不同层次/ 不同收入用户的打车需求,同 时解决了新APP获取用户的难 题。
第 16 页
快的车型
2 功能对比---模块分析
叫车模块
叫车方式---平分秋色
快的打车:支持实时语音/文字 叫车,支持预约文字叫车。
竞争对手 打车应用:快的打车等 商用叫车:Uber、易到用车、一号专车等 租车:神州租车等 拼车:AA拼车等 代驾:e代驾、第一代驾等 电召台:各种官方背景的电召台
目录页
1 概要 2 功能对比 3 交互分析 4 改进建议
第6 页 第6 页
分析目的 产品概况 分析结论
1 概要---结论
第7 页
功能
目录页
1 概要 2 功能对比 3 交互分析 4 改进建议
第 10 页 第 10 页
竞品选择 功能对照 模块分析
2 功能对比---功能对照 功能对照表
对比乘客版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暂不考虑司机版。
功能模块
功能点
快的打车
实时语音叫车 有
实时文字叫车 有
预约叫车
有,支持预约2天
可选调度费用 有
叫车
留言交流
第 32 页
产品主流程
对于打车应用,最主要的功能是打车,主流程大致是:乘客叫车---确认订单---司机接 单---乘客上车---乘客支付路费---乘客评价分享,形成一个O2O的闭环。
分析内容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 内容布局 流程逻辑 操作效率 操作成本
3 交互分析---主流程
第 23 页
滴滴订单管理
2 功能对比---模块分析
支付模块
支付方式---平分秋色
快的打车:支付宝和现金支付 。
滴滴打车:微信支付和现金支 付。
总结:在支付方式上,快的和 滴滴都是采用第三方支付和现 金支付结合的方式。不过,在 支付流程上,快的对第三方支 付更加强调,对现金支付更加 弱化。
评价---滴滴的评价更全面
快的打车:支持赞和踩,只能在【我 未上车】里投诉。
滴滴打车:支持5分制打分,支持文字 点评;既可以在【我的订单】里投诉 司机,也可以在【未上车】里投诉。
总结:滴滴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既 有打分也有文字点评,能帮住用户更 好地辨别司机的服务。滴滴的投诉功 能有两个入口:【我的订单】和【未 上车】,投诉更加方便。
滴滴打车产品分析
作者:罗文峰 邮件:simon.wf.luo@
第1 页
目录页
1 概要 2 功能对比 3 交互分析 4 改进建议
第2 页 第2 页
分析目的 产品概况 分析结论
1 概要---分析目的
目的
了解熟悉打车应用的市场状况 分析主流打车应用的核心功能 分析主流打车应用的交互流程 针对滴滴打车,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分享
投诉


分享
有,朋友圈和新浪微博
有,微信好友和朋友圈
查看订单


删除订单


订单管理
支付 评价
打电话


有,24小时内可追加,超过24 有,24小时内可追加 小时默认好评
有,24小时内
有,24小时内
投诉


第 12 页
2 功能对比---功能对照
功能模块
功能点
第三方支付
支付 红包/代金券
账户余额支付
有 有 有
第 14 页
滴滴打车
无 无 无 有 有 无 有 有
目录页
1 概要 2 功能对比 3 交互分析 4 改进建议
第 15 页 第 15 页
竞品选择 功能对照 模块分析
2 功能对比---模块分析
叫车模块
滴滴车型
车型---滴滴支持更多车型
快的打车:支持出租车。 滴滴打车:支持出租车和商务
第 26 页
滴滴查看司机
2 功能对比---模块分析
总结
第 27 页
整体:打车应用的叫车、订单管理、评价分享等功能基本一致,同质化程度比较高 ,同时两家都在努力做差异化。
快的打车:差异化:积分商城,可以通过积分兑换多种代金券,甚至可以订酒店、 换电影票,结合O2O领域,扩展打车应用的使用场景。进一步发展,可以根据收集 的用户目的地数据,为用户推荐附近的宾馆、饭店、电影院等,产生更大的想象空 间。
第3 页
目录页
1 概要 2 功能对比 3 交互分析 4 改进建议
第4 页 第4 页
分析目的 产品概况 分析结论
1 概要---产品概况
滴滴打车
终端:IPhone 5 系统:IOS 7.1 App版本:3.0
产品定位 快捷、方便的打车应用。 乘客可以轻松发单,随时随地打车; 司机可以降低空驶率,轻轻松松多赚钱。
滴滴订单管理
2 功能对比---模块分析
订单管理模块
快的订单管理
订单内操作---平分秋色
快的打车:支持评价(24小时)、 分享、支付和打电话给司机( 24 小时);与打车流程中的支付页面 一致。
滴滴打车:支持评价、投诉、支付 和打电话给司机( 24小时)。
总结:在订单内的操作,快的和滴 滴并没有太大差别;滴滴订单管理 中的支付功能,即使已经成功用微 信支付过车费,仍会出现且可以支 付,不够合理。
滴滴打车:支持实时语音/文字 叫车,支持预约文字叫车。
总结:叫车方式上,都支持实 时和预约两种方式;实时叫车 的输入方式上,支持语音和文 字叫车,方便用户选择。
滴滴叫车
第 17 页
快的叫车
2 功能对比---模块分析
叫车模块
抢单逻辑---滴滴更加公平有效
快的打车:订单根据离用户的距离下发,距离近的司机先收到订单 ;根据司机抢单的先后顺序,决定最终的订单归属。
快的支付
第 24 页
滴滴支付
2 功能对比---模块分析
地图模块
快的地图选点
地图功能---快的更实用
快的打车:除支持拖拉、定位、查看地 图上的出租车位置外,还支持在地图上 选择起点。
滴滴打车:除支持拖拉、定位、查看地 图上的出租车位置外,还支持在地图上 看司机信息和评价。
总结:滴滴的查看地图上的司机信息, 对用户意义不大,在用户和司机间建立 连接之前,用户没有查看其信息和评价 的需求。快的打车的地图选择出发点功 能比较实用。
滴滴打车:订单根据离用户的距离下发,距离近的司机先收到订单 ;抢单算法更加公平,第一个司机抢单后的N秒内,其他司机也可 以抢单,根据所有抢单司机距离用户的距离等参数决定最终的订单 归属。
总结:抢单逻辑上,滴滴更加公平:1)对司机,不需要再拼手机 、拼网速、拼手速,降低了司机的使用成本,提高调度效率;2) 对乘客,虽然接单时间延长,但接单司机距离更近,能更快地上车 ,比之前,整体等待时间缩短。
第 18 页
2 功能对比---模块分析
叫车模块
搜索功能---快的更好用
快的打车:支持历史记录、搜 索建议,支持对历史终点的收 藏。
滴滴打车:支持历史记录、搜 索建议。
总结:搜索功能,滴滴和快的 都不够好用,都有改进空间。
滴滴搜索
第 19 页
快的搜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功能对比---模块分析
评价分享模块
改进
【文字叫车】在地图上显示终点和车费 【文字叫车】搜索页suggestion和一键叫车 【支付方式】信用卡支付车费 【订单管理】已支付订单无需再出现支付button 【支付方式】弱化现金支付、强化微信支付 【文字叫车】允许用户修改终点 【微信支付】留出口,避免死胡同 【交互规范】不填写表单时button不可点击、更大的日期选择控件 【积分商城】增加积分商城,提供更多激励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