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水处理计算公式范文
![水处理计算公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e4d9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a.png)
水处理计算公式范文水处理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水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指标的数学公式。
水处理是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旨在改善水的质量,使其适用于特定的用途,如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水处理计算公式。
1.清洗水需求量(CWR)计算公式:CWR=[(Q×T)/C]×100其中,CWR为清洗水需求量(L),Q为每分钟进水流量(L/min),T 为清洗时间(min),C为清洗浓度(%)。
清洗水需求量是在水处理过程中,为了清洗设备而需要的水量。
通过计算清洗水需求量,可以合理规划清洗水的使用量。
2. 混凝剂(coagulant)投加量计算公式:C=(V×M)/Q其中,C为混凝剂投加量(mg/L),V为混凝剂体积(mL),M为混凝剂质量(mg),Q为水样体积(L)。
混凝剂投加量的计算公式是为了确定混凝剂的适当投加量,以达到最佳的混凝效果。
混凝剂通常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杂质。
3. 净水效率(water treatment efficiency)计算公式:E = [(Cin –Cout) / Cin] × 100其中,E为净水效率(%),Cin为进水浓度(mg/L),Cout为出水浓度(mg/L)。
净水效率是衡量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污染物的能力的指标。
通过计算净水效率可以评估水处理过程的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4.消毒剂剂量计算公式:D=(C×V)/Q其中,D为消毒剂剂量(mg/L),C为消毒剂浓度(mg/L),V为消毒剂体积(mL),Q为水样体积(L)。
消毒剂剂量的计算公式是为了确定适当的消毒剂投加量,以达到对水中的病原体进行有效灭活的目的。
5. 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计算公式:DO=(P–Pv)/H其中,DO为溶解氧浓度(mg/L),P为大气压力(mmHg),Pv为饱和水蒸气压力(mmHg),H为溶解氧浓度与溶解氧分压之间的线性关系。
水处理相关工艺计算公式
![水处理相关工艺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e815b4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8.png)
水处理相关工艺计算公式水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和设备对水进行处理和净化,使之达到特定的品质要求,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
对于水处理工艺的计算公式,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流量计算、水质计算、反应速率计算和设备选型等。
1.流量计算:-平均流量计算:平均流量(Q)是指一定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的液体体积与时间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Q=V/t,其中Q为平均流量,V为通过给定截面的液体体积,t为经过的时间。
-流速计算:流速(v)是指液体通过单位截面的速度。
计算公式为:v=Q/A,其中v为流速,Q为流量,A为给定截面的面积。
2.水质计算:-溶解氧计算:溶解氧(DO)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浓度。
溶解氧的计算公式为:DO=(C/P)*100,其中DO为溶解氧的浓度,C为溶解氧的含量,P为水的总压力。
-悬浮物浓度计算:悬浮物是指在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
悬浮物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m/V)*100,其中C为悬浮物的浓度,m为悬浮物的质量,V为水的体积。
3.反应速率计算:-反应速率计算: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量。
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为:r=ΔC/Δt,其中r为反应速率,ΔC为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量的变化量,Δt为时间的变化量。
-反应速率常数计算:反应速率常数是指在给定条件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公式为:k=r/C,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r为反应速率,C为反应物的浓度。
4.设备选型:-净水设备选型:净水设备的选型需要考虑水源的特性、处理效果要求、处理量等因素。
常用的净水设备包括过滤器、反渗透膜、离子交换器等。
选型公式一般采用经验公式或计算公式,如根据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来确定所需的设备型号和数量。
-污水处理设备选型:污水处理设备的选型需要考虑污水特性、处理工艺要求、处理量等因素。
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曝气池、沉淀池、MBR等。
选型公式一般采用设计原则和经验公式,例如根据污水COD浓度和处理效果来确定曝气池的尺寸和风量。
水处理设备常用计算公式
![水处理设备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6ef0d7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7.png)
水处理设备常用计算公式1.流量计算公式:流量=速度×面积在水处理设备中,常常需要计算流量以确定设备的处理能力。
流量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测量流体通过一定面积的时间来确定。
其中,速度可以通过测量流体的速度来计算,而面积可以通过设备的尺寸来确定。
2.底部流速计算公式:底部流速=流量/(底部横截面积×空隙率)底部流速是指底部槽体过滤层中流体通过的速度。
在水处理设备中,底部流速的计算可以用来判断底部过滤层的流速是否过高或过低,进而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
3.清洗水量计算公式:清洗水量=过滤面积×清洗水流量×清洗水时间在水处理设备中,为了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清洗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清洗水量的计算可以帮助确定清洗所需的水量,并进一步优化清洗过程。
4.含氧量计算公式:含氧量=(溶解的氧气质量/溶液的质量)×100%含氧量是指水中溶解氧气的含量。
在水处理设备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确定水中的氧气含量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5.总固体含量计算公式:总固体含量=(溶解固体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总固体含量是指水中固体颗粒物的总含量。
在水处理设备中,固体颗粒物的含量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
6.压力损失计算公式:压力损失=摩阻力×每单位长度的管道长度压力损失是指水流通过管道时由于摩擦而造成的压力损失。
在水处理设备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确定压力损失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节能优化非常重要。
以上是一些水处理设备常用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和设计,提高水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果。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3806bd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a.png)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按顺序分别为碳源、除磷、反渗透、水泵和隔油池计算公式,建议选择性查阅。
碳源计算公式1、碳源选择通常反硝化可利用的碳源分为快速碳源(如甲醇、乙酸、乙酸钠等)、慢速碳源(如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等)和细胞物质。
不同的外加碳源对系统的反硝化影响不同,即使外加碳投加量相同,反硝化效果也不同。
与慢速碳源和细胞物质相比,甲醇、乙醇、乙酸、乙酸钠等快速碳源的反硝化速率最快,因此应用较多。
表1 对比了四种快速碳源的性能。
2、碳源投加量计算1)氮平衡进水总氮和出水总氮均包括各种形态的氮。
进水总氮主要是氨氮和有机氮,出水总氮主要是硝态氮和有机氮。
进水总氮进入到生物反应池,一部分通过反硝化作用排入大气,一部分通过同化作用进入活性污泥中,剩余的出水总氮需满足相关水质排放要求。
2)碳源投加量计算同化作用进入污泥中的氮按BOD5 去除量的5%计,即0.05(Si-Se),其中Si、Se 分别为进水和出水的BOD5 浓度。
反硝化作用去除的氮与反硝化工艺缺氧池容大小和进水BOD5 浓度有关。
反硝化设计参数的概念,是将其定义为反硝化的硝态氮浓度与进水BOD5 浓度之比,表示为Kde(kgNO3--N/kgBOD5)。
由此可算出反硝化去除的硝态氮[NO3--N]=KdeSi。
从理论上讲,反硝化1kg 硝态氮消耗2.86kgBOD5,即:Kde=1/2.86(kg NO3--N/kgBOD5)=0.35(kg NO3--N/kgBOD5) 污水处理厂需消耗外加碳源对应氮量的计算公式为:N=Ne 计 - NsNe 计=Ni - KdeSi - 0.05(Si-Se)式中:N—需消耗外加碳源对应氮量,mg/L;Ne 计—根据设计的污水水质和设计的工艺参数计算出能达到的出水总氮,mg/L;Ns—二沉池出水总氮排放标准,mg/L; Kde—0.35,kgNO3--N/kgBOD5;Si—进水BOD5 浓度,mg/L;Se—出水BOD5 浓度,mg/L;Ne 计需通过建立氮平衡方程计算,生化反应系统的氮平衡见图1。
水处理设备常用计算公式
![水处理设备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d49d4b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7.png)
水处理设备常用计算公式1.流量计算公式流量(Q)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水处理设备的液体体积。
常用的流量计算公式为:Q=A×V其中,Q表示流量,A表示截面面积,V表示流速。
在水处理设备中,根据需要处理的液体流量和流速,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所需的截面面积。
2.时间计算公式时间(t)是指液体在水处理设备中停留的时间。
常用的时间计算公式为:t=V/Q其中,t表示时间,V表示液体的体积,Q表示流量。
在水处理设备中,根据所需的停留时间和流量,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所需的液体体积。
3.搅拌功率计算公式搅拌功率是指搅拌设备(如搅拌器、搅拌罐等)所需的功率。
常用的搅拌功率计算公式为:P=ρ×N^3×D^5其中,P表示搅拌功率,ρ表示液体的密度,N表示搅拌器的转速,D表示搅拌器的直径。
在水处理设备中,根据所需的搅拌功率、液体密度和搅拌器参数,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所需的搅拌器转速和直径。
4.滤液含固率计算公式滤液含固率是指滤液中固体的质量占比。
常用的滤液含固率计算公式为:含固率=(W-W0)/V其中,含固率表示滤液中固体的质量占比,W表示滤液的总质量,W0表示滤液中固体的质量,V表示滤液的体积。
在水处理设备中,通过测量滤液的总质量、固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滤液的含固率。
5.化学药剂计量计算公式化学药剂的计量是指根据所需的处理效果和水质参数,计算出所需添加的化学药剂的量。
常用的化学药剂计量计算公式为:药剂量=Q×C/D其中,药剂量表示所需添加的化学药剂的量,Q表示流量,C表示药剂的浓度,D表示药剂的投加量。
在水处理设备中,根据所需的处理效果、水质参数和药剂的浓度,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所需添加的化学药剂的量。
这些是水处理设备中常用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有效地进行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和运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水处理设备的复杂性和实际情况的差异,对于不同的处理工艺和设备类型,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水处理计算公式DOC
![水处理计算公式DOC](https://img.taocdn.com/s3/m/6b0e07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4.png)
水处理计算公式DOC1. 余氯消耗公式(Chlorine Residual Calculation Formula)余氯消耗指的是水中余留的自由余氯(HClO和ClO-)在与有机和无机物质反应后所减少的浓度。
余氯消耗量与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余氯消耗量(mg/L)= 初始余氯浓度(mg/L)- 最终余氯浓度(mg/L)2. 氧耗公式(Oxygen Demand Calculation Formula)氧耗是指水中有机物质经生物或化学氧化所消耗的氧气量。
氧耗量是评估水体有机负荷的重要指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氧耗量(mg/L)= 初始溶解氧浓度(mg/L)- 最终溶解氧浓度(mg/L)3. 硬度计算公式(Hardness Calculation Formula)硬度是指水中钙和镁的组合,它可以对水的使用和处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硬度通常以钙碳酸盐的当量浓度(以CaCO3计)表示。
硬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硬度(mg/L)= 钙离子浓度(mg/L)+ 镁离子浓度(mg/L)4. 混凝剂投加量计算公式(Coagulant Dosage Calculation Formula)混凝剂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的混凝和絮凝作用,以去除水中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
混凝剂投加量的计算可以根据水体中的浊度(或悬浮物质浓度)和混凝剂的投加剂量进行估算,常用的公式如下:混凝剂投加量(mg/L)= 水体中的浊度(Turbidity)(NTU)× 混凝剂的投加剂量(mg/L/NTU)5. 细菌剂投加量计算公式(Disinfectant Dosage Calculation Formula)细菌剂是用于水处理过程中杀灭水中细菌和病原微生物的药剂。
细菌剂投加量(mg/L)= (所需聚灵菌(Desired Concentration)- 水体中初始细菌浓度(mg/L))/ 细菌剂的杀菌效果(Disinfection Efficiency)6. 氨氮转换公式(Ammonia Nitrogen Conversion Formula)氨氮是水中一种常见的水质参数,它在水处理中与其他污染物如氯化物和氯酸盐反应后会产生氯氨酮类物质,对水质的安全和卫生产生影响。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4cb6bd283d049649a665834.png)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水处理公式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要使用到的东西,在这里我总结了几个常常用到的计算公式,按顺序分别为格栅、污泥池、风机、MBR、AAO进出水系统以及芬顿的计算,大家可有目的性的观看。
格栅的设计计算一、格栅设计一般规定1、栅隙(1)水泵前格栅栅条间隙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2)废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最大间隙40mm,其中人工清除25~40mm,机械清除16~25mm。
废水处理厂亦可设置粗、细两道格栅,粗格栅栅条间隙50~100mm。
(3)大型废水处理厂可设置粗、中、细三道格栅。
(4)如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废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2、栅渣(1)栅渣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以采用以下资料。
格栅间隙16~25mm;0.10~0.05m3/103m3(栅渣/废水)。
格栅间隙30~50mm;0.03~0.01m3/103m3(栅渣/废水)。
(2)栅渣的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m3。
(3)在大型废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
3、其他参数(1)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2)格栅前渠道内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3)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小角度较省力,但占地面积大。
(4)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内,或采取其他保护设备的措施。
(5)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6)大中型格栅间内应安装吊运设备,以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
二、格栅的设计计算1、平面格栅设计计算(1)栅槽宽度B式中,S为栅条宽度,m;n为栅条间隙数,个;b为栅条间隙,m;为最大设计流量,m3/s;a为格栅倾角,(°);h为栅前水深,m,不能高于来水管(渠)水深;v为过栅流速,m/s。
(2)过栅水头损失如式中,h0为计箅水头损失,m;k为系数,格栅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3;ζ为阻力系数,与栅条断而形状有关,按表2-1-1阻力系数ζ计箅公式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m/s2。
水处理设备常用计算公式
![水处理设备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8077ad776a20029bd642d8e.png)
水处理设备常用计算公式基础数据:直径(D)、填高(H)、流速(S)、比重(ρ)、体积(V)、重量(G)、出水量(Q)、原水硬度(C)、原水含盐量(Y)、再生周期(T)、再生剂耗量[工业盐(F1)、盐酸(F2)、氢氧化钠(F3) ]活性炭9元/公斤,石英砂0.7元/kg,树脂9元/kg机械过滤器一般流速S=8m/h活性炭过滤器一般流速S=8-10m/h钠床、阳床、阴床一般流速S=15-20m/h混床一般流速S=30-40m/h石英砂比重ρ=1800Kg/m3活性炭比重ρ=450Kg/m3阳树脂比重ρ=820Kg/m3(漂莱特)阴树脂比重ρ=700Kg/m3(漂莱特)阳树脂交换容量800mmol/m3阴树脂交换容量300mmol/m31、过滤器:滤料体积V=0.785×D2×H滤料重量G=V×ρ出水量Q=0.785×D2×S2、钠床:(阳树脂)滤料体积V=0.785×D2×H滤料重量G=V×ρ出水量Q=0.785×D2×S再生周期T=V×800×50÷C÷Q再生剂耗量-工业盐F1=V×800×1.8×0.05853、阳床:(阳树脂)滤料体积V=0.785×D2×H滤料重量G=V×ρ出水量Q=0.785×D2×S再生周期T=V×800×58.5÷Y÷Q再生剂耗量-盐酸F2=V×800×3×0.0365÷0.354、阴床:(阴树脂)滤料体积V=0.785×D2×H滤料重量G=V×ρ出水量Q=0.785×D2×S再生周期T=V×300×58.5÷Y÷Q再生剂耗量-氢氧化钠F3=V×300×4×0.045、混床:(阳、阴树脂比例为1:2;筒体直径<500mm填料高度为1350;筒体直径>500 mm 填料高度为1800:)阳树脂体积V1=0.785×D2×H÷3阳树脂重量G1=V1×ρ阴树脂体积V2=0.785×D2×H×2÷3阴树脂重量G2=V2×ρ出水量Q=0.785×D2×S再生周期T=V2×300×58.5÷Y÷Q再生剂耗量-盐酸F2=V1×800×3×0.0365÷0.35再生剂耗量-氢氧化钠F3=V2×300×4×0.04。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3787b82aeaad1f347933f12.png)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水处理公式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要使用到的东西,在这里我总结了几个常常用到的计算公式,按顺序分别为格栅、污泥池、风机、MBR、AAO进出水系统以及芬顿的计算,大家可有目的性的观看。
格栅的设计计算一、格栅设计一般规定1、栅隙(1)水泵前格栅栅条间隙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2)废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最大间隙40mm,其中人工清除25~40mm,机械清除16~25mm。
废水处理厂亦可设置粗、细两道格栅,粗格栅栅条间隙50~100mm。
(3)大型废水处理厂可设置粗、中、细三道格栅。
(4)如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废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2、栅渣(1)栅渣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以采用以下资料。
格栅间隙16~25mm;0.10~0.05m3/103m3(栅渣/废水)。
格栅间隙30~50mm;0.03~0.01m3/103m3(栅渣/废水)。
(2)栅渣的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m3。
(3)在大型废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
3、其他参数(1)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2)格栅前渠道内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3)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小角度较省力,但占地面积大。
(4)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内,或采取其他保护设备的措施。
(5)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6)大中型格栅间内应安装吊运设备,以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
二、格栅的设计计算1、平面格栅设计计算(1)栅槽宽度B式中,S为栅条宽度,m;n为栅条间隙数,个;b为栅条间隙,m;为最大设计流量,m3/s;a为格栅倾角,(°);h为栅前水深,m,不能高于来水管(渠)水深;v为过栅流速,m/s。
(2)过栅水头损失如式中,h0为计箅水头损失,m;k为系数,格栅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3;ζ为阻力系数,与栅条断而形状有关,按表2-1-1阻力系数ζ计箅公式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m/s2。
水处理相关工艺计算公式
![水处理相关工艺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9e2fc9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4.png)
水处理相关工艺计算公式水处理是指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水质标准的要求。
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工艺和设备,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并给出相关的计算公式。
1.混凝沉淀工艺:混凝沉淀是水处理中最常用的工艺之一,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颗粒物聚集成较大的团块,并利用重力或浮力作用使其沉降。
混凝沉淀的效果与混凝剂的添加量、混凝时间和混凝剂的性质有关。
-混凝时间计算公式:混凝时间=R/VR为基质半径,V为流速-混凝剂用量计算公式:混凝剂用量=C*V*TC为混凝剂浓度,V为流速,T为混凝时间2.活性炭吸附工艺:活性炭吸附是一种常用于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工艺,通过活性炭固定有机物分子或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剂表面,将其从水中去除。
活性炭吸附的效果与活性炭的种类、吸附剂的负荷量和接触时间有关。
-活性炭用量计算公式:活性炭用量=V*C/FV为流量,C为待处理水中的目标物浓度,F为吸附剂的饱和负荷量-吸附剂负荷量计算公式:F=W/AW为活性炭质量,A为活性炭的表面积3.膜分离工艺:膜分离是一种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分离水中溶解物或悬浮物的工艺。
常用的膜分离工艺有超滤、反渗透和电渗析等。
膜分离的效果与膜的孔径、膜厚度和膜面积有关。
-渗透通量计算公式:通量=水通量/膜面积水通量=(V2-V1)/tV1为初始体积,V2为终止体积,t为时间-透过率计算公式:透过率=透过物质浓度/进料物质浓度以上是水处理中常见的几种工艺计算公式,不同的工艺和设备有不同的计算指标和公式,具体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为参考,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总结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cc1eb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9.png)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总结水处理是指将各种污染物从水中去除,以使水达到指定的水质要求的工艺过程。
在水处理中,常常需要进行各种计算,以确定所需的处理参数和设备尺寸。
下面是水处理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总结:1.流量计算公式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泵等设备的水量。
常用的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A×V其中,Q表示流量(单位:立方米/秒),A表示管道或泵的截面积(单位:平方米),V表示水的速度(单位:米/秒)。
2.总悬浮物(TSS)计算公式总悬浮物是指水中的悬浮物质的总量。
常用的总悬浮物计算公式如下:TSS=V×C其中,TSS表示总悬浮物浓度(单位:毫克/升),V表示水的体积(单位:升),C表示总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单位:毫克/升)。
3.溶解氧(DO)与气体平衡计算公式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在其中的氧气的量,常用的溶解氧与气体平衡计算公式如下:DO=C×S其中,DO表示溶解氧浓度(单位:毫克/升),C表示水的溶解氧的平衡浓度(单位:毫克/升),S表示气体平衡系数。
4.化学需氧量(COD)计算公式化学需氧量是指水中有机物质被氧化到无机化合物所需的总量氧化作用。
常用的化学需氧量计算公式如下:COD=V×C其中,COD表示化学需氧量(单位:毫克/升),V表示水的体积(单位:升),C表示化学需氧量浓度(单位:毫克/升)。
5.悬浮固体(SS)计算公式悬浮固体是指水中悬浮物质的总固体量。
常用的悬浮固体计算公式如下:SS=V×C其中,SS表示悬浮固体浓度(单位:毫克/升),V表示水的体积(单位:升),C表示悬浮固体的质量浓度(单位:毫克/升)。
6.硬度计算公式硬度是指水中含有的碳酸钙和镁盐的总量。
常用的硬度计算公式如下:硬度=[Ca2+]×2.5+[Mg2+]×4.1其中,硬度表示水的硬度(单位:毫克/升),[Ca2+]表示钙离子浓度(单位:当量/升),[Mg2+]表示镁离子浓度(单位:当量/升)。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86b1368c281e53a5802ffb5.png)
15 / 39
16 / 39
17 / 39
MBR 计算公式
18 / 39
19 / 39
20 / 39
21 / 39
AAO 进出水系统设计计算 一、曝气池的进水设计 初沉池的来水通过 DN1000mm 的管道送入厌氧—缺氧—好氧 曝气池首端的进水渠道,管道内的水流速度为 0.84m/s。在进水 渠道中污水从曝气池进水口流入厌氧段,进水渠道宽 1.0m,渠道 内水深为 1.0m,则渠道内最大水流速度
1 / 39
(3) 在大型废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 于 0.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
3、其他参数 (1) 过栅流速一般采用 0.6~1.0m/s。 (2) 格栅前渠道内水流速度一般采用 0.4~0.9m/s。 (3) 格栅倾角一般采用 45°~75°,小角度较省力,但占地 面积大。 (4) 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内,或采取其他保护 设备的措施。 (5) 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6) 大中型格栅间内应安装吊运设备,以进行设备的检修和 栅渣的日常清除。 二、格栅的设计计算 1、平面格栅设计计算 (1) 栅槽宽度 B
7 / 39
Qb=[4.500×8.000×1.50×1.27+945.00×1.20+(3.900× 7.400×2.500)×10.00×1.27]/42.500 = 49.86kN/m2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8a5245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5.png)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流量计算、浓度计算、反应速率计算、污泥处理计算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方面详细介绍常用的计算公式。
一、流量计算公式:1.流量计算公式:流量=速度×面积。
即流量是通过水体横截面的面积和水流速度的乘积。
2.流速计算公式:流速=流量/面积。
反之,可以通过已知的流量和横截面的面积计算流速。
3.时间计算公式:时间=体积/流量。
根据流量和体积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所需时间。
二、浓度计算公式:1.溶液浓度计算公式:浓度=溶解物质质量/溶液体积。
根据所需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溶液的浓度。
2.平均浓度计算公式:平均浓度=(各组分浓度之和)/组分数量。
当有多个组分的浓度时,可以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浓度。
3.质量百分比计算公式:质量百分比=(组分质量/总质量)×100%。
三、反应速率计算公式:1.平均反应速率计算公式:平均反应速率=(终态反应物浓度-初态反应物浓度)/时间。
根据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和反应所需的时间,可以计算出平均反应速率。
2. 瞬时反应速率计算公式:瞬时反应速率=d[产物]/dt。
即瞬时反应速率是产物浓度对时间的导数。
四、污泥处理计算公式:1.污泥产量计算公式:污泥产量=沉淀物质量/给水流量。
根据沉淀物质量和给水流量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污泥的产量。
2.污泥质量计算公式:污泥质量=干固物质量/干固物质质量分数。
当已知干固物质量和干固物质的质量分数时,可以计算出污泥的质量。
3.污泥浓度计算公式:污泥浓度=干固物质量/污泥体积。
通过干固物质量和污泥体积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污泥的浓度。
以上是水处理常用的计算公式,涵盖了流量计算、浓度计算、反应速率计算和污泥处理计算等方面。
这些公式在水处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预测和控制水处理过程的各种参数和变量。
在实践中,运用这些公式可以有效地指导水处理的工作,提高水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水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计算公式大全
![水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计算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fbf66022e3f5727a5e962d2.png)
水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计算公式大全生物法处理基本公式一反应速度计算: 公式:P z X y S •+•→ ⎪⎭⎫⎝⎛-=dt dS y dt dX dSdXy =式中:S ——底物;X ——合成细胞; P ——最终产物;y ——又称产率系数,mg (生物量)/mg (降解的底物); S ——底物浓度,同ρS ;X ——合成细胞浓度或微生物浓度,同ρX ; 反应级数:n kS dtdSv ==k S n v lg lg lg +=式中:k ——反应速度常数,随温度而异; n ——反应级数; 零级反应:k v =,k dtdS=,kt S S -=0 一级反应:kS v =,kS dtdS=, t kS S 3.2lg lg 0-=零级反应:2kS v =,2kS dtdS=, kt S S +=011 式中:v ——反应速度; t ——反应时间;k ——反应速度常数,随温度而异;米氏方程(表示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公式:SK Sv v m +=maxmaxmax 111v S v K v m +⋅= 式中:v ——酶反应速度,例如dtdXv X =; v max ——最大酶反应速度; ρs ——底物浓度; K m ——米氏常数;莫诺特方程(表示微生物比增长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公式:SK Ss +=maxμμqv v dS dX y S X μ===式中:μ——微生物比增长速度,Xv X=μ; μmax ——μ的最大值,即底物浓度很大,不影响微生物增长速度时的μ值; S ——底物浓度; K s ——饱和常数;生物处理基本公式二劳伦斯迈卡蒂公式(有机物比降解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公式:q Y ⋅=μ max max q Y ⋅=μS K S q q s +=max又有dtX dSv q S ⋅-==X①ρs ≯K S 时,max q q = 1max K X q X dtdS⋅=⋅=- ②K S ≯ρs 时,SK S q q max= 2max K S X K Sq X dt dS S⋅⋅=⋅=- 式中:q ——底物比降解速度; K1——反应常数; K2——反应常数;劳伦斯迈卡蒂第一方程: 公式:由:SK Sq dt X dS q s +=⋅-=max 得到:SK S X q dt dS s +⋅=-max 劳伦斯迈卡蒂第二方程:公式:X K dt dS Y dt dX d ug⋅-⎪⎭⎫⎝⎛=⎪⎭⎫ ⎝⎛d ug K Xdt dS Y X dt dX -⎪⎭⎫⎝⎛=⎪⎭⎫ ⎝⎛ d K q Y -⋅='μ cg V X V dt dX θμ1=⋅⋅⎪⎭⎫ ⎝⎛='故得到:d cK q Y -⋅=θ1式中:gdt dX ⎪⎭⎫ ⎝⎛——微生物净增长速度; uS dt d ⎪⎭⎫ ⎝⎛ρ——底物利用(或降解)速度; Y ——产率系数,同y ;K d ——内源呼吸(或衰减)系数; ρX ——反应器中微生物浓度;也可简化为: 公式:u obs g dt dS Y dt dX ⎪⎭⎫⎝⎛=⎪⎭⎫ ⎝⎛q Y obs ⋅='μ式中:Y obs ——实际工程中,产率系数Y 常以实际测得的观测产率系数Y obs 替代活性污泥法基本计算公式项目公式说明处理率()%100%10000⨯=⨯-=ere S S S S S η S 0——进水BOD 5浓度,mg/LS e ——出水BOD 5浓度,mg/L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 污泥负荷()V X S S Q V X S Q L e S ⋅-⋅=⋅⋅=00 ()VX S S Q V X S Q L V e V S ⋅-⋅=⋅⋅='00Q ——设计流量,m 3/d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SS)•d] 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V ——曝气池容积,m 3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X V ——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容积负荷()'⋅=-⋅=⋅=S V e V L X VS S Q V S Q L 00L V ——容积负荷,g (BOD 5)/(m 3•d ) 注: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从定义来说用S 0正确,但规范中用去除量,考试中用去除量来计算 污泥容积指数()610%⨯=XSV SVI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 SV ——污泥沉降比,mL/L (如28%,即代0.28) 混合液污泥浓度r SVI X r ⋅=610r X RRX +=1 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 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污泥浓度()R SVI f r R X V +⋅⋅⋅⨯=1106()R SVI r R f X X V +⋅⋅⨯==1106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X V ——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 R ——污泥回流比 f ——X V /X ,(MLVSS/MLSS )挥发性污泥浓度/污泥浓度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 曝气池容积()se s L X S S Q L X S Q V ⋅-⋅=⋅⋅=00()'⋅-⋅='⋅⋅=sV e sV L X S S Q L X S Q V 00 ()Ve V L S S Q L S Q V -⋅=⋅=00 ()()C d V e C K X S S Q Y V θθ⋅+⋅-⋅⋅⋅=10()XX Q Q X Q V ew r w C ⋅-+⋅⋅=θθC ——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 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X e ——二沉池出水污泥浓度,mg/L Q ——设计流量,m 3/dQ w ——每日排出污泥量,m 3/dX V ——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 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SS)•d] 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 L V ——容积负荷,g (BOD 5)/(m 3•d )水力停留时间QV =θ()QR Vs ⋅+=1θθ——水力停留时间(名义),d θS ——水力停留时间(实际),d污泥龄XVX c ∆⋅=θ d cK Yq -=θ1θC ——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ΔX ——每日排出污泥量即污泥产量,g/d Y ——污泥理论产率,kg(MLVSS)/kg(BOD 5) q ——有机物比降解速率,d -1,有些手册上q=L S ′(即kgBOD 5/kgMLVSS ·d ) 稳态条件下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池e S K q ⋅=2 K 2——动力学参数(参见上面公式,Se 单位为mg/L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污泥产量CXV X θ⋅=∆V d r V X V K S Q Y X ⋅⋅-⋅⋅=∆ΔX ——每日排出污泥量即污泥产量(MLSS ),gMLSS/dΔX V ——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 ),gMLVSS/dY obs ——实际工程中,产率系数Y 常以实际测得的观测产率系数Y obs 替代f ——X V /X ,挥发性污泥浓度/污泥浓度Cd rr obs K S Q Y S Q Y θ⋅+⋅⋅=⋅⋅=1Cd obs K YY θ⋅+=1f X X V∆=∆ rW X XQ ∆=()e w r w X Q Q X Q X ⋅-+⋅=∆'⋅=⋅=Sdd L K Y q K Y x d S K L Y y -'⋅=Q w ——每日排出污泥量,m 3/d ,即剩余污泥湿量 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X e ——二沉池出水污泥浓度,mg/L 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θC ——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 x ——去除每kgBOD 5产泥量,(kgVSS/kgBOD 5·d ) y ——每kg 活性污泥日产泥量,(kgVSS/kgVSS ·d )负荷法①设定污泥负荷L s ,取值SVI 、R 、r 、f②设定曝气池数量n 、池深H ③设定曝气池宽度B④取值a ′、b ′,及根据总系数K Z ⑤取值α、β、ρ、C st 、C s20、C ⑥设定E A⑦设定二沉池表面负荷q 此表参见三废手册例题P527→求得污泥浓度X/X V (注意统一用MLSS 或者MLVSS )→求得曝气池体积→求得单座曝气池体积,及表面积→求得单座曝气池长度,并验算宽深比、长宽比 →曝气时间→求得需氧量,及最大时需氧量 →求得标态需氧量 →求得标态空气量 →求得二沉池表面积 →得出二沉池直径需氧量计算公式除碳需氧量V r VX b QS a O '+'=⨯21000()V e X COD COD b Q O ∆--⋅⋅=⨯42.1100002 V r X S Q O ∆-⋅=⨯42.147.110002b L a O S a '+'⋅'=∆O 2——需氧量,kg/da ′——氧化每kgBOD 5所需氧量,取值:生活污水0.42~0.53,有机工业废水0.35~0.75b ′——污泥自身氧化需氧率,d -1,取值:生活污水0.09~0.11,有机工业废水0.06~0.341.47——碳的氧当量,当含碳物质以BOD 5计时,取1.47,符号为a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Sb L b a O ΔX v ——每日排出挥发性活性污泥量(微生物),g (MLVSS )/d1.42(c )——细胞的氧当量,(gO 2/gMLVSS ),取1.42,符号为cΔO a ——每kg 污泥日需氧量,kgO 2/kgMLVSS ·d ΔO b ——去除每kgBOD 5需氧量,kgO 2/kgBOD 5·d 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除碳和硝化反硝化需氧量()[]100012.057.442.147.12V ke k V r X N N Q X S Q O ∆--⋅+∆-⋅=()[]100012.057.442.147.12V ke k V r X N N Q X S Q O ∆--⋅+∆-⋅=()[]100012.086.2V oe ke t X N N N Q ∆---⋅- 4.57——氧化每g 氨氮所需氧量,(gO 2/gN ),取4.57,符号b2.86——反硝化系数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TKN ),mg/L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 0.12ΔX v ——排出生物处理系统的微生物含氮量,g/d供氧量计算公式曝气池供氧量计算供氧量时单位折算成kg/h ,注意除24 O 2——计算需氧量,kgO 2/h O S ——标态需氧量,kgO 2/h基本原理()C C K dtdCS La -⋅= dC/dt ——单位体积清水中氧的转移速率,kgO 2/m 3•hK La ——清水中氧的总转移系数,1/h C S ——清水中饱和氧浓度(对应某一温度),kgO 2/m 3 C ——清水中氧的实际浓度,kgO 2/m 3()C C V K OTR S La -⋅⋅=OTR ——体积为V 的液体中氧的转移速率,kgO 2/h V ——曝气系统液体体积,m 3温度因素()()()2020-⋅=T La T La K K θT ——设计的工艺温度,20为标准状态的温度,℃ K La (T )——温度为T ℃时氧的总转移系数,1/h K La (20)——温度为20℃时氧的总转移系数,1/h θ——温度系数,取值范围1.008~1.047,一般取值为1.024污水因素La LaK K '=α α——氧转移折算系数,其值小于1取值范围0.2~1.0 K La ——清水中氧的总转移系数,1/h K La ′——污水中氧的总转移系数,1/h其他组分对饱和溶解度的影SS C C '=β β——氧溶解度折算系数,其值小于1取值范围0.8~1.0C S ——清水中氧的溶解度,kgO 2/m 3响C S ′——污水中氧的溶解度,kgO 2/m 3 压力的影响 SP P =ρ ρ——压力修正系数P S ——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P ——当地大气压,Pa标态需氧量()()V C K R O S La S ⋅⋅==20200()()()()V C C K R O T S T La ⋅-⋅⋅==-βρθα20202()()()()FC C C O O T T S S S ⋅⋅-⋅⋅=-20202θβρα鼓风曝气和表面曝气不同,应按给排水手册计算O S /R 0——标态下转移到曝气池中的总氧量,kgO 2/h O 2/R ——实际状态下转移到曝气池中的总氧量,kgO 2/hF ——安全系数,不要求时取1 θ——温度系数,取值范围1.008~1.047,一般取值为1.024C ——T ℃时工艺系统中污水的溶解氧浓度,mg/L ,多数情况为2C S (T )——T ℃时曝气池混合液的平均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如未告知取值,则查三废P501C S (20)——20℃时清水中氧的溶解度,9.17mg/L 空气量ASA S S E O E O G ⨯=⨯⨯=28.033.121.0G S ——供气量,m 3/h ,注意单位换算 O S ——供气量,kg/h ,注意单位换算 0.21——氧在空气中的百分数 1.33——20℃时氧的密度,kg/m 3 E A ——曝气器的氧利用率二沉池计算公式表面负荷法vQ q Q A 6.32424maxmax ⨯=⨯=t q AtQ H ⋅=⋅=max Q K K Q K Q d h z ⋅⋅=⋅=maxA ——二沉池面积,m 2Q max ——废水最大时流量,m 3/d q ——水力表面负荷,m 3/(m 2·h ) H ——澄清区水深,/mt ——二沉池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5~2.5h Q ——设计流量,m 3/d K z ——总变化系数 K h ——时变化系数 K d ——日变化系数固体通量法 tG XQ A ⨯⋅=1000max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 G t ——固体表面负荷值,kg/m 2·d Q max ——废水最大时流量,m 3/d回流污泥浓度V r X fR RX R R X ⋅+=+=11 r SVIX r ⋅=-610()610%⨯=XSV SVI 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 f ——X V /X ,挥发性污泥浓度/污泥浓度X V ——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 SV ——污泥沉降比,mL/L (如28%,即代0.28) 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污泥斗容积计算()()()()RRQRXXXQRVrS2124142414+⨯⋅⋅+⨯=+⨯⋅⋅+⨯=此公式规定泥斗的储泥时间为2hX r——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X——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R——污泥回流比Q——设计流量,m3/d污泥回流量RQQr⋅=Q——设计流量,m3/dQ r——回流污泥流量,m3/dR——污泥回流比,此时按最大回流比100%算污泥产量及剩余污泥排放量曝气池容积、污泥产量及泥龄的计算见前面曝气池部分污泥由曝气池排放时CVWθ=当污泥从二沉池排放时()CRRVWθ⋅+⋅=1W——剩余污泥排放量,m3/dR——污泥回流比θC——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V——曝气池容积,m3SBR计算公式曝气时间内BOD负荷法nttF=XLSmtSR⋅⋅⋅=024XLVtStQXLVtStQVSRFVSRF⋅⋅⋅⋅⋅⋅=⋅'⋅⋅⋅⋅⋅=02424nXLVttSQVSR⋅⋅⋅⋅⋅⋅⋅=024一个周期所需时间:bdSRttttt+++=——有疑问周期数:tN24=反应池容积另一公式:mnNQV⋅⋅⨯=24Q——设计的流量,m3/hV——SBR池总容积,m3S0——进水有机物浓度,mg/Ln——每个系列反应池个数L S——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X——污泥浓度(MLSS),mg/Lm——充水比(一次进入反应槽内的污水量与充水结束时混合液容积的比值,同排出比)t——一个运行周期所需要的时间,ht F——一个周期的进水时间,ht R——一个周期的反应时间,ht S——一个周期的沉淀时间,ht d——一个周期的排水时间,ht b——一个周期的闲置时间,hN——周期数氧化沟活性污泥法计算公式硝化菌生长速率()()[]pH DO K DO N N e O T ke keT n --⋅⎥⎦⎤⎢⎣⎡+⋅⎥⎦⎤⎢⎣⎡+⋅⨯=--2.7833.011047.02158.1051.015098.0μ 泥龄算法一nCm μθ1=Cm C SF θθ⋅=μn ——硝化菌的生长率,d -1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T ——计算温度,℃DO ——溶解氧的浓度,mg/L ,一般按2mg/L 计 K O2——氧的半速常数,mg/L ,0.45~2.0mg/L,15℃时为2θCm ——最小污泥龄,dSF ——安全系数,通常取2.0~3.0θC ——污泥龄,d ,此值也可按经验取值 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f b ——可生物降解VSS 占VSS 的比例(与f 不同) 泥龄算法二bd r V C f K S Y X ⋅=⋅=77.0θ存疑问 θC ——污泥龄,d ,此值也可按经验取值 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f b ——可生物降解VSS 占VSS 的比例(与f 不同) 好氧区容积()()C d V e C K X S S Q Y V θθ⋅+⋅-⋅⋅⋅=101 ()'⋅-⋅=SV e L X S S Q V 01V 1——好氧区有效容积,m 3 Q ——废水流量,m 3/d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 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 S 0——进水BOD 5浓度,mg/L S e ——出水BOD 5浓度,mg/L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 注意此处为MLVSS ,如为MLSS 需对应X 反硝化速率()()O D r r T DN DN '-⨯⨯='-109.120T ——计算温度,℃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r DN ——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温度15~27℃时城市污水取值0.03~0.11,20℃可取0.07DO ′——反硝化时的溶解氧浓度,可取0.2mg/L 生物污泥产量Cd r V K YS Q X θ⋅+⋅⋅=∆1算法参见活性污泥法ΔX V ——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 ),gMLVSS/d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 Q ——废水流量,m 3/d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除氮量核算()V oe ke k NO X N N N Q ∆---⋅=∆12.03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 缺氧区容积(脱氮) V DN NO X r V ⋅'∆=32 V 2——缺氧区有效容积,m 3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 厌氧区容积(除磷) 2413θ⋅=Q V V 3——厌氧区有效容积,m 3 θ1——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 ,一般根据试验确定,可取2h氧化沟总容积 321V V V V ++=V ——氧化沟总容积,m 3 水力停留时间 QVHRT ⨯=24HRT ——水力停留时间,h碱度的校核剩余碱度=进水碱度+3.57×反硝化NO 3-N 的量+0.1×去除BOD 5的量-7.14×氧化沟氧化总氮的量 其中:反硝化NO3-N 的量:QX N N N Voe ke k ∆---12.0 去除BOD 的量:e S S -0 氧化总氮的量:QX N N Vke k ∆--12.0 ⎪⎪⎭⎫ ⎝⎛⋅+⋅⨯=∆C d r V K YS Q X θ112.012.0 剩余碱度——通常系统中应保证有大于100mg/L 的剩余碱度(即保持pH ≧7.2),以保证反硝化所需环境,所有碱度均以CaCO 3计3.57——反硝化NO 3-N 产生的碱度 0.1——去除BOD 5产生的碱度 7.14——氧化NH 4-N 消耗的碱度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Q ——流量,m 3/dS r ——去除BOD 5的量,mg/L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回流污泥量计算r SVIX r ⋅=-610参见活性污泥法计算 ()()X Q Q Q X Q TSS r r r ⋅+=⋅+⋅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 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Q r ——回流污泥量,m 3/d X ——污泥浓度(MLSS),mg/L R ——污泥回流比,%Q Q R r =()Q X Q X K f YS Q W e C d r ⋅-⋅+⋅+⋅⋅⋅=11θW ——总的剩余污泥量,g/dX 1——污泥中的惰性物质,mg/L ,为进水总悬浮物浓度(mg/L )与挥发性悬浮物浓度之差 X e ——随出水流出的污泥量,mg/L污水脱氮除磷计算公式硝化菌生长速率()()[]pH DO K DO N N e O T ke keT n --⋅⎥⎦⎤⎢⎣⎡+⋅⎥⎦⎤⎢⎣⎡+⋅⨯=--2.7833.011047.02158.1051.015098.0μ 一、 好氧区计算泥龄算法一nCm μθ1= Cm C SF θθ⋅=μn ——硝化菌的生长率,d -1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T ——计算温度,℃DO ——溶解氧的浓度,mg/L ,一般按2mg/L 计 K O2——氧的半速常数,mg/L ,0.45~2.0mg/L,15℃时为2θCm ——最小污泥龄,dSF ——安全系数,通常取2.0~3.0θC ——污泥龄,d ,此值也可按经验取值 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f b ——可生物降解VSS 占VSS 的比例(与f 不同) 泥龄算法二 VVC X X V X X V ∆⋅=∆⋅=θ 计算参见活性污泥法公式此处ΔX V =0.5~0.7×Q ×S r ,即1kgBOD 产生0.5~0.7kgVSS负荷法V S X V S Q L ⋅⋅='10XV S Q L S ⋅⋅=10S0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用SrV 1——好氧区有效容积,m 3 Q ——废水设计流量,m 3/dL S ′——有机负荷,kgCOD/(kgMLVSS ·d ) L S ——有机负荷,kgCOD/(kgMLSS ·d ) X ——污泥浓度(MLSS),mg/L X V ——污泥浓度(MLVSS),mg/LS 0——进水有机物浓度COD (或者BOD ),mg/L 好氧区容积()()C d V e C K X S S Q Y V θθ⋅+⋅-⋅⋅⋅=101 ()()X L S S Q L X S S Q V S e SV e ⨯-⋅='⋅-⋅=001 V 1——好氧区有效容积,m 3 Q ——废水流量,m 3/d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 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 S 0——进水BOD 5浓度,mg/L S e ——出水BOD 5浓度,mg/L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VVC X X V ∆⋅=θ1注意此处为MLVSS ,如为MLSS 需对应X二缺氧区计算甲醇投加量计算01087.053.147.2D N N C m +⨯+⨯=注意:此公式未考虑氨氮的变化N 0——起始硝酸盐浓度,mg/L N 1——起始亚硝酸盐浓度,mg/L D 0——起始溶解氧DO 浓度,mg/L C m ——所需甲醇浓度,mg/L 反硝化速率()()O D r r T DN DN '-⨯⨯='-109.120T ——计算温度,℃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r DN ——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温度15~27℃时城市污水取值0.03~0.11,20℃可取0.07DO ′——反硝化时的溶解氧浓度,可取0.2mg/L 生物污泥产量Cd r V K YS Q X θ⋅+⋅⋅=∆1算法参见活性污泥法ΔX V ——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 ),gMLVSS/d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 Q ——废水流量,m 3/d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除氮量核算()V oe ke k NO X N N N Q ∆---⋅=∆12.03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 缺氧区容积(脱氮) VDN NO X r V ⋅'∆=32 V 2——缺氧区有效容积,m 3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 三 厌氧区计算厌氧区容积(除磷) 2413θ⋅=Q V V 3——厌氧区有效容积,m 3 θ1——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 ,一般根据试验确定,可取2h氧化沟总容积 321V V V V ++=V ——总容积,m 3 水力停留时间 QVHRT ⨯=24HRT ——水力停留时间,h碱度的校核剩余碱度=进水碱度+3.57×反硝化NO 3-N 的量+0.1×去除BOD 5的量-7.14×氧化沟氧化总氮的量 其中:剩余碱度——通常系统中应保证有大于100mg/L 的剩余碱度(即保持pH ≧7.2),以保证反硝化所需环境,所有碱度均以CaCO 3计3.57——反硝化NO 3-N 产生的碱度反硝化NO3-N 的量:QX N N N Voe ke k ∆---12.0 去除BOD 的量:e S S -0 氧化总氮的量:QX N N Vke k ∆--12.0 0.1——去除BOD 5产生的碱度 7.14——氧化NH 4-N 消耗的碱度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回流污泥量计算r SVIX r ⋅=-610 参见活性污泥法计算()()X Q Q Q X Q TSS r r r ⋅+=⋅+⋅QQ R r=()Q X Q X K f YS Q W e C d r ⋅-⋅+⋅+⋅⋅⋅=11θ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 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Q r ——回流污泥量,m 3/d X ——污泥浓度(MLSS),mg/L R ——污泥回流比,%W ——总的剩余污泥量,g/dX 1——污泥中的惰性物质,mg/L ,为进水总悬浮物浓度(mg/L )与挥发性悬浮物浓度之差 X e ——随出水流出的污泥量,mg/L 混合液回流计算10--='oekek N N N R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R ′——混合液回流比,%A/O 法脱氮计算公式-负荷法生化反应池总容积 XL S Q L X S Q V S SV ⨯⋅='⋅⋅=00 S0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用SrV ——生化池总有效容积,m 3Q ——废水流量,m 3/d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 S 0——进水BOD 5浓度,mg/L S e ——出水BOD 5浓度,mg/L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 注意此处为MLVSS ,如为MLSS 需对应X 生化反应池容积比 21V V V += 4~221=V V V 1——好氧区有效容积,m 3 V 2——好氧区有效容积,m 3 水力停留时间甲醇投加量计算01087.053.147.2D N N C m +⨯+⨯=注意:此公式未考虑氨氮的变化N 0——起始硝酸盐浓度,mg/L N 1——起始亚硝酸盐浓度,mg/L D 0——起始溶解氧DO 浓度,mg/L C m ——所需甲醇浓度,mg/L反硝化速率()()O D r r T DN DN '-⨯⨯='-109.120T ——计算温度,℃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r DN ——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温度15~27℃时城市污水取值0.03~0.11,20℃可取0.07DO ′——反硝化时的溶解氧浓度,可取0.2mg/L 生物污泥产量Cd r V K YS Q X θ⋅+⋅⋅=∆1算法参见活性污泥法ΔX V ——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 ),gMLVSS/d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 Q ——废水流量,m 3/d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除氮量核算()V oe ke k NO X N N N Q ∆---⋅=∆12.03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 缺氧区容积(脱氮) VDN NO X r V ⋅'∆=32 V 2——缺氧区有效容积,m 3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 三 厌氧区计算厌氧区容积(除磷) 2413θ⋅=Q V V 3——厌氧区有效容积,m 3 θ1——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 ,一般根据试验确定,可取2h氧化沟总容积 321V V V V ++=V ——总容积,m 3 水力停留时间 QVHRT ⨯=24HRT ——水力停留时间,h碱度的校核剩余碱度=进水碱度+3.57×反硝化NO 3-N 的量+0.1×去除BOD 5的量-7.14×氧化沟氧化总氮的量 其中:反硝化NO3-N 的量:QX N N N Voe ke k ∆---12.0 去除BOD 的量:e S S -0剩余碱度——通常系统中应保证有大于100mg/L 的剩余碱度(即保持pH ≧7.2),以保证反硝化所需环境,所有碱度均以CaCO 3计3.57——反硝化NO 3-N 产生的碱度 0.1——去除BOD 5产生的碱度 7.14——氧化NH 4-N 消耗的碱度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氧化总氮的量:QX N N Vke k ∆--12.0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回流污泥量计算r SVIX r ⋅=-610参见活性污泥法计算 ()()X Q Q Q X Q TSS r r r ⋅+=⋅+⋅QQ R r=()Q X Q X K f YS Q W e C d r ⋅-⋅+⋅+⋅⋅⋅=11θ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 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Q r ——回流污泥量,m 3/d X ——污泥浓度(MLSS),mg/L R ——污泥回流比,%W ——总的剩余污泥量,g/dX 1——污泥中的惰性物质,mg/L ,为进水总悬浮物浓度(mg/L )与挥发性悬浮物浓度之差 X e ——随出水流出的污泥量,mg/L 混合液回流计算10--='oekek N N N R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R ′——混合液回流比,%厌氧计算公式负荷法VS Q L V ⨯⋅=10000V S X V S Q L ⋅⋅='0XV S Q L S ⋅⋅=0XL S Q X L S Q L S Q V S VS V ⨯⋅=⨯'⋅=⨯⋅=001000 QV HRT ⨯==24θ H A V ⋅=24D A ⋅=πθθH A V A Q v =⋅=⨯=241V ——反应器有效容积,m 3 Q ——废水设计流量,m 3/dL V ——容积负荷,kgCOD/(m 3·d )L S ′——有机负荷,kgCOD/(kgMLVSS ·d ) L S ——有机负荷,kgCOD/(kgMLSS ·d ) X ——污泥浓度(MLSS),mg/L X V ——污泥浓度(MLVSS),mg/LS 0——进水有机物浓度COD (或者BOD ),mg/L θ即HRT ——水力停留时间,h H ——反应器高度,m A ——反应器截面积,m 2 D ——反应器直径,mv 1——反应器内液体上升流速,m/h注: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从定义来说用S 0正确,但规范中用去除量,考试中用去除量来计算 投配率法 100⨯=PVV nV n ——每日需要处理的污泥或废液体积,m 3/d P ——设计投配率,%/d ,通常采用5~12%/d 动力学公式法适用于厌氧生物滤池t ——水力停留时间,d K ——反应动力学常数,d -1S 0——进水有机物浓度COD ,mg/L⎪⎪⎭⎫ ⎝⎛⨯=e S S K t 0ln 1Q t V ⋅=S e ——进水有机物浓度COD ,mg/LQ ——废水设计流量,m 3/d污泥处理计算公式含水率12122121100100C C P P W W V V =--== P 1、V 1、W 1、C 1——含水率为P 1的污泥体积、重量、固体物浓度P 2、V 2、W 2、C 2——含水率为P 2的污泥体积、重量、固体物浓度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 可消化程度 %10012112⨯⎪⎪⎭⎫ ⎝⎛⋅⋅-=S V S V d P P P P RR d ——可消化程度P S1、P S2——生污泥及消化污泥无机物含量,% P V1、P V2——生污泥及消化污泥有机物含量,% 湿、干污泥比重P P S S-+⋅=100100γγγVS P ⨯+=5.1100250γγ——湿污泥比重,g/L P ——湿污泥含水率,% γS ——干污泥比重,g/LP V ——干固体物质中,有机物所占百分比,%初沉污泥产量可根据人口数,或者悬浮固体去除率计算二沉污泥产量V d r V X V K S Q Y X ⋅⋅-⋅⋅=∆Cd rr obs K S Q Y S Q Y θ⋅+⋅⋅=⋅⋅=1见活性污泥法计算公式污泥重力浓缩计算MWM C Q A =⋅= ()1000100100⨯-⨯=⋅=P Q C Q Wn A A =1()21100100P P Q Q --⋅='24/Q HA t ⋅=A ——浓缩池总面积,m 2 Q ——污泥体积流量,m 3/dM ——浓缩池污泥固体通量,kg/m 2·d W ——污泥质量流量,kg/d C ——污泥固体浓度,g/L A 1——单个浓缩池总面积,m 2 n ——浓缩池数量,个Q ′——浓缩后污泥体积流量,m 3/d P 、P 1、P 2——均为含水率,% t ——停留时间,hH ——有效水深,常数可取4m ,m1000——P 含水率时的污泥密度,1000kg/m 3 气浮浓缩计算污泥厌氧消化计算100⨯=PVV n 投配率法'=⋅=SSC L W Q V θ泥龄及负荷法 ()100100bS f P Q W ⋅⋅-⨯=γ此处γ为干泥密度,kg/m3,fb 为VSS 所占比例,用前面VSS 比例和含水率求Ws V n ——每日需要处理的污泥或废液体积,m 3/d P ——设计投配率,%/d ,通常采用5~12%/d V ——消化池有效容积,m 3W S ——挥发性干固体重量,kgVSS/d L S ′——挥发性固体负荷,kgVSS/m 3·d Q ——污泥体积流量,m 3/dθC ——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沼气产量 0.35m3(标准)/kgCOD城市污水中COD/有机物=1.6~1.8两级厌氧消化 '=S S L WV 总 321总V V ⨯= 312总V V ⨯=V1和V2为2:1的时候板框污泥脱水计算vQ P A ⨯⨯⎪⎭⎫ ⎝⎛-⨯=2410011000 A ——板框压滤机过滤面积,m 2P ——压滤污泥含水率,% Q ——污泥体积流量,m 3/d v ——过滤速度,kg/m 2·h 带机污泥脱水计算Tv Q P B 110011000⨯⨯⎪⎭⎫ ⎝⎛-⨯=B ——带机滤带宽度,m P ——湿污泥含水率,% Q ——污泥体积流量,m 3/d v ——污泥脱水负荷,kg/m ·h T ——每天工作时间,h/d气浮计算公式名称公式说明0.1Mpa 下所需释放的空气量()10001PS Q P f C A ⋅-⋅⋅⋅=γ (kg/d )C S 单位为mg/L 时,不需要空气密度γ——空气密度,g/L ,20℃时为1.164 C S ——20℃时空气溶解度,18.7ml/Lf ——实际空气溶解度与理论空气溶解度之比,一般为0.5~0.8,多取0.5P ——溶气压力(绝对大气压,0.1Mpa ),如0.5Mpa 时P=0.5/0.1=5气浮的污泥干重a S Q S ⋅= (kg/d )S a ——污泥浓度,kg/m 3 加压溶气水量Q R Q P ⋅= (m 3/d )()11000-⋅⋅⋅⨯⎪⎭⎫⎝⎛⋅⋅=P f C S A S Q Q S a P γ (m 3/d ) Q ——气浮池设计水量,m3/d R ——溶气压力下的回流比,%SA——气固比,一般在0.01~0.04之间,常取0.03 标态空气供应量ηγ⋅'='A A (m 3/d )A ——所需空气量,kg/dγ′——0℃时,0.1Mpa 下空气密度,kg/m3,取值1.252η——溶气效率,可采用0.5接触室平面面积 1186400v Q Q A P⨯+=(m 2)v 1——接触室水流平均上升速度,m/s气浮池容积()t Q Q V P ⋅+=分离室平面面积 2286400v Q Q A P⨯+= (m 2)v 2——分离室水流平均下降速度,m/s气浮浓缩池表面积MSF =(m 2) M ——气浮浓缩池固体负荷,kg/m 2·d。
水处理相关工艺计算公式
![水处理相关工艺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9f5997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c.png)
水处理相关工艺计算公式水处理是指对水质进行改善或净化,以满足特定用途的过程。
在水处理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工艺和计算公式来确定所需的操作参数和设备尺寸。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水处理工艺和相关计算公式的介绍。
1.沉淀工艺沉淀是一种将悬浮颗粒物从水中移除的方法,通常使用沉淀池来完成这一过程。
沉淀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流量和沉淀时间,并根据流速和悬浮颗粒物的水质特征选择合适的设计流速。
常用的沉淀工艺计算公式包括:-沉淀时间计算公式:T=V/Q其中,T是沉淀时间(小时),V是沉淀池的体积(立方米),Q是进水流量(立方米/小时)。
-水深计算公式:H=Q/(A*t)其中,H是沉淀池的水深(米),Q是进水流量(立方米/小时),A是沉淀池的有效面积(平方米),t是沉淀时间(小时)。
-沉淀池尺寸计算公式:V=Q*T其中,V是沉淀池的体积(立方米),Q是进水流量(立方米/小时),T是沉淀时间(小时)。
2.过滤工艺过滤是通过将水通过多孔介质来去除悬浮颗粒物和溶解物的过程。
过滤操作通常具有流量和滤料厚度的要求,因此过滤工艺计算需要考虑到这些参数。
常用的过滤工艺计算公式包括:-过滤速度计算公式:v=Q/A其中,v是过滤速度(米/小时),Q是进水流量(立方米/小时),A 是过滤器的有效面积(平方米)。
-滤料容积计算公式:V=A*H其中,V是滤料的容积(立方米),A是过滤器的有效面积(平方米),H是滤料的厚度(米)。
-过滤器尺寸计算公式:A=Q/v其中,A是过滤器的有效面积(平方米),Q是进水流量(立方米/小时),v是过滤速度(米/小时)。
3.加药工艺加药是在水处理过程中添加化学药剂,以控制水质和改变水的性质。
加药操作通常需要考虑到药剂的浓度和投加速度,并根据水质特征和处理目标选择合适的加药量。
常用的加药工艺计算公式包括:-药剂投加量计算公式:C=Q*c/Qw其中,C是药剂的投加量(克/小时),Q是进水流量(立方米/小时),c是药剂的浓度(克/立方米),Qw是水的流量(立方米/小时)。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1373f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4.png)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水处理是指对污水、废水进行净化、杀菌、除臭、回收和再利用的过程。
在水处理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计算公式,以便确定水质参数、处理效果等关键指标。
以下是水处理中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
一、水质参数计算公式1.溶解氧浓度(mg/L)计算公式:溶解氧浓度(mg/L)= 溶解氧得量 / 水样量2.氨氮浓度(mg/L)计算公式:氨氮浓度(mg/L)= 氨氮得量 / 水样量3.总硬度(mg/L)计算公式:总硬度(mg/L)= (Ca2+浓度×2.5)+(Mg2+浓度×4.14)4.COD(化学需氧量)浓度(mg/L)计算公式:COD浓度(mg/L)= COD得量 / 水样量5.BOD(生化需氧量)浓度(mg/L)计算公式:BOD浓度(mg/L)= BOD得量 / 水样量6.悬浮物(SS)浓度(mg/L)计算公式:悬浮物浓度(mg/L)= 悬浮物得量 / 水样量二、水处理效果计算公式1.混凝剂投加量计算公式:混凝剂投加量(mg/L)= (混凝剂质量 / 水体体积)×10002.絮凝剂投加量计算公式:絮凝剂投加量(mg/L)= (絮凝剂质量 / 水体体积)×10003.絮凝效果计算公式:絮凝效果(%)=(初浊度-终浊度)/初浊度×100%4.沉淀剂投加量计算公式:沉淀剂投加量(mg/L)= (沉淀剂质量 / 水体体积)×10005.沉淀效果计算公式:沉淀效果(%)=(初浊度-终浊度)/初浊度×100%6.过滤速度计算公式:过滤速度(m/h)=过滤液体积(m³)/过滤时间(h)/过滤面积(m²)7.生物膜反应器(MBR)膜通量计算公式:MBR膜通量(L/m²·h)=清水浸膜前水质量(L)/膜池面积(m²)/清水浸膜时间(h)8.反渗透(RO)回收率计算公式:RO回收率(%)=(进水量-出水量)/进水量×100%三、常见单位换算1.体积单位换算:2.质量单位换算:3.浓度单位换算:1毫克/升(mg/L)= 1ppm(mg/L)= 0.001克/升(g/L)以上是水处理中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35aa1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e.png)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水处理是指对水体进行改善、净化、处理的过程,以满足各种需求和要求。
在水处理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一些计算来确定水质参数、处理方案和设备设计等。
下面是一些水处理常用的计算公式的汇总。
1.水质参数计算:1.1 余氯消耗量(residual chlorine demand)计算公式:余氯消耗量=总氯添加量-余氯含量1.2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DO(dissolved oxygen)计算公式:DO = 34.6 * 溶解氧含量(mg/L)1.3 水体中溶解二氧化碳含量CO2(dissolved carbon dioxide)计算公式:CO2 = 62.7 * 溶解二氧化碳含量(mg/L)1.4 碳酸氢根含量HCO3-(bicarbonate)计算公式:HCO3- = 61 * 碳酸氢钠含量(mg/L)1.5 电导率(conductivity)计算公式:电导率 = 1 / (0.0256 + 0.0247 * ln(电导率值))2.流量计算:2.1流量(Q)计算公式:Q=A*V其中,Q为流量,A为流经面积,V为平均流速。
2.2时间(T)计算公式:T=V/Q其中,T为时间,V为容积,Q为流量。
3.消毒剂计算:3.1 硫代硫酸钠(sodium thiosulfate)计算公式:硫代硫酸钠用量=溶解氯浓度*供氯量/硫代硫酸钠浓度3.2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计算公式:次氯酸钠用量=供氯量/次氯酸钠浓度4.混凝剂计算:4.1 沉降速度(settling velocity)计算公式:沉降速度=K*d^n其中,K为常数,d为颗粒直径,n为指数。
4.2 混凝剂用量(coagulant dosage)计算公式:混凝剂用量=收入总浊度-出口水浊度5.活性炭吸附计算:5.1 吸附容量(adsorption capacity)计算公式:吸附容量=初始浓度-终浓度/活性炭用量饱和时间=饱和容积/进水流量6.膜处理计算:6.1 通量(flux)计算公式:通量=净水产量/膜面积6.2 渗透率(permeability)计算公式:渗透率=通量/水中溶质浓度以上是一些水处理常用的计算公式的汇总。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c32acf1d15abe23482f4dde.png)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碳源计算公式1、碳源选择通常反硝化可利用的碳源分为快速碳源(如甲醇、乙酸、乙酸钠等)、慢速碳源(如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等)和细胞物质。
不同的外加碳源对系统的反硝化影响不同,即使外加碳投加量相同,反硝化效果也不同。
与慢速碳源和细胞物质相比,甲醇、乙醇、乙酸、乙酸钠等快速碳源的反硝化速率最快,因此应用较多。
表1 对比了四种快速碳源的性能。
2、碳源投加量计算1)氮平衡进水总氮和出水总氮均包括各种形态的氮。
进水总氮主要是氨氮和有机氮,出水总氮主要是硝态氮和有机氮。
进水总氮进入到生物反应池,一部分通过反硝化作用排入大气,一部分通过同化作用进入活性污泥中,剩余的出水总氮需满足相关水质排放要求。
2)碳源投加量计算同化作用进入污泥中的氮按BOD5 去除量的5%计,即0.05(Si-Se),其中Si、Se 分别为进水和出水的BOD5 浓度。
反硝化作用去除的氮与反硝化工艺缺氧池容大小和进水BOD5 浓度有关。
反硝化设计参数的概念,是将其定义为反硝化的硝态氮浓度与进水BOD5 浓度之比, 表示为Kde(kgNO3--N/kgBOD5)。
由此可算出反硝化去除的硝态氮[NO3--N]=KdeSi。
从理论上讲,反硝化1kg 硝态氮消耗2.86kgBOD5,即:Kde=1/2.86(kg NO3--N/kgBOD5)=0.35(kg NO3--N/kgBOD5)污水处理厂需消耗外加碳源对应氮量的计算公式为:N=Ne 计-NsNe 计=Ni - KdeSi - 0.05(Si-Se)式中:N—需消耗外加碳源对应氮量,mg/L;Ne 计—根据设计的污水水质和设计的工艺参数计算出能达到的出水总氮,mg/L;Ns— 二沉池出水总氮排放标准, mg/L;Kde—0.35,kgNO3--N/kgBOD5;Si—进水BOD5 浓度,mg/L;Se—出水BOD5 浓度,mg/L;Ne 计需通过建立氮平衡方程计算,生化反应系统的氮平衡见图1。
水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计算公式大全
![水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计算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fbf66022e3f5727a5e962d2.png)
水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计算公式大全生物法处理基本公式一反应速度计算: 公式:P z X y S •+•→ ⎪⎭⎫⎝⎛-=dt dS y dt dX dSdXy =式中:S ——底物;X ——合成细胞; P ——最终产物;y ——又称产率系数,mg (生物量)/mg (降解的底物); S ——底物浓度,同ρS ;X ——合成细胞浓度或微生物浓度,同ρX ; 反应级数:n kS dtdSv ==k S n v lg lg lg +=式中:k ——反应速度常数,随温度而异; n ——反应级数; 零级反应:k v =,k dtdS=,kt S S -=0 一级反应:kS v =,kS dtdS=, t kS S 3.2lg lg 0-=零级反应:2kS v =,2kS dtdS=, kt S S +=011 式中:v ——反应速度; t ——反应时间;k ——反应速度常数,随温度而异;米氏方程(表示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公式:SK Sv v m +=maxmaxmax 111v S v K v m +⋅= 式中:v ——酶反应速度,例如dtdXv X =; v max ——最大酶反应速度; ρs ——底物浓度; K m ——米氏常数;莫诺特方程(表示微生物比增长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公式:SK Ss +=maxμμqv v dS dX y S X μ===式中:μ——微生物比增长速度,Xv X=μ; μmax ——μ的最大值,即底物浓度很大,不影响微生物增长速度时的μ值; S ——底物浓度; K s ——饱和常数;生物处理基本公式二劳伦斯迈卡蒂公式(有机物比降解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公式:q Y ⋅=μ max max q Y ⋅=μS K S q q s +=max又有dtX dSv q S ⋅-==X①ρs ≯K S 时,max q q = 1max K X q X dtdS⋅=⋅=- ②K S ≯ρs 时,SK S q q max= 2max K S X K Sq X dt dS S⋅⋅=⋅=- 式中:q ——底物比降解速度; K1——反应常数; K2——反应常数;劳伦斯迈卡蒂第一方程: 公式:由:SK Sq dt X dS q s +=⋅-=max 得到:SK S X q dt dS s +⋅=-max 劳伦斯迈卡蒂第二方程:公式:X K dt dS Y dt dX d ug⋅-⎪⎭⎫⎝⎛=⎪⎭⎫ ⎝⎛d ug K Xdt dS Y X dt dX -⎪⎭⎫⎝⎛=⎪⎭⎫ ⎝⎛ d K q Y -⋅='μ cg V X V dt dX θμ1=⋅⋅⎪⎭⎫ ⎝⎛='故得到:d cK q Y -⋅=θ1式中:gdt dX ⎪⎭⎫ ⎝⎛——微生物净增长速度; uS dt d ⎪⎭⎫ ⎝⎛ρ——底物利用(或降解)速度; Y ——产率系数,同y ;K d ——内源呼吸(或衰减)系数; ρX ——反应器中微生物浓度;也可简化为: 公式:u obs g dt dS Y dt dX ⎪⎭⎫⎝⎛=⎪⎭⎫ ⎝⎛q Y obs ⋅='μ式中:Y obs ——实际工程中,产率系数Y 常以实际测得的观测产率系数Y obs 替代活性污泥法基本计算公式项目公式说明处理率()%100%10000⨯=⨯-=ere S S S S S η S 0——进水BOD 5浓度,mg/LS e ——出水BOD 5浓度,mg/L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 污泥负荷()V X S S Q V X S Q L e S ⋅-⋅=⋅⋅=00 ()VX S S Q V X S Q L V e V S ⋅-⋅=⋅⋅='00Q ——设计流量,m 3/d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SS)•d] 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V ——曝气池容积,m 3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X V ——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容积负荷()'⋅=-⋅=⋅=S V e V L X VS S Q V S Q L 00L V ——容积负荷,g (BOD 5)/(m 3•d ) 注: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从定义来说用S 0正确,但规范中用去除量,考试中用去除量来计算 污泥容积指数()610%⨯=XSV SVI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 SV ——污泥沉降比,mL/L (如28%,即代0.28) 混合液污泥浓度r SVI X r ⋅=610r X RRX +=1 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 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污泥浓度()R SVI f r R X V +⋅⋅⋅⨯=1106()R SVI r R f X X V +⋅⋅⨯==1106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X V ——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 R ——污泥回流比 f ——X V /X ,(MLVSS/MLSS )挥发性污泥浓度/污泥浓度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 曝气池容积()se s L X S S Q L X S Q V ⋅-⋅=⋅⋅=00()'⋅-⋅='⋅⋅=sV e sV L X S S Q L X S Q V 00 ()Ve V L S S Q L S Q V -⋅=⋅=00 ()()C d V e C K X S S Q Y V θθ⋅+⋅-⋅⋅⋅=10()XX Q Q X Q V ew r w C ⋅-+⋅⋅=θθC ——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 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X e ——二沉池出水污泥浓度,mg/L Q ——设计流量,m 3/dQ w ——每日排出污泥量,m 3/dX V ——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 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SS)•d] 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 L V ——容积负荷,g (BOD 5)/(m 3•d )水力停留时间QV =θ()QR Vs ⋅+=1θθ——水力停留时间(名义),d θS ——水力停留时间(实际),d污泥龄XVX c ∆⋅=θ d cK Yq -=θ1θC ——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ΔX ——每日排出污泥量即污泥产量,g/d Y ——污泥理论产率,kg(MLVSS)/kg(BOD 5) q ——有机物比降解速率,d -1,有些手册上q=L S ′(即kgBOD 5/kgMLVSS ·d ) 稳态条件下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池e S K q ⋅=2 K 2——动力学参数(参见上面公式,Se 单位为mg/L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污泥产量CXV X θ⋅=∆V d r V X V K S Q Y X ⋅⋅-⋅⋅=∆ΔX ——每日排出污泥量即污泥产量(MLSS ),gMLSS/dΔX V ——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 ),gMLVSS/dY obs ——实际工程中,产率系数Y 常以实际测得的观测产率系数Y obs 替代f ——X V /X ,挥发性污泥浓度/污泥浓度Cd rr obs K S Q Y S Q Y θ⋅+⋅⋅=⋅⋅=1Cd obs K YY θ⋅+=1f X X V∆=∆ rW X XQ ∆=()e w r w X Q Q X Q X ⋅-+⋅=∆'⋅=⋅=Sdd L K Y q K Y x d S K L Y y -'⋅=Q w ——每日排出污泥量,m 3/d ,即剩余污泥湿量 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X e ——二沉池出水污泥浓度,mg/L 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θC ——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 x ——去除每kgBOD 5产泥量,(kgVSS/kgBOD 5·d ) y ——每kg 活性污泥日产泥量,(kgVSS/kgVSS ·d )负荷法①设定污泥负荷L s ,取值SVI 、R 、r 、f②设定曝气池数量n 、池深H ③设定曝气池宽度B④取值a ′、b ′,及根据总系数K Z ⑤取值α、β、ρ、C st 、C s20、C ⑥设定E A⑦设定二沉池表面负荷q 此表参见三废手册例题P527→求得污泥浓度X/X V (注意统一用MLSS 或者MLVSS )→求得曝气池体积→求得单座曝气池体积,及表面积→求得单座曝气池长度,并验算宽深比、长宽比 →曝气时间→求得需氧量,及最大时需氧量 →求得标态需氧量 →求得标态空气量 →求得二沉池表面积 →得出二沉池直径需氧量计算公式除碳需氧量V r VX b QS a O '+'=⨯21000()V e X COD COD b Q O ∆--⋅⋅=⨯42.1100002 V r X S Q O ∆-⋅=⨯42.147.110002b L a O S a '+'⋅'=∆O 2——需氧量,kg/da ′——氧化每kgBOD 5所需氧量,取值:生活污水0.42~0.53,有机工业废水0.35~0.75b ′——污泥自身氧化需氧率,d -1,取值:生活污水0.09~0.11,有机工业废水0.06~0.341.47——碳的氧当量,当含碳物质以BOD 5计时,取1.47,符号为a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Sb L b a O ΔX v ——每日排出挥发性活性污泥量(微生物),g (MLVSS )/d1.42(c )——细胞的氧当量,(gO 2/gMLVSS ),取1.42,符号为cΔO a ——每kg 污泥日需氧量,kgO 2/kgMLVSS ·d ΔO b ——去除每kgBOD 5需氧量,kgO 2/kgBOD 5·d 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除碳和硝化反硝化需氧量()[]100012.057.442.147.12V ke k V r X N N Q X S Q O ∆--⋅+∆-⋅=()[]100012.057.442.147.12V ke k V r X N N Q X S Q O ∆--⋅+∆-⋅=()[]100012.086.2V oe ke t X N N N Q ∆---⋅- 4.57——氧化每g 氨氮所需氧量,(gO 2/gN ),取4.57,符号b2.86——反硝化系数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TKN ),mg/L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 0.12ΔX v ——排出生物处理系统的微生物含氮量,g/d供氧量计算公式曝气池供氧量计算供氧量时单位折算成kg/h ,注意除24 O 2——计算需氧量,kgO 2/h O S ——标态需氧量,kgO 2/h基本原理()C C K dtdCS La -⋅= dC/dt ——单位体积清水中氧的转移速率,kgO 2/m 3•hK La ——清水中氧的总转移系数,1/h C S ——清水中饱和氧浓度(对应某一温度),kgO 2/m 3 C ——清水中氧的实际浓度,kgO 2/m 3()C C V K OTR S La -⋅⋅=OTR ——体积为V 的液体中氧的转移速率,kgO 2/h V ——曝气系统液体体积,m 3温度因素()()()2020-⋅=T La T La K K θT ——设计的工艺温度,20为标准状态的温度,℃ K La (T )——温度为T ℃时氧的总转移系数,1/h K La (20)——温度为20℃时氧的总转移系数,1/h θ——温度系数,取值范围1.008~1.047,一般取值为1.024污水因素La LaK K '=α α——氧转移折算系数,其值小于1取值范围0.2~1.0 K La ——清水中氧的总转移系数,1/h K La ′——污水中氧的总转移系数,1/h其他组分对饱和溶解度的影SS C C '=β β——氧溶解度折算系数,其值小于1取值范围0.8~1.0C S ——清水中氧的溶解度,kgO 2/m 3响C S ′——污水中氧的溶解度,kgO 2/m 3 压力的影响 SP P =ρ ρ——压力修正系数P S ——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P ——当地大气压,Pa标态需氧量()()V C K R O S La S ⋅⋅==20200()()()()V C C K R O T S T La ⋅-⋅⋅==-βρθα20202()()()()FC C C O O T T S S S ⋅⋅-⋅⋅=-20202θβρα鼓风曝气和表面曝气不同,应按给排水手册计算O S /R 0——标态下转移到曝气池中的总氧量,kgO 2/h O 2/R ——实际状态下转移到曝气池中的总氧量,kgO 2/hF ——安全系数,不要求时取1 θ——温度系数,取值范围1.008~1.047,一般取值为1.024C ——T ℃时工艺系统中污水的溶解氧浓度,mg/L ,多数情况为2C S (T )——T ℃时曝气池混合液的平均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如未告知取值,则查三废P501C S (20)——20℃时清水中氧的溶解度,9.17mg/L 空气量ASA S S E O E O G ⨯=⨯⨯=28.033.121.0G S ——供气量,m 3/h ,注意单位换算 O S ——供气量,kg/h ,注意单位换算 0.21——氧在空气中的百分数 1.33——20℃时氧的密度,kg/m 3 E A ——曝气器的氧利用率二沉池计算公式表面负荷法vQ q Q A 6.32424maxmax ⨯=⨯=t q AtQ H ⋅=⋅=max Q K K Q K Q d h z ⋅⋅=⋅=maxA ——二沉池面积,m 2Q max ——废水最大时流量,m 3/d q ——水力表面负荷,m 3/(m 2·h ) H ——澄清区水深,/mt ——二沉池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5~2.5h Q ——设计流量,m 3/d K z ——总变化系数 K h ——时变化系数 K d ——日变化系数固体通量法 tG XQ A ⨯⋅=1000max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 G t ——固体表面负荷值,kg/m 2·d Q max ——废水最大时流量,m 3/d回流污泥浓度V r X fR RX R R X ⋅+=+=11 r SVIX r ⋅=-610()610%⨯=XSV SVI 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 f ——X V /X ,挥发性污泥浓度/污泥浓度X V ——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 SV ——污泥沉降比,mL/L (如28%,即代0.28) 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污泥斗容积计算()()()()RRQRXXXQRVrS2124142414+⨯⋅⋅+⨯=+⨯⋅⋅+⨯=此公式规定泥斗的储泥时间为2hX r——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X——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R——污泥回流比Q——设计流量,m3/d污泥回流量RQQr⋅=Q——设计流量,m3/dQ r——回流污泥流量,m3/dR——污泥回流比,此时按最大回流比100%算污泥产量及剩余污泥排放量曝气池容积、污泥产量及泥龄的计算见前面曝气池部分污泥由曝气池排放时CVWθ=当污泥从二沉池排放时()CRRVWθ⋅+⋅=1W——剩余污泥排放量,m3/dR——污泥回流比θC——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V——曝气池容积,m3SBR计算公式曝气时间内BOD负荷法nttF=XLSmtSR⋅⋅⋅=024XLVtStQXLVtStQVSRFVSRF⋅⋅⋅⋅⋅⋅=⋅'⋅⋅⋅⋅⋅=02424nXLVttSQVSR⋅⋅⋅⋅⋅⋅⋅=024一个周期所需时间:bdSRttttt+++=——有疑问周期数:tN24=反应池容积另一公式:mnNQV⋅⋅⨯=24Q——设计的流量,m3/hV——SBR池总容积,m3S0——进水有机物浓度,mg/Ln——每个系列反应池个数L S——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X——污泥浓度(MLSS),mg/Lm——充水比(一次进入反应槽内的污水量与充水结束时混合液容积的比值,同排出比)t——一个运行周期所需要的时间,ht F——一个周期的进水时间,ht R——一个周期的反应时间,ht S——一个周期的沉淀时间,ht d——一个周期的排水时间,ht b——一个周期的闲置时间,hN——周期数氧化沟活性污泥法计算公式硝化菌生长速率()()[]pH DO K DO N N e O T ke keT n --⋅⎥⎦⎤⎢⎣⎡+⋅⎥⎦⎤⎢⎣⎡+⋅⨯=--2.7833.011047.02158.1051.015098.0μ 泥龄算法一nCm μθ1=Cm C SF θθ⋅=μn ——硝化菌的生长率,d -1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T ——计算温度,℃DO ——溶解氧的浓度,mg/L ,一般按2mg/L 计 K O2——氧的半速常数,mg/L ,0.45~2.0mg/L,15℃时为2θCm ——最小污泥龄,dSF ——安全系数,通常取2.0~3.0θC ——污泥龄,d ,此值也可按经验取值 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f b ——可生物降解VSS 占VSS 的比例(与f 不同) 泥龄算法二bd r V C f K S Y X ⋅=⋅=77.0θ存疑问 θC ——污泥龄,d ,此值也可按经验取值 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f b ——可生物降解VSS 占VSS 的比例(与f 不同) 好氧区容积()()C d V e C K X S S Q Y V θθ⋅+⋅-⋅⋅⋅=101 ()'⋅-⋅=SV e L X S S Q V 01V 1——好氧区有效容积,m 3 Q ——废水流量,m 3/d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 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 S 0——进水BOD 5浓度,mg/L S e ——出水BOD 5浓度,mg/L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 注意此处为MLVSS ,如为MLSS 需对应X 反硝化速率()()O D r r T DN DN '-⨯⨯='-109.120T ——计算温度,℃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r DN ——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温度15~27℃时城市污水取值0.03~0.11,20℃可取0.07DO ′——反硝化时的溶解氧浓度,可取0.2mg/L 生物污泥产量Cd r V K YS Q X θ⋅+⋅⋅=∆1算法参见活性污泥法ΔX V ——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 ),gMLVSS/d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 Q ——废水流量,m 3/d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除氮量核算()V oe ke k NO X N N N Q ∆---⋅=∆12.03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 缺氧区容积(脱氮) V DN NO X r V ⋅'∆=32 V 2——缺氧区有效容积,m 3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 厌氧区容积(除磷) 2413θ⋅=Q V V 3——厌氧区有效容积,m 3 θ1——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 ,一般根据试验确定,可取2h氧化沟总容积 321V V V V ++=V ——氧化沟总容积,m 3 水力停留时间 QVHRT ⨯=24HRT ——水力停留时间,h碱度的校核剩余碱度=进水碱度+3.57×反硝化NO 3-N 的量+0.1×去除BOD 5的量-7.14×氧化沟氧化总氮的量 其中:反硝化NO3-N 的量:QX N N N Voe ke k ∆---12.0 去除BOD 的量:e S S -0 氧化总氮的量:QX N N Vke k ∆--12.0 ⎪⎪⎭⎫ ⎝⎛⋅+⋅⨯=∆C d r V K YS Q X θ112.012.0 剩余碱度——通常系统中应保证有大于100mg/L 的剩余碱度(即保持pH ≧7.2),以保证反硝化所需环境,所有碱度均以CaCO 3计3.57——反硝化NO 3-N 产生的碱度 0.1——去除BOD 5产生的碱度 7.14——氧化NH 4-N 消耗的碱度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Q ——流量,m 3/dS r ——去除BOD 5的量,mg/L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回流污泥量计算r SVIX r ⋅=-610参见活性污泥法计算 ()()X Q Q Q X Q TSS r r r ⋅+=⋅+⋅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 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Q r ——回流污泥量,m 3/d X ——污泥浓度(MLSS),mg/L R ——污泥回流比,%Q Q R r =()Q X Q X K f YS Q W e C d r ⋅-⋅+⋅+⋅⋅⋅=11θW ——总的剩余污泥量,g/dX 1——污泥中的惰性物质,mg/L ,为进水总悬浮物浓度(mg/L )与挥发性悬浮物浓度之差 X e ——随出水流出的污泥量,mg/L污水脱氮除磷计算公式硝化菌生长速率()()[]pH DO K DO N N e O T ke keT n --⋅⎥⎦⎤⎢⎣⎡+⋅⎥⎦⎤⎢⎣⎡+⋅⨯=--2.7833.011047.02158.1051.015098.0μ 一、 好氧区计算泥龄算法一nCm μθ1= Cm C SF θθ⋅=μn ——硝化菌的生长率,d -1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T ——计算温度,℃DO ——溶解氧的浓度,mg/L ,一般按2mg/L 计 K O2——氧的半速常数,mg/L ,0.45~2.0mg/L,15℃时为2θCm ——最小污泥龄,dSF ——安全系数,通常取2.0~3.0θC ——污泥龄,d ,此值也可按经验取值 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f b ——可生物降解VSS 占VSS 的比例(与f 不同) 泥龄算法二 VVC X X V X X V ∆⋅=∆⋅=θ 计算参见活性污泥法公式此处ΔX V =0.5~0.7×Q ×S r ,即1kgBOD 产生0.5~0.7kgVSS负荷法V S X V S Q L ⋅⋅='10XV S Q L S ⋅⋅=10S0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用SrV 1——好氧区有效容积,m 3 Q ——废水设计流量,m 3/dL S ′——有机负荷,kgCOD/(kgMLVSS ·d ) L S ——有机负荷,kgCOD/(kgMLSS ·d ) X ——污泥浓度(MLSS),mg/L X V ——污泥浓度(MLVSS),mg/LS 0——进水有机物浓度COD (或者BOD ),mg/L 好氧区容积()()C d V e C K X S S Q Y V θθ⋅+⋅-⋅⋅⋅=101 ()()X L S S Q L X S S Q V S e SV e ⨯-⋅='⋅-⋅=001 V 1——好氧区有效容积,m 3 Q ——废水流量,m 3/d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 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 S 0——进水BOD 5浓度,mg/L S e ——出水BOD 5浓度,mg/L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VVC X X V ∆⋅=θ1注意此处为MLVSS ,如为MLSS 需对应X二缺氧区计算甲醇投加量计算01087.053.147.2D N N C m +⨯+⨯=注意:此公式未考虑氨氮的变化N 0——起始硝酸盐浓度,mg/L N 1——起始亚硝酸盐浓度,mg/L D 0——起始溶解氧DO 浓度,mg/L C m ——所需甲醇浓度,mg/L 反硝化速率()()O D r r T DN DN '-⨯⨯='-109.120T ——计算温度,℃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r DN ——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温度15~27℃时城市污水取值0.03~0.11,20℃可取0.07DO ′——反硝化时的溶解氧浓度,可取0.2mg/L 生物污泥产量Cd r V K YS Q X θ⋅+⋅⋅=∆1算法参见活性污泥法ΔX V ——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 ),gMLVSS/d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 Q ——废水流量,m 3/d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除氮量核算()V oe ke k NO X N N N Q ∆---⋅=∆12.03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 缺氧区容积(脱氮) VDN NO X r V ⋅'∆=32 V 2——缺氧区有效容积,m 3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 三 厌氧区计算厌氧区容积(除磷) 2413θ⋅=Q V V 3——厌氧区有效容积,m 3 θ1——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 ,一般根据试验确定,可取2h氧化沟总容积 321V V V V ++=V ——总容积,m 3 水力停留时间 QVHRT ⨯=24HRT ——水力停留时间,h碱度的校核剩余碱度=进水碱度+3.57×反硝化NO 3-N 的量+0.1×去除BOD 5的量-7.14×氧化沟氧化总氮的量 其中:剩余碱度——通常系统中应保证有大于100mg/L 的剩余碱度(即保持pH ≧7.2),以保证反硝化所需环境,所有碱度均以CaCO 3计3.57——反硝化NO 3-N 产生的碱度反硝化NO3-N 的量:QX N N N Voe ke k ∆---12.0 去除BOD 的量:e S S -0 氧化总氮的量:QX N N Vke k ∆--12.0 0.1——去除BOD 5产生的碱度 7.14——氧化NH 4-N 消耗的碱度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回流污泥量计算r SVIX r ⋅=-610 参见活性污泥法计算()()X Q Q Q X Q TSS r r r ⋅+=⋅+⋅QQ R r=()Q X Q X K f YS Q W e C d r ⋅-⋅+⋅+⋅⋅⋅=11θ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 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Q r ——回流污泥量,m 3/d X ——污泥浓度(MLSS),mg/L R ——污泥回流比,%W ——总的剩余污泥量,g/dX 1——污泥中的惰性物质,mg/L ,为进水总悬浮物浓度(mg/L )与挥发性悬浮物浓度之差 X e ——随出水流出的污泥量,mg/L 混合液回流计算10--='oekek N N N R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R ′——混合液回流比,%A/O 法脱氮计算公式-负荷法生化反应池总容积 XL S Q L X S Q V S SV ⨯⋅='⋅⋅=00 S0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用SrV ——生化池总有效容积,m 3Q ——废水流量,m 3/d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 S 0——进水BOD 5浓度,mg/L S e ——出水BOD 5浓度,mg/L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 注意此处为MLVSS ,如为MLSS 需对应X 生化反应池容积比 21V V V += 4~221=V V V 1——好氧区有效容积,m 3 V 2——好氧区有效容积,m 3 水力停留时间甲醇投加量计算01087.053.147.2D N N C m +⨯+⨯=注意:此公式未考虑氨氮的变化N 0——起始硝酸盐浓度,mg/L N 1——起始亚硝酸盐浓度,mg/L D 0——起始溶解氧DO 浓度,mg/L C m ——所需甲醇浓度,mg/L反硝化速率()()O D r r T DN DN '-⨯⨯='-109.120T ——计算温度,℃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r DN ——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温度15~27℃时城市污水取值0.03~0.11,20℃可取0.07DO ′——反硝化时的溶解氧浓度,可取0.2mg/L 生物污泥产量Cd r V K YS Q X θ⋅+⋅⋅=∆1算法参见活性污泥法ΔX V ——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 ),gMLVSS/d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 Q ——废水流量,m 3/d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Y ——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 除氮量核算()V oe ke k NO X N N N Q ∆---⋅=∆12.03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 缺氧区容积(脱氮) VDN NO X r V ⋅'∆=32 V 2——缺氧区有效容积,m 3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 三 厌氧区计算厌氧区容积(除磷) 2413θ⋅=Q V V 3——厌氧区有效容积,m 3 θ1——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 ,一般根据试验确定,可取2h氧化沟总容积 321V V V V ++=V ——总容积,m 3 水力停留时间 QVHRT ⨯=24HRT ——水力停留时间,h碱度的校核剩余碱度=进水碱度+3.57×反硝化NO 3-N 的量+0.1×去除BOD 5的量-7.14×氧化沟氧化总氮的量 其中:反硝化NO3-N 的量:QX N N N Voe ke k ∆---12.0 去除BOD 的量:e S S -0剩余碱度——通常系统中应保证有大于100mg/L 的剩余碱度(即保持pH ≧7.2),以保证反硝化所需环境,所有碱度均以CaCO 3计3.57——反硝化NO 3-N 产生的碱度 0.1——去除BOD 5产生的碱度 7.14——氧化NH 4-N 消耗的碱度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氧化总氮的量:QX N N Vke k ∆--12.0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回流污泥量计算r SVIX r ⋅=-610参见活性污泥法计算 ()()X Q Q Q X Q TSS r r r ⋅+=⋅+⋅QQ R r=()Q X Q X K f YS Q W e C d r ⋅-⋅+⋅+⋅⋅⋅=11θ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 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Q r ——回流污泥量,m 3/d X ——污泥浓度(MLSS),mg/L R ——污泥回流比,%W ——总的剩余污泥量,g/dX 1——污泥中的惰性物质,mg/L ,为进水总悬浮物浓度(mg/L )与挥发性悬浮物浓度之差 X e ——随出水流出的污泥量,mg/L 混合液回流计算10--='oekek N N N R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R ′——混合液回流比,%厌氧计算公式负荷法VS Q L V ⨯⋅=10000V S X V S Q L ⋅⋅='0XV S Q L S ⋅⋅=0XL S Q X L S Q L S Q V S VS V ⨯⋅=⨯'⋅=⨯⋅=001000 QV HRT ⨯==24θ H A V ⋅=24D A ⋅=πθθH A V A Q v =⋅=⨯=241V ——反应器有效容积,m 3 Q ——废水设计流量,m 3/dL V ——容积负荷,kgCOD/(m 3·d )L S ′——有机负荷,kgCOD/(kgMLVSS ·d ) L S ——有机负荷,kgCOD/(kgMLSS ·d ) X ——污泥浓度(MLSS),mg/L X V ——污泥浓度(MLVSS),mg/LS 0——进水有机物浓度COD (或者BOD ),mg/L θ即HRT ——水力停留时间,h H ——反应器高度,m A ——反应器截面积,m 2 D ——反应器直径,mv 1——反应器内液体上升流速,m/h注: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从定义来说用S 0正确,但规范中用去除量,考试中用去除量来计算 投配率法 100⨯=PVV nV n ——每日需要处理的污泥或废液体积,m 3/d P ——设计投配率,%/d ,通常采用5~12%/d 动力学公式法适用于厌氧生物滤池t ——水力停留时间,d K ——反应动力学常数,d -1S 0——进水有机物浓度COD ,mg/L⎪⎪⎭⎫ ⎝⎛⨯=e S S K t 0ln 1Q t V ⋅=S e ——进水有机物浓度COD ,mg/LQ ——废水设计流量,m 3/d污泥处理计算公式含水率12122121100100C C P P W W V V =--== P 1、V 1、W 1、C 1——含水率为P 1的污泥体积、重量、固体物浓度P 2、V 2、W 2、C 2——含水率为P 2的污泥体积、重量、固体物浓度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 可消化程度 %10012112⨯⎪⎪⎭⎫ ⎝⎛⋅⋅-=S V S V d P P P P RR d ——可消化程度P S1、P S2——生污泥及消化污泥无机物含量,% P V1、P V2——生污泥及消化污泥有机物含量,% 湿、干污泥比重P P S S-+⋅=100100γγγVS P ⨯+=5.1100250γγ——湿污泥比重,g/L P ——湿污泥含水率,% γS ——干污泥比重,g/LP V ——干固体物质中,有机物所占百分比,%初沉污泥产量可根据人口数,或者悬浮固体去除率计算二沉污泥产量V d r V X V K S Q Y X ⋅⋅-⋅⋅=∆Cd rr obs K S Q Y S Q Y θ⋅+⋅⋅=⋅⋅=1见活性污泥法计算公式污泥重力浓缩计算MWM C Q A =⋅= ()1000100100⨯-⨯=⋅=P Q C Q Wn A A =1()21100100P P Q Q --⋅='24/Q HA t ⋅=A ——浓缩池总面积,m 2 Q ——污泥体积流量,m 3/dM ——浓缩池污泥固体通量,kg/m 2·d W ——污泥质量流量,kg/d C ——污泥固体浓度,g/L A 1——单个浓缩池总面积,m 2 n ——浓缩池数量,个Q ′——浓缩后污泥体积流量,m 3/d P 、P 1、P 2——均为含水率,% t ——停留时间,hH ——有效水深,常数可取4m ,m1000——P 含水率时的污泥密度,1000kg/m 3 气浮浓缩计算污泥厌氧消化计算100⨯=PVV n 投配率法'=⋅=SSC L W Q V θ泥龄及负荷法 ()100100bS f P Q W ⋅⋅-⨯=γ此处γ为干泥密度,kg/m3,fb 为VSS 所占比例,用前面VSS 比例和含水率求Ws V n ——每日需要处理的污泥或废液体积,m 3/d P ——设计投配率,%/d ,通常采用5~12%/d V ——消化池有效容积,m 3W S ——挥发性干固体重量,kgVSS/d L S ′——挥发性固体负荷,kgVSS/m 3·d Q ——污泥体积流量,m 3/dθC ——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沼气产量 0.35m3(标准)/kgCOD城市污水中COD/有机物=1.6~1.8两级厌氧消化 '=S S L WV 总 321总V V ⨯= 312总V V ⨯=V1和V2为2:1的时候板框污泥脱水计算vQ P A ⨯⨯⎪⎭⎫ ⎝⎛-⨯=2410011000 A ——板框压滤机过滤面积,m 2P ——压滤污泥含水率,% Q ——污泥体积流量,m 3/d v ——过滤速度,kg/m 2·h 带机污泥脱水计算Tv Q P B 110011000⨯⨯⎪⎭⎫ ⎝⎛-⨯=B ——带机滤带宽度,m P ——湿污泥含水率,% Q ——污泥体积流量,m 3/d v ——污泥脱水负荷,kg/m ·h T ——每天工作时间,h/d气浮计算公式名称公式说明0.1Mpa 下所需释放的空气量()10001PS Q P f C A ⋅-⋅⋅⋅=γ (kg/d )C S 单位为mg/L 时,不需要空气密度γ——空气密度,g/L ,20℃时为1.164 C S ——20℃时空气溶解度,18.7ml/Lf ——实际空气溶解度与理论空气溶解度之比,一般为0.5~0.8,多取0.5P ——溶气压力(绝对大气压,0.1Mpa ),如0.5Mpa 时P=0.5/0.1=5气浮的污泥干重a S Q S ⋅= (kg/d )S a ——污泥浓度,kg/m 3 加压溶气水量Q R Q P ⋅= (m 3/d )()11000-⋅⋅⋅⨯⎪⎭⎫⎝⎛⋅⋅=P f C S A S Q Q S a P γ (m 3/d ) Q ——气浮池设计水量,m3/d R ——溶气压力下的回流比,%SA——气固比,一般在0.01~0.04之间,常取0.03 标态空气供应量ηγ⋅'='A A (m 3/d )A ——所需空气量,kg/dγ′——0℃时,0.1Mpa 下空气密度,kg/m3,取值1.252η——溶气效率,可采用0.5接触室平面面积 1186400v Q Q A P⨯+=(m 2)v 1——接触室水流平均上升速度,m/s气浮池容积()t Q Q V P ⋅+=分离室平面面积 2286400v Q Q A P⨯+= (m 2)v 2——分离室水流平均下降速度,m/s气浮浓缩池表面积MSF =(m 2) M ——气浮浓缩池固体负荷,kg/m 2·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水处理公式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要使用到的东西,在这里我总结了几个常常用到的计算公式,按顺序分别为格栅、污泥池、风机、MBR、AAO进出水系统以及芬顿的计算,大家可有目的性的观看。
格栅的设计计算一、格栅设计一般规定1、栅隙(1)水泵前格栅栅条间隙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2)废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最大间隙40mm,其中人工清除25~40mm,机械清除16~25mm。
废水处理厂亦可设置粗、细两道格栅,粗格栅栅条间隙50~100mm。
(3)大型废水处理厂可设置粗、中、细三道格栅。
(4)如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废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2、栅渣(1)栅渣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以采用以下资料。
格栅间隙16~25mm;0.10~0.05m3/103m3(栅渣/废水)。
格栅间隙30~50mm;0.03~0.01m3/103m3(栅渣/废水)。
(2)栅渣的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m3。
(3)在大型废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
3、其他参数(1)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2)格栅前渠道内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3)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小角度较省力,但占地面积大。
(4)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内,或采取其他保护设备的措施。
(5)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6)大中型格栅间内应安装吊运设备,以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
二、格栅的设计计算1、平面格栅设计计算(1)栅槽宽度B式中,S 为栅条宽度,m;n 为栅条间隙数,个; b 为栅条间隙,m;为最大设计流量,m3/s;a 为格栅倾角,(°);h为栅前水深,m,不能高于来水管(渠)水深;v 为过栅流速,m/s。
(2)过栅水头损失如式中,h0为计箅水头损失,m;k 为系数,格栅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3;ζ为阻力系数,与栅条断而形状有关,按表2-1-1阻力系数ζ计箅公式计算;g 为重力加速度,m/s2。
(3)榭后槽总高H式中,h2为栅前渠道超高,m,—般采用0.3。
(4)栅槽总长L式中,L1为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L2 为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H1 为栅前渠道深,m;B1 为进水渠宽,m;α1 为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展开角度,(°),一般可采用20。
(5)每日栅渣量W(2-1-5)式中,W1为栅渣量,m3/103m3废水,格栅间隙为16~25mm 时,W1=0.10~0.05;格栅间隙为30~50mm 时,W1=0.03~0.01;Kz 为城市生活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
污泥池计算公式一、地基承载力验算1、基底压力计算(1)水池自重Gc计算顶板自重G1=180.00kN池壁自重G2=446.25kN底板自重G3=318.75kN水池结构自重Gc=G1+G2+G3=945.00kN(2)池内水重Gw 计算池内水重Gw=721.50kN(3)覆土重量计算池顶覆土重量Gt1=0kN池顶地下水重量Gs1=0kN底板外挑覆土重量Gt2=279.50kN底板外挑地下水重量Gs2=45.50kN基底以上的覆盖土总重量Gt=Gt1+Gt2=279.50kN基底以上的地下水总重量Gs=Gs1+Gs2=45.50kN(4)活荷载作用Gh顶板活荷载作用力Gh1=54.00kN地面活荷载作用力Gh2=65.00kN活荷载作用力总和Gh=Gh1+Gh2=119.00kN(5)基底压力Pk基底面积:A=(L+2×t2)×(B+2×t2)=5.000×8.500=42.50m2基底压强:Pk=(Gc+Gw+Gt+Gs+Gh)/A=(945.00+721.50+279.50+45.50+119.00)/42.500=49.66kN/m22、修正地基承载力(1)计算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rmrm=[1.000×(20.00-10)+2.000×18.00]/3.000=15.33kN/m3(2)计算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r考虑地下水作用,取浮重度,r=20.00-10=10.00kN/m3(3)根据基础规范的要求,修正地基承载力:fa=fak+ηbγ(b-3)+ηdγm(d-0.5)=100.00+0.00×10.00×(5.000-3)+1.00×15.33×(3.000-0.5)=138.33kPa3、结论Pk=49.66<fa=138.33kPa,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二、抗浮验算抗浮力Gk=Gc+Gt+Gs=945.00+279.50+45.50=1270.00kN浮力F=(4.500+2×0.250)×(8.000+2×0.250)×1.000×10.0×1.00=425.00kN Gk/F=1270.00/425.00=2.99>Kf=1.05,抗浮满足要求。
三、荷载计算1、顶板荷载计算:池顶板自重荷载标准值:P1=25.00×0.200=5.00kN/m2池顶活荷载标准值:Ph=1.50kN/m2池顶均布荷载基本组合:Qt=1.20×P1+1.27×Ph=7.91kN/m2池顶均布荷载准永久组合:Qte=P1+0.40×Ph=5.60kN/m22、池壁荷载计算:池外荷载:主动土压力系数Ka=0.33侧向土压力荷载组合(kN/m2):池内底部水压力:标准值=25.00kN/m2,基本组合设计值=31.75kN/m23、底板荷载计算(池内无水,池外填土):水池结构自重标准值Gc=945.00kN基础底面以上土重标准值Gt=279.50kN基础底面以上水重标准值Gs=45.50kN基础底面以上活载标准值Gh=119.00kN水池底板以上全部竖向压力基本组合:Qb=(945.00×1.20+279.50×1.27+45.50×1.27+119.00×1.27×0.90)/42.500=39.59kN/m2水池底板以上全部竖向压力准永久组合:Qbe=(945.00+279.50+45.50×1.00+1.50×36.000×0.40+10.00×6.500×0.40)/42.500=31.00kN/m2板底均布净反力基本组合:Q=39.59-0.300×25.00×1.20=30.59kN/m2板底均布净反力准永久组合:Qe=31.00-0.300×25.00=23.50kN/m24、底板荷载计算(池内有水,池外无土):水池底板以上全部竖向压力基本组合:Qb=[4.500×8.000×1.50×1.27+945.00×1.20+(3.900×7.400×2.500)×10.00×1.27]/42.50 0=49.86kN/m2板底均布净反力基本组合:Q=49.86-(0.300×25.00×1.20+2.500×10.00×1.27)=9.11kN/m2水池底板以上全部竖向压力准永久组合:Qbe=[4.500×8.000×1.50×0.40+945.00+(3.900×7.400×2.500)×10.00]/42.500=39.72kN/m2板底均布净反力准永久组合:Qe=39.72-(0.300×25.00+2.500×10.00)=7.22kN/m2四、内力、配筋及裂缝计算1、弯矩正负号规则顶板:下侧受拉为正,上侧受拉为负池壁:内侧受拉为正,外侧受拉为负底板:上侧受拉为正,下侧受拉为负2、荷载组合方式1.池外土压力作用(池内无水,池外填土)2.池内水压力作用(池内有水,池外无土)3.池壁温湿度作用(池内外温差 =池内温度 -池外温度 )顶板内力:计算跨度:Lx=4.100m,Ly=7.600m,四边简支按双向板计算:B 侧池壁内力:计算跨度:Lx=7.700m,Ly=2.500m,三边固定 ,顶边简支池壁类型:浅池壁,按竖向单向板计算池外土压力作用角隅处弯矩(kN.m/m):基本组合:-8.13,准永久组合:-5.61池内水压力作用角隅处弯矩(kN.m/m):基本组合: 6.95,准永久组合:5.47基本组合作用弯矩表(kN˙m/m)底板内力:计算跨度:Lx=4.200m,Ly=7.700m,四边简支 +池壁传递弯矩按双向板计算。
1、池外填土,池内无水时,荷载组合作用弯矩表(kN˙m/m)基本组合作用弯矩表:配筋及裂缝:配筋计算方法:按单筋受弯构件计算板受拉钢筋。
裂缝计算根据《水池结构规程》附录A 公式计算。
按基本组合弯矩计算配筋,按准永久组合弯矩计算裂缝,结果如下:顶板配筋及裂缝表(弯矩:kN.m/m,面积:mm2/m,裂缝:mm)风机常需用的计算公式(简化,近似,一般情况下用)1、轴功率:注:0.8是风机效率 ,是一个变数 ,0.98 是一个机械效率也是一个变数(A型为1,D、F 型为0.98,C、B 型为0.95)2、风机全压:(未在标准情况下修正)式中:P1=工况全压(Pa)、P2=设计标准压力(或表中全压Pa)、B=当地大气压 (mmHg)、T2=工况介质温度℃、T1=表中或未修正的设计温度℃、760mmHg=在海拔0m,空气在20℃情况下的大气压。
海拨高度换算当地大气压:(760mmHg)-(海拨高度÷12.75)=当地大气压(mmHg)注:海拔高度在300m 以下的可不修正。
1mmH2O=9.8073Pa1mmHg=13.5951mmH2O760mmHg=10332.3117mmH2O风机流量0~1000m海拨高度时可不修正;1000~1500M海拨高度时加2%的流量;1500~2500M海拨高度时加3%的流量;2500M以上海拨高度时加5%的流量。
比转速: nsMBR 计算公式AAO 进出水系统设计计算一、曝气池的进水设计初沉池的来水通过DN1000mm的管道送入厌氧—缺氧—好氧曝气池首端的进水渠道,管道内的水流速度为0.84m/s。
在进水渠道中污水从曝气池进水口流入厌氧段,进水渠道宽 1.0m,渠道内水深为 1.0m,则渠道内最大水流速度式中:v1——渠内最大水流速度(m/s);b1——进水渠道宽度(m);h1——进水渠道有效水深(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