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

合集下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复习(共40张PPT)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复习(共40张PPT)
1、冬天嘴呼出的“白气”的形成——液化 2、雾的形成—— 液化 3、露的形成—— 液化 4、霜的形成—— 凝华 5、用久日光灯管变黑—— 先升华后凝华 6、冰镇啤酒瓶“冒汗”— 液化 —7、用久的电灯的灯丝变细—— 升华 8、冬季窗户玻璃上结有冰花 —— 凝华
9、舞台上干冰形成的白雾—— 先升华后液化 10、冰棒冒“白气”——液化 11、烧开水时,水面冒出的“白气”——先汽化后液化 12、冰棒纸上结的“霜”——凝华 13、衣箱中的樟脑球日久变小了—— 升华 14、湿衣服变干—— 汽化
4.如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以下,菜窖里 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冻坏,这是为什么?
5、如图所示,是某学生从室外取回来的一块冰在加 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中可知:
(1)这块冰的初温是_-_1_0__℃,熔点是_0__℃; (2)加热__1___min后,冰开始熔化;
(3)加热3 min时,物质的状态是__固__液共存态 _;
4、有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它的示数都
是37.5℃,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
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那么这两支
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C )
A、37.5℃、37.5℃ B、37℃、38℃
C、37.5℃、38℃
D、37℃、37.5℃
1、熔化和凝固
概念: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15、冰棒含在嘴中变成糖水—— 熔化
实验复习
1.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①._给__烧__杯__加__盖_________ ②._适__当__减__小__水__量_______ ③._用__热__水__代__替__冷__水_____
2、图甲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2024年《物态变化》资料课件

2024年《物态变化》资料课件

2024年《物态变化》资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书《物理》第五章第一节,主题为“物态变化”。

教学内容包括:1. 物态的定义与分类;2. 物质在不同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3. 物态变化的微观机制;4.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的定义、分类及相互转化过程;2. 培养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的微观机制及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物态的定义、分类及相互转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水、水蒸气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物态的定义、分类及相互转化过程,结合PPT课件进行展示;3.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烧开等,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物态的定义与分类;2. 物态变化过程及相互转化;3.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4.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物态,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2)分析下列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及能量变化:冰雪融化、水烧开、冰块在饮料中融化。

2. 答案:(1)固态、液态、气态;相互转化过程: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2)冰雪融化:固态变为液态,吸收热量;水烧开:液态变为气态,吸收热量;冰块在饮料中融化:固态变为液态,吸收热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和过程掌握较好,但对能量变化的理解还需加强;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物态变化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空调等,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

物态变化PPT课件

物态变化PPT课件

水银呈(液 ) 态,氮呈(

态,奈气呈 ( ) 态。固
物质 熔点/°C 沸点/°C
水银
-39
357

80
218

-210
-196
5
练习2.某工厂拟生产三种不同的温 度计,厂中可利用的液体有:比较贵 的水银、很便宜的甲苯和酒精,为了 降低….成. 本,又切实可行,每种温度计 应选用的液体是:
6
1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的沸点(°C)
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 (1) 合金开始加热时的 温度是(190°C);(2) 这种合金是( 晶体)(晶体/非晶体);
(3)合金的熔点是2( 10°C) (4)图中BC段表示合金处于 ( 固液共存 )状态。
240 温度/°C
D
220 B C
200A
180 0 1 2 3 4 5 6 7 8 9 时间/min
水银357
水100
甲苯111
酒精78
1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C)
铅328 锡232
固态水银-39 固态甲苯-95
(1)要测出铅、锡熔点测温液体应选( 水银 )
(2)要测沸水温度测温液体应选( 甲苯 ) (3)南极的最低温度达-88.3°C,测温液体应选
( 甲苯 )
7
4.你知道“三个条件”吗?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7
9
2.如图:在烧杯中的冰熔化的过程中,试 管中的冰( D ) A.当烧杯中的冰大部分熔化后才开始 熔化 B.无法确定C.一定熔化 D.一定 不熔化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物态变化》,内容包括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吸放热现象以及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理解吸放热现象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及吸放热现象。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冰块、酒精灯、玻璃片、铁架台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水烧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物态变化的定义及分类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介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六种物态变化。

(2)吸放热现象结合实验现象,讲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现象,如冰融化吸热、水烧开放热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冰融化、水烧开等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吸放热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有关物态变化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及吸放热现象。

2. 例题解析。

3.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说明其所属的物态变化类型。

(2)简述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2. 答案:(1)如冰融化、水烧开等,具体现象及物态变化类型见学生作业。

(2)物态变化过程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讲解,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及吸放热现象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全套课件 其他版6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全套课件 其他版6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

练习
下列现象包含什么物态变化?它伴随着吸热 还是放热?
1、记得我参加高考那天很热,监考老师在教 室里放了几块冰块。
2、下雪不冷化雪冷。 3、用久的灯泡壁上会变黑。 4、经常用干冰(二氧化碳的固态)来得到“白气” 的舞台效果,还可用 它进行人工降雨。
5、用敞开的水壶烧水,水沸腾后,再用猛火加热,则
水温将升高。(× )
二、问题解决题
买回家的蔬菜时间长了会因失去水分而干瘪,你能 帮助妈妈解决这一难题吗?
多动一下脑筋,你会成功的!
凝华(放热)
熔化(吸热)汽化(吸热)源自固态液态气态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
雾 凇
请将下列所学知识用线连起来
4、体温计正确消毒方法是_D__
A、用开水煮
B、用自来水冲刷 C、用酒精加热 D、用医用酒精擦抹
5、物体吸热后_C__ A、温度上升 B、温度一定不变
C、温度不一定会升高 D、温度下降
6、问答题:
时值隆冬,怎样防止我们家的菜窖里的菜不被冻
坏,并说出物理原理。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凝固(放热)
8 、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1 、想法太多,顾虑太多,让自己无法前进。仔细想想,是自己困住了自己,是自己给自己戴上了枷锁。 6 、经过奋斗,终于拨开了云雾,见到了日出,走上了阳光大道。面对取得的成绩,不要骄傲,再接再励,继续向前行。 7 、面对人生的磨难,请用你的毅力创造生命的奇迹吧! 10 、要想壮志凌云,就须脚踏实地。 8 、我们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不安全感。 1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7 、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懦弱,也没有永恒的坚强,万事靠自己,但是一定要放下懦弱,活的有尊严,活出你的坚强,才真正的体现你的自信和力量,你的活才更 有价值! 5 、辛苦三年,幸福一生。 20 、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因为弱小者在受到侮辱时也会报复。得罪了别人,哪怕他非常弱小,都可能会成为你成功的障碍。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全套课件 其他版5优秀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全套课件 其他版5优秀课件

22.把一盆0℃的水放入0℃的房间内,则 C.一定变成冰水混合物 D.水一定不结冰
23.主要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后果是 (

A.河中鱼虾绝迹
B.河流干涸
C.城市地表下沉
D.水土流失
24.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如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

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
B.放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擦洗
D.用清水冲洗
15.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
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这是因为 (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
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
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
有人说,想要看一个人是否优秀,那就看他闲下来做什么。 这世上有人忙里偷闲,利用坐车和排队的间隙,读书,思考,写作,也有人终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闲,并不是一个人的福气。相反,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闲下来。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01 闲着闲着,一个人就废了。
的是 ( )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
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27.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
指把 锅里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从锅下抽掉燃烧着
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期末复习
第五章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气态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

热管最早应用在人造卫星中
利用物态变化创造现代生活
• ⑴空调冰箱的冷暖循环运用了物态变化。 • 冷凝管里:蒸气液化放热 冷冻室里:蒸气汽化吸热
• ⑵人工降雨运用了物态变化:干冰升华吸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发生凝华现象。
• ⑶人工降雪:制冷机将空气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成雪花。
• ⑷物态变化规律的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蒸汽机时代:运用水的汽化作为工作物质。 • 电气化时代:利用了内能使水汽化作为工作物质。 • 信息时代:人工制造的单晶体硅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
等离子弧的运用
利用等离子弧可以切割、焊接、喷涂, 可以制造新颖的 光源和显示器。等离子体显
示器是继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之 后的新一代显示器,它的最大特点是厚度小, 显示面积大,用这种显示器制造电视机,可 以像画一样挂在墙上。用等离子技术处理高 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和 纺织物,既能改变材 料的 表面性质,又能保留原材料的优异性能,
• ⑵烧开水:先发生蒸发现象后发生沸腾现象,但都是 汽化现象。
• ⑶冰箱:同时发生了液化现象和 汽化现象,冷冻室 中发生了凝固现象。
• ⑷做饭:先发生蒸发现象,后发生沸腾现象。 • ⑸冬天食用油凝固了,利用加热发生熔化现象。 • ⑹烧开水或做饭时冒出的水蒸气通常会发生液化现象。 • ⑺微波炉中解冻食物时会发生熔化现象。
凝华 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液化 放
凝固 放
汽化 吸
熔化 吸
升华 吸
中。
(a)空调、冰箱已经成为家庭生活必备
(b)氩氦超导手术系统的发明,是超低温手术和肿瘤治疗的革命。
©在干旱的夏季,用飞机喷撒干冰,实现人工降雨。
(d)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用人工降雪,营造冰雪大世界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物态变化”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物态变化的定义、种类、条件及特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基本物态变化的微观机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现象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点。

2. 学会运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 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情况,培养学生对能量守恒观念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种类、条件及特点;物态变化规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冰块、热水、酒精灯、烧杯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冰块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云、雨、雪等。

2. 例题讲解(1)熔化:讲解冰块融化的微观机制,解释熔化过程中吸热的原因。

(2)凝固:通过实验演示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解释凝固过程中放热的原因。

(3)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结合实例,讲解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及条件。

3.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说明原因。

a. 水蒸气凝结在玻璃窗上。

b. 冰块在室温下逐渐变小。

(2)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物态变化2. 主要内容:(1)物态变化的种类: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的特点及条件。

(3)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并说明原因。

a. 水烧开时,壶嘴冒“白气”。

b.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2)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2. 答案:(1)a. 液化,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物态变化课件

物态变化课件

物态变化课件
1.自然界中的物质,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物质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物质状态的过程。

2.物态变化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A.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吸热)
固体主要有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图像:
熔化条件:1.晶体达到熔点;2.持续吸热
非晶体熔化图像:
B.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凝固的条件:1.晶体达到凝固点;2.持续放热
凝固的图像只需要将熔化的图像倒置过来即可。

C.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
D.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放热)
注意:平常所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凝结成的小水滴。

E.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F.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总结:
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2章“物态变化”的第1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物态变化的定义,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相应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重点讨论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这六种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掌握六种基本物态变化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特点及吸放热情况。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现象的理解,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冰块、热水、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冰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新课导入:通过PPT课件,介绍物态变化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例题讲解:讲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六种物态变化,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并判断其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5. 实验演示:进行冰融化、水加热蒸发等实验,让学生观察物态变化过程,了解吸放热现象。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的概念2. 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 吸放热情况:吸热、放热4. 实际应用: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说明其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简述熔化和凝固的异同点。

(3)解释为什么冰块在室温下会融化,这个过程属于哪种物态变化?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如:冰雪融化、水烧开、湿衣服晾干等。

(2)熔化和凝固都是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区别在于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1 物态变化与温度 课件 (共34张PPT)

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1 物态变化与温度 课件 (共34张PPT)

20
记作12℃
10
读作12摄氏度
0
记作-4 ℃
负4摄氏度 或零下4摄氏度
读作读 0
10
908070605040302010 908070605040302010
想想议议
温度计里的液 体可能将温度 计胀破
如果所测的温 度过高,超出了 温度计所能测量 的最高温度,会 出现什么后果?
如果所测的温 度过低,低于了 温度计所能测量 的最低温度,会 出现什么后果?

10 0
-10
-20
-30
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
项目
构造 原理 单位
实验室温度 计
体温计
寒暑表
都是由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 泡、液体、刻度等组成
液体的热胀冷缩
摄氏度
返回
三种温度计的不同点
项目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测量范围 -20℃ — 100℃ 35℃— 42℃-25℃—50℃
分度值 用途 构造
1℃ 实验用
无缩口
0.1℃ 测体温
有缩口
1℃ 测气温
无缩口
玻璃泡内
的液体
煤油
水银
酒精
将测不出温度
! 使用前应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下面这些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A
B
C
D
玻璃泡碰 玻璃泡碰 玻璃泡未全 到容器底 到容器壁 浸入液体中
读数时温度计 玻璃泡离开被 测液体
下面那种读数正确?为什么?

(俯视)
正确

(平视)

(仰视)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看:量分程度值 零刻度
一不: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物理物态变化精品课件2教科版八年级

物理物态变化精品课件2教科版八年级

物理物态变化精品课件2教科版八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物态及其变化”展开,具体涉及章节为第2节“物态变化”。

详细内容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征;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与实例;以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过程及热量变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以及不同物态变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教学重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过程及热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冰块、热水、酒精灯、玻璃片、胶头滴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块融化、水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a. 介绍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征。

b. 讲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过程及热量变化。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

5.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物态变化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2. 内容:a. 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征b.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与过程c.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生活中一个物态变化现象,说明其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阐述热量变化。

b. 列举三个实例,分别说明它们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或放热。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演示文稿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演示文稿
•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物态变化的规律正在广泛的应用 于改变家庭生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为文化体育,公共场所, 营造优越的人工环境等方面.
• 材料的发现和利用,是类文明的象征.如:单晶硅是芯片的重 要材料,而在指头上1/10面积上的的芯片中就制造了上百 万的晶体管.
第6页,共31页。
(a) 5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经能通过加热,把矿石中的 铜熔化成液体,铸造各种铜器。
第12页,共31页。
热管最早应用在人造卫星中
第13页,共31页。
第14页,共31页。
第15页,共31页。
第16页,共31页。
第17页,共31页。
第18页,共31页。
利用物态变化创造现代生活
• ⑴空调冰箱的冷暖循环运用了物态变化。 • 冷凝管里:蒸气液化放热 冷冻室里:蒸气汽化吸热
• ⑵人工降雨运用了物态变化:干冰升华吸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发生凝华现象。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演示 文稿
第1页,共31页。
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 ⑴物质状态—从宏特征来分:固态、液态、气态.
• ⑵等离子体:当气体被加热至上万摄氏度时,气体 将成为带电粒子组成的集合体,这种状态的物质叫 等离子体.
• ⑶超固态: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这些物质称为超固 态.
• ⑷软物质:如:液晶、聚合物、胶体、膜、泡沫、颗粒 物质、生命物质等,统称为软物质.
第7页,共31页。
(b)在太空生长的砷化镓,锑化镓等高纯度晶体
第8页,共31页。
第9页,共31页。
第10页,共31页。
装有蒸汽轮机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
第11页,共31页。
热管的工作原理
热管:热管中的物态变化是:液态
汽吸化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离子体
• 事实上,等离子体在宇宙中广泛存在。 闪电、极光等是地球上的 天然等离子 体产生的 发光现象。在地球之外,如 围绕地球的 电离层、太阳和其它恒星、 太阳风、很多星际物质,都是等离子体。 它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用人 工方式也可以产生等离子体,如霓虹灯 放电 ,原子核聚变、用紫外线和X 射线 照射气体,都可以产生等离子体。
©在干旱的夏季,用飞机喷. 撒干冰,实现人工降雨。
(d)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用人工. 降雪,营造冰雪大世界
.
.
.
.
厨房里的物态变化
• ⑴使用液化气:减压汽化现象,钢瓶中的液态燃料在 减压时能自动发生物态变化。
• ⑵烧开水:先发生蒸发现象后发生沸腾现象,但都是 汽化现象。
• ⑶冰箱:同时发生了液化现象和 汽化现象,冷冻室 中发生了凝固现象。
.
等离子弧的运用
利用等离子弧可以切割、焊接、喷涂, 可以制造新颖的 光源和显示器。等离子体显 示器是继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之 后的新一代显示器,它的最大特点是厚度小, 显示面积大,用这种显示器制造电视机,可 以像画一样挂在墙上。用等离子技术处理高 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和 纺织物,既能改变材 料的 表面性质,又能保留原材料的优异性能, 而且无污染。在军事上利用等离子体可规避 探测系统,用于飞机等武器装备的隐形等。
• ⑷做饭:先发生蒸发现象,后发生沸腾现象。 • ⑸冬天食用油凝固了,利用加热发生熔化现象。 • ⑹烧开水或做饭时冒出的水蒸气通常会发生液化现象。 • ⑺微波炉中解冻食物时会发生熔化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
.
.
.
凝华 放
液化 放
凝固 放
汽化 吸
熔化 吸
升华 吸
.
• ⑷物态变化规律的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蒸汽机时代:运用水的汽化作为工作物质。 • 电气化时代:利用了内能使水汽化作为工作物质。 • 信息时代:人工制造的单晶体硅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
中。
.
(a)空调、冰箱已经成. 为家庭生活必备
(b)氩氦超导手术系统的发明,是.超低温手术和肿瘤治疗的革命。
.
热管最早应用. 在人造卫星中
.
.
.
.
.
利用物态变化创造现代生活
• ⑴空调冰箱的冷暖循环运用了物态变化。 • 冷凝管里:蒸气液化放热 冷冻室里:蒸气汽化吸热
• ⑵人工降雨运用了物态变化:干冰升华吸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发生凝华现象。
• ⑶人工降雪:制冷机将空气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成雪花。
(b)在太空生长的砷化镓,. 锑化镓等高纯度晶体
.
.
装有蒸汽轮机的泰坦. 尼克号豪华巨轮
热管的工作原理
热管:热管中的物态变化是:液态 吸热 汽化 放热 液化 吸液芯
热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因吸热而汽化,蒸汽沿着管 子由受热一端跑到另一端.另一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蒸汽在这一端放热 而液化.冷凝的液体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了受热的一端.如 此往复循环,热管里的液体通过不断汽化和液化,把热量从一端传递到另一 端.
•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物态变化的规律正在广泛 的应用于改变家庭生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为文化体育, 公共场所,营造优越的人工环境等方面.
• 材料的发现和利用,是类文明的象征.如:单晶硅是芯片 的重要材料,而在指头上1/10面积上的的芯片中就制 造了上百万的晶体管.
.
(a) 5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经能通过加热,把矿石 中的铜熔化成液体,铸造.各种铜器。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
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 ⑴物质状态—从宏特征来分:固态、液态、气态. • ⑵等离子体:当气体被加热至上万摄氏度时,气
体将成为带电粒子组成的集合体,这种状态的物 质叫等离子体. • ⑶超固态: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这些物质称为 超固态. • ⑷软物质:如:液晶、聚合物、胶体、膜、泡沫、 颗粒物质、生命物质等,统称为软物质. • 20世纪以来,人们陆续发现或提出的新物质状 态形成有:等离子态、超固态、液晶态、超导态 超流态、中子态、黑洞等,有时同一物质在某种 温度和压力下,几种不同. 的物态同时存在.
.
太阳表面经常生巨大的电磁风暴, 科学家形象地比喻为太阳打“喷 嚏” 图为太阳在发生巨大的喷发, 几百万吨的等离子体以高达每小 时350万千米的速度被抛向太空。.
热纳(PierreGillesdeGennes ),最 早提出软物质概念的 物理学家
物态变化在改变着世界
• 从青铜器的发现到太空晶体的研制成功,代表着物态变化 的历史,而从蒸汽机到热管体现了人们对物质变化规律的 利用,这是几前年人类文明史中及其辉煌的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