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定稿)_百(精)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传承 巴蜀 文明 , 发展 天府 文化 , 努力 建设 世界 文化名 城 , 是成都市第 十三次党代 会提 出的一项 重要任 务。把成都建设 成为西部文创 中心 , 是成都建设 国家中心城市 的重 要支撑。近 年来 , 成都市认真 贯彻 落实中央 、 国务院和省委 、 省 政府 各项 决 策部署 , 大力推 动文化创 意产 业转型升 级 , 文化创 意产业发 展 呈现 良好态势 。2 0 1 6 年, 成都市从事 文化创意 产业 活动 的法 人 单位共有 1 5 4 4 4 个, 从业 人员4 6 . 4 万人, 文创产 业实现营业 收入 2 6 1 4 . 2 亿元 , 创造增加值6 3 3 . 6 亿元 , 占地 区生产总值的5 . 2 %。 发展成果 是产业基础不断增强 , 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目 前, 成 都市共 有 国家级 文化产 业示 范 园区 ( 基 地 )8 家、 省级 文化产业示范 园区 ( 基地 ) 2 l 家、 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区 ( 基 地 )1 5 家 。成都被誉为 “ 全 国动漫游戏第 四城 … ‘ 中国手游第 三城 ” , 在动漫游戏 、 移 动游戏 、 演艺娱乐 等重点行业领 域成绩 突出, 文化 消费亦稳 步提升 ; 深度挖掘 、 整合 、 联动相关 产业资 源, 形成 了 “ 文化 +科技 ”“ 文化 +旅游”等产业发 展新模式 。 二是文化 艺术 精品不断涌现 , 创作生产卓 有成 效。成都市 政 府持 续加 大对文 化艺术 作 品创作生 产 的扶持力 度 , 深入 落 实 “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 , 在舞 台艺术精 品 、 重 大文 艺活 动 、 广播影 视和 出版生产 内容 等 方 面 成果 丰 硕 。 三是重大 文化活动 “ 常办常新 ” , 行 业平 台逐 步建立 。举 办 中国成都 国际非遗 节 , 搭建 非遗文化 保护 、 传承、 创新、 开 发 平台 ; 举 办成都创 意设计周 , 为带 动文化创意及设 计服务产 业 等融合发 展提供平 台 ; 举 办中国 网络视 听大会 , 促进 网络试 听 全产 业链 领 域 内的分享 、 交流、 探讨 ; 推动 文化创 意领 域各 类 服务平台建设 , 例 如版权 、 贸易 、 人才 、 金融等各相关行业 。 四是 加大 文创产 业扶 持力 度 , 有 效推 进重 大文创 产业 项 目、 文化 设施建设 。2 0 1 6 年, 成都市 财政安排专项 资金2 . 3 亿元 , 共支持 文化产业项 目1 0 3 个, 并积极组织 申报 中央文产 资金 , 共 获得支 持项 目1 1 个; 加快建设 各类文化 设施 , 如成都博 物馆建 成开馆 , 城市音 乐厅开工建设 。目前 , 成都市共建成 文化馆 、 图 书馆4 2 个, 各类博 物馆 、 纪念馆 1 4 5 座, 大 中型演艺场 所2 0 余家, 电影院 1 1 6 家, 以及 以方所 、 西西弗为代表 的一大批特色书店 。 五是科学推进文化创意领域 相关 政策研究 、 规划 编制 。出 台《 成 都市 文化 产业发 展 “ 十三五 ”规 划 》《 成都 市人 民政 府关 于支 持音乐 产业 发展 的意见 》《 成都市 文化 创意 产业统
关于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作者:刘洪来源:《先锋》2017年第08期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力争2022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
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如何才能在未来若干年间大幅提升成都文创的行业首位度、产业融合度、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进而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奠定坚实的基础,动力系统的顶层设计可谓重中之重。
政府服务力:成都文创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文创经济的发展和文创中心的建设最需要具有包容性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座城市的包容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该城市的文化创造活力和文创经济活力。
对于文创经济这类以人为本的新兴经济形态,政府在文创经济发展和文创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角色,是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为文创人才和文创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服务。
所谓前瞻性,是着眼于长远和大局;所谓创新性,则要体现出文创中心的格局。
作为西部文创中心,成都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自己具有西部地标意义的城市发展定位。
建设西部文创中心的立足点,是成都要充分利用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建设成能够推动整个西部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中心城市;建设西部文创中心的出发点,则是成都至少要在西部地区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文创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方面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成为西部地区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的标杆城市。
为了推进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文创经济包容型发展模式,成都有必要在已经成立的成都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基础上,组建成都市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领导小组以及承担其日常工作职能的文创经济发展办公室。
究其原因,在推进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过程中,首要工作是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文化管理工作,将成都建设成西部地区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区和文创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城市规划38P
总体规划 产业布局
影音娱乐 产业区
传媒 产业聚 集区
CREATIVE NEW TOWN . CHENGDU . 2010
动漫游戏 产业区
文博艺术区
产业优先,形态同步
以产业发展为先导,推进新 城“宜居宜业”的均衡发展, 加强资源统筹配置和高端产 业项目引导。
重点产业板块:
打造“低碳田园示范区”和“城 市绿岛”
•年减少CO2 排放50万吨 •年节约能源13.5万吨标准煤 •碳氧平衡:100%
总体规划 空间形态
CREATIVE NEW TOWN . CHENGDU . 2010
一环 两轴 三岛 一中心
生态之环 能量之轴 都市绿岛 城市商业副中心
概念设计 总平面图
总体规划 空间形态
传媒产业聚集区 影音娱乐产业区 动漫游戏产业区 文博艺术区
总体规划 用地规划示意
CREATIVE NEW TOWN . CHENGDU . 2010
总体规划 用地规划示意
CREATIVE NEW TOWN . CHENGDU . 2010
本轮规划主要用地比例
原控规综合主要用地比例
总体规划 交通研究
6当代艺术谷地
城市设计
CREATIVE NEW TOWN . CHENGDU . 2010
创意产业 超级街区
城市设计
CREATIVE NEW TOWN . CHENGDU . 2010
多层次立体的交通走廊 与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自然景观与城市形态的 最大化贴合
城市设计
CREATIVE NEW TOWN . CHENGDU . 2010
生态景观
CREATIVE NEW TOWN . CHENGDU . 2010
对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对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的几点认识和建议作者:肖莹光来源:《先锋》2020年第07期建設成都东部新区,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战略的重要举措。
东部新区的建设,既有宏观区域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引入等利好,也面临全球化形势波折、区域竞合演变、城市动能转化等挑战。
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为主要支撑的高能级平台体系。
本文结合相关规划研究,针对“东部”和“新区”两大特征和优势,对成都东部新区的规划建设提出几点认识和建议。
发挥“东部”优势:联通区域,依托主城,融合山水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区位是新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东部新区位于成都“东部”,要充分发挥依托空港面向成渝、跨山而建遥望主城、西依龙泉东临沱江的区位优势,实现分层次联通区域、分阶段依托主城、全方位融合山水。
第一,分层次联通区域。
《超级版图》一书中指出,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的枢纽作用,正取代领土控制面积,成为决定国家和地区成败的关键。
东部新区应发挥空港、高铁等基础设施优势,打造各种要素交汇流通的超级枢纽,增强对不同层次空间范围的联通性,尽快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当中。
成都要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东部新区应成为关键载体。
一是空港联通世界。
虽然全球化进程遇到波折,但机场在内陆开放中的关键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天府国际机场仍然是东部新区联通世界的首要通道。
从美国和欧洲的经验来看,内陆地区的大机场往往会承担大量枢纽中转功能,来扩大机场客货运规模,降低边际成本,继而增强机场所在城市与世界的连通度。
例如世界最大的亚特兰大机场,位于美国内陆,是美国西海岸、东海岸和南部之间的中转枢纽,中转客流比例超过60%。
成都位于东亚、南亚、东南亚三大人口密集地区的地理中心,有潜力成为亚洲内部航空中转组织的枢纽,以及欧亚干线和国内干线间的中转枢纽。
为了构建洲际和洲内枢纽,天府国际机场要积极争取开放第五、第七航权,增强对国外航空公司的吸引力;加快培育基地航空公司,争取培育形成国内第四大航空公司;并加快高铁、城际铁路建设进度,提升区域客流的集疏运能力。
“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型经济、知识型经济正在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进入世界各国政府、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领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文化创意产业因其无污染、高附加值、低消耗的特点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和“无烟工业”,也因此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强调了文化产业的地位;学术界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讨论亦是不眠不休,相关论文量、著作量大增;产业界也颇为看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纷纷投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尽管刚刚起步,我国文化产业在整个社会的关注下增长势头强劲。
根据《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分布示意图》,2010年我国各省市区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5个省市区为第一层次,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四川等9个省市区为第二层次,陕西等其他17个省市区为第三层次(台湾未统计)。
2010年全国31个省市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前十名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山东、辽宁、福建、四川、湖南。
各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产业特色不尽相同,总体实力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
由此我们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水平基本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态势。
二、“成都东村”发展现状四川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在全国排第九位,作为国家首批认定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省会成都自然是四川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重镇。
“成都东村”(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是承载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其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理念,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
“成都东村”以传媒业、影音娱乐、动漫游戏、文博艺术四大发展领域为重点,总体规划了“一环、两轴、三岛、一中心”的空间格局。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作者:余彬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06期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 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 在体制和运作能力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
本文选取成都东区音乐公园这一典型案例,对其发展背景、发展思路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成都东区“文化创意产业”这一称谓是对我国文化、政治、历史、经济的一种高度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组成之一,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也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创造性和先导性的核心组成部分。
“成都东村”即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被定位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理念,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韵味,充分展示创意设计的“城市中的城市”。
面积约41平方公里。
其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设计策略,在城市形态上总体规划了“一环、两轴、三岛、一中心”的整体空间格局。
目前已规划设计了传媒大厦、智慧岛、博物馆岛、创意娱乐岛、十陵生态区、当代艺术谷地、城市商业副中心等重要区域和节点。
1. 发展思路分析1.1 凸显传媒优势。
东区音乐公园的“传媒优势”主要体现在“一种资源多种利用”的运营思路中。
此处的“多种运用”表现为“在场、在播、在衍”;所谓“在场”,表现为在东区音乐公园现场制作节目,举办活动等。
所谓“在播”,表现为传媒集团旗下平面、广电和网络媒体将东区音乐公园举办的创意活动作为内容资源,通过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所谓“在衍”,表现为东区音乐公园的品牌获得衍生价值空间,这种空间会表现在地产价值的提升也会表现在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上。
1.2 聚集人气效应。
文化产业园区的成功运作离不开人气的集聚。
成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成都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二、成都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分析三、成都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四、案例分析一:成都创意设计展五、案例分析二:成都国际音乐节六、案例分析三:成都天府创意产业园七、案例分析四:成都动漫产业园八、案例分析五:成都时尚产业园一、成都创意产业现状分析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成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成都市新经济增长点之一。
截至2019年底,成都全市有2000多家规模以上的创意企业,创意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达到681家,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254.3亿元。
成都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创意产业、设计服务业和数字传媒产业。
成都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成都创意产业的发展,如加大创意设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
二、成都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分析尽管成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成都创意产业的品牌影响力不足。
一方面,成都创意产业尚缺乏知名度高的品牌企业,另一方面,成都的战略地位还未获得足够的全球瞩目。
其次,成都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较低,加之维权机制不健全,导致成都创意产业公司经营风险升高。
同时,成都创意产业相关企业的融资渠道窄,不仅难以获得丰厚的资本支持,也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和投资难度大等问题。
三、成都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进一步加强成都创意产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通过举办创意展览、建立创意产业联盟等推动成都创意产业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其次,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创新成果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
再次,应加大对成都创意产业的投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创意产业投融资平台,为创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投资互动平台,引导资本市场加大对成都创意产业的关注度。
四、案例分析一:成都创意设计展成都创意设计展是由成都市政府主办的地方性品牌展览,旨在展示成都创意产业的产品和创新成果。
成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
成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近年来正积极发展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包括设计、文化艺术、影视传媒等多个领域的产业。
它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创新性强等特点。
然而,目前成都创意产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就成都创意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成都创意产业在规模上呈现较大的发展潜力。
据统计,目前成都市的创意产业占GDP的比例仅为5%,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成都作为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创新氛围,具备发展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
因此,成都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创意产业的重视程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到该领域。
其次,成都创意产业在品牌营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成都虽然拥有众多优秀的创意企业和项目,但其在品牌建设和推广方面相对薄弱。
目前,成都创意产业鲜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
因此,成都应该加强创意产业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工作,通过品牌走向国际,进一步提升成都创意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成都创意产业在融合创新方面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而融合创新是当今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
然而,目前成都创意产业融合创新的力度相对较弱,各个领域之间缺乏合作和整合。
因此,成都应该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跨领域合作,以实现创意和技术、创意和商业之间的融合,为成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此外,成都创意产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创意产业的核心是人才,而目前成都创意产业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
虽然成都有众多的创意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需加大力度,提供更高质量的培训和教育资源,培养更多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创意人才,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到创意产业中。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成都东村”为例
文化 创意产业是近 些年迅速 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它的迅速 发展 与我国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求密切相关。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 文化创意产业研 究的带头人厉无畏指出: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 来看, 前 目 实现 中国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渠道有两方面: 一是通过传统产业 的升 级 、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中国制造业的附加值: 二是通过推进新 兴产 业 的崛起和 发展 形成中国经济的新亮 点。文化 创意产业在这两 方面 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不仅能够 引领我国经济走 出金融危机 创新传统产业, 而且能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助力创新 型国 家的建设 。除 了对中国经济转型方面的积极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也是 文化传播 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七大也指 出要大力发展文化 产业 。 增进 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 影响力。 ‘
理 论 探讨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以 成 都 东村” 为例 “
王 紫 薇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 13 l 10
【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我 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着战略・ 胜的作 用, 本文从文化创 意产业的概 念界定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出发, ‘ 以 ‘ 东区”为例对成 成都 文化 成都东村
一
三 、成都市 的文化 创意产 业与 “ 成都 东村”
根据 国家 < 文化 产业振兴规划 》 < 和 成都市 “ 十一 五 ”时期文 化发展规划纲要 ) 等文件精神。 政府于 20年9 成者 09 月发布 了 《 成都 市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 09 2 0—— 2 1 0 2)) ( 下称 < 规划 》 ) 。 ( 规划 >对我市文化创意产 业中的传媒 、文博旅 游、创意设计 、演 艺 娱乐等七个重点行业的发展进 行了第一次较 为系统、全面和科学 的规划, 出 ̄21 年. 都将争取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 年均增 并提 ] 成 02 长1% 8 以上;10 2 实现增 加值  ̄G P 比重达至42 .  ̄21 年。 'D的 I. 把成都建设 J 成为 “ 中国文化 创意产业的 鼎立 之城 ”。 “ 成都东村 ” (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 ) 重点发展文 化 创意产业 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建设城市商业副 中心, 是承载成都市文 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 间。按照市委对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 综合功 能区的总体定位,“ 成都东村 ”的发展 目标. 以文化创意产业 是 为主要特 征. 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 j 辱 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 理念, 具有独 特的城市风貌 和文化韵昧。 充分展示创意设计的 “ 城市中 的城市 ”。 成成都最好、全国一流 、国际 知名的 文化创意新城。 建 ( 上接第2 3 ) 3页 () 2 包装的大型化和 集装化: 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 、保 管、运 输等过程的机械 化 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 平于减少单位 有 0
产业园区“成都东郊记忆产业园”规划设计解析
Creative IndustrialClusterAnalysis on Composite MasterPlanning andDesigning Behavior成都东郊,曾有辉煌历史的老工业区,目前为西南规划面积最大的创意园区,工业遗址被完整保留,又以全新的理念、厚重的历史架构与浓郁的时代气象,变身为国内首家以音乐产业为主题的聚集区,并荣获“国家AAAA旅游景区”称号。
一、项目背景1.地域背景成都东郊记忆创意产业园位于成都二环路东二段以东,北临建设南路,西靠建设南支路,南邻12米宽的规划道路及光明厂的空地,东边为20米宽的规划道路。
基地项目原址是原红光电子管厂厂区,园区占地约13.17万平方米,占原厂区总面积约58.3%,利用旧厂房约13.2万平方米。
建筑基本为低层或多层建筑。
建筑类型包含了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办公楼到20世纪90年代初修建的各类厂房:沉淀了情感记忆的红砖厂房,讲究效率的多层厂房,以及具有工业符号感的构筑物,厂区内高大的桉树和梧桐树枝繁叶茂,共同构成了计划经济时代以及市场经济初期工业文明的历史遗迹。
原红光电子管厂建筑与环境2.人文背景解放前,成都工业仅有三根半烟囱(机械厂、火电厂和半歇业的染布厂)。
解放后,成都东郊工业有电子、纺织、航空、钢铁、仪表五大工业。
21世纪初,由于工业污染、城市更新,大部分东郊工业已搬迁或拆除。
原红光电子管厂为目前成都中心城区内遗留的具有规模和历基地与周边的关系史的工业建筑群。
如果保留原红光电子管厂建筑群,就保留住了成都的城市特色,保留住了成都现代工业的历史痕迹。
二、构思与策划三、规划方案1.整体构思1.空间布局公共绿地保留建筑新建建筑成都活跃的文化娱乐活动、成熟的音乐产业环境为成都东郊记忆创意产业园提供了坚实 的市场支持。
地下车库出口 地下车库出入等候区公交车停靠站地下车库入口 出租车停靠站 成都东郊记忆规划目标为:音乐主题,时尚街区,全国一流,国际水平。
产业园区“成都东郊记忆产业园”规划设计解析
Creative IndustrialClusterAnalysis on Composite MasterPlanning andDesigning Behavior成都东郊,曾有辉煌历史的老工业区,目前为西南规划面积最大的创意园区,工业遗址被完整保留,又以全新的理念、厚重的历史架构与浓郁的时代气象,变身为国内首家以音乐产业为主题的聚集区,并荣获“国家AAAA旅游景区”称号。
一、项目背景1.地域背景成都东郊记忆创意产业园位于成都二环路东二段以东,北临建设南路,西靠建设南支路,南邻12米宽的规划道路及光明厂的空地,东边为20米宽的规划道路。
基地项目原址是原红光电子管厂厂区,园区占地约13.17万平方米,占原厂区总面积约58.3%,利用旧厂房约13.2万平方米。
建筑基本为低层或多层建筑。
建筑类型包含了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办公楼到20世纪90年代初修建的各类厂房:沉淀了情感记忆的红砖厂房,讲究效率的多层厂房,以及具有工业符号感的构筑物,厂区内高大的桉树和梧桐树枝繁叶茂,共同构成了计划经济时代以及市场经济初期工业文明的历史遗迹。
原红光电子管厂建筑与环境2.人文背景解放前,成都工业仅有三根半烟囱(机械厂、火电厂和半歇业的染布厂)。
解放后,成都东郊工业有电子、纺织、航空、钢铁、仪表五大工业。
21世纪初,由于工业污染、城市更新,大部分东郊工业已搬迁或拆除。
原红光电子管厂为目前成都中心城区内遗留的具有规模和历基地与周边的关系史的工业建筑群。
如果保留原红光电子管厂建筑群,就保留住了成都的城市特色,保留住了成都现代工业的历史痕迹。
二、构思与策划三、规划方案1.整体构思1.空间布局公共绿地保留建筑新建建筑成都活跃的文化娱乐活动、成熟的音乐产业环境为成都东郊记忆创意产业园提供了坚实 的市场支持。
地下车库出口 地下车库出入等候区公交车停靠站地下车库入口 出租车停靠站 成都东郊记忆规划目标为:音乐主题,时尚街区,全国一流,国际水平。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总体规划 规划背景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CREATIVE NEW TOWN . CHENGDU . 2010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成都东村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城市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详细规划
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城市规划38P
01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成都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较高 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02
成都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为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03
目前,成都东村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以文化艺术、 设计、媒体、出版等为主,拥有较多的文化企业和机构 。
产业发展目标与定位
产业发展目标
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规划应考虑长远发 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和资源节约。
人性化原则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人 的需求,创造宜居、宜 业的城市环境。
特色化原则
城市规划应突出地方特 色,保护和传承历史文 化遗产。
04 空间布局规划
功能分区
A
文化创意产业区
集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包括设计、艺术、媒 体等领域,提供适合创意人才的工作环境和创 新空间。
商业服务区
设置商业街区,提供购物、餐饮、娱乐等 全方位服务,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B
C
居住区
规划高品质居住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配备完善的社区设施。
绿地休闲区
保留和改造现有绿地,规划公共休闲空间,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D
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网络
构建便捷的道路网络,优化交 通组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公共交通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优化公交 线路,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
停车设施
合理规划停车设施,满足停车 需求,缓解停车难问题。
步行与自行车道
建设安全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 道,鼓励绿色出行。
绿地景观规划
01
绿化覆盖率
提高绿地覆盖率,营造宜人的生态 环境。
公园与广场
规划各类公园和广场,提供休闲娱 乐空间。
成都市文化创新产业发展建议与对策分析
N LI FEN XIANG案例分享A- 15 -经过了多年发展,成都市文化创新产业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增长率上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截至2019年年底,成都市共有超过2000家以上的文化创新企业,全年度文化产业增加值超1300亿元,目前成都市已经逐步围绕“三城三都”来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名片,在焕发名胜古迹活力的同时也给成都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
一、成都市文化创新产业发展现状2020年年初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成都市文化创新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但整体方向仍然向上,并且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系统和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
今后成都市还将继续拓宽文化创新产业领域,充分借助成都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加快建设极具“巴蜀文化”特色的建筑,来充分提升成都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
成都市文化创新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文化创新产业结构方面。
成都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悠久历史文化遗迹,并且依托现有文化遗产不断对其进行开发,从而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文化创新产业系统,已经成功举办多项文化创新活动并推动成都市文旅结合,不断带动成都市第三产业整体快速发展。
第二,在文化创新产品方面。
当前成都市不断利用极具地域特色的IP价值来提升文化影响力,例如“熊猫IP”等。
除此之外成都市政府还加大了对文化影视作品的资金投入力度,让极具成都特色的艺术影视作品被国内及国际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从而有效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人才,既有助于吸引人口和繁荣城市经济,又有助于提升城市影响力,带动城市就业。
第三,在文化创新活动方面。
成都市近年来围绕“三城三都”为主要目标打造成都名片,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国际文化活动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例如成都市在2019年成功举办了多项国际体育赛事,这既带动了成都市近百家文化创新企业的发展,又能够让多家文创企业参与政府筹建和举办的国际性文化赛事活动。
另外,成都市通过不断丰富以“宽窄巷子”为代表的文化景区内容,融合多方力量并吸取全国范围内其他城市的经验,建设出了极具文化艺术氛围和文化气息的景区,拓宽了成都市文旅消费空间。
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
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产业,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文化立国”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战略。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文化是灵魂、是城市的内在吸引力,“文化”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焦点话题和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以文化论输赢。
近几年,一股股来势凶猛的“韩流”冲击着中国各大中城市,也激起了国内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
在成都,成都市政府频频召开文化产业的研讨会议,第四届“中韩日文化产业论坛”、“文化产业发展(四川·成都)论坛”紧锣密鼓,掀起人们思考文化产业发展的浪潮。
为什么我们丰厚的文化资源没能充分转化为文化资本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格局中,成都应该怎样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成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中国所有城市都面临振兴民族文化产业的任务。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总量弱小、竞争力不强、资源配置缺乏国际化,必将受到强大冲击。
《新周刊》给成都戴上了中国“第四城”的桂冠,可是成都在中国文化中心、旅游中心指数的排位却十分落后,这与成都的文化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尤其是城市气质很不相称。
成都应该借助这一时机,率先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国内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先锋城市。
这对成都、对中国都有很大的意义。
巨大的市场需求促成战略时机。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以人们不断增加变化、升级换代的需求为基本动力。
同样,一个新兴产业必须有需求的拉动。
按照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人均GDP1000美元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启动阶段;人均GDP超过3031美元这个“门槛”,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人均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会出现对文化消费的“井喷”阶段。
2004年中国人均GDP 超过1000美元,社会消费将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国内文化的消费需求越趋增大,一个前所未有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超级机遇期已经到来。
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定稿)-百(精)
契合国际开展趋势打造精品创意之都——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已被公认为是引领新经济开展、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近年来,成都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重点,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开展规划,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开展。
作为2021年成都市规划的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之一,以重点开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成都东村〔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既是承载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开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是锦江区构建“一轴、四基地、多园〞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布局的重要依托。
因此,把成都东村锦江片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新城,是我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开展,助推成都建设“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重要奋斗目标。
一、成都东村开展现状成都东村即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被定位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理念,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韵味,充分展示创意设计的“城市中的城市〞。
成都东村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成龙路,涉及成华区、锦江区和龙泉驿区局部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其中,锦江片区面积约8.2平方公里。
其规划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设计策略,在城市形态上总体规划了“一环、两轴、三岛、一中心〞的整体空间格局。
目前已规划设计了传媒大厦、智慧岛、博物馆岛、创意娱乐岛、十陵生态区、当代艺术谷地、城市商业副中心等重要区域和节点。
按照规划,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开展以国际化、创意化、数字化为导向,率先引入或孵化前瞻型业态,兼顾生产性行业与消费性行业,努力占据产业高端,培育核心竞争力。
重点开展传媒、影音娱乐、动漫游戏、文博艺术四大领域,实现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在2021年西博会上,中国保利集团和韩国SK集团与成都东村牵手,签订了总投资254亿元的工程。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研究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浅析——以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为例(中文1301 叶思恒31307179)【摘要】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政策扶持,在此基础上,传媒类机构的不断崛起,为传媒产业园区的发展引入了全新的动力。
本文通过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东郊记忆”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其定位的转型、创意的特色、新媒体传播三方面探讨了“东郊记忆”的发展现状。
从而找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东郊记忆现状面对不断变化的传媒生态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各大报业集团的发展受到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影响,势必需要全力推进产业扩张,拓展传媒蓝海。
而文化创意产业也正在成为城市的战略发展重点,它的绿色低碳非常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东郊记忆——原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工业遗址主题旅游地,艺术文化展演聚落,文艺创作交流园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东郊记忆座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东外侧建设南支路4号,占地205亩,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
东郊记忆是在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现代文化产业新型园区,2011年9月29日正式开园运营。
2012年11月1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被称为“中国的伦敦西区”,是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园区。
成都传媒集团在2009年5月与中国移动集团四川公司,在原本废弃的旧工业厂房原址上,按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址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修建了“东郊音乐公园”,到2011年9月29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开园,形成了工业遗存保护和文化创业相结合,以音乐为主题的多元文化园区,成都传媒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并逐步实现对外营销。
本文从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更名为“东郊记忆”这个过程中,它定位的转变带来传播策略的升级,东郊记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区域性特色传播策略,以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整合资源传播策略三方面对“东郊记忆”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探讨现今“东郊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的必要性,从中总结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合国际发展趋势打造精品创意之都
——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已被公认为是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近年来,成都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2010年成都市规划的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之一,以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成都东村(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既是承载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是锦江区构建“一轴、四基地、多园”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布局的重要依托。
因此,把成都东村锦江片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新城,是我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跨越
发展,助推成都建设“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重要奋斗目标。
一、成都东村发展现状
成都东村即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被定位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理念,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韵味,充分展示创意设计的“城市中的城市”。
成都东村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成龙路,涉及成华区、锦江区和龙泉驿区部分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其中,锦江片区面积约8.2平方公里。
其规划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设计策略,在城市形态上总体规划了“一环、两轴、三岛、一中心”的整体空间格局。
目前已规划设计了传媒大厦、智慧岛、博物馆岛、创意娱乐岛、十陵生态区、当代艺术谷地、城市商业副中心等重要区域和节点。
按照规划,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国际化、创意
化、数字化为导向,率先引入或孵化前瞻型业态,兼顾生产性行业与消费性行业,努力占据产业高端,培育核心竞争力。
重点发展传媒、影音娱乐、动漫游戏、文博艺术四大领域,实现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在2010年西博会上,中国保利集团和韩国SK集团与成都东村牵手,签订了总投资254亿元的项目。
随着中韩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的巨资投入、强势进驻,将极大推动成都东村这艘文化创意产业巨舰快速起航。
二、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
作为成都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布点,成都东村具有其他区域不可复制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生态、交通优势,而锦江片区更是其中土地资源整合最为成熟,比较优势、先发优势最为突出的重要区位。
因此,我们应该立足锦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扶持、投资营销策划、重点项目发展、配套
服务机制、人力资源保障等六个方面的工作,确保成都东村在探索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模式的道路上加速向前迈进。
力争到2015年,通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和建设基础设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40亿,税收贡献达到10亿,成为“西部第一、国内领先”文化创意新城。
到2020年,通过完善产业链,建设复合性的产业组团,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亿,税收贡献达到25亿,建成“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新城和创意之都。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城区
按照规划设计,高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是成都东村美好蓝图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
针对该片区大配套相对滞后现状,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积极协调各级相关部门,高效、快速推进成都东村供水、供电、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片区规划全面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按照规划,结合区域实
际,改建、新建一部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以适合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需要。
三是结合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需求,按照成都东村“一环、两轴、三岛、一中心”的整体空间规划格局,注重生态绿环的建设,推动项目建设与绿地建设同步进行,形成产业集聚与业态宜居的良好互动。
确保成都东村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环境建设质量最优、效果最佳,能完美体现其世界一流的精品城区规划理念,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抓产业政策扶持,增强综合竞争力
一是按照成都东村产业发展定位,根据上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积极研究制定、完善功能区相关文化创意产业配套扶持政策;二是配合招商工作,通过搭建对外交流平台,积极走访拟引进企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三是不折不扣抓好已出台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项产业发展政策、投融资扶持政策、园区建
设政策的落实,根据需要及时制定出台新政策,确保“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益”。
通过政策指引,加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抓投资营销策划,锁定行业龙头企业
按照成都东村“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愿景,其投资营销以国际知名、实力强大、资金雄厚的行业龙头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为首选目标。
一是充分利用中国保利集团和韩国SK集团的行业影响力,通过举办成都东村投资说明会等各类招商推介会,做好成都东村的包装、推介,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招商;二是积极走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先地区,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对外交流,拓宽招强选优渠道;三是积极联系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主动上门做好宣传,锁定目标企业,吸引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快速占据产业高端,进一步提升东村品牌影响力。
(四)抓重点项目发展,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
一是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树强扶优。
通过建立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着重用于扶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塑造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形象,进而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领头雁”和“排头兵”。
二是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通过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在吸引更多文化创意企业入驻的同时,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入驻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大力促进复合型的文化创意产业组团建设。
(五)抓配套服务机制建设,打造良好可持续发展软环境
一是在加强前期招商工作的同时,不断优化对入驻我区创意企业的后续管理服务。
着力组建企业招商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各类科技、信息、人才、融资、政策服务,并协助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拓展创
意产业企业投融资渠道。
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中小企业偏多的特点,鼓励金融、担保机构为中小创意企业开展融资担保服务,引导市场资源配置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同时,利用政府资金引导、银行贷款支持、民间资本投资、风险基金投入等多种途径,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三是坚持做好产业对接,积极为入驻的文化创意企业与当地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达成业务往来进行牵线搭桥。
通过举办创意产业论坛、对接洽谈会、沙龙,推进文化创意企业之间、文化创意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的相互沟通,增进交流,为下一步开展实质性合作奠定基础,在为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提供便捷渠道的同时促进产业融合和创意设计成果产业化。
(六)抓人力资源保障,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精英集聚
文化创意产业是高端人才聚集的产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是加大人才引
进力度,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体系,畅通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定相关引进政策吸引人才,并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以一流环境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一流企业。
二是加强人才培育,建立健全学校培养、基地初训、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文化创意企业、园区、社会培训机构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和设计水平先进的人才队伍,为壮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创意领军型人才实行重奖,注重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三管齐下,让更多文化创意高端人才为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作出贡献。
随着成都东村总体规划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逐步实施,锦江、成
华、龙泉驿等区县八方联动、形成合力,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招商”原则,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促进区域内外资金、信息、市场、要素等资源有效互动和整合,大力培育成都东村辐射西部乃至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成都东村打造“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新城和创意之都的发展愿景将由理想雏形变为美好现实。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