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想历史上的伟大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神圣家族》: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全面决裂,虽然还受到费尔 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但体现了他们从劳动异化理论向唯物史观转变的过渡思想, 处于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同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 些基本观点。 (1)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把现实问题归结为观念问题的主观唯心主义,揭露 了一切思辨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提出了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基 础和决定力量的观点。 (3)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和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作用将不断扩大的原理。这一观点实际上克服了唯心史观的根 本缺陷。
维与存在的统一关系。最后分析了德国革命的可能性在于形成了工业无产阶级,阐述 了无产阶级由于其历史地位而具有的世界历史使命。 这样,从《莱茵报》时期的政治活动到《德法年鉴》时期的理论探索,马克思一方 面发现了理论对实践、哲学、政治国家和法对市民社会的以来关系,完成了从唯心主 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为农民利益辩护到为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利益辩护, 进而到发现无产阶级承担着人类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马克思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 到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 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地研究 “私有制的合理性问题”。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内在矛盾及其不合理和非人道性, 认为资本拿主意经济制度的各种现象如竞争、自由贸易、价值、地租等都是资本主义 私有制的直接结果。竞争必然导致工人与资本家、地主之间的矛盾的激化,引起周期 性的经济危机,导致消灭私有制的社会革命。《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标志着恩格斯 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但是恩格斯还没 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价值,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对私有制的批判主要侧 重揭示其反人道性。
谢谢
2.《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2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共有四章: 第一章主要阐述人类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原理,重点评价资产阶级的历 史地位和揭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斗争的必然性 第二章主要阐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策略 第三章主要是对当时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如封建的社会主义、 小资产阶级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等等的批判。 第四章主要阐明共产党对各种工人政党的策略 3.《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史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2)是国际工人运动从自发自觉的新阶段转变的标志 (3)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4)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标志
4.《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初步的系统阐述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1)生活决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4)考察国家的性质以及社会的意识形态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要就社会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归根到底是为了论证共产主义的历 史必然性。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பைடு நூலகம்
2.对无产阶级革命根本途径的进一步阐述 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第一次使用“无产阶级专政” 概念,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 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 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要争取解放必须要夺取政权, 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1848年欧洲革命证明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途径。 贡献:(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三、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
1.《哲学的贫困》:科学世界观的第一次公开阐述 《哲学的贫困》主要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它在批判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 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包括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以及科 学社会主义,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学方面获得了重大进展。 (1)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唯物主义基础的阐述 (2)对生产力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的阐述 (3)对社会历史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本质的阐述 (4)对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实质的阐述 (5)阐述了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思想
四、社会革命道路与策略的理论
1.对革命形势、任务的正确认识和判断 184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使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条件依然存在。 1848年欧洲革命,1849年底,欧洲许多国家爆发的革命斗争被陆续镇压。马克思恩 格斯认为,引起欧洲革命的社会矛盾并没有解决,阶级斗争不会停止,新的革命高 潮一定会到来。 1850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篇《国际述评》中,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临近的征 兆和新的革命迅速胜利的保证。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新的工业繁荣开始,工业繁荣巩固了欧洲反动势力。在 第三篇《国际述评》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这两个要素互相发生矛盾的时候,新的革命才有可能
人类思想历史上的伟大革命
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刘兵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
•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 的矛盾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 •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 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 上政治舞台。 • 3.思想基础:三大理论(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 会主义)提供思想来源。 • 4.个人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天才的创造和努力。
3.对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基本条件的科学论证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夺取革命 胜利的基本条件:工农联盟的思想第一次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证。1848年欧洲革命, 特别是法国和德国革命,充分证明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克思恩格斯指 出,农民是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但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资产阶级背叛和出卖了他 们,所以工农联盟的可能性非常大。 4.对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策略的论证 马克思恩格斯先后在《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 告同盟书》等论著中,围绕保持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独立性,把民主 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这一不断革命的根本策略原则,进一步对无产阶级在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策略做了系统的论证。
二、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世界观的首次理论探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异化”的概念: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马 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的中心思想是劳动异化。劳动异化是指:劳动 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 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条件 下,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有四个基本规定:(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资本 家为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不断剥削工人的劳动产品,工人生产的越多,他 自己得到的却越少,创造出的财富越多,他自己就越贫穷,“劳动产品是劳动的 对象化,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也是“劳动的现实化”;但现 在劳动的对象化却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工人的非现实化;工人对自己产品的关系 成了一个异己的关系。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1845年,马克思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 理论基础。是包含新世界给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1)规定了实践的科学含义 (2)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3)把实践看做理解人本质的关键 (4)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 (5)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根本特点
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
1.青年时期: 1937年,马克思参加由青年黑格尔派组成的“博士俱乐部”。青年马克思是激进的青 年黑格尔派哲学。 1941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 中,超出青年黑格尔派的视域:在政治上,主张民主主义;在哲学上,强调思维与存 在,哲学与现实的相互作用。 1841年,恩格斯在柏林服兵役期间旁听了柏林大学的哲学课程,直接接受黑格尔思 想,成为青年黑格尔分子,参与反对谢林的斗争,捍卫黑格尔的辩证法。 2.《莱茵报》时期: 1842年,马克思被聘为《莱茵报》主编,《莱茵报》激进的民主主义日益鲜明,影 响扩大。1843年报纸被查封。在这期间,马克思写的三篇文章:《第六届莱茵省议会 的辩论(第一篇论文)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从哲学上对出版 自由进行论证)、《第六届莱茵省会议的辩论(第三篇论文)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2)劳动行为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是因为劳动行为本身异化的结果,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感到不是幸福,而是不幸,不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与智力, 而使自己肉体受到折磨,精神遭受摧残”,“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 劳动”,因此劳动不属于自己的,而是属于别人的。 (3)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 -他自身的类与其他物的类当作为自己的对象,而且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 对待”,“人的生产活动就是类生活”,“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是人的类特性”, 但劳动的异化使劳动生产活动仅仅表现为个人的生活手段,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4)人与人相异化:上述三点论到人对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对自身劳动的异化,对 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而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 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所以导致人与他人的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变异化 劳动为自由自觉的人的劳动的必然途径。同时,马克思在《手稿》中还批判了黑格尔 国家观上的唯心主义。第一次对共产主义的经济学、哲学做了理论论证。
3.《德法年鉴》时期: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针对犹太人在经济生活中起重要作用而政治上 又处于无权的地位的矛盾,反对青年黑格尔派把这种世俗的问题归结为神学问题的唯 心主义观点。相反,他坚持把宗教问题归结为世俗问题,看做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 次,他把鲍威尔关于人的政治解放与宗教解放的关系问题转变为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 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马克思反对鲍威尔的人的 政治解放就是人的解放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按照其彻底程度可区分为两种: 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政治解放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它解放的只是市民社会中的一个 社会集团即资产阶级,还不是人类解放。人类解放是指废除私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 人的自我异化的所有社会关系的革命,从而不仅使人在政治上获得解放,而且在经济 和社会方面获得解放,废除宗教,解决宗教问题。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明确阐述了无产阶级担负着实 现人类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的思想。这是马克思思想完全转到共产主义的重要标志。 首先,揭示了宗教的社会根源,明确提出把宗教批判发展为政治批判的任务。其次, 批判了割裂理论与实践的“理论派”和“实践派”,唯物主义地阐述了理论与实践、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