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节-输尿管道

合集下载

第五章:泌尿系统

第五章:泌尿系统

第三节
形态 结构 位置
膀胱
膀 胱 的 位 置 与 形 态
• 位置 • 形态
脐正中韧带 输尿管
膀 胱 的 分 部
膀胱底
膀胱尖 body 膀胱体 膀胱颈
尿道
左输尿管
右输尿管
膀 胱 底
输精管 前列腺
精囊 输精管壶腹
膀 膀 胱 胱 的 位 穿 置 刺 变 术 化
膀胱的位置与形态
位置:位于盆腔的前部,耻骨联合的后方,后方与 男性的精囊、输精管壶腹和直肠或女性的子宫和阴 道毗邻。 分部:分为膀胱尖、膀胱体、膀胱底和膀胱颈四部。 膀胱的位置变化:
膀胱的内面结构
膀胱三角
– 位置:在膀胱底内面; – 构成:由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形成的三角 区; – 粘膜特点:缺少粘膜下层,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 连接,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 – 临床意义: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输尿管间襞
位置:为左、右输尿管口之间的皱襞。 – 结构特点:膀胱镜下所见为一苍白带。 – 临床意义:是临床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输 尿 管
起止 行程 分部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输 尿 管
起止 行程 分部
输 尿 管
起止 行程 分段
① ②

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
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
女 性 输 尿 管 与 子 宫 动 脉 位 置 关 系
女 性 输 尿 管 盆 部 子 宫 动 脉 位 置 关 系
输卵管
卵巢
子宫动脉 子宫动脉
• 空虚时膀胱全部位于盆腔内,充盈时膀胱腹膜返折线可上 移至耻骨联合上方。膀胱充盈时在耻骨联合上方穿刺术, 可直接经膀胱体前壁进入膀胱腔,不伤及腹膜和污染腹膜 腔。 • 新生儿膀胱的位置高于成年人。老年人膀胱的位置较低。

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腹膜

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腹膜

在睾丸的后缘增厚并深入到睾
丸实质内,将睾丸分成250多个
呈锥体形的睾丸小叶。
每个睾丸小叶内含有1-4条 呈盘曲状的生精小管(精曲小 管),其上皮能产生精子。
生精小管向后逐渐变直 形成直精小管,再形成睾丸
网。最后形成12-15条睾丸输
出小管,进入附睾头。
熟悉:附睾的分部
第二节:生殖管道
一.附睾
附着于睾丸的上端和后缘, 自上而下分附睾头、附睾体和 附睾尾三部分。
第三节:膀胱
膀胱为一个储存尿的肌性囊 状器官,容量为300~500ml。
掌握:膀胱的形态、位臵和主要毗邻 一.膀胱的形态和位臵 膀胱在空虚时,呈锥体形, 可分四部分:
膀胱尖:细小,朝向前上方。 膀胱底:呈三角形,朝向后下方。 膀胱体:为膀胱底与膀胱尖之间的部分。 膀胱颈:为下部变细的部分,有尿道内口。
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
织包裹形成肾蒂,右侧较短。
肾蒂内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 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末端。 由上到下: 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末端。
2.肾的位臵 肾位于腹膜后方,紧贴
腹后壁上部,脊柱的两侧。 左肾位于第 11 胸椎体下 缘至2-3腰椎椎间盘之间。
右肾位于第 12 胸椎体上
缘至第3腰椎体上缘之间。
环绕,可控制排尿。 (3)海绵体部 为贯穿尿道海绵体的部分,较长,其后部较 宽,称为尿道球部,有尿道球腺的开口。
第四节:尿道
男性尿道:
长而弯曲,并兼有排精 的作用。
女性尿道: 短而直,长约5cm,起于 膀胱的尿道内口,穿过尿生
殖膈,开口于阴道前庭。
由于女性尿道短、宽而直,故易引起泌尿系
逆行感染。
熟悉:生殖系统的组成 生殖系统的组成:

第五部分泌尿系统教学讲义

第五部分泌尿系统教学讲义
第五章 泌尿系统
组成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1
第一节 肾
一、肾的形态 是成对的实质性脏器, 形似蚕豆 肾分上、下端,内、外 侧缘和前、后面 肾门:是肾的血管、淋 巴管、神经、肾盂出入 的: 部位
2
二、肾的构造 肾实质分为肾皮质、肾髓质 皮质
肾小盏 肾动脉

肾 窦质
肾锥体
肾柱 肾乳头
肾静脉
肾大盏
肾盂
膀胱尖 膀胱颈
膀胱体 膀胱底
7
二、膀胱的位置 膀胱位于小骨盆的前部,耻骨联合的后方一)肾的位置
位于腹膜后间隙 内,脊柱的两侧
4
(二)肾的被膜
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5
第二节 输尿管
一、分段 腹段
盆段
壁内段
二、狭窄
1、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2、与髂血管交叉处; 3、壁内段。
腹段 盆段 壁内段 6
第三节 膀胱
一、膀胱的形态
膀胱尖
分部
膀胱底 膀胱体
膀胱颈
粘膜特点: 膀胱三角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解剖学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2、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3、基本结构: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4、骨髓大部分都有造血机能,呈红色叫红骨髓5、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6、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辅助结构7、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8、成人的脊椎有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椎间盘和复杂的韧带关节连结而成9、椎骨的形态:每一块椎骨都是由椎体、椎弓、及椎弓上发出的突起共同组成10、第七颈椎又称隆、棘突较长不分叉在体表容易摸到、是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11、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及骶曲,颈曲凸向前、胸曲凸向后、腰曲凸向前、骶曲凸向后12、脊柱的功能:除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外、还能作屈伸、侧屈和旋转等运动1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14、颅骨:颅骨共有23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15、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由8块颅骨构成、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2块,它们共同围成颅腔,支持和保护脑。

颅骨的顶叫颅盖、底叫颅底16、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由15块颅骨构成、包括梨骨、下颌骨、舌骨各1块、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骨、腭骨各2块17、额、顶、颞、蝶4块骨的相连接部叫翼点18、只有下颌骨由于咀嚼运动的发展与颞骨组成颞下颌关节19、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及手骨20、肩胛骨外侧角有一浅窝叫关节盂、内侧角平第二肋、下角平第七肋21、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肩关节的特点是肱骨头大、关节盂小、关节囊松而薄,因此肩关节运动较灵活、能作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运动22、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前、后壁都有肌和腱加强、前下部比较薄弱、所以肩关节前下部脱位比较常见23、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构成24、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25、髋骨:由骸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26、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连结而成27、骨盆由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解剖学-输尿管道

解剖学-输尿管道
充盈时:膀胱尖上升至耻骨联合以上,这时由于腹前壁返折向膀胱的腹膜也随之上移,使膀胱的前下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临床意义:当膀胱充盈时,在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针可不经过腹膜腔直接进入膀胱以免损伤腹膜。
新生儿:比成年人高,大部分位于腹腔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盆腔的发育逐渐入盆腔至青春期达成人位置。老年人因盆底肌肉松弛,膀胱位置则更低。
临床意义:当尿路结石下降时,易嵌顿于狭窄处,引起剧烈绞痛。
二、膀胱
膀胱是一个伸缩性较大的肌性囊状器官,它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正常成人膀胱的容量一般为300—500ml,最大容量可达800ml。新生儿膀胱容量约为50ml。老年人由于膀胱肌的紧张力降低,容量增大。女性膀胱容量较男性为小。
(二)膀胱壁的结构
1.粘膜:上皮为变移上皮,空虚时由于肌层收缩而形成皱襞,充盈时皱襞则消失。
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粘膜光滑无皱襞,称膀胱三角。由于此区缺少粘膜下层,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无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粘膜均保持平滑状态,永不形成皱襞,是肿瘤的好发部位。
教案课程名称解剖学基础年级一年专业层次护理专业授课类型理论课新课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泌尿系统第二节输尿管道教案的设计与讨论
教案
课程名称
解剖学基础
年级
一年
专业、层次
护理专业
授课类型
理论课(新课)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泌尿系统第二节输尿管道
教案的设计与讨论:
1.重点掌握输尿管的三个狭窄。用泌尿系结石的案例导入教学。
(续页)
教学过程:
第二节输尿管道
一、输尿管
1.特点:是细长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长约25—30cm,直径0.5——0.7cm。

医学基础知识:输尿管道考点汇总

医学基础知识:输尿管道考点汇总

医学基础知识:输尿管道考点汇总医学基础知识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输尿管道考点汇总是难点之一。

肾为尿液生成的部位,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做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做用,将血浆从血液中滤过到肾小管中,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最终成为终尿。

一、输尿管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为平滑肌),位于腹膜后,全长约20~30cm,管径约0.5~0.7cm。

上端起自肾盂,沿腰大肌前面下降,在小骨盆入口处,右侧输尿管跨过右髂外动脉起始部的前方,左侧输尿管跨过左髂总动脉末端的前方。

入盆腔后,输尿管的行程,男女各异,男性沿骨盆侧壁弯曲向前,与输精管交叉后转向前内,斜穿膀胱壁;女性输尿管入盆腔后,行于子宫颈两侧,距子宫颈约2厘米处,从子宫动脉的后下方经过,在膀胱底外角处输尿管斜向前内到达膀胱底,开口于膀胱底内面的输尿管口,此部称壁内段,长约1.5cm。

输尿管全长有3个狭窄部:①输尿管与肾盂移行处;②输尿管跨过小骨盆入口处;③输尿管的壁内段。

这些狭窄处常是输尿管结石滞留的部位。

二、膀胱膀胱是贮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正常成人膀胱的平均容量,约为350~500ml。

1.膀胱的形态膀胱空虚时,内面黏膜聚集形成许多皱襞;膀胱充盈时,壁伸展变薄,黏膜皱襞减少或消失。

膀胱底部有一呈三角形的区域,位于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缺少黏膜下组织,肌层与黏膜结合紧密,无论膀胱处于充盈或空虚时,其黏膜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

膀胱三角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是临床膀胱镜检的重点区域。

2.膀胱的位置成人的膀胱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前方为耻骨联合。

膀胱空虚时全部位于盆腔内,腹膜由腹前壁反折至膀胱上面,膀胱尖不超过耻骨联合的上缘。

当膀胱充盈膨胀时,则可高出此界,膀胱尖上升,腹膜也随之上移,使膀胱前面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此时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膀胱穿刺,可避免损伤腹膜和减少腹膜腔的感染。

常见例题:1. 下列关于输尿管道描述正确的是:A.输尿管共有三个狭窄处,狭窄处都是结石容易滞留的地方。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第一章皮肤一、皮肤由表皮、真皮与皮下组织构成。

二、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与乳腺。

1、皮脂腺分布在毛囊周围。

口角部、肛门、包皮与乳头周围有特化得皮脂腺。

2、汗腺,大鼠得汗腺只局限于足垫得皮肤。

3、乳腺数量大鼠得乳腺共有6对,胸部3对,腹部1对,鼠蹊部2对。

个别得大鼠有5对或者7对。

大小与形态随大鼠得年龄与性周期有明显得变化。

部位包埋在皮下组织中,由结缔组织隔与胸壁与腹壁松松地相连。

第二章骨一.脊柱大鼠得脊柱由57-61块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胸椎13、腰椎6、荐锥4、尾锥27-31块。

锥式C7T13L6S4Cy27-31。

骨性标志为第二胸椎,其棘突最高,超过其它脊椎骨。

1、颈椎与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恒为7块,全无肋骨相连,横突上具有横突孔,供锥动脉通过。

2、胸椎13块,椎骨得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由2毫米增加到4毫米),锥管得直径平均为3、3毫米,较颈部得锥管为狭窄。

3、腰椎6块,每块锥体得长度比较一致,约6-7毫米。

锥管直径由前面得4毫米向后逐渐缩小至2毫米。

二、胸骨共分为6节,最前一节为胸骨柄,第二到第五节称为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突,棒状得剑突后面接一盘状得剑状软骨。

胸骨柄长约10毫米。

第三章肌肉系统(省略)第四章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及附属消化器官。

消化管可分为口腔、食管、胃、小肠与大肠等部。

附属消化器官有齿、舌、唾液腺、肝与胰。

第一节消化管一、口腔1、舌全长约30毫米,不具有正中系带,但就是有两条侧系带。

一、食管分为颈、胸、腹三部。

成年大鼠食管得颈-胸段长度约75毫米,腹段通过膈得食管裂孔在膈后得长度约15毫米,食管外径约2毫米。

位置:食管主要就是沿气管背侧走行,仅在颈部稍偏左侧。

一、胃位置: 横位于腹腔得左前部,其壁面几乎完全为肝得左叶所覆盖。

大小:胃重为体重得0、5%,属单室胃。

形态:胃小弯朝向背前方,食管在其中部入胃。

胃大弯朝向腹后方,其边缘有双层得口袋状大网膜。

贲门部外观呈半透明状,内壁有粘液腺。

泌尿排泄系统(精品)

泌尿排泄系统(精品)

第五章泌尿排泄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

其主要功能为排泄。

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

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

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

机体排泄的途径有如下几种:①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定量的水,水以水蒸气形式随呼出气排出。

②由大肠排泄,主要是肝脏代谢所产生的且在肠内起了变化的胆色素以及一些无机盐类,如钙、镁、铁等,它们随粪便排出。

③由皮肤排泄,主要是以汗的形式由汗腺分泌排出体外,其中除水外,还含有氯化钠和尿素等。

④以尿的形式由肾脏排出。

尿中所含的排泄物为水溶性并具有非挥发性的物质和异物,种类最多,量也很大,因而肾脏是排泄的主要器官。

此外,肾脏是通过生成尿而排除对机体无用或多余的物质,并保留重要的物质,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因此肾脏又是一个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肾脏还可生成某些激素,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所以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尿的生成是通过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和排泄分泌等过程而完成的,它是持续不断的,而排尿是间断的。

将尿生成的持续性转变为间断性排尿,这是由膀胱的机能完成的。

尿由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中贮存,当贮积到一定量之后,才排出体外。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等器官。

肾是泌尿器官,其余为贮尿和排尿器官。

肾脏不断生成尿液,经输尿管运送到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达一定容量时,就从尿道排出体外。

(见泌尿系统示意图)肾脏左右各一,位于腹腔上部脊柱两侧,在腹膜后面,紧贴腹后壁。

左肾上端约对第十一胸椎,下端约平第二腰椎,后方有第十一、十二肋骨斜行跨过。

右肾因上方有肝,故位置较左肾低一个椎体,后方有第十二肋斜行跨过。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代谢产物。

肾脏在泌尿过程中,通过泌尿排泄代谢产物及进入机体的异物和过剩物质,同时可以随机体的不同状况改变尿的质和量来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和酸碱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内科护理学(二)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学(二)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
水肿的鉴别:
心源性水肿:对称,下垂性,凹陷性水肿(右心衰)
肾病性水肿:同心源(肾病综合征:胶体渗透压下 降)
肾炎性水肿:眼睑开始,非凹陷性(急性肾炎)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
(二)肾病综合征 3.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定量> 3.5g;尿中可有红细胞、颗粒管型 (2)血液检查:血浆清蛋白<30g/L (3)肾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病理类型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
(二)肾病综合征 5.主要护理措施 (2)饮食护理 ②保证足够热量,不少于30~35kcal/(kg·d),其中 脂肪占供能的30%~40%,多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 植物油及鱼油,剩余热量由糖供给 ③有明显水肿,高血压或少尿者,钠盐的摄入量〈3g/d ④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3)水肿部位的皮肤护理 ①指导患者穿宽大柔软棉织品衣裤,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第一节 总论
2.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1)肾性水肿:水肿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两种。肾 炎性水肿多从眼睑及颜面部开始,重者波及全身,指压 凹陷不明显。肾病性水肿多从下肢开始,常为全身性、 体位性和凹陷性,可无高血压及循环淤血的表现。 (2)尿路刺激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可伴排 尿不尽感及下腹坠痛。 (3)肾性高血压:仅指肾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按 病因可分为肾血管性和肾实质性两类;按发生机制可分 为容量依赖型和肾素依赖型高血压。
第一节 总论
2.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4)尿异常 (4)管型尿:若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超过5000个, 或镜检发现大量或其他类型管型称为管型尿。白细胞管型 是活动性肾盂肾炎的特征,上皮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 管坏死,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蜡样管型见于 慢性肾衰竭。 (5)肾区疼痛及肾绞痛:肾区痛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 肾区持续或间歇性隐痛或钝痛,多见于肾脏或附近组织炎 症、肾肿瘤等。肾绞痛多由输卵管、结石所致,表现患侧 发作性绞痛,并向下腹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放射,多伴 有血尿。

尿管

尿管

第五章泌尿、生殖系统临床管道护理第一节尿管一、定义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

导尿管型号,按照外径的周长分6F~30F共13个规格型号,常用的成人导管管有12F、14F、16F、18F四种型号,F数就是外周长的毫米数,是法制单位。

F 就是French.换算公式是F=2πr粗略换算就是F(毫米)=3倍的外直径(毫米)。

二、适应症1.急、慢性尿潴留。

2.危重患者尿量监测;尿液特殊检验如尿培养等。

3.探查尿道有无梗阻;测定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进行膀胱尿道测压及逆行性膀胱造影检查等。

4.膀胱灌注药物。

5.膀胱尿瘘的治疗及防止输尿管反流(包括家庭自行导尿)。

6.盆腔手术的术前准备;大中型手术中防止膀胱过度充盈及观察尿量。

7.膀胱注水试验,判断有无膀胱破裂。

三、评估要点1.了解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意识、生命体征、临床诊断、合作程度、自理能力、心理状态。

2.评估患者膀胱充盈度、会阴部皮肤黏膜情况、了解男性患者有无前列腺疾病。

3.了解导尿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四、护理要点1.无菌操作留置导尿管后,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

(1)如果违背了无菌原则、引流装置断开或发生尿液漏出时,需在无菌操作下更换无菌的导尿管及引流装置。

(2)使用已连接好的、密封的导尿管进行留置导尿。

2.保持尿流通畅。

(1)避免导尿管及引流管扭曲。

(2)引流袋始终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

(3) 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 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尿袋开放活塞接触未灭菌的集尿容器。

3.在导尿及集尿的过程中,采取标准的预防措施。

4.无需常规使用复杂的导尿装置。

5.常规更换导尿管及引流袋,并不推荐固定更换的时间间隔, 推荐依据临床指征进行更换, 例如发生感染、梗阻或密闭的引流装置开放。

第二篇之泌尿生殖系统

第二篇之泌尿生殖系统

尿道球腺
位置 尿道盆部后端的背外侧 开口 尿道盆部的粘膜 导管数目不等 分泌物 可冲洗和润滑尿道及母畜的阴道
雄性子宫 又称前列囊,是旁中肾管的遗迹
位于两输精管末段之间生殖襞内的盲管或小囊
公畜排尿、排精和交配器官 阴茎根 2个阴茎脚 坐骨海绵体肌 横纹肌 外形 阴茎体 阴茎悬韧带 游离部 阴茎头 白膜 纤维弹性膜 阴茎海绵体 小梁 结缔组织索 海绵体腔隙 尿道沟 结构 尿生殖道阴茎部 肌肉 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阴茎缩肌
7、 阴 茎 阴 和 茎 包 皮
皮肤
纤维型 结缔组织丰富,海绵体腔隙不发达 较坚实 阴茎体平时折成乙状曲 牛、猪 类型 海绵型 海绵体腔隙丰富,结缔组织含量较少, 较松软,如马。 中间型 介于纤维型与海绵型之间 包皮 皮肤折转形成的管状鞘 包皮腔 容纳阴茎游离部和头
公 牛 、 公 羊 生 殖 器
1、 游离缘 2缘 附睾缘 睾 头端 丸 一 外形 2端 尾端 般 外侧面 结 2面 内侧面 构
外膜 结构 间质
垂直 水平 斜向
2、 附 睾
附 睾 管
睾丸实质
略隆凸,邻阴囊外侧壁 平,贴阴囊中隔 浆膜,又称固有鞘膜 睾丸系膜 白膜 致密结缔组织 睾丸纵隔 沿长轴向睾丸尾端延伸 睾丸小隔 睾丸小叶 精曲小管 精直小管 睾丸网 睾丸输出小管
阴茎
包皮
海绵型 尿道舟状窝 阴茎头窝 尿道突
雄性子宫
睾丸 附睾
公 猪 精索 的 尿道 生 殖 副性腺 器
阴茎
包皮
阴囊 输精管
精囊腺
前列腺 尿道球腺
公 猪 的 生 殖 系 统
二 雌性生殖器 卵巢 输卵管 组成 子宫 阴道 尿生殖前庭 阴门
外生殖器官 内生殖器官
1 雌 性 生 殖 系 统 的 一 般 特 点

输尿管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输尿管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输尿管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解剖结构输尿管是身体内的一个重要管道,其解剖结构如下:1.长度:输尿管长约25-30厘米。

2.位置:输尿管位于腰腹部,连接着肾脏和膀胱。

3.结构:输尿管呈长管状,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

上段起自肾盂,穿过腰椎周围的筋膜,向下斜行穿过腹腔,然后穿过髂嵴,最后在膀胱内开口。

输尿管内部有三层组织,包括黏膜层、肌肉层和外膜层。

二、生理功能输尿管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排泄功能:输尿管是尿液从肾脏排出体外的通道,它将由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到膀胱中,完成了排泄功能。

2.生理隔离:输尿管不仅起着输尿的作用,还能有效地隔离尿液和其他脏器的功能,避免感染的发生。

3.反流防止:输尿管内部有一种生理性的防止尿液反流的机制,能够阻止膀胱内的尿液逆流至肾脏。

三、常见疾病输尿管也是身体内比较薄弱的部位之一,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常见的输尿管疾病包括:1.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是输尿管内形成的一种结石状物质,常常会引起尿路梗阻、绞痛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2.输尿管炎症:输尿管炎症包括输尿管炎、输尿管感染等,常常由于细菌感染引起,需要进行抗生素等治疗。

3.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狭窄是输尿管管腔狭窄或阻塞,会引起尿液排出障碍,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治疗方法针对输尿管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药物治疗:对于输尿管感染、结石等疾病,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

2.手术治疗:对于输尿管结石、狭窄等疾病,如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输尿管镜下碎石、支架置入等手术方式。

3.支持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支持性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保持水分充足,加强营养,避免过度劳累等方法。

总之,输尿管作为人体内的重要通道,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输尿管的健康,并在预防输尿管疾病方面加强注意,做好相关保健工作。

如果出现输尿管相关疾病,应及时就医,接受合理的治疗,以保障身体的健康。

医学知识之排尿管道

医学知识之排尿管道

排尿管道二、排尿管道肾产生的终尿经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排尿管道排至体外。

排尿管道各部分的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均由粘膜、肌层和外膜构成。

(一)肾盏和肾盂肾盏的上皮与乳管上皮相移行,是由2~3层细胞组成的变移上皮。

上皮外面有少量结缔组织和平滑肌。

肾盂的变移上皮略厚,肌层已可分为内纵、外环两层平滑肌。

(二)输尿管粘膜形成多条纵行皱襞,管腔呈星形(图15-15)。

变移上皮较厚,有4~5层细胞,扩张时可变为2~3层,固有层为结缔组织。

输尿管上2/3段的肌层为内纵、外环两层平滑肌,下1/3段肌层增厚。

为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

输尿管斜穿膀胱壁,开口处粘膜折叠成瓣。

当膀胱充盈时,输尿管壁和瓣膜受压封闭,可防止尿液返流。

输尿管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周围结缔组织相移行。

图15-15 人输尿管HE×100(上海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供图)(三)膀胱膀胱粘膜形成许多皱襞,仅膀胱三角处的粘膜平滑。

膀胱充盈时,皱襞减少或消失。

粘膜上皮为变移上皮。

膀胱空虚时上皮厚约8~10细胞,表层细胞大,呈矩形;膀胱充盈时上皮变薄,仅3~4层细胞。

细胞也变扁。

电镜下,表层细胞游离面胞膜有内褶和囊泡,膀胱充盈时内褶可展开拉平。

细胞近游离面的胞质较为浓密,可防止膀胱内尿液的侵蚀。

固有层含较多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肌层厚,由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组成,各层肌纤维相互交错,分界不清。

中层环行肌在尿道内口处增厚为括约肌。

外膜多为疏松结缔组织,仅膀胱顶部为浆膜。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输尿管

输尿管

结石治疗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3∶1。近30多年来,中国上尿路(肾、输尿管) 结石发病率明显提高。结石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代谢以及感染因素有关。症状:主要症状是疼痛和 血尿,极少数病人可长期无自觉症状。
(一)疼痛:大部分患者出现腰痛或腹部疼痛。较大的结石,多为患侧腰部钝痛或隐痛,常在活动后加重; 较小的结石,多引起平滑肌痉挛而出现绞痛,这种绞痛常突然发生,疼痛剧烈,如刀割样,向下腹部、外阴部和 大腿内侧放射。有时患者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脉弱而快、血压下降等症状。疼痛常 阵发性发作,或可因某个动作疼痛突然终止或缓解,遗有腰、腹部隐痛。
输尿管
人体结构
01 结构位置
03 结石治疗
目录
02 功能原理
输尿管上接肾盂,下连膀胱,是一对细长的管道,呈扁圆柱状,管径平均为0.5~0.7厘米。成人输尿管全长 25~35厘米,位于腹膜后,沿腰大肌内侧的前方垂直下降进入骨盆。输尿管有三个狭窄部:一个在肾盂与输尿管 移行处(输尿管起始处),一个在越过小骨盆入口处,最后一个在进入膀胱壁的内部。这些狭窄是结石、血块及 坏死组织容易停留的部位。女性输尿管则越过子宫颈外侧至膀胱。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有一种特殊结构,即瓦 耳代尔鞘,它能有效地防止膀胱内尿液返流到输尿管。
输尿管(8张)左侧输尿管前面为左结肠动脉,左精索内动脉和乙状结肠系膜所穿过,肠系膜下动脉则在其内 侧与之平行降入盆腔。女性输尿管的路径和男性相同,不过其毗邻组织有所不同。女性输尿管在跨过髂动脉后, 从盆腔边缘沿着卵巢动脉内侧进入盆腔,在盆腔内再由髂内动脉前面、卵巢动脉下面、闭孔动脉、膀胱动脉内侧 走向中线,再沿着阔韧带基底部、子宫动脉内侧及下面进入膀胱。在实行盆腔手术或做子宫切除、结扎卵巢动脉 或子宫动脉时,最容易误伤该段输尿管。输尿管管壁为三层组织所构成。最外系筋膜组织,包围着整个肾盂和输 尿管,其中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纤维;中间为三层肌肉,其内外层为纵行肌,中层为环形肌;最里为粘膜层,与 肾盂及膀胱粘膜是连贯的。粘膜下层有丰富的状淋巴管,是肾脏向下、膀胱向上感染的途径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输尿管道
一、输尿管
(一)输尿管的位置
输尿管位于腹膜的后方,起于肾盂末端,终止于膀胱。

分部:腹部、盆部和壁内部。

(二)输尿管的形态
输尿管为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长25-30cm,管径0.5-1.0cm。

输尿管的三个狭窄:分别位于起始处、小骨盆入口处(越髂血管处)、穿膀胱壁处。

二、膀胱
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肌性囊状的器官,成人膀胱容量一般为300-500ml,最大可达800ml。

新生儿膀胱容量约为成人的1/10,女性的容量小于男性,老年人膀胱容量增大。

(一)膀胱的形态和位置
1.形态膀胱充盈时,略呈卵圆形,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分为膀胱尖、膀胱底、膀胱体和膀胱颈4部分。

2.位置新生儿膀胱位置较高,老年人膀胱的位置较低,成人膀胱位于盆腔的前部,耻骨联合的后方。

膀胱的前方邻近耻骨联合;膀胱底的后方在男性与精囊腺、输精管末端及直肠相邻。

在女性与子宫颈和阴道相邻。

膀胱颈在男性与前列腺相接,在女性与尿生殖膈相邻。

(二)膀胱壁的微细结构
膀胱壁由内向外依次是粘膜、肌层和外膜。

1.粘膜粘膜上皮是变移上皮。

在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此区粘膜光滑无皱襞,是炎症、结核、肿瘤的好发部位。

输尿管间襞苍白带
2.肌层由平滑肌构成,分为内纵、中环、外纵。

3.外膜一部分是纤维膜,一部分是浆膜。

三、尿道
尿道分为女性尿道和男性尿道
女性尿道起于膀胱的尿道内口,穿尿生殖膈,终止于尿道外口,全长3-5cm,直径约为0.6cm。

特点:短、宽、直、易扩张,易引起逆行尿路感染。

复习题
1.说出输尿管的三个狭窄
2.何谓膀胱三角,说出其临床意义
3.逆行尿路感染多见于女性,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