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3《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3《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则。
2. 能够正确运用括号,对四则运算进行合理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则。
2.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则,能够正确运用括号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括号,对四则运算进行合理的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讲解:讲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则,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5.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板书《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2. 板书内容: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则,计算方法,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做一些基本的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题。
2. 提高题:做一些稍微复杂的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题。
3. 应用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观察他们是否掌握了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则,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括号进行计算。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所讲的知识。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分:通过学生的练习和作业,看他们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教版《四则运算》本课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第1课时 / 共14课时教学⽬标及设置依据1、通过观察⽐较,进⼀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的⽐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
3、运⽤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导⼊新授加法和减法是⼀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探索发现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出⽰教材P2 例1主题图⼀列⽕车从西宁经过格尔⽊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 814km,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怎样计算?你能⽤线段图表⽰表⽰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独⽴思考后独⽴列式:814+1142=1956(千⽶)并展⽰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P3 例1(2)(3)学⽣独⽴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说为什么⽤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要求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多少千⽶,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个加数,求另⼀个加数,做减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3《0的运算》人教版
《有关0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3【执教教师】【教材分析】《有关0的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例题3。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分别接触过0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但还没有系统的整理在一起学习过,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整理归纳0的各种运算性质,掌握有关0的运算特性。
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会利用0的特性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会利用0的特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难点: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教学、学法】教法:进行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0在运算中的特性。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多媒体出示口算题目:(1)100+0= (2) 0+568=(3)0×78= (4)154-0= (5)0÷23= (6)12-12= (7) 0÷76= (8) 235+0=(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2、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算式中或结果中都出现了0)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计算(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把这些题目按四则运算分分类,看一看在每一种运算中各有什么特征?加法: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还得原数。
减法: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除法:0除以任何数都得03、质疑(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举例说明。
板书: 5÷0=□ 0÷0=□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补充板书:5÷0=□想:□×0=5 无商0÷0=□ 0×□=0 商不确定所以:0不能做除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3课时教案
课题:四则运算(不含小括号的两级运算)【学习目标】要求: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必要性与道理。
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含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会列综合式解决问题并准确计算。
3、培养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准确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能列综合式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列综合式解答问题的策略。
【学习过程】一、复习创设情境导入1.口算12×3 25×4 16×8 100÷512×3÷9 20×8÷10 36÷6×142.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27+67-31 8×24÷6 30-18+5943+18+65 12×30×3 35÷7×13导入新课: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
(1) 学生独立思考,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师: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口答全体明确。
)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 列式解答。
教师选取两类板书:1、24+24+24÷2 2、24×2+24÷2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3)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口答)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和方法。
本章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但对于四则运算的规则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于复杂运算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还需要加强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和解答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2.难点:复杂运算的计算方法和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2.实践操作法:通过计算练习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四则运算的教学PPT,包括四则运算的规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四则运算的练习题,包括简单和复杂的题目,以供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计算价格,使学生思考和回顾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四则运算的规则和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四则运算的练习题,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解答。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备课学校:三株希望小学学科:数学班级:四年级一班姓名:王秀霞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小学数学 “探究式” 四环节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学目标: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操作要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运用多种方式或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要领:充分体现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
给学生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生活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活动,构建对数学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教学目标: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要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和科学性。
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点拨和提升。
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学目标:反思学习过程,明确学习收获。
操作要领: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全面回顾学习收获。
1.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或习题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及方法。
操作要领:围绕前面学习的内容(知识、方法)设计问题。
问题的形式可以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也可以是典型的一道或者是一组习题;还可以通过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提出相关的问题。
2.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
操作要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设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提高性或扩展性练习,学生逐题练习,及时订正。
3.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达标性的独立练习,进一步强化“双基”,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操作要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测试题。
测试题可以是以测试纸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课本上或基础训练(伴你成长)上的习题作为测试题。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课题《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新授课第一课时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标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教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学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过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 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程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 814+1142=1956教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预设: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过(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 =和)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程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3)1956-1142=814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预设: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329×6=2×987=1974(人)=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四则运算第3课时0的运算
A.0+△
B.△×0
C.0÷△
D.△-△
返回目录
(二)拓展应用 配套《学练测》P4第7题。
返回目录
四、总结归纳
总结: 1.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 在除法算式里,0不能作除数。
返回目录
11×22×33×0= 0
0×44= 0 88-0= 88 49-49= 0
0÷93= 0 0×22÷11= 0 0÷78+78= 78
返回目录
2. 判断。 (1)0不可以作除数。 ( √ ) (2)15÷0=0 ( × ) (3)0×5=0÷5=0+5=5-0 ( × )
3. △代表一个非零的数,下面的算式中,不等于0的是( A )。
0+55= 55-0= 10-10=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等于0。
555+0= 555-0= 100-100=
返回目录
算一算,你又发现了什么? 0×5= 0×100= 1×3×5×7×0=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0×10= 0×0=
0÷8= 0÷38=
第1单元 四则Βιβλιοθήκη 算0的运算返回目录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话说一千多年前,聪明的印度人发明了数字0到9,这 其中,0是最晚发明的。它长得圆滚滚的,表示没有的意思, 好像没有什么存在感,但在现实当中记数的时候,它起到 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当中它也是自带了不少规矩。
返回目录
二、探究新知
0+5= 5-0= 5-5= 0-0=
0÷18= 0÷88=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返回目录
算一算,这些又等于几呢? 5÷0= 100÷0=
人教版四年级《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 以助教学四则运算, 一般是直奔主题, 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 机械训练, 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
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人教版四年级《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页例1与第2~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场景。
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 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 滑冰区有72人, 滑雪区有36人, 冰雕区有180人。
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 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
例题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与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 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积极思考, 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 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 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 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
(课件出示)美吗(美)欣赏图片(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 滑冰区有72人, 滑水区有36人, 冰雕区有180人。
同学们仔细想一想, 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2.交流、反馈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还能够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篇一: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具体安排如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材简析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策略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
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四则运算(加、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运用基本的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则运算的规则和运算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 难点:如何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演示文稿、黑板、粉笔。
-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可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重要性。
2. 复习四则运算(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复习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
3. 探索运算定律(20分钟):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 应用练习(30分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化计算。
5. 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运算定律的应用,讨论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 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公式表示及说明。
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 选做题:研究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解决。
课后反思- 学生理解情况: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理解程度。
- 教学方法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提供更多实际例题等。
- 后续教学计划:规划下一堂课的内容,确保知识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练习本四、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
(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下午有多少人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5页例1、例2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
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口算25+75 12×4 16+4+23 25×4×2 100-25-1035+25 60-24 40+20 18+222.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1.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1单元《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3 新人教版
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生1:3+3+3+3=12生2:3×4=12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
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9.学生讨论并列式。
(2)12÷3=4(3)12÷4=3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12÷3=4生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2÷4=311.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则运算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和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之间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
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题目自拟)。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问:60位有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
有多少位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里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
学生上台板演。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完成“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