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第十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健康管理师基知识

十、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述

1、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学科分支,他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和原则,运用中医的方法手段,实现预防疾病、保障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治未病”源于《黄帝内经》。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一级预防)、“已病防变”(二级预防)、“瘥后防复”(三级预防)。

2、阴阳学说: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之间的交互作用包括:对立制约(寒可除热,热可驱寒。维持阴阳的动态平衡)、互根互用(孤阳不升,独阳不长)、阴阳消长(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阴阳转化(物极必反)。

3、五行学说:指木(曲直)、火(炎上)、土(稼穑)、金(从革)、水(润下)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暑湿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肉皮毛骨;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相乘相侮、母子相及。

4、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隐藏于体内的脏腑。象,其意有二:一指形象、形态,即脏腑的解剖形态;二指征象,即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脏腑是人体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的总称。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胆、胃、大肠、小肠、

膀胱、三焦合称六腑;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合称奇恒之府。

5、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

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

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

是经络系统纵行的主干,大多循行

于人体深部,有确定的循行路径。

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

是经脉的分支,循行于较浅部位,

网络全身,无处不至。有别络、浮

络、孙络。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

脉和十二经别三大类。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

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

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

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

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

太阳膀胱经)。奇经八脉:任脉、督

脉、冲脉、带脉、阴晓脉、阳晓脉、

阴维脉、阳维脉。

经络系统的作用:○1联系作用:

将脏腑组织器官有机联系起来;○2

感应作用:各组织间的信息传导网;

○3濡养作用:气血通过经络通达全

身;○4调节作用:运行气血,协调

阴阳。

6、气血津液:

1)气的形成分为三个方面:①

先天精气:来自于父母,脏腑定位

在肾。②后天水谷之气:乃消化吸

收之物质,脏腑定位在脾胃。③自

然界清气:由呼吸而入脏腑定位在

肺。

气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

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

气化的作用。

人体的气可分为:元气、宗气、

营气、卫气。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

称为“气机不调”。表现形式有气滞、

气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气化: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

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

老已”、植物的“生长化收藏”等。

2)血是运行于脉中,循环流注

于全身,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

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

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液具有

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血

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3)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

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

内在液体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

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以水分为

主题,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构

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之一。

7、发病和病因:发病是指疾病的发

生,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中

医学把人体本身对外界致病因素的

防御能力称为正气,将致病因素称

为邪气。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

在原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即“病因”。可分为外感病因、内伤

病因、病理产物及其他。

外感病因:来源于自然界,多

从肌表、口鼻入侵机体。主要包括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疬气(具有

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又称毒气、

疫毒)。

内伤病因:主要包括七情内伤

(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饮

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三类)、

劳逸失度(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坐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等。

病理产物性病因:指六淫七情

等致病因素在引起疾病发生的过程

中,形成的痰饮、淤血、结石等病

理产物。这些产物形成后又能反过

来作用于人体,干扰机体的正常功

能,加重病理变化,或引起新的病

变。包括形成的痰饮、淤血、结石

等病理产物。

其他:包括外伤、寄生虫、胎

传、毒邪、药邪等致病因素。

8、辩证论治:又叫辩证施治。

1)辨证:所谓辩证,就是根据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所收集的

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

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

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

的证。

四诊:○1望诊:观察神、色、

形、态以及身体局部、分泌物、排

泄物的外观,其中以望面部和望舌

为重点。望面色:面色白主虚、寒,

赤主热,黄主脾虚、湿困,青主淤、

寒、痛,黑主肾虚、寒、水、淤。

望舌: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

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

物,有胃气所生。舌质淡红,舌苔

薄白为正常。舌质淡白主寒、虚,

红绛主热,青紫主寒凝血瘀;白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