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12学生观

合集下载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学生观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学生观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学生观Lele was written in 2021第二节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丽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要源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是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类的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正是在劳动中人类的存在才得以体现,人的本质才得以反映,人才成其为人。

人通过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本身,在劳动的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由此可知,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人的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其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多维展现或生命活动外化范围和程度的扩大、提高。

它反映和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的提升,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的占有。

(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

因此.能力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人的能力既包括体力,又包括智力;既包括从事物质生产的能力,又包括从事精神生产的能力;既包括社会交往的能力,又包括道德修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劳动“更加需要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

这里所指的能力,既包括体力,又包括智力;既包括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能力和作为生产力要素的生产技术能力,又包括从事精神活动和精神生产的能力;既包括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和驾驭社会关系的能力,又包括开拓和创新的能力;既包括德能.即思想觉悟与道德修养的能力,又包括审美的能力;既包括现实能力.又包括潜在能力。

教资科一综合素质-学生观

教资科一综合素质-学生观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之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一)学生是发展的人(动态变化)1.学生是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

教育启示: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教育启示: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不能因为学生当下的表现不好而否定学生未来的发展。

1.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教育启示: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理解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学生的独特的人(不同)1.学生是完整的人。

(与机器不同)学生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教育启示: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1.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与别人不同)学生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

教育启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材施教。

1.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与成人不同)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教育启示:教师要做到换位思考,不能用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的想法和行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1.学生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思想方面)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

教育启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因势利导地施加教育。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方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育启示:教师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综合素质中学必背考点

综合素质中学必背考点

综合素质中学必背考点1. 教育观这可是超级重要的呀!比如说,你看那些优秀的老师,不就是秉持着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宝贝来培养嘛!他们会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盯着成绩看。

就像园丁精心呵护每一朵小花,让它们绽放出最美的色彩。

正确的教育观难道不应该刻在我们心里吗?2. 学生观也是必不可少的哟!想想看,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就像夜空中闪耀的星星,各有各的光芒。

你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呀!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潜能。

这不就跟挖掘宝藏一样令人兴奋吗?学生观真的太关键啦!3. 教师观也别忽视哦!一个好的老师要像灯塔一样,为学生指引方向。

比如那些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们博学多才、和蔼可亲,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这就好比朋友之间的相处,真诚又温暖。

难道你不想成为这样的老师吗?4. 教学观可是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呀!不能只是死板地传授知识,而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就像一场精彩的冒险。

比如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难懂的概念,多有意思呀!这样的教学观才会让学生爱上学习呀,不是吗?5. 德育观也很重要呢!培养学生的品德就像培育树苗的根基,根基稳了,才能茁壮成长。

通过一些小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如同春雨滋润大地。

没有良好的德育观怎么行呢?6. 班级管理观也不能小瞧哇!一个有序的班级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老师要协调好各种关系,让学生们团结友爱。

这就好像指挥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每个音符都要恰到好处。

班级管理观是不是很神奇呢?7. 教师职业素养更是必须具备的啦!专业知识要过硬,就像战士的武器一样精良;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像阳光一样温暖学生。

这就如同拥有了一双翅膀,可以带着学生飞向更高的天空。

教师的职业素养绝对不容忽视哇!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综合素质中学必背考点真的都超级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好好掌握呀!。

2020年最新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大全_01职业理念_第二章_学生观

2020年最新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大全_01职业理念_第二章_学生观

第二章 学生观一、学生观概述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的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独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它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这一定的法律责任,也承担着一定的伦理责任和享受特定的伦理权利,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三、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实现目标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三观(中学)必背简答题及口诀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三观(中学)必背简答题及口诀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三观(中学)必背简答题及口诀三观:1教育观 2 学生观3教师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五点)加粗为关键词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案例分析题)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案例分析题)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二、个性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要有针对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要长善救失、教学相长)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要因材施教)教师观一、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现代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02X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doc

202X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doc

202X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我精心为您整理并发布“202X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更多资讯敬栏目哦!202X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丽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要源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是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类的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正是在劳动中人类的存在才得以体现,人的本质才得以反映,人才成其为人。

人通过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本身,在劳动的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由此可知,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人的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其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多维展现或生命活动外化范围和程度的扩大、提高。

它反映和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的提升,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的占有。

(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

因此.能力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人的能力既包括体力,又包括智力;既包括从事物质生产的能力,又包括从事精神生产的能力;既包括社会交往的能力,又包括道德修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劳动“更加需要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

2019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重点:学生观

2019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重点:学生观

2019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重点:学
生观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教材精讲(学生观)【圣才出品】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教材精讲(学生观)【圣才出品】

第二章学生观考纲提要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中学教育者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基础。

2.理解“以人为本”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含义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正确对待中学生发展的共同要求和不同要求。

4.对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能设计和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促进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确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学生是教育活动的重要构成方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指向。

教育者对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构成了教育者的学生观。

素质教育的学生观,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

素质教育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是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对教育活动的对象——学生,所作的完整认识,主要内容有:1.教育活动的对象——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主体性必须得到尊;2.学生是有着身心诸方面需要的“完整”的人,教育必须全面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3.学生是有着发展潜力人,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开发出学生的发展潜力;4.学生作为“人”,也是指学生全体,全面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发展;5.学生是有差异、有个性的人,全面发展与有差异、有个性的发展是统一的。

学生观就是教育者对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对象的性质、地位和特点的认识。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中学教育者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基础教师有怎样的学生观,就会有怎样一种师生关系,也会有怎样一种性质的教育活动,并产生怎样一种教育结果。

(1)学生作为主体的人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具有主体(主动)地位、有着主体(主动)需求、能够主动发展的人(2)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完整的人。

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心理学对人的研究;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各方面也有具体的完整构成(3)学生作为有发展潜力的人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存在,从完整的发展过程来看待学生的;教育者不能只注意学生的现实发展情况,更不能把学生的现实发展情况当作他的全部人生。

高中教资综合素质学生观必背考点

高中教资综合素质学生观必背考点

综合素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两全)
1.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
②学生是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②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②学生与成人之间有在着巨大差异
3.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偏爱某个学生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
2、阶段性:童年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较强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少年期学生的思雄特点:抽象思维有很大的发展,但仍需具体作为支持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同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
4.互补性:身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

心理机能中也存在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综合素质 学生观

综合素质 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潜能、个性特点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态度。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观强调以下几个核心原则:
1. 主体性: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具有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潜力。

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索和实践。

2. 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兴趣、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教育应尊重这些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支持,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3. 发展性:学生处于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应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4. 潜能开发:学生具有无限的潜能,教育的目的是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5. 情感关怀: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对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6. 社会性:学生是社会的一员,教育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学会合作与沟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7. 评价的全面性: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基于学业成绩,而应包括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等多方面的表现,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

8. 终身学习者:学生应被视为终身学习者,教育应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变化。

现代学生观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和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实现。

这种观念有助于构建更加人性化、包容性和高效的教育体系。

2018上半年教资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之学生观

2018上半年教资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之学生观

2018上半年教资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之学生观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即将开始,考生也全身心进入备考状态,优路教师资格证频道为考生整理了2018上半年教资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之学生观,供考生点击查看。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三)“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

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四)“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学生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或师生关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展开的,而这种思想认识的核心就是学生观,换句话讲,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教育者会依据已有的学生观来展开教育工作,并产生相应的教育结果。

科学合理的学生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良性师生关系,有助于地开展教学实践,自然也就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综合素质》——学生观

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综合素质》——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例:班主任方老师刚要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 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两个字,对 此,方老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 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 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 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 擦掉字课后再处理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规律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有潜力(有信心)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会犯错(容错)
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综合素质》——学生观
张老师经常带着同学们做模仿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 有一天,老师做了一个很复杂的动作,很多孩子都不会做……这时候,一个平时很喜 欢“标新立异”的孩子对老师说: “老师,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想和你做得不一样!” 老师说“好”。于是老师拍手,她跺脚;老师扮小花猫,她学大老虎。接着,有好多小 朋友和老师说:“老师, 我们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老师说“好”。游戏重新开始, 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做了很多平时没有做过的动作。张老师发现规则改变后的游戏更 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反应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获得了发展。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二)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 1.学生是完整的人——有情绪、有个性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换位思考
(1)学生是发展的人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单选、材料

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单选

综合素质常考知识点之学生观

综合素质常考知识点之学生观

综合素质常考知识点之学生观(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综合素质常考知识点之学生观一、学生观概述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关于学生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基本观念体系。

诸如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本质、特征、成长发展过程等每一方面的基本看法,它是中学《综合素质》的重要考点之一。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三、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1.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2.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最后,提醒各位考生,学生观的形成受到教育工作者自身世界观和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的影响。

制约教育工作者对学生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的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1.2:学生观第二节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丽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要源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是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类的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正是在劳动中人类的存在才得以体现,人的本质才得以反映,人才成其为人。

人通过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本身,在劳动的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由此可知,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人的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其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多维展现或生命活动外化范围和程度的扩大、提高。

它反映和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的提升,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的占有。

(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

因此.能力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人的能力既包括体力,又包括智力;既包括从事物质生产的能力,又包括从事精神生产的能力;既包括社会交往的能力,又包括道德修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劳动“更加需要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

这里所指的能力,既包括体力,又包括智力;既包括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能力和作为生产力要素的生产技术能力,又包括从事精神活动和精神生产的能力;既包括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和驾驭社会关系的能力,又包括开拓和创新的能力;既包括德能.即思想觉悟与道德修养的能力,又包括审美的能力;既包括现实能力.又包括潜在能力。

其中,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的劳动,因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性就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

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

(4)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

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指这一“总和”的全面发展。

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

个性即人的品质和风格,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质能力、精神状态、心理倾向及行为特征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的不断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人的个性的发展程度表现为人的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独特创造性的发展程度。

自觉能动性是个性的根本特征,创造性则是个性的最高表现,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其实质是主体对现实的超越。

(5)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人的需要有可能向多方面发展。

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剥削制度被消灭,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的需要将呈现丰富性和多面性。

(6)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中才能实现。

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而不是部分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片面发展,更不是某一个体或社会集团的特殊嗜好的畸形扩张和繁衍。

3.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体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措施。

(1)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不仅坚持对学生进行应用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素质教育重视全体学生,是真正的“全面发展”。

所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而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

良好的教育是提高个人和社会整体素养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实施多方面的教育,促进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所以说,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人类的社会发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

因此,教育的方针和目的最终也要转变到以“人”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上来。

素质教育不但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此基础上,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展开教育,使人的全面发展与其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促进个人的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人人都能尽其才的目的。

(二)“以人为本”的内涵教育价值观是指一所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与原则,是每个师生为人处世的最高价值导向,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其核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致。

教育价值观作为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对于整个教育活动起着深刻的指导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影响着教育的规划、结构、布局和体制。

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

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和人的价值、丰富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人的生存竞争,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人格完善和精神升华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提出要注重为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打好基础的理念;另一方面,超越个体本位论的教育——即在重视人的发展、把人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及社会发展的核心的同时,还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通过教育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学中的运用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所以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

教育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的个性为本,学校教育不应像花匠摆弄盆景那样,按自己的意愿去随意剪裁学生,而要从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出发,给学生留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二是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绝不是放任不管,让学生像野花那样“自然成长”。

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个体,教育中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并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

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公正就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就是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1)一视同仁,正视差异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出身、性别、智力、相貌、年龄、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关心、爱护、无偏见、不偏袒、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

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职业的、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

教师要爱全体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生。

教师无论教哪个班级,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待之以爱,不能随教师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师爱”。

(2)体谅和宽容师生平等并不是要时时处处把学生看做像教师一样的成人,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时期,许多方面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

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

要体谅学生,同时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予以宽容。

亚里士多德曾说:“在有些情况下,公平对待也就是体谅和宽容。

宽容就是体谅,是对公平事物做出正确判定,正确判定就是对真理的判定。

”(3)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

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承认其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地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3.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

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