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解读初中科学课程目标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科学探究”的3.1节和3.2节。

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如何设计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探究中。

2. 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能独立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过程的设计和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过程及实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温度计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如“为什么冰块会融化?”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并举例说明。

3. 探究过程:a.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b. 讲解:介绍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c. 例题讲解:以“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为例,讲解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论证。

d.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探究水的沸腾现象”。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2. 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 实验设计注意事项:控制变量、重复实验、数据分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关于“光的传播”的科学实验,包括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和预期结果。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情况,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调查周围的环境问题等,提高科学素养。

第1章科学入门第5节科学探究-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上课课件

第1章科学入门第5节科学探究-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上课课件
常见方法
具体内容
类比法
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科学推理法
根据已知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作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的研究方法
续表
典例2 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某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防晒效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人
实验方案
小敏
一只手手背涂防晒霜,另一只手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手背的差别
小英
第一天手背涂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手背的差别
小玲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防晒霜,自己的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手背的差别
小红
手心涂防晒霜,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的差别
你认为谁的实验方案最合理( )A.小敏 B.小英 C.小玲 D.小红
(2)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许多问题,就像一个个“盒子”,必须通过盒子可能传出的信息判断盒子里的物体可能是什么。例如,当人体出现某些不适时,人们会通过测体温、用听诊器听诊、化验等方法来探知其中的原因。当然,用这种方法来判断事物有时也会失误。我们能得到和使用的信息越多,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越细致,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解析] A中的回答属于结论;B中的回答属于解释原因;C中的回答属于实验观察分析;D中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

初三上科学ppt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初三上科学ppt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详细描述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广绿色 经济、加强环境教育、促进国际合作等。
05
实验与探究
实验安全与操作规范
01
02
03
实验安全须知
确保实验室内安全,遵循 实验室规定,避免意外事 故发生。
操作规范
掌握实验操作流程,遵循 实验步骤,正确使用实验 器材和试剂。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开展科学研究等。同时, 还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资源。
04
环境科学基础
地球的生态系统
总结词
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由生物、非生物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组成。
详细描述
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各种生物群落(如森林、草原、海洋等)和它们所在的环 境。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地球生态系 统的平衡。
实验防护措施
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服等 防护用品,确保实验人员 安全。
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目的明确
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 原理,掌握实验关键步骤 。
实验器材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充足 的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 实验顺利进行。
实验操作流程
按照实验步骤逐步进行,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
环境污染与防治
总结词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 。
详细描述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防治环境污染需要 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污染源、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法规等。

完整解读2022年科学学科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完整内容PPT课件

完整解读2022年科学学科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完整内容PPT课件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主要变化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 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 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课程性质
17
17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程性质
科学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系统,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 识过程和在此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将科学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 地球科学等分支。这些分支具有研究方法的差异,也共享一些通用的科学方法,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 融合的趋势。科学为技术和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促进作用日益增强,推动着 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提高了人类社会的 物质文明水平;科学为人类认识和理解自然与社会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精神力量和价值 观念,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在广义的理解中,科学也包括技术与工程。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 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 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 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LHJ+FHX。 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 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 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LHJ+FHX。 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套精美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套精美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套精美课 件
汇报人:
202X-12-24
• 引言 • 第一章:地球与宇宙 • 第二章:物质的特性 • 第三章:生物体与生物技术 • 第四章:健康与保健 • 第五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适用年级
七年级下学期
课程定位
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 力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规律,理解科学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 热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概述
物质科学
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 结构和变化等基本规律。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结词
个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与行 动
详细描述
作为个体,我们也可以为实现可 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例如,养成 节约资源的习惯
THANKS
感谢观看
天体与宇宙
总结词
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的空间和物质的巨大集合。
详细描述
天体可以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星团、星系等。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的空间和物质的巨大 集合,宇宙中存在着许多种类的天体,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不 断深入,对于宇宙的探索和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应用
详细描述
在各个领域中,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实践。例 如,在城市建设方面,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改善 城市生态环境;在农业领域,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能源领域,推广可再生能 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这些实 践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知识体系、科学技术应用、科学文化素养、科学实践能力、科学创新能力、科学道德素养等。

科学思维方法是科学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科学探究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学知识体系是科学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

科学技术应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学文化素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科学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学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学道德素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验、善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科学技术应用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素养。

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勇于实践探究,善于合作学习,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念。

初中科学优秀课件

初中科学优秀课件

初中科学优秀课件初中科学优秀课件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出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

2、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3、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现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4、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木块、纸风车、单摆装置、易拉罐、钢尺、橡皮筋(每组一个)、录音机、磁带、学生自备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怎样运动的?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二、自由研究,定向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1.教师:刚才玩的是玩具,小朋友们有了不少发现,老师这还有几种简单的材料(出示小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你们想不想玩?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

(学生选取材料)2.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学生小组交流一会。

3.教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

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

6.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1.学生看课本第35页的图,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式。

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火车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滚动;飞碟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课件浙教版九年级科学课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从物质变化的本质引出自然界物质变化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如物态变化、机械变化、地球运动等,而且在水和空气的学习中,学生也接触了一些化学变化,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明确物理和化学两个变化的含义,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为接下来学习物质的变化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不同物质的形态和运动形式发生着相互作用。

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技能目标1、了解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3、固体物质加热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要求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难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酒精灯、锥形瓶、试管、硝酸铅溶液、碘化钾溶液、发黄的落叶、硫酸铜晶体、绿叶、细铁丝、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

【教课思路与方法】⒈“演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本节教材贯穿一系列的实验,难度较高的由教师演示,较易的让学生自己动手。

通过实验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同时得出物质的性质。

⒉ 教材首先提出自然界的物质在不断的变化中,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物质变化,接着问要想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该如何来判断呢,从而引入“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这一部分内容分两部进行,第一部笼统的来了解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有什么证据,第二部分以一个具体的例子(硫酸铜晶体的变化)来加以说明。

最后是物质变化的一些简单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整个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结合新学期的一些变化来举例,使学生感到熟悉,活跃课堂气氛)引出课题:物质的变化一、物质是不断变化着师: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在不断的变化中,请你谈谈你发现了哪些变化?生:云中的水有时会凝结成雨水而落下,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木材燃烧,瀑布的水落下。

七年级科学上册 新课程培训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课件

七年级科学上册 新课程培训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课件

总策划
③吸收哪些物质
第三页,共二十一页。
开放性的课堂充满(chōngmǎn)随机性,戏剧性, 有很多偶然性,也会有很多惊喜。
学生个人经验中独特的知识储备是一种丰富 的资源,是一种可以燎原的星星(xīngxīng)这火, 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见其光芒。
“教师(jiàoshī)离教学内容越远,离学生的思维越 近,就是一堂好课。”
类(Classification)是指按照事物间的相似度进行组成合的过程。③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 一样。西瓜子、南瓜子是种子(zhǒng zi),种子(zhǒng zi)外有果皮包被
Image
12/11/2021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P46区分种子植物、被子植物(bèizǐ-zhíwù)、裸子植 物
西瓜子、南瓜子是种子(zhǒng zi),种子 (zhǒng zi)外有果皮包被;葵花子本身就是 果实,外面的硬壳是果皮(瘦果),里 面的瓜子仁才是种子(zhǒng zi)。
P59注意细胞的分裂(fēnliè)、生长、分化的主要区分
不同 深度 表面 2厘米处
干细沙的温度 (℃)
35 50.7 27.5 36
4厘米处 23.5 30.5
6厘米处 22.7 26.5
湿泥土的温度
(℃)
33
44
33
33
27
28.7
26
26
第十四页,共二十一页。
物种灭绝的主要(zhǔyào)原因是什么?
原因
哺乳动物
偷猎
31%
栖息地的丧 32% 失
外来物种入 17% 侵
②分类标准要选择明确的、稳定性特征; ③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主要涉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科学探究》,第1节“探究与观察”,第2节“探究与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和步骤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演示文稿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神奇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内容:(1)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观察、实验等方法。

(2)实践情景引入:以观察树叶为例,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3)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

(4)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填写实验报告单。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观察方法与应用3. 实验方法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溶解性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2. 答案:实验方案:取相同体积的冷水、热水,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如食盐、糖、咖啡等),观察并记录溶解情况。

预测实验结果:热水中的物质溶解速度较快,溶解度较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科学探究方法和步骤。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中学科学课程 PPT课件

中学科学课程 PPT课件

• (D)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 •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 价值。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是科学教育面向未 来的必然要求。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科学知识,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而且使学生得 以亲身体会科学精神的实质,培养科学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科学素养。让 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如通过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动脑、 合作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 知特点,而且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 科学是一门理科综合课程
初中科学是在原有的初中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 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形成的,是一门理科综合课程。
60 年代初,综合理课教育在国外开始迅速发展。1968 年保
加利亚召开的综合理科会议上,提交的课程有 30—40门,目 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近十多年来,我 国也有不少地方开展了综合理科的试验。浙江省在全省范围 内已使用科学这门综合理课,存在不少困难,但它毕竟也有 它的优点:
第二节 科学课程标准
一、国家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 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 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
4.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情况及其 运动变化的规律,了解人类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 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了解在人类生存的地球环 境中阳光、大气、水、地壳、生物和土壤等是相 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建立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 5.具有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初步技 能,以及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初步技能。 • 6.具有应用科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周围世界的初 步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的初步能力。

2022科学新课标培训课件结合新课标 定教学目标

2022科学新课标培训课件结合新课标 定教学目标
态度责任: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分享和有关植物的信息,具有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以及珍爱生 命、爱护身边植物的情感。
《植物是活的吗》
核心概念: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与要求: 5.1生物具有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 1-2年级 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6.1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1-2年级:说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和空气。
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在任何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面对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有的放 矢,在经历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中,随时对照自身学习情况,更多地进 行自主探究、自主发现。
有利于改变教师传统观念:
教学目标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教师 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以目标贯彻始终,调动一切教学手 段,组织多种有效的教学活动。
结合新课标 定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育人的价值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点 广义的知识
线 能力 品格


素养
智慧的人
教学目标
实施的方向 预期达成的结果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最终归宿
精准定位与达成度
《影子的秘密》
跨学科概念: 系统与模型
系统视角下影子的形成 有光源、遮挡物、屏构成一个系统 三要素之间应有联系
学段目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科学思维:以材料种类为分类依据,对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
学段目标: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 探究实践: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描述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段目标:能利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及现象,比对这些 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态度责任:在获得中愿意与同学们合作观察,相互交流。

初中科学课程目标与规划

初中科学课程目标与规划

初中科学课程目标与规划初中科学课程目标与规划初中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阶段。

它如同一位智者,温和地引导学生进入科学世界的奥秘之门。

其目标在于通过系统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就像是一座坚实的基石,为他们未来更深入的科学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科学课程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易于理解,如同一位故事讲述者,让学生们沉浸其中,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其次,课程的规划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科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探索精神和推理能力的体现。

通过设计精心策划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课程仿佛是一位引导者,教导学生如何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

这种亲身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地,科学课程目标在于激发学生对科学与社会互动的关注。

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递,更是关于科学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社会和环境。

课程仿佛是一位导游,带领学生探索科技革新、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等现代社会议题。

通过讨论和研究,学生们逐渐意识到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出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初中科学课程的规划还包括跨学科的整合与应用。

科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数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STEAM )等学科密切相关。

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和活动,课程像是一位联合队长,带领学生探索知识的交叉点,激发他们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总之,初中科学课程的目标与规划旨在通过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塑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指导。

解读科学课程目标.ppt

解读科学课程目标.ppt

(二)、从初中学习现状与高中段要求看“态度” 目标
(1)调查显示:
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不够。在课堂学习中, 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甚至有30%左右的学 生几乎没有提问过;61.3%的学生偶尔有提问的 愿望;只有29.2%的学生在课后复习中能自觉进 行归纳和小结。
(2)调查显示: 55.7%的高中学生不喜欢看科学课本,但
丙烷完全燃烧生成
,不污染环境;铝合金材
质主要优点是

(答两条即可);
橡胶皮革漆中的橡胶属
材料。
举例2、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禁止生产、销售、
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日常生活中使用
的塑料袋有两种,一种是用聚乙烯((CH2CH2)n]制成的, 可用于盛装食品;另一种是用聚氯乙烯[(CH2CHCl)n]制 成的。聚氯乙稀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高中新课程对《科学》领域的教学要求:
(1)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 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 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 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科学与人类生 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科学相关 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 意识和决策能力。
温州三中 胡玫
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 因而是具有智慧的人。智慧是对于 根本事物、现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 能力;而所谓教育,便是在自己以 及别人身上唤醒这项能力。
---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
一、从认识层面解读“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什么是情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 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 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 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42页

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42页
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 学 素 养
身边的化学 物质
物质构成的 奥秘
物质的化学 变化
各 部 分 基 本 知 识 与 技 能
相 互 整 合
科学探究(过程、 方法与能力) 科学态度、情感与 价值观 化学与社会发展
科 学 素 养
课程目标的整合:
知识与技能 目 标 的 四 个 维 度
基础
途径
过程与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
体验
实例
2、及时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小洁同学以连线方式对相关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 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3)通过以科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 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科学领域课程体 系,充分体现科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科学课 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5)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 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 学生走向成功。
(一)、从课程标准视角解读“态度”目标
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科 学 素 养 科学知识与技能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地球、宇 宙与空间 科学
各 分 科 基 本 知 识 与 技 能
相 互 整 合
科学探究(过程、 方法与能力)
科学态度、情感与 价值观
科学、技术与社会 的互动与关联
高中新课程对《科学》领域的教学要求:
(1)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 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 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 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科学与人类生 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科学相关 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 意识和决策能力。
什么是“态度”?
就是用你的心去度量你外围的世 界。
我们对世界的度量是一种主观的评 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评价标准,基于 标准的不同,所形成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而行为是基于态度做出的,不同的态度 导致不同的行为模式;
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 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 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 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 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 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 构的核心因素之一。
•发展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实验室及日常生活中以负责任的态度,遵守处理 化学品安全守则; •透过客观的观察和诚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培养正直品 格; •欣赏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文化价值; •关注科学对社会、经济、环境和科技所产生的影响; •乐于就科学有关的问题进行交流和作出判断,并能以 开放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意见; •体会科学为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和欣赏科学方法在 发展新意念时所扮演的角色; •关注环境保护和善用天学》(7-9年级)课程标准指出: 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 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 探究能力。 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 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 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将为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地解 决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 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从学业考试角度看 “方法”、“态度”目标的呈现 目标
以方法应用与探究能力为“切入点”,体现“过程与方法”
1、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 物、氧化物、碱之间的 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 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 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①单质、 ④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 氧化物
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 因而是具有智慧的人。智慧是对于 根本事物、现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 能力;而所谓教育,便是在自己以 及别人身上唤醒这项能力。
---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
一、从认识层面解读“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什么是情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 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 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 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心理学的情感定义又可表述为:“情 感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所产生的主观 反映”。由此可见,情感所对应的客观 存在应该是事物的价值特性。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在不同的学段将“科学与技术”、“从个 人和社会视角所见的科学”、“科学的历史和 本质”列入其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 术与社会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一种理解个人问 题并采取行动的手段,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人 性侧面以及在各种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香港地区科学课程的“态度和价值观” 目标
(二)、从初中学习现状与高中段要求看“态度” 目标
(1)调查显示: 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不够。在课堂学习中, 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甚至有30%左右的学 生几乎没有提问过;61.3%的学生偶尔有提问的 愿望;只有29.2%的学生在课后复习中能自觉进 行归纳和小结。 (2)调查显示: 55.7%的高中学生不喜欢看科学课本,但 对课外科普读物感兴趣。学生比较希望学习与 生活、能源、材料、环境和高新科技相联系的 科学知识。
各国科学课程“态度、情感价值观”
目标呈现:
阐述课程目标,对科学素养的要求主要体 现在三大方面: (1)促进学生精神的、道德的及社会和文化 方面的发展; (2)发展学生的主要技能,如交流、使用数 据和信息交流技术的能力; (3)促进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发展,如思维 能力、专门技能、学习能力以及接受可持续发 展教育的能力。 《英国科学教育课程标准》
(3)调查显示:
学生缺乏良好的独立实验习惯。44.3%的 学生不注意安全问题;53.8%的学生进入实验 室时较少关注危险药品的放置位置;实验结束 时只有26.4%的学生能主动收拾实验桌。学生 在实验中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74.5%的学生 能完成实验,但往往需要获得他人的帮助。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的习惯 与经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