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篇目
2022年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
2022年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_____)其子趋而往视之(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嫦娥奔月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⑤,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⑥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⑦令伐树。
——选自《淮南子》(注释)①羿(yì):传说中嫦娥的丈夫,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
④姮(hé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⑤蟾蜍(cháng chú):也叫蛤蟆(há ma)。
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癩刺。
⑥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⑦谪(zhé):被处罚。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羿请不死之药②常斫之③学仙有过④过故人庄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写出文中画“___”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从此以后,人们把_______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
[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______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__。
(填四字词语)[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_____)众皆弃去(_____)[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_______)(2)众皆弃去(_______)(3)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
(_____)A.没有B.埋没C.淹没(2)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A.代词,指群儿B.代词,指瓮C.代词,指石头(3)众皆弃去。
(_____)A.离开B.距离C.除掉[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D.足跌/没水中[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书戴嵩画牛》选段,回答问题。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面句子停顿不恰当的是()A.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2]写出下面句子意思。
汤汤乎若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现在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___________。
2. 阅读与思考。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
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
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
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
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若云兴霞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恒自梢至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尤善丹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上海 六年级(下)期末语文之古诗古文
上海六年级(下)期末语文之古诗古文上海六年级(下)期末语文之古诗古文期末语文之古诗古文一.春之古韵(这三首诗均彰显了诗人在体会幸福春景时欢欣的心情)(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拟人)当春乃发生。
应时而来:可喜随风潜入夜,(拟人)润物细无声。
悄然生然:可喜野径云俱黑,(衬托,对比)江船火独明。
丽意正浓:可喜晓看红湿处,(联想)花重锦官城。
雨后晨妆:可喜结构:虚实结合(实虚)时间的跨度(夜晚早晨)景物变化(雨花)春雨特点:1.工整2轻盈3绵长(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足移视迁,即景寓情)孤山寺北贾亭西,近视水面初平云脚低。
远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俯视(对偶)远视(对偶)浅草就可以没有马蹄。
最快乐湖东行严重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环视中心:整体表现了作者流连忘返在西湖早春风光中极其欢欣的感觉。
(3)江南春(杜牧)(思接千接,视通万里)(利害融合)千里莺啼蓝腾空而起,春光无穷写景:春光无穷水村山郭酒旗风。
范围小就是虚所指(空间)南朝四百八十寺,伤感多少楼台烟雨中。
缠右:人事变迁(时间)神圣,谜样写景抒情中心:作者对春的钟爱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三.黄鹤楼(崔颢)(复古抒情诗)昔人已乘坐黄鹤回去,筹钱神话传说此地空余黄鹤楼。
带出下文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一棵,景色芳草萋萋鹦鹉洲。
繁荣景象日暮乡关何处就是,思念家乡烟波江上使人愁。
思乡之情中心:凸现手法,表达出来诗人悲惨的飘泊美感以及对爱人的向往。
表达出来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海。
四.山居秋暝(王维)自然的美空山新雨后,时间,季节,气候(概述)(对美景的晴天气晚来秋。
爱之情)明月松间照,用松树衬托出明月的浩瀚(静)清泉石上流。
清澈(动)颜色层次分明人物美(对春竹喧归浣女,略显喧哗的钟爱眷恋)莲动下渔舟。
塑造出浣女的欢乐,美丽随意春芳吴萸,王孙自所余。
希望自己能洁身自好(远离官场的世俗态度)五.过故人庄(孟浩然)(田园诗代表作)故人具有鸡黍,邀请我至田家。
沪教版六年级下期末课内文言文练习
预备年级期末课内文言文练习(一)班级姓名学号三八《论语》八则1.《论语》,家经典,由的的弟子编撰,他是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习说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知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好5.择其善者而从之6.温故而知新7.欲速则不达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亦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尝寝三九天时不如地利1.课文选自作者是时期的思想家。
2.文章在文中强调的观点是(用原文句子回答)。
3.从文章内容来看,巩固国家或成就大事,需要三个条件那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
4.从文章中我们学到了国家、社会、科技,包括我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
就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要建立社会。
5.环而攻之而不胜环6.池非不深也池7.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8.委而去之。
委去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以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11.亲戚畔之亲戚畔12.天下顺之。
顺四一《吕氏春秋》两则1.选自由编撰2.刻舟求剑在文中的意思现在比喻3.两则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引婴投江者的荒谬表现在5.楚人找不到宝剑的原因6.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方引7.其子岂遽善游哉?遽8.以此任物,亦必悖矣任悖9.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涉坠10.遽契其舟曰遽契1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惑2008-6-5预备年级期末课内文言文练习(二)班级姓名学号四二橘逾淮为枳1.文章选自晏子是时期齐国政治家。
2.从文中看出晏子是一个什么人?。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习4.今方来5.为其来也为6.何坐坐7.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8.缚者曷为者也?曷9.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10.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然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
耶12.圣人非所与熙也熙13.寡人反取焉.病四三螳螂捕蝉1.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的(姓名)2.蝉、螳螂、黄雀,此三者在树上的目的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本文讲述的故事后来演为它常常用来比喻:。
2022年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2022年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文章标题中的“戴嵩”是_____代画家.[2]解释下列加点字尾搐人两股间(__________)笑而然之(____________)[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中,正确的一项是()A.“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两句用具体的行动表现了杜处士对于《斗牛图》的喜爱之情。
B.牧童见到了《斗牛图》后“拊掌大笑”,可以看出他对杜处士的嘲笑。
C.“处士笑而然之”说明杜处士是个知错就改的人。
D.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能随意炫耀自己的宝贝,以免受人笑话。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
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下列划线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B.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汝见我不(fǒu,同“否”)?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_______②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________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_______[3]翻译语句。
2022年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
2022年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狐假虎威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②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③国天帝之命④也。
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⑥乎?”虎以为然⑦,故遂⑧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⑨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求:寻找,寻求。
②长(zhǎng):通“掌”,掌管。
③逆:违反。
④命:命令,意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假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正确,对的。
⑧递:于是,就。
⑨畏:害怕。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两项是(______)和(_____)A.是逆天帝之命也(表示判断的动词)B.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逃跑)C.子以我为不信(认为)D.兽见之皆走(都)[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子无敢食我也子曰:温故而知新B.虎求百兽而食之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C.子以我为不信何不以锯中截而人D.虎求百兽而食之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那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①,吏二缚一人诣②王。
王曰:“缚者曷③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④盗。
”王视晏子笑曰:“齐人固⑤善盗乎?”晏子避席⑥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⑦?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⑧非所与熙⑨也,寡人反取病焉⑩。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训练。
鲲①鹏②之变北冥③有鱼,其名为④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⑤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⑥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⑦。
——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注释)①鳃(kūn);传说中的大鱼。
②鹏:大鸟的名字。
③北冥(míng):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
冥,通“溟”,指海。
④为:叫作,移为。
⑤为:变为,成为。
⑥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⑦若垂天之云: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若,好像。
垂,通“陲”,边际。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鹏之背(bēi bèi),不知其几千里也。
[2]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C.北/冥有鱼,其/名为鲲[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出鲲鹏奇特的形象。
2. 文言文阅读。
杀骆驼破瓮昔①有一人,于瓮②中盛谷。
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①。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①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⑤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①昔:从前;古时候。
②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③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
④用:采纳。
⑤痴:傻、愚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一老人来语之曰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教汝出汝: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刀斩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既杀驼而复破瓮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红泥小火炉,。
(《问刘十九》白居易)2. 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3.岭下看山似伏涛,。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杨万里)4. ,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苏轼)5. 苇蓬疏薄漏斜阳,。
(《泛吴松江》王禹偁)(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这首诗中以动写静的一联是。
(2分)7.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c.尾联写此景美好,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
D.这首诗表达了对洁净纯朴的山野生活的喜爱和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思想。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8—10题(6分)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本文选自《》,该书主要记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0.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沪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
沪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②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③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④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注释)①求:寻求,寻找。
②长:同“掌”,掌管。
③逆:违抗。
④走:跑,逃跑。
[1]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的“汝”的意思是_______;本则寓言中与“汝”意思相同的一个字是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个故事,你是如何评价狐狸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就是成语“___________”的由来。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②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③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③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舍人相谓曰:__________②终亡其酒:__________[2]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人饮之不足: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
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卷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红泥小火炉,。
(《问刘十九》白居易)2. 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3.岭下看山似伏涛,。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杨万里)4. ,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苏轼)5. 苇蓬疏薄漏斜阳,。
(《泛吴松江》王禹偁)(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这首诗中以动写静的一联是。
(2分)7.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c.尾联写此景美好,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
D.这首诗表达了对洁净纯朴的山野生活的喜爱和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思想。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8—10题(6分)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本文选自《》,该书主要记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0.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篇目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篇目六年级语文下课内文言文阅读《天时不如地利》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常“孔孟”并称。
他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著有《孟子》。
二、主要内容及思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诊断,阐明了实施“仁政”的必要性。
由战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了是否“人和”决定战争的胜败;能否施行“仁政”,决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义,三、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的重要性)论据: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进攻“不胜”-------天时不如地利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防御“去之”-------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结论):得道多助—顺之失道寡助—畔之(“人和”必胜)四、写作特色(1)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
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
这是为了迎合诸候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2)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气势奔放,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五、字词小结1.古今异义。
郭古义:外城七里之郭今义:姓氏池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今义:池塘去古义:离开委而去之今义:到……去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亲戚畔之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死,,,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的来历。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两小儿辩斗(_________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3)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__________)(4)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5)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2]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沪教版六(下)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8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 ,长郊草色绿无涯。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2.斜阳流水推篷坐,。
(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3. ,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5. ,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暝”的意思是,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
(2分)7.本诗颔联通过“明月、青松、泉声、泉流”描绘了一幅的“山间月夜图”。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上文选自《》(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2分)齐人固善盗乎?10.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楚王的挑衅,用“枳”的形成来说明。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8分)王家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
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
”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掩耳盗铃吕不韦撰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响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写出这些字的意思:亡:_____________ 钟:__________则:__________ 负:_______________锤(chuí):____________ 况(huàng)然:__________遽(jù):_________ 悖(bèi):_______[2]写出句子的意思:范氏之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恶人闻之,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悖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②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加点的字:(1)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2)尝射于家圃(______)(______)(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_)(________)(4)睨之,久而不去(______)(5)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6)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休好射雉孙休①好射雉②,至其时,则晨去夕反。
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③!休曰:虽为小物,耿介④过人,朕所以好之。
(注释)①孙休:是吴国君主孙权的儿子,后继位。
②雉:野鸡。
③耽:沉溺,贪恋。
④耿介:正直有节操。
[1]解释下列语句划线词的意思。
①孙休好射雉________②则晨去夕反________③此为小物________④何足甚耽________[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
从文中看,孙休是个________的人。
2. 读文言文《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
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
吏系①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
②致:达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乱:______________ (2)云:______________(3)鞭:______________ (4)释:______________[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而久之B.求之不得C.君子何之D.井底之蛙[3]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
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1]写出文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衣:_________________。
恶: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3]造成齐国“五素不得一紫”这种局面的根源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管仲的建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先子度其足: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__[2]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②至之市(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反归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⑤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3. 古文我也懂。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列子的本名是_________,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
[2]填写表格2. 课内阅读。
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选自第八单元25课《古人谈读书》[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请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填序号)敏()知()厌()诲()A.满足 B.聪敏 C.同“智”,智慧 D.教诲[3]请你说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择句子的句式,填写序号。
A.反问句 B.比喻句 C.疑问句(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________)(3)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3.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弈秋(______)鸿鹄(______)弓缴(______)弗若(______)[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使弈秋/诲二人弈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D.思/援弓/缴而射之[3]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课内文言文阅读《天时不如地利》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常“孔孟”并称。
他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著有《孟子》。
二、主要内容及思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诊断,阐明了实施“仁政”的必要性。
由战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了是否“人和”决定战争的胜败;能否施行“仁政”,决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义,三、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的重要性)论据: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进攻“不胜”-------天时不如地利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防御“去之”-------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结论):得道多助—顺之失道寡助—畔之(“人和”必胜)四、写作特色(1)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
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
这是为了迎合诸候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2)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气势奔放,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五、字词小结•1.古今异义。
•郭古义:外城七里之郭今义:姓氏•池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今义:池塘•去古义:离开委而去之今义:到……去•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亲戚畔之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古义:放弃委而去之今义:委任•域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今义:地域•是古义: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今义:判断动词•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
亲戚畔之。
•3.虚词。
•之代词他亲戚畔之•助词的三里之城•动词到寡助之至•而顺接,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冽•表修饰“着、地”:夫环而攻之•逆接,表转折“却、但是”:攻之而不胜(一)解释黑题字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翻译下列句子:(1)委而去之(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 从中可以反映孟子_ ______ 的政治思想。
(2)全文论述的中心论点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围绕它展开论述,其意图是借论战来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3)本文主要的论证是:。
(4)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5)孟子用“”“”“”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并强调了“”的重要性。
(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手法论证了“得道”的重要性。
(8)请写出本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至今仍然被人们经常引用的两个语句:七巩固练习:解释黑体字1、环而攻之而不胜()()2、夫环而攻之()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兵革非不坚利也()5、委而去之()()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9、池非不深也()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1、以: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②以天下之所顺以:翻译句子: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池非不深也3、兵革非不坚利也4、委而去之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八、反馈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1、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水陆草木之花C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D两狼之并驱如故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兵器 B寡助之至至:极点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 D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 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4、选出对文章分析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橘逾淮为枳》一.词语翻译1.晏子将使楚使:()2.臣请缚一人请:()3. 吏二缚一人诣王诣:4. 齐人也,坐盗。
坐:()5. 缚者曷为者也为:()橘生淮南则为橘为:()生于淮北则为枳为:()6.齐人固善盗乎善:()7.其实味不同实:()8. 水土异也异:()9. 入楚则盗入:() 10. 寡人反取病焉病:()11. 何坐何:()二.句子翻译1.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2.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4.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三.内容理解1.楚王羞辱晏子的方法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答:---------------------------------------------------------------------2.晏子在论辩中提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用意是什么?答:--------------------------------------------------------------3.晏子以“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一句结束论辩,说说句中隐含的对齐楚两国的评价。
齐国:--------------------------------------------------------------- 楚国:---------------------------------------------------------------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出了晏子哪些值得人钦佩的品质或性格特点?答:---------------------------------------------------------------- 四.常识填空晏子,名,字仲平,时期齐国政治家,以善于著称。
《引婴投江》1、《引婴投江》一文出自,是由时期(人名)组织门客编撰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2)人问其故.()(3)其子岂遽.善游哉()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4、读完上文,你获得怎样的启发?《刻舟求剑》一.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各2.5分)⑴、有过.于江上者过: 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方:⑵、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引:人问其故.故:⑶、此.其父善游此:此其.父善游其:⑷、此其父善.游善:其父虽.善游,虽:⑸、其子岂.遽善游哉?岂:其子岂遽.善游哉?遽:⑹、以此任.物任:亦必.悖矣必:⑺、亦必悖.矣悖:楚人有涉.江者涉:⑻、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坠:遽.契其舟遽:⑼、遽契.其舟契:是.吾剑之所从坠是:⑽、舟止.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11)、求剑若.此若:像不亦惑.乎!惑:糊涂二、用现代文翻译下列句子(33分)1.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2.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3、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4.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5.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三、写出古文的寓意(12分)《引婴投江》:《刻舟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