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 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词三首》 最简单的翻译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词三首》最简单的翻译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译文: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这是一首送别诗,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寒雨”指秋雨,“连、入”写出了寒雨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离别的暗淡气氛,展现了即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特点。
后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玉壶自比,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上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怀、坚强的性格和高风亮节。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的大意是:敌军溃逃,将士在严寒环境中奋勇追敌,一逃一追的故事情节,情景交融的手法,让读者自己想象战事的激烈,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精神的赞赏。
译文:没有月亮的晚上,大雁高飞,单于趁着黑夜逃跑。
想要率领轻骑兵追赶,纷飞的大雪堆满了弓刀。
本诗情景交融。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表现了战士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格。
第一、二句,写敌军的溃退。
趁着漆黑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觉察了。
第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最后一句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两首七言绝句、一首词。
《四时田园杂兴》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初夏时节,以“黄、白”的色彩、“肥、稀”的形态组合,让人感受到万物蓬勃、色彩明丽的田园画面。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笔调清新明快,由远景到近景,由静景到人物活动,动静相宜,使整首诗画面生动。
《清平乐·村居》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卧”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整首词将五个人物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
通过初读诗词,再读诗词,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情感。
借助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关键字词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恬静安详的气氛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重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四、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初读感知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师指名读;生齐读。
(2)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1)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2)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
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3)了解题意。
生齐读诗题。
4.简介诗人。
5.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课件
诗文解读
精神的愉悦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 居时写的。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 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3)大儿子在田地里耕作,二儿子在 编织鸡笼,小儿子年纪太小,不能像两个哥 哥一样劳动,还有些贪吃贪玩,他正悠闲自 在地趴在小溪边剥莲蓬吃呢。
课后作业
1.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 公店》。
2.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词?说一说你为什 么喜欢。
翁媪:老翁、老妇。
诗意:茅草屋又低又小,小溪边上长满 了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用 柔媚的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在互相逗趣、取 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醉里”是说谁醉?为何而醉?
说的是“翁媪(老翁、老妇)”醉。他 们“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①因为喝酒而醉; ②因为美好的景色而醉; ③因为家庭的和谐而醉; ④因为小儿子的调皮、讨人喜欢而醉。
诗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 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 倒显得稀稀落落。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 诗的后两句描写的情景有怎样的特点?
这首诗的第三句描写静景,第四句描 写动景,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更加凸显 出乡村农忙时的幽静。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夏天白天很长,篱笆墙外没有人 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他们为什么没有去劳作,而在这里闲聊着? 原来他们有几个勤劳的儿子。大儿子在溪东的豆
田里除杂草,一滴滴汗珠染湿了他的衣襟,却滋 润了一棵棵绿油油的小豆苗。他仿佛看见了秋收 时一颗颗饱满的豆粒,干的更起劲了。心灵手巧 的二儿子坐在屋前编织着鸡笼,随着他的手不停 的翻动,一个鸡笼已初具规模了。惟有可爱的小 儿子十分顽皮,正悠闲地趴在溪边剥莲蓬。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材解读一、文本内容:这篇课文是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生活创造了美,整个板块围绕劳动这一主题安排三篇文章,其中《乡村四月》《清平乐村居》同属诗词,《父亲的菜园》是一篇叙事文章。
有的描写江南农村繁忙的插秧蚕桑的场面,有的描写农家的其乐融融,有的记叙了父亲开荒种田之事。
尽管作者不同、体裁不同和视觉感受不同,但同样升华了劳动这一主题,使孩子们感受着劳动的快乐的,是崇高而伟大的。
二、教育价值:这首词在艺术上颇有特色。
首先就画面的营造来说,显得极为匀称和谐、清新自然。
作者将这一条腹满荷叶莲蓬的清溪纵贯画面的中心,如西洋画中的焦点透视,其他景物都从这“溪上”溪东溪头铺展开去。
低下的茅屋、如茵的青草、涨势喜人的豆田和谐排列两旁,普通的农家老小在他的两岸修养生息,平安度日。
老人闲适的晚年,青年的勤劳耕作、少年的顽皮淘气都显示出农村生活的淳朴宁静。
清新的景致、宁静的心境、一如这缓缓流淌的一弯溪水,任务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象交织成一片和谐自然的村居美景,此时此刻作者的心境无疑置身其间陶醉其中了。
语言艺术来讲通篇采用通俗评议的口语犹如韵味十足的散文。
词人善于运用典故,但这首词却一改他以往的风格,以清新自然的面貌出现。
一方面可以增强故事的连贯性语言的形象性,既没有丧失词的音律,又保持之醇厚的诗意;另一方面,这种通俗平实的语言恰与整首词清新自然的情景相吻合。
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音韵读起来轻松快意,同时也让我们在心灵上受到陶冶,美感上获得满足三、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写人。
6个短句,共描写了5个人。
先写老俩口,接下去以轻快的笔锋,勾勒了大儿、二儿的劳动情景,最后是一个生动的农家小儿的特写镜头。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及古诗文汇总(含注释)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译文: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
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 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 慰。
第二单元 语文园【日积月累】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
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日积月累】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尽:没有了。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 飘来飘去。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 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 yuè。 ②村居:词题。 ③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 称当地方言为“吴音”。 ④翁媪:老翁和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 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 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悠闲的模样。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眺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那个地点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那个地点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那个地点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独坐敬亭山》赏析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那个地点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刻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味道,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加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乐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孤寂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事实上,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看起来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域:看起来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排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动的厚云消逝之后感到专门的清幽安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孤寂。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同时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玩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能够背诵《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3.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朗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诗意风景描写。
2.把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素材、录音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入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学习诗词:通过逐句解读,让学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义。
3.背诵诗词:分段进行诗词的背诵,重点在于把握节奏和韵律。
4.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注重情感表达和语调转折。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词,加深印象。
2.音韵训练:通过音乐、打击乐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3.朗读比赛:组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表现欲,提高朗读水平。
4.总结:对整节课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朗读《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准备一段演讲,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入古诗词,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朗读和背诵环节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但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中的深层含义方面还需加强。
未来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展更多情感培养和意义探究的教学活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为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店铺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原文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独坐敬亭山1.课文简说。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词句解析。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
小池
[ 宋 ]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zá xìng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jiá
惟有蜻蜓蛱蝶飞。
zá xìng
知诗人:
杨万里(1127-1206),字廷 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人。 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 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南宋四大家”。
作者住宿在新市徐公店时见 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 顺句子。
2、逐句边读边想:哪些词的 意思自己理解了,还有哪些不懂 的词语?
篱落疏疏一径深。
︳
︳
篱笆 小路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抓字眼:
树头花落未成阴
未:没有。 阴:树叶茂盛浓密。
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 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子不 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副清新质朴的农村 风景图,这是静态描写。
生字词语
sù xú lí shū
宿 徐 篱疏
宿舍 徐徐 篱笆 疏远
读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 一径深, 树头/花落/ 未成阴。 儿童/急走/ 追黄蝶, 飞入/菜花/ 无处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有 什么特点?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疏疏:稀疏。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2020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当堂达标题】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茅.屋()剥.夺()渔翁.()房檐.()锄.头()蜻蜓.()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檐()媚()媪()赖()詹()眉()温()懒()三、巧填诗句。
古诗乐园的小朋友们欢乐多。
看,这里有一个小朋友正在专注地捕蝉: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还有一个小朋友在钓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怕得鱼惊不应人。
那边有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溪边,有个小朋友在剥莲蓬:最喜小儿无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还有一个小朋友在追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背古诗,解释词语。
茅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翁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锄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回顾古诗,回答问题。
1.词人为什么最喜“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表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下阙,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古诗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 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xǔduō)景点都是 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 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 3900平方公里,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第二十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许 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 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 的启发(qǐfā),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第二大 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
古诗三首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
独:独自一人。 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
宣州市郊外(jiāowài)。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第三页,共三十一页。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第五页,共三十一页。
李白(701-762),字 太白(tài bái),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 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 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 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 有深远的影响。
(李白很孤单、孤独)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 景,流露出孤独(gūdú)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 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 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 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 “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 孤独(gūdú)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 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 面貌。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 吗?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古诗词三首》一、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
,也傍桑阴学种瓜。
1. 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诗中一、二两句描绘了,以白描的手法写出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
4.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2 .宋范成大3 .农村见闻春耕忙碌景象4流露出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首诗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属于(动态静态)描写,后两句属于(动态静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句中的“急走”的意思是,表现了儿童的。
3、我从一句中,看出诗中描写的季节是。
4、这首诗写到的自然景物有:、、、、。
【参考答案】1、静态动态2、快跑天真烂漫3、树头新绿未成阴春末夏初4、篱笆小径树黄蝶菜花《乡下人家》一、课内阅读。
(7分)乡下人家(节选)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华丽,显出一()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浓浓的绿荫。
几()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3分)2.语段中第一句话和第三句话描述的像是两幅美丽的风景画,我能给这两幅画取名:(2分)和3.对语段画线句中“探”字理解正确的是()。
(2分)A.“探”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感到春天来到时竹笋的勃勃生机。
B.“探”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雨后竹笋的数量之多。
【参考答案】1、株分派枝片场2、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
3、A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的背景故事;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词,体会古人的生活情感;3.能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感受古代诗人的创作意图;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的意境;2.朗读和背诵古诗词,体验诗歌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交际困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心情;2.通过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谈论“宿”字的意思,引导学生了解宿舍或住宿的概念,并带入古代人宿店的情境。
学习1.播放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2.解释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3.分段逐句解读古诗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4.同学们几人一组,合作演绎古诗词,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拓展1.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客栈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想象作者的生活境况;2.与学生分享古代旅行文化、客栈生活的风俗习惯,扩展学生对古代生活的认识。
归纳结合古诗词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古人生活方式与现代的异同,并思考古诗词对自己的启发。
五、课堂讨论1.你认为古诗词中的“新市徐公店”是怎样的一个地方?2.如果你是古人,你宿店时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3.你觉得古诗词中的“宿店”情景和现代旅行有什么区别?六、课后作业1.背诵《宿新市徐公店》古诗词;2.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宿店体验的文章,展示在课堂上。
以上是本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理解古诗词之美,感悟古人文化的魅力。
表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 组词
表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组词一、《登鹳雀楼》–王之涣1.登鹳雀楼2.白日依山尽3.黄河入海流4.欲穷千里目5.更上一层楼二、《静夜思》–李白1.床前明月光2.疑是地上霜3.举头望明月4.低头思故乡三、《春望》–杜甫1.国破山河在2.城春草木深3.感时花溅泪4.恨别鸟惊心本组词共有十四个字,分别来自名家名作。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登高远望、追求更高境界的意境。
李白的《静夜思》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思乡之情。
而杜甫的《春望》则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国家沦陷、自己的遭遇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这三首古诗词,情感真挚,含义深刻,堪称古诗词中的精品。
学生们通过朗读、背诵、解读这些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感受诗歌之美。
这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情感。
这组词不仅可以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作为课外阅读的素材。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这组词的魅力,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和意境,让他们领略古诗词之美,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
这组古诗词也可以作为语文写作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形式,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希望学生们能够善于感受诗歌的意蕴,领略诗歌的魅力,通过这组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审美情趣,更能够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性格,使之受益终身。
数百年过去,古诗词的魅力依然深深吸引着人们的心灵。
老师们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挖掘古诗词的内涵,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让他们领略其中的艺术之美和人生哲理。
而学生则应当用心体会,努力理解和表达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古诗词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多音字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多音字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诵读和理解古诗词,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学生将接触到更多的古诗词,其中必然包含多音字的应用。
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读音,让孩子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了解多音字的应用,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
以下是四年级下册中的三首古诗词,其中包含了多音字的应用:1.《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中的“白日”和“白”字都是多音字,分别可以读作“bái”和“bó”. 孩子可以通过这首诗了解到“白”字的不同读音,同时体会到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进取精神的鼓励。
2.《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中的“白”字和“白发”中的“白”字都是多音字,前者读作“bái”,后者读作“bó”. 孩子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慨,同时学习到“白”字的不同读音。
3.《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中的“明”字和“明月”中的“明”字都是多音字,前者读作“míng”,后者读作“míng”. 孩子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诗人对孤独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学习到“明”字的不同读音。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词,孩子可以不仅提升语文素养,还能了解多音字的应用,增加诗词的乐趣,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希望孩子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诗词的魅力,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愿孩子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成为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阕(或上片),后一部分 叫下阕(或下片),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 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读着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 的。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 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清平乐·村居》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美在何处? 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呀…… 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 呀……
相媚好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从词的上 阕中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
创编故事
(我眼前仿佛浮现了蜻蜓、蜜蜂被蜘蛛网所挡而无法 自由飞行的画面。)
学以致用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我仿佛听到了竹篙碰碎薄冰非常清脆的声音。)
学以致用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 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
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 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 着干什么呢?
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 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 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 到行人。
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 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 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 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日长篱落无人过
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 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 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 样的画面?
运用“五步品诗法”,分组学习古诗,了解 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侧面描写。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 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 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 繁为简。
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为什么要写 蜻蜓和蝴蝶?
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创编故事
惟有蜻蜓蛱蝶飞
诵读着这句诗,你 的眼前仿佛出现了 怎样的情景?
翁媪:老翁和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 这里读wú。
诗中有哪些人呢?给你印象最深的或你最喜欢的 是哪一个呢?
顽皮、淘气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趴着,脸朝下
读着这句词,你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是那么懂事、心灵手巧, 他们一起构成了这幅美丽的田园风景。
(1)认真读一读,说说每首诗词讲了什么? (2)找出最能体现乐趣的句子,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 样的画面?
学以致用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我仿佛看到了整个村子开满了数不清的桃花、杏花,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到处繁花似锦。村民们聚在一起, 打着鼓,唱着歌,过清明时的场景。)
学以致用
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未解围。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 方知道的?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 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 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 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 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 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这 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精读引领课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清平乐·村居》
“五步品诗法”: (1)读诗题,解题意 (2)初读正音,了解景物 (3)抓重点词,理解诗意 (4)想像画面,朗读古诗 (5)创编故事,背诵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一年四季 各种兴致
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 感想。
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呵呵地陶醉其 中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请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在 纸上。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学以致用
运用“五步品诗法”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组诗《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词牌 清平乐,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又名《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韵,下阕押平韵。
题 村居,这首诗的题目。
作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
者
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军
简
事将领、豪放词派代表人物。
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介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范成大(1126—1193),南
作
宋诗人,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诗与 者
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
简
“南宋四大家”。晚年时回到苏
州石湖隐居,根据自己在农村的 介
生活写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
首。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学习要求
运用“五步品诗法”在小组内自学《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 头卧剥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