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淬火裂纹与非淬火裂纹的鉴别
高手零读杂谈:钢的淬透性及淬火缺陷
高手零读杂谈:钢的淬透性及淬火缺陷看到有大侠提到了45钢是不是应该渗碳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这么看,是不是应该渗碳、氰化,其实看需求。
45号钢是中碳钢,本身淬透性有,但是45号钢淬火只能得到马氏体组织,最多有微量渗碳体提高硬度。
对于一般的使用来说,如果只是强化材料,增加表面抗疲劳能力等,淬火+回火工艺是可以满足的。
但如果对于表面有特殊的耐磨要求时,我们就需要将表面的含碳量增加,使其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高硬度和耐磨性的网状渗碳体组织。
而这时,渗碳是需要的。
所以,对于一个材料应该选用怎样的具体工艺,本质上是根据设计需求来选择的,当有了确定的设计需求之后,我们才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组织来满足,然后才能谈具体应该用什么工艺。
我建议大家多看书,但不要背死书。
要掌握关键,按着这个关键去理解为什么要那么用。
好了,不多说了,继续主题。
读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陆大纮许晋堃合编人民铁道出版社《材料工程基础》王昆林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杂谈十三:钢的淬透性及淬火缺陷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钢的淬透性由其冷却速度决定。
临街冷却速度越小,也就意味着奥氏体越稳定,则淬透性越好。
因此,凡是影响奥氏体稳定的因素,均影响钢的淬透性。
1。
碳质量分数。
先说流行的观点吧。
首先说,对于碳钢,碳质量分数影响临街冷却速度,所谓的C线右移。
因此,对于亚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淬透性增加。
到共析钢时达到最大。
对于过共析钢,却正好相反,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淬透性则降低。
流行观点认为,这是含碳量影响了临街冷却速度。
当然,我不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者。
但是从认知上讲,我并不太赞同这一形成理论。
首先,临街冷却速度对于大多数的第一印象是由等温冷却曲线得来的,也就是TTT图。
但我们很清楚,TTT图和CCT是很不同的。
比如对于亚共析钢,其珠光体转变的尖部甚至会落后于贝氏体转变的尖部。
所谓鼻尖位置便不再是以珠光体转变为基准。
此外,从淬透性的测定我们也清楚,淬透性的测定依据是半马氏体区的位置。
钢制零件形成淬火裂纹的原因分析
钢制零件形成淬火裂纹的原因分析钢制零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品或在使用期间的失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淬火裂纹的出现却是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零件在淬火过程中,表面和心部的冷却速度不一样,因此形成马氏体的先后也不一样。
当零件表面先形成马氏体时,便给尚处于奥氏体状态的心部以拉力,这时,由于奥氏体的塑性很好,此应力可以通过奥氏体的塑性变形而被松驰。
但是,当这部分奥氏体冷却下来向马氏体转变时,由于先期形成的马氏体硬度高,脆性大,塑性极小,故后形成的马氏体部分对它产生的拉应力迅速增大。
一旦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就会引起开裂。
另外,即使这种拉应力没有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但由于材料内部的缺陷而造成强度降低,也会引起开裂。
这就是引起淬火开裂的物理机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又具体以8种形式表现出来。
1原材料已有缺陷而导致的淬裂如果原材料表面和内部有裂纹,在热处理之前未发现,有可能形成淬火裂纹。
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该裂纹两侧有脱碳层,且脱碳层中铁素体的晶粒粗大。
铸造2夹杂物导致的淬裂如果零件内夹杂物严重,容易造成应力集中,淬火时将有可能产生裂纹。
3因原始组织不良而导致的淬裂(1)若钢的显微组织具有严重的带状偏析或化学成分严重偏析,在淬火时会引起极大的组织转变应力。
再者,碳化物聚集处易发生过烧现象,因而使零件容易发生开裂。
(2)如果钢在淬火前残余内应力较大,在淬火时容易造成开裂,出现该情况的零件,往往存在晶粒粗大,有魏氏组织等现象。
(3)零件经一次淬火后若需返修,在第二次淬火前又未经消除组织应力,则有可能在第二次淬火中产生裂纹,其裂纹往往沿着第一次的淬硬层分布。
4淬火温度不当而造成的两种淬裂(1)仪表的指示温度低于炉子实际温度,使实际淬火温度偏高,造成过热淬火,导致零件发生开裂。
凡过热淬火开裂的显微组织,均存在着晶粒粗大和粗大马氏体,产生的裂纹主要以沿晶的形式存在。
(2)钢件实际含碳量高于钢材牌号所规定的含量,若按原牌号作正常工艺淬火时,等于提高了钢的淬火温度,故容易造成零件过热和晶粒长大,使淬火时应力增大而可能引起淬裂。
模具钢淬火十种裂纹分析与措施
措施
优化模具钢的化学成分,降 低杂质含量。在淬火过程中 ,采用缓慢的冷却速度,以 减少热应力。对模具进行精 细加工,避免应力集中。
弧形裂纹分析
01 总结词
淬火后,模具钢表面出现弧形 裂纹。
03
02
原因
04
详细描述
弧形裂纹表现为在模具钢表面呈 弧形分布的细小裂纹,这些裂纹 一般不深入到材料内部。
模具钢的化学成分、加热和冷却 速度、应力集中等因素都可能导 致弧形裂纹的产生。
措施
优化模具钢的化学成分,降低杂 质含量。在淬火过程中,采用缓 慢的冷却速度,以减少热应力。 对模具进行精细加工,避免应力 集中。
龟裂分析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淬火后,模具钢表面出 现龟裂。
详细描述
龟裂表现为在模具钢表 面呈龟甲状分布的细小 裂纹,这些裂纹一般不
深入到材料内部。
原因
淬火介质选择
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避免因介质 不良引起淬火裂纹。
淬火冷却速度控制
合理控制淬火冷却速度,避免因冷 却过快引起淬火裂纹。
模具钢淬火后的预防措施
回火处理
对淬火后的模具进行适当的回火 处理,消除内应力,提高韧性。
表面强化处理
对模具表面进行强化处理,提高 表面硬度和抗疲劳性能。
模具维护保养
定期对模具进行维护保养,保持 模具良好的使用状态。
针对表面裂纹的防止措施与优化建议
防止措施
降低钢中的含碳量,加入适量的Cr、 Mn等合金元素;降低淬火温度和冷 却速度。
优化建议
选用淬透性好的模具钢,避免使用高 碳、高合金模具钢。
针对纵裂纹的防止措施与优化建议
防止措施
淬火处理常见裂纹类型及预防措施
淬火处理常见裂纹类型及预防措施汇报人:日期:•淬火处理概述•淬火处理常见裂纹类型•淬火处理裂纹的预防措施目录•淬火处理的质量控制•淬火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01淬火处理概述0102淬火处理的目的和原理淬火处理的原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通过快速冷却使金属内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实现性能的提升。
淬火处理的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韧性等性能。
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
保温一定时间,使金属内部结构调整均匀。
迅速冷却,使金属内部结构发生改变。
回火处理,进一步稳定金属内部结构,提高性能。
01020304淬火处理的基本步骤02淬火处理常见裂纹类型应力裂纹是在淬火过程中,由于工件内部温度不均匀,导致局部区域产生拉应力而产生的裂纹。
定义淬火过程中,工件内部温度变化大,导致内应力集中,尤其是在工件形状复杂或截面尺寸变化剧烈时,更容易产生应力裂纹。
原因采用缓慢淬火工艺,减小工件内外温差,降低淬火应力;合理设计工件结构,避免截面尺寸变化剧烈。
预防措施原因淬火后,工件内部仍存在一定的残余应力,当这些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就会产生延迟裂纹。
定义延迟裂纹是淬火后,在工件冷却过程中,由于工件内部存在淬火应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力逐渐释放而产生的裂纹。
预防措施优化淬火工艺,降低淬火应力;淬火后进行回火处理,进一步释放内应力;采用喷丸、碾压等表面强化处理工艺,提高工件表面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淬火裂纹是由于淬火过程中,工件内部或表面局部区域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相变不均匀,产生裂纹或开裂现象。
定义淬火过程中,工件内部或表面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相变不均匀,产生淬火裂纹;淬火介质选择不当或冷却条件不良,也会引起淬火裂纹。
原因合理选择淬火介质和冷却条件;采用预冷、分级淬火等工艺措施,减小温度变化梯度;优化淬火工艺参数,避免出现过热、过冷现象。
预防措施淬火裂纹03淬火处理裂纹的预防措施预冷处理在淬火前进行预冷处理,可以减少工件在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从而降低热应力。
淬火裂纹分析
淬火裂纹1 淬火裂纹: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马氏体转变起始温度)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裂纹是指在淬火过程中或在淬火后的室温放置过程中产生的裂纹,后者又叫时效裂纹。
裂纹的分布没有一定的规律,但一般容易在工件的尖角、截面突变处形成。
造成淬火开裂的根本原因是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断裂强度,或者虽未超过材料的断裂强度,但材料由于存在内部缺陷也会发生开裂。
造成淬火开裂的具体原因很多,分析时应根据裂纹特征加以区分。
2 淬火裂纹的成因:马氏体的本质脆性是淬火裂纹的内因,而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冶金缺陷等是马氏体本质脆性的影响因素;各种工艺条件、零件尺寸形状等引起的宏观内应力的大小、方向、分布状态等是淬火裂纹的外因。
下面将从微观到宏观,从内部到外部对钢件的淬火裂纹进行分析。
2.1 马氏体本质脆性—钢件淬火裂纹的内因:众所周知,中高碳钢淬火后,其韧性低,脆性大,易产生显微裂纹和宏观开裂。
这主要是由马氏体的本质脆性决定的。
而马氏体的本质脆性又决定于材料的冶金质量、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原始组织状态、马氏体的组织结构、显微应力及显微裂纹等。
图1 淬火裂纹的宏观形态图2.1.1 材料冶金质量缩孔和严重的轧制缺陷造成材料明显的不均匀性,这时材料是不宜进行热处理的。
而不少材料的冶金缺陷均可能单独与宏观或微观的内应力发生作用,促发淬火裂纹。
这些冶金质量问题包括:宏观偏析、固溶体偏析、固溶氢、锻轧缺陷、夹渣、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及碳化物带状组织等。
图2 沿夹杂物扩展的淬火裂纹2.1.2 材料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碳量增加将降低马氏体的断裂强度。
根据脆性固体理论断裂强度:,其中E、d值与含碳量相关,含碳量提高,马氏体中铁原子间结合力降低,弹形模量也降低,钢的断裂强度也随之降低。
热处理淬火裂纹和磨削裂纹
热处理淬火裂纹和磨削裂纹齿轮生产中常常产生淬火裂纹及磨削裂纹,最终导致产品报废,所以分析研究裂纹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克服的办法是重要而有意义的。
1、淬火裂纹1.1 淬火裂纹的类型淬火裂纹的类型,或特征与淬火内应力密切相关(图1)。
图1 淬火裂纹类型及形成裂纹的内应力其中特别应指出的是最为常见的纵向裂纹和横向裂纹。
(1)纵向裂纹(见图中的左上)这类裂纹主要发生在淬透工件,以组织应力为主在表面形成拉应力,而且三向应力中切向应力大于轴向应力(图2)(2)横向裂纹(见图中的左上第二图)这类裂纹主要发生在未淬透工件,最终在表面形成压应力,而在层下相应存在一定的拉应力,而且三向应力中轴向应力大于切向应力(图3)1.2 淬火裂纹的裂面特征淬火裂纹的裂痕面无杂色。
水淬时可能有红锈斑,油淬时有油渍。
图3 含ω(C)1%,ω(V)0.2%钢圆柱试样(Ф18mm)自800℃水淬后未淬透的心部大小对残留应力的影响因为淬火裂纹发生在250℃以下(Ms点以下),因而裂痕面不会有氧化。
若裂痕面有氧化或脱碳,则应视为锻造裂纹,或淬火前就存在的裂纹,在淬火后加深、扩大。
1.3 淬火裂纹的影响因素(1)合金元素合金元素的影响见图4。
C、Cr、Mo及Mn元素含量到一定程度即易引起淬火裂纹,P是最强的影响元素。
(2)钢的淬透性图5是钢淬裂倾向与淬透性的关系,即随着淬透性的提高,淬裂倾向增大。
(3)钢的Ms点当钢材的Ms点大于320℃,几乎不产生淬火裂纹(图6),这是因为在比较高的温度发生的马氏体转变立即得到回火,组织应力被降低。
(4)淬火温度通常,淬火温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裂纹,然而,此现象与淬火深度亦即工件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从图7来分析三种情况:a、第Ⅰ区,小工件淬火温度越高,淬火裂纹越易发生。
这是因为小工件温度越高,心部越容易淬硬,组织应力型占主导,表面拉应力增大。
b、第Ⅱ区,大工件淬火温度越高,越不容易产生淬火裂纹,这是因为对大工件,心部淬不透,所以其温度越高,能淬硬的心部体积增大,硬度提高,使表面压应力降低,相应,过渡区的拉应力也下降。
热处理缺陷
热处理缺陷一、淬火裂纹(一)淬火裂纹的类型和特征1. 纵向裂纹:沿工件纵向分布,裂纹较深而长,一条或几条。
产生原因:完全淬透,温度升高,裂纹倾向增大,尺寸较长而形状复杂的工件易产生纵向裂纹2. 横向裂纹:裂纹垂直于轴向,断口形貌由中心向四周发散,易长生于尺寸较大的工件,由于内外层马氏体相变不同时,相变应力较大产生3. 表面裂纹:呈网状,深度较浅,高频或火焰淬火时,加热未达到奥氏体化温度就快冷火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后冷速慢4. 剥离裂纹:表面淬火工件,表面淬硬层剥落或化学热处理后沿扩散层出现的表面剥落称玻璃裂纹。
裂纹平行于工件表面,潜伏在表皮下。
5. 淬火裂纹微观特征:抛光态下,曲折刚直,多沿晶扩展,也有穿晶、混晶扩展,裂纹两侧无脱碳,断口上无氧化色,呈脆性沿晶或混晶断裂。
(二)淬火裂纹形成机理钢中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体积增大所产生的应力导致淬火裂纹。
当钢淬火冷却时,在首先达到M s点温度的工件外层率先形成马氏体,发生体积膨胀,产生应力,外表面的马氏体膨胀几乎不受限制。
继续冷却当靠近中心部位的材料到达M s点温度时,新生的马氏体膨胀收到早已形成的外层马氏体的限制,产生使表面张开的内应力。
当马氏体大量形成所产生的内应力大于零件外层淬火状态的马氏体强度时,便出现开裂。
(三)影响淬火裂纹的因素1. 钢的化学成分:含碳、铬、钼、磷高易引起裂纹2. 材料缺陷:发纹、气泡、碳化物偏析、非金属夹杂、过热、折叠、微裂纹等3. 钢件形状结构:截面急剧变化的工件,有尖角、缺口、孔洞、槽口、冲压标记、刻痕、加工刀痕等应力集中部位易发生。
4. 淬火前原始组织: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不易产生淬火裂纹,因球状珠光体淬成马氏体时其比容变化小、应力小5. 淬火温度淬火温度高易产生裂纹,奥氏体晶粒粗大,淬透性提高,淬裂倾向大。
淬火温度与淬火裂纹发生率之间有三种情况:1)对于小型零件,淬火温度高,淬火裂纹发生率高2)对于大型零件,淬火温度高,淬火裂纹发生率低3)对于中型零件,裂纹发生有个转变温度6. 冷却速度冷速快,使表面产生压应力,内层为张应力,这种应力不易产生裂纹,但冷到马氏体转变点以下时产生相变应力,表面为张应力,易产生淬火裂纹。
热处理淬火开裂及预防
(4正确预先热处理,避免正火、退火组织缺陷(魏氏组织等。
(5正确选择加热参数。减少因加热温度过高、加热速度过快等原因引起的开裂。
(6正确的选择淬火介质和淬火工艺(方法。
(7合理的安排热处理工艺,尽量减少截面突变等容易引起冷却速度不均匀,应力增大的开裂现象。
(8对工件容易开裂的部位,如尖角、薄壁、孔等进行局部包扎。1、(9
3、
力较大,易在内孔壁上形成纵向分布的裂纹,从端面看呈放射状。
4、
时间差很大,形成很大的组织应力,以至产生裂纹。例如小件头部毛坯裂纹。5、应力集中引起裂纹钢件上有尖角、缺口等存在的情况下,易在淬火时造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集中而产生裂纹,尤其在应力集中和截面急剧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淬裂危险更大。
6、网状裂纹这种裂纹具有任意方向性而与工件形状无关,网状裂纹的深度一般在0.01~0.15范围内,是一种表现裂纹,高碳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表面脱碳后淬火医形成网状裂纹。
(3冷却不当在Ms温度以下快冷,因组织应力大引起开裂。如水-油双介质淬火。在水中停留时间长,淬火油中含有过多水份。
(4未淬透工件心部硬度为36~45HRC时,在淬硬层中和非淬硬层交界处易形成淬火裂纹。
(5重复淬火前未经中间退火,过热倾向大,前项淬火的应力未能完全消
除,以及多次加热引起表面脱碳,都会促使淬火开裂。
(3具有最危险淬火尺寸的工件易形成淬火裂纹。工件的全部淬透时有一最危险的的淬火尺寸,其直径(或厚度是:水淬时约8~15㎜;油淬时约25~40㎜。尺寸小于最危险的尺寸时,心部与表面温差小,淬火应力小,不易开裂。工件尺寸大于最危险尺寸时,淬火应力虽然大,但拉应力峰值远离表面,淬火倾向反而减小。只有中间某一尺寸(最危险尺寸的工件,拉应力峰靠近表面,且数值也较大对淬裂最敏感。4、典型裂纹现象
淬火裂纹的主要特征_理论说明以及概述
淬火裂纹的主要特征理论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淬火裂纹作为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之一,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淬火裂纹是在淬火过程中由于残余应力以及相变引起的热应力和组织变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正确理解和控制淬火裂纹对材料制造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淬火裂纹的主要特征,包括其裂纹形态、尺寸和位置分布以及裂纹方向和走向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淬火裂纹的表现形式。
第三部分将对淬火过程中产生应力变化的理论进行说明。
其中包括探讨淬火过程中残余应力与热应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变形与裂纹生成机制等内容。
第四部分将介绍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并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文章将涵盖实验方法和原理介绍,以及对典型淬火裂纹案例的分析。
此外,还将讨论影响淬火裂纹形成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控制策略。
最后一部分为总结与展望,在总结中将对本文进行概括性陈述,并概述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同时,还将提出改进建议,并展望未来在淬火裂纹领域中可开展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述淬火裂纹的主要特征、理论说明以及实验研究,并探讨其应变机制和析出物与裂纹形成关系。
通过对淬火裂纹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情况的综合分析,旨在提供对淬火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同时为其他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相关知识和指导,以进一步改进材料制造工艺并降低淬火裂纹风险。
2. 淬火裂纹的主要特征:2.1 裂纹形态:淬火裂纹通常呈现为沿材料表面或内部延伸的细小裂隙。
这些裂纹可以是直线状、分叉状或环形等不同形态。
在金属材料中,淬火裂纹往往呈现出透明的外观,观察时需要使用显微镜或增大镜进行辨识。
2.2 裂纹尺寸和位置分布:淬火裂纹的尺寸通常范围在几微米到数百微米之间。
它们可以在材料表面或内部发生,但更常见的是沿着晶界、晶粒边界或孪生界面形成。
锻造在淬火时为什么会发生畸变和开裂(推荐阅读)
锻造在淬火时为什么会发生畸变和开裂(推荐阅读)第一篇:锻造在淬火时为什么会发生畸变和开裂锻造在淬火时为什么会发生畸变和开裂锻造在淬火时为什么会发生畸变和开列?预防这些情况发生的措施有那些?一、淬火畸变㈠一般规律。
淬火加热和冷却,尤其是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都会使淬火工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形成畸变。
组织应力主要由于相变生产的组织与原始组织比容积有差别的缘故。
㈡减小畸变的措施① 合理选择钢材与正确设计对于形状复杂、各部位截面尺寸相差较大而又要求畸变极小的工件,应选用淬透性较好的合金钢,以便能在缓和的淬火介质中冷却。
零件设计时应尽量减小截面尺寸的差异,避免薄片和尖角。
必要的截面变化应平滑过渡,尽可能对称,有时可适当增加工艺孔。
② 正确锻造和进行预备热处理对高合金工具钢,锻造工艺的正确执行十分重要,锻造时必须尽可能改善碳化物分布,使之达到规定的级别。
高碳钢球化退火有助于减小淬火畸变。
采用消除内应力退火,去除机械加工造成的内应力,也可减小淬火畸变。
③ 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为减小淬火畸变,可适当降低淬火加热温度。
对于形状复杂或用高合金钢制作的工件,应采用一次或多次预热。
预冷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都可以减小工件的畸变。
㈢淬火畸变的矫正① 热压矫正,使工件在机械压力作用下冷却或在冷至接近Ms时加压矫正,可利用奥氏体的塑性消除或减小淬火工件的畸变。
② 热点矫正,用乙炔-氧火焰在工件的凸起侧局部短时加热,利用局部加热和冷却的内应力实现矫正。
热点矫正的要点是:A.热点大小以φ4~8mm为宜。
B.对一般结构钢,热点温度以750~800℃为宜,工具钢可稍微降温。
C.碳钢矫正后采用水冷,合金钢用压缩空气冷却。
D.应根据变形的几何特征考虑热点顺序。
沿全长均匀弯曲时,先点最凸处,然后向两端对称地进行热点。
工件局部急弯时,采用局部连续热点。
热点法适用于中小型轴类零件。
③ 反击矫正,将畸变工件臵于平板上,用淬过火的扁嘴钢锤敲击凹处,使之伸展而变直。
淬火裂纹实例分析报告
淬火裂纹实例分析报告淬火裂纹是指在金属材料中出现的裂纹现象,通常是由于冷却速度过快,或者冷却介质不均匀导致的。
下面将对淬火裂纹的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在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厂中,某个工段负责对转向节进行淬火处理。
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现有一台转向节出现了裂纹现象。
经过初步观察,发现裂纹主要分布在转向节表面,而不是内部。
于是将该转向节送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
首先,通过金相显微镜对转向节进行金相观察。
观察结果显示,裂纹主要分布在表面淬火层以及近表面区域,而在淬火层的内部并没有出现裂纹。
这表明裂纹与淬火处理过程有关。
随后,对该转向节进行硬度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淬火层的硬度达到了设计要求,但近表面区域的硬度略低于标准值。
由于淬火层的硬度一般与裂纹的形成有关,因此可以推测近表面区域硬度低可能是导致裂纹形成的原因之一。
进一步的分析还包括对淬火处理过程的回顾。
根据工作人员提供的数据,发现该转向节在淬火过程中,冷却介质的温度和速度都是经过精确控制的。
因此裂纹的形成不太可能与冷却速度过快或者冷却介质质量不均匀有关。
针对近表面区域硬度低的情况,进一步进行了金相显微镜下的组织观察。
观察结果显示,近表面区域的组织出现了颗粒细化和析出相增多的现象。
这表明可能存在一定的合金元素偏析现象,导致近表面区域的化学组成和机械性能有所不同。
进一步的化学成分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该转向节出现淬火裂纹的原因是由于近表面区域的合金元素偏析所导致的。
该裂纹一般不会对转向节的强度和使用寿命产生明显影响,但是对于外观造型和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而言,仍需要进一步改进淬火工艺,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分析结果仅针对该实例进行分析,对于其他情况可能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于淬火裂纹的预防和处理,还需要结合具体材料和工艺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改进方案。
浅谈磁粉检测教学中如何区分裂纹与发纹
浅谈磁粉检测教学中如何区分裂纹与发纹作者:韩雪来源:《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年第03期【摘要】裂纹和发纹缺陷虽然都是磁粉检测中最常见的线性缺陷,但对工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却完全不同,发纹缺陷对工作使用性能影响较小,而裂纹的危害极大,一般都不允许存在。
为了提高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教学中对他们的产生分布、磁痕特征及鉴别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高识别能力十分重要。
【关键词】磁粉检测教学;裂纹与发纹对比;产生原因;磁痕特征【作者简介】韩雪,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检测技术及应用教研室,无损检测专业教师。
在学习磁粉检测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同学提问:发纹是不是细小裂纹,发纹与裂纹有何区别,发纹对工件有无危害,是否会影响工件的使用。
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首先我们我们将从裂纹与发纹的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及鉴别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产生原因1.裂纹裂纹缺陷一般都产生在工件的耳、孔边缘和截面突变等应力集中部位的工件表面上,呈窄而深的V字形破裂,长短不一,通常边缘参差不齐,弯弯曲曲或有分岔。
按照工件不同的加工工艺,各种裂纹的产生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锻造裂纹由于加热不当、操作不正确、终锻温度太低、冷却速度太快等,加热速度过快时,因热应力而产生裂纹;锻造温度过低时,因金属塑性变差而导致撕裂,锻造裂纹一般都比较严重,具有尖锐的根部或边缘,磁痕浓密清晰,呈直线或弯曲线状。
(2)铸造裂纹根据铸件破裂时温度的高低将铸造裂纹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两种。
热裂纹约1200-1400℃高温下产生,并在最后凝固区或应力集中区出现,一般是沿晶扩展,呈很浅的网状裂纹,亦称龟裂。
其磁痕细密清晰,稍加打磨裂纹即可排除。
铸造冷裂纹约在200-400℃低温下产生。
低温时由于铸钢的塑性变坏,在巨大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冷裂纹,一般分布在铸钢件截面尺寸突变的部位,如夹角、圆角、沟槽、凹角、缺口、孔的周围等部位。
淬火变形和淬火裂纹知识
淬火变形和淬火裂纹知识淬火的定义与目的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淬火速度的速度冷却,使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钢件在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中冷却时,其冷却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蒸汽膜阶段、沸腾阶段、对流阶段。
钢的淬透性淬硬性和淬透性是表征钢材接受淬火能力大小的两项性能指标,它们也是选材、用材的重要依据。
1.淬硬性与淬透性的概念淬硬性是钢在理想条件下进行淬火硬化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的能力。
决定钢淬硬性高低的主要因素是钢的含碳量,更确切地说是淬火加热时固溶在奥氏体中的含碳量,含碳量越高,钢的淬硬性也就越高。
而钢中合金元素对淬硬性的影响不大,但对钢的淬透性却有重大影响。
淬透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即钢淬火时得到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它是钢材固有的一种属性。
淬透性实际上反映了钢在淬火时,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容易程度。
它主要和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有关,或者说与钢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有关。
还应指出必须把钢的淬透性和钢件在具体淬火条件下的有效淬硬深度区分开来。
钢的淬透性是钢材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它只取决于其本身的内部因素,而与外部因素无关;而钢的有效淬硬深度除取决于钢材的淬透性外,还与所采用的冷却介质、工件尺寸等外部因素有关,例如在同样奥氏体化的条件下,同一种钢的淬透性是相同的,但是水淬比油淬的有效淬硬深度大,小件比大件的有效淬硬深度大,这绝不能说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髙,也不能说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高。
热处理不当引起的失效之钢的淬火裂纹
热处理不当引起的失效之钢的淬火裂纹热处理不当引起的失效之钢的淬火裂纹在与冷挤压或成型有关的任何热处理过程中,如均匀化处理,预热处理和退火,都可能产生缺陷和异常现象。
过热和过烧会降低强度和韧性。
零件的表面硬化处理时缺陷异常现象可能导致断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在受循环弯曲载荷或扭转载荷的表面硬化零件中,疲劳裂纹往往开始于表层与心部的交界面(此处的强度梯度大)。
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表面硬化处理可能影响真长炫彩所得的韧性,例如要求韧性好的零件中的尖缺口,就不应当渗碳或渗氮。
如果零件需要表面硬化的话,应遮住缺口区或通过机加工即磨削的方法除去缺口区的硬化层。
最后的热处理和回火到所需的强度、延性和韧性是能导致脆性或韧性断裂缺陷的另一类热处理。
淬火裂纹或脆化可能发生于不同的热处理过程。
钢的淬火开裂钢中的淬火裂纹来源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体积增大所产生的应力。
淬火状态下的马氏体很硬,几乎没有延性。
由可淬透的合金钢制成的零件进行淬火时,在首先达到Ms温度的最外层中首先形成马氏体。
由于马氏体的膨胀,向下面较软的奥氏体“作功”,而且马氏体在外表面的膨胀几乎不受限制。
继续冷却以及靠近心部的材料达到Ms温度时,新生马氏体的膨胀受到早已经形成的外层马氏体的限制产生使表面张开的内应力,当马氏体大量形成所产生的内应力大于零件外层淬火状态下的马氏体的拉伸强度时便出现开裂。
淬火裂纹有几种易于辨认的特征:1.一般断裂时呈一条相当直的线条,从表面向心部眼神,裂纹也能拿张开或扩展,还可能在边缘表面出现剪切唇。
2.由于淬火裂纹发生在比较低的温度,所以在进行宏观或微观检查时,不会发现裂纹有任何脱碳现象。
3.断裂表面呈现戏精结构。
如果淬火后在回火,断裂表面可能因氧化而变黑。
(图中A区为淬火裂纹扩展断面)4.在高温和氧化条件下回火后的淬火裂纹进行微观检查发现有回火氧化皮。
控制开裂的因素1.应力集中:淬火中遇到的任何应力集中状态都会加速淬火裂纹的形成,因此淬火时应尽量避免或堵住如长方形键槽或孔洞等截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热处理之淬火工艺的优劣势分析
热处理之淬火工艺的优优势分析就热处理工艺节能作一简单讨论,先来说下淬火工艺的优势。
研究证实,亚共析钢在略低于Ac3的α+γ两相区内加热淬火(即亚温淬火)可进步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并可消除回火脆性。
淬火的加热温度可降低40℃。
一般亚共析碳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在Ac3以上30~50℃,共析及过共析碳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
对高碳钢采用低温快速短时加热淬火,可减少奥氏体碳含量,有利于获得良好强韧配合的板条马氏体,不仅可进步其韧度,而且还缩短了加热时间。
对于某些传动齿轮,以碳氮共渗代替渗碳,耐磨性进步40%~60%,疲劳强度进步50%~80%,共渗时间相当,但共渗温度(850℃)较渗碳温度(920℃)低70℃,同时还可减小热处理变形。
缩短加热时间消费理论说明,依工件的有效厚度而确定的传统加热时间偏于保守,因此要对加热保温时间公式τ=α·K·D中的加热系数α进展修正。
按传统处理工艺参数,在空气炉中加热到800~900℃时,α值推荐为1.0~1.8min/mm,这显然是保守的。
假设能将α值减小,那么可大大缩短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应根据钢种工件尺寸、装炉量等情况通过实验确定,经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一旦确定后要认真执行,才能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热处理工艺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优势:1、淬火畸变与淬火裂纹热处理过程中淬火炉淬火畸变是不可防止的现象,只有超过规定公差或产生无法矫正时才构成废品,通过适中选择材料,改进结够设计,合理选择淬火,回火炉回火方法及标准等可有效的减小与控制淬火畸变,可采用冷热效直,热点校直和加热回火等加以休正。
裂纹是不可补救的淬火缺陷,只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减小和控制淬火应力方向分布,同时控制原材料质量和正确的构造设计等。
2、氧化-脱碳-过热-过烧零件加热过程中,假设不进展外表防护,将发生氧化脱碳等缺陷,其后果是外表淬硬性降低,达不到技术要求,或在零件外表形成网状裂纹,并严重降低零件外观质量,加大零件粗糙度,甚至超差,所以精加工零件淬火加热需要在保护气氛下或盐浴炉内进展,小批量可采用防氧化外表涂层加以防护。
表面淬火裂纹的有效识别方法
表面淬火裂纹的有效识别方法
2004-2
淬火裂纹是一种无法补救的热处理缺陷,若不能及时发现,将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多年的现场经验告诉我们:酸洗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无需专用设备,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也无特殊要求。
其具体作法如下:
(1)用水冲净工作。
(2)将冲净的工件用铁篮子装入浓度约20%~30%的盐酸液中浸泡15~20min。
(3)取出工件后用水冲净其表面的酸液。
(4)将冲净的工件放入防锈液(10%NaNO2+0.4%Na2CO3+其余为H2O)中浸泡2min,取出放在工作台上排列好,自然晾干。
(5)过12~24h后观察工件表面,若有锈蚀纹,则锈蚀处即为淬火裂纹所在位置。
以上方法对于中小型企业的热处理现场识别淬火裂纹非常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淬火裂纹与非淬火裂纹的鉴别
摘要:本文说明淬火裂纹形成原因及预防,并阐述淬火裂纹、锻造裂纹、磨削裂纹的特性及区别。
引言:淬火裂纹是常见的淬火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热处理的缺陷是从产品设计开始的,故预防裂纹产生的工作应该从产品设计抓起。
要正确地选择材料、合理地进行结构设计,提出恰当的热处理技术要求,妥善安排工艺路线,选择合理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加热介质、冷却介质、冷却方法和操作方式等。
一、材料方面
1)碳是影响淬裂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碳含量提高,MS点降低,淬裂倾向增大。
因此,在满足基本性能如硬度、强度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碳含量,以保证不易淬裂。
2)合金元素对淬裂倾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淬透性、MS点,晶粒度长大倾向、脱碳的影响上。
合金元素通过对淬透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淬裂倾向。
一般来说,淬透性增加,淬裂性增加,但淬透性增加的同时,却可以使用冷却能力弱的淬火介质以减少淬火变形的方法来防止复杂零件的变形与裂纹。
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为了避免淬火裂纹,选择淬透性好的钢,并用冷却能力弱的淬火介质是一个较好的方案。
合金元素对MS点影响较大,一般来说,MS越低的钢,淬裂倾向越大,当MS点高时,相变生成的马氏体可能立刻被自回火,从而消除一部
分相变应力,可以避免发生淬裂。
因此,当碳含量确定后,应选用少量的合金元素,或者含对MS点影响较小的元素的钢种。
3)选择钢材时,应考虑过热敏感性。
过热较敏感的钢,容易产生裂纹,所以在选择材料时应引起重视
二、零件的结构设计
1)断面尺寸均匀。
断面尺寸急剧变化的零件,在热处理时,由于产生内应力而产生裂纹。
故设计时尽量避免断面尺寸突变。
壁厚要均匀。
必要时可在与用途无直接关系的厚壁部位开孔。
孔应尽量做成通孔。
对于厚不同的零件,可进行分体设计,待热处理后,再进行组装。
2)圆角过渡。
当零件有棱角、尖角、沟槽和横孔时,这些部位很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零件淬裂。
为此,零件应尽量设计成不发生应力集中的形状,在尖角处和台阶处加工成圆角。
3)形状因素造成的冷却速度差异。
零件淬火时冷却速度的快、慢随零件形状的不同而不同。
即使在同一零件上不同的部位,也会因各种因素而造成冷却速度的不同。
因此要尽量避免过大的冷却差异,以防止淬火裂纹。
三、热处理技术条件
1)尽量采用局部淬火或表面硬化。
2)根据零件服役条件需要,合理调整淬火件局部硬度。
局部淬火硬
度要求较低时,尽量不强求整体硬度一致。
3)注意钢材的质量效应。
4)避免在第一类回火脆性区回火。
四、合理安排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
当钢件的材料、结构和技术条件一经确定,热处理工艺人员就要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合理的工艺路线,即正确安排预备热处理、冷加工和热加工等工序的位置并确定加热参数。
淬火裂纹:
1、500X下,呈锯齿状,起始端裂纹宽,结束断裂纹细小至无
2、微观分析:
异常冶金夹杂,裂纹形貌呈锯齿状延伸;用4%的硝酸酒精腐蚀后观察,没有脱碳现象,微观形貌见下图:
1#样品
2#样品
分析结论:
1、样品的成分符合标准要求并对应原始炉号成分。
2、由微观分析,样品裂纹处未发现异常冶金夹杂,没有脱碳现象,
裂纹呈锯齿状延伸,具有淬火裂纹的典型特征。
锻造裂纹:
1、典型材料原因导致的裂纹,边缘为氧化物,
2、微观观察
表面白亮层应为二次淬火层,二次淬火层下深黑色为高温回火层
分析结论:存在脱碳的裂纹要分辨是否是原材料裂纹,一般裂纹脱碳深度大于等于表面脱碳深度的为原材料裂纹,裂纹脱碳深度小于表面脱碳深度的锻造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