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07-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07-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难以发育出苔原,A、B错误。大分水岭总体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拔不高,发育不
出苔原,D错误。富士山地处温带,且海拔较高,能发育出苔原,C正确。
考向2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例8 简单的学术情境(2023·山东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
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
A.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
【解析】洛迦山岛位于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理论上大多数植被为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
8.知识点1、2、3为适应环境,滨柃最可能的特征是( C )
①根系纤细密集 ②植株抗风能力弱 ③植株耐盐碱 ④植株高大 ⑤植株耐贫瘠
A.①③④
B.②③④
D.④—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根据图中景观可知,①地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地植被类型为温
带草原,③地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④地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故选C。
(2)下列关于四地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植被有板状根、茎花现象
b.②地区植被具有耐旱、矮小等特点
c.③地区植被春季长叶,秋冬季落叶
意温带地区的阔叶林。故图示植被景观按照纬度从低到高的分布顺序是①③②或者
④③②。
2.知识点2、3影响不同纬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 D )
A.地形
B.海拔
C.水分
D.热量
【解析】不同的温度
带,由此形成了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等全球陆地植被基本格局,D正确。
葱绿,冬季落叶,景观外貌四季变化较大,B正确;丙的层次很少,为亚寒带针叶林,
景观外貌四季变化较小,C错误;丁位于极地附近,主要为苔原和冰原,冰雪覆盖面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水平1:根据地理资料,说出主要植被类型。

水平2:运用地理资料,说明影响植被的自然环境条件。

水平3:能够运用资料,结合典型植被,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水平4:结合区域,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布局植被。

综合思维: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明植被分布规律,说出主要分布地区。

地理实践力:观察学校所在地植被类型,探讨其与植被的关系。

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1.判断正误。

(1)不同的气候带,植被类型一定不同。

(×)(2)苔原植被一定分布在极地地区。

(×)2.亚热带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和亚热带荒漠草原3.温带植被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4.寒带植被的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2.常绿硬叶林分布在( )A.南北纬10°之间B.热带干旱地区C.地中海气候区D.亚欧大陆北部答案 C解析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区发育的典型植被。

3.对比说明雨林、硬叶林、针叶林形态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提示雨林茂密、常年葱郁,因常年水热丰富;硬叶林叶坚硬、有蜡质,因夏季干热;针叶林稀疏、叶片呈针状,因为热量不足。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01减少,由此形成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的格局。

(1)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2)距海远近不同、□02水分条件存在差异,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差异。

(3)洋流也是影响植被的因素之一。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03光合作用影响大气成分。

(1)通过□04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

(2)通过□05水土的作用。

(3)植物根系具有保持□(4)植物残落体变成□06腐殖质,从而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7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7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1)太阳辐射由赤道到两极递减影响植被类型 (2)水分条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影响植被类型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植被覆盖土地水土流
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1)~(2)题。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降雨量 降雨Βιβλιοθήκη 径流 泥沙 径流 泥沙 径流 泥沙 径流 泥沙
2017《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塞罕坝林场(下图)建设者们的事迹 感人至深,50多年来他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 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历史上,塞 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 时期称“千里松林”。据此回答(1)~(3)题。
(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一、植被 1.植物种群:在一定环境空间内生长的同__一__种 __植物的个体集 群。 2.植物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种群。 3.植被:覆盖地表某一区域的植__物__及其群落。 4.植被的分类: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二、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1.热带植被
类型
分布
特点
热带 雨林
[归纳提升] 植被的分布及特征
植被类型
景观特征
气候 我国的分布
海南岛、云南
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
热带
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西
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
热 雨林
气候 藏东南部、台
等现象

湾南部
热带
热带草原
湿季植被葱绿,干季植被枯黄

草原
气候
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
热 热带
热带沙漠

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材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现象,其中第七节主要讲述了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植被。

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的植被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和演化的,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

当植被发生变化时,势必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都发生变化。

植被在推动地球和生物界的发展和进化、为地球上一切生命提供能源、参与土壤形成,并为一切生物准备栖息的场所和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中首先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赤道附近的雪山—乞力马扎罗山的植被的垂直变化。

然后让学生学习世界主要的植被类型、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等,让学生体会到植被的对环境的重要性,体现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通过运用相关图表等资料材料等,观察、认识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植被,从而了解其不同区域的主要特征。

人地协调观:了解各种世界不同地区的植被的性质、影响不同地区的植被的形成因素,认识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带来的后果,尤其是对森林和草原的破坏后带来的恶性循环等,培养学生保护植被、爱好自然的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利用所学,探究不同地区植被的性质的相关原因,并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相关知识,解析相关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运用实验、通过野外观察,不同地区的植被以及同一个地区不同季节的植被等,观测不同地区植被的特征,描述其的主要特点,培养学生在野外动手和观测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1、重点:结合实例,认识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2、难点: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多媒体自制教具、地貌景观模型【导入新课】探究:乞力马扎罗山?思考:分析左图山顶周边色彩多变化的原因?【板书】1、植物群落。

【启发提问】什么是植被?植被分为哪两种?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讲解】地球上任何植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在一定环境空间内生长的同一种植物的个体集群,称为植物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种群,则称为植物群落。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世界主要植被类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一课时需要学生掌握植被类型名称和各类植被的典型特征,主要包括植被的叶片、根系、枝干等方面。

植被作为自然环境的组成因素,也会反作用于自然环境,不仅促进着整个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同时也在不断塑造和改变着地理环境。

二、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读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图,说明植被主要分布地区及特征。

2.地理实践力:观察家乡所在地植被类型,探讨其与环境的关系。

3.综合思维: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律,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运用相关图表等资料材料等,认识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植被分布位置及其特征,能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启发引导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实践导入展示四位学生的聊天记录,他们分别描述所在大学景观特征,根据文字让学生猜出他们所在地,并引入新课。

甲:浙江大学乙:海南大学丙:北京大学丁:西藏大学结合现实环境,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第一部分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1.植被相关概念2角色扮演:世界主要植被自主学习:1、植物种群、植物群落、植被的概念。

2、植物分类有哪些?根据植物种群、植物群落、植被的概念,分析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提出小组学习任务:要求:分小组的形式,用角色扮演法以第一人称的口语,完成下列四组植被类型的分布位置和植被特征。

完成后小组以每种植被派一名同学来表达,说出你们的答案。

1.结合图文材料,搜集热带植被、亚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的景观图。

说出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位置和特点。

通过思考问题,体会植被的类型和特征反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的特点。

同时掌握并分清植物种群、植物群落和植被等几个概念。

角色扮演,任务展示:小组一:热带植被1.热带雨林带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

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植被的概念、分类及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掌握不同植被类型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如气候、土壤、水分等。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植被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3.能够运用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释和分析实际地理问题,如植被对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的作用等。
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植被保护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总结报告,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悟。
4.创意设计:结合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设计一项旨在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活动。要求提交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目标、具体措施、预期效果等。
5.环保宣传:制作一份关于植被保护的宣传海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同学们普及植被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c.水分:水分条件是植被生长的关键因素,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分需求不同。
3.举例说明植被对环境的影响,如植被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植被类型,分析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所选植被类型与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水分等)的关系,并制作成PPT进行展示。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植被、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不同植被类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提问:“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会有所不同?”引发学生思考。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植被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包括草原、森林、灌木林、荒漠等。
2.使学生了解植被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气候、土壤、水分等。
3.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观察当地植被,分析其与环境的关系。
4.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以及植被保护对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情境创设:利用图版教材、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植被类型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植被的多样性。同时,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问题导向: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评价学生时,我将坚持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植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你们知道图片中的植被是如何适应这个环境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引入新课。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图版教材、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讲解植被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如草原、森林、灌木林、荒漠等。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学习新知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热带植被(1)类型:、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

(2)热带雨林①分布: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

②特点:植物种类,植物群落;维持地球的重要生态系统,直接影响着全球环境。

(3)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主要分布在热带较的地区。

典型植物为树。

2.亚热带植被(1)类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荒漠草原等。

(2)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地区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3)常绿硬叶林: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主要由硬叶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

(4)亚热带荒漠草原: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北缘,主要由和禾草组成。

3.温带植被(1)类型:、针叶林和草原。

(2)落叶阔叶林:由季长叶、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

(3)针叶林(泰加林)①分布:只分布在北半球,在大陆和大陆北部。

②特点:通常由树种构成,立木端直,树冠呈,群落结构比较。

(4)温带草原①特点:由低矮的旱生多年生或旱生组成。

②分布: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均有分布。

北半球草原常呈分布。

4.寒带植被(1)类型:极地(或高山)灌木、、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2)分布:位于极地地区,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根本因素:和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

(2)热量:热量有规律地减少,由此形成了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等全球陆地植被。

(3)水分:不同,水分条件存在差异,造成不同区域植被类型差异。

(4)水热组合状况差异也会影响植被分布。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植被通过植物的作用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

(2)植被的可以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

(3)植被能够,增加土壤,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4)植被经过长期作用能使区域地理环境朝着一定方向改变。

《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必修第一册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地理现象。

二、作业内容1. 知识梳理学生需仔细研读《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本内容,总结出植被的基本类型及其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并整理不同地域植被分布的差异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性。

2. 实地考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观察学校周边的植被类型、生长状况及环境特点,记录下植被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相互影响情况。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热带雨林、草原等),分析该地区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探讨其与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撰写分析报告。

4. 制作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植被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逻辑脉络,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三、作业要求1. 实地考察时需注意安全,遵守纪律,保持环境整洁。

2. 案例分析需引用可靠数据和文献资料,保证分析报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制作思维导图时,要确保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易于阅读。

4. 所有作业需按时完成,按时提交,并在作业中体现出个人见解和思考。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格式、逻辑性、创新性及个人见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同学互评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反馈方式: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对存在问题的作业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对植被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理解程度将通过作业反馈得到检验和提升。

2. 教师在作业反馈中应注重鼓励学生发挥个人见解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3. 通过作业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结合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植被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直观感受。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植被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植被的分类、地理分布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合理解释植被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原因和结果,培养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地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利用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和生态功能。
3.通过植被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植被调查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记录、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4)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评价:
-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实践活动成果等方面,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
(一)导入新课(500字)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植被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草原、荒漠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植被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保证作业质量,按时完成。
2.作业内容要注重实际操作和思考,力求在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中图版)第2章第7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中图版)第2章第7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的物理和 化学性质
【生活实践】 1.植物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 指示作用。例如,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多水 环境。可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许多气候类 型的名称用植被类型来表示,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原因即在 此。 2.热带荒漠上的骆驼为单峰驼;温带荒漠上的骆驼为双峰驼。
提示 树干高大、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吸水量特别大。
4.温带植被
秋冬季节更容易判别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最具有代表性的类型有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
有利于减少因呼吸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1)落叶阔叶林:由春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 乔木 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
具有明显的 季相 变化。
(2)针叶林(泰加林) ①分布:亚欧大陆和 北美大陆
提示 台湾岛纬度低,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台湾岛山脉海拔高,相对 高度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所以物种丰富。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影响大气: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增加大气 湿度
,调节局
地 气候 。
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
(2)影响土壤:植物根系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植物的 残落体变成土壤 腐殖质 ,从而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能力素养•提升
情境探究 (来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 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 000多座高度在 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 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 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称 谓由此而来。
(3)水分条件:水分条件的差异也是造成不同区域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必修第一册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观察与探究,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关章节,理解植被类型、分布及其与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2.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公园进行实地观察,记录不同区域的植被类型、生长状况,并分析其与环境因素的关联。

3. 小组讨论:学生需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探讨植被类型如何影响环境质量,并尝试从不同角度解释这种关系。

4. 报告撰写:小组需整理讨论成果,编写一份关于植被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报告,包括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及结论。

5. 案例分析:学生需收集至少一个关于植被变化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案例,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三、作业要求在完成上述作业内容时,学生应遵循以下要求:1. 观察要细致:在实地观察时,学生应仔细观察并记录植被的种类、生长状况及周围环境特征。

2. 记录要准确:报告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应准确无误,数据和事实应可靠。

3. 团队合作:小组内成员应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作业任务,并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

4. 按时提交:作业应按照教师要求的时间节点准时提交,不得拖延。

5. 格式规范:报告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撰写,包括标题、正文、结论等部分。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地观察的细致程度和记录的准确性;3. 小组讨论的深度和广度;4. 报告的逻辑性、条理性和规范性;5. 案例分析的深度和思考的独到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教师还将对小组的讨论成果和报告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此外,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必修第一册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设计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学习活动,深入了解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以探究“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 知识预习:学生需预习植被的定义、分类及其与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环境的联系。

2. 案例研究:选取特定地区(如一片森林或草原),分析该地区植被类型及其与自然环境各要素(如气候类型、地形地貌、土壤性质等)的相互影响。

3. 地图绘制:绘制该地区地形图和植被分布图,并标注出植被类型与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4. 观点撰写:根据案例分析,撰写一篇关于植被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短文,包括对案例地植被和自然环境特点的描述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分析。

5. 数据收集: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该地区植被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历史文献或研究报告,并整理成简要的资料。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认真预习: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前需认真预习相关理论知识。

2. 数据准确:地图绘制需准确标注植被类型和自然环境特征,数据来源需可靠。

3. 观点明确:短文应观点明确,分析逻辑清晰,结合案例地实际情况展开讨论。

4. 资料整理:收集的资料需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文档,并注明来源。

5. 按时提交: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将不予受理。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植被与自然环境关系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分析案例地植被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能力。

3. 地图绘制准确性:评价地图绘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短文质量:评价短文的观点明确程度、逻辑清晰度和文笔表达能力。

五、作业反馈作业提交后,教师将进行批改并给予反馈。

反馈内容包括:1. 知识点的补充与修正:针对学生作业中暴露出的知识盲点进行补充和修正。

2. 分析思路的指导:对学生分析思路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析框架。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7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7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了解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综合思维)2.读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图,了解不同地域环境特点。

(区域认知)3.描述不同热量带主要植被类型的典型特征,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维)4.结合案例,分析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理解森林植被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人地协调观)一、植被1.植物种群:在一定环境空间内生长的同一种植物的个体集群。

2.植物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种群。

3.植被:覆盖地表某一区域的植物及其群落。

4.植被的分类: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二、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热带植被类型分布特点热带雨林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四季常绿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 热带较干燥地区散生在草原中的旱生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具有非常特殊的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

典型植物为猴面包树类型分布特点常绿阔叶林亚欧大陆东岸森林植被,四季常绿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气候区由硬叶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

叶坚硬革质,叶面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亚热带荒漠草原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北缘旱生灌木和禾草组成类型分布特点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春夏季长叶、冬季落叶,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针叶林(又叫泰加林)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通常由单一树种构成,立木端直,树冠呈尖塔状,群落结构简单温带草原温带地区大陆内部由低矮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旱生小半灌木组成(1)典型植被类型: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2)分类⎩⎪⎨⎪⎧极地苔原:位于极地地区高山苔原: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三、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不同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影响区域的水热状况从而对植被产生影响。

第七节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七节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七节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一、植被与气候的关系1.气候影响植被: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植被类型和分布会有所不同。

例如,热带雨林的分布就是在热、湿的气候条件下。

2.植被影响气候:植被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循环和碳循环上。

例如,热带雨林的植被通过蒸腾作用会释放出大量水汽,形成了降雨,影响了当地的气候。

3.植被调节气温:植被的蒸腾作用能使周围温度下降,起到了调节气温的作用。

二、植被与地形的关系1.植被适宜区域受地形影响:山地、平原、沙漠、盆地等地形对植被类型和分布都有一定影响。

例如,盆地植被分布主要集中在盆地四周的山地,因为盆地内部地势低洼,缺乏水源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2.植被对地形的作用:植被的根系能固定土壤,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保持水土,防止土地沙漠化。

三、植被与土壤的关系1.植被促进土壤形成:植被的生长可以改变岩石的化学成分,产生有机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2.土壤对植被的影响:土壤质地、肥力等因素对植被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针叶林分布在贫瘠、酸性的土壤上,而落叶阔叶林则分布在肥沃、中性的土壤上。

四、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1.森林砍伐:过度的森林砍伐会破坏生态平衡,使植被退化,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气候变化。

2.草原放牧:草原的放牧对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也是一个问题。

3.清洁能源开发:一些清洁能源开发项目,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可能会影响某些植被的生长。

总结植被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保护植被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人类活动的时候,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避免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中图版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中图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七所大学的图片,和北京大学四季的景观图,并提问:对比我们学校,四季明不明显?为什么北京大学有这么明显的四季变化?提问:你梦想中大学时什么样子的?资源准备: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提问梦想中的大学来导入新课,快速拉近我与学生之间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表现二、识别植被一.认识植被教师活动:在学生阅读后,通过提问什么是植被?并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植被的三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引出植物与植被的区别。

并再次提问植被可以如何分类?通过学生回答后对不同类型举例。

在此强调现存天然植被已经或多或少的被人类干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5:什么是植被?植被和植物的区别?植被可以如何分类?资源准备:幻灯片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总结归纳能力。

【识别森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展示四幅图片,要求学生将图片与森林类型进行一一对应,并追问是如何进行对应的?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归纳出森林的生态特征的表现有季相、垂直结构、叶片等。

1.结合教材7579,归纳以下植被类型的生态特征,并结合地图册P3839思考其生态特征与其气候的关系。

要求将手中的叶片与森林类型进行一一对应,思考其叶片的特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的关系。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学生表格。

教师在此补充垂直结构的相关内容:森林中形成分层明显的成层现象是由于植物通过争夺阳光占据不同的空间结构所形成的。

教师:对于表格中内容有没有需要补充?若有则进行补充,没有则直接追问哪一种叶片是热带雨林的植物?(龟背竹)教师追问:叶片上的孔隙适应的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教师:哪些叶片是亚热带常绿林的植物?(香樟树和苏铁)教师追问:亚热带常绿林叶片有何特征?起到什么作用?(反光,降温锁水)教师:哪一种叶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植物?对比常绿林有何区别?教师:哪一种叶片是亚寒带针叶林?叶片有何特征?起到什么作用?教师追问:北京大学校园里的森林属于哪一类?教师总结:从热带雨林到亚寒带针叶林主要是由于热量在减少;植物不同的生学生通过预习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01 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夯实基础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 .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1井布特冊热带雨林南北玮之间的南天洱刚果輕地、述洲东南亚地区植拘种花丰富•愴物辟落第梅丈朶*忙腔甘为 旦刑未加、灌未丛相◎本肚* -t冏性变化*帆李當録。

是缩持地球忌蛊平衡 的敢笈住态系號原{萨KW巫帝较辺「蝉世1<M 生在◎廉中的旱生莽木多为壌生3分枝,H TT 『带书號的大而帀平的何伞理树冠1. 判断正误。

(1) 不同的气候带,植被类型一定不同。

(X) (2) 苔原植被一定分布在极地地区。

(X)2. 亚热带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和亚热带荒漠草原3 .温带植被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4 •寒带植被的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2 .常绿硬叶林分布在()A. 南北纬10°之间B. 热带干旱地区C. 地中海气候区D. 亚欧大陆北部答案C解析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区发育的典型植被。

3 .对比说明雨林、硬叶林、针叶林形态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提示雨林茂密、常年葱郁,因常年水热丰富;硬叶林叶坚硬、有蜡质,因夏季干热;针叶林稀疏、叶片呈针状,因为热量不足。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口°!减少,由此形成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的格局。

(2) 距海远近不同、口02水分条件存在差异,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差异。

(3) 洋流也是影响植被的因素之一。

2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通过fi g光合作用影响大气成分。

(2) 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

(3) 植物根系具有保持口05水土的作用。

(4) 植物残落体变成口06腐殖质,从而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5) 植被经过长期作用能使区域地理环境朝着一定方向改变。

1. 判断正误。

(1) 决定植被类型的根本因素是水分、热量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

(V)(2) 植被通过呼吸作用影响地球上大气成分。

(X)2 .干旱地区植被再度减少,可能引起()A.气温年较差变小B.空气更加洁净C. 土壤水肥增多D.沙漠化加剧答案D解析干旱地区植被减少,防风固沙功能下降,空气中沙尘增多,故B项错误。

区域气候变干,气温年较差增大,故A项错误。

植被减少,枯枝落叶减少,土壤有机质累积少,土壤肥力下降,故C项错误。

植被减少后,气候更加干燥,土地沙漠化加剧,故D项正确。

3 •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通常海拔4 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随时滚动,被称为流石滩。

这里没有茂盛的草甸,更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少量植被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

试分析流石滩上的植物是如何对抗恶劣的生存环境的。

提示流石滩地势高峻,多山地大风,温差大,土壤浅薄,无法生长高大、稠密的植株,所以植被小而少。

海拔高,暖季短,所以植被多速生;叶片肥厚利于保温抗旱;根系发达可以抵御干旱和大风。

02、主题探究区思维探究实践运用任务探究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下图为内蒙古植被类型分布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 判断A、B、C三种植被类型。

(2) 描述内蒙古植被的分布规律。

(3) 指出影响内蒙古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成果展示](1)A为森林;B为草原,C为荒漠。

(2) 森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荒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地区。

(3) 水分(降水)。

1•植被的分类2 .森林4(应吒濮吒憔特点輕帀里1K牯物特点热带甘栋變马孙河潼域・W(果想讹域"印恆尼抖业卡年旺陪牛托•盘林岸禰绿色.推厠种类卡宜"裤也蜻构童缺*有枚就F富的頤忙气幅辛年rfijfi •分H用两事印用半岛、中由芈岛,菠国部怖址区WJI崔;■岸他吳圧,板啪寻■I'W■列带予処工慎和业咼眇起泡飞板夏季玄温零甫. 峯爭富和少闸我国用卉地区+UH东常眾"巴西削覆尢剧曼东由ms紳怵■卿毎.乔事巧革師叶片• JtW常柏側帕化期集中* “最且M:扈用站掏(4廊戲・* 本拉物,啦主皿竝少,泄右伍眾翊总使现亲叶林|也市灣勺帜垠承黑懊卜悭-爭年说和各雨jt中洽沿斗常绿:耳兄权期主*战杵鞍蠻•榊1:劭就:时片常蛛世顼』1 Hid姑他把冷1肚曲非处筒单' fHdi:见到蕎加杭糊利附生tti物叶林足沪傭温蓉I*J 冬辛声净干轉崔国北/rtfcx弄木叶片児国*作予往叶•植爭乖洱吋規带髡祥忤1像全即越和步琳西耿地比亚裁曲针叶林i «4?H 叶H冬军笈舟轻吃. 足乍触腥逊促戢甲斯和側倉丸以静誓交tfl帙内4■,叶片當期和欢3. 荒漠和草原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1)〜(2)题。

(1) 甲、乙、丙植被带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A .森林、草原、荒漠 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2) 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是 ( A. 大于300 mm ;大西洋 C.小于300 mm ;印度洋科学思维荒漠与草原区别的分析思路第(1) 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是其基本特征。

根据等降水量线分 布可知,甲地降水在 300 毫米左右,乙、丙的降水量都在 300 毫米以下,而且丙地比乙地更 少。

故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第(2) 题,丁地东南方向是海拔较高的山地,正处在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

再从图上的等降水 量线的分布来看,丁地降水在 300 毫米以上。

[ 答案 ] (1)B (2)A提升运用能力某类植物 (下图 )不跟土壤接触,其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利用雨露、空气中 的水汽及有限的腐殖质 (腐烂的枯枝残叶或动物排泄物等 )为生。

读图,回答 1〜2题。

1 .该类植物为 ( ) A .藤本植物 B .附生植物 C.草本植物 D.寄生植物答案 B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和图示信息可知,该类植物为 附生植物,故B 项正确。

2.该类植物主要出现在 ( )A .热带雨林B .常绿阔叶林( )B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 .大于300 mm ;印度洋 D.小于300 mm ;北冰洋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A解析附生植物主要出现在热带雨林,故 A 项正确。

任务探究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

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 ,动物种类占全国的森林覆盖率1/4 ,80.8%,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

左图为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模拟图,右图为西双版纳森林景观。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 根据人类的影响程度,可将植被分为哪两类?两图分别属于哪类植被?(2) 影响植被生长和分布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 简要说明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形成的原因。

(4) 西双版纳生物物种丰富,主要原因是什么?[ 成果展示] (1) 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左图为人工植被,右图为天然植被。

(2) 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

(3) 根据阳光在森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经济林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逐渐形成垂直结构。

(4) 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水热充足,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生长。

1.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最重要的因素,光照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热量和水分对植被分布有显著影响。

2. 自然环境对植物特征的影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被,它们在个体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

(1) 水生植物:生长在水域中,形成水生植物,如莲花等,叶子硕大,根系不发达。

(2) 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地区,形成旱生植物,如骆驼刺、仙人掌等,叶片细小,根系发达。

3. 植物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植物生长对自然环境长期的依赖作用,使植物产生某些适应性与其生长的环境保持统一,使植物能够指示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因而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如树冠可指示风向,根系发达可指示干旱环境,植被茂密可指示温暖湿润环境等。

(1) 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太阳辐射C. 土壤D.降水(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 土壤D.降水(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 N两地晚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降水科学思维地理环境对植被的影响第(1) 题,读图可知,日本本州岛自南向北樱花初放日期越来越晚,这是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造成的热量差异。

第(2)题,M和N在同一纬度,而且都位于沿海,但N地附近有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读图,完成⑴〜⑶题。

日本暖流经过,起增温加湿的作用,所以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第(3) 题,M N两地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极低;相对来讲,P地地势高,热量相对不足,所以P 地樱花初放日期较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 答案] (1)B (2)B (3)A提升运用能力2017 年12 月5 日,位于我国河北北部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 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2018 年暑期,小明到塞罕坝旅行。

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塞罕坝主要是人工林场,曾经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初期造林成功率很低,该地年降水量约为400 〜600 毫米,地处典型的草原和森林交错带,生态景观十分丰富。

在游览某景点的途中,小明发现某处的谷地长草,而坡地长树,这让他非常疑惑。

据此回答1〜2题。

1 .推测该处景观“谷地长草,坡地长树”的原因是( )A.谷地热量较差B.谷地夏季易涝C.谷地降水较少D.地形不便植树答案B解析谷地海拔较坡地低,热量条件较好,A项错误;该地年降水量在400〜600毫米,夏季降水集中,谷地地区地势较低,容易积水成涝,不利于树木成活,B项正确;由于海拔差异不大,降水差异较小,C项错误;谷地地形平坦,土层较厚,适宜植树,D项错误。

2 •塞罕坝初期造林成功率很低的主导因素为()A. 热量B.降水C. 土壤D.地形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塞罕坝地区“黄沙遮满天,飞鸟无栖树”,沙漠化严重,土壤贫瘠,不利于植树成活,造林成功率很低的主导因素为土壤。

03 h综合活动区释疑教材拓展谡野;图表问题巧点拨[教材第75页“思考”]点拨根据文字、图片信息可知,乞力马扎罗山地势高峻,自山麓至山顶热量、水分垂直变化明显,形成不同的植被带。

答案不同海拔的水热条件有差异,形成不同的植被带,所以在山顶周边显示出不同的植被颜色。

[教材第78页“思考”]点拨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热、冬季暖湿,夏季植被生长旺盛,但是水源供应不足,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在这一特殊环境下逐渐演变为坚硬革质叶片,并在叶面上覆盖茸毛,或叶片退化为刺,树皮角质化、层层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