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简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及唐宋古文运动的介绍)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2、汉乐府: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3、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唐宋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
唐宋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唐宋古文运动是一场文学运动,它发生在中国唐宋时期,旨在恢复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
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唐朝的文学家,他们认为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更能反映中国文化的精髓,更能激发人们的热情。
唐宋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恢复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以及推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
运动的发起者们认为,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更能反映中国文化的精髓,更能激发人们的热情。
因此,他们努力恢复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并将其传播到更多的人群中去。
唐宋古文运动的发起者们不仅恢复了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而且还推广了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
他们把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融入到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使文学作品更加精美,更加有趣。
他们还把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传播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古代文学的精髓。
唐宋古文运动的发起者们不仅恢复了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而且还推广了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
他们的努力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恢复,使古代文学的精髓得以传播,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流传。
唐宋古文运动的发起者们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努力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恢复,使古代文学的精髓得以传播,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流传。
总之,唐宋古文运动是一场文学运动,它发生在中国唐宋时期,旨在恢复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
运动的发起者们努力恢复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并将其传播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恢复,使古代文学的精髓得以传播,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流传。
唐宋古文运动的发起者们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努力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恢复,使古代文学的精髓得以传播,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流传。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古文运动,也被称为"国文运动",是指在近代中国,特别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期间,一股通过推崇和倡导古代文化与文学,来反对以西方文化为标杆的现代派文学的文化运动。
起初,古文运动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强烈抵制。
在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中,倡导者们试图开辟中国独立的现代文学道路,完全摈弃传统文学,并大力宣传西方文化。
然而,一些知识分子对于这种彻底西化的主张产生了反对。
他们认为,尽管西方文化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知识,但也丧失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因此,他们开始呼吁复兴传统文化,并提出了古文运动的观念。
古文运动的核心立场是强调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主张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相结合,反对彻底西化的思潮。
古文运动的拥护者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根基,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非凡的智慧。
他们认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人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并与西方现代文明进行对话。
在实践层面上,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首先,他们呼吁人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经典,如《诗经》、《论语》等。
这些经典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诸多启迪。
其次,他们主张复兴古文言文的写作方式,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写作传统,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达方式。
此外,古文运动的拥护者们还提倡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展古文教育、学术研究和文化创作,以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
然而,古文运动并不是毫无争议的。
一些批评者认为,古文运动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忽视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人们需要适应并与全世界进行沟通。
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古文运动作为现代化的一部分并不合理。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但是古文运动持续影响了中国文化界长达数十年。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和发掘,古文运动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文’及古文运动简介
此處所論的古文(又稱散文)是以唐宋以來的「古文運動」之「古文」為主。
古文運動是針對齊梁以來太重聲律、唯美形式、浮華不實、駢儷文字的一種反動,其內容大約有三個重點:(一)文以載道—即寫文章目的在宣傳儒家學說,以它作為宣揚教化的工具;(二)創造新體古文—這是古文運動的主要任務。
即在形式方面,打倒六朝以來的駢體,在舊體古文的基礎上,創造一種表現力強的新文體;(三)務去陳言—即重視文學語言的創新,反對模擬。
古文運動略可分為三個轉變時期︰
一、初唐︰陳子昂、李華、元結等人,始提出要求合文學與教化為一體之主張。
二、中唐︰韓愈、柳宗元提出古文運動,主張文以載道,但晚唐、五代時駢文又再度盛行。
三、北宋︰文壇盟主歐陽修再度提倡古文,提拔曾鞏、王安石、三蘇,使得文風為之丕變,
古文才得以大盛。
此後,元、明、清各代,「古文」始終都是文壇的主要活動。
◎古文之流變。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一、文学概念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指我国文学史上自先秦时期至唐代末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的整体。
这一时期包含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历史时期,包括了经典文学、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古代文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优美动人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后人称颂不已。
2. 经典文学:经典文学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具有历史、经典、典故意义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被人们奉为经典,成为后人学习、传颂和崇拜的对象。
例如《诗经》、《楚辞》、《唐诗》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 诗歌: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指的是运用语言、韵律和意象等手段进行艺术表达的文学作品。
古代诗歌以其言简意赅、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而备受推崇,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江城子》等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4. 散文:散文是古代文学中与诗歌齐名的文学表现形式,指的是用白描文字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和叙述故事的文学作品。
散文以其平实、真挚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赞誉。
鲁迅的《呐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是我国古代散文的杰作。
5. 戏剧:戏剧是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指的是通过表演、音乐和舞蹈等手段进行文学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形式。
我国古代戏剧以其丰富多彩的剧情、生动活泼的表演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人们喜爱。
元曲《西厢记》、京剧《红楼梦》等都是我国古代戏剧的杰作。
二、文学流派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倡导对现实社会的客观描写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追求对社会现象、人物性格等的深入分析和揭示。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唐宋诗人白居易、苏东坡等人的诗词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2.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主张个性与情感的自由发挥和表达,追求超脱现实、理想化的艺术表现。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古文运动是指近代中国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文化运动。
它对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发展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对古文运动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在古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古文运动主要指中国文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复古文体为主的文化现象。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呼声渐起。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文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并试图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借鉴,寻求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出路。
古文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复古主义,即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弘扬。
古文运动倡导回归到古代文学的语言和形式,试图恢复古代文人的审美标准和创作方式。
这一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古代文学的纯正性和独立性,摆脱外来文化的影响,重新树立中国文学的地位。
在古文运动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被提出来,以指导和规范文人的创作。
例如,古文运动提倡"古文清风",要求文人在创作中避免繁琐和华丽,追求简练和清新的风格。
另外,"格律"也是古文运动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古代文人在创作诗词时所遵循的韵律和音律规则。
这些名词的提出不仅规范了文人的创作,也为古文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古文运动对古代文学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恢复了古代文学的地位,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古文运动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热情,推动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在这一运动的影响下,一些杰出的作品和才华横溢的文人涌现出来,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然而,古文运动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一些人认为,古文运动过于偏重于对古代文学形式的模仿,忽视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古文运动的复古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化的进程相悖,导致了一些文人的创作陷入僵化和重复。
总之,古文运动是近代中国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运动,它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借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古文运动的解释和探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史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也能认识到文学思潮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唐代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唐代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唐代古文运动,又称唐代文言运动,指的是唐代士人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研究,以及他们对古文的创作和推崇的活动。
这一运动主要发生在唐代中晚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与唐朝社会的变革有关。
随着社会的繁荣和风气的开放,文人开始对古代文化的传统有了更多的兴趣。
他们热衷于研究古代文献,尤其是古文作品,并致力于将古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古文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修辞技巧和文学表达。
唐代文人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吸收了许多古代文人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比如借古讽今、夹叙夹议等,使自己的作品更富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古文运动的另一个特点是追求纯正的文言文风格。
唐代文人认为古人的文学成就是无法超越的,因此他们努力模仿古人的写作风格,力图达到古人的水准。
他们甚至会刻意使用古人的词句、句式和短语,以增强自己的作品的古典气息。
古文运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还体现在文化思想的转变和学术研究的兴起。
古文运动使得古代文献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促进了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古文运动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
个优秀的文学典范,激励他们进一步追求文学艺术的卓越。
总之,唐代古文运动是唐代士人研究和推崇古代文献的活动,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创作,使得古文的风格和修辞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这一运动不仅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名词解释和诗歌鉴赏)
名词解释(4个)1.古文运动:唐贞元元和年间,在韩愈的倡导下及柳宗元的支持下,出现了影响广泛的古代散文文体,史称古文运动。
意在恢复先秦两汉以散文单句为特征的散文,推动散文的核心和发展,实质上是一次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都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2. 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因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故称。
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3.变文: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变文的“变”的变是变更了佛经的文本成为俗讲的意思,“文”的体制是散文和韵文相连接,代表作品有伍子胥的《伍子胥变文》。
4。
郊寒岛瘦:指中唐代著名诗人孟郊、贾岛。
二人都以苦吟诗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
5.“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
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幻等。
“沉郁顿挫”概括了杜诗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深广和表达上的波澜起伏的特点。
6。
新乐府运动:指中唐时期,兴起的一场诗歌运动。
自命新题,抒写实事,以白居易和元稹为主要诗人,用乐府诗形式进行创作、都提倡以现实和事实题材入诗,主要运用写实、比兴和讽喻的手法,重视诗歌的社会地位,也重视表达和语言的浅显通俗,这一运动的最高要求是把艺术写实和政教公立结合在一起。
7.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以绮错婉媚,讲究技巧、追求对仗工整,音韵协和,但音韵内容狭窄,他的诗被争相效仿,称上官体。
8.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古文运动解析知识点总结
古文运动解析知识点总结导言随着现代人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古文运动成为一种受欢迎的运动形式。
古文运动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体魄,提高自我修养。
本文将从古文运动的起源、特点、运动方式、对健康的益处以及对人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古文运动。
一、起源古文运动起源于中国古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尧舜时期。
古文运动在中国古代就已经被广泛传播和应用。
最早的记载源自《内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养生保健的方法,其中就包括古文运动。
其次,自古文运动流传至今,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在世界各地也推崇古文运动。
近年来,古文运动在国际上也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文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不断发展和丰富,形成了齐、楚、鲁、齐、秦、晋等地的不同操作版本。
二、特点1. 内容丰富古文运动涉及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智慧所蕴藏的内外家养身运动法术、孟子、道教全盛时期、田径学、哲学、法律学等丰裕临街业,分类方法清晰,操作简洁易懂。
2. 功法独特古文运动兼具瑜伽、气功、太极拳、武术、体操、柔力球、能力加强训练等的特点,是集多种传统运动于一体,体育之长,也在运动中具有内控内功一体的全样养身功能。
3. 修身养性古文运动强调动作和呼吸的协调,强调心理调节,体、心、神三者协调,用于调和五脏六腑,活化经络,强健体魄,提高自我修养。
4. 适合性广泛古文运动不受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等限制,适合各种人群,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健康与否,均可以从中受益。
三、运动方式古文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等,它们通过身体的柔软度和平衡性的练习,来增强身体的健康素质和形体的美感。
古文运动的操作非常简单,易学易练,不需任何器械,适合任何场合进行。
古文运动中的坐禅及呼吸法注重内密,兼顾诸宫脏活络筋骨,如行云流水,隐隐于胜意彰现的意境中,达到排毒润肠的功能。
四、对健康的益处古文运动对健康有着显著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体质古文运动可通过练习身体柔软度和平衡性,增强身体的健康素质,强健筋骨,增加体力,提高抗病能力。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古文运动是指以传统文学形式和手法为基础的文艺复兴运动,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时期的古文折衷派,主要表现在以汉文为中心,以中国古典诗词及其艺术手法为发展方向,集中关注表达创作。
这一运动被认为是中国新文学革命的重要开端,首先由古派诗人和文学理论家开始推动,之后被新派诗人接续。
古文运动开始始于19世纪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末民初古文折衷派,也称为古文正文派。
此派出现在约1890年,由著名的文学家们,如宗羲、顾炎武、唐太宗李松、沈约、孙铎等先后指导,其大体思路是通过对诗词格律的发掘,以及借鉴古代著作,探究和发掘古典文学手法,以建立古文文风前沿,以此为基础,提出古意新用的宏伟计划。
同时也提出新的写作理念,努力延续和发展古文文风,突破以往的迷信,诠释以古文文艺的精髓,开创以新诗文学艺术的先河。
古文运动对中国新文学发展影响深远,在此运动的推动下,中国新文学的繁荣景象日渐明朗。
其中以宗羲为代表的人文主义理论,提出文艺理论,反对袁世凯政府发表的“派新学”,恢复古文作品传统;白话文运动,推动了新文学的创作方式,让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相融合;书法家们也把古典作品重新“提炼”,向人们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美感;另外,陆游及其弟子们,凭借其“宋文风”,把古文运动推进到新的高度。
同时,古文运动也催生了许多新的文艺理论与概念,如“旧接体”、“今体”、“文通今”等,它们表明了古典文学不仅可以沿袭传统文化,更可以注入现代的文艺精髓,把以前的经典文学活化到当代,从而实现中国文化的重生。
古文运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古典文学的自身精髓,还让文艺创作变得更具艺术性,对中国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总之,古文运动是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不可忽视,无论是从古典文学复兴的角度,还是新文学革命的角度看,古文运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的一场现代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呼吁恢复和发扬古代文化的精神和传统,以对抗西方文化的影响,并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寻找文化自信和国家复兴的道路。
古文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目标:
1. 反对白话文:古文运动强调将古代文言文作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使用古文书写文学作品和文化讨论,以对抗白话文的散漫和粗俗。
2. 重视经典:古文运动主张重视和研究古代文学经典,如《诗经》、《论语》等,认为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培养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 抵制外来文化:古文运动抵制西方现代文化的入侵,认为西方文化的冲击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因此要求恢复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抵挡西方文化的侵袭。
4. 提倡文化自信:古文运动主张中国文化应该有自己的自信和自主性,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独立思考,坚守本土文化的核心价值。
5. 弘扬民族精神:古文运动致力于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强调家庭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古文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中国文化界重新审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纠正了一些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消极影响。
古文运动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文化自信和精神支撑。
然而,古文运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古文运动过于偏重于对传统文化的崇拜,忽略了现实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他们认为,现代文化应该是包容和开放的,同时兼顾传统和现代的优点,以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文化发展。
唐宋古文运动
第二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语言朴素,行云流水;感情真挚, 催人泪下。
这篇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 强调骨肉亲情关系。家族凋零,振兴无望。二是突 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 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 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对人生无 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
第二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一、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的开拓:
1.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1)文学观念上否定六朝“文笔”之分,把散 文引入杂文学路途;
(2)创作实践重视辞采、语言和技巧,突破文 体界限和陈规旧制;
(3)语言既倡“去陈言”,又强调“文从字顺” (《南阳樊诏述墓志铭》)。
2.人物传记的艺术特色 (1)主人公多是社会上地位不高或被压迫的人物。
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有的作品也带有若干虚 构、寓言的成分,作了一定的夸张。 (2)着重描写的是人物的奇特之处,并通过人物奇 特的举动写鲜明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1)寓情于景,以山川之美来反映自己的见弃,发
A.“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 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答李翊书》)认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文章才 能充实光大。
第一节 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 主张内容: B.“气盛言宜”,提出为文普遍原则:“气盛则言
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C.强调“郁于中而泄于外”的“不平之鸣”(《送 孟东野序》)。
(四)山水游记 1.以渲泻悲情表现自然,是悲剧人生审美情趣的
结晶。如《囚人赋》。 2.永州记游之作大多表现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文化思潮和文学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
古文运动的核心目标是追求文化的更新和变革,通过研究古代文化,提倡实用主义,推崇通俗风格,以期为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如下:1. 古文:指古代文学作品,特指古代散文。
古文一般以骈文和赋文为主,强调修辞技巧和文笔华丽,常用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2. 实用主义:古文运动提倡文学实用主义,强调文学应该服务于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实用主义强调文学要有实际效果,要解决现实问题,而不能脱离实际、空泛抽象。
3. 通俗风格:古文运动提倡通俗风格的文学创作,即注重语言的平易近人、易于理解。
通俗风格的文学作品语言简练、朴实,能够广泛传播和接受,有助于提高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4. 形象化:古文运动重视作品的形象化,即通过生动的形象语言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形象化是一种文学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5. 对白:古文运动中,对白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对白是指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思想和情感,能够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戏剧性。
6. 伦理思想:古文运动倡导伦理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价值观。
伦理思想是一种关于人性、人际关系和人类行为的思考,通过对伦理思想的表达,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7. 鲁迅学派:鲁迅学派是古文运动的代表和核心力量,以鲁迅为首的一批文化评论家和文学家通过对古文的研究和创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对古文运动的发展和推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文运动不仅对中国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运动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特点,也有助于我们欣赏和理解当代文学作品。
唐宋古文运动的介绍1
目录唐宋古文运动的介绍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古文运动的发展古文运动的成就编辑本段唐宋古文运动的介绍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
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
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朝、周朝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
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唐朝初期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
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
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
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当时有一批学生或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编辑本段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
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
韩愈说,“学古道韩愈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
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此外,两家的古文理论体系还包括:①主张“养气”,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强调“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韩愈《答李翊书》),作者的道德修养决定文章的表现形式,所以“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答李翊书》)。
②关于学习标准,主张“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同前),不仅重视经史,也重视屈原、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艺术成就,吸取他们的精英,丰富自己的写作(韩愈《进学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文学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它推动了当时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使当时古典文学重新被公认、鉴赏和推崇。
该运动强调以古典文学为主要支撑,注重气质精雅、表现形式文雅、语言韵味流畅的文学作品。
古文运动的起源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日本,当时日本推行的“新文学”,就是指强调文学作品的文体新颖性,把古典文学的严谨和传统的束缚抛开。
随着日本的新文学潮流影响,中国也出现了这种新文学趋势,但以更加传统的古文风格演变而来,强调文学作品文雅、传统、精致及文笔优秀。
古文运动创始人梁启超和他的学生“梁抒派”很快就迅速兴起,他们倡导“回归古典”,追求写作文字精湛、内容精贴,采取以凤头鹤尾、结尾脱胎、情节跌宕等严谨的写作技巧,成就了当时乃至后世的古典文学作品。
古文运动的产生,使梁抒派的作品得到了观赏者的高度评价,推动了当时的文学发展,并促使了许多作家前往乡村追寻乡土文学,使文学发展得到了更大的突破。
古文文学的流行,激发了许多作家的热情,他们开始以古文诗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重新挖掘古文文献,从而创造出许多精美又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古文运动使文学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它改变了古典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它再次被公认、鉴赏和推崇,开创了一代文学的传奇。
如今的古文运动仍然是文学界的一个重要部分,激发了许
多新鲜、有趣的文学作品,助力了文学创作与发展。
回顾古文运动,不仅可以体会古人抒情文学的美,而且可以反思历史,以历史谨记、审视当下。
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文学发展,还是文学研究,它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底蕴源远流长。
作为文字的载体,古文在中国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文运动作为一种文化运动,在近年来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古文运动呢?本文将对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进行探讨。
古文运动,顾名思义,是一种兴起于当代中国的文化运动。
这种运动主要集中于通过吸取、借鉴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来推动古文学习与研究的发展。
古文运动的核心目标是利用古文文化的智慧,回归传统价值观念,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快节奏的生活和信息超载的困扰。
这使得许多人在忙碌的工作中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古文运动的兴起,可以说是对这种现象的回应和反思。
它通过弘扬古代文化的精髓,鼓励人们重新审视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并将其融入到当代生活中。
古文运动的特点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古文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包括古代文学作品、古代哲学思想、历史典籍等等。
古文运动的参与者不仅限于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还包括大量的普通读者和文化爱好者。
这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古文运动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推动古文学习与研究的繁荣发展。
古文运动在中国近年来的兴起与网络环境的普及密不可分。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自由交流和分享古文学习心得、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古文运动中来。
同时,网络也为古文运动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来源,让人们能够更便捷地掌握古文知识和资料。
古文运动不仅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现代文化的演化与创新。
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不少人通过对古代文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念和观点,对当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例如,古文运动倡导的“与时俱进、发扬传统”,引导人们在传承古文文化的同时,也要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总的来说,古文运动是一种文化运动,旨在通过传承、借鉴和推广中国古文化的精华,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学素养。
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与文言文化
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与文言文化唐宋时期是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其中古文运动对于文言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文运动首先让人们重视并喜欢文言语言,这使得文言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其次,古文运动也启发了文言文化的创新和革新,打破了传统的文化束缚,从而促进了文言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一、古文运动——文言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在唐宋时期,诗歌是文化主流,而文言文作为正式文体虽然被人们熟知,却鲜有人真正去学习和写作。
古代的文言文大多是可读性极低的国术、经书、史书等,很少有人会从中找到趣味。
直到了唐宋时期,一些文人开始对文言文进行研究和探讨,使得一些经由大历史时期而宣扬的伟大文化和人文观念继续延伸发展下去,古文运动的兴起,使文言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首推韩愈,其文学成就深得唐代四大文学家的欣赏。
韩愈认为文言文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而文言文也火速回应了他的热情。
他的文章性质高妙、引吭暢嘆与大气,承载着他的无产阶级思想,鼓舞着文化的凝聚力,也让更多人喜欢上了文言文化。
二、古文运动——文言文化的革新古文运动的成果不仅是文言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发展,更是逐渐实现了革新和创新。
古文运动中的一些文人有着突出的创新意识,他们不仅仅在风格上进行了改变,也在语言和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创新。
这些创新全方位促进了文言文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文言文的传统语言往往较为拘束,不自由。
而在古文运动中,一些文人开始尝试创新,尝试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融入到文言中来。
尤以欧阳修文学成就,以其文笔幽妙、流畅为突出。
他经常使用口语,語文言事,从而消解了传统古文中较多的僵硬和荒谬的形式,为文言文化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开了一个先河。
三、古文运动——文言文化的多样性和激情古文运动不仅保护了文言文化,革新了文言文化,更为文言文化注入了更多元化和温情的表现方式,让文言文化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感性化。
在唐宋时期,古诗词基本上都堪称喜闻乐见,但是作为正式文体的文言文却往往较为呆板,缺乏阳刚之气与真情实感。
15、简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及唐宋古文运动的介绍)
15、简析“古文运动”。
(名词解释及唐宋古文运动的介绍)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
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
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
显而易见,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它还在继续流行。
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
宋代的古文复兴,要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
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
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又有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
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
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的散文传统的精神。
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古文运动
• 《捕蛇者说》:“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 此本借捕蛇寒胆 栗。后却明引‘苛政猛于虎’事作证, 催科无法,其害往往如此。凄咽之声, 不堪朗读。
——过珙《古文评注》卷七
(2)以真人真事实录。 • 《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
4、议论文
• 《封建论》、《天说》、《桐叶封弟 辨》。
?柳宗元的寓言篇幅短小立论精辟善于体情察物通过一些常见的动物或日柳宗元的寓言篇幅短小立论精辟善于体情察物通过一些常见的动物或日常生活现象捉住其本质特征加以夸张想象创造生动的形象编织有趣的情节显得饶有兴味而又严峻沉郁
唐代散文
古文运动
一、古文运动的概念
• 唐代贞元、元和年间,以韩愈、柳宗元 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大力提倡并创作 古文,反对骈文,掀起了一次影响深远 的文体革新活动,在今人撰写的文学史 上,这次活动被称为“古文运动”。古 文运动不仅是唐代散文史,也是中国散 文史上的重大事件。
3、生动传神的记叙文
• 《张中丞传后叙》: 文章只写轶闻琐事,但是人物意态飞动,有的 地方绘声绘色,可歌可泣,是《史记》传记 散文的一个发展。 • 《柳子厚墓志铭》: 重点选取柳宗元一生的不幸遭遇,指责当时社 会的冷酷无情,突出其正直品德和政绩,对 朋友的无私关切与文学才能。对柳宗元坎坷 一生满掬同情之泪 。
(2)议论文
• 代表作有《原毁》、《原道》、《论佛 骨表》等。 • 《论佛骨表》: • “伤风败俗,贻笑四方” • “佛如有灵,能作祸崇,凡有殃咎,宜 加臣身。”
2、情至而深的抒情文:
《祭十二郎文》: • 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 耶?……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 耶?其不知也耶? • 苏轼的评价:读《出师表》而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而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而不下 泪者,其人必不友。
什么是古文运动?它发生于哪个历史时期?
什么是古⽂运动?它发⽣于哪个历史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骈体⽂,讲究声韵、对偶、辞藻和典故,形式僵化,内容空虚,不切实
⽤。
隋唐以来,⼈们普遍感觉到骈体⽂束缚了思想,不能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改⾰⽂学成为
⼀股潜流。
隋⽂帝曾下令,要求公私⽂章都要写得实在,反对浮华的⽂风。
武则天时,陈⼦昂等⼈要求改
变⽂体,采⽤明朗⽽素朴的⽂字,提倡以古代散⽂为典范。
然⽽,当时骈体⽂的势⼒还很⼤,
未能扭转风⽓。
直到唐中叶,著名的⽂学家韩愈、柳宗元等⼈,⼤⼒倡导古⽂,形成社会性的古⽂运动,这才
逐渐取代了骈⽂的地位。
古⽂运动是⽂风、⽂体和⽂学语⾔的改⾰运动。
古⽂指先秦两汉的散⽂。
古⽂运动中所倡导的⽂体,是在继承古代优秀散⽂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种适于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新⽂体。
在古⽂运动中贡献最⼤的是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倡导的古⽂运动,特别强调⽂章不仅要从⽂体上来个改⾰,即从形式上要⽤先秦两汉的散
⽂来代替骈⽂,⽽且从内容上要有思想,要“⾔之有物”;他提出“⽂以载道”的主张,即⽂道合
⼀,⽽以道为主。
他主张为道⽽写⽂。
柳宗元在古⽂运动申,不仅倡导古⽂,⽽且⽤古⽂来讽刺和批判。
柳宗元发展了先秦诸⼦⾥的
寓⾔⽚断,成为⼀种独⽴的⽂学形式,⽽且加⼊现实⽣活的内容,使寓⾔成了有战⽃特⾊的讽
刺⽂学。
韩愈柳宗元提倡的古⽂运动,虽然在唐代并没有真正取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骈俪⽂风,但是他
们提倡的古⽂形式,在宋代得到了更为⼴泛的回应,欧阳修、王安⽯、三苏⽗⼦都继承了韩柳
古⽂运动的传统并发扬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简析“古文运动”。
(名词解释及唐宋古文运动的介绍)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
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
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
显而易见,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它还在继续流行。
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
宋代的古文复兴,要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
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
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又有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
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
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的散文传统的精神。
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