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办公楼交通核设置要求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探讨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1d416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d.png)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探讨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建筑。
高层住宅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交通问题。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的优势及注意事项。
概述: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是指在高楼居住区建设初期,针对该区域内交通规划进行特定设计的过程。
它涉及到交通流量、通行速度、交通方式等多个方面的考虑,旨在提供安全高效的交通环境,并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
正文:一、交通流量控制1.考虑人流和车流的影响:高层住宅通常会引来大量的人员和车辆流动,设计交通核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流量对交通系统的影响,避免拥堵或交通事故的发生。
2.微观交通规划:通过合理布局道路和停车设施,使交通流量得到合理分散,提高整体交通运行效率。
3.增设行人通道:为了减少车辆与行人之间的冲突,考虑到居民出行习惯,设计交通核时应增设行人通道,便于行人安全出行。
二、交通方式多样化1.增加公共交通设施:为了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交通核设计应优先考虑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如公交车站、地铁或轻轨站等,方便居民出行。
2.鼓励步行和骑行: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还应考虑到步行和骑行的需求,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步行和骑行通道,并配备相应的存放设施。
三、通行速度优化1.考虑道路宽度与交通流量:通过合理设置道路宽度、车道数量和转弯半径等,减少交通拥堵,提升车辆通行速度。
2.提高交通信号灯的调整策略:通过科学合理的信号灯调整策略,减少信号灯变换时间,提高交通流畅性,降低出行时间。
四、安全出行保障1.增设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核设计应考虑到交通安全设施的需求,如交通标志、标线、红绿灯、护栏等,以提高居民的出行安全性。
2.防止非法停车:通过设置适当的停车设施、加强巡逻和罚单执行等手段,防止高层住宅周边出现非法停车现象,确保交通秩序。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出行1.减少噪音污染:通过合理设置道路、隔音墙和绿化带等,减少车辆噪音对高层住宅居民的影响,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推荐PPT文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推荐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6060d8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5.png)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推荐PPT文档】高层住宅的交通核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日常出行便捷性和安全性,还对整个建筑的空间利用、消防疏散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高层住宅交通核的设计要点。
一、交通核的定义与组成高层住宅交通核,简单来说,就是连接各楼层住户的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的集中区域。
它通常由楼梯、电梯、电梯厅、前室、疏散通道等部分组成。
楼梯是必不可少的垂直疏散通道,在紧急情况下为居民提供安全逃生的路径。
电梯则是日常垂直交通的主要工具,方便居民快速上下楼。
电梯厅和前室是居民等候电梯和短暂停留的空间,需要有足够的面积和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疏散通道则要保证畅通无阻,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二、交通核的布局形式1、核心筒式布局这是高层住宅中最常见的交通核布局形式。
核心筒位于建筑的中心位置,楼梯、电梯等交通设施围绕核心筒布置。
这种布局的优点是结构稳定,交通流线简洁,各户的朝向和采光较为均匀。
但缺点是中间部分的户型可能会受到交通核的影响,采光和通风稍差。
2、外置式布局交通核位于建筑的一侧或两侧,这种布局可以使中间的户型获得更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但可能会导致建筑外立面不够规整,结构设计也相对复杂。
3、分散式布局将交通设施分散布置在建筑的不同位置,这种布局较为灵活,但交通流线可能会较为复杂,不利于管理和疏散。
三、交通核的尺寸设计1、楼梯尺寸楼梯的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确定,一般不小于 11 米。
踏步的高度和宽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175 毫米,踏步宽度不宜小于 260 毫米。
楼梯的休息平台宽度也不能小于楼梯的宽度。
2、电梯尺寸电梯的轿厢尺寸应根据住户数量和使用需求确定。
一般来说,载重800 千克的电梯,轿厢尺寸约为135 米×14 米;载重1000 千克的电梯,轿厢尺寸约为 16 米×14 米。
同时,电梯井道的尺寸也要相应预留足够的空间。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 详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 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62342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5.png)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在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中,高层住宅已经成为常见的居住形式。
而高层住宅交通核的设计,对于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安全性以及整个建筑的运行效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高层住宅交通核,简单来说,就是指高层住宅中用于垂直交通和疏散的核心部分,包括楼梯、电梯、前室、走廊等空间。
它就像是整栋建筑的“动脉”,将各个楼层的住户连接起来,并在紧急情况下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电梯的设计。
电梯是高层住宅交通核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户数以及使用人数来确定电梯的数量和载重量。
一般来说,较高的楼层和较多的户数需要配备更多的电梯,以减少居民等待的时间。
同时,电梯的速度也需要根据楼层高度进行合理选择,既要保证运行效率,又要避免速度过快带来的不适感。
除了数量和速度,电梯的布局也很重要。
常见的电梯布局有集中式和分散式。
集中式布局将多部电梯集中在一起,方便管理和维护,但可能会导致部分住户的出行距离较长;分散式布局则将电梯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减少了住户的步行距离,但可能会增加建筑成本和管理难度。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楼梯作为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其设计同样不容忽视。
楼梯的宽度、坡度和踏步高度都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一般来说,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 11 米,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180 毫米,坡度不宜大于 45 度。
此外,楼梯间还需要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设施,以提高疏散的安全性。
前室是连接电梯和楼梯的过渡空间,它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火灾和烟雾蔓延到电梯和楼梯间。
前室的面积应根据建筑的类型和高度确定,一般不应小于45 平方米。
在前室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防火门的设置、正压送风系统等,以保证其防火性能。
走廊是交通核中连接各个房间和公共区域的通道,它的宽度和通行能力也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人数进行合理设计。
一般来说,走廊的宽度不应小于 12 米,以保证两人能够并行通过。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d05397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2.png)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在高层住宅的设计中,交通核的布置方式至关重要。
它不仅影响着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还对建筑的空间利用、结构合理性以及消防疏散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高层住宅交通核常见的几种布置方式。
一、中心核心筒式布置中心核心筒式是高层住宅中最为常见的交通核布置方式之一。
这种布置将电梯、楼梯、管道井等集中设置在建筑的中心位置,形成一个核心筒。
其优点显而易见。
首先,它使得建筑的平面布局较为规整,便于房间的划分和使用。
各户围绕核心筒分布,结构受力均匀,有利于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其次,交通流线相对简单明了,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各个楼层。
再者,核心筒处于中心位置,对于消防疏散来说较为有利,能够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
然而,这种布置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核心筒占据了建筑的中心位置,导致部分户型的采光和通风受到一定影响。
特别是对于靠近核心筒的房间,可能会出现采光不足和通风不畅的问题。
此外,中心核心筒式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使用面积,降低了建筑的得房率。
二、外置式交通核布置外置式交通核即将交通核设置在建筑的外部。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通核对室内采光和通风的影响。
外置式交通核的优点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室内房间的采光和通风效果,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同时,由于交通核与主体建筑分离,在结构设计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不过,外置式交通核也存在一些缺点。
比如,交通流线相对较长,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外置的交通核在外观上可能会对建筑的整体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在设计时进行精心处理。
三、双侧式交通核布置双侧式交通核是将交通核分别设置在建筑的两侧。
这种布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中心核心筒式和外置式交通核的优缺点。
双侧式交通核的优点是可以使得建筑的平面布局更加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户型设计需求。
同时,两侧的交通核可以分担人流,减少拥挤,提高疏散效率。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细讲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6d261acbceb19e8b8f6ba2a.png)
管井位置
管井靠一侧设计 检修空间大小合理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实例
旁置式
空间形态分析
楼梯,电梯间,入户空间合为一体 电梯间设于中部,节约了北部的面宽 电梯噪音对电梯所在一侧的户型影响 较大 公共空间集中,面积小,容易造成使 用干扰
综合评价
适用于经济型住宅 公用面积,面宽小 功能使用有一定交叉,易形成干扰 采光通风较好
《高层民用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6.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 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适用于高档住宅 公用面积大,面宽较节约 功能布局清晰,公共空间互不干扰 采光通风较好,舒适度较高
比较研究
一.板式
面积
交通空间面积21.12平方米
采光和通风性
楼梯,电梯,入户空间均能直 接采光,比较明亮
平均采光,通风性较好
入户门位置
入户门位置相对固定 入户后易形成玄关空间 户门过近,容易产生干扰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实例
对置式1
空间形态分析
楼梯休息平台、电梯等候和管井检修共 用一个空间,交通空间集中,争取了进深, 节约了面宽
公共空间集中,面积小,易造成使用干 扰
电梯噪音对相邻南侧房间有一定的干扰 对户型北侧明餐明卫的设置有利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探讨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30557c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5.png)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探讨范本 1: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探讨一、引言(200字)本文旨在探讨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的相关问题,包括交通核的概念、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方法。
通过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导,设计师和开发商在高层住宅项目中更好地进行交通核设计。
二、交通核的概念与作用(300字)交通核是指高层住宅中的交通流通空间,包括电梯、楼梯、走廊等。
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和公共空间的作用,是居民进出住宅以及活动的必经之地。
因此,交通核的设计对于保障居民出行和提供良好居住环境至关重要。
三、交通核设计原则(500字)1.人性化设计:交通核应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考虑到居民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例如,设置足够宽敞的电梯门厅和楼梯间,方便居民进出。
2.安全性设计:交通核应具备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火灾、意外摔倒等情况的发生。
例如,应安装烟雾探测器、应急灯等设施,提供逃生通道。
3.合理布局:交通核的布局应考虑到居民的密度和居住需求,合理划分不同层面的功能区域,并提供便利的交通路径。
例如,设置儿童乐园、社交休息区等服务设施。
四、交通核设计实施方法(700字)1.空间布局:根据住宅项目的规模和居住人口,合理规划交通核的布局。
考虑到居民出行的需求,设置多个进出口以及垂直交通方式。
2.交通流分析:通过交通流分析,确定交通核的通行能力和瓶颈。
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交通核布局,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
3.增加功能设施:在交通核中增加一些功能设施,如休息区、儿童乐园等,提供居民的社交和休闲场所。
4.优化设计细节:在交通核的电梯、楼梯等细节设计中,注重细节的照明、材料选择等,提高居民的舒适感。
五、结论(200字)本文通过对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的探讨,总结出了一些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这些原则和方法可为设计师和开发商提供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交通核设计。
附件:1.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图纸2.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交通核:指高层住宅中的交通流通空间,包括电梯、楼梯、走廊等。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细讲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6d1e65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0.png)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细讲解一、交通核设计概述1.1 项目背景1.2 交通核设计目标1.3 设计范围1.4 设计原则二、道路设计要求2.1 道路类型2.2 道路几何设计2.3 车道布置及数量2.4 道路标线2.5 道路交通信号设计2.6 道路排水设计2.7 道路照明设计三、停车场设计要求3.1 停车场规划3.2 停车位数量及布局3.3 停车场通行道设计3.4 停车场照明设计3.5 停车场出入口设计3.6 停车场标志标线设计四、交通组织设计要求4.1 交叉口设计4.2 交通引导设计4.3 地下通道及天桥设计4.4 公共交通站点设计五、交通安全设施要求5.1 道路交通标志设计5.2 道路交通标线设计5.3 行人过街设施设计5.4 公共交通设施设计六、交通影响评价6.1 交通流量调查6.2 交通影响分析6.3 交通改善措施附件:1. 交通流量调查数据表格2. 道路几何设计示意图3. 停车场布局图4. 交通组织方案图纸法律名词及注释:1.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指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资料的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
2. 建筑法:是指建筑行为和建筑物的设立、利用、维护、拆除等行为所适用的法律规范。
一、交通核设计概述1.1 项目背景1.2 交通核设计目标1.3 设计范围1.4 设计原则1.5 可持续交通设计考虑二、停车场设计2.1 停车需求分析2.2 停车场类型选择2.3 停车场规划布局2.4 停车位数量及布局设计2.5 停车场的通行道设计2.6 停车场出入口设计2.7 停车场设施设置三、道路设计3.1 道路设计标准3.2 道路几何设计要求3.3 车道、人行道及自行车道设计3.4 道路标线标志设计3.5 道路照明设计3.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计四、交通组织设计4.1 交叉口类型及设计要求4.2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4.3 公共交通站点设置4.4 步行、自行车出行设施设计五、交通安全设施设计5.1 交通标志牌设置5.2 交通标线绘制要求5.3 行人天桥、地下通道设计5.4 公共交通设施设置六、交通影响评价6.1 交通流量调查方法6.2 交通影响分析指标6.3 交通改善措施建议附件:1. 停车场布局图2. 道路几何设计示意图3. 交通组织方案图纸4. 交通流量调查数据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设工程法:是指为了保障建筑施工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高层建筑交通核设计手册
![高层建筑交通核设计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8be7635ed630b1c59eeb56b.png)
高层建筑交通核设计手册术语☐住宅: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当住宅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其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注>:确定项目是否按住宅设计的前提——《规划意见书》中所标明的用地使用性质☐商业服务网点:居住建筑底部(地上)设置的小型商业服务用房,不超过2层,建筑面积≤300㎡。
☐建筑高度(防火):1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2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3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注:室外地坪标高不同时,以消防扑救场地标高计算。
☐建筑层数:以下空间不计入建筑层数:1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者,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2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3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
☐住宅建筑层数:1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
2消防设计时,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
3住宅(≤9层)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多于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注:仅〈低规〉适用,〈高规〉不适用)防火规范的适用范围☐《高规》、《低规》建筑分类名称多层建筑〈低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高规〉一类二类居住建筑≤9层≥19层10~18层公共建筑☐H≤24m☐建筑高度>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探讨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cbbd08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6.png)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而交通核作为高层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对高层住宅交通核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交通核的定义与功能交通核,简单来说,是指高层住宅中用于垂直交通和疏散的核心区域,通常包括楼梯、电梯、前室、走道等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1、垂直交通功能电梯是居民上下楼的主要工具,楼梯则作为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
合理配置电梯数量和速度,能够满足居民日常出行的便捷性需求,同时保证在紧急状况下人员能够快速疏散。
2、疏散功能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交通核要能够确保居民安全、迅速地撤离建筑物。
这就要求疏散通道的宽度、楼梯的形式和数量等都要符合相关的防火规范。
3、管道井布置各类管道,如给排水管、通风管、电缆等,通常会集中布置在交通核区域,以方便维护和管理。
二、交通核的设计要点1、楼梯设计楼梯的宽度和踏步尺寸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既要保证行走舒适,又要满足疏散要求。
一般来说,楼梯宽度不应小于 11 米,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175 毫米,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260 毫米。
楼梯的形式可以选择直跑楼梯、双跑楼梯或剪刀楼梯,具体要根据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疏散要求来确定。
2、电梯设计电梯的数量要根据楼层的户数和人流量来计算。
一般来说,每部电梯服务的户数不宜超过 80 户。
电梯的速度和载重也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使用需求来选择。
同时,电梯的轿厢尺寸要满足担架的进出要求,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运送伤病人员。
3、前室设计前室是楼梯间和电梯间与住户之间的过渡空间,具有缓冲和防火的作用。
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 45 平方米,对于合用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 6 平方米。
前室应采用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并设置正压送风系统,以防止火灾时烟雾进入。
4、走道设计走道的宽度要满足人员疏散和日常通行的要求,一般不应小于 12 米。
走道要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
同时,走道的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以提高防火性能。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探讨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94230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f.png)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层住宅的交通核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捷与安全,还对整个建筑的使用效率、空间布局和消防安全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层住宅交通核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高层住宅交通核的组成与功能高层住宅交通核通常由楼梯、电梯、前室、走廊等部分组成。
楼梯是紧急情况下的主要疏散通道,其设计应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包括楼梯的宽度、坡度、踏步高度等。
同时,楼梯的位置和数量也要合理安排,以确保居民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
电梯则是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在设计时,要根据住宅的层数、户数以及人流量等因素,确定电梯的数量和载重量。
此外,电梯的速度、停靠楼层等也需要精心规划,以提高运行效率,减少居民等待时间。
前室是连接楼梯、电梯与住宅户门的过渡空间,具有缓冲和防火的作用。
前室的面积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以保证人员疏散的畅通和安全。
走廊是连接各个交通设施和住宅单元的通道,其宽度要满足人员通行和消防疏散的要求,同时要注意采光和通风,营造舒适的通行环境。
二、高层住宅交通核的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安全是交通核设计的首要原则。
无论是楼梯还是电梯的设置,都要充分考虑在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需求。
防火分区的划分、消防设施的配置等都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消防规范,以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便捷性原则交通核的设计要方便居民出行,减少不必要的行走距离和等待时间。
电梯的布局应尽量靠近住宅的主要使用区域,楼梯的位置也要便于居民快速找到和使用。
3、舒适性原则良好的采光、通风和舒适的空间尺度能够提高居民在交通核内的感受。
合理的窗户设置、通风设备的安装以及避免狭窄压抑的空间,都有助于提升交通核的舒适性。
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优化交通核的设计,减少建筑面积的浪费,降低建筑成本。
三、高层住宅交通核的布局形式1、核心筒式布局这是高层住宅中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交通核位于建筑的中心位置,围绕其布置住宅单元。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6ffd3e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e.png)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1. 引言高层住宅的交通核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层住宅交通核的几种布置方式,包括梯电联合布置、直梯布置和管线分布。
2. 梯电联合布置2.1 电梯布置在高层住宅中,电梯是居民出行的主要工具之一。
电梯的布置应该考虑到住户的数量、建筑物的结构和居民的出行需求。
可以采用集中布置、分散布置或者混合布置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2.2 楼梯布置楼梯是高层住宅的备用出口,也是住户进出的重要通道之一。
楼梯的布置应该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并且便于居民的使用。
可以考虑设置主楼梯和辅助楼梯,确保住户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2.3 联合布置梯电联合布置是将电梯和楼梯相结合,提供更灵活的出行选择。
可以将电梯和楼梯设置在相对独立的位置,避免拥挤和堵塞。
3. 直梯布置直梯布置是指将电梯直接布置在住户的楼层上,减少了住户在楼栋中的上下行程。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提高住户的生活质量,减少了等待电梯的时间。
但是也需要考虑到住户的隐私和安全,避免与住户的居住空间产生冲突。
4. 管线分布高层住宅中的电力、供水、通风和空调等管线布置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这些管线应该布置合理,方便维护和管理。
可以考虑将管线放置在住户楼层的走廊或者楼梯口,避免与住户的居住空间相冲突。
5. 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高层住宅交通核布置方案图纸:提供了梯电联合布置、直梯布置和管线分布的详细图纸。
- 装修设计指南:介绍了高层住宅装修设计中与交通核相关的要求和建议。
- 居民调查报告:汇总了对不同交通核布置方式的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
6. 法律名词及注释- 建筑法规:指规定了高层住宅建设和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
- 消防安全规范:指规定了建筑物消防安全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
- 电梯法规:指规定了电梯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管理的法律法规。
高层住宅交通核平面设计分析
![高层住宅交通核平面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8dae4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c.png)
高层住宅交通核平面设计分析学术型正文:1.介绍:本文档旨在就高层住宅交通核平面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交通核平面设计是指设计建筑中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车辆停靠区、人行道等,其良好的设计对高层住宅的绿化和居住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地理位置分析:2.1 交通状况分析:介绍周边道路和公共交通情况,包括道路宽度、交通流量、公交站点等。
2.2 周边设施分析:分析周边的商业设施、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的位置和距离,以及对交通核平面设计的影响。
3.设计要求:3.1 车辆通行要求:介绍车辆通行的类型和数量,如私家车、货车、公交车等。
3.2 人行通行要求:介绍行人通行的数量和频率,如住户、访客等。
3.3 公共交通要求:介绍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的需求,如公交车站、地铁站等。
4.设计方案:4.1 道路设计:根据交通和通行要求设计道路的宽度、布局和标志标线,确保车辆通行顺畅。
4.2 停车区设计:设计合理的停车位布局,包括地下停车场和地面停车场。
4.3 人行道设计:设计宽敞平整的人行道,考虑行人通行的安全和舒适度。
4.4 公共交通设施设计:设计便捷的公共交通站点,包括车辆停靠区、候车亭等。
5.评估和修改:5.1 交通模拟评估:使用交通模拟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分析交通流量和通行效果。
5.2 修改方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设计方案的修改和优化。
6.结论:本文档详细分析了高层住宅交通核平面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分析、设计要求、设计方案以及评估和修改。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评估,可优化交通系统,提高住宅环境质量。
结尾附件:附件1:设计方案图纸附件2:交通模拟评估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交通核平面设计:指设计建筑中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车辆停靠区、人行道等。
2.车辆通行要求:指车辆通行的类型和数量,如私家车、货车、公交车等。
3.人行通行要求:指行人通行的数量和频率,如住户、访客等。
4.公共交通要求:指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的需求,如公交车站、地铁站等。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ad9191d83169a4517623a3c7.png)
一、剪刀梯交通核构成要素二、剪刀梯交通核构成要素主要有:楼梯、电梯、楼/电梯前室、公共走道、候梯厅、改动和新要求的出现,交通核的布置也必然随之产生一些调整和变化。
那么问题来了:规则改变后,我们应该选择哪种交通核布置方式,以便获得一个较省的交通空间、从而得到一个较高出房率呢?下面以天津市为例,对剪刀梯交通核典型布置案例详作讨论。
二、相关规范除了改版之前的防火规范(此文不再赘述),对剪刀梯交通核各类规定之外,新版防火规范增加的设计要求有:合用前室:《防火规范》5。
5.28,楼梯间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合用时,短边此规定使传统剪刀梯交通核“三合一”前室的面积增加较多,下面通过案例比较,以相关规范规定最小尺寸、相同户型条件为前提,以54米以上剪刀梯交通核(两梯四户)为研究对象做详细对比说明.三、案例比较1、传统三合一前室扩大解析:传统三合一前室侯梯厅,进深尺寸满足无障碍尺度(1.8m),其他走道尺寸满足规范(1.2m)即可。
新规范实施后,短边尺寸≥2。
4m,根据三合一前室的特殊性,两部楼梯间及前室应分别设置独立的加压系统(风井)。
综上所述,单纯短边尺寸扩大导致交通面积骤增,统计上图1轴线面积73.54㎡。
(此处按照天津市规范设计,其他区域请自行修改。
)2、两部电梯单独置于一侧解析:两部电梯置于走到一侧的做法,使得侯梯厅与楼梯前室部分走道重合,从而减少了部分交通面积,与此同时,优化管井的布置可同时实现侯梯厅的采光等舒适性要求。
然而此种交通核仍旧属于三合一前室类型,即加压送风需分别设置(天津市规范要求)。
统计上图2轴线面积65。
41㎡.3、横向楼梯与纵向电梯水平组合布置方式一解析:此种交通核布置方式的特点是不再属于三合一前室,因此只需设置楼梯前室风井,其他走道满足基本尺寸需求便可.同时消防前室空间相对独立,并满足自然采光通风等需求,舒适度尚可.统计上图3轴线面积68.55㎡。
4、横向楼梯与纵向电梯水平组合布置方式二解析:此种交通核布置方式为相对于3而言,区别是电梯与之为镜像关系.它的特点是一部疏散楼梯与一部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前室,摆脱了楼梯两个疏散口之间的5m间距的限制,从而使楼梯面宽方向上得以缩减至最小值.统计上图4轴线面积65.98㎡.5、横向楼/电梯垂直组合布置方式解析:此类交通核的特点是所占面宽小,进深大,分楼梯前室和楼电梯合用前室,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缺点是同等条件下走道费面积较多。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4a0b69d33d4b14e85246872.png)
一、剪刀梯交通核构成要素二、剪刀梯交通核构成要素主要有:楼梯、电梯、楼/电梯前室、公共走道、候梯厅、设备和新要求的出现,交通核的布置也必然随之产生一些调整和变化。
那么问题来了:规则改变后,我们应该选择哪种交通核布置方式,以便获得一个较省的交通空间、从而得到一个较高出房率呢?下面以天津市为例,对剪刀梯交通核典型布置案例详作讨论。
二、相关规范除了改版之前的防火规范(此文不再赘述),对剪刀梯交通核各类规定之外,新版防火规范增加的设计要求有:合用前室:《防火规范》5.5.28,楼梯间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合用时,短边尺寸此规定使传统剪刀梯交通核“三合一”前室的面积增加较多,下面通过案例比较,以相关规范规定最小尺寸、相同户型条件为前提,以54米以上剪刀梯交通核(两梯四户)为研究对象做详细对比说明。
三、案例比较1、传统三合一前室扩大解析:传统三合一前室侯梯厅,进深尺寸满足无障碍尺度(1.8m),其他走道尺寸满足规范(1.2m)即可。
新规范实施后,短边尺寸≥2.4m,根据三合一前室的特殊性,两部楼梯间及前室应分别设置独立的加压系统(风井)。
综上所述,单纯短边尺寸扩大导致交通面积骤增,统计上图1轴线面积73.54㎡。
(此处按照天津市规范设计,其他区域请自行修改。
)2、两部电梯单独置于一侧解析:两部电梯置于走到一侧的做法,使得侯梯厅与楼梯前室部分走道重合,从而减少了部分交通面积,与此同时,优化管井的布置可同时实现侯梯厅的采光等舒适性要求。
然而此种交通核仍旧属于三合一前室类型,即加压送风需分别设置(天津市规范要求)。
统计上图2轴线面积65.41㎡。
3、横向楼梯与纵向电梯水平组合布置方式一解析:此种交通核布置方式的特点是不再属于三合一前室,因此只需设置楼梯前室风井,其他走道满足基本尺寸需求便可。
同时消防前室空间相对独立,并满足自然采光通风等需求,舒适度尚可。
统计上图3轴线面积68.55㎡。
4、横向楼梯与纵向电梯水平组合布置方式二解析:此种交通核布置方式为相对于3而言,区别是电梯与之为镜像关系。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49064d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9.png)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范本一:正文如下: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一、概述高层住宅交通核是指高层住宅建筑中负责垂直交通的核心区域,包括电梯、楼梯等交通设施的布置。
正确合理的交通核布置能够提高住宅的居住品质和便利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层住宅交通核布置方式。
二、单核式布置单核式布置是最常见的高层住宅交通核布置方式之一。
它是指将电梯和楼梯等交通设施集中在一个核心区域中,住户只能通过这个核心区域进行垂直交通。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建筑结构较小、住户数量较少的情况,可以有效地节省建筑空间和成本。
三、双核式布置双核式布置是指将电梯和楼梯等交通设施分为两个核心区域布置。
每个核心区域都可以独立使用,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哪个核心区域进行垂直交通。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建筑结构较大、住户数量较多的情况,可以分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四、多核式布置多核式布置是指将电梯和楼梯等交通设施分散布置在不同楼层的核心区域。
每个核心区域都可以独立使用,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哪个核心区域进行垂直交通。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建筑结构较大、住户数量较多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分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五、混合式布置混合式布置是指将单核式、双核式和多核式等多种布置方式结合起来应用。
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的布置方式来满足不同的交通需求。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灵活性较高。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高层住宅交通核布置示意图、交通核设施选型表等。
详细内容请参见附件。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高层住宅:指建筑高度在一定比例以上的住宅建筑。
2. 交通核:指高层住宅建筑中负责垂直交通的核心区域,包括电梯、楼梯等交通设施的布置。
3. 垂直交通:指在建筑中进行上下交通的方式,如电梯、楼梯等。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讲课文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e630e3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9.png)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讲课文档一、引言高层住宅作为现代城市居住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交通核的设计至关重要。
交通核不仅是居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处,也是建筑内部垂直交通和疏散的关键部分。
一个合理、高效、舒适的交通核设计,能够极大地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高层住宅交通核的设计要点。
二、交通核的组成部分高层住宅交通核通常由楼梯、电梯、前室、走廊等部分组成。
楼梯是紧急情况下的主要疏散通道,其设计要满足疏散宽度、坡度和步数等规范要求。
一般来说,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 11 米,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175 毫米,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260 毫米。
电梯是居民日常垂直交通的主要工具。
在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的层数、户数和人流量来确定电梯的数量和载重量。
同时,还要考虑电梯的速度、等候时间和运行效率等因素。
前室是连接楼梯、电梯和走廊的过渡空间,具有缓冲和防火分隔的作用。
前室的面积应满足规范要求,一般不小于 45 平方米。
走廊则是连接各个住户的通道,其宽度要保证人员的通行顺畅,同时要考虑消防疏散的要求。
三、交通核的布局形式常见的高层住宅交通核布局形式有以下几种:1、核心筒式核心筒式交通核是将楼梯、电梯和前室集中布置在建筑的核心部位,周围环绕着住户。
这种布局形式结构紧凑,交通流线明确,有利于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
但由于核心筒占据了建筑的中心位置,可能会影响户型的布局和采光通风。
2、分离式分离式交通核是将楼梯和电梯分别布置在建筑的不同位置,通过走廊连接。
这种布局形式可以使户型更加灵活,采光通风条件较好,但交通流线相对较长,使用效率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3、组合式组合式交通核是将核心筒式和分离式相结合,根据建筑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组合。
这种布局形式能够充分发挥两种布局形式的优点,避免其缺点,但设计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四、交通核的尺寸设计交通核的尺寸设计要满足规范要求和使用需求。
楼梯的尺寸包括楼梯间的宽度、长度和高度。
高层建筑交通核心设置参考规范
![高层建筑交通核心设置参考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9413c7127d3240c8447ef4c.png)
电梯数量参考:电梯数量估算法一,高层办公楼按每3000-5000平米一部客梯进行估算,而服务梯(货梯,消防梯)按客梯数的1/3-1/4进行估算。
厕所数量参考: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设计:7.0.1 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应与公共厕所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7.0.2 在现有的建筑中,应建造无障碍厕位或无障碍专用厕所。
7.0.3 无障碍厕位或无障碍专用厕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的规定。
防火规范参考:1.防烟楼梯间(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 ㎡;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如无开窗,须设管道井正压送风。
2.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高度超过32m,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塔式住宅;一类高层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11层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
2.消防电梯设置范围通常建筑高度超过32米且设有电梯的高层厂房和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高层库房,每个防火分区内应设1台消防电梯;高度超过24米的一类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建筑、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等均应设置消防电梯。
设置数量消防电梯的数量主要根据楼层建筑面积来确定。
我国规定,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置1台消防电梯、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平方米设1台,大于1500平方米而不大于4500平方米设2台,大于4500平方米设3台。
3.封闭式楼梯适用范围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 的二类建筑。
2,GB50016-2014 5.5.18 (强)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 详解讲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 详解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6956da53968011ca200913e.png)
2014.06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分类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6.2 安全疏散出口 6.2.1 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 650m2 ,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 的距离大于 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个。 6.2.2 十层及十层以上且不超过十八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 650m2 ,或任一 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 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个。 6.2.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个。 6.2.4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 5m。 6.2.5 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空间组合 中高层交通空间设计有多种形式,从对置式这一基本形式出发,总结其可以产生的几种变化,分析其优缺点,以方
便设计人员比较与选用。这里列举常用的楼梯与电梯对面的形式(见表3)。
比较比较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对置式1
面积
管井位置
? 交通空间面积21.17平方米 ? 靠两侧纵墙设置
2.电梯间
高层住宅中要求使用载重量1t以上的电梯,该类电梯井道尺寸多在 2300mm×2400mm左右,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井道尺寸多在 2300mm×2800mm左右。《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候梯厅深度不小于多 台电梯中最大轿厢的深度,且不小于1.50m”。实际设计中因考虑到候梯 厅通常兼作公共走道,在这里会发生交通流线的交叉再加之搬运家具货物 的要求,所以通常将候梯厅深度设计为1.80~2.00m左右。参见图1。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标准版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ad53c30b4c2e3f562763ad.png)
对
对
旁
置
置
置
式
式2
式
1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空间组合
中高层交通空间设计有多种形式,从对置式这一基本形式出发,总结其可以产生的几种变化,分析其优缺点,以方 便设计人员比较与选用。这里列举常用的楼梯与电梯对面的形式(见表3)。
比较比较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比较研究
二.板式高层住宅 (12-18F)
设计中多以一梯三户和一梯四户为主.设置一梯两户时,可以保证舒 适 性,但由于分摊的公共面积较大,经济性较差(适合高档住宅)
楼梯尺寸:开间2600mm,进深4800mm (封闭楼梯间一部)
层高:2800mm (共16步)
电梯井轴线尺寸:高层住宅中考虑家具搬运的需要,宜采用载重量 1000KG及以上的电梯,该类电梯井道尺寸多在2300mm×2400mm左右, 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井道尺寸多在2300mm×2800mm左右。 (两部电梯其中 一部消防梯)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交通核组成元素
(一)基本尺寸
3.公共管道井 高层楼梯间的管道井包括水、暖、强
弱电井等。一般水、暖二井可以合并, 强、弱电井中间要有分隔,亦可合设。 设备管井的常用尺寸见下表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交通核空间构成
空间组成
板式中高层的交通空间除了楼梯梯段和电梯外,其他部分可以分为5个分布空间:楼梯中部休息平台空间、楼梯平台空间 、候电梯空间、入户门口空间和设备检修空间(见图2)。这5个空间中有几个空间可以重叠布置,中高层交通空间设计的好坏取 决于这5个空间的合理、经济的设置。
对置式1
面积
管井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办公楼的垂直交通——浅析电梯系统在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发布时间: 2012-04-12 来源:畅言网 | 作者:冯琪 | CCDI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高层办公建筑得到了急速成长,越来越多的高层办公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在城市街区毗邻而立,尤其在各大城市商务区,由于用地紧张,办公楼的竖向发展已成为必然。
一栋栋高层,超高层办公建筑,不但为都市的办公提供舒适高效的场所,同时也往往成为该地域的地标建筑,一道亮丽的风景,例如上海金融环球中心,北京的国贸三期,天津的中钢国际广场等。
从左至右:上海金融环球中心(KPF建筑事务所)、北京国贸三期(SOM建筑事务所)、天津中钢国际广场(MAD建筑事务所&CCDI中建国际)在一个大型办公楼项目中,建筑设计师必须面临诸多交通问题。
从场地内外的立体交通衔接,到场地内各种功能、性质交通的分流,从地下停车库的出入交通,到地上办公大堂的交通组织等等。
这些交通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办公建筑运行的效率及楼宇的品质。
在诸多交通课题中,高层、超高层办公楼中的垂直交通,无疑是此类建筑的极其重要的特殊命题之一。
如果说建筑结构是高层办公楼的骨骼,那么垂直交通就是让建筑充满活力的血脉,而现代电梯的发明和运用,促成了构筑物向高层建筑物的转变,使人们的活动空间从地面扩展到了高空。
高层办公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电梯,无疑是垂直交通的生命线,承载着日常成千上万办公人员及外来访客的出入上下,成为评价现代办公楼宇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建筑师如果能在办公建筑设计初期,即对电梯交通系统有所了解,可以有助于建筑师尽早对电梯系统的选择做出正确判断,并为形成高效、便捷的垂直交通创造有利条件。
以下将对高层办公建筑,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面临的电梯系统选择,电梯转换层位置安排,电梯数量的计算等问题作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1、电梯系统的组织方式:我们日常乘坐的普通电梯一般都是逐层停靠,但随着高层办公建筑的发展,建筑高度的攀升,楼层数不断增多,如果电梯依然每层都停,那么电梯往返一次的周期将变得极其漫长,乘客不光要在电梯厅等候很久,而且要在拥挤的电梯轿厢里呆上太长的时间(一般不宜长超过90秒)。
为此必须采用不同的电梯组织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建筑师将根据项目中办公楼的高度来决定所采用何种电梯系统。
1)分区式:(图表1.a)当建筑物的高度超过约75米,层数超过25层时,宜采用分区的方式组织电梯,即电梯分成若干组,每组电梯服务50米左右,约8~12层。
这样整个办公楼按电梯的服务分区被划分成2-3段,分别为低区、中区和高区等。
服务于中区,高区的电梯由于有相当一段距离无需停层,可以保持高速运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人们候梯的时间。
低区电梯因为要不断加速启动,连续密集的停层,所以无须采用高速电梯,即便是采用了高速电梯,也发挥不出其高速的性能。
所以,一般低区电梯速度在2.5米/秒以下即可,而中区则要2.5~5.0米/秒,高区5米/秒以上。
2)分段式:(图表1.b)随着建筑楼层越来越多,电梯的数量会不断增加,电梯井道所占的辅助面积随之增加,导致标准层的有效使用面积严重降低。
电梯分区布置虽然通过分组管理电梯,使各组电梯能够更好的服务其负责的楼层,但对减少电梯井道面积并无太大帮助。
于是产生了分段的电梯组织方式。
其具体的组织方法是:超高层办公建筑在竖向上先划分为若干段,每段约25~35层,各段又包含各自的若干个电梯分区,在每段之间设置电梯转换层。
乘客先从大厦底部乘坐快速穿梭电梯到达电梯转换层,再换乘各段内的区域电梯抵达所要到达的楼层。
这种组织方式的优势在于:通往转换层的快速穿梭电梯,因没有中间停靠层而能以最快的速度运行;更重要的是,不同分段里面的区域电梯可以上下在同一个垂直投影面上运行,为办公标准层节约了大量的可用面积,当然代价是带来了换乘的麻烦。
这种组织方式在超过300米的超高层建筑里被广泛使用,比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它有3个空中转换层,每段中又各有2组区域电梯。
图表1 电梯系统组织模式在超高层办公建筑中绝大多数电梯都会集中在核心筒内部,但也有少数电梯会在核心筒外出现。
如有些办公建筑出于安全管理的考虑,将地下室停车库的电梯单独布置在核心筒之外,访客停车后得先抵达首层大堂,进行必要的登记,再换乘核心筒内的电梯。
还有一种情况是低段电梯组数比其他段电梯多一组,这时会考虑单独将最低区域里的一组电梯移到核心筒外,以便上下区域电梯数量一致,这样有利于设计出更紧凑的核心筒。
另外还有靠外立面的观光电梯,这样的设计能够使乘客在上下几百米行程中,一直能够观赏到周边的景色,这样,乘坐电梯,不仅不会感到枯燥,反而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过程。
2、电梯转换层的位置:在分段电梯系统中,由于每天会有大量的人流乘穿梭电梯经转换层换乘其他区域电梯,所以在这个转换层通常应布置一个大厅供人们短暂停留、憩息,还会布置一些休闲区域或服务功能,供乘客使用,这时电梯转换层也被称作空中大堂(Sky Lobby)。
另外出于消防上的要求,在超高层办公建筑中每隔15层左右会出现一避难层,而且由于避难层一般只占1/4~1/2层左右,所以避难层往往会和设备层结合设计,形成避难/设备层(一般1~2层),这个避难/设备层与空中大堂的上下位置关系也会对电梯在核心筒内的布置产生影响:1)空中大堂在避难/设备层之间(见图2.a):这种情况下,下一段电梯组的机房,和上一段电梯的底坑均出现在标准层,会占用核心筒内的可用面积。
而且当电梯厅充当核心筒内走廊时(这种情况在核心筒设计时极为普遍),电梯机房因布置控制柜的需要,很可能会突出走廊,迫使办公走廊净宽变窄,影响日常使用。
要么采用电梯机房与控制柜上下叠加的方式布置,除占用更多标准层面积外,由于空间狭窄,日后维护不太方便。
所以这种位置关系是最不利的。
为实现换乘衔接,所需电梯井道数也必须比区域电梯多一组(N+1组,N为区域电梯的组数),如图例中区域电梯为两组,而核心筒内为实现换乘,需要占用三组电梯的井道面积。
2)空中大堂在避难/设备层下面(见图2.b):这时候下一段的最后一组电梯机房和穿梭梯的机房可以安排在避难/设备层中,有足够的空间布置机房。
而上一段电梯的底坑仍会占用少量的标准层面积,且因无停靠要求的避难/设备层而增加了不必要的行程。
井道数量也是N+1。
3)空中大堂在避难/设备层上面(见图2.c1):下一段的最后一组电梯机房和上一段第一组电梯的底坑均能在布置在避难/设备层中。
当避难/设备层的总高度大于或等于电梯顶层高度+机房高度+底坑高度时(当穿梭梯为双轿厢时,避难/设备层高度只需要大于等于电梯冲顶高度+机房高度(见图2.c2)),意味着上一段电梯组能直接位于下一段最后一组电梯之上,共用一个电梯井道投影面积。
电梯井道数量与实际需要的区域电梯组数量一致,对减少核心筒面积,提高标准层使用率有很大帮助。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一段电梯不需要避让下一段电梯突出的机房,在电梯布置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可见这种空中大堂的位置是最为理想的。
图表2 空中大堂位置图从图表3中我们可以比较出这三种位置关系的优劣。
建筑师在高层办公的核心筒设计时,应争取实现第三种情况c,以求将核心筒设计得尽量紧凑。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实现其最理想的状态,空中大堂的位置为情况a,b,或者c但设备层高度不够时,那么布置电梯时就需要多一组电梯井道来解决换乘问题。
位置关系电梯井道数量占用办公层面积核心筒布置灵活性a N+1 多差b N+1 中差c N 少好图表 3 空中大堂位置优劣比较3、客梯数量的计算方法1)估算法:参照规范或者电梯厂提供的电梯参数进行数量估算。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4.14规定:“按办公建筑面积5000㎡至少设置一部台”,《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规划.建筑.景观》一书中提及了更详尽的电梯数量设置要求(图表4)。
另外各电梯供应商也会提供不同系列产品的电梯选用表,建筑师可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依表估算出所需的电梯数量。
图表4 引至《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规划.建筑.景观》2)参照法:根据项目的类型,规模,多选取几个已建成的实例进行参考比较,在分析参考实例的电梯使用状况后,估算所需电梯的数量。
3)计算法:按建筑设计参数进行计算计算法首先需要收集三方面的信息:——各楼层的层高/标高;——各组预设电梯的速度、加速度、荷载;——各楼层办公人员的定额。
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下列两个指标,来评价电梯系统在高峰时间段的服务等级是否达到服务标准。
这两个重要指标是:乘客的平均候梯时间TNT和5分钟内一组电梯的总运输量HC。
当这两个指标同时满足设计要求时,电梯的数量,荷载,速度等整套参数被认为符合设计标准。
例如我们准备设计一个10层高,层高3.6m,标准层1500平方米的高层办公楼,按估算法,参照图表2选择舒适标准,一共需要约4部电梯。
而如果我们用计算法或者借助软件计算,可以得出:在采用4部荷载1350kg,速度2.5m/s的电梯,将能够实现平均等候时间34.7s,和5分钟运输量为13.8%的服务标准。
当办公建筑规模足够大时,用计算法将能更准确地确定所需的电梯数量。
但这种计算法对于大多数建筑师而言过于复杂,而且一些电梯的详尽参数在电梯招标之前也不易获得,所以很难被建筑师广泛采用。
不过一些专业的电梯设计软件如Elevate,可以辅助建筑师运用该算法快速进行计算,对于尽早地获得一个较为准确的电梯设计方案颇有益处。
4)模拟法: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大楼内电梯的运行状况,以此决定电梯的配置。
由于计算法没有涉及多台电梯的负载及运行间隔均匀的问题(群控调度),所以它仅是粗略的计算。
20世纪90年代,运用计算机编程的分析法和仿真法被开发,人们利用计算机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来描述电梯交通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而更有效地完成大楼电梯的整体配置。
在建筑方案设计的初始阶段,建筑师可根据估算法或者参照法来初步确定电梯的数量,后期当电梯设计顾问公司或者电梯供应商参与到设计中时,将会采用更加严谨、科学的计算法或模拟法来最终确定电梯的数量和速度。
必须注意的是,电梯一旦被建成将在整个高层办公建筑的使用寿命中(100年甚至更长)几乎很难被改变,所以在决定电梯服务标准、电梯数量、乘用方式的选取上一定要慎重,最好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4、电梯技术的发展: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电梯技术的支持,当摩天楼的建设不断超越新的高度时,人们对电梯的运输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
这种要求来自多方面:1)速度:越快的速度意味着在同样的时间内电梯往返周期的次数增多,意味着乘客等候的时间的缩短。
但电梯的速度也不能一直增加,即使撇开技术的问题,为达到高速度所需的过大加速度也会使乘客产生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