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家乡的桥课程设计
家乡的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桥梁的历史、文化、结构及功能,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出家乡的主要桥梁,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功能作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查询,分析桥梁的结构和设计原理,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桥梁在交通发展、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家乡桥梁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如古代桥梁的建筑技术、现代桥梁的设计理念等。
2.各类桥梁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作用,如梁桥、拱桥、吊桥等。
3.桥梁在交通、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4.实地考察家乡桥梁,了解其建筑特点和设计原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结构特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桥梁的功能作用和文化遗产保护意义。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桥梁的实际案例,了解其设计和建造过程。
4.实地考察法:学生参观家乡桥梁,亲身体验桥梁的魅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家乡的桥》教材,用于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桥梁建筑和历史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桥梁的历史和文化。
4.实验设备:如需实地考察,准备相应的考察工具和设备。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提高乡土情怀和文化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
2.作业:布置相关桥梁知识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设置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家乡桥梁历史、文化和结构的掌握程度。
小学综合实践关于家乡老桥的调查研究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关于家乡老桥的调查研究教案引言: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是重要的一环。
老桥作为家乡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老桥,并培养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和文化意识。
一、任务目标:1. 了解家乡老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学会运用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3. 锻炼写作和表达能力,撰写调查研究报告;4. 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历史观念。
二、任务过程:1. 引入结合家乡老桥的照片或实地参观,激发学生对老桥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讨论老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老桥对家乡的意义。
2. 调查准备要求学生自愿加入调查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老桥进行调查研究。
教师组织讲解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例如访谈、观察、采样等。
3. 数据收集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利用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收集有关老桥的数据和信息。
要求学生保持客观、准确地记录和整理数据。
4. 数据整理学生小组按照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
5. 报告撰写学生小组根据数据和信息,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报告的结构要清晰,包含引言、背景介绍、调查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 报告展示学生小组将自己的调查研究报告进行展示。
可以通过口头陈述、PPT演示或展板展示等形式,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
7. 反思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反思整个调查研究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并讨论老桥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1. 观看纪录片或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老桥的背后故事和相关传说。
2. 组织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体验和感受家乡老桥的魅力。
3. 邀请当地老年人或相关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老桥的历史和文化,增进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评价标准:1.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 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3. 报告展示的清晰度和说服力;4. 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走进家乡的桥中班科学教案
走进家乡的桥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了解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作用以及建造原理。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3. 学科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桥梁的作用和建造原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桥梁,提问:你们知道家乡有哪些桥梁?这些桥梁有什么作用?2. 桥梁知识讲解(20分钟)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和视频,简单介绍桥梁的作用和种类。
如拱桥、梁桥、索桥等。
讲解桥梁建筑的基本原理,如引力、承重等。
3. 桥梁观察活动(30分钟)分成小组,安排学生实地观察家乡的桥梁。
引导学生观察桥梁的材料、结构和细节等方面,并记录下来。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整理桥梁的共同特点。
4. 桥梁建造实践(40分钟)小组合作进行桥梁建造实践活动。
老师提供纸箱、纸板、胶水等材料,分发给学生。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桥梁特点,设计并构建一个简易的桥梁模型。
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创造力。
5. 实践展示和分享(20分钟)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桥梁模型展示给全班,并分享设计思路和实践过程。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并提出改进建议。
6.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桥梁的作用和建造原理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对家乡的桥梁进行观察和思考,并保持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1. 教学手段:图片、视频、实地观察、小组合作实践。
2. 教学资源:家乡桥梁的图片和视频、纸箱、纸板、胶水等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学生的观察记录是否准确,是否能准确描述桥梁的材料、结构和细节等。
2. 桥梁模型:学生制作的桥梁模型是否符合观察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3. 分享交流:学生在分享中是否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实践过程。
4. 学习态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实践活动,是否表现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探索桥的结构——《家乡的桥》教案探究
探索桥的结构——《家乡的桥》教案探究第一章: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桥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培养学生对家乡桥的关注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对桥梁设计和建造的基本认识。
1.2 教学内容桥的定义和分类。
桥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家乡桥的特点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桥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桥,了解其特点。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乡桥的认识。
第二章:桥的定义和分类2.1 桥的定义讲解桥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桥的基本概念。
2.2 桥的分类讲解桥的分类,包括梁桥、拱桥、悬索桥等。
2.3 家乡的桥让学生观察家乡的桥,了解其分类和特点。
第三章:桥的结构和组成部分3.1 桥的结构讲解桥的结构,包括桥面、桥墩、桥台、桥梁等。
3.2 桥的组成部分讲解桥的组成部分,包括桥面铺装、栏杆、路灯等。
3.3 家乡的桥让学生观察家乡的桥,了解其结构和组成部分。
第四章:家乡桥的特点和意义4.1 家乡桥的特点讲解家乡桥的特点,包括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等。
4.2 家乡桥的意义讲解家乡桥的意义,包括交通、经济发展等。
4.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乡桥的认识和感受。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桥梁设计比赛让学生分组设计桥梁,并展示设计成果。
5.2 桥梁建造体验让学生参与桥梁建造的实践活动,提高对桥梁建造的认识。
5.3 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总结所学的知识。
第六章:桥的工程设计与技术要求6.1 桥的工程设计讲解桥梁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桥梁设计的流程和关键步骤。
6.2 桥的技术要求讲解桥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要求,如承载力、稳定性等。
让学生了解桥梁工程中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6.3 家乡的桥分析家乡桥的工程设计和技術要求,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加深理解。
第七章:桥的施工技术与工艺7.1 桥的施工技术讲解桥梁施工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桥梁施工的流程和关键环节。
7.2 桥的建造工艺讲解桥梁建造的不同工艺和技术,如混凝土浇筑、桥梁架设等。
《家乡的桥》的教案
《家乡的桥》的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家乡的桥》,通过展示一些家乡的桥梁图片,让学生对桥梁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家乡的桥梁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桥梁的名字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桥梁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第二章:家乡桥梁的分类和特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桥梁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梁桥、拱桥、吊桥等。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家乡桥梁的分类和特点。
2. 让学生观察一些桥梁的图片,分析它们属于哪种类型,并说出其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桥梁的设计和建造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关系。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第三章:家乡桥梁的故事和传说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故事和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桥梁的故事和传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家乡桥梁的故事和传说。
2. 让学生听一些桥梁的故事和传说,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桥梁故事和传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以及他们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第四章:家乡桥梁的保护和利用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保护和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桥梁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家乡桥梁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2. 让学生了解桥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3. 组织学生进行桥梁保护和利用的实践活动,如制作桥梁模型、参观桥梁等。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他们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家乡的桥》备课教案
《家乡的桥》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桥梁,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桥梁建筑特点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介绍: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桥梁的资料,了解桥梁的历史、建筑特点和作用。
2. 桥梁建筑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桥梁的结构、材料和设计。
3. 桥梁建筑的欣赏:组织学生参观桥梁,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欣赏桥梁的美。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桥梁,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桥梁建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收集有关家乡桥梁的资料,制作PPT。
2. 准备桥梁建筑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桥梁: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桥梁资料,了解桥梁的历史、建筑特点和作用。
3. 分析桥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桥梁的结构、材料和设计,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欣赏桥梁:组织学生参观桥梁,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欣赏桥梁的美。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桥梁建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家乡的桥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观察和分析桥梁的建筑特点,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学生对桥梁建筑特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桥梁设计师或建筑师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桥梁设计和建筑的原理。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桥梁博物馆或相关展览,拓宽学生的视野。
中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
中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通过学习家乡的桥,了解桥的种类和建造材料。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4.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关于不同种类的桥。
2.提前准备好纸张、颜料和画笔。
3.家乡附近的桥或桥梁照片,或者让学生事先了解自家附近的桥梁情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学生们是否见过桥?桥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们知道不同种类的桥吗?可以举例说明。
2. 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通过提问的方式,介绍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比如,桥是用来连接两个地方的建筑物,可以让人和车等交通工具方便地过河或跨越障碍物。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桥的情况,如桥的形状、颜色、建造材料等。
3. 家乡的桥•鼓励学生分享自家附近的桥的情况。
提出以下问题:自家附近有哪些桥?桥的种类和样式如何?桥是如何建造的?桥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家附近的桥。
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记录下来。
4. 制作桥的画作•给每位学生分发纸张、颜料和画笔。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家乡桥的观察和想象,用画笔绘制一幅桥的画作。
•鼓励学生在画作中注明桥的特点和建造材料。
5. 分享和展示•鼓励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制作的桥的画作。
可以邀请学生上前描述自己的作品并解释他们绘制桥的选择和想法。
•让其他学生提问并进行互动交流。
四、教学延伸将学生绘制的桥的画作制作成展板,并可以举办小型展览,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参观。
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走进家乡的桥”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们一起参观家乡的桥梁,进一步加深对桥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让学生了解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家乡附近的桥,通过绘制桥的画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分享和互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提高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走进家乡的桥教案(附教学反思)word版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走进家乡的桥教案(附教学反思)
走进家乡的桥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走进家乡的桥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知道各种各样家乡的桥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感受桥的不同,了解桥的作用,体验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适合幼儿园老
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走进家乡的桥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各种各样家乡的桥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2、感受桥的不同,了解桥的作用,体验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激发幼儿研究桥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搜集的关于桥的图片和模型等,并带领幼儿参观附近
的桥梁。
2、影像资料(特殊桥的知识介绍,桥的发展史)。
徒步走过桥——《家乡的桥》教案户外探索
徒步走过桥——《家乡的桥》教案户外探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户外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介绍。
2. 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
3. 户外探索活动的具体安排。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
2. 实践法:户外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分析桥梁的特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桥梁的相关资料,制作PPT。
2. 准备户外探索活动的道具和器材。
3. 安排安全员,确保户外活动的安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
3. 户外探索: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户外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分析桥梁的特点。
4. 分享与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户外探索活动的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户外探索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审阅学生的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对家乡桥梁的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桥梁设计师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桥梁的设计和建造。
2.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实地了解桥梁的运行状况和维护工作。
3. 开展桥梁模型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家乡桥梁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
2. 户外探索活动的道具和器材,如测量工具、记录本等。
3. 桥梁设计师或专家的讲座资料,以及桥梁参观的相关信息。
《家乡的桥》的教案
《家乡的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 家乡桥梁的建筑特点与技术。
3. 家乡桥梁的故事与传说。
4. 参观家乡桥梁,进行实地考察。
5. 学生动手制作桥梁模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建筑特点与技术。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桥梁,进行实地考察。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制作桥梁模型。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乡桥梁的故事与传说,分享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展示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建筑特点与技术。
2. 准备桥梁模型制作材料,如纸板、塑料管等。
3. 安排实地考察时间与地点,联系相关部门或单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 讲解家乡桥梁的建筑特点与技术,展示相关图片与视频。
3.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桥梁,进行实地考察,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细节。
4. 回到课堂,分组讨论家乡桥梁的故事与传说,让学生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特色桥梁,进行比较分析。
2. 介绍桥梁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技术。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家乡桥梁故事与传说。
2.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桥梁建筑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意义。
八、评价与反思: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实地考察和作业完成中的表现。
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对方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桥梁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邀请桥梁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桥梁建筑的了解。
《家乡的桥》优秀教案
《家乡的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感受家乡桥梁的特色和魅力。
2.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种类和特点2. 桥梁的结构和设计原理3. 桥梁的建筑材料和工艺4. 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5. 参观和实践环节:分组观察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构造和设计。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种类和特点。
2. 视频播放法:观看桥梁建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建筑材料和工艺。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亲身体验桥梁的魅力。
4. 分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桥梁的设计原理和文化价值。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桥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桥梁模型或图纸,供学生实践使用。
3. 安排实地考察的时间和地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
2. 讲解:介绍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结构和设计原理,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建筑材料和工艺。
3. 实践:分组观察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构造和设计,学生可以尝试绘制桥梁图纸或制作桥梁模型。
4. 讨论:分组讨论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分享参观和实践的感悟。
5. 总结: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家乡桥梁的认识和感受,强调关注家乡发展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列举出家乡的不同桥梁,并描述其特点。
2. 学生能够解释桥梁的基本结构及其设计原理。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家乡桥梁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
4. 学生能够理解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展现出对桥梁设计和建造的兴趣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桥梁工程师或历史学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桥梁的建筑技术和历史背景。
2. 组织学生进行桥梁设计比赛,鼓励他们创新和实践。
3. 开展桥梁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镜头记录家乡的桥梁。
家乡的桥优秀教案
家乡的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桥梁的类型和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桥梁情况;(2)利用照片、图片、模型等展示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桥梁的类型、特点及历史文化;(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桥梁结构、特点的深入理解;(2)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创新桥梁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各种桥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桥梁?桥梁有哪些类型?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途径,了解家乡的桥梁情况;(2)学生汇报所学到的桥梁知识,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家乡桥梁照片、图片、模型等;(2)引导学生分析家乡桥梁的类型、特点及历史文化,讨论桥梁在家乡发展中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桥梁;2. 提交设计方案,包括桥梁的类型、结构、特点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桥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桥梁类型和特点的掌握程度;(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3)学生设计创新性桥梁的能力。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讨论;(2)学生作业(设计方案);(3)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深入了解桥梁的结构、特点及历史文化;2. 邀请桥梁设计师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桥梁设计、建造的相关知识;3. 开展桥梁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提高设计能力。
徒步走过桥——《家乡的桥》教案户外探索
徒步走过桥——《家乡的桥》教案户外探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户外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2. 桥梁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3. 户外探索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户外探索,了解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分析桥梁的特点,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考察家乡的桥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采访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索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了解家乡的桥梁情况,规划考察路线,准备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家乡桥梁的资料,准备考察所需工具(如笔记本、相机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家乡的桥梁情况,引发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桥梁在地域文化中的地位。
三、户外探索(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座桥梁进行考察。
2. 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采访等方式,了解桥梁的基本情况、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
3. 学生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四、课堂分享(10分钟)每组学生代表进行分享,介绍所考察桥梁的情况,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户外探索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桥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桥梁设计比赛,鼓励他们发挥创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家乡的桥》的教案
《家乡的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简介2. 桥梁的建筑特点3. 桥梁的历史背景4. 桥梁与家乡文化的联系5. 桥梁的艺术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描述桥梁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桥梁,发现其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桥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创作法:让学生以桥梁为题材,进行绘画、写作等创作活动。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桥梁的图片、资料等,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观察家乡的桥梁,记录其特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预习内容,了解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桥梁特点,讨论桥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讲解家乡桥梁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桥梁的文化内涵。
5. 创作展示学生以桥梁为题材,进行绘画、写作等创作活动,展示自己对家乡桥梁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创作展示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讨论、创作等环节的表述清晰程度。
3. 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意和新颖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深入了解桥梁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2. 邀请桥梁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专业地了解桥梁的知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家乡的桥”教学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家乡的桥”教学设计活动主题名称: 走进家乡的桥适用年级: 中年级设计意图:桥梁是人类为了满足交通的需要而对自然所做的一种改造,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按地理条件就赋予桥梁不同的特征。
千百座千姿百态的桥构成家乡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色,为无锡增添了璀璨的光彩。
背景分析:无锡烟波浩淼、水网如织,呈现出一片澄明如镜的江南水乡之色。
古时的无锡家家临水,户户临桥,桥连着街,街接着巷,无锡石桥之多,堪称天下闻名。
无锡的桥不但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留给我们一份有价值的精神遗产。
如今,一桥飞架大江南北,各种新颖独特的高科技桥跃然水上,给水乡无锡赋予了现代的元素。
活动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心无锡的人文历史、家乡建设、周围环境,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民造福的责任感。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调查能力: 调查江南水乡桥梁的类型,以及这些桥梁的各种特点,采用的材质;2.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搜集家乡桥梁的各种历史与变迁,及民间传说,形成文字表达,和声像、图片等资料进行汇总归类各种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画一幅美丽的桥,试着为家乡的河道设计既美观又牢固的桥梁。
知识目标:了解桥梁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搜集信息、积累资料、撰写论文、探究家乡桥的丰富内涵,在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桥梁的反展与变迁,桥梁的结构与风土人情,桥梁构造与力学,桥梁的构造与美学,桥梁的名称与人们的愿望,桥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乃至中国桥梁建造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地位与声望。
活动时长:总时长: 8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分时长:第一阶段: “话桥”1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第二阶段: “摄桥”1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第三阶段: “画桥”1课时第四阶段: “研桥”2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第五阶段: “识桥”1课时社会调查:我们组织了学生去访问民间老人,调查有关建桥史、桥的民间传说以及现在人们对桥的护理状况。
家乡的桥教案设计
家乡的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提高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度。
3. 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介绍2. 桥梁的结构和功能3. 桥梁的设计原理4. 桥梁的建筑材料5. 桥梁的保护与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桥梁的特点、结构和功能,桥梁的设计原理。
2. 难点:桥梁的建筑材料,桥梁的保护与传承。
四、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直观了解桥梁的特点和设计。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桥梁的建筑材料和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PPT、图片等资料,讲解桥梁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桥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桥梁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的相关教材。
3. 准备桥梁建筑材料和保护措施的案例。
4. 准备实地考察所需的安全器材和记录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知识。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桥梁的特点和设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桥梁的建筑材料和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程作业1. 要求学生绘制自己家乡的桥梁,并简要介绍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
八、课程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价学生对桥梁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家乡桥梁的认识。
2. 实地考察评价: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关于《家乡的桥》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家乡的桥》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乡情教育。
2. 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对桥梁建筑特征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种类与特点2. 桥梁的建筑工艺与技术3. 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4. 桥梁保护与传承的意义5. 实践活动:参观家乡桥梁,进行桥梁设计比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建筑工艺及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桥梁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桥梁,了解其特点。
2. 讲解法:讲解桥梁的建筑工艺、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桥梁,开展桥梁设计比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桥梁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桥梁,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建筑工艺及文化价值。
3. 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桥梁,让学生亲身体验。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桥梁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桥梁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建筑工艺及文化价值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描述桥梁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行合作探究的情况。
4. 学生对桥梁保护与传承意义的认识。
七、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桥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相关书籍、资料,以便学生查阅。
3. 安排实践活动,如参观桥梁、桥梁设计比赛等。
4. 准备评价工具,如评分标准、作业模板等。
八、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等。
2. 书籍、资料:提供更多关于桥梁建筑、历史、文化的知识。
3. 实地资源:利用家乡的桥梁作为教学现场,让学生亲身感受。
4.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桥梁的在线资料,拓宽视野。
关于《家乡的桥》的教案
关于《家乡的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2. 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桥梁概述:桥梁的定义、功能、分类等。
2. 家乡桥梁的特点: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历史价值等。
3. 家乡桥梁的保护与传承:保护措施、传承意义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家乡桥梁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家乡的桥梁,引导学生发现桥梁的美。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桥梁的特点、保护措施等,促进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桥梁,深入了解其历史价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桥梁的定义和功能,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家乡桥梁的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讲解家乡桥梁的建筑风格、结构特点等。
3. 分析家乡桥梁的历史价值:介绍桥梁建造的历史背景,阐述桥梁在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观察与表达: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家乡的桥梁,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桥梁的特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桥梁,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家乡桥梁的认识,提高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实地考察:安排一次家乡桥梁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桥梁的风采。
2. 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家乡的桥梁,举办摄影比赛,分享各自的作品。
3. 主题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桥梁主题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桥梁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对桥梁的观察深度和描述能力。
2. 摄影作品:评价学生在摄影比赛中对桥梁美的捕捉和表现。
3. 演讲表现:评价学生在演讲比赛中的表达能力以及对桥梁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桥梁图片:收集各类桥梁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学生的观察。
《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观察、调查和分析桥梁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语文、数学、美术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桥梁的现状。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桥梁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家乡桥梁的风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现状调查。
2. 桥梁的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介绍。
3. 桥梁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具有创意的桥梁。
4. 家乡桥梁的多媒体展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现状,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桥梁设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参观法: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家乡桥梁,了解桥梁的现状。
2. 调查法:学生分组进行桥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3. 访问法:邀请桥梁设计师或专家,为学生讲解桥梁的设计和建造。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桥梁设计。
5.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家乡桥梁的风貌。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 第1-2课时:了解家乡桥梁的现状,收集相关信息。
2. 第3-4课时:学习桥梁的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
3. 第5-6课时:进行桥梁设计,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4. 第7-8课时:邀请专家讲解桥梁设计和建造,学生修改设计方案。
5. 第9-10课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家乡桥梁,总结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
2. 课堂讲解:介绍桥梁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桥梁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家乡的桥”教学设计走进家乡的桥
一、活动主题名称:走进家乡的桥
二、适用年级:中年级
三、设计意图:
桥梁是人类为了满足交通的需要而对自然所做的一种改造,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按地理条件就赋予桥梁不同的特征。
千百座千姿百态的桥构成家乡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色,为无锡增添了璀璨的光彩。
“认识家乡的桥”综合实践方案应运而生。
本方案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具体内容遵循以下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学校、班级的特色;真实反映家乡的特色;善于引导学生,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把活动渗透在时时、处处,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开展。
四、背景分析:
我们的家乡无锡烟波浩淼、水网如织,呈现出一片澄明如镜的江南水乡之色。
古时的无锡家家临水,户户临桥,桥连着街,街接着巷,无锡石桥之多,堪称天下闻名。
无锡的桥不但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留给我们一份有价值的精神遗产。
如今,一桥飞架大江南北,各种新颖独特的高科技桥跃然水上,给水乡无锡赋予了现代的元素。
五、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无锡的人文历史、家乡建设、周围环境,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民造福的责任感。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调查能力:调查江南水乡桥梁的类型的,以及这些桥梁的各种特点,采用的材质;
(2)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搜集家乡桥梁的各种历史与变迁,及民间传说,形成文字表达,和声像、图片等资料进行汇总归类各种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画一幅美丽的桥,试着为家乡的河道设计既美观又牢固的桥梁。
3、知识目标:
了解桥梁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搜集信息、积累资料、撰写论文、探究家乡桥的丰富内涵,在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桥梁的反展与变迁,桥梁的结构与风土人情,桥梁构造与力学,桥梁的构造与美学,桥梁的名称与人们的愿望,桥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乃至中国桥梁建造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地位与声望。
六、活动时长:
总时长:8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分时长:
第一阶段:“话桥”1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
第二阶段:“摄桥”1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
第三阶段:“画桥”1课时
第四阶段:“研桥”2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
第五阶段:“识桥”1课时
第六阶段:“设计桥”1课时
第七阶段:“写桥”1课时
七、活动准备:
课前教师可布置同学用各种形式查找有关桥的资料,了解有关桥的知识。
八、活动过程 :
第一阶段:话桥
一、吟桥
1、吟诵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吟诵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桥的诗句、美文。
二、问桥
1、组织同学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看哪位同学搜集信息最多,抢答最快并正确的同学有奖励。
2、出示抢答问题。
例如:
(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第一座浮桥建在什么地方,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县的什么桥, (3)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
(4)世界上最长的桥,
(5)中国最长的桥,
三、说桥
有诗云“人但知山阴道上之美,而不知桥在化工之妙。
”无锡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在纵横交错的河道上,散布着千百座大大小小、形式不一的石桥,这是无
锡的物色之一,如今,各种新型美观的桥纵横水乡,把无锡打扮得分外妖娆。
你知道无锡的哪些桥,请说说,
第二阶段:摄桥
千百座千姿百态的桥构成家乡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色,为无锡增添了璀璨的光彩。
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日,去家乡的大街小巷、繁华闹市等走一走,拍一拍不同时间、不同特点的桥。
1、根据不同的形式、主题,举行摄影展。
如:
(1)按车流量的多少:寂寞的桥、热闹的桥、
(2)按时间的不同:日出的桥、日暮的桥、
(3)按年代的久远:古老的桥、新颖的桥
2、展示,评选出“最美的桥”
第三阶段:画桥
1、家乡的桥真是太美了,想不想动手画一画,怎么画,老师根据学生说,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
2、欣赏学生创作的家乡的桥的美术作品。
(出示课件)
3、出示习作要求: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家乡的桥,桥画好后可以根据画面需要添画背景。
4、学生画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互欣赏。
第四阶段:研桥
1、查阅资料:去图书馆、阅览室、网站查找无锡桥文化的有关资料。
2、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访问民间老人,调查建桥史、有关桥的民间传说以及目前人们的护桥状况。
3、实地考察:桥的外观,桥的流量,桥在今天的作用。
自由组合选定自己要研究的一座桥,并写好研究报告。
“认识家乡的桥”研究记录表
第五阶段:识桥
家乡的桥很多,建在不同的位置,请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2、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师生讨论,师出示课件)
第六阶段:设计桥
1、随着科学和时代的发展,桥的造型越来越美观新颖、用途也越来越先进多元,不久的将来,家乡的桥又会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大胆想象、设计出非常有特色的未来的桥,
2、学生自由设计,可以用画画,可以用手工制作模型。
3、举行“未来的桥”设计展。
评选出绘画组、模型组的“最佳设计奖“。
第七阶段:写桥
1、家乡的桥的确是美丽的,动人的。
老师相信,10几年以后,当我们班的同学成为——建筑师、导游、教师以后,面对如此独特的江南桥,一定会有许多想要
说的话。
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来介绍一下家乡的桥。
2、习作展示,评出最佳作者。
九、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应始贯穿其中。
1、评价的激励性。
教师始终要用“显微镜”来看待学生研究中所表现的闪光点,在进入小组和他们一起讨论研究问题时,在学生代表汇报他们智慧的结晶时,教师要能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想法,力求通过宽松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
2、评价的多元性。
在学生分小组活动时,教师要以评价的要素提醒学生要做到礼貌、有序。
在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研究内容进行评价和提出要求时,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引导学生注重活动过程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正确评价自己,学会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