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50be6c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a.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SFL)是一种语言学理论,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麦克·霍尔迪(M.A.K. Halliday)提出。
该理论强调语言的功能性,认为语言是用来实现交际和社会功能的工具。
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功能:交际功能、表达功能和文化功能。
交际功能是指语言用于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图的工具,通过语言交流可以建立沟通和互动。
通过分析语言的交际功能,可以了解说话人的意图,并解读他们所表达的信息。
表达功能是指语言用于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图的能力。
语言具有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可以用来表达各种类型的信息。
通过分析语言的表达功能,可以了解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并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意思。
文化功能是指语言用于传递文化价值观念的能力。
语言是每个社会中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不同社会和群体的价值观念、传统和习俗。
通过分析语言的文化功能,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通过对语言功能的研究,揭示了语言是如何在社会交往中发挥作用的。
它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社会上下文的重要性,认为语言的结构和用法是相互关联的。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语言被视为一种社会实践,其目的是与他人进行交流。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语言文本的分析和解释来揭示语言的功能。
研究者通常会分析文本中的语法结构、语义意义和语用功能,并将其与具体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联系起来。
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揭示语言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供对语言使用的深入认识。
总之,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关注语言功能和社会实践的语言学理论。
它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表达功能和文化功能,并通过对语言文本的分析,揭示了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语言学史-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西方语言学史-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8b4426c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0.png)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一、理论基础:哲学基础●二、历史发展:四个发展阶段●三、新发展:八个方面的发展●四、发展前景:几个领域的发展●五、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一、基本哲学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也是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包括语言学史观和语言学观。
●(一)语言学史观●西方语言学所形成的两大对立的观点,都有其固定的根源。
●1、以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为代表的以人类学和社会学为思想根源的学派;●2、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以哲学和逻辑学为思想根源的学派。
(二)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学观1.符号的观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social semiotic),是指在社会文化语境中解释语言。
●(2)社会文化结构和制度本身要用符号解释,而语言是用来代表符号的载体,且其本身亦是一种符号。
是众多符号系统的一种,也是最特殊的符号系统,可以体现任何其他的符号系统,如交通信号,动物语言等。
2. 普遍性和变异性强调变异性。
索绪尔和乔姆斯基都强调语言的共性和核心(共核common core)langue,competence。
但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系统来自于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系统的现实化,所以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它强调从功能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系统性。
●韩礼德把语言变异分为“方言”和“语域”,立足于语言的变异性3. 语言行为语言被看作一个行为系统,是社会文化行为的一种。
人类社会是由不同的行为系统组成的,而语言是这个系统的一种;同言语行为理论。
●行为本身也是一种系统(“能做什么”)●行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做了什么”)●由此可见,语言行为是行为潜势(potential)在一定社会集团中通过语言符号得以体现。
4. 功能理论三个类型,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语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的功能来影响、控制、选择的。
●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1)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语言是对存在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过程(process)和事件(event)的反映。
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的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bd2c6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7.png)
语篇衔接与连贯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语篇的衔接 与连贯,翻译时需关注源语言和 目标语言在语篇结构、衔接手段 等方面的差异,确保译文的连贯 性和可读性。
实例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在翻译中的应用
实例一
在翻译科技文本时,系统功能语言学可指导译者分析原文 的语域特点,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句式,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和专业性。
语域理论
语域是语言使用的特定领域或范围, 如科技、法律、文学等。不同语域有 不同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语域 的选择受到语境的制约和影响。
03
系统功能语言在文本分析中的应用
文本类型与语域分析
文本类型识别
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可以识别文本所属的类型,如新 闻、广告、科技论文等,进而针对不同类型文本进行有针对 性的分析。
语域特征提取
语域是指语言使用的特定领域或环境。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 的方法,可以提取文本中的语域特征,如专业术语、行业用 语等,从而深入了解文本所涉及的主题和领域。
文本中的衔接与连贯
衔接手段分析
衔接是文本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可以分析文本中使用的衔接手段,如指代、 省略、连接词等,进而探讨文本内部的逻辑关系。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拓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 研究领域,探索其在更 多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 适用性和有效性。
加强系统功能语言学与 其他语言学分支的交叉 研究,促进语言学理论 的整合和发展。
推动系统功能语言学在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 理等领域的应用,为语 言科技的创新提供理论 支撑。
关注系统功能语言学在 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应用 ,如语言与性别、语言 与权力等议题,发挥语 言学的社会价值。
概念功能
表达说话者对客观世界和主观 世界的经验,包括及物性系统 和语态系统。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8129a2755a8102d276a22f90.png)
第五章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从伦敦学派及其奠基人弗斯的理论研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迪和传承关系谈起,对韩氏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重要成员作一综合性述评,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贡献。
1.弗斯与伦敦语言学派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
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王宗炎1985:94)。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新弗斯学派。
韩礼德在伦敦大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
后来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
1949年回伦敦,被剑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便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弗斯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特别大。
弗斯(1957)认为,语言中的意义(即使用中的语言项目的功能)非常重要,语言中言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也非常重要。
弗斯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语言研究的影响,强调言语使用的社会语境,其目标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建立一种语言学理论。
遗憾的是,弗斯自己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db31c5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c.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关于语言学习和使用的话题,主要研究如
何有效地使用语言来表达意思。
它研究的重点是语言的结构、功能和
控制系统,以及它们的使用方式。
这一学科研究的基础是系统功能句法,它重点考虑了句子和句子元素的功能,而不只是他们的形式。
它
通过分析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来研究发现或研究语言如何用于实际的
沟通场景之中,以及实现更多的表达目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涉及语言理论、语词语义、文化语言学、印欧语言学
等若干方面,其研究内容丰富多样,可以将系统功能语言学分解为语
言系统描述、系统功能程序说明、话语分析和修辞分析等几个部分。
语言系统描述着重于描述语言的形式和系统特征,包括语言的发展史、语言的构成单位、语言构造的基本原则等。
系统功能程序说明主要涉
及到语言的分析学习和表征认知。
话语分析涉及对话的语义和语用分析,研究的重点是语义结构和语义控制,而修辞分析研究的重点是如
何使用语言来传达意义和思想,以及文本语义和文化语义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系到很多传统研究语言学的领域,它的研究内容涉
及语言理论、语法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对话分析、文体学等多
种学科,它的研究方法也很多,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实证研究
和理论性研究等,它能够提供有关记忆、思维、社会活动、文化背景、国籍等隐含知识的新视角,系统功能语言学无疑是一门学科,其研究
领域丰富又精彩,对语言学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和有价
值的领域,也可以为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带来更多的理解和提升。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25c2127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b.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threemetafunction)概念功能中的经验功能通过及物性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经验关系;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语法关系;而谋篇功能则通过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与衔接得以体现,反映的是顺序关系而不是逻辑或语法关系。
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主要彰显在语言的四种功能结构上,即为:主位结构、语气结构、情态结构和及物性结构。
主位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主位和述位。
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句子结构构成了无标记主位结构;不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就构成了有标记主位结构。
语气结构体现人际功能中的话语角色关系,共有四种言语功能(陈述、提供、提问和命令)和三种语气(陈述、疑问和祈使)。
在句子上主要通过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体现。
及物性结构主要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及物性结构主要通过及物性小句,即带宾语的小句来体现。
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function),话语范围(fieldofdiscourse)语场(话题(topic)以及场地(setting))经验功能(experiential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function)经验功能主要就是通过“及物性”和“语态”获得彰显物质过程(material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process)物质过程就是则表示搞某事件的过程(aprocessofdoing)。
这个过程本身通常由动态动词(例如)去则表示,“动作者”(actor,即为逻辑上的主语)和动作的目标(goal逻辑上的轻易宾语)通常由名词或代词去则表示,例如图1:图1:物质过程我吃了一个苹果。
(动作者)(物质过程)(目标)心理过程就是则表示“感觉”(perception)、“反应”(reaction)和“心智”(recogni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aprocessofsensing)。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8dcc0361f90f76c661371aae.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three metafunction)概念功能中的经验功能通过及物性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经验关系;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语法关系;而谋篇功能则通过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与衔接得以体现,反映的是顺序关系而不是逻辑或语法关系。
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四种功能结构上,即:主位结构、语气结构、情态结构和及物性结构。
主位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主位和述位。
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句子结构构成了无标记主位结构;不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就构成了有标记主位结构。
语气结构体现人际功能中的话语角色关系,共有四种言语功能(陈述、提供、提问和命令)和三种语气(陈述、疑问和祈使)。
在句子上主要通过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体现。
及物性结构主要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及物性结构主要通过及物性小句,即带宾语的小句来体现。
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语场(话题(topic)以及场地(setting))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和“语态”得到体现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事件的过程( a process of doing)。
这个过程本身一般由动态动词(如)来表示,“动作者”(actor,即逻辑上的主语)和动作的目标(goal逻辑上的直接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来表示,如图1:图1:物质过程我吃了一个苹果。
(动作者)(物质过程)(目标)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perception )、“反应”(reaction)和“认知”(recogni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a process of sensing)。
第五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22e62c6cddccda38376bafd4.png)
第五章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从伦敦学派及其奠基人弗斯的理论研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迪和传承关系谈起,对韩氏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重要成员作一综合性述评,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贡献。
1.弗斯与伦敦语言学派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
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王宗炎1985:94)。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新弗斯学派。
韩礼德在伦敦大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
后来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
1949年回伦敦,被剑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便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弗斯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特别大。
弗斯(1957)认为,语言中的意义(即使用中的语言项目的功能)非常重要,语言中言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也非常重要。
弗斯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语言研究的影响,强调言语使用的社会语境,其目标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建立一种语言学理论。
遗憾的是,弗斯自己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c06e9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8.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简称SFL)作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强调了语言与社会、语境的密切关联,以及语言使用中的功能和目的。
本文将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和主要理论,以及它在语言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起源于英国语言学家麦克霍尔(M. A. K. Halliday)的研究。
他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系统,更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被视为交际行为的基础,并通过探索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语言符号来实现其交际目的来研究语言的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首先,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有助于人们实现不同的交际意图,如陈述、提问、命令等。
其次,语言在交际过程中可以表达语气、情感和社会关系等信息。
例如,语言中的语调、语气和谓词选择等都可以影响到交际的效果。
最后,系统功能语言学还关注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即语法与语义、语用的相互影响。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库研究和功能语法分析。
语料库研究是通过分析大规模语料库中的实际语言使用情况,来揭示语言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功能语法分析则通过分析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语义信息,来揭示语言的功能和目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学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语言分析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功能和目的。
其次,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教育和翻译等应用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理解语言的功能,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教材,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翻译人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和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总而言之,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了语言与社会、语境的密切关联,以及语言使用中的功能和目的。
通过分析语言范畴、语篇和词语等层面,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语言分析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的功能和目的,以及应用于教育和翻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ppt课件
![系统功能语言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7ef5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8.png)
主位= don’t you
Ex: Don’t you (T) //worry. (R)
Don’t you (T) // open the door. (R)
8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疑问句中 的主位
(2)特殊疑问句:主位= 疑问词 Ex: How (T) // did you do it? (R) Where (T) // has my little dog gone? (R)
(3)特殊情况:主位= 疑问句中的其他成分 Ex: After tea (T) // will you tell me a story? (R) In your house (T) // who does the cooking? (R)
主位与疑问句
如何划分疑问句的主位?
※ 夸克:
主位=动词的限定成分
※ 韩礼德
√
主位=动词的限定成分+主语
6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是非疑问句:主位= 动词的限定成分+主语 Ex: Can you (T) // lend me this book? (R) Is anybody (T) // there? (R)
(5)小句中的状语 Ex: On top of the hill (T) // stands an old Chinese
temple. (R) (6)小句中的其他成分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d22191e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0.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系统在交流、认知和意义传达过程中的功能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语言作为一种系统,其内部结构和运作方式如何影响语言使用者的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功能和结构的关系、语用和语法的互动、社会文化语境对语言系统的影响等方面。
其中,功能和结构的关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核心。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功能性的工具,其结构和功能紧密联系,通过不同的结构表达具有不同功能和语用目的的信息。
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语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和交流方式。
另外,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用和语法之间的互动关系。
语用是指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运用方式,而语法则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用和语法相辅相成,语言的结构是为了实现语用目的而存在的。
因此,要深入理解语言系统的运作方式,必须同时考虑语用和语法之间的互动关系。
此外,系统功能语言学还强调社会文化语境对语言系统的影响。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还承载着社会文化的信息和观念。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是受特定社会文化环境塑造的产物,研究者需要考虑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境,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现象。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库分析、对比分析和功能言语分析等。
语料库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实际语言数据,研究者可以揭示语言系统的内部规律和特点。
对比分析是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现象的异同,来研究语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功能言语分析是通过分析特定语言片段或言语行为,揭示语言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的意图和目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注重语言数据的实证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语言使用者的实际交流行为,揭示语言系统的运作方式和作用。
研究者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语言现象和语言数据,不断深入探讨语言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和功能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和功能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65ec0d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4.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和功能的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和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联。
这种关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与功能相互关联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语义场,其中每个元素都与其他元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联系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即系统的本质。
同时,这个系统也与人类的各种功能密切相关,如表达、认知、文化等。
因此,系统与功能是相互关联的,这种关联性使得语言学研究不仅需要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还要考虑语言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2. 系统作为功能的实现手段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具有多种功能,如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社交交往等。
这些功能是通过语言系统中的不同层面,如词汇、语法、语篇等来实现的。
因此,系统是实现功能的手段,没有语言系统,人类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活动。
3. 功能是系统的体现和反映虽然系统是功能的实现手段,但功能并非仅限于系统本身。
功能体现了一个系统中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反映了系统内部的结构和规律。
在语言学研究中,对语言功能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规律。
4. 系统与功能的互动性系统和功能之间具有互动性。
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到功能的实现方式,而功能的变化也会导致系统的变革。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渐产生,这些新的表达方式不仅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也对语言系统产生了影响。
5. 系统与功能的动态性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功能的多样性使得语言系统不断变革和演化,以适应不同的交际需求和社会环境。
因此,在研究语言学时,我们需要关注语言系统的动态性,以便更好地了解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6. 功能决定系统的性质不同的功能要求系统具有不同的性质。
例如,表达功能要求系统具有生成性和自指性,这意味着语言表达要能够产生新的意义并指向特定的对象或情境。
完形功能则要求系统具有凝聚性和代谢性,即语言使用者要能够将不同的语言单位组合在一起并代谢掉一些冗余的成分以实现意义的表达。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功能语法-人际功能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功能语法-人际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b68313876529647d27285293.png)
要借助语言来交换。
(二)言语功能 交际角色和交流物这两个变项组成了四种
最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提
问。如下表:
给予或求取物品和服务或信息
交流角色 交换物
(a)物品与服务
给予 求取 提供 命令
(b)信息
陈述 提问
交流中的步(move)的言语功能系统
起始 步 作答 给予 M 起始角色 命令 N 开放 A 要求有反应 B 可预测 任意的 MX:提供 NX:命令 提议 命题 C D
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 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
•人际功能还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包 括交际角色关系,即讲话者或听话者在交际
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如提问者与
回答者,告知者与怀疑者等之间的关系。
(一)言语角色与交流物 言语角色:在交际过程中,讲话者可能扮
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陈述、提问、命令、
谓句相当。如:
How clever!
Get out!
Hi!
三、归一性与情态
可以对命题和提议做出判断或评价的有两个系
统:归一性和情态。
(一)归一性
归一性,即肯定和否定,规定和禁止,是在任
何语言的作为命题或者提议的小句中得到语法化的
范畴。一般而言,肯定无标记,而否定有标记(否 定词)。
有人统计,肯定句与否定句在语篇中的比例
求取信息
回答:A teapot.
言语功能在语法中的典型体现
起始:整句 AMX (I’ll …/Shall I…?) 作答:省略句 CMX (yes; do)
BMX
AMY BMY
(I’ll …, Shall I…?)
declar Declar + moodtag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63937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8.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简称SFL)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领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
它的理论基础是以英国语言学家迈克尔·霍尔迪(Michael Halliday)为首的一群学者发展起来的,主要通过研究语言的实际功能和用途,来揭示语言的本质和结构。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概念是“功能”,这意味着语言的重要特征是它的实际使用方式,而不仅仅是其形式结构。
与传统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相比,SFL强调语言的社会和交际功能。
它将语言视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的途径来实现和反映社会的目标和需求。
因此,SFL主张在研究语言时,应该将语言放置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中,并关注语言的真实用途。
SFL理论框架包括三个层次:语言的文本层面、意义的交际层面以及社会语言实践的层面。
这三个层次构成了构架的核心。
在文本层面,SFL关注如何通过选择和组织语言单位来创造意义的。
在意义的交际层面,SFL关注语言如何用于社会交流和构建社会关系。
在社会语言实践的层面,SFL关注语言如何反映和实现社会目标和需求。
SFL强调语言的系统性。
它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由不同的组成要素互相作用构成。
SFL将语言单位分为三大类:语言功能、语言结构和语言实现。
语言功能包括三个维度:情感、说服和交际。
语言结构包括文法、词汇和音系。
语言实现包括言语、文本和对话。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语言系统。
SFL还引入了“言语功能”的概念,即语言在具体语境中实现特定目标和功能的能力。
这个概念体现了语言使用的实际目的和需求。
SFL认为语言具有多种的言语功能,如:陈述、询问、命令、请求等,每种功能都对应着特定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文本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SFL的文本分析着重于揭示语言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语篇结构。
通过文本分析,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语言的功能、结构和实现方式,从而揭示语言的意义和社会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系统和功能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系统和功能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c03781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8.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系统和功能的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系统和语言功能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系统和功能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语言的本质和特点。
系统是指语言中的各种元素和规则所组成的整体。
语言系统包括音系系统、语法系统、词汇系统等。
这些系统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则,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内在结构和组织方式。
系统在语言中起着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它们通过各种关系和规则,使语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而功能则是指语言在实际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
语言功能包括交际功能、表达功能、认知功能等。
语言功能是语言系统在实际交流中的体现,它们反映了语言在不同情境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功能通过语言系统中的各种规则和机制来实现,它们在语言使用中起着指导和调节的作用。
系统和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首先,系统为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语言系统中的各种规则和机制为语言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框架和支持。
例如,语法系统中的规则和结构为语言的表达功能提供了基础,词汇系统中的词汇选择和搭配为语言的交际功能提供了材料。
功能对系统的运作产生影响和调节作用。
不同的功能对语言系统的使用和运作产生不同的要求和影响。
例如,交际功能要求语言系统具有丰富的表达手段和灵活的语言组织方式,而认知功能则要求语言系统具有准确的逻辑和思维表达能力。
不同功能之间的要求和影响相互交织、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系统和功能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调节和平衡的关系。
系统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调节的过程。
在语言使用中,系统和功能之间需要保持一种平衡和协调的状态,即系统的运作要能够满足功能的需求,同时功能的发挥也要符合系统的规则和机制。
只有系统和功能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和协调,语言才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实现交流。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系统和功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两个核心概念。
(完整word版)系统功能语言学
![(完整word版)系统功能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c178eda6ed630b1c58eeb51a.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1 基本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functional linguistics)为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创立。
英文论点如下:Systemic Grammar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linguistic theor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language.Secondly, it views language as a form of doing rather than a form of knowing. It distinguishes linguistic behaviour potential from actual linguistic behaviour.Thirdly, it gives a relatively high priority to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r languages and particular varieties of languages.Fourthly, it explains a number of aspects of language in terms of clines (i.e. ungrammatical →more unusual →less unusual →less usual→grammatical).Fifthly, it seeks verification of its hypotheses by means of observation from texts and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Lastly, it has as its central category the category of the system.中文翻译:相对于其它语言理论,系统功能语法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它非常关注语言的社会属性,如何实现社会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课件
![《系统功能语言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33ef0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7.png)
本课程将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方向和方法论。探讨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结构,以及其在翻译实践、教育教学和 文化交流中的应用。同时展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未来发展。
定义和发展历程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定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和结构。
理论创新
未来的发展将继续紧密结合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拓展研究领域。
实践推广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总结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功能和结 构,丰富了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
对个人的启示和思考
学习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能力 和交际效果,引发对语言的深刻思考。
发展历程
系统功能语言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现代的理论 框架。
基本概念
领域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范围广泛,涉及语言的功能和结构。
地位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其他研究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语言的功能,强调语言的目的和影响。
基本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语言系统的功能, 如表达、解释、评价等。
应用
翻译实践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翻译工作提供 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教育教学
文化交流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提 供了有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系统功能语言学促进了跨文化交 流和理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体 验。
未来发展
当前局面
系统功能语言学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应用的阶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9165cc25022aaea998f0fc1.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以下为关于胡壮麟. (2005).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第1版.).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的读书笔记。
二〇一七年三月三十日星期四第一章概述1.引言1.1.1.语言、语法和语言学1.1.2.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形式主义把语言看作规则。
功能主义中,语言被解释为意义系统,伴之以意义得以体现的形式。
“这些意义如何表述?”1.1.3.系统语法与功能语法SFL把语言看成有规律的资源,其基本原理认为语言描写的是系统,更甚于结构。
系统语法强调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这个系统与意义相关联,并可供人们不断选择,形成一个由若干子系统形成的系统网络(system network),又称“语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
功能语法强调语言是社交工具,语言活动是人们对语言系统的选择,也是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而进行的活动。
1.1.4.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价值(1).解释语言本质、功能和发展(历时与共时、个体与群体),阐明各种语言的共性与特殊性;(2).了解语法在表达、保持和传递社会制度、文化、家庭等社会语境中的作用;(3).帮助语言学习,并在情景语境中有效地使用语言;(4).了解语言与大脑的关系,帮助语言治疗;(5).了解语篇(discourse)“价值”的性质,以及说唱艺术、修辞和文体等概念;通过研究各种语篇来了解文学和非文学作品;(6).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以及文化的思维形式的关系(memo:例如multimodality?)(7).等等。
1.1.5.系统功能语言学派1.2.韩礼德的语言学史观1.2.1.古希腊时期的两种语言观念1.2.2.中世纪和20世纪前的两种语言观念随着资本主义在18世纪的向外扩张,具有人类学倾向的语言观念逐渐抬头,语言学家开始重视研究欧洲俗语以及美亚非各地语言。
1.2.3.近代的两种语言观念一些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与语言学的研究都有关,但这些学科只是把语言作为进行本学科研究的工具,正如语言学把心理学、社会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工具(而非对象)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44f567c3102de2bd960588ea.png)
1系统功能语言学1.1 系统功能语言学简述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普通的语言学,也是一种适用于语言学。
与以往的传统语法不同,系统语言学注重关注语言的内在问题,是语言学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把语言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功能语言学的分支。
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1.1.1 系统语言学的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普通的语言学,是对语言“个别的、比较的、类型学的”描述,是描述和解释人类语言的理论。
它的重点是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本质,把语言识解为意义系统,研究和解释人类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它把语言和语言系统看做表达意义的资源,把系统看作意义的潜势,并最终以某种方式展现意义潜势,使其从结构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系统功能语言学形成的萌芽时期是 20 世纪 60 年代,源于以弗斯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并完善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因此“新伦敦学派”或者“新弗斯学派”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代名词。
该学派研究的鼎盛时期就是韩礼德出版其伟大著作《功能语法导论》的时期,这本书为该学派的所有语言学家提供了参照和基础。
该学派最杰出的代表韩礼德曾指出“系统这个概念来自弗斯”。
弗斯是现代最先使用“系统”这一术语的语言学家。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形成主要受以下五方面的影响:一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面的研究;二是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观点;三是伦敦学派弗斯的“系统”语言理论;四是哥本哈根学派叶尔姆斯列夫的语符学思想;五是布拉格学派的功能思想。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个概念。
弗斯深受其语言研究的影响,打算基于“情景语境”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语言学理论,以便让人们了解语境在表达意义潜势时所起的作用,但其生前未能完成这一目标,韩礼德发展了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的关于“系统”思想,对系统进行划分,区分阶和范畴,并创建阶和范畴语法理论,而后将这个理论模式进一步发扬光大,完善为系统语法;几年后,又进行进一步补充,在系统语法中增加了功能部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功能语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从伦敦学派及其奠基人弗斯的理论研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迪和传承关系谈起,对韩氏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重要成员作一综合性述评,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贡献。
1.弗斯与伦敦语言学派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
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王宗炎1985:94)。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新弗斯学派。
韩礼德在伦敦大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
后来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
1949年回伦敦,被剑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便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弗斯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特别大。
弗斯(1957)认为,语言中的意义(即使用中的语言项目的功能)非常重要,语言中言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也非常重要。
弗斯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语言研究的影响,强调言语使用的社会语境,其目标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建立一种语言学理论。
遗憾的是,弗斯自己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他的观点后来在弟子韩礼德手上获得发展。
尽管弗斯的学术思想在很多方面有深刻见解,给人启迪,但他并未形成一个连贯的理论框架。
对韩礼德这一代人来说,任务之一是把弗斯的学术观点建立成一个能解释“什么是语言”和“语言是怎样工作的”这样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
韩礼德面临的任务是:怎样用关于情景语境的观点建立一个能把语言中的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解释清楚的语言学理论。
2.阶和范畴语法在“现代汉语的语法范畴”(Halliday 1956)一文中,韩礼德建立了一个能比较好地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
这篇论文代表韩礼德语言理论研究的开始。
他在文中提出,语言中有三个语法范畴,即:单位(unit),成分(element)和类别(class)。
在这个分析框架中,“系统”从属于“类别”。
韩礼德用汉语例子解释了单位与成分和类别之间的关系。
他还讨论到汉语小句中“旧”(given)信息与“新”(new)信息的区别,并谈到“系统”选择中的“盖然”(proba-bilistic)问题。
可以说,这篇论文的初步理论框架为以后的系统功能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礼德虽然在上文中已提出一个能很好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模式,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见Butler 1985: 14_15,王宗炎1985:136_148)。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现代汉语进行研究,从那之后,韩礼德的研究开始真正进入普通语言学理论领域。
1961年他发表了“语法理论的范畴”(Halliday 1961);一般认为,这是一篇能代表韩礼德早期理论的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韩礼德认为,语言学理论应该包含一个由相关范畴组成的体系,体系中的范畴应该能解释语言材料;同时,这个理论还应该有一套把范畴和语言材料联系在一起的抽象“阶”(scales)。
他指出,语言材料可以在不同的“层次”(level)上进行解释,最基本的层次是“形式”(form)、“实体”(substance)和“语境”(context)。
实体指声音上或书写上的语言表现形式,形式指把实体排列成有意义的格局,而语境则是把语言形式与它们的使用场合联系起来的中间层次。
在这篇文章中,韩礼德还区分了“形式意义”(formalmeaning)和“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前者指有关项目与其他项目在形式关系网络中的关系,相当于信息理论中的“信息”;后者指一个语言项目与非语篇特征之间的关系。
韩礼德在这篇论文中对自己1956年(Halliday 1956)的论点作了一些修正,并提出了四个语法范畴(即:单位—unit,结构—struc-ture,类别—class,系统—system)和三个阶(即:级—rank,说明—exponence,精密度—delica-cy)。
在这个修正模式中,“系统”是一个基本的范畴,而不再(像在1956年的分析框架中那样)从属于“类别”;原先的“成分”也变成了“结构”。
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一修正的意义,我们来看看弗斯的一个重要观点。
弗斯受索绪尔的影响,认为语言是由横组合(syntagmatic)关系和纵聚合(paradigmatic)关系两条轴组织起来的;他指出,在横组合关系中,“成分”在有关层次上构成了“结构”。
而在一个结构中的特定位置上可替换的“事件”(event)便形成了一个系统。
以Henry kissedHelen这句话为例,它有三个位置(即SPC),占据这三个位置的Henry, kissed和Helen称为“成分”,这三个成分构成了横组合关系中的语法“结构”;如果把kissed换成loved或hit,这三个词便成为可替换的“事件”;在这一结构特定位置上的kissed, loved和hit构成了纵聚合关系中可供选择的“系统”。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系统”(systemic)一词就是从system这个词演变来的。
一般认为,韩礼德这篇论文(1961)奠定了阶和范畴语法的理论基础,也是韩礼德把弗斯关于“结构”和“系统”的观点融入自己理论框架的一个表现。
韩礼德把“系统”当作一个基本的语法范畴,这对后来系统语法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尽管阶和范畴语法作为一个理论还存在着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它问世后不久便被广泛地应用于文体分析、语篇分析和其他分析之中(见Butler 1985:193_197)。
Fawcett(1974_6/2000年)所倡导的系统功能句法,也是在修改阶和范畴语法的某些做法后建立起来的。
对于一种理论的推广,教科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从文献上看,在韩礼德理论发展的早期,有两本书根据阶和范畴语法模式来讨论英语语法:一本是Scott等人(1968)的English Grammar,另一本是Sinclair (1972)的A Course in Spoken English: Grammar。
3.系统语法阶和范畴语法所描述的是语言结构的表层形式。
这对于一种语言学理论来说显然有欠缺。
韩礼德在60年代中期已清楚地看到问题所在,因此也重新寻找改进理论的方法,其中一个想法是通过代表深层纵聚合关系的“系统”这种较为抽象的机制来达到描述语言的目的。
如前所述,韩礼德在1956年的文章中已引进“系统”这个概念,但其重要性是在1961年的文章中才表现出来的。
在这个被称为阶和范畴语法的模式中,“系统”是一个主要的语法范畴,在这个阶段中“系统”被看作是结构中特定位置上的可供选择的“单一集”(single sets),这种意义上的“系统”与弗斯的“多系统”(polysys-temic)原则(Firth 1957)相一致。
1961年以后,“系统”这个概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一点是,“系统”与“系统”的结合便构成了系统网络。
有了“精密度”(delicacy)的概念,把单一的系统组成系统网络(system network)就没有问题了。
精密度这个阶表示范畴的区别或详细程度,它不仅能使语义区别越来越精确,而且可以表示一种依赖关系(dependency)。
在一个系统网络中,两个系统可以是没有依赖关系而并存的(即simultaneity),也可以是有依赖关系的(即dependency),所以就有“合取”(both...and...choice)和“析取”(either...or...choice)这两种关系。
若一个系统网络含有三个或更多的系统,情况有时会复杂一些,但关系总是只有两种:并存关系和依赖关系。
1966年韩礼德发表的“‘深层’语法札记”(Halliday 1966)通常被认为是系统语法的宣言书,这篇有重大影响的论文表明:阶和范畴语法已被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所代替。
在这篇文章中,韩礼德对语言结构的“表层面”(surface aspect)和“深层面”(deep aspect)之间的区别重新作了解释。
例如,他指出,特定单位中结构的成分之间的“顺序”(order)关系与横组合关系中表层说明之间的“序列”(sequence)关系是不一样的,前者比后者更为抽象。
这是因为,序列只是结构关系被说明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抽象成分(如主语、谓语、补语、状语)之间的结构顺序关系代表着横组合形式中的更为抽象的方面。
例如,在Henry kisses the girls everyday一句中,四个成分的“顺序”关系是SPCA;无论我们说(a) Henry kisses the girls everyday, (b) Every day Henry kisses the girls,还是(c) The girls Henry kisses every day,四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Henry是主语(Sub-ject),kisses是谓语(Predicator),the girls是补语(Complement),every day是状语(Adjunct)。
但是,从表层的“序列”关系看,句(a) (SPCA)、句(b) (ASPC)和句(c) (CSPA)是不一样的。
在这篇文章中,韩礼德还认为,正如“结构”表示深层的横组合关系一样,“系统”代表着深层的纵聚合关系。
系统中包含着特定功能环境中可供选择的选项(option),对系统的描述实际上暗示着对深层横组合关系的表述。
因此,系统本身是处于比较深的层次上。
韩礼德还认为纵聚合关系是首要的,因为这种关系构成了语言中基本的深层关系。
1964至1971年是韩礼德的语言理论模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间弗斯的“系统”概念得到修正,系统网络中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并存关系、依赖关系)得到确定。
系统网络被看作代表着语言中深层的纵聚合关系。
用系统语法理论作基础而编写的英语语法书有Muir (1972)和Young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