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感觉器官知识点

合集下载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生色基团)
视紫红
2.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9 产生
光感光细胞视黄醛、视蛋白变构超极化感受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产生机制
无光照 (-30~-40mV)
静息电位
光 照
Na 内流(Na 通道开放)(暗电流) Na 外运(Na 泵主动转运)
光照 感受器电位
部分Na 通道关闭,Na 外运Na 内
产生原因: 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等
(4)老视:用凸透镜纠正
产生原因:晶状体弹性减退(弱)
二、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一)视网膜的结构 1、分层:分十层,简化为四层
(1)色素细胞层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
(1)色素细胞层
不属于神经组织,含 黑色素颗粒和VitA, 对感光细胞有保护和 营养作用。
1.快适应感受器:触觉、嗅觉
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2.慢适应感受器:牵张、压力 利于机体对某些功能进行持久的监测和调节.
机制复杂,适应并非疲劳
第二节 躯体感觉
躯体感觉
深感觉 浅感觉
本体感觉 深部压觉
触-压觉 温度觉 痛觉
一、本体感觉(深部感觉)
感受器— 肌梭、 腱器官
肌 梭: 内有二种 感受器
螺旋形末梢: 缠绕核袋和核链纤维 牵张反射的感受装置, 兴奋由Ia类N纤维传入。
内脏感受器:内脏和内部器官
(2)性质分类:
光、机械、温度、伤害性、化学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2. 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3. 编码作用(coding) 4. 适应现象(adaptation)

生理学08感觉器官重点

生理学08感觉器官重点

感觉器官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1.适宜刺激:不同感受器对不同的特定形式的刺激最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将这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70~740nm的电磁波,耳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Hz的疏密波。

2.换能作用:将各种形式的刺激转为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

感受器电位不是动作电位,而是去极化或超极化局部电位。

例如,视杆细胞的迟发感受器电位是超极化电位。

3.编码作用:感受类型的识别,是由特定的感受器和大脑皮层共同完成的。

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

4.适应现象:指当一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其感觉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将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的现象。

适应现象不是疲劳。

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

二、眼的功能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作用分别由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完成。

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晶状体的曲度可进行调节。

主要的折射发生在角膜。

感光系统包括视网膜和视神经。

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真正的感光细胞。

三、眼的调节看近物时眼睛的调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晶状体曲率增加:视区皮层→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弹性回缩→晶状体前后变凸。

当物距大于6m时,反射入眼的光线近似平行光线,正好成像在视网膜,无需进行调节;当物距小于6m时,需要调节折光系统的曲度。

视调节过程是眼内特定肌肉的运动过程,应该由“动眼”神经兴奋所致,而引起肌肉收缩的递质多为乙酰胆碱,因此,晶状体变化是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神经纤维作用的结果。

2.瞳孔缩小: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瞳孔环形肌收缩→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及减少眼球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这种视近物时引起的瞳孔缩小的反射称为瞳孔近反射,属于视调节反射。

而瞳孔对光反射是光线强弱变化引起的反射性瞳孔变化。

3.双眼向鼻侧聚合:使视近物时两眼的物像仍落在视网膜的相称位置上。

生理学-感觉器官

生理学-感觉器官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二)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构成暗视觉和明视觉系统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二)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构成暗视觉和明视觉系统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三)双视觉系统的特点 •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分布特点
视网膜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所以分辨力高,而光敏感性差;周 边部主要是视杆细胞,因而分辨力低,但光敏感性高,这与人眼视 觉的特点相一致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三)双视觉系统的特点
• 视杆细胞具有聚合现象而视锥细胞没有
• 视杆系统有较高的聚合程度,即多 个视杆细胞同一个双极细胞联系, 而多个双极细胞再同一个神经节细 胞联系;这样的聚合系统具有较强 的总和多个弱刺激的能力,实现司 暗光觉的功能
• 视锥系统的聚合程度较小,在中央 凹处甚至是单线联系(即一个视锥细 胞只同一个双极细胞联系,而这个 双极细胞也只同一个神经节细胞联 系),这与它有较高的精细分辨能力 相一致
放,这是其抑制血栓形成的另一药理) • 消炎(原因尚不清楚)
④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 胃肠道损伤 • 凝血功能不足者慎用(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专一的
PGE2阻断剂)代替)
二、深感觉(本体感觉)
• 本体感觉包括位置觉和运动觉
(一)感受器
• 肌梭 (1)适宜刺激:骨骼肌的长度,运动状态 (2)作用:产生本体感觉,引起牵张反射
三、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
背根传入神经 ↓ 脊髓 ↓ 直接沿脊髓的薄束和 楔束上行 ↓ 薄束核和楔束核换元 ↓ 沿内侧丘系上行 ↓ 丘脑
特点:先上行再交叉
注意:本体感觉除上行到丘脑外, 还可直接沿薄/楔束上行到小脑。
三、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

生理学--感觉器官

生理学--感觉器官
• 分类
部位:内、外;性质:机械、化学、电磁;…….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 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称为该感受器的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适宜刺激对感受器来说最敏 感、感觉阈值最低。适宜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必须达到一定 的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才能引起某种相应的感觉。
Outer segment—discs
House the discs that contain the lightabsorbing photopigment
Inner segment
Nucleus
dendrites
生理 盲点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视杆系统(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由视杆
不同性质感觉的引起,不但决定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 种类,还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而刺激强度不仅可通过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高低来编 码,还可通过参与电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来编码。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一个 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 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
辨认光的强弱、物体或符号的大小和形状、 辨认空间位置、物体的颜色。
视觉系统:视觉器官(折光系统,感光系 统)、视神经、视觉中枢。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眼的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4种折光系数不同的传光介质;4个曲率不同的折射 面;主界面为角膜与空气。
如果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小于5微米,一般 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人眼所能看清楚的最 小视网膜像的大小,大致相当于视网膜中央 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

(二)视敏度
❖ 视敏度(visual acuity)又称视力,是指眼能分辨物体两 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也就是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 大能力。通常以视角的大小作为衡量标准,所谓视角是物 体两点光线投射入眼时,通过节点相交叉时所形成的夹角 。
❖ 同一距离视角越小表明视力越好。
▪ 在良好光照条件下,人眼能看清5米远处视力表上第10行E字形符号 的缺口方向时,此时视角为1分角(1/60度)。说明该眼具有正常 视力,按国际标准视力表表示为1.0,按对数视力表表示为5.0。若 在相同条件下,只能看清视力表上第1行E字形符号时,其视力仅为 正常眼的1/10,以0.1表示。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四种折光体组成。其折光能力与折射面的曲率 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大,折光能力越小;反 之折光能力越大。由于晶状体的曲率半径可随 视物距离而改变,所以它在眼折光系统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 瞳孔的大小还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强光下瞳孔缩小, 弱光下瞳孔散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 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的光量,使视网膜不 至因为光亮过强而受到损害;弱光下瞳孔扩大可增加进入 眼的光量,以产生清晰的视觉。瞳孔对光反射的效应是双 侧性的,光照一侧眼时,两侧瞳孔同时缩小,这种现象称 为互感性对光反射。
❖ 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专门感受机 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 根据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

人眼的适宜刺激:
波长370 ~ 740nm的可见光波。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dioptric system and accommodation
(一)光的折射和眼内物像的形成


简约眼(简化眼)reduced eye 简约眼是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 设计的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
单一球面折光体系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当人从暗处突然进入强光下, 起初感到一片耀眼光亮,看不清物 体,1分钟左右,视觉恢复正常。 此现象称为明适应。
视杆细胞在暗处合成且大量积聚的视紫红质
强光 迅速大量分解
瞬间眼前出现光耀夺目而 看不清实物
1分钟后 视锥细胞感光色素在亮光环境中感光
(三)视野(visual field) 单眼固定地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 此时该眼所能看到的外界范围。
适应: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 器, 而传入神经上冲动频率下降的现象。
注意:感受器的适应并非疲劳
肌梭 触觉 刺激
时间(s)
快适应(rapid adaptation) : 皮肤触觉感受器有利于感受器 再接受新的刺激 出现 快慢 慢适应(slow adaptation ): 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有 利于机体对姿势、血压等机能进 行持久的调节
3.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无 光 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激活盘膜上的传递蛋白(G蛋白) 激活磷酸二酯酶
cGMP含量高 cGMP依赖性Na+通道开放 外段膜Na+持续内流 (内段膜Na+泵泵出Na+) 静息电位 (-30~-40mv)
分解cGMP→cGMP↓ cGMP依赖性Na+通道关闭 外段膜Na+内流↓(内段膜Na+泵继续)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 足

专升本生理学第9章感觉器官

专升本生理学第9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视野2.远点3.近点4.瞳孔对光反射5.视力6.暗适应7.明适应8.眼震颤答案:1.视野是指单眼固定地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2.通常将人眼不做任何调节时(即折光能力的改变)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3.近点是指眼经过充分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

4.瞳孔的直径由于入射眼光量的强弱而变化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强度大时,瞳孔缩小; 光照强度小时,瞳孔放大。

5.视力也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即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

6.人突然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眼前漆黑一片,看不清物体,但经过一定时间后逐渐恢复了暗处的视力,这种过程叫暗适应。

7.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初来到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8.人体旋转时可出现眼球不自主的节律性运动,称为眼震颤。

二、填空题1.味觉的感受器是______,四种基本味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

舌尖部对______ 感受味最敏感; 舌根部对______ 味最敏感。

2.椭圆囊的适宜刺激是______ ,球囊的适宜刺激是______ ,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______ 。

3. 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需通过4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依次为______、______ 、______ 和_____ 。

4.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______ 、______ 和______。

5.视近物时晶状体______ ,视远物时晶状体______ 。

6.老视眼的产生原因主要是______ ,表现为近点______ 移,所以看近物时需戴适当焦度的______ 透镜。

7.光照愈强、瞳孔愈______ ;光照愈弱,瞳孔愈______ ,称为______ 反射。

其反射中枢在______ 。

8.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包括______和______ 。

生理学感觉器官

生理学感觉器官

引言概述:生理学感觉器官研究生物体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相应感觉的器官。

它们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适应至关重要,涉及到感觉神经元、感觉细胞和感觉途径等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生理学感觉器官的产生和功能进行详细的探讨。

正文内容:1.触觉感知器官:a.皮肤感受器:皮肤感受器是最外层的感觉器官,能够感知外界的触摸、压力、痛觉和温度变化。

b.毛发感觉器:毛发感觉器通过感知外界刺激,帮助我们感知触摸和变化的环境条件。

c.肌腱感觉器:肌腱感觉器位于肌腱附着点,具有感知肌肉张力和位置的能力。

2.视觉感知器官:a.视网膜:视网膜是感光细胞的层,可以感知光线的强度和颜色,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b.视觉神经通路:视觉神经通路包括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到视觉皮层的传递过程,其中包括视觉信号的处理和解码。

c.感光细胞:感光细胞是视觉感知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负责低光和彩色视觉的感知。

3.听觉感知器官:a.耳蜗:耳蜗是听觉感知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b.音频通路:音频通路是从耳蜗到大脑的传递路径,包括声音传导和音频信号的处理和解码。

c.听觉神经元:听觉神经元负责将从耳蜗收集到的声音信息传递到大脑,并解码这些信息。

4.嗅觉感知器官:a.嗅觉细胞:嗅觉细胞位于鼻腔上皮,能够感知气味分子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b.嗅觉神经通路:嗅觉神经通路负责将嗅觉信号从嗅觉细胞传递到大脑,并在大脑中进行气味的识别和解码。

5.味觉感知器官:a.味蕾:味蕾位于舌头表面,能够感知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b.味觉神经通路:味觉神经通路将味觉信号从味蕾传递到大脑,并在大脑中进行味觉的分析和识别。

结论:生理学感觉器官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感知外界的关键组成部分,涉及到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多个感觉维度。

通过皮肤感受器、视网膜、耳蜗、嗅觉细胞和味蕾等感觉器官,我们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
Physiology
第8版
主讲人:
感觉器官的功能
考查内容
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视
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 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 系。视力(或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 3、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 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 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4、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前庭反应。
外感受器 按部位分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
内感受器:本体、内脏感受器等
按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 学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
6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
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一定的反应,但刺激强度要比适宜刺
X(mm) = 15(mm)
X = 300× 15 = 0.45 ㎜
300(mm) 10005(mm)
10005
15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眼的调节: 视远物时不需调节,视近物调节:晶状体变凸、瞳孔
缩小、眼球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图) 视近物→视网膜上模糊的物像→视皮层→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凸(曲率↑)→屈光力↑→物 像前移→物像落到视网膜上 视远物→视网膜上模糊的物像→视皮层→睫状肌松弛 →悬韧带紧张→晶状体变扁(曲率)→屈光力 →物 像后移→物像落到视网膜上
特点:具有双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即不仅光照侧瞳孔 缩小,而且对侧瞳孔也缩小。

感觉器官(人体解剖生理学)

感觉器官(人体解剖生理学)
•耵聍腺——分泌耵聍
三、鼓膜
半透明,椭圆形
倾斜,与外耳道下壁约成45° 角。
砧骨
上1/4:松弛部 下3/4:紧张部
锤纹 紧张部 光锥
锤骨头
松弛部
鼓膜脐
• 鼓室 • 咽鼓管 • 乳突小房
中耳
一、鼓室
(一)鼓室的6个壁: 上壁: 盖壁 下壁: 颈静脉壁 前壁: 颈动脉壁 后壁: 乳突壁 外侧壁:鼓膜壁 内侧壁:迷路壁
动物种系
功 适宜刺激 能 光敏感度 作 分辨力 用 专司视觉
视力
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 鼠、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
强光
弱光
低(强光→兴奋)
高(弱光→兴奋)
强(分辨微细结构)
弱(分辨粗大轮廓)
明视觉 + 色觉 强
暗视觉 + 黑白觉 弱
一、视器的结构
组 眼球 成 眼副器
眼球









眼球的构造
角膜
膜壶腹:壶腹嵴—平衡觉感受器 (旋转变速运动)
膜壶腹
声波传导的途径
气传导
传导性耳聋:外耳鼓膜和中耳 听小骨链损伤。
神经性耳聋:内耳螺旋器、蜗神经 和中枢神经病变。
1.气传导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⑴主要途径: 外耳道 ↓ 鼓膜 ↓ 听骨链 ↓ 卵圆窗膜 ↓ 内耳
⑵次要途径: 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膜→内耳
本章我们主要学习视器和前庭蜗器。
一、视觉的形成
视觉的形成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同完成 的。
光波
可见光(400-750nm )
眼折光系统 将物体发出的光波成像于视网膜
眼感光系统 将光波转变为电变化

人体感觉的知识点总结

人体感觉的知识点总结

人体感觉的知识点总结一、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感觉器官是指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器官,它们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眼睛、耳朵、皮肤、味蕾、嗅觉细胞等。

这些感觉器官具有各自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使得人们可以感知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信息。

1. 视觉系统视觉系统是人体感觉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眼睛感知光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眼睛是视觉系统的感觉器官,它由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组成。

当光线通过角膜和虹膜进入眼睛时,会聚焦在视网膜上,激活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细胞,产生视觉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产生视觉。

2. 听觉系统听觉系统是人体感觉系统中负责感知声音的部分,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耳朵是听觉系统的感觉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接收并传递声音到中耳,中耳通过鼓膜和听小骨将声音传递到内耳,内耳中的耳蜗和耳蜗中的毛细胞负责转化声音刺激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的听觉皮质中产生听觉。

3. 触觉系统触觉系统是人体感觉系统中负责感知触摸和压力的部分,通过皮肤感知外界物体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皮肤是触觉系统的感觉器官,它外面覆盖着表皮,里面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

当皮肤受到外界刺激时,感觉神经末梢会产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的感觉皮质,形成触觉感觉。

4. 味觉系统味觉系统是人体感觉系统中负责感知食物味道的部分,通过舌头感知食物的化学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舌头是味觉系统的感觉器官,它表面有许多味蕾,味蕾中的化学感受器细胞负责感知食物的化学物质,并产生味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味觉区域。

5. 嗅觉系统嗅觉系统是人体感觉系统中负责感知气味的部分,通过鼻子感知空气中的化学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鼻子是嗅觉系统的感觉器官,它内部覆盖着嗅粘膜,嗅粘膜上有许多嗅觉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负责感知气味分子并传递嗅觉信号到大脑的嗅觉皮质。

动物生理学 第7章 感觉器官

动物生理学 第7章 感觉器官

第二节 眼和视觉 感受光的波长范围370—740nm之间
一:眼的折光成像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结构 从外到内三层膜(从外到内):
巩膜和角膜:巩膜控制眼运动;角膜不含血管,故移植没有免疫反应。 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
晶状体被虹膜分为前房后房,充满房水; 房水循环障碍出现青光眼;晶状体之后为玻璃体,其浑浊导致飞蚊症;晶状 体透光度下降则为白内障。 视网膜
(二)声音在耳内的传递 1.气传导(正常听力):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外淋巴-内淋巴(耳蜗)-基底膜; 鼓膜-圆窗-鼓阶外淋巴-基底膜(少见) 2.骨传导(不经外耳道,中耳):可用以诊断耳聋 声波-颅骨振动-耳蜗内淋巴-基底膜
耳聋: 1.传音性耳聋:传音途径出现问题,测试骨传导 2.感音性耳聋:气传导骨传导均不能用 耳蜗感受器问题;中枢神经问题
(二)眼对光强度变化的反应 虹膜:中央为瞳孔,虹膜肌受植物性神经支配控制眼球运动; 强光下,瞳孔缩小,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三)眼的折光成像系统 折射发生在不同密度的介质之间,空气—角膜(85%);房水—晶状体;晶
状体—玻璃体 通过设置简化眼模型计算眼成像原理 AB(物大小) 1.鼓膜面积>前庭窗膜面积,收集较多能量,扩大17倍 2.听骨链杠杆长臂与短臂比1.3:1,扩大1.3倍 共扩大17×1.3=22倍
三: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 (一)耳蜗的结构和传递过程 耳蜗传递过程:
鼓室-圆窗膜外淋巴-耳蜗内淋巴-基底膜(上科尔蒂器Corti)-毛细胞弯曲-动作电位
(三)毛细胞换能及耳蜗生物电现象 1.毛细胞的兴奋与换能
毛细胞顶部有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动作电位由毛细胞运动控制 向动纤毛弯曲:产生动作电位(感受器电位),K+离子通道开放 向静纤毛弯曲:关闭静息时开放的K+通道,引起超极化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感觉器官的功能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感觉器官的功能

医学基础知识: 生理学名词解释-感觉器官的功能我们对医学基础知识里生理学各章节涉及到的重要名词解释进行整理, 今天我们总结感觉器官的功能这一章节的名词解释, 具体内容如下: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由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组成的复杂器官。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动作电位时, 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 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转变成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 这种作用称为换能作用。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 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近点:眼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称为近点。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 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 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近视:多数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 致使远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 以致视网膜上物像模糊, 视远物不清, 其近点比正常人近。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 致使远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 以致视网膜上物像模糊。

患者看远物时就需使用自己的调节能力, 其近点比正常人远, 视近物能力下降, 称为远视。

暗适应:人长时间处于光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 最初看不见任何物体, 经过一段时间后, 逐渐恢复了暗处的视力, 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明适应:人长时间处于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 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 也不能看清物体, 稍待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 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听阈: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中每一种频率都有一个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 称为听阈。

生理学 感觉器官

生理学 感觉器官
意义:瞳孔缩小 后,可减少折光系统 的球面像差和色像 差,•使视网膜成像更 为清晰。
⑵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缩 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 意义:①调节光入眼量
②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③协助诊断
过程:强光→视网膜感光细胞→视N→中脑的顶 盖前区(双侧)→动眼N副交感核(双侧)→睫状N节→ 瞳孔括约肌→瞳孔缩小。
3.眼球会聚
当双眼凝视一 个向前移动的物体 时,两眼球同时向 鼻侧会聚的现象称 为眼球会聚。
它也是一种反 射活动,•其反射途 径与晶状体调节反
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为效应器(内直肌)。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
使视觉更加清晰和防复视的产生。
(四)眼的折光异常
正常眼(正视眼) 通过调节,可以分 别看清远、近不同 的物体。
矫正:配戴适当的柱面镜,•在曲率半径过大的 方向上增加折光能力。
二、眼的感光系统及其功能
(一)视网膜的结构
1.色素细胞层
内含黑色素颗粒和VitA,对感光细胞有营养和 保护作用:
①可遮蔽来自巩膜侧的散射光线; ②吞噬感光细胞外段脱落的视盘; ③传递来自脉络膜的营养物质。
2.感光细胞层 外段呈圆盘状

听 觉 的 产 生 过 程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 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 →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1.耳廓: ①利于集音; ②判断声源:依据声
波到达两耳的强弱和时 间差判断声源。
2.外耳道: ①传音的通路; ②增加声强:与4倍于外耳道长的声波长(正常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器官
1感受器是专门感受刺激的特殊结构。

感觉器官除包含感受器外.还有一些非神经组织的附属结构,这些附属结构有利于感受器实现其感受功能,如眼、耳、鼻、舌等感受器官。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2.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所组成,能够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眼视近物时的调节反应包括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三个方面
眼的折光异常有近视、远视和散光等。

近视近视眼多数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由于角膜和晶状体曲率过大,折光力过强矫正近视眼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在眼的前面加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远视远视眼主要是由于眼的前后径过短,多为遗传所致·矫正远视的办法是佩截合适的凸透镜
散光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折光面在某一方位上的曲率增大,而另一方位的曲率减小,这样透过角膜射入眼内的光线扰不能同时在一个平面上聚焦,造成物像变形或视物不清,这些情况都属于散光.矫正散光眼要佩截合适的柱面镜,使角膜的曲率异常得以纠正。

3.视网膜能感受光线刹激的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大部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位。

黄斑的中央凹处最为密集,而且这里的视锥细胞较为纤细,形成最强视力。

视杆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的周边部位,越近中央数量越少,在中央凹处,则几乎全无,
视神经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分布,聚焦于此处的光线不能被感受,形成生理性盲点。

当维生素A缺乏时,将影响人在暗光下的视敏度,引起夜盲症。

关于色觉的产生原理,现在广泛采用“三原色学说”。

该学说认为视网膜上分布有三种视锥细胞,
能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称之为感红视锥细胞、感绿视锥细胞和感蓝说锥细胞
不同波长的光线刹激视网膜时,这三种视锥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因而产生不同的色觉。

4.视力亦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也就是分辨距离最小的两点的能力。

视力的强弱可用能分辫两点的最小视角为指针
5.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用不同颜色的光所测得的视野大小不一样,白色视好最大,其次为青蓝色,再次为红色.绿色视野最小。

6.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气导和骨导。

气导:声波经外耳、鼓膜、听骨链和前庭窗传入耳蜗,称为气导。

这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

骨导: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经耳蜗骨质部传入耳蜗琳巴液,称骨导骨导极不敏感,一般是振动的物体直接和颅骨接触.才能引起听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