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版心肺复苏指南抢救药物的应用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的药物应用指南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的药物应用指南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用于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技术,它可以通过维持氧气的供应来保护心脑功能,提高存活率。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药物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的药物应用指南。
一、肌肉注射药物1. 肾上腺素(表现为无色透明溶液)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心肺复苏药物,它能够通过刺激心脏收缩来恢复或维持心脏的功能。
肾上腺素可以通过肌肉注射途径给予。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1mg,儿童剂量为0.01mg/kg,可以重复给药。
- 给药途径:将针头插入前外侧上臂三角肌,以保证药物能够被迅速吸收。
- 给药后立即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心肺复苏。
2. 阿托品(表现为无色透明溶液)阿托品主要用于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脏停搏引发的心动过缓。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0.5mg,儿童剂量为0.02mg/kg,可以重复给药。
- 给药途径:将针头插入前外侧大腿的中部,注射至肌肉深部。
二、静脉注射药物1. 肾上腺素(表现为无色透明溶液)除了肌肉注射途径外,肾上腺素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途径给予。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1mg,儿童剂量为0.01mg/kg。
-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可通过外周静脉通道或中心静脉通道给予。
2. 硫酸镁(表现为透明溶液)硫酸镁主要用于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1-2g,儿童剂量为25-50mg/kg。
-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速度控制在1-2分钟注射完毕。
3. 乳酸林格氏溶液(表现为无色透明溶液)乳酸林格氏溶液主要用于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酸中毒。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1-2mmol/kg,儿童剂量为2-4mmol/kg。
-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速度控制在1-2分钟注射完毕。
总之,在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药物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 启动急救系统 (EMS)、找到AED(除颤仪) : 呼救EMS系统:地点、呼救电话、事件、人数、伤员情况、 正在进行的急救措施。
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辍停, 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 的心肺复苏)。
猝死的诊断
❖ 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 ❖ 心音无、大动脉无; ❖ 心跳呼吸停止; ❖ 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 ❖ 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离。 ❖ 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要
3. 快速除颤
素
4.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最佳生存机会最早行为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关键变化
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成人生存链分院内及院外 高
确定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
质
量
关键点
按压速率、按压幅度明确
基 础
生
流程中积极进行除颤
命
支
继续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
持
药物应用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关键变化
❖ 1、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 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如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
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 ❖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
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 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取回病设置好除颤器同时进 行)。 ❖ 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 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 (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关键变化
❖ 6. 继续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
心肺复苏的最终目标 恢复病前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美国和加拿大在法律层面上,有《好撒玛利亚人法》(Good Samaritan laws)作为“救死 护伤”者的坚强后盾;“好撒玛利亚人”的名称源自《圣经》《路加福音》10章30-35节耶稣 化身救人于危难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今天成为了“好撒玛利亚人法则”,对见义勇为和施 救者予以保护。
《好撒玛利亚人法》是给伤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的法律,目的在于使人做好事时不 用担心因意外造成的伤亡而遭到追究,从而鼓励旁观者对伤、病人员施以救助。
11:旁观者给予纳洛酮的方案
院前可以推荐给非专业施救者使用的注射药物不多。肾上腺素笔(用于救治过敏性休克)是另外 一款。
12:同时进行几个步骤@
鼓励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即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胸部按压 的时间。
13:快速反应小组( 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在患者胸部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可提供反馈的训机制
如何保证高质量心肺复苏,是目前公众和医护心肺复苏中最大的问题。需要更多、更频繁的、 拥有科学评价体系的训练。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100-120次/分*
心肺复苏过程中每分钟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患者能否恢复自主循环 (ROSC) 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 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
中国的CPR现状
我国SCD救治的现状基本是:目击者等待急救人 员到现场,看着SCD患者在死亡线上挣扎并死去 。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居然最后因法律问题不 在现场安放AED。
本来就是为非专业施救者设计的AED,在我国被 异化为“供专业人士用”,而且大多数地方规定、 默认只有医护人员才能使用。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100-120次/分*
设定按压速率的上限值,基于一项大规模注册研究分析,该分析发现过快的按压速率(超过140 次/分钟)和按压幅度不足有关。当按压速率超过12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会由于剂量依存的原 理而减少。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21/3/7
CHENLI
35
10、及早冠脉造影
▪ 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 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 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 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 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2021/3/7
CHENLI
36
11、及早PCI
▪ 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 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 栓治疗。
电击除颤后应立即恢复心肺复苏 (不要 检查心律或脉搏,直接开始胸外按 压), 2 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次心律检查
三、美国每年约有 30 万人发生心脏骤停。 随着急救技术的发展,出院存活率已 提升 3 % 到 9.6%。但是,如果在现场自主循环 没有恢复,那么存活率又占多 少呢?
如果在现场自主循环没有恢复,只有 0.9% 的患者存活率
2021/3/7
CHENLI
44
四、根据目前最新的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 指南(ACLS),在对心室颤动或无脉 搏室 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后,紧接 着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1、评估
2、呼救
3、放平患者,心脏按压
4、疏通气道
2021/3/7
仰头抬颏
口对鼻 人工呼吸
CHENLI
12
5、口对口人工呼吸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
▪ 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 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 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仪器、药物和液体的应 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 的维持等。
CHENLI
33
纳洛酮
2015CPR新指南+AED使用
(C7)按压与通气比例
成人CPR无论双人或单 人法按压/通气均为30:2
30:2比15:2 每分钟 更多次的按压,冠状动 脉灌注压提高25%
儿童CPR双人操作按压/通 气为15:2
30
次
2次
连续五个轮回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三十一 分。
尽可能要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
一位以上急救人员现场CPR时,每隔2分钟(或5个按 压-通气比为30:2的周期)应相互轮换按压。轮换按压 应在5秒钟以内完成。
定义:
猝死
指平素“健康”或病情稳定的病 人突然、快 速、意料不到的自然死亡。
猝死时限:
指发病至呼吸或心脏骤停的时间。
临床常随其病因不同而异,一般认为1小时内 ,WHO暂定6小时。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三十一分。
临床死亡阶段:呼吸、心跳刚刚停止,但组织内仍有微
弱的代谢。
生物学死亡阶段:全身组织代谢已停止。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三十一分。
判定意识(二唤)
一拍、二唤、三掐 轻轻拍打病人的双肩,分
别凑近病人的两侧耳边呼 喊:“喂!你怎么啦!” 用拇指掐伤病员人中
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 失。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三十一分。
高声呼唤周围的人们“快来救人” 立即打通地区急救电话120 提供必要的资料给EMS: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三十一 分。
使用AED安全第一
确认电极牢固地黏附在病人的皮肤上
时刻关注声音提示和屏幕显示
使用前确认无人及金属物接触病人 确认病人身上是否有植入式起搏器/除颤器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神经外科赵冬梅抢救成功率美国大范围抢救4-8% 华盛顿市7-26% 拉斯维加斯急救中心54% 中国<1%3分钟用上AED 76%定义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心脏骤停≠心脏停止收缩!!诊断标准◆无大动脉搏动、心音消失◆病人意识突然丧失、伴有抽搐◆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紫绀临床表现3秒--黑朦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晕厥15-30秒—全身抽搐45秒—瞳孔散大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4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10分钟—脑细胞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脑死亡,植物状态心肺复苏存活率<4分钟50%黄金救命时间!4~6分钟10%>6分钟4%>10分钟0.09%心肺复苏的意义◆早期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8分钟内进行高级生命支持(ACLS),则病人的生存率43%◆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心肺复苏目标初级目标:促进自主循环恢复次级目标:减少神经系统损伤终极目标:提高出院存活率快速反应团队协作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如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设置除颤器同时进行)生存链一分为二AHA 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院外急救体系●院内急救体系院外急救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按压部位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双侧肋弓的汇合点向上两横指按压深度变更◆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
胸外按压
将患者平放在硬质平面上,身体 与地面平行。
双手交叉,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下 半部分,肘关节伸直,向下按压 30次,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
回弹。
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廓都能完全回
弹。
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 除口腔异物,抬高下颌角,保持呼吸 道通畅。
急救反应时间的重要性
急救反应时间对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 中,强调了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的重要性,以增加患者生还的机会。
急救反应时间的缩短可以通过提高公众对心肺复苏的认知和技能培训,以及优化 急救系统的响应流程来实现。
胸外按压的深度与速率
在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中,对于胸外按压的深度和速率有了 更明确的规定。按压深度应达到5-6厘米,按压速率应在 100-120次/分钟之间。
02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保持正常通气频率,避 免过度通气。
03
如有必要,应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严格控 制通气参数。
注意按压深度与速率
按压深度过浅可能无法有效挤压心脏,按压过深则可能损伤胸骨和肋骨。 正确的按压深度应为5-6cm,速率应为100-120次/分钟。
实施按压时应确保双手交叠,手臂伸直,以利用全身力量进行按压。
02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在心脏骤停的 情况下,尽快恢复患者的自主心 跳和呼吸,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心肺复苏是至 关重要的抢救措施,能够迅速恢复患 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后续的 医疗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心肺复苏能够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 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 生。
VS
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 ,吹气两次,每次吹气持续吹气1秒 以上,确保有足够的气体进入肺部。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托颌法-- (头颈部外伤)
• 双手在患者头部两侧、握 紧下颌角 • 双肘支撑在患者平躺平面
• 用力向上托下颌、拇指分
开口唇 • 不伴头颈后仰、专业人员 必掌握
B(breathing)人工呼吸
• 口对口 口对鼻 口对口鼻(婴幼儿) • 球囊━面罩辅助通气 每次通气1秒
频率 10次/min :每6秒通气一次
体位摆放
• 仰卧位 • 地面或硬床板上 • 整体翻转,头、颈身体同轴转动 • 无意识,有循环体征:侧卧位
心跳骤停判断(专业)
• 判断有无意识、简单判断
有无呼吸
• 检查颈动脉脉搏无循环体 征——立即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要点
• 按压部位 两乳连线中点 胸骨中下1/3交界
按压姿势
5-6cm
注意:凭自身重量垂直下压,下压至5-6cm。放松后手也可离开胸壁
1.早期识别与呼叫启动紧急医 疗救援服务系统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 2.早期CPR-强调心脏按压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快速 4.早期有效的ACLS 5.全面心脏骤停后的处理
院外急救
•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 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吴金海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Tel:1370-345-6262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秉恒执医,和精生命, 仁德筑基,利民为本。
• 心肺复苏操作1 • 心肺复苏操作2
前言
• 2015年10月15日,新版《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指南 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刊出。时隔5年。 • 指南那些部分进行更新?如何强调快捷、培训、协作, 从而提升患者生存几率 • 以下为该指南的14大更新要点
2020-版心肺复苏指南抢救药物的应用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抢救药物的应用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时,标准的复苏措施固然重要,抢救用药也必不可少,正所谓「医药不分家」。
2015年10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公布了最新的心肺复苏抢救指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今以后,抢救用药哪些药物依然好使,哪些药物沦为禁忌吧!加压素新版指南中的重要更改,也是第一个「炮灰」的药物就是加压素。
因无论单用加压素,还是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对于单独使用肾上腺素并无优势。
所以为简化流程,将加压素从成人CPR 流程中去除。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作为抢救用药中的顶梁柱,在新版指南中就曾四次提到。
第一次: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对于心律不可电击,转而接受肾上腺素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建议尽早使用肾上腺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血管加压药物,在心脏骤停后的救治中,应避免和立即纠正低血压。
使得收缩压不低于90 mmHg,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5 mmHg,否则会造成患者死亡率增加和功能恢复率减少。
第二次:儿童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儿童心脏骤停过程中可以给予肾上腺素。
自主循环恢复后,应使用输液和正性肌力药/ 血管加压药,使得收缩压维持在患者年龄段的第五百分位以上。
第三次:新生儿复苏此次提及并无改动,而是继续延用2010 版建议的用法和剂量。
第四次:过敏反应对于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应给予肾上腺素。
更新后的指南设定了第二剂肾上腺素的使用时间:在若对第一剂无反应,而高级生命支持要5 到10 min 后才能到达的前提下,给予第二剂肾上腺素。
知识延伸肾上腺素用法:过敏性休克时将0.1-0.5 mg 本药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 缓慢静脉注射。
心脏骤停时将本药0.25-0.5 mg 以生理盐水10 ml 稀释后静脉注射。
剂量过大或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引起血压骤升,甚至有诱发脑出血的危险。
临床上通常习惯直接肾上腺素 1 mg 静脉注射用于心脏骤停,不予稀释。
根据患者反应,可每3-5 min 重复 1 次。
2015心肺复苏指南(1)
心肺复苏(CPR)概念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所采取的抢救 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 循环,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 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
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反应
01
呼吸
02
脉搏
03
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轻拍重喊
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10S内 同时检查 脉搏呼吸
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颈总动脉在喉和 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部 分,位置较表浅,活
体上可触及其搏动。
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用右手食指、中指触摸
• 如果气道开放得好,并面罩与脸之间能密闭,要达到这个
潮气量值,在用1L容量的气囊时要挤压大约2/3,而用2L
球囊时则要挤压大约1/3。 • 只要患者没有建立高级气道,施救者CPR时就要执行30:2 的按压通气循环。
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 施救者在按压时要暂停通
气;
• 当有可能时,医务人员要
加用氧气(O2浓度>40%,
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体位
平卧在平地 或硬板上
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体位
①
如患者面部朝下,应把患者整体翻 转而不使其扭曲,即头、颈、肩、 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
②
原则上应尽量就地实施抢救, 而不是先搬动患者。
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解读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概述
深昏迷:<8分
中度昏迷:9-11分 浅昏迷:12-14分
正常:15分
4-7分预后极差, 3分生存者罕见
20
昏迷的病因
昏迷的病因较为复杂,可涉及多个学科的一 系列疾病,目前病因分类方法繁多,我们仅 以颅内外病变分类法进行简单介绍。
颅内疾病
颅外疾病
21
昏迷的病因
• 颅内疾病:
1、脑血管病: 缺血性(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脑干
6
4. 别再使劲按了!
• [10 年的指南]规定胸外按压的下限:频率 ≥ 100 次 / 分、深度 ≥ 5 厘米。临床上普遍存 在按压过度的问题,如胸骨和肋骨骨折,同 时,施救者也会消耗大量体力,无法保证接 下去的按压质量。
• [15年的指南]提出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应该有 足够的速率和按压幅度:按压速率为 100 120 次 / 分钟;幅度至少是 5 厘米,不超过 6 厘米。
• 为了提高按压效率,减少按压中断十分必要, 2015年的指南提出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 中的目标比例至少为 60%。
9
7. 加压素被「除名」
• [10 年版指南]认为一剂静脉 / 骨内推注的 40 单位加压素科替代第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治 疗心脏骤停。
• [15年版指南]指出,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 素,相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在治疗心 脏骤停时没有优势。给及加压素相对使用肾 上腺素也没有优势,因此,加压素已被新版 指南「除名」。
血糖异常
血压过高或 过低的调控
39
昏迷的治疗
• 对症治疗
–颅压高: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速尿等,必要时 进行侧脑室穿刺引流等
–抗感染及控制过高体温 –控制高血压 –纠正休克:升压药物和中枢兴奋药 –处理伤口:有开放性伤口时应及时止血、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第8页,共57页。
“一分为二”的成人生存链
• 院内与院外心脏骤停的救治的构架和流程是截然不同的。 其中,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与2010年版指南并无不同, 强调及时识别和呼救,胸外按压为主,尽早除颤,等待专 业团队赶到后,尽早送到医院。而院内心脏骤停的生存链 则强调加强监控,快速反应系统,依赖于多学科多团队的 协作
32
第32页,共57页。
口对口人工呼吸
33
第33页,共57页。
口对鼻人工呼吸
• 吹起毕,松开口鼻。 • 口对鼻人工呼吸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类似,一般用于婴幼儿和口
腔外伤者。
34
第34页,共57页。
关于气道通气
呼吸的要点包括:
(1)每次人工呼吸超过1秒,即要给患者足 够的潮气量(500~600 ml),并且观察到患 者胸廓的起伏; (2)避免过度通气,因为当潮气量过大,或给 的呼吸频率过快,导致胃膨胀,引起胃内容物 反流和误吸,同时如果潮气量过大,增加胸腔 内压力,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影响 患者的生存率,因此通气时不仅要给足够的潮 气量,同时也要避免过度通气。
• 无证据表明,使用机械活塞装置对心脏骤停患者进 行胸外按压,相对人工胸外按压更有优势。
• 人工胸外按压仍然是治疗心脏骤停的救治标准。 • 在进行高质量人工胸外按压比较困难或危险时的特殊
条件下(如施救者有限、长时间心肺复苏、低温心脏 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在移动的救护车内进行心肺复 苏、在血管造影室内进行心肺复苏,以及在准备体外 心肺复苏期间进行心肺复苏),机械活塞装置可以作 为传统心肺复苏的替代品。
• AHA推荐的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描述了心脏骤停患者 ,特别是因为室颤而导致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的最重要的环节。在最新版的指南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 把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一分为二”,分成了院内心 脏骤停的生存链与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区分院内与 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主要是为了确认患者救治的不 同的途径。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抢救药物的应用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抢救药物(yàowù)的应用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时,标准(biāozhǔn)的复苏措施固然重要,抢救用药也必不可少,正所谓「医药不分家」。
2015年10月,美国(měi ɡuó)心脏病协会(AHA)公布(gōngbù)了最新的心肺复苏抢救指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今以后,抢救用药哪些药物依然好使,哪些药物沦为禁忌吧!加压素新版指南中的重要更改,也是第一个「炮灰」的药物就是加压素。
因无论单用加压素,还是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对于单独使用肾上腺素并无优势。
所以为简化流程,将加压素从成人(chéng rén) CPR 流程中去除。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作为抢救用药中的顶梁柱,在新版指南中就曾四次提到。
第一次: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对于心律不可电击,转而接受肾上腺素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建议尽早使用肾上腺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血管加压药物,在心脏骤停后的救治中,应避免和立即纠正低血压。
使得收缩压不低于 90 mmHg,平均动脉压不低于 65 mmHg,否则会造成患者死亡率增加和功能恢复率减少。
第二次:儿童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儿童心脏骤停过程中可以给予肾上腺素。
自主循环恢复后,应使用输液和正性肌力(jī lì)药 / 血管加压药,使得收缩压维持在患者年龄段的第五百分位以上。
第三次:新生儿复苏(fù sū)此次提及并无改动,而是继续延用 2010 版建议的用法(yònɡ fǎ)和剂量。
第四次:过敏反应对于危及(wēijí)生命的过敏反应,应给予肾上腺素。
更新后的指南设定了第二剂肾上腺素的使用时间:在若对第一剂无反应,而高级生命支持要 5 到 10 min 后才能到达的前提下,给予第二剂肾上腺素。
知识(zhī shi)延伸肾上腺素用法:过敏性休克时将 0.1-0.5 mg 本药以生理盐水稀释至 10 ml 缓慢静脉注射。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以及欧洲复苏学会1992、1996、1998年
均发表过复苏指南
2000年国际复苏指南的制定,首次由 世界各国专家共同参与联合制定,其 内容更具广泛性、先进代表性、权威 性。
由 美国心脏协会 ( A mrician
H eart A sociation, A
H A ) 和 国 际 复 苏 联 合 委 员 会 ( I nternationa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ILCOR) 联合举办 2005 年心肺复苏 ( CPR ) 和心血管急诊 (ECC)科学治疗推荐国际会议于 2005年1月23至
目录
复苏发展简史
急救系统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心脏骤停后救治
❤心脏骤停后救治
(1)对于所有ST段抬高的患者,以及无 ST段抬高,但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 疑似心血管病变的患者,建议紧急冠状动 脉皿管造影。
❤心脏骤停后救治
( 2 )有关目标温度管理的建议有所更新。 新的证据表明,一定范围内的温度都可作 为心脏骤停后一定时间段内的目标温度。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解读
.
4/17/2016
1
目录
复苏发展简史
急救系统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心脏骤停后救治
目录
复苏发展简史
急救系统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心脏骤停后救治
复苏发展简史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RP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RP 2015年10月,心脏美国学会(AHA)心肺复苏新指南强调如何做到快速行动、合理培训、使用现代科技及团队协怍来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
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
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院外手机呼120急救。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以上呼吸、脉搏可在10秒内同时完成。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
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1)、院内插管。
应用简易呼吸器,双手挤压气囊,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6秒钟一次)。
2)、院外人工呼吸。
按压30次,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
(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2015年最新心肺复苏指南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
2015( 重申 2010 版的建议): 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胸 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按压的 次数。 2015( 更新): 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 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提高胸部 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 60%。 理由: 胸外按压中断可能因急救需求(如心律分析和通气 等)而有意造成,也可能是无意造成(如施救者受到打扰 )。胸外按压比例是指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心肺复苏所用总 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通过尽量减少胸部按压时的暂停 来增加胸外按压比例。胸外按压比例的理想目标尚未确定 。设定胸外按压比例,旨在限制按压中断,在心肺复苏时 尽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血流。
• 如果紧急医疗系统采用包括持续胸部 按压的综合救治干预,对于院外心脏 骤停患者可以考虑在综合救治干预中 使用被动通气技术。 • 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且有高级 气道的患者,对通气速率的建议简化 为每 6 秒一次呼吸(每分钟 10次呼吸 )。
与2010年版的心肺复苏指南对比
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015( 更新):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 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 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 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2010( 旧): 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 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时,也应检查反应。 理由: 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 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 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在 2015《指南更新》中,针对医务 人员的关键问题及重大变更如下:
一、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1• 这些建议使得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更加灵 活,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环境。鼓励 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即 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 胸部按压的时间。
心肺复苏术(2015版)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 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 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 旧指南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立即 呼救,再检查呼吸和脉搏。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 生存链「一分为二」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生存链
理论知识考核要点
1、阐述实施高质量CPR的关键点
前言
• 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 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 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 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 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
• 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 ,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发生SCD 54.4万例 。即使在美国,SCD抢救成活率仍小于5%。
1、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2、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
基础生命支持BLS
• BLS是心脏骤停后挽救生命的基础,主要 是指徒手实施CPR。BLS的基本内容包括识 别心脏骤停、呼叫急救系统、尽早开始 CPR、迅速使用除颤器/AED除颤
按压姿势
➢上半身前倾,双肩, 两手臂伸直(肩、肘、 腕)垂直于病人胸骨, 用身体重量向下挤压5 厘米。(2015:5-6厘 米)
➢要点:
垂直向 下按压 平稳、规律 下压时间=回缩时间 放松时手不离位
按压频率 》100次/min (2015: 100-120次/min )
按压深度 》5cm (2015:5-6cm)
心脏骤停分类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CPR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 )
是指在对呼吸心跳停止病人进行初步复苏后,运用专业救护设备和急救技术,建立并维 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继续进一步的生命支持。 A: (Airway)气管内插管: 可靠、吸痰、给药、省人力 10次/分
B: (Breathing)确认气管位置、固定,正压通气
单纯胸外按压
理由: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操作简单,便于未经培训 的施救者实施,若有调度员在电话中指导,则效果更佳。 另外,对于心脏疾病导致的成人心脏骤停,在急救人员到 来前,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与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 吸的心肺复苏相比存活率相近。不过,对于经过培训的非 专业施救者,仍然建议施救者实施按压的同时给予人工呼 吸。
按压深度
理由: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 来产生血流,进而为心脏和大脑提供必需的血流以及氧气 。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深 度按压胸部。在建议至少要有5厘米的按压深度的同时, 但 2015《指南更新》中加入了新的证据,表明按压深度 可能应有一个上限(大于6厘米),超过此深度则可能发 生并发症。如不使用反馈装置,可能难以判断按压深度, 并很难确认按压深度上限。施救者必须知道,对按压深度 上限的建议是基于一项很小的研究,该研究报告按压深度 过大会导致损伤,但不会危及生命。大多数心肺复苏反馈 装置的监控表明,按压往往过浅而不是过深
最新版2015心肺复苏指南
• 自主循环恢复后,应以正常血氧水平为目标,血氧饱和度达到9499%。
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志
• 心脏能自主、有节律和有效地跳动。 • 大动脉的搏动可扪及。 • 血压可测到,收缩压大于60-80mmHg。 • 相关的体征好转,如扩大的瞳孔缩小(脑损伤者例外),面色好转, 睫毛反射恢复等。 • 自主呼吸恢复。
除颤必须及早进行 • 大部分(80%—90%)成人突然非创伤 心跳骤停的最初心律失常为室颤 • 除颤是对室颤最有效的治疗 • 随着时间的推移,除颤成功的机率迅速 下降,每过1min约下降7%—8% • 室颤常在数分钟内转变为心脏停搏,则 复苏成功的希望很小
63
电极的放置
标准位置:一电极 放置于胸骨上端右 缘即在右锁骨下缘
2015指南:两条生存链(院内和院外)
生存链一分为二的意义
• 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与2010年版指南相同,强调及时识别和 呼救,胸外按压为主,尽早除颤,等待专业团队赶到后,尽早 送到医院。
• 院内心脏骤停的生存链则强调加强监控,建立快速反应系统, 多学科多团队的协作。
• 快速反应系统:针对心脏呼吸骤停高危患者,能提供即时监控 ,并迅速启动急救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复苏。
34
五、开放气道
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为舌后坠 , 开放气道 的关键是解除舌肌对呼吸道的堵塞 仰头举颏法
双手托颌法
47
开放气道的手法
• 仰头举颏法 :一手置于前额推头后仰,另一手食 指和中指上抬下颏处,使下颏与耳垂连线与水平 面垂直
开放气道的手法
• 托颌法 :双手向前推下颌骨带动舌体前移 使气道开放。(尤其适用于颈椎外伤者)
单人操作按压:通气= 30:2,对儿童和婴儿的双人
CPR, 3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抢救药物的应用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时,标准的复苏措施固然重要,抢救用药也必不可少,正所谓「医药不分家」。
2015年10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公布了最新的心肺复苏抢救指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今以后,抢救用药哪些药物依然好使,哪些药物沦为禁忌吧!加压素
新版指南中的重要更改,也是第一个「炮灰」的药物就是加压素。
因无论单用加压素,还是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对于单独使用肾上腺素并无优势。
所以为简化流程,将加压素从成人CPR 流程中去除。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作为抢救用药中的顶梁柱,在新版指南中就曾四次提到。
第一次: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对于心律不可电击,转而接受肾上腺素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建议尽早使用肾上腺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血管加压药物,在心脏骤停后的救治中,应避免和立即纠正低血压。
使得收缩压不低于90 mmHg,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5 mmHg,否则会造成患者死亡率增加和功能恢复率减少。
第二次:儿童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儿童心脏骤停过程中可以给予肾上腺素。
自主循环恢复后,应使用输液和正性肌力药/ 血管加压药,使得收缩压维持在患者年龄段的第五百分位以上。
第三次:新生儿复苏
此次提及并无改动,而是继续延用2010 版建议的用法和剂量。
第四次:过敏反应
对于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应给予肾上腺素。
更新后的指南设定了第二剂肾上腺素的使用时间:在若对第一剂无反应,而高级生命支持要5 到10 min 后才能到达的前提下,给予第二剂肾上腺素。
知识延伸
肾上腺素用法:过敏性休克时将0.1-0.5 mg 本药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 缓慢静脉注射。
心脏骤停时将本药0.25-0.5 mg 以生理盐水10 ml 稀释后静脉注射。
剂量过大或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引起血压骤升,甚至有诱发脑出血的危险。
临床上通常习惯直接肾上腺素 1 mg 静脉注射用于心脏骤停,不予稀释。
根据患者反应,可每3-5 min 重复 1 次。
注:指南更新中未提及具体用法,用法参考自《医药信息参考》。
类固醇
新版指南指出,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时,院内心脏骤停时仍可使用类固醇。
知识延伸
类固醇激素是把双刃剑,既具有抗炎、抗休克及抗过敏三大药理作用,同时又有免疫抑制作用。
指南虽有提到使用类固醇用于心脏骤停,但未指出具体品种及用法。
对于常规治疗无反应时,可酌情使用类固醇激素。
临床上常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若不希望有盐皮质激素活性,则可以选用甲强龙。
氢化可的松用法:一次100-200 mg 稀释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5% 或10% 均可)500 ml 中,混匀后静脉滴注,可并用维生素 C 注射液500-1000 mg,以减轻氢化可的松的不良反应。
甲强龙用法:推荐剂量为30 mg/kg,静脉注射至少30 min。
根据临床需要,可于48 h 内每隔4-6 h 重复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皮质类固醇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抑制存在争议,因此使用需谨慎。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的用法在指南更新中被提及两次。
第一次: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有关ROSC 后使用利多卡因的研究存在矛盾,不建议常规使用利多卡因。
但是室颤/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在出现ROSC 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使用利多卡因。
第二次:儿童高级生命支持
提升了利多卡因在治疗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律失常中的作用,与胺碘酮「平起平坐」。
知识延伸
利多卡因用法:起始剂量1-1.5 mg/kg 静推(一般用50-100 mg),静脉注射2-3 min。
根据患者反应,5-10 min 后可再用0.5-0.75 mg/kg 静推,1 h 内最大剂量不得超过300 mg。
利多卡因易引起除颤后心脏停搏,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溶栓治疗
对于急性ST 段升高型心肌梗死(STEMI )的患者,新版的指南更加推荐PCI,因其可以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
即使在不能PCI 的医院中对STEMI 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患者也应在溶栓后的最初 3 到 6 h,最多24 h 内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以防再梗死的发生。
对于STEMI 患者,入院前可给予普通肝素(UFH)或比伐卢定;对于正在向PCI 中心转移的STEMI 疑似患者,可以用依诺肝素代替普通肝素。
知识延伸
比伐卢定用法:适应于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本品不得用于肌内注射。
使用时,先静脉注射 1 mg/kg,然后以 2.5 mg/kg/h 连续静脉滴注4 h,如有需要,再以0.2 mg/kg/h 静脉滴注14-20 h。
依诺肝素钠用法:本品并发症少,不需检测APTT。
本品为深部皮下注射,切勿肌注。
推荐剂量为每次100 AxaIU/kg,每12 h 给药一次。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又名阿替普酶,为溶栓指南建议用药。
使用前应使用普通肝素抗凝以避免继发血栓。
本品50 mg,
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成浓度为 1 mg/ml 的药液后静脉注射。
一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50 mg,否则可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阿托品
阿托品在指南更新中出现于儿童高级生命支持的部分,新版指南纠正了旧版关于气管插管术前,给予阿托品存在最小剂量预防心动过缓的说法。
知识延伸
阿托品用法:麻醉前单次0.01-0.03 mg/kg,最大剂量0.6 mg。
纳洛酮
新版指南指出,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救治同时可以给予患者肌内注射或鼻内给予纳洛酮。
同时给出了纳洛酮的用法,即纳洛酮 2 mg 滴鼻或0.4 mg 肌注。
并可根据患者反应情况,在 4 分钟后重复给药。
阿司匹林
新版指南更加明确了只有有迹象或症状显示患者出现心肌梗死,且对阿司匹林无禁忌症的情况下,急救人员可鼓励胸痛的患者咀嚼 1 份成人剂量或 2 份低剂量的阿司匹林。
且不再限制阿司匹林的剂型,只要是吞咽前咀嚼,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也是可以的。
知识延伸
阿司匹林用法: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超说明书用法。
阿司匹林本身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危急关头,这种胃肠道反应,我们暂且搁置一旁吧。
急性心肌梗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