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技术要求

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中心系统招标文件技术文件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十月目录一.招标范围及内容1.1总体说明1.2范围及内容二.项目概况2.1项目的背景2.2公司能源管理现状及技术要求2.3项目实现的目标2.4 工程进度安排三.设计技术要求3.1 项目设计采用的标准及规范3.2 总体设计原则3.3 EMS系统要求与设计原则3.4系统设计要求四.工程服务4.1 技术要求4.2 培训4.3 系统设计4.4 现场技术服务4.5 项目验收4.6 资料交付要求一.招标范围及内容1.1总体说明1.1.1本规范书适用于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的技术要求,包括功能、性能等方面。
本技术招标书提出了一般常规的技术要求,并未涉及到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方应根据招标方技术招标书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向招标方提交一整套最新、最成熟的投标技术方案。
1.1.2投标方应向招标方提供企业相关资质,必须具有近3年在国内外3个以上能源中心的项目业绩,并提供用户证明。
1.1.3投标方如对本技术招标书有异议偏差(无论多少或微小)都必须清楚地表示在投标文件的“差异表”中,否则招标人将认为投标人完全接受和同意本技术招标书的要求。
1.1.4双方使用的技术标准发生矛盾时,按高标准执行。
1.1.5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招标方保留对本技术招标书提出补充和修改的权利,投标方应予以配合。
将根据需要,双方应召开设计联络会,具体项目和条件由招标人、投标人双方协商确定。
1.2范围及内容河北华丰煤化电力公司能源调度管控中心系统招标范围包括以下十方面的内容:一、能源调度管控中心系统设计及管理咨询服务能源管理模式和机制建设咨询服务、仪表及数据采集设计,工业网络设计、集中值守系统(包括生产过程数据)设计,能源监控大厅装饰及辅助设备的设计,能源调度监控软件功能需求设计、基础能源管理软件功能需求设计。
智能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

智能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新型能源管理系统,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这种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包括家庭、商业建筑、工厂等,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以及改善环境友好性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将讨论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
首先,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数据采集能力。
系统需要能够采集各种能源设备的数据,如电表、水表、气表、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数据是系统分析和优化能源管理的基础,因此系统需要具备快速、准确地采集数据的能力。
其次,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能力。
系统应该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能源利用效率分析等。
同时,系统需要能够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进行智能控制,如调整灯光亮度、空调温度等,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第三,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支持能源监控和警报功能。
系统应该能够实时监测能源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在发现异常时发出警报。
这样能够帮助用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能源浪费或者设备故障引起的损失。
第四,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智能互联功能。
系统应该能够与其他智能设备、平台进行互联,实现跨设备、跨平台的数据共享和控制。
比如,家庭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和智能家居系统联动,实现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能源管理。
第五,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智能化优化能力。
系统应该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和实际情况,自动优化能源使用方案。
比如,在低负荷时段自动调整设备运行模式,避免能源浪费;在高峰负荷时段自动降低能源消耗,减轻负荷压力等。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第六,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系统应该支持多种能源设备的接入,能够与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设备进行兼容,并且支持系统的灵活扩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总之,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能源监控和警报、智能互联、智能化优化、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再生能源利用系统(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是指采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供热和供冷等能源利用技术系统。
为了确保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运营管理中需要遵循一系列技术要求。
首先,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需要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这包括充分考虑系统可靠性指标,如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等,并确保设备、元件和关键设施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此外,还需要保障系统的安全性,以防止事故发生。
在运营管理中,应加强对设备和系统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隐患。
其次,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营管理需要具备实时监测和管理能力。
通过采集、传输和分析系统运行数据,可以及时获取系统的运行状态、能源利用情况以及设备性能等信息,并进行运营决策和调整。
实时监测与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并且降低系统运营成本。
再次,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营管理需要与其他能源系统进行协调和集成。
例如,与传统能源系统(如火力发电系统、燃气系统等)进行协同运行,以确保系统的供能可靠性;与能源储存系统进行联动,实现能源优化和平衡;与电网进行互联互通,实现再生能源的分布式供电和电能交换。
运营管理中需要考虑系统的互联互通性、互操作性和集成性,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系统的综合效益。
此外,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营管理需要注意节能减排。
在能源转换和利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能源的排放和环境污染。
例如,通过优化系统的运行策略和控制方法,减少设备的能耗和热损失;采用高效设备和技术,提高能源的转换率和利用效果;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和碳减排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能源管理系统要求

能源管理系统要求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能源管理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能源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S)的出现,为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然而,要实现一个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有一些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首先,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规划能力。
能源管理不仅仅是解决当下的能源消耗问题,更是要有长远的规划,以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一个好的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能够制定长期能源规划和目标的能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实现对能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浪费。
其次,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监测和分析能力。
监测能够及时获取能源使用的信息,了解能源消耗的状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警示。
分析则是对能源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找出能源使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监测和分析能得出有关能源使用情况的数据,为制定有效的能源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另外,能源管理系统还需要具备可行的节能措施。
节能是能源管理的核心要求,而节能措施是实现节能目标的具体手段。
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识别节能措施的能力,比如改进设备和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等。
通过良好的节能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使用量,降低能源消耗的成本。
另一个要求是能够进行系统的规范和管理。
一个好的能源管理系统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规范的操作流程。
能源管理系统需要设立相关的岗位和职责,明确能源管理的责任和权利。
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能源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并且,要定期开展能源管理评估和周边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此外,能源管理系统还需要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有效的对接和协同。
能源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紧密结合是其发挥作用的保证。
例如,与生产系统、供应链系统等建立良好的协同机制,确保能源在生产和供应链的连接中得到充分利用和管理。
此外,还应与智能建筑系统、智能电网等进行对接,实现能源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技术要求

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中心系统招标文件技术文件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十月目录一.招标范围及内容1.1总体说明1.2范围及内容二.项目概况2.1项目的背景2.2公司能源管理现状及技术要求2.3项目实现的目标2.4 工程进度安排三.设计技术要求3.1 项目设计采用的标准及规范3.2 总体设计原则3.3 EMS系统要求与设计原则3.4系统设计要求四.工程服务4.1 技术要求4.2 培训4.3 系统设计4.4 现场技术服务4.5 项目验收4.6 资料交付要求一.招标范围及内容1.1总体说明1.1.1本规范书适用于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的技术要求,包括功能、性能等方面。
本技术招标书提出了一般常规的技术要求,并未涉及到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方应根据招标方技术招标书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向招标方提交一整套最新、最成熟的投标技术方案。
1.1.2投标方应向招标方提供企业相关资质,必须具有近3年在国内外3个以上能源中心的项目业绩,并提供用户证明。
1.1.3投标方如对本技术招标书有异议偏差(无论多少或微小)都必须清楚地表示在投标文件的“差异表”中,否则招标人将认为投标人完全接受和同意本技术招标书的要求。
1.1.4双方使用的技术标准发生矛盾时,按高标准执行。
1.1.5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招标方保留对本技术招标书提出补充和修改的权利,投标方应予以配合。
将根据需要,双方应召开设计联络会,具体项目和条件由招标人、投标人双方协商确定。
1.2范围及内容河北华丰煤化电力公司能源调度管控中心系统招标范围包括以下十方面的内容:一、能源调度管控中心系统设计及管理咨询服务能源管理模式和机制建设咨询服务、仪表及数据采集设计,工业网络设计、集中值守系统(包括生产过程数据)设计,能源监控大厅装饰及辅助设备的设计,能源调度监控软件功能需求设计、基础能源管理软件功能需求设计。
加油(加气)站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加油(加气)站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A.1 系统基本要求A.1.1 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及性能指标要求,主机容量应与监控系统所控制采集的设计容量相适应,并留有扩容裕度。
A.1.2 主机系统宜采用单机配置,规模较大的充电站可采用双机冗余配置,热备用运行。
A.2 系统安全要求A.2.1 与其它信息系统互联时,必须采用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专用、可靠的安全隔离设施,保证系统网络安全。
A.2.2 系统应具有操作日志,记录所有受控操作发生的时间、对象、操作员、操作参数、操作机器IP 地址等信息;系统应有防病毒措施。
A.3 系统应具备与广域充电网络运营管理平台连接功能。
A.4 系统宜采用云计算体系架构,一般包括前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A.5 系统功能要求A.5.1 数据处理与交互应具备设备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维护、数据存储、数据综合分析与处理等功能;同时应实现与城市或区域充电网络运营管理中心的数据交互,交互信息可包括站内设备信息、设备运行参数、交易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
A.5.2 运行控制与管理应能控制站内所有充电设备、配电设备及其他用电设备,并具备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方式,控制操作应设置权限且确保操作唯一性。
可对站内设备、工作人员、业务配置、工作表单、操作记录、事故及异常事件、用户评价等相关信息分类存储和统计分析。
A.5.3 用户管理应实现对管理员及系统其他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对用户进行严格的访问限制,确保用户和电池数据信息的安全访问。
A.5.4 监控功能应实时对充电设备、配电设备、消防设备及视频监控设备等实现监控功能,采集相关设备运营状态,并完整记录相关数据。
A.5.5 其它功能应具备事故报警及处理、报表管理与打印、紧急停运、校时等功能,并具有可扩展性。
A.6 系统运行设备要求A.6.1 应具有主处理器及服务器的功能,为加油(加气)站综合能源平台管理系统的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及发送的中心,管理和显示有关的运行信息,供运行人员对加油(加气)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控制。
热网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热网调度中心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第一部分概述一、总则1 本技术规格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格书和有关工业标准,并且功能完整、性能优良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 如投标方对本技术规格书条文没有异议,则视同为投标方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格书的要求;如果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投标方应在技术偏差表中加以详细说明。
3 本技术规格书所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4 投标方所有文件应使用国际单位制(SI)。
5 本规格书未作要求的,但按照完整成套供货的原则属于设备正常使用所必需的部件和资料,属投标方供货范围中的内容.投标方必须保证供货,不发生费用。
6 若本技术规格书前后有不一致的地方,应以有利于设备安全运行、工程质量为原则,由招标方确认。
7 设备采用的专利、商标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报价中,投标方应保证招标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商标的一切责任。
8 本技术规格书未尽事宜,由招、投标双方协商解决.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是XX热电联产项目的配套项目,包括隔压换热站、一次供热管网和热力站的建设。
设计供热面积1060万m2,供热负荷622MW。
采用三级热水管网系统的供热方式,一级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40/80℃,设计压力为2。
5MPa;二级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设计压力为1。
6MPa;三级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85/60℃。
本工程设置热力站75座,所有热力站全部为间联方式供热,即电厂送出的高温水经隔压站由二级网送至各换热站,由换热站转换成85︒C/60︒C的热水供给各热用户.三.标准和规范投标商所提供给使用方的产品在制造、验收过程中应符合下面规定的执行标准及与其相关的其他配套规范要求。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8-90《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供热工程术语》,CJJ55-93《国际机柜结构尺寸标准》,IEEE1101/78《国际可编程控制组态语言标准》,IEC1131-3《微型电子数字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GB9813-8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上述标准是完成合同工作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标准均指最新的现行版本。
热网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1

热网调度中心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第一部分概述一、总则1 本技术规格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格书和有关工业标准,并且功能完整、性能优良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 如投标方对本技术规格书条文没有异议,则视同为投标方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格书的要求;如果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投标方应在技术偏差表中加以详细说明。
3 本技术规格书所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4 投标方所有文件应使用国际单位制(SI)。
5 本规格书未作要求的,但按照完整成套供货的原则属于设备正常使用所必需的部件和资料,属投标方供货范围中的内容。
投标方必须保证供货,不发生费用。
6 若本技术规格书前后有不一致的地方,应以有利于设备安全运行、工程质量为原则,由招标方确认。
7 设备采用的专利、商标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报价中,投标方应保证招标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商标的一切责任。
8 本技术规格书未尽事宜,由招、投标双方协商解决。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是XX热电联产项目的配套项目,包括隔压换热站、一次供热管网和热力站的建设。
设计供热面积1060万m2,供热负荷622MW。
采用三级热水管网系统的供热方式,一级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40/80℃,设计压力为2.5MPa;二级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设计压力为1.6MPa;三级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85/60℃。
本工程设置热力站75座,所有热力站全部为间联方式供热,即电厂送出的高温水经隔压站由二级网送至各换热站,由换热站转换成85︒C/60︒C的热水供给各热用户。
三.标准和规范投标商所提供给使用方的产品在制造、验收过程中应符合下面规定的执行标准及与其相关的其他配套规范要求。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8-90《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供热工程术语》,CJJ55-93《国际机柜结构尺寸标准》,IEEE1101/78《国际可编程控制组态语言标准》,IEC1131-3《微型电子数字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GB9813-8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上述标准是完成合同工作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标准均指最新的现行版本。
能源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能源管理系统要求规范一、概述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工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管理系统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保护环境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为了推动能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定能源管理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必不可少。
二、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能源管理是一个涉及各个层级和岗位的工作,所有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发挥各自的作用。
2.持续改进:能源管理系统应该进行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监测、分析和评估,找到节能减排的潜力,制定相应的措施。
3.法规合规:能源管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操作和管理。
4.技术先进:能源管理系统要求应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监测和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能源管理系统的要求1.目标设定:制定明确的能源管理目标和计划,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制定可实施的措施。
2.能源管理责任:明确能源管理的责任和权力,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能源测量与评估:建立准确的能源测量与评估体系,监测和分析能源的使用情况,找出能源浪费和节能的潜力。
4.能源规划与控制:根据能源测量和评估结果,制定能源规划和控制措施,包括能源的采购、使用、储存和排放等环节。
5.人员培训与意识提高:加强员工的节能意识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能源管理水平和技能,增强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6.能源管理监督与审核: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监督和审核机制,评价能源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7.能源管理信息化: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能源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8.能源绩效评价与报告:建立能源绩效评价体系,定期编制能源管理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
四、能源管理系统的重点问题1.能源浪费问题:通过定期巡查、监测和评估,发现能源浪费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能源的浪费。
能源管理技术要求

能源管理系统1 总则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新建宁安城际铁路工程范围内的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要求作出详细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及规范的条文。
投标人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和相关的国际、国内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如未对本技术协议提出偏差,将认为投标人提出的设备完全符合技术协议和标准的要求。
1.4本技术协议所引用的标准若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严格的标准执行。
1.5按本技术协议投标人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试验、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招标人,供招标人确认。
2 工程概况2.1 工程名称:新建宁安城际铁路芜湖站2.2工程范围新建南京至安庆铁路芜湖站房、雨棚及相关工程。
3 环境条件和运行条件3.1环境条件3.1.1 环境温度:-24.5︒C ~ +37.5︒C(户外),-24.5︒C ~ +37.5︒C (户内)3.1.2 相对湿度:日平均值不大于95%;月平均值不大于90%(+25︒C);3.1.3 海拔高度:≤1000 m3.1.4 地震烈度:8度3.1.5 最大风速:35m/s3.1.6 覆冰厚度:10 mm(覆冰时风速:30m/s)3.1.7雷电日:20≤40天3.1.8振动:水平0.3g,垂直0.2g3.1.9污秽等级:当量附盐厚度0.25 mg/cm23.1.10安装条件:户内。
4 执行规范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中附件1、2 的要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分项能耗数据采集、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以及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111—2010;●《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标准》DGJ32/TJ 138-2012●《多功能电能表》DL/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645—199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5137-2001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5 技术参数要求5.1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功能如下:●系统可分别监测、分析、统计照明/插座、动力、空调以及特殊回路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参数。
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书1.工程具体情况参照招标图纸,所有监测仪表(含互感器)包含在本招标范围内。
2.完成整个能源管理系统主站、通讯管理装置、现场测控硬件、软件及接口调试、安装、培训及质保期的售后服务等工作内容。
3.能源管理系统要预留接口,便于后期监测点增加时减少设备投资系统扩容。
4.中标后5日内,中标单位须提供系统技术文件给设计院,配合设计院出图。
5.中标单位在合同签订后7日内将监测仪表及技术文件交付配电箱(柜)生产厂家,由配电箱(柜)成套厂家负责完成仪表的柜内成套安装与接线,所有规定信号需要上柜内端子排,并随开关柜一起运到现场。
6.安装完成后,中标方应安排3~5人次的技术培训。
7.保修期满后免费软件升级,替换元器件不应高于投标价,并免费安装。
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12小时内到达现场。
8.投标方技术资格要求9.企业和生产的计量产品必须取得国家、地方主管部门的计量合格确认书,必须取得国家CMA、CMC、MC认证。
10.投标方提供的能源管理系统设备必须是经过专门设计用于能源管理的工业级成熟成套系统设备,不得采用分散独立产品组合集成式装配装置,不得使用正在试验的产品或不成熟的能源管理系统。
投标方必须在投标文件中提供能源管理系统所有主要设备的说明书,外接端子图,设备尺寸图,设备照片等等资料。
11.投标方所提供能源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必须是具有自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必须有多个大型能源管理系统使用案例。
投标方须提供详细的工程业绩清单、有效的合同与证明文件,并列明工程名称、开始/竣工日期、地点、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12.投标方必须在报价的同时按规范提供二次深化设计图纸。
投标否则按废标处理。
13.投标方应具有全国性专业能源系统技术服务队伍,并列明有关服务人员和常设全国免费服务热线电话,并提供有关服务承诺。
14.投标厂家必须配套提供智能电力仪表、能源管理系统设备,不允许贴牌其他厂家的产品。
15.使用环境要求室外温度:-20℃~50℃室内温度:0℃~40℃相对湿度:≤ 95%(温度为25℃时)磁场干扰:< 20V/M冲击干扰:< 60dbµV接地电阻:1Ω,不设独立接地装置海拔高度<1000m地震烈度:不超过8度安装环境:设备安装运行于室内。
能源管理系统软件要求(技术协议部分)

1、能源管理系统平台软件要求系统软件应具备的主要功能为数据采集分析与整合各种数据信息(如能源消耗数据、环境参数数据、设备运行操作反馈、设备信息管理、日月年报设备信息汇总等),提供基于管理耗能需求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分析,通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供各级管理人员使用并可进行各类型的权限分级。
能源管理系统软件功能要求如下:1.1 基础功能要求1.1.1设备数据计量点能源管理系统软件应具备不少于10000个数据计量点的接入服务能力;在设计上应考虑未来可扩展至不少于30000个数据计量点的接入服务能力。
且随着设备数据计量点的增多,可通过高性价比的方式实现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扩容。
实现耗电量、耗水量、耗天然气量、耗冷量、各类传感器参数、配电参数等能耗数据、环境数据、监控数据的实时采集、达到可进行多模式类型的数据分析、便捷的人机交互界面以便于管理人员的操作。
1.1.2系统菜单框架系统菜单框架可进行自定义,可通过需求进行功能的选择组成整体框架、对系统功能二次选配;功能包含:系统主界面、实时数据、运行分析、能耗分析、尖峰平谷电量分析、节能评估、系统管理、通讯管理等。
1.1.3系统通讯机制系统应能方便快捷的接入各类设备,如电力仪表、电磁流量计、天然气监测仪表、温湿度传感器、视频设备等,应具备支持modbus、101、102、103、104等协议规约,并具备同一通道下接入不同规约类型设备的能力,为现场施工走线提供方便。
1.1.4图形显示软件须能够显示各配电网络系统一次接线图形,并可在IE浏览器及APP中通过SVG图形方式实时显示各设备运行状态,如:开关、刀闸分合状态。
1.1.5能耗管理分析系统须对各设备的实际能耗负荷占额定负荷百分比、变压器功率损耗、能耗实时流量、用电日负荷率、电压畸变率、谐波含有率以及电价政策的合理性使用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可节能空间,为节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可查询任意计量监测点对象的指定采集参数在日、周、月、季、年及自定义时段内的趋势曲线。
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1.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数据库的规模应能满足系统基本功能所需的全部数据,并适合所需的各种数据类型,数据库的各种性能指标应能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的要求。
数据库应用软件应具有实时性,能对数据库进行快速访问;同时具有可维护性及可恢复性。
采用SQL、ORCAL 等关系型数据库。
A. 数据库的建立1)实时变化而不断更新,记录着被监控设备的当前状态。
2)历史数据库: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重要数据将存放在历史数据库中。
历史3)数据应能够在线滚动存储1 年,无需人工干预。
所有的历史数据应能够转存到光盘或磁带等大容量存储设备上作为长期存档。
对于状态量变位、事件、模拟量越限等信息,应按时间顺序分类保存在历史事件库中,保存时间可由用户自定义为几个月、几年等。
B. 数据库的维护1)数据库应便于扩充和维护,应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可在线修改或离线生成数据库;用人—机交互方式对数据库中的各个数据项进行修改和增删。
可修改的主要内容有:a. 各数据项的编号。
b. 各数据项的文字描述。
c. 对开关量的状态描述。
d. 各输入量报警处理的定义。
e. 模拟量的各种限值。
f. 模拟量的采集周期。
g. 模拟量越限处理的死区。
h. 模拟量转换的计算系数。
i. 开关量状态正常、异常的定义。
j. 电能量计算的各种参数。
k. 输出控制的各种参数。
l. 对多个开关量的逻辑运算定义等。
2)可方便地交互式查询和调用。
2.数据安全软件的数据安全,通过提供数据库和业务两条路径的数据安全设置,实现对分析成果文件和展现文件等的多种安全控制,如可见性、可访问性、可编辑性,以及打印、导出、复制和移动等多种功能控制。
系统软件支持设置多种权限分区和密级设置,为系统管理员、工程师、一般值班操作人员、决策者等提供分级密码。
对重要的控制使用双口令密码,对操作员的重要操作给予记录,系统应具备提示挂牌功能,以防止有人误操作。
系统具备安全锁定功能,避免运行人员操作系统以外的其他程序;内网和外网相对隔离,配置防火墙,全系统安装防病毒程序,并与互联网隔离。
能源管理系统软件要求(技术协议部分)

能源管理系统软件要求(技术协议部分)能源管理系统软件要求(技术协议部分)1. 引言能源管理系统软件是一种用于监控、控制和优化能源资源的工具,为企业实现能源消耗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能源管理系统软件的技术要求,以确保软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2. 功能要求2.1 数据采集与分析能源管理系统软件应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能够从各种能源设备和传感器中采集数据,并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软件应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导入和导出,以便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2.2 能源消耗监控软件应提供实时的能源消耗监控功能,用户可通过直观的图表和报表查看能源的使用情况,并能够追踪和分析能源消耗的变化趋势。
软件还应支持能源消耗指标的设定和预警功能,及时提醒用户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2.3 能源控制与调节软件应支持远程控制和调节能源设备的功能,用户可通过软件对能源设备进行开关控制、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和参数等操作。
同时,软件还应支持能源需求的优化调度,提供最佳的能源供应方案,以确保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2.4 故障诊断与维护软件应具备故障诊断功能,当能源设备发生故障时,软件能够及时检测和诊断故障原因,并提供相应的修复建议。
此外,软件还应具备远程维护功能,支持对能源设备进行远程诊断和维护,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
3. 性能要求3.1 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能源管理系统软件应能够提供准确的能源数据和实时的数据更新,以确保用户能够及时了解能源消耗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3.2 稳定性和可靠性软件应具备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长时间运行而不中断,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软件还应具备容错和备份功能,确保系统数据不会因异常情况而丢失。
3.3 用户界面友好性软件的用户界面应设计简洁明了,操作简单直观。
用户能够轻松地通过软件进行能源管理相关的操作,并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和功能。
分项计量与能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应答20111009

分项计量与能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1.1.数据采集及网络传输系统要求1.1.1.本次招标要求数据采集及网络传输子系统具备以下功能标准性:系统架构及通讯协议符合住建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及《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规范,未来可以平滑接入任何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数据监测平台。
开放性:专用数据采集器向下可通过扩展协议解析脚本的方式任意接入各品牌各型号具备RS-485通讯接口的计量表具末端和传感器设备;向上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通讯协议,可以与任意品牌符合国家标准的数据中转站实现互通互联。
准确性:满足以最小1分钟的采集频率实现高速无误差数据采集,可以准确捕捉所有能耗拐点及峰值功率的突变,消除因延时而产生的计算误差。
系统中内建时间同步系统,保证数据采集时刻准确、同步。
扩展性:采集系统应具备可大规模扩容的能力。
可以通过简单的升级和部分关键设备的增加实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扩容;系统中原有设备、已完成的调试集成工作和历史数据,应在扩容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继承。
安全性:系统在传输过程应进行加密保护处理,使用的技术和保密级别应不低于同级别国家数据安全标准;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在设计中应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规避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
稳定性:数据采集设备的硬件平台应选用国际主流的通讯处理平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软件的编写和语言技术也应充分考虑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数据采集设备应内建微型数据库,可实现1个月的断点续传数据保障功能,以确保当传输网络出现问题时数据不会丢失。
1.1.2.数据采集及网络传输子系统中专用数据采集器主要功能及性能要求1.1.2.1.硬件平台要求选用国际主流的通讯处理器平台,如PowerPC,MIPS,X86等高性能处理器架构;核心处理器应具备600MIPS以上计算处理能力;拥有256MB以上(包含)RAM,1GB以上(包含)Flash memory 用于存储未发送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泰旭能耗管理控制平台技术要求上海泰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Shanghai Taixu Energy Technology Co.Ltd1、本系统必需能够解决以下问题:◆用电负荷较多、用电量较大,能适时掌握电量使用情况及其他电力参数实时运行情况◆远程对电量信息进行采集,并按甲方要求对信息进行处理◆降低用电成本,调整峰谷用电比例,合理降低电费支出◆掌握电源进线及变压器的真正实际所需的负荷◆解决原有表上的数据还是人工采集,存在着数据不准确,不能同时刻收集所有数据,以致不能有效的进行能源管理◆许多企业对电的使用有较高要求(比如电压、频率),它们的波动会影响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最大化的优化能源使用效率◆内部小指标考核◆节能效果评估2、本系统必须可实现以下各项具体功能:◆网络结构图显示;系统一次图显示;◆电参量的远程实时动态采集;◆系统运行实时负荷曲线;◆远程抄表;电能管理;◆运行事件报警、记录及查询打印功能;◆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动态显示;◆设备通讯异常实时采集显示;◆用户权限管理。
3、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令第531《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DL/T 698.1-2009第1部分:总则DL/T 698.2-2010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DL/T 698.31-2010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DL/T 698.35-2010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41-2010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DL/T 698.42-2010第4-2部分:通讯协议-集中器下行通信协议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15316-2009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 13462-2008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IEEE 802.3,IEEE802.3z(千兆以太网标准)GB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7-88 计算机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IEC1000-4-2/3/4—1995 电磁兼容GB2423.1/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IEC1107(直接本地)IEC1142(本地总线)GB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IEC 61587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系列DL/T 698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DL/T/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GB/T/3047.1 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GB2887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76-2009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行业规范)DG/TJ08-2068-2009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上海)DGJ32/TJ111-2010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江苏省)DBJ/T14-071-2010 《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山东省)4、能源管理系统架构:整个系统定义为三层设备、二级通道和一套应用软件。
其结构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在主站内集成各种应用的计算机服务设备,以系统应用软件为核心,通过远程通道对安装在各电站关口和变电站的数据采集终端进行数据通信,以此为桥梁将相关的各种表计数据按用户计划进行全面自动采集进入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再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运算,提供各类监测、控制、报警数据和管理报表。
各层之间采用标准接口连接,任务分配合理,软件架构简单,系统组网灵活,能充分满足不同现场环境及用户不同要求。
监控范围主要包括6台主变变压器、6台直变变压器的35KV的进线柜或馈线柜的智能电力监测装置。
系统需预留冗余的通讯接口,以便接入其它系统。
卖方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深化设计,并向业主提供完备的技术和施工方案,而且卖方需协助买方进行BAS系统的接入和相关调试。
4.1 三层硬件设备:4.1.1 测控设备测量设备是系统的最底层也是最关键的设备之一,它完成当地测量,提供系统所需的各类主要基本原始数据。
在本系统中,测量设备一定是高精度多功能电能表。
将表计和通信终端分离,有利于企业的分工维护,可以减少因其他故障导致的不必要的整机更换,也有利于今后仅对通道的升级和更新。
多功能电能表计以智能电量测控装置技术要求为准。
4.1.2 终端设备终端采集器根据现场情况和图纸要求合理配置采集器,但必须考虑20%的余量。
终端设备实现数据的本地采集、存储和数据远传,根据本系统特点,终端设备应具备如下主要技术要求:设备各个指标满足相关技术标准。
可以采集存储电表各类电量及用电监测数据,包括有/无功电能、总及各分相功率、电压、电流、功率因数、频率、报警事件等,并能分类存储。
具有本地数据存贮功能,断电情况下电能数据不丢失。
具有一定本地处理功能,可以实现现场运行监测及报警,并提供报警事件主动上报。
通信规约满足IEC-870-5-102基本要求,有多个RS-485接口。
采用TCP/IP通讯方式。
工作温度范围宽,能够很好适应高温、严寒、潮湿、多雷等气候条件。
4.1.3 主站设备配置一主一备两台IBM工控服务器,尺寸满足EIA标准,一台不低于EPSON系列性能的A4打印机。
后台主站其硬件可为PC服务器、小型机、工作站等任何符合工业标准的计算机设备,系统软件平台可为UNIX、NT等,数据库可为Oracle、SQL Server、DB2或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等。
整个主站采用交换网络构建成高度集中的后台应用平台,其要求原则主要是设备的无关透明性。
4.2 二级通道4.2.1 电表---终端采用RS-485标准串行接口。
规约满足国家、行业和省内有关标准规范。
4.2.2 终端---主站这一层通道是整个系统中最为复杂的,也是最为重要的。
通道选择的基本原则是:A、一种为主,因地制宜,多种共用。
B、建设和运行费用综合考虑合理,满足经济性要求。
C、主要通道类型优劣比较:采用光纤或485通讯线4.3 一套软件应用系统要求强调实用,技术架构先进,易于扩充、二次开发和系统间数据交换。
具体要求:1)能够满足电能量计量管理的有关要求,有大型系统成熟的应用经验,支持windowsXP等操作系统,支持Oracle、Sybase、DB2或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
2)采用当前主流技术设计开发,具有很好的扩充性,易于二次开发和系统间数据交换。
3)提供各类电量统计,用电监测等功能。
4)提供各类报警监测功能。
5)提供用电运行监测和数据统计分析功能6)提供各类图表、WEB浏览等简便直观的人机对话功能。
7)系统支撑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0/2003、Windows XP;硬件平台:INTEL/PC;服务器(企业级):双服务器,机架式;主要性能不低于IBM System x3650 M3,CPU 不低于Intel Xeon X5670并可扩展,标称主频不低于2.93GHz,内存可扩展最高达192GB,硬盘存储可扩展,网络环境:10/100/1000M以太网,TCP/IP协议;数据库:Oracle、Sybase、DB2或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图形界面:Windows2000/XP机柜:采用19英寸标准服务器机柜5、能源管理系统性能及主要功能5.1系统性能技术指标:◆系统应采用全中文界面显示。
◆操作员发出操作执行命令到I/O单元输出和返回信号从I/O单元输入至CRT显示器上显示的总时间不大于3s(扣除回路和设备的固有动作时间)。
◆从数据采集装置输入值越死区到运行工作站CRT显示≤2s。
◆从数据采集装置输入状态量变位到运行工作站CRT显示≤1s。
◆全系统实时数据扫描周期:≤3s。
◆画面整幅调用响应时间:实时画面≤3s,其他画面≤5s。
◆画面实时数据刷新周期:≤3s。
◆时钟同步:≤0.5秒/天◆数据采集计算时间:≤5分钟(40点/4小时数据/每小时每类数据4条)。
◆服务器CPU平均负荷率:≤25%◆用户工作站平均CPU负荷率:≤25%◆网络负荷率:≤10%。
◆系统运行寿命:≥15年5.2 系统主要功能:1)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提供数据查询手段,可以方便地查询各个地点、各种设备、各个时间段的历史数据,数据的显示以表格方式提供。
可按类型、设备对历史数据分类统计。
提供用户对历史数据备份的工具。
数据库中的事件采用事件驱动方式,当事件产生后立即处理。
2)用户管理系统为使实时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整个系统提供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所有的操作员能够根据权限大小赋予某特性,这些特性规定了各个操作员对系统及各个活动的选用范围,如用户名、口令字、操作权限及操作范围等。
对重要的控制使用口令密码确认方式,对操作员的重要操作给予记录。
3)人机接口系统显示整个能源管理系统网络图,动态刷新显示电力系统和各主接线图各开关运行状态和在线运行参数等。
操作人员通过调看画面,可以形象直观地观察各种实时采集的数据,以及系统和各运行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并可以了解历史以及当前观察对象的变化趋势,还可直接在画面上实现遥控、遥调以及人工封锁变化参数等操作。
4)功能子画面系统系统为各设备、各回路提供了详细的功能子画面,通过此画面,操作员可以清楚、详细地查看相关数据,方便地进行设备的控制操作,包括远程控制、遥测数据、回路状态、报警和故障信号的查看等。
5)数据浏览及处理子系统工程中所用数据均由数据维护工具来管理。
数据维护工具提供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的列表格式,用于系统数据库的描述。
6)数据曲线功能系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有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可方便用户直观的查看回路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有功电度和无功电度等电力参数的趋势。
7)事件告警与记录查询系统遥信变位、遥测越限、遥控操作、保护事件、SOE、系统状态等告警发生时,系统会自动弹出实时告警画面,显示告警类型、厂站名、回路名、告警信息、日期和时间等,同时会有相应语音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