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资料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第四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5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
信息资源 狭义:指信息及其载体,即数据资源。 广义:是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连同其外围资源, 如网络资源、硬件软件资源等构成的完整的信息模 型。 信息资源库是整个电子政务的源头,是各部门 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的前提。
一、信息资源库的组成
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库系统主要由数据中心、 交换中心和服务平台等组成。
(一)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资源库的基础,是各类信息采集、 加工和整合的平台。 1.元数据库 2 2.政务叙词表 3.信息分类、代码和指标体系 4.GIS平台 5.服务资源
(二)交换中心 这里的“交换”不是指通信层上的交换,而 是指应用层中面向语义、主题驱动的资源交换。 在电子政务环境中,交换中心是机构(部门) 间协同作业的基础空间。Biblioteka 典型结构的政府内部办公网络系统
安 全 扫 描 主交 换机 入 侵 检 测 服 务 病 毒 防 护
应 用 服 务 器
网管 工作 站
内部应用层 核心安全层 隔离 数据 网关 Web 服务器
… 领导 应用层 机密信 息子网

防火墙 路由器

政务内网的主要应用
●办公自动化 ●文档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多媒体应用 ●数据安全与保密 ●网络安全
(二)信息资源库建设应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网站服务 ●邮件服务 ●电话咨询服务 ●公共查询触摸屏 ●大屏幕 实例:深圳市“e便利站”(见下页)
深圳兴起“e城便利站”网络服务终端
在深圳,被称为“e城便利站”的网络终端服务器新近出现在火车站、机场、住 宅小区、写字楼、酒店、银行等公共场所。人们在触摸屏上指指点点,就能获得多种 公共信息和商业服务。 5月13日,记者在深圳火车站看到,几位刚下火车的旅客,在“e城便利站”的 屏幕上看到了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找到了要去的地方。一点屏幕,一张线路示意图 和搭乘公交车车次的建议书就被打印了出来。他们拿着这张“路条”,走进了这座初 次相识的城市。 带着孩子的一对年轻夫妇,在自己所住小区的“e城便利站”上,刷卡拿到了 “野生动物园”的门票,还享受了折扣优惠。 一位打工妹在“e城便利站”给表姐订购了一篮水果,她边收起银行卡,边对同 伴说:“表姐对我挺好,她住的地方远,又不想打扰她,这样表达我的心意,挺好 的。” 在万佳深南路分店“e城便利站”,一对情侣在求职的页面上查询到了适合女方的工 作,他们珍惜地拿着打印出来的单子,牵手而去。 据不完全统计,“e城便利站”仅开设27天,单台总点击量已达5000余次。“五 一”期间,售出景点门票1200张,完成网上购物300单,查询交通的有几千人次。 深圳市目前已在市区内分散设置了100多台“e城便利站”,一年内将扩至1000 台左右,初步实现“e深圳”的目标,构筑起数量多、分布广、服务内容丰富、使用 便捷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从而组建起一个覆盖全市的公共服务体系。 (胡谋 熊宗谊) 《人民日报》 (2001年05月14日第四版)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第一节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和基本架构三网:政务网平台:政府部门部办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政务专网平台: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时行信息共享、传递及协同办公政府外网平台: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与互动、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等服务一库:政府信息资源库电子政务关键是:政务处理的信息化,它更多的体现在前端。

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描述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1,网上信息发布。

2,部门部办公自动化3,网上交互式办公4,各部门资源共享并协同工作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体系:G2G ,G2B,G2C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运转在政务网和政务专网上,其容:第一、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第二、电子公文系统第三、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第四、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第五、电子办公系统第六、电子培训系统第七、业绩评价系统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业务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第一,电子采购与招标第二,电子税务第三,电子证照办理第四,信息咨询服务第五,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府: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为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主要容:第一,教育培训服务:全国性教育平台;购买教育资源;加强教育与培训第二,就业服务。

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第三,电子医疗服务第四,社会保险网络服务第五,公民信息服务第六,交通管理服务第七,公民电子税务第八,电子证件服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的不同结构层次:一)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层次结构具有分布式多层结构和集中式管理相结合的特征:基础电信网络-》安全支撑平台—》中间层,电子政务业务支撑平台和应用中间件—》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横/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国家级电子政务系统;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和县级电子政务系统;侧重于同一层面上各政府机关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2)“三网一库”中的专网和外网打破物理隔离,专网 中副省级以下入政务外网。
(3)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采取物理隔离
第九页,共65页。
我国电子政务的体系结 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 (wǎngluò) 结构
电子政务的总体 (zǒngtǐ) 结构
电子政务体系模型
分布式计算模型
多层体系结构中的中 间件
电子政务系统框架
分布式计算模型
多层体系结构中的 中间件
电子政务系统框架
电子政务的基本
结构
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层 次结构
第十四页,共65页。
防火墙、代理服务 器或安全网关
我国电子政务的体系结 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 (wǎngluò) 结构
电子政务的总体 (zǒngtǐ) 结构
电子政务体系模型
分布式计算模型
多层体系结构中的 中间件
交换机、防火墙、存储设备等。
第二十一页,共65页。
我国电子政务的体 系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 (wǎngluò) 结构
电子政务的总体 (zǒngtǐ) 结构
1)网络(wǎngluò)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操作系统是构筑各类软件的基础。常用的有 NUIX、Windows NT和 Linux等。 操作系统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基石。



第四页,共65页。
外网
(公 共管 理和 服务 网)
逻 互





我国电子政务的体系 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 (wǎngluò) 结构
电子政务的总体 (zǒngtǐ) 结构
电子政务体系(tǐxì)模 型
分布式计算模型
多层体系结构中的 中间件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体系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体系
信息安全标准 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定、访问控制管理、 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
管理标准 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标准,主要有电子政务工程验收和信息 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
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
❖ 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 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 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 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五项主要措施: ❖ 深化信息化推进的体制机制改革 ❖ 建立健全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法规
标准体系 ❖ 营造鼓励创新和投资的市场环境 ❖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 提高全民信息素质和能力
案例:北京“十一五”信息化规 划信息化推进“ 三 二 一 ” 方略
三大应用计划
— “信息惠民”计划 — “信息强政”计划 — “信息兴业”计划 二大基础工作 —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 — 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工作
v 二、电子政务的资源体系
❖ 资源——即信息资源 ❖ 如果说网络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信息资源
就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基础 ❖ 围绕信息资源的所有建设工作、管理工作的有机整体构
成了完整的资源体系
电子政务框架体系的组成(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三、电子政务的应用体系
❖ 电子政务应用体系主要有以下3类应用模式 ▪ 1.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和设备处理办公业务,可以达 到提高生产率、工作效率和质量,支持管理和决 策的目的 ▪ 2.电子政务的政府门户网站 集成信息门户与应用门户,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务 ▪ 3.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高效、高质量地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④ 办公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包括各类应用数据库和应用系统,是一 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电子政务的核心部分。政府电子政务数 据库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统一的服务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以及 统一的应用系统,为政府电子政务提供后台服务。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3) 要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包括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基本单位信 息资源体系、重点业务系统信息资源体系等。要发挥信息资源 的效益,关键在于各信息资源的互联和交换。因此,必须对信 息资源进行整合,一般包括对上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全面信息 资源整合等。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5) 以标准化建设作保证
– 电子政务系统不仅需要内部互联,而且需要与其他网络相联。因此,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自身发展的要求,是实现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 的前提。
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② 政府办公业务网 (外网) 。是本单位办公业务网与其他政府部门以及 上级部门和下级单位进行互联的广域网。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与各管理 部门已经建立的信息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互联,具有授权机制下的信 息共享,以保证政府部门在开展业务中从该网上获取业务信息。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③ 政府公众信息网 (因特网) 。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信息渠道,政府通 过它向社会发布信息,公众与政府网站进行双向沟通。这一网络与前 两种网络不进行任何物理联接,独立形成一个网络系统。其主要功能 是实现政府信息浏览、电子邮件服务,同时,通过建设本单位主网站 或主页,在网络上开展面向公众的信息和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1) 政府信息网络平台亦称统一的网络中心。要设计合理的网络 平台,搞好网络中心机房建设和适应管理需要设立各网络工作 站的建设,做好相应的系统软件配置和域名规划。

深度解析《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深度解析《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极为简明清晰的结构,深刻揭示了电子政务的历史使命及社会价值。

2006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明显进展。

其中最突出、最重要的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下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这一意义深远的文件,并为此专门召开了全国电子政务工作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代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到会发表重要讲话,详细阐述了文件精神,部署了“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工作。

曾培炎指出: “这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骨架,有了这个骨架,全国电子政务体系就能竖起来。

框架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为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

”五个组成部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极为简明清晰的结构,深刻揭示了电子政务的历史使命及社会价值,科学地将电子政务的社会功能、技术关键、管理要素有机组成统一的、动态的整体并划分为五个部分,符合中国电子政务实际,不愧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五个组成部分,它用一句话予以概括: 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

服务与应用系统,说明了电子政务的社会使命,它是新世纪中政府服务于社会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它强调服务是宗旨,服务对象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强调要惠及全民。

信息资源,不再是静态地将其看做是数据,而是突出其能够持续具有应用价值所必须的全部要素及与服务、应用体系之间的动态、有机的关系。

这些要素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信息采集和更新,二是信息公开和共享,三是基础信息资源,如空间地理信息等。

信息采集更新必须来自社会、公众,公开共享是通过应用系统的服务提供给社会公众的。

将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归于基础设施,作为服务与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支撑环境,恰如其分地表述了这些技术要素在国家电子政务中的支撑地位。

因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必须有组织地、按统一标准、有序地建设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支撑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持续运行。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1部分:总体框架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1部分: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项目工作组文件
文件编号:EGS
N300-1
日期:2005 年 12 月 15 日
标题:“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 1 部分:总体框架”
来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工作组
内容摘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 1 部分:总体框架”编制 说明和征求意见稿
页数:17
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秘书处
图 3 目录体系工作流程
(5) 与标准其他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目录系统与标准其他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第 1 部分和第 6 部分从 总体结构和管理角度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进行规范;第 2 部分对目录服务的 技术接口进行规范;第 3 部分、第 4 部分和第 5 部分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进 行了规范。
I
GB/T ××××.1—××××
前言
GB/T xxxx-xxxx《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分为 6 个部分: ――第 1 部分:总体框架; ――第 2 部分:技术要求; ――第 3 部分:核心元数据; ――第 4 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第 5 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 ――第 6 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本部分为 GB/T xxxx-xxxx 的第 1 部分。 本部分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 本部分由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归口。 本部分的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 大唐电信产业集团、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志刚、宦茂盛、高栋、吴焱、马殿富、徐枫、邢春晓、于建军、贺炜、张 巧英、孙钦山、魏宏、穆勇、刘守华。
II
GB/T ××××.1—××××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 1 部分: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电子政务标准一、电子政务总体标准二、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三、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四、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五、信息安全标准六、电子政务管理标准2002-10-30电子政务总体标准(共45条)序号GB/T 14915:1994GB/T 12200.1:1990GB/T 12200.2:1994GB/T 5271.1:2000GB/T 5271.2:1988GB/T 5271.3:1987GB/T 5271.4:2000GB/T 5271.5:1987GB/T 5271.6:2000分类标准号标准名称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总体技术要求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总体技术要求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总体技术要求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框架电子数据交换术语(EDI)对应国际标准状态急需急需急需需要需要需要1.1总体框架11.1总体框架21.1总体框架31.1总体框架41.1总体框架51.1总体框架61.2术语标准11.2术语标准2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1部分:基本术语1.2术语标准3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2部分:汉语和汉字ISO/IEC 2382-1:19931.2术语标准4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1.2术语标准5数据处理词汇第2部分:算术和逻辑运算ISO 2382-2:19761.2术语标准6数据处理词汇第3部分:设备技术ISO 2382-3:1976ISO/IEC 2382-4:19991.2术语标准7信息技术词汇第4部分:数据的组织1.2术语标准8数据处理词汇第5部分:数据的表示法ISO 2382-5:19741.2术语标准9信息技术词汇第6部分:数据的准备和处理ISO 2382-6:19871.2术语标准10GB/T 5271.7:1986GB/T 5271.8:2001GB/T 5271.9:2001GB/T 5271.10:1986GB/T 5271.11:2000GB/T 5271.12:2000GB/T 5271.13:1988GB/T 5271.14:1985GB/T 5271.15:1986GB/T 5271.16:1986GB/T 5271.18:1993GB/T 5271.19:1986GB/T 5271.20:1994GB/T 12118:1989GB/T 5271.22:1993GB/T 5271.23:2000GB/T 5271.24:2000GB/T 5271.25:2000GB/T 5271.27:2001数据处理词汇第7部分:计算机程序设计ISO 2382-7:19771.2术语标准11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ISO 2382-8:19981.2术语标准12信息技术词汇第9部分:数据通信ISO 2382-9:19951.2术语标准13数据处理词汇第10部分:操作技术和设施ISO 2382-10:19791.2术语标准14信息技术词汇第11部分:处理器ISO 2382-11:19871.2术语标准15信息技术词汇第12部分:外围设备ISO 2382-12:19881.2术语标准16数据处理词汇第13部分:计算机图形数据处理词汇第14部分:可靠性、维修和可用性数据处理词汇第15部分:程序设计语言ISO 2382-13:19841.2术语标准17ISO 2382-14:19741.2术语标准18ISO 2382-15:19851.2术语标准19数据处理词汇第16部分:信息论ISO 2382-16:19781.2术语标准20数据处理词汇第18部分:分布式数据处理ISO 2382-18:19861.2术语标准21数据处理词汇第19部分:模拟计算ISO 2382-19:1980ISO/IEC 2382-20:19901.2术语标准22数据处理词汇第20部分:系统开发数据处理词汇第21部分:过程计算机系统和技术过程间的接口数据处理词汇第22部分:计算器1.2术语标准23ISO 2382-21:19851.2术语标准24ISO 2382-22:1986ISO/IEC 2382-23:1994ISO/IEC 2382-24:1995ISO/IEC 2382-25:19921.2术语标准25信息技术词汇第23部分:文本处理1.2术语标准26信息技术词汇第24部分:计算机集成制造1.2术语标准27信息技术词汇第25部分:局域网1.2术语标准28信息技术词汇第27部分:办公自动化ISO 2382-27:19941.2术语标准29GB/T信息技术词汇第28部分:人工智能基本概ISO 2382-28:19955271.28:20011.2术语标准30GJB 2256-941.2术语标准31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念与专家系统军用计算机安全术语电子政务术语急需GB/T 1988-1998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eqv ISO646:19912GB 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13000.1-1993GB 18030-2000GB/T 13715-1992ISO/IEC3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1eqv 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10646:1993456GB 18031-2000信息技术数字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GB/T 11460-2001GB/T 17961-2000信息处理设备中汉字点阵字模数据的检测方法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要求与测试方法78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共132条)序号1分类2.1.1数据元2.1.1数据元2.1.1数据元2.1.1数据元2.1.1数据元2.1.1数据元标准号GB/T XXXX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1ISO/IEC 部分:数据元规范和标准化框架11179-1:19992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2ISO/IEC 部分:数据元分类11179-2:20003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3ISO/IEC 部分:数据元的基本属性11179-3:19944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4ISO/IEC 部分:数据定义格式的规则和指南11179-4:19955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5ISO/IEC 部分:数据元命名和标识规则11179-5:19956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6ISO/IEC 部分:数据元的注册11179-6:19972.1.1数据元2.1.1数据元2.1.1数据元7GB/T 15191-1997贸易数据元目录标准数据元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等同ISO 73728GB/T 15635-1995等效UN/EDIFACT(S93A)9GB/T15635.1-1999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第1部分:批式电等效UN/EDIFACT(D97B)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1999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电子公文数据元目录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写规定年计划2.1.1数据元2.1.1数据元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10GB/T15635.2-XXXX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第2部分:交互式UN/EDIFACT(D97B)11急需1GB/T 7026-19862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基本原GB/T 7027-XXXX则和方法GB/T 17710-1999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公民身份号码ISO 7064-198334GB/T 14946-20005GB 11643-19996GB/T 2261-1980人的性别代码7GB/T 14658-1984文化程度代码8GB/T 4767-1984健康状况代码9GB/T 4766-1984婚姻状况代码10GB/T 6565-1999职业分类与代码11GB/T 8561-1988专业技术职务代码12GB/T 4762-1984政治面貌代码13GB/T 4763-1984党派代码14GB/T 12403-1990干部职务名称代码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15GB/T 12407-1990干部职务级别代码16GB/T 6865-1986语种熟练程度代码17GB/T 6864-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18GB/T 12408-1990社会兼职代码19GB/T 8563-1988奖励代码20GB/T 8560-1988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21GB/T 8562-1988纪律处分代码22GB/T 4761-1984家庭关系代码23GB/T 10301-1988出国目的代码24GB/T 16502-1996劳动合同制用人形式分类与代码25GB/T 12405-1990单位增员减员种类代码26GB/T 12462-1990世界海洋名称代码GB/T15628.1-199527中国动物分类代码脊椎动物28GB/T 14467-1993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29GB/T 15161-1994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病害GB/T14721.1-199330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型31GB/T 15778-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自然保护区32GB/T 16705-1996环境污染类别与代码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土纲亚纲土类和亚类分类与代码33GB/T 17296-19982.1.2代34GB/T 15775-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害虫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35GB/T 11714-1997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36GB/T 4657-XXXX称代码37GB/T 13497-1992全国清算中心代码38GB/T 13496-1992银行行别和保险公司标识代码39GB/T 12404-1997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40XXXXX-XXXX可运输产品GB/T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41XXXXX-XXXX不可运输产品GB/T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分类与代42XXXXX-XXXX码43GB/T 14885-1994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44GB 6944-19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45GB/T 7635-198746GB/T 2260-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47GB/T 10114-1988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48GB/T 2659-1994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49GB/T 15514-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及有关地点代码50GB/T 7407-1997中国及世界主要海运贸易港口代码51GB/T 10302-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52GB/T 920-1989公路路面等级与面层类型代码53GB 917.1-1989公路线路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54GB/T 917.2-1989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名称和编码规则编号公路桥梁命名和编码规则编号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理编码结构规则55GB 11708-198956GB/T 14395-199357GB/T 15281-1994中国油、气田名称代码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气候带和气候大区58GB/T 16792-199759GB/T 17297-199860GB/T 17734-1999水路信息分类与代码61GB/T 17735-1999公路信息分类与代码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法62GB/T 7408-1994eqv ISO 8601:1988 63GB/T 9648-1988国际单位制代码neq ISO 2955-83 64GB/T 12406-1996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idt ISO 4217:1990 65GB/T 17295-1998国际贸易用计量单位代码idt UN/ECE Rec.20 66GB/T 4880-1991语种名称代码eqv ISO 639-8867GB/T 4881-1985中国语种代码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68GB/T 3304-198269GB/T 7056-1987文献保密等级代码70GB/T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71GB/T 13959-1992文件格式分类与代码编制方法72GB/T 15418-1994档案分类标引规则2.1.2代73GB/T 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74GB/T 15416-1994中国科学技术报告编号75GB/T 16835-1997高等学校本科、专科专业名称代码76GB/T 5795-1986中国标准书号77GB 10022-1988图书编码方法的标识78GB/T 12402-1990经济类型代码79GB/T 4754-19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80GB/T 18298-2001税务信息分类与代码集81GB/T 14396-1993疾病分类与代码82GB/T 15657-1995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83GB/T 16711-1996银行业银行电信报文银行识别代码idt ISO 9362:199484GB/T 15421-1994国际贸易方式代码85GB/T 15422-1994国际贸易单证代码86GB/T 16963-1997国际贸易合同代码规范87GB/T 16962-1997国际贸易付款方式代码88GB/T 6512-1998运输方式代码UN/ECE 89GB/T 17152-1997运费代码(FCC)-运费和其他费用的统eqv一描述国际航运货物装卸费用和船舶租赁方式条款代码No.23-199090GB/T 15420-199491GB/T 15424-1994电子数据交换用支付方式代码92GB/T 15423-1994国际贸易交货条款代码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2文件93GB/T 16472-1996货物类型、包装类型和包装材料类型代码94GB/T 15119-1994集装箱常用残损代码eqv ISO 9897-1-9095GB/T 14945-1994货物运输常用残损代码96GB/T 16833-1997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等同UN/EDIFACT的代码表电子政务主题词表(D94B)97与单证格1式2.2文件与单证格2式2.2文件与单证格3式2.2文件与单证格4式2.2文件与单证格5式2.2文件与单证格6式2.2文件与单证格7式2.2文件与单证格8式2.2文件与单证格9式2.2文件与单证格10式GB/T 9704-2000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826-1989发文稿纸格式修订GB/T 9705-1988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 17298-1998单证标准编制规则GB/T 14392-1993贸易单证样式等效ISO6422:UN/ECE R.1GB/T 17305-1998一般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证明格式GB/T15310.1-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商业发票GB/T15310.2-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装箱单GB/T15310.3-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装运声明GB/T15310.4-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明书2.2文件与单证格11式2.2文件与单证格12式2.2文件与单证格13式2.2文件与单证格14式2.2文件与单证格15式2.2文件与单证格16式2.2文件与单证格17式2.2文件GB/T15311.1-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格式GB/T15311.2-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格式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申请表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申请表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证格式GB/TXXXXX-XXXX出口管制商品和技术出口许可证格式GB/TXXXXX-XXXX货物进出口标准合同与单证格18式2.3业务流程2.3业务流程2.3业务流程2.3业务流程2.3业务流程2.3业务流程1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急需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指南参考IDEF、UML等急需2电子公文交换处理规范急需3电子公文存档管理规范需要4电子公文处理流程规范需要5电子政务业务生成的通用技术要求需要6XML业务表示规范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共11条)分类3.1信息交换3.2置标语言3.2置标语言3.2置标语言3.2置标语言3.3数据库3.4服务标准3.4服务标准3.4服务标准3.4服务标准3.4服务标准序号1标准号标准名称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专网)信息交换平台技术要求对应国际标准状态急需1GB/T XXXXX 信息技术可扩展置标语言(XML)GB/T 14814-1993信息处理文本和办公系统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HTML2idt ISO 8879:198634XML 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参考W3C XML 系列标准急需1数据库接口规范急需1HTTP 1.1参考UDDI 、SOAP 、WSDL 等2Web 服务技术要求需要3呼叫中心服务技术要求需要4语音服务技术要求需要5MIME 需要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共24条)序号对应国际标状态准急需需要需要分类标准号标准名称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建设规范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建设规范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建设规范4.1建设规范14.1建设规范24.1建设规范3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1YD/T 852-1996电信管理网(TMN)总体设计原则2YD/T 871-1996电信管理网(TMN)-通用网络信息模型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3YD/T 879-1996Q3接口的告警监测4YD/T 880-1996Q3接口的性能管理5YD/T 912-1997Q3和X接口的底层协议框架6YD/T 933-1997TMN管理业务和电信管理域7YD/T 934-1997电信管理网(TMN)物理体系结构8YD/T 935-1997电信管理网(TMN)逻辑分层体系结构9YD/T 946-1998TMN接口规范方法论10YD/T 947-1998Q3和X接口高层协议框架11YD/T 959-1998电信管理网(TMN)管理功能12YD/T 960-1998电信管理网(TMN)功能体系结构13YDN 075-1998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络管理规范ATM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网元管理层部分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V5管理与通用部分网络管理接口测试方法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通用传输部分14YDN 100-1998YD/T1101-2001YD/T1145-2001YD/T1146-2001YD/T1147-200115161718宽带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ADSL部分19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专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急需20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内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需要21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外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需要信息安全标准(共125条)序号1分类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标准号标准名称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TCP/IP 安全体系结构对应国际标准ISO 7498-2:1989状态GB/T 9387.2-19952RFC 18253通用数据安全体系CDSA4通用数据安全体系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3信息安全模型5.1.3信息安全模型5.1.3信息安全模型5认证体系建立标准6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结构7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通用标准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1部分:概述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2部分:鉴别框架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3部分:访问控制框架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4部分:抗抵赖框架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5部分:机密性框架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6部分:完整性框架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7部分:安全跟踪和告警框架Internet协议安全架构(基于VPN)1ISO 10181-1:19962ISO 10181-2:19963ISO 10181-3:19964ISO 10181-4:19975ISO 10181-5:19966ISO 10181-6:19967ISO 10181-7:19968RFC18251GB/T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高层安全模型ISO/IEC 10745:1995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218237.1-2000第1部分:概述、模型和记法GB/T18237.2-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ISO/IEC 11586-1:19963第2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服ISO/IEC 11586-2:1996务定义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3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协ISO/IEC 11586-3:1996议规范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4部分:保护传送语法规范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ISO/IEC 11586-4:19965.1.3信息安全模型5.1.3信息安全模型5.1.3信息安全模型4GB/T18237.3-200056第5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ISO/IEC 11586-5:1997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5.1.3信息安全模型7保护传送语法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ISO/IEC 11586-6:1997(PICS)形式表5.1.3信息安全模型5.1.3信息安全模型8GB/T 18231-2000信息技术低层安全ISO/IEC 13594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模型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算法5.1.4.1加密技术15.1.4.1加密技术25.1.4.1加密技术35.1.4.1加密技术45.1.4.2签名技术5GB 15851-1995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N 位块密码算法的idt ISD/IEC10116:操作方式军用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密要求SSL 、PGP 、IPV6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附录的数字签名1997著名的加密协议ISO/IEC 9796:19915.1.4.2签名技术617902.1-1999第1部分:概述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散列函数第1部ISO/IEC 14888-1:19985.1.4.2签名技术75.1.4.3完整性机制5.1.4.3完整性机制18238.1-2000分:概述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用块密码算法作密码校验函数的数据完整性机制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电文鉴别代码(MACs )用块密码的机制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1部ISO/IEC 10118-1:19949GB 15852-1995ISO/IEC 9797:199410GB/T ISO/IEC9797:19995.1.4.4鉴别机制1115843.1-1999分:概述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2部ISO/IEC 9798-1:19915.1.4.4鉴别机制1215843.2-1997分:采用对称加密算法的机制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3部ISO/IEC 9798-2:19945.1.4.4鉴别机制1315843.3-1998分:用非对称签名技术的机制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4部ISO/IEC 9798-3:19975.1.4.4鉴别机制1415843.4-1999分:采用密码校验函数的机制GB/T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目录第8部分:ISO/IEC 9798-4:1995ISO/IEC9594-8:1997|ITU-T X.509ISO/IEC 13888-1:19985.1.4.4鉴别机制1516264.7-200x 鉴别框架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1部分:5.1.4.5抗抵赖机制5.1.4.5抗抵赖机制5.1.4.5抗抵赖机制5.1.4.6 PKI 技术规1617903.1-1999概述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2部分:1717903.2-1999使用对称技术的机制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3部分:ISO/IEC 13888-2:19981817903.3-1999使用非对称技术的机制ISO/IEC 13888-3:1998范、PMI 技术规19范、KMI 技术规范电子政务CA 中心标准体系指南急需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0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1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2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3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4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5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6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7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8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9范、KMI技术规范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1GB/T9361-1988GB17625.2-1999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IEC 61000-3-3:1994动和闪烁的限制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IEC 61000-3-5:1994和闪烁的限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ISO/IEC 9126:1991KMI服务业务流程规范KMI体系结构标准PMI目录结构规划PMI证书服务业务流程规范属性证书规范PMI体系结构标准PKI目录结构规划PKI证书服务业务流程规范PKI证书规范PKI体系结构标准2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3GB/T17625.3-2000GB/T417626.11-1999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5.2.1物理环境和5GB 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IEC 950:1991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2信息安全产品6GB 9254-1988GB/T17618-1998GB/T安全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2:19977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4:1997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817625.1-1998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6A)GB/T2887-2000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IEC 61000-3-2:1995 910GB 50174-19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11GA 173-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12GGBB1-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限值及测试方法使用现场的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和安全判据处理涉密信息的电磁屏蔽室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电磁干扰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13GGBB2-199914BMB1-9415BMB2-199816BMB3-199917BMB4-200018BMB5-200019BMB6-200120BMB7-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总则)21BMB7.1-2001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22GGB1-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23GGBB2-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GB/T17900-199924网络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技术要求5.2.2信息安全产品5.2.2信息安全产品5.2.2信息安全产品5.2.2信息安全产品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25GB/T18018-1999GB/T18019-1999GB/T18020-1999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26信息技术包过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27信息技术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28GA243-2000GB/T17963-2000GB/T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1ISO/IEC 11577:1995 2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安ISO/IEC10164-7:199217143.7-1997全报警报告功能GB/T3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安ISO/IEC10164-8:199317143.8-1997全审计跟踪功能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安全技术要求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操作系统安全)电子政务XML安全技术指南电子政务网络(专网与内网)安全技术规范XML数据安全指南45GJB 2646-19966789XML加密10XML访问控制技术11XML数字签名12电子政务网络传输加密技术要求13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指南14计算机安全技术指南15电子政务鉴别框架电子政务安全认证技术要求5.4应用与工程标1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2电子政务业务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的技术要求电子政务业务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的技术要求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345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估标准6信息安全系统工程能力评估标准网络身份认证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估标准78网络身份认证卡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网络身份认证应用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生物特征身份认证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910111GB 17859-199923GB/TISO/IEC 19677 18336.1-2001评估准则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GB/T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ISO/IEC 15408-1:19995.5管理标准418336.2-2001评估准则第2部分:安全功能要求GB/T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ISO/IEC 15408-2:1999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18336.3-2001评估准则第3部分:安全保证要求电子政务安全级别管理规范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指南公钥基础设施中的密钥管理指南公钥基础设施指南ISO/IEC 15408-3:1999 67BM21-20005.5管理标准8BM22-2001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9BM23-2001 1011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12131415161718认证中心建立实施操作指南认证中心操作策略认证中心认证实施规范认证中心认证策略认证中心最小互操作规范认证中心管理指南信任域管理指南计算机信息系统五层面安全保护等级标5.5管理标准19准系列:·系统层面安全保护标准·网络层面主要构件安全保护标准·应用层面安全保护标准电子政务管理标准(共25条)序号12345分类6.1软件工程6.1软件工程6.1软件工程6.1软件工程6.1软件工程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ISO/IEC12207:1995FIPS3864:GB/T 8566-2001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7-19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9385-19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6-19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GB/T 12504-1990GB/T 12505-1990GB/T 13502-1992GB/T 14079-1993GB/T 14394-1993GB/T 15532-1995GB/T 16260-1996GB/T 17544-1998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ANSI/IEEE830:1984ANSI/IEEE829:1983IEEE730:6.1软件工程6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IEEE828:6.1软件工程7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的约定ISO8631:19896.1软件工程8计算机软件维护指南6.1软件工程9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维护性管理6.1软件工程10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6.1软件工程11ISO/IEC9126:19916.1软件工程12ISO/IEC12119:1994。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

市工商局






区县政府
区县工商局

省劳动厅 市劳动局
区县劳动局
21
关注点2-MPLS VPN
集中式互访
内部服务器10.0.1.1
工商 10.0.1.0/24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前置机160.0.1.1/24
MCE
公共前置VPN子接 口
前置机160.0.2.1/24
共享资源网站入口 160.0.3.1/24
Internet
CE
PE
PE
政务外网
Internet vpn子接口
PE CE
门户网站 160.0.3.1
Internet vpn子接口
10.0.1.0/24
税务
对外发布门户网站
Internet vpn子接口
PE 注释: • 所有对公众提供访问的WEB服务器 放到一个Internet VPN,政务外 网出口防火墙作为CE设备 • 此方式适合门户网站采用ISP分配 的地址 • 优势:实现简单,一个大的VPN DNS规划简单 • 劣势:政府部门访问政务外网门 户网站产生迂回路由,增加 24 防火墙负担
政务网
PE
PE
前置机 160.0.2.1/24
CE 10.0.1.0/24
内部服务器 10.0.1.1
税务
CE 10.0.1.0/24 财政
注释: • 职能部门前置机分别为独立的
VPN • 优势:采集的信息数据在政务外
网上以VPN的方式传递,保障了 数据的安全性,通过RT的灵活控 制,实现不同职能部门前置机的 受控互访 • 集中式和分布式不是对立的,而 是互补的关系

项目五任务1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项目五任务1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规 划 与

七大报告



库 • 大部制改革: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推进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促进工业由大
变强
7
内容纲要


一、信息化漫谈


二、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十一五规划

网 络 工

三、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态势

程 规

四、总体任务及当前工作重点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及发展态势
网 络 工 程



林绍福 博士
划 与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19年4月2日
内容纲要

络 一、信息化漫谈
我的体会
技 术 专
二、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十一五规划 “我”该知什么
网 络 工
业 三、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态势
外网、无线政务网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集约建设、接入与应 用以及监督管理。 咨询服务 安全集成 检测评估 安全运维 整改加固
体制 机制
组织领导
机构
人员
项目
自主创新
应急响应 容灾备份 安全监控 公钥设施 密钥管理
20
电子政务发展总体状况




电子政务整体推进取得重大进展,总体水平从上网阶段向信息资源共享、跨部门业


— 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工作
一大专项工程
— 加速推进“数字奥运”专项工程
13
内容纲要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第一节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和基本架构三网:政务内网平台:政府部门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政务专网平台: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时行信息共享、传递及协同办公政府外网平台: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与互动、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等服务一库:政府信息资源库电子政务关键是:政务处理的信息化,它更多的体现在前端。

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描述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1,网上信息发布。

2,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3,网上交互式办公4,各部门资源共享并协同工作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体系:G2G ,G2B,G2C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运转在政务内网和政务专网上,其内容:第一、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第二、电子公文系统第三、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第四、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第五、电子办公系统第六、电子培训系统第七、业绩评价系统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业务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第一,电子采购与招标第二,电子税务第三,电子证照办理第四,信息咨询服务第五,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府: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为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主要内容:第一,教育培训服务:全国性教育平台;购买教育资源;加强教育与培训第二,就业服务。

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第三,电子医疗服务第四,社会保险网络服务第五,公民信息服务第六,交通管理服务第七,公民电子税务第八,电子证件服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的不同结构层次:一)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层次结构具有分布式多层结构和集中式管理相结合的特征:一,政务内网平台结构:省、市级区域性网络平台二,政务内网平台的主要应用一)办公自动化和数字化办公办公自动化:内部办公自动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文件、信息,会议,督察,档案,值班、领导批示等办公业务应用,同时实现内部电子邮件的畅通,并与其他单位,部门实现互连互通。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一批重点应用系统开始发挥效益
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厅综合办公、干部人才管理、信访、议案建 议管理等应用系统 法院、人民检察院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全市应急指挥系统 领导决策信息系统 图像信息系统及图像信息整合 财政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地方税务局核心征管信息系统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公安局人口管理、派出所工作等系统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 社会保险信息系统
–为什么乐?知识型,创新性,朝阳产业,成就感,……
从信息办精神理解信息化工作
• "无我、责任、忠诚、实干" • “无我”:支撑,手段,后台,配合,…… –例:信息化支撑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 • “责任”:保障,安全,可靠,准确,真实,…… –例:信息网络保障抗击非典 • “忠诚”:敬业,职业化,专业化,客观规律,…… –例:电子政务网络发展历程
— “信息兴业”计划 二大基础工作
—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
— 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工作 一大专项工程
— 加速推进“数字奥运”专项工程
内容纲要
一、信息化漫谈 二、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十一五规划 三、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态势
四、总体任务及当前工作重点 五、电子政务统筹推进路径 六、奥运年电子政务的安全形势
从典型案例看信息化发展状况
落实《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意见
服务 服务对象 业务 与 应用 系统 服务内容 服务渠道 电子政务业务分类 跨部门协同的业务 核心业务信息化 跨部门应用系统和部门业务系统 应用系统建设要求
信息 资源 采集 公开 基础信息 信息资源管理 资源 组成 更新 共享 资源 和开发利用 设施
• 信息资源公益性和增值性开发利用 体 基础 政务网络 共享交换体系 信息安全 网、市区(县)两级政务外网、无线政务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目标是:到2010年,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标准化体系基本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总体框架的构成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

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

框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具体内涵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动态变化。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指导下,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服务与应用系统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紧紧围绕服务对象的需求,选择优先支持的政府业务,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的综合服务能力。

(一)服务体系电子政务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各种服务。

服务的实现程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是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关键。

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逐步建立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政府通过整合和共享信息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满足政府服务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在人口登记和管理、法人登记和管理、产品登记和管理、市场准入和从业资格许可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

为满足政府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需要,提供市场与经济运行、农业与农村、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信息监测与分析服务。

为满足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提供信息汇总、信息分析等服务。

为满足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需要,提供人力资源管理、财政事务管理、物资管理等信息服务。

《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试行)》

《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试行)》

第一章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北京市电子政务的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应用层、门户层、访问渠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与管理体系。

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公众、政府和公务员。

图1.1: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图1、网络基础设施层在模型中处于最底层,是支撑北京市电子政务和“数字北京”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市级、区县级有线专网和无线专网,以及公众网。

2、信息资源层构建于网络基础设施层之上,并为上层的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共享信息资源、目录资源及各部门业务信息资源。

3、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在整个模型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处于应用层和信息资源层之间。

4、应用层是在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基础上构建的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职能部门的行业应用系统、跨领域综合性应用系统以及面向领导决策的综合性决策支持系统等。

5、门户层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最终用户的统一入口,是各类用户获取所需服务的主要入口和交互界面,由首都之窗和政务专网门户组成。

6、访问渠道是指用户访问电子政务门户的方式与途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信息亭、电视等渠道进行访问,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多渠道访问。

7、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包括专用于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和综合现有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两大部分,它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的保障体系,在模型的各层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

8、管理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得以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保障体系,包括模型巾各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

9、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贯穿于电子政务的各个层面。

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一、网络结构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线政务专网、无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等。

l、有线政务专网有线政务专网分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部分。

其中,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是物理隔离:有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络之间是逻辑隔离。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概述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是指在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实现北京市政府机构及其政务公开的电子化管理与服务的框架体系。

该框架的实施旨在提升政府工作效率,优化政务服务,加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目标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目标是建立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于一体的政务管理平台,实现政务公开、行政审批、服务导向等主要业务的电子化处理。

具体目标包括: 1. 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能和决策水平。

2. 优化政务服务,提供便捷、高效、透明的在线服务。

3. 加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促进政务信息的共享与流通。

4. 构建完善的政务安全体系,保障政务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5.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框架架构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支撑整个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基础,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数据库、网络等基础设施。

在这一层,需要建设稳定可靠、高效快速的数据中心,确保政务信息的安全与可靠性。

平台层平台层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包括政务协同平台、数据共享平台、业务处理平台等。

通过平台层,政府机构可以实现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统一数据管理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重复办事的成本。

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是电子政务系统的业务应用层,包括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在线服务等。

通过应用服务层,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行政审批、查询政务信息、办理各类证照等一系列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安全层安全层是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身份认证等。

通过安全层的建设,可以防范网络攻击、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确保政务信息和系统的安全。

实施路径实施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重要步骤:1.现状分析:对北京市政府机构的信息化水平进行全面分析,明确需要电子化改造的业务和问题所在。

2.规划设计:制定电子政务总体构架规划,包括基础设施规划、平台规划、应用服务规划和安全规划等。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第一节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和基本架构三网:政务内网平台:政府部门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政务专网平台: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时行信息共享、传递及协同办公政府外网平台: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与互动、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等服务一库:政府信息资源库电子政务关键是:政务处理的信息化,它更多的体现在前端。

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描述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1,网上信息发布。

2,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3,网上交互式办公4,各部门资源共享并协同工作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体系:G2G ,G2B,G2C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运转在政务内网和政务专网上,其内容:第一、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第二、电子公文系统第三、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第四、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第五、电子办公系统第六、电子培训系统第七、业绩评价系统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业务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第一,电子采购与招标第二,电子税务第三,电子证照办理第四,信息咨询服务第五,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府: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为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主要内容:第一,教育培训服务:全国性教育平台;购买教育资源;加强教育与培训第二,就业服务。

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第三,电子医疗服务第四,社会保险网络服务第五,公民信息服务第六,交通管理服务第七,公民电子税务第八,电子证件服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的不同结构层次:一)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层次结构具有分布式多层结构和集中式管理相结合的特征:基础电信网络-》安全支撑平台—》中间层,电子政务业务支撑平台和应用中间件—》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横/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国家级电子政务系统;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和县级电子政务系统;侧重于同一层面上各政府机关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民互动服务
开通了多种市民参与和互动栏目
─ ─ ─ ─ ─
决策民意收集: “法规草案”; 嘉宾在线访谈: “专家说法”; 热点民意调查: “市民心目中的宜居城市”; 网络信访: “市长信箱”; 咨询和投诉受理: “政风行风热线”。
首都之窗政风行风热线得到 市民充分认可,成为市民监 督政府工作、反映社情民意 的重要渠道,共受理群众来 信 6 万多封,回复 5 万多封, 办 结 率 84% , 群 众 满 意 率 70%, 走在全国在线与市民互 动工作的前列。
面向政府内部及政府间的服务
在线电子政务服务
• 政府门户 –1998年开通 –网站群:1个主网站和160个分站 –网站群总页面数量超过了100万页 –点击率:主网站300万次/日,网站群3000万次/日 • 面向社会在线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政民互动服务 –面点个人办事的电子政务服务 –面向企业办事的电子政务服务 –人文北京的服务
一批重点应用系统开始发挥效益
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厅综合办公、干部人才管理、信访、议案建 议管理等应用系统 法院、人民检察院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全市应急指挥系统 领导决策信息系统 图像信息系统及图像信息整合 财政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地方税务局核心征管信息系统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公安局人口管理、派出所工作等系统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 社会保险信息系统
电 子 政 务 法 律 法 规 体 系
体制 组织领导 机构 人员 项目 自主创新 机制
一、北京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态势
电子政务发展总体状况
电子政务整体推进取得重大进展,总体水平从上网阶段向信 息资源共享、跨部门业务协同的深化应用阶段过渡。 –全市已有应用系统590多个,覆盖了政府管理和服务80%的 核心业务。 –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率由2006年底的5%上升到31%。 –电子政务在促进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方面发挥 了显著的作用。
多渠道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 4A目标: 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 (Anywhere)、任何渠道(Any channel) • 电子政务门户----“一站式”服务
– 首都之窗: – 市级政务部门及区县政府网站群
• 数字北京信息亭----“一亭式”服务 • 政府部门呼叫中心及电话热线----“一线式”服务
– 12345市长热线 – 12319城市管理热线,等
• 移动服务
– 短信(SMS)发布与交互 – 移动信息采集与现场执法,等
• 交互式服务台/窗口----“一窗式”服务
– 信息化支撑的市、区县、街道办/乡镇服务大厅、社区/农村服务站
电子政务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面向社会公 众的服务 面向企事业 单位的服务 政府门户的基本职能 政务公开 在线办事 互动参与 公务员门户的基本职能 信息共享 协同办公 决策支持 学习交流 个人事务
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是各政务部门电子政务系统互联互 城镇居民 农民 外来人员 外籍人士 企事业单位 政务部门 领导 中央机关 卫决策机制:市委常委会、市信息 合 乡 子 生 商 资 质 业 内 决 出 … … … 通和互操作的重要基础设施 会 生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宏观决策;市 作 村 女 育 务 质 量 务 部 策 内容 • 具体业务功能实现和运行由市区两 入 … … … 保 保政府办公会专题决策;市信息化 医 建 教 医 活 认 检 协 管 信 境 … … … 政务 政务 级共享交换平台承载 障 健 疗 设 育 无线 疗 动 证 查 同 理 息 外网 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 内网 专网 电 渠道 • 共享交换平台是本级政务信息资源 首都之窗、呼叫中心、公务员门户、移动终端、……… • 机构人员:信息办(公务员编制) 子 共享交换的中枢,是管理本级政务 /信息中心(事业编制) 367个单位、 政 • 基层数据采集统筹与更新 市政务外网、内网分别接入了 • 信息资源目录、支撑各部门开展政 • 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核心设施。 项目组织:电子政务多部门协同, 务 155 个部门,及18个区县 • 政府信息公开 社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项目全 标 • 18 区县政务外网基本覆盖了各政务部门和 流程管理 • 跨部门、跨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准 街道、乡镇。 • 电子政务带动自主创新,国产软 • 基础信息库建设与共享 化 硬件发展 • 京信发 [2007]1号文要求,加强市政务内 • 信息资源公益性和增值性开发利用 体 网、市区(县)两级政务外网、无线政务 系 网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集约建设、 咨询服务 安全集成 检测评估 安全运维 整改加固 接入与应用以及监督管理。
应急响应 容灾备份 安全监控 公钥设施 密钥管理
• 对象 社 •
落实《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意见
服务 服务对象 业务 与 应用 系统 服务内容 服务渠道 电子政务业务分类 跨部门协同的业务 核心业务信息化 跨部门应用系统和部门业务系统 应用系统建设要求
信息 资源 采集 公开 基础信息 信息资源管理 资源 组成 更新 共享 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开发利用 基础 政务网络 共享交换体系 设施 信息安全
政务信息公开
10类信息公开基本实现 ─ 行政许可信息、政府文件、政务公开目录、部门公告、部 门和行业规划、 行政收费、部门职能及领导、 新闻发布会、 办事指南与表格、机构设置
按照《北京市政务网站政务公开目录》的要求,正在推 进10类政务信息100%公开。
全市行政许可事项 86% 具有信息化支撑,办事功能不断增强。 ─ 全市2369 项办理类行政事项中,2069项 能在线提供办事指南; ─ 453项能提供在线受理; ─ 373项能提供在线状态查询; ─ 14项能实现全程办理; ─ 涉及到的1291种表格中,1178种能提供 在线下载。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及发展态势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服务 与应 用系 统
服务对象
服务内容 优先支持的业务 重点支持的应用
服务渠道
电 子 政 务 标 准 化 体 系
信 息 资 源 基 础 设 施
采集更新 基础信息资源 公开共享
政务网络
目录体系 交换体系
信息安全
电 子 政 务 法 律 法 规 体 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