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精要大全
(完整word)中药药对配伍
第一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
主治肺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
主治寒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
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
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
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
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
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
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
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1。
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
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
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3。
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
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
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
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2。
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
治阴虚外感.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1。
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
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对药配方大全集
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对药配方大全集《本经》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又云:“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视之。
”此皆古人遣药配方之大法,几千年来为医家之所重视。
盖药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发挥其性能,使其有利于病情,除选择适当之单味药物外,还必须配偶相关作用之药物,使其相互制约,相辅相成,适应病情,提高疗效,此乃医师之良者。
余在数十年临床摸索中,结合前人固有经验,提出以下药物配偶运用心得,分别论述于下。
1人参配苏木人参补气,众所周知。
凡一切气虚、阳气虚脱为必不可少之要药。
然临床常见气虚而兼有血瘀证者不少,盖气为血帅,气虚则血液循环不畅,形成血液瘀滞之候,此乃虚中挟实之证。
当此之时,徒补其气而不顾其瘀,非其治也。
如产后气虚,喘息而面青黑者,为气虚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参苏饮(即人参与苏木二味)为急救之剂。
余承此法,用于冠心病之气虚血瘀者往往可生良效,久久已成必用配偶之剂。
盖冠心病患者,多为年老气虚之体,而出现胸闷、胸痛、舌质瘀紫等症。
用人参配偶苏木益气行瘀,双管齐下,乃为对证之治。
如无人参,用太子参加大剂量亦可生效。
2苏木配降香苏木出自古苏方国,故亦名苏方木;降香主产于印度,均为晋唐以后南方进口药材。
二者均为木类,色赤微有香气,能入血分,行气活血,祛瘀定痛。
今人研究得知降香含有黄檀素等成分,有抗血凝作用,能使冠脉血流量、心跳振幅显著增加。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对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
对肝郁血滞、胃痛挟瘀,以及妇科血瘀气滞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3香附配郁金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经,行血中之气,为调气解郁之要药。
然香附行气有余,而活血之力不足,必得郁金之性味辛香能活血祛瘀,行气开郁以为助,则作用更为显著。
盖香附行气以活血,郁金则活血以行气,二者合用,相辅相成,大能舒肝解郁,活血理气。
余常用于肝病、胃病、胁痛、心下痞痛、少腹疼痛,以及妇科血气诸病,均有良效。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中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在中医药疗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中药学则是中药研究的核心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中药的药材、药效、药理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正确地进行组方和配伍。
因为不同的中药配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药物甚至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本文将对中药学要药及配伍进行总结。
一、中药学要药1、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传统药材,具有滋阴益肾、明目等功效,并且被认为是一种极佳的配伍药物。
它有助于消除肝脏中的毒素,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并具有抗氧化作用。
因此,枸杞子通常被用于调理肝肾不足、视力不佳、疲劳以及生育问题等方面的中药配方中。
2、黄芪黄芪又被称为黄耆,属于豆科植物。
它具有补气健脾、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是一种重要的调养药材。
黄芪可以与其他补益药物如党参、熟地黄等配伍使用,用于治疗气虚、脾虚、久病虚弱等症状。
3、当归当归是一种补血药材,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不调等问题。
当归也可以与其他药材如桂枝、白芍等配伍使用,用于调节失血过多、产后血虚等情况。
4、白术白术又称为粳米,是一种黍科植物的根茎,具有健脾胃、消食止泻等功效。
它通常可以与其他药材如茯苓、山药、甘草等配伍使用,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以及腹泻等症状。
二、中药配伍1、配伍原则中药配伍是一个十分严谨的过程,需要将每种药物的功效、病情、患者体质等方面都纳入考虑,确保药方选取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见的中药配伍原则有南北两派学派所主张的“方剂套路”和“个性化配伍法”。
具体来说,方剂套路更注重药方的描述和配伍的规范化,而个性化配伍法则更注重患者实际情况的个体化思考,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修正。
2、配伍禁忌虽然中药配伍可以发挥不同药物的功效,但同时也存在中药配伍禁忌的问题。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避免中药配伍:(1)同类功效强且反应相似的药物不能同时使用;(2)不同药类但具有相似副作用或毒性的药物不能同时使用;(3)药物中含有相似类的活性成分,不能同时使用;(4)不同药材之间具有相克或同用之害的情况,请谨慎选用。
中药配伍方法52种技巧
中药配伍方法52种技巧中药的配伍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合理的配伍可以提高药效,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以下是52种中药配伍方法的技巧:1. 同功增效:将功效相同的药物配伍使用,可以提高疗效。
2. 互补调和:将功效相似但不同性质的药物配伍使用,可以互相调和,达到更好的疗效。
3. 相似搭配:将相似的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加强功效,提高疗效。
4. 对决配伍:将相互制约的药物配伍使用,可以避免过度刺激,避免不良反应。
5. 配伍加减: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药物的配伍比例,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6. 隔日配伍:将药物分别隔日使用,可以避免过度使用,达到更好的疗效。
7. 交替使用:将不同性质的药物交替使用,可以避免过度刺激,达到更好的疗效。
8. 逐渐加减:将药物逐渐加减使用,可以避免过度刺激,达到更好的疗效。
9. 毒药配伍:将有毒的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增强功效,但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
10. 疏散配伍:将疏散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加快药效,但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
11. 收敛配伍:将收敛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但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
12. 温热配伍:将温热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加快药效,但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
13. 冷凉配伍:将冷凉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但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
14. 透疹配伍:将透疹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加快药效,但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
15. 止血配伍:将止血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加强功效,但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
16. 活血配伍:将活血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加快药效,但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
17. 补虚配伍:将补虚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加强功效,但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
18. 降脂配伍:将降脂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加强功效,但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
19. 降压配伍:将降压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加强功效,但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
20. 调节免疫配伍:将调节免疫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加强功效,但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
中药药对配伍
中药药对配伍第一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麻黄配桂枝:具有发汗解表的强力作用,适用于风寒表实无汗的病症。
麻黄配杏仁:能宣肺降气平喘止咳,特别适用于风寒束肺所致的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适用于肺热咳喘的病症。
桂枝配白芍:具有收敛和散发并用的作用,能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适用于风寒表虚有汗的病症。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既能温燥中有敛润,又能善温肺化饮,而不耗气伤阴,适用于寒饮咳喘日久的病症。
二.辛凉解表药蝉蜕配胖大海:具有清宣肺气,开咽利音的强力作用,适用于风热或肺热所致的咽痛音哑。
菊花配枸杞子:能补肝肾明目,具有强力作用,适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视物昏花。
生葛根配黄芩、___:既能清热燥湿解毒,又能透热升阳止泻,适用于湿热泻痢初起的病症。
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果强,适用于少阳寒热往来的病症。
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石膏配知母:具有清热泻火、滋阴生津的强力作用,既适用于热病气分高热的病症,又适用于肺胃火热伤津的病症。
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适用于阴虚火旺的病症。
知母配川贝母:既能滋阴润肺,又能清热化痰,适用于阴虚劳嗽、肺燥咳嗽的病症。
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的作用强,适用于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的病症。
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强,适用于湿热黄疸的病症。
二.清热燥湿药___配木香:能清热燥湿解毒,又能理气止痛,适用于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的病症。
___配吴茱萸:既能清热泻火燥湿,又能疏肝和胃制酸,适用于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的病症。
___配半夏、栝楼:既能泻火化痰,又能消散痞结,适用于痰火互结之结胸的病症。
黄柏配苍术:既能清热且燥湿,又能走下焦,适用于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的病症。
三.清虚热药青蒿配___:既能退虚热,凉血热,又能透散,适用于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病症。
青蒿配鳖甲:既能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适用于阴虚发热的病症。
9药材配方大全
9药材配方大全在传统中医中,药材配方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材配方,它们在中医中被广泛使用,用于不同的健康问题。
1. 清热解毒配方:适用于热毒内盛,表现为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 金银花10克- 连翘10克- 板蓝根15克- 甘草5克2. 补气养血配方:适用于气血两虚,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
- 黄芪15克- 当归10克- 红枣10克- 龙眼肉10克3. 健脾养胃配方:适用于脾胃虚弱,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5克- 陈皮5克4. 滋阴润燥配方:适用于阴虚内热,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症状。
- 玉竹10克- 麦冬10克- 石斛10克5. 温阳散寒配方:适用于阳气不足,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
- 肉桂5克- 干姜5克- 附子3克- 川芎10克6. 疏肝解郁配方:适用于肝气郁结,表现为情绪抑郁、胸闷胁痛等症状。
- 柴胡10克- 白芍10克- 郁金10克- 香附10克7. 利水渗湿配方:适用于水湿停滞,表现为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 泽泻10克- 茯苓15克- 猪苓10克- 车前子10克8. 安神助眠配方:适用于失眠多梦,表现为难以入睡、易醒等症状。
- 酸枣仁10克- 龙骨15克- 牡蛎15克- 远志10克9. 活血化瘀配方:适用于血瘀疼痛,表现为局部疼痛、瘀斑等症状。
- 红花10克- 丹参15克- 川芎10克10. 补肾强身配方:适用于肾虚体弱,表现为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症状。
- 杜仲10克- 桑寄生15克- 枸杞子10克- 肉苁蓉10克请注意,这些配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药材的用量和配比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药绝配,处方常用173组药对,最全
中药绝配,处方常用173组药对,最全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一、常用药对01、【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02、【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03、【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04、【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05、【桂枝附子】 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06、【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07、【龙骨牡蛎】 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08、【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09、【旋覆花代赭石】 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10、【全蝎蜈蚣】 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11、【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12、【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13、【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14、【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15、【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
藿香:陈皮辛开苦降,其性温和,燥而不烈,为脾肺气分药。其既能行气健脾,调中快膈,又能健脾燥湿,导滞化痰,还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藿香气味芳香,为解暑之上品,善治暑湿为患,湿化气行则脾胃调和而呕逆自止,又能醒脾和胃,开胃进食。二药伍用,陈皮行气燥湿,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气行有助湿散,湿化便于气行,二者相辅相成,共调中焦,芳香快脾(332)
木香:陈皮苦辛芳香,乃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常用之品。木香辛苦温,香气浓郁,行气止痛功效优良,多用于气机不畅所致之腕腹胀满或腹痛泻痢等,二药参用,协同为用,皆芳香理气,共奏行气宽中,开胃止痛之功(332)
大腹皮:陈皮理气健脾,并能燥湿化痰,因其“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与利水药同用,具行气利水之功。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二者伍用,行气通滞,气行则水行,故能消气滞湿阻之水肿(331)
白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固表,为培补脾胃必用之品。因脾以运化为司,喜燥而恶湿,得阳始运。能升则健,即补脾阳,又善燥湿,故建殊功。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二者伍用,补脾而不滞气,共奏健脾化湿,行气祛痰之功(209)
桑白皮:陈皮辛温,功能理气健脾,和胃化痰,桑白皮辛散苦降,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陈皮入脾肺经而重点作用于中焦脾胃,桑白皮专入肺经,重点作用在肺。二药伍用,脾,肺并治,脾气健运,生化有权,痰无以生,肺气宣肃有节,痰热自化,咳喘自止(314)
柴胡:枳实苦泄沉降,下气消痞,理气除满;柴胡辛散升阳,疏肝解郁。二者伍用,一升一降,一肝一脾,具升降气机、调理肝脾之功。柴胡得枳实,最善疏肝理气,通阳达郁。主治:肝脾不调,气机不利证。(327)
老中医常用经典“三药”搭配
老中医常用经典“三药”搭配【老中医常用经典“三药”搭配,你应该知道】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4、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5、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
(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6、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7、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8、胃胀三味:枳壳+枳实各15克+通草8克。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9、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
脂肪肝或减肥常用木香、山楂。
10、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鼻塞鼻炎);11、消食三味:鸡矢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12、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13、阳痿三味;蜈蚣+淫羊藿+鹿角片。
真肾虚不多,多为肝郁引起。
用逍遥散思路;14、湿疹三药:杏仁+白豆蔻+炒薏苡仁;15、肾三药:附子+龙骨+牡蛎。
虚火上炎,腰腿沉重怕冷。
另用桂枝加川牛膝这样上热下寒不易吃出火来;16、前列腺三药:白术+冬瓜子+炒薏苡仁+补肾药;【善用“三药”,合理使用能消百病】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
)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4、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治疲倦困倦、哈欠、懒腰,助腰脊督背阳气升发。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
(鼻塞鼻炎)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
(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
一补一敛一利,是一个阵法。
10、胃胀三味:枳壳15克、枳实15克、通草8克。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
中药常用配伍
中药常用配伍
中药常用配伍主要包括:
1. 白鲜皮+地肤子: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治湿热下注所致皮肤瘙痒。
2. 白茅根+侧柏叶:主清热凉血,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
3. 金钱草+车前草:主清热利湿,利胆消炎,治急性黄疸肝炎。
4. 白术+茯苓:主利水渗湿,治脾虚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
5. 白茅根+马齿苋:主清热凉血通淋,治热淋小便短数,涩色黄赤,大便秘结。
6. 豨莶草+夏枯草、胆草:主活血通络,平肝泻热,治高血压。
7. 海桐皮+牛膝、苡米:主祛风通络化湿,治下肢关节炎。
8. 青风藤+石楠藤: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肢体酸痛,风湿痹症,关节不利。
9. 高良姜+草果:主散寒止痛,治腹部冷痛,得温痛减。
此外还有降酶一号、降糖一号、肠炎一号、解毒一号、滋阴一号、化湿开胃、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配伍。
具体配伍应结合症状和医嘱,使用时注意安全合理。
中药配伍大全
中药配伍大全1、白术配猪肚——补气健脾2、白芍配当归——养血柔肝3、人参配莲子——补中益气4、党参配大枣——补脾益气5、黄芪配白术——补气健脾6、甘草配大枣——养心安神7、升麻配柴胡——升举阳气8、阿胶配蜂蜜——滋阴润燥9、杜仲配续断——补益肝肾10、肉苁蓉配枸杞子——补益肝肾11、冬虫夏草配乌鸡——补血滋阴12、女贞子配决明子——清养头目13、麦冬配山药——益气补脾14、石斛配北沙参——滋阴润燥15、当归配黄芪——益气补血16、西洋参配甘草——补益心气17、葛根配菊花——风热感冒18、葛根配白芍、木瓜——舒筋活络19、葛根配伍天花粉、芦根——生津止渴20、葛根配柴胡、白芷——解表散寒21、葛根配山楂——清热降脂22、三七配丹参——活血化瘀23、三七配山楂——行气化瘀24、何首乌配乌鸡——补血乌发25、桑葚配枸杞子——滋阴补肾26、鹿茸配熟地黄——益精补血27、淫羊藿配肉苁蓉——补肾壮阳28、山药配扁豆——补脾止泻29、黄精配党参——补益脾气30、天冬配川贝母——润肺清热31、益母草配丹参——活血调经32、红花配桃仁——活血通经33、月季花配川芎——疏肝解郁34、柴胡配川芎——疏肝解郁35、青皮配陈皮——疏肝理气36、麻子仁配瓜蒌——润肠通便37、决明子配荷叶——润肠通便38、川贝母配梨——滋阴润肺39、枇杷叶配白茅根——清热生津40、苦杏仁配紫苏子——宣肺止咳41、白果配莲子——收涩止带42、黄连配黄芩——清热止呕43、夏枯草配枸杞子——清肝明目44、菊花配决明子——清热明目45、金银花配连翘——清热解毒46、芦根配茅根——清肺胃热47、板蓝根配金银花——清热解毒48、槐花配胖大海——清火润喉49、砂仁配寇仁——健脾化湿50、茯苓配山药——健脾利湿51、藿香配佩兰——清暑祛湿52、薄荷配防风——祛风止痒53、桑叶配菊花——疏散风热54、神曲配山楂——消食开胃。
特效中药方72个
特效中药方72个中药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疗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药方是指以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药方,具有特效疗效。
本文将介绍72个特效中药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的疗效和应用。
特效中药方1:四物汤组成:当归10克,熟地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应用: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
特效中药方2:桂枝汤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9克,牡丹皮9克,甘草3克。
功效:温经散寒,止血止痛。
应用:主治寒凝无痛期经、痛经、产后腹痛。
特效中药方3:逍遥散组成:茯苓15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槟榔10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苏子10克,牡蛎10克。
功效:降逆平喘,理气止痛。
应用:主治胃脘疼痛、胸闷、腹胀。
特效中药方4:百草煎组成:山楂15克,蒲公英15克,郁金15克,决明子15克,桔梗10克,甘草5克,黄连5克,川贝母5克,浮萍5克。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主治烦温不思饮食、水肿。
特效中药方5:三七煲鹿尾组成:三七1克,鹿尾血30毫升。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消肿。
应用:主治外伤后疼痛、肿胀,疼痛无碍。
特效中药方6:参芪汤组成:人参10克,黄芪10克。
功效:补气养血。
应用:主治气虚血瘀引起的面黄肌瘦、四肢无力。
特效中药方7:复方丹参片组成:丹参10克,石决明2克,鳖甲5克,山茱萸10克。
功效:活血化瘀,明目强心。
应用:主治心绞痛、视力减退。
特效中药方8:川贝牛黄清心丸组成:川贝母10克,牛黄10克,冰片5克,石菖蒲10克,丁香3克。
功效:清心安神,化痰止咳。
应用:主治心悸、健忘、多梦、咳嗽。
特效中药方9:黄芪蜜糖膏组成:黄芪30克,蜂蜜100克。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益胃。
应用:主治气虚症状,如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特效中药方10: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10克,山茱萸10克,山药10克,巴戟天10克,鹿茸10克,肉苁蓉10克。
功效:益肾壮阳。
应用:主治男性性功能障碍、肾虚性阳痿。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中医生必看)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中医生必看)第一类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
这类最有意义。
例如: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枸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酸——甘)连梅汤,化阴生津。
乌梅——黄连(酸——苦)连梅汤,泄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四物汤,养血和血。
第二类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
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例如:苍术——厚朴平胃散,燥湿行气。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doc
注意:234字样为大全页数,行气降气药香附功能:性平无寒热之偏,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
元胡:二药同用,一走气分,一走血分,气行则血行,血畅则气顺,既可肝理气解郁,又可活血化瘀,气血并治,行气止痛作用倍增;主治肝郁气滞,血行不畅。
(318)川楝子:二药相伍,舒肝解郁与行气止痛并举,为治疗肝郁气滞疼痛诸症所常用。
(318)乌药:香附以行血分为主;乌药长于顺气散寒,二药合用,气血兼治,相须为用,直奔下焦,理气散郁,和血止痛之效显著。
(338)木香:香附既能行气,又能活血,为气中血药及妇科圣药;木香功擅行气止痛,且温中,偏于气分。
二者伍用,相须配对,俾行气止痛之功加强,为临床理气止痛之常用药对。
(323)檀香:香附疏肝而理气,使肝平而勿克脾土;檀香醒脾和胃而畅中焦之气。
二者合用,既可加强理气之效,又有调和肝脾之功。
(320)苏梗:二药合用,气血并调,胸膈中焦并治,其解郁止痛,消胀除满力量增强。
主治:肝郁气滞及妊娠呕吐。
施今墨经验:香附入血分而散瘀,苏梗走气分而散滞,合用则行气活血,理气消胀甚效。
(322)沉香:二药香附质轻多入肝经,偏于升散;沉香质重,温脾肾,降逆气,纳肾气,多入肾经,偏于沉降。
合用之,升降协同,功专于下,具有升降诸气,调畅气机之功用。
(347)川芎:香附和川芎合用,气血并调,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功。
主治:气郁血滞及肝气郁滞。
(357)当归:香附为理气解郁之要药,当归为治疗血分诸疾所常用;二药合用,一主气分,一主血分,气血并治,共奏理气活血之功。
(358)白芍:二者合用,一理肝气,一养肝血,气血兼施,动静相宜,共奏疏肝理气,养血调经之功。
主治:妇女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气血不和。
(319)丹参: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并治,具有较好的行气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主治:气滞血瘀之心腹痛及跌打损伤。
(372)藿香:二药合用,理气与化湿兼备。
气行则湿散,湿去则气疏,二者相辅相助,共奏芳化畅中,理气和胃之功。
中医看内科:20对常见中药配伍口诀,处方就是这么来的
中医看内科:20对常见中药配伍口诀,处方就是这么来的
1. 麻黄+配薄荷+蝉衣——解表,散风透疹——风疹身痒
2. 杏仁+甘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3. 杏仁+厚朴——行气降逆,止咳平喘——肺气壅滞,咳喘气逆证
4. 白术+生姜——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水肿兼表证,小便不利
5. 桂枝+茯苓+白术——通阳化气——水湿内停,痰饮咳喘,小便不利
6. 猪苓+泽泻——通阳化气,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7. 附子+白术——温阳利水——阳虚水停,四肢浮肿
8. 防风+羌活+防己——胜湿祛风——周身痹痛
9. 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固表止汗——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
10. 荆芥+白芷——温中散寒——风寒感冒及恶寒发热者
11. 羌活+独活+灵仙——祛风湿——周身风湿疼痛者
12. 防风+防己——祛风胜湿——风湿痹症疼痛
13. 公英+蓝根——祛风解表——风热表证
14. 防风+白芷——祛风解表止痛——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15. 川芎+细辛——祛风解表止痛——头、项、上肢疼痛
16. 藁本+苍术——治风寒湿邪——风湿痹症,肢体疼痛
17. 当归+川芎——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18. 高良姜+香附——良附丸——能止胃痛
19. 玄胡+金铃子——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20. 吴茱萸+黄连——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104种常见中药配伍总结,值得收藏!
104种常见中药配伍总结,值得收藏!前人对于药物的配伍十分细致,因为配合适当,能取得更高的疗效。
现在略举数则,供作处方参考。
1.肉桂配合黄连:名交泰丸,能治心肾不交。
2.吴萸配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3.干姜配合黄连:能除胸中寒热邪结。
4.半夏配合黄连:能化痰浊湿热郁结,宽胸止呕。
5.厚朴配合黄芩:能化脾胃湿热。
6.桂枝配合白芍:能调和营卫。
7.当归配合白芍:能养血。
8.当归配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9.蒲黄配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10.桃仁配合红花:能行血通经。
11.柴胡配合黄芩:能清肝胆热。
12.柴胡配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13.桑叶配合菊花:能清头目风热。
14.高良姜配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15.延胡索配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16.附子配合肉桂:能温下元。
17.黄柏配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18.苍术配合黄柏:能治湿热成痿。
19.杏仁配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20.半夏配合陈皮:能化湿痰。
21.神曲配合山楂:能消肉食积滞。
22.豆蔻配合砂仁:能健脾胃。
23.常山配合草果;能止疟疾。
24.龙骨配合牡蛎:能涩精气。
25.杜仲配合续断:能治腰膝痠疼。
26.天冬配合麦冬:能清养肺肾。
27.半夏配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闭。
28.女贞子配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29.桑叶配合黑芝麻:名桑麻丸,能治肝阳头晕。
30.山药配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31.升麻配合柴胡:能升提中气下陷。
32.鳖甲配合青蒿:能滋阴退蒸。
33.乌梅配合甘草:能生津止渴。
34.苍术配合厚朴:能逐湿浊。
35.豆豉配合葱白;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36.皂角配合白矾:名稀涎散,能吐风痰。
37.木香配合槟榔:能疏肠止痛。
38.三棱配合蓬莪术:能消坚化痞。
39.枳实配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40.丹皮配合山栀:能清血热。
41.旋覆花配合代赭石:能平噫气。
42.丁香配合柿蒂:能止呃逆。
43.补骨脂配合肉果:名二神丸,能止脾肾泄泻。
中药配伍表
中药配伍表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补脾一号:党参 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各种疾病的必用药一切头疼,必用川芎;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血虚,必用阿胶;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一切呕吐,必用半夏;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骨病,必用川断;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鼻塞,必用辛夷;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一切目昏,必用青葙;一切呃逆,必用柿蒂;一切疝气,必用橘核;一切胀满,必用槟榔;一切汗症,必用浮麦;一切阴痒,必用蛇床;一切痰厥,必用皂荚;一切遗尿,必用桑蛸;一切疮疡,必用麝香;一切白斑,必用陀僧;一切疥疮,必用硫磺;一切蛇疮,必用雄黄;一切不孕,必用石英;一切耳鸣,必用磁石;一切痰多,必用竹沥;清热解毒之最———银花芳香化湿之最———藿香利水渗湿之最———茯苓芳香开窍之最———麝香重镇安神之最———朱砂清热之最———石膏泻火之最———黄连降气之最———沉香止痛之最———元胡止血之最———三七补阳之最———鹿茸补阴之最———女贞子生津之最———石斛温痰之最———半夏平肝之最———羚羊角辛凉之最———薄荷攻下之最———大黄凉血之最———犀角理气之最———枳实舒肝之最———郁金活血之最———丹参补气之最———人参补血之最———当归补脾之最———山药消食之最———神曲清痰之最———贝母退黄之最———茵陈祛风之最———独活安神之最———枣仁温里之最———附子止咳之最———杏仁常用中药配伍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配伍大法:用药配伍秘法大全篇!!!
配伍大法:用药配伍秘法大全篇六类(咸)青黛青黛配黄芩: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但青黛专泻肝经火毒,黄芩善泻心肺之火。
青黛配蛤粉:青黛清肝火凉血止血,蛤粉滋肺阴,化痰镇咳止血。
相配清泄肝肺郁热,化痰,止咳,止血。
青黛配黄柏:青黛清热凉血解毒,黄柏燥湿解毒。
若加石膏、滑石有清热解毒、燥湿敛疮功效。
羚羊角羚羊角配钩藤:均能清肝熄风,清热定惊,相配力强。
羚羊角配石决明:都平肝熄风,羚羊角清肝火力强,石决明潜肝阳力胜。
相配清肝熄风力强。
羚羊角配生石膏:取羚羊角清热凉血解毒,石膏清气分壮热。
相配则清气血实热而解毒。
蛤蚧蛤蚧配生地黄:蛤蚧补肺定喘,生地黄清热滋阴,常加麦冬润肺止咳。
合用有滋阴润肺定喘效能。
蛤蚧配贝母:蛤蚧补肺气,贝母清痰热,常配桑白皮润肺止咳,合用有补肺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
四类(辛)干姜干姜配甘草:取干姜辛热助阳,甘草甘缓止痛。
辛甘合用有复中焦阳气之功。
干姜配半夏:取干姜温中散寒化饮,半夏和胃降逆。
相使为用有散寒降逆功效。
干姜配黄连:干姜辛开温通,黄连苦寒降泄。
合用有辛开苦降的功效。
干姜配厚朴:都有温中散寒功效。
且干姜能化饮,厚朴能下气。
合用可温中散寒,降逆除满。
干姜配白术:干姜暖脾胃散寒,白术健脾燥湿。
合用则散寒燥湿。
干姜配五味子:取干姜温化寒饮,五味子收敛肺气。
开合并用,化饮止咳。
大腹皮大腹皮配木瓜:大腹皮下气行水,木瓜通络化湿,相配有通络下气,化湿利水功效。
若加紫苏行气和血,可行气化湿,利水消肿。
大腹皮配厚朴:大腹皮下气行水,厚朴行气化湿除满。
相配则理气化湿。
若加藿香梗理气和中,辟秽止呕。
小茴香小茴香配肉桂:取小茴香温肝肾,暖胞宫、行气止痛,肉桂温阳助火,散寒止痛。
相配有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若配干姜疗脾胃虚寒腹痛,效力更强。
巴豆巴豆配桔梗:取巴豆霜攻逐寒实而荡肠胃,桔梗宣肺祛痰以畅大肠。
若加贝母化痰散结,有泻下寒实,宣肺散结通便之功。
巴豆霜配大黄:均为峻下之药,但大黄性寒,巴豆霜性热,同用互制寒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234字样为大全页数,
行气降气药
香附
功能:性平无寒热之偏,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
元胡:二药同用,一走气分,一走血分,气行则血行,血畅则气顺,既可肝理气解郁,又可活血化瘀,气血并治,行气止痛作用倍增;主治肝郁气滞,血行不畅。
(318)
川楝子:二药相伍,舒肝解郁与行气止痛并举,为治疗肝郁气滞疼痛诸症所常用。
(318)
乌药:香附以行血分为主;乌药长于顺气散寒,二药合用,气血兼治,相须为用,直奔下焦,理气散郁,和血止痛之效显著。
(338)木香:香附既能行气,又能活血,为气中血药及妇科圣药;木香功擅行气止痛,且温中,偏于气分。
二者伍用,相须配对,俾行气止痛之功加强,为临床理气止痛之常用药对。
(323)
檀香:香附疏肝而理气,使肝平而勿克脾土;檀香醒脾和胃而畅中焦之气。
二者合用,既可加强理气之效,又有调和肝脾之功。
(320)
苏梗:二药合用,气血并调,胸膈中焦并治,其解郁止痛,消胀除满力量增强。
主治:肝郁气滞及妊娠呕吐。
施今墨经验:香附入血分而散瘀,苏梗走气分而散滞,合用则行气活血,理气消胀甚效。
(322)
沉香:二药香附质轻多入肝经,偏于升散;沉香质重,温脾肾,降逆气,纳肾气,多入肾经,偏于沉降。
合用之,升降协同,功专于下,具有升降诸气,调畅气机之功用。
(347)
川芎:香附和川芎合用,气血并调,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功。
主治:气郁血滞及肝气郁滞。
(357)
当归:香附为理气解郁之要药,当归为治疗血分诸疾所常用;二药合用,一主气分,一主血分,气血并治,共奏理气活血之功。
(358)
白芍:二者合用,一理肝气,一养肝血,气血兼施,动静相宜,共奏疏肝理气,养血调经之功。
主治:妇女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气血不和。
(319)
丹参: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并治,具有较好的行气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主治:气滞血瘀之心腹痛及跌打损伤。
(372)藿香:二药合用,理气与化湿兼备。
气行则湿散,湿去则气疏,二者相辅相助,共奏芳化畅中,理气和胃之功。
且具有理气而不伤血,化湿而少劫阴之特点。
主治:湿郁或气郁致湿及妊娠恶阻。
(196)
艾叶:二者伍用,艾叶温散血中之寒凝,香附理气中之郁滞,一气一血,气血双调,温经散寒,调经止痛之功显著。
主治:肝郁挟寒之月经不调,宫冷不孕,胎动不安,带下绵绵。
(320)
高良姜:二药伍用,高良姜以温胃散寒止痛降逆为其长,得香附则可除寒祛郁;香附以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为其长,得高良姜则气行寒散,最终寒散气通,气行痛止,通则不痛。
主治:肝郁气滞、胃中寒凝之胃脘疼痛。
(321)
黄连:香附长于疏肝理气并有止痛之功,且芳香性平,无寒热偏
胜;黄连泻心火解热毒;两药配对,行气泻火,一疏一清,使心
火去,郁滞解则疼痛除。
主治:火郁胸胁满闷疼痛诸证。
(112)
神曲:香附功能疏肝和胃、调经止痛,神曲为消食导滞常用之品,
二者伍用,使理气解郁、消食和中之力增强。
主治:气郁、食郁
证,即肝郁气结、横逆脾土。
(323)
柴胡青皮:柴胡香气馥郁,轻清上升,宣透疏达,调达肝气,善疏理上焦之郁;青皮味辛而温,其气峻烈,沉降下行,破肝经气结,
善疏达下焦之郁。
二者伍用,升降相宜,下上窜通,气郁可疏,
气滞可行,气结可散,药力较一般的疏肝理气剂峻猛。
故一般气
郁轻证或兼阴血不足者应慎用。
主治:肝经气郁羁久,交结不散,
甚则气滞血瘀。
(326)
枳实:柴胡辛散升阳,疏肝解郁;枳实苦泄沉降,下气消痞,理
气除满。
二者伍用,一升一降,一肝一脾,具升降气机、调理肝
脾之功。
柴胡得枳实,最善疏肝理气,通阳达郁。
主治:肝脾不
调,气机不利证。
(327)
生麦芽:柴胡之疏肝在于升提,生麦芽之调肝在于宣通。
升提与
宣通,相济以成调肝气之功,二者伍用后,疏肝气助肾气通达,
升发清气助肾气之蒸腾,疏肝运脾消滞助后天之本,先后天调畅
而可助孕。
主治:肝郁不孕。
(328)
升麻:升麻以引阳明清气上行为主,柴胡以升少阳清气为要;二
药相须为用,共引清气行于阳道,具升阳举限之功。
但须与益气
补中之品合用,其力方显。
主治:1、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证。
2、
清阳下陷所引起的泄泻。
(333)
前胡:二药相伍,柴胡疏泄开郁主升,前胡下气平逆主降,二者一升一降,一疏一宣,最善宣通气机,以复肺之宣发肃降之功,而奏祛痰止咳之效。
用于止咳时,柴胡量须小于前胡。
主治:风热郁肺证。
(295)
大豆卷:柴胡清轻升散,能透表泄热,为运枢达腠这要药;大豆卷清解表邪,分利湿热,故外可透发祛湿,内可清利行水。
二药配对,互为相用,能疏解腠理,宣展气机,通利上、下焦,以取透邪祛湿,解表退热之功。
主治:1、感受温湿,腠理郁闭证。
2、湿热蕴滞证。
(68)
常山:二药相合,使截疟力倍增。
同时,常山泄化痰湿积滞而治其本,柴胡疏解少阳枢机而治其标,标本兼治,则凝痰积湿自消,往来寒热得解。
主治:疟疾。
(526)
黄芩:柴胡善疏散少阳半表之邪,黄芩善清肝胆气分之热,二药相伍,升阳达表,退热和解,一散一清,用治外感寒邪少阳症,寒热往来,使枢机得以和畅,具较理想的和解少阳,疏泄肝胆郁热的作用。
主治:1、肝胆经郁热内盛证。
2、疟疾。
3、少阳证。
(324)
白芍:二药相伍,一散一收,一气一血,疏肝之中兼敛肝,升阳之中兼敛阴,补肝体而和肝用,使肝气行疏,肝血得补,疏柔相济,动静结合,以发挥肝藏血、主疏泄之功能。
正符合肝体阴而用阳之旨、刚柔相济之性。
为治疗肝郁血虚之常用药对。
(325)
桂枝:桂枝为太阳中风之主药,柴胡为透泄少阳之要药;二药相
伍,既能发汗解表,通阳散寒,又能引热达表,透发少阳,共奏
解表退热之功。
主治:1、太阳少阳并病之病。
2、胆囊炎,胰腺
炎。
(43)
葛根:为临床解肌退热之用。
二药相伍,可起协同作用。
主治:
1、外感表证,逐渐入里化热证。
2、风疹,麻疹。
(76)
枳壳(实)柴胡:枳实苦泄沉降,下气消痞,理气除满;柴胡辛散升阳,疏肝解郁。
二者伍用,一升一降,一肝一脾,具升降气机、调理肝
脾之功。
柴胡得枳实,最善疏肝理气,通阳达郁。
主治:肝脾不
调,气机不利证。
(327)
桔梗:桔梗与枳壳相伍,一升一降,一宣一散,桔梗开肺气之郁,
并可引苦泄降下之枳壳上行于肺;枳壳降肺气之逆,又能助桔梗
利膈宽胸,具有升降肺气、宣郁下痰、宽胸利膈作用。
(335)
厚朴:枳实性苦而微寒,功能“除胀满,消宿食,消坚积,化稠
痰,破滞气,平喘咳”。
以破气消痞为主,厚朴苦温,以下气为
专,以行气降逆消胀除满为其要。
枳实有泻痰之力,厚朴具消痰
之功。
二者相伍,一寒一热,相得不偏,枳实消痞,厚朴除满,
相得益彰。
(327)
枳实:枳实力峻,枳壳力缓。
枳实性沉而主下,枳壳性浮而主上,
枳实主入脾胃,破气作用较强,能消积除痞,导滞通便;枳壳主
入脾肺,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
二者相伍,相须配对,使行气破
结之力增强,并直通上下,气机得畅,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