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合集下载

冬小麦生长环境与气候匹配分析

冬小麦生长环境与气候匹配分析

冬小麦生长环境与气候匹配分析冬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冬小麦的生长环境要求及与气候的匹配关系进行分析,以帮助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进行冬小麦的种植和管理。

一、冬小麦的生长环境要求1.土壤条件冬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以沉积土、肥沃壤土为主,具有排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特点。

冬小麦的根系较为发达,对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要求较高。

2.光照条件冬小麦喜阳光充足的环境,但对日照时数并不敏感。

在种植冬小麦时,应确保光线充足,避免过于阴暗的环境。

3.温度条件冬小麦对温度的要求较为特殊,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25℃。

在冬季,较低的温度可以促使冬小麦进入休眠期,而较高的温度则会对冬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水分条件冬小麦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但对干燥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在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但切忌水logging。

二、1.气温和日照冬小麦适宜的气温范围和日照要求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通常来说,冬小麦适合生长的气温在5℃-25℃之间,最佳生长温度在15℃-20℃。

此外,日照时间也会对冬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影响,较长的日照时间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

2.降水和水分冬小麦生长期间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在降水分布方面,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地区通常具有适中的降水量和良好的排水系统。

3.土壤类型和质地冬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以沉积土和肥沃壤土为主,这些土壤质地疏松、肥沃,保水和排水能力较强,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和根系发展。

三、冬小麦生产的实际应用冬小麦的生产需要综合考虑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并进行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1.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肥沃和通气性是种植冬小麦的关键。

通过施加有机肥、合理轮作和耕作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和养分含量,并及时排除积水,确保土壤的适度湿润。

2.水分管理在冬小麦生长期间,控制灌溉的频率和用水量,确保土壤湿度适中。

小麦的几种灌溉技术

小麦的几种灌溉技术

∙水分在小麦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研究1千克小麦约需1000-1200千克水,30-40%由地面蒸发掉了。

在小麦生长期降雨量占需水量的1/4,所以麦田的不同时期灌溉,以及采用抗旱保墒措施,对于补充小麦对水分的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冬小麦耗水情况:1、播种后至拔节前。

占35-40%,日耗水0.4方/亩。

2、拔节至抽穗。

占20-25%,日耗水2.2-3.4方/亩。

3、抽穗至成熟。

26-42%,日耗水4方/亩。

二、冬小麦不同时期适应的土壤含水量:1、出苗期:80%2、越冬期:55-80%3、返青至拔节期:70-80%4、孕穗至开花期:80%5、灌浆期:60%三、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和技术目前,小麦灌溉主要有四种方式:1、地面灌溉:麦田畦灌是我国劳动人民精耕细作创造的灌溉方法。

一般畦长30-50米,畦宽2-3米入畦单宽流量3-6L为宜。

2、喷灌:比地面灌溉节水20-40%,且不破坏土壤结构,适用范围广。

3、滴灌:优点是节水、节能。

用于小麦种植灌溉的不多。

4、地下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输水速度快、减少蒸发、降低成本、省地、省劳力。

节水灌溉所谓小麦节水灌溉是指麦田中以较少的灌水量获得较高的增产和经济效益。

它包括:一是防止大水漫灌:二是限额灌水。

小麦节水灌溉措施:1、播前较大定额地进行贮蓄灌溉:研究表明在小麦播前采用大定额灌水,使50-200厘米土层土壤湿度达到80%以上,即使全生长期不浇水在土层深厚的地区小麦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2、灌溉小麦关键水:根据小麦需水特性和不同时期的水分效应,采用灌关键水的方法是有效地节水措施。

3、硬化水渠:主要目的就是减少水渗漏。

4、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利用喷灌、微灌从而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5、灌溉与其它农艺措施结合:麦田灌溉后,采用及时中耕松土、地膜覆盖等保墒措施,也可以起到节水目的。

2、越冬期:55-80%3、返青至拔节期:70-80%4、孕穗至开花期:80%5、灌浆期:60%三、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和技术目前,小麦灌溉主要有四种方式:1、地面灌溉:麦田畦灌是我国劳动人民精耕细作创造的灌溉方法。

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

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

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栽培面积3000万亩(200万公顷)左右。

淮北平原冬小麦区和江淮丘陵冬小麦区是我省小麦的主产区。

其中淮北平原冬小麦区占全省的2/3以上。

温度小麦属温凉作物,生物学零度为5℃。

各生育时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如表1。

表1. 小麦各生育时期对温度条件的需求(℃)时期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萌芽2~4 15~25 32~37出苗3~5 15~18 32~35分蘖0~3 10~17 28~23越冬- - -拔节8~10 12~16 30~32抽穗9~10 13~20 32~35开花9~11 18~24 30~32灌浆~黄熟10~12 18~22 32~35表2. 冬小麦各发育期活动积温及间隔天数(合肥)发育期间隔天数活动积温(≥0℃)播种~出苗11 134.9出苗~三叶14 137.7三叶~分蘖20 116.4分蘖~起身74 250.8起身~拔节25 181.7拔节~孕穗25 314.0孕穗~抽穗11 157.6抽穗~开花 6 99.1开花~乳熟17 336.4乳熟~黄熟15 261.9黄熟~成熟8 132.6全生育期226 2123.12. 降水表3. 淮北地区冬小麦生育阶段需水规律*生育期播种~出苗出苗~分蘖分蘖~拔节拔节~孕穗孕穗~乳熟乳熟~成熟全生育期起止月日28/10~5/116/11~5/12 6/12~23/3 24/3~13/4 14/4~15/5 16/5~1/6 28/10~1/6 天数9 30 108 21 32 17 217阶段需水量(mm)8.7 18.0 100.9 77.2 174.3 75.6 454.7需水强度(0.96 0.60 0.93 3.68 5.45 4.45 2.10mm/d)说明:来源于安徽水科所新马桥试验成果3.土壤湿度表4. 小麦生长期间的土壤湿度指标(%)发育期播种~出苗越冬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成熟适宜65~80 70~80 70~85 75~85 70~80过湿>85 >90 >90 >90 >90干旱<50 <60 <60 <65 <50。

冬小麦灌溉水实施方案

冬小麦灌溉水实施方案

冬小麦灌溉水实施方案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冬季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受灌溉水量的影响。

因此,科学合理的冬小麦灌溉水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冬小麦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冬小麦灌溉水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冬小麦的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冬小麦的灌溉水量应根据生长期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确定。

在冬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其对水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在播种后,冬小麦需求水量较小,此时应以保持土壤湿润为主,避免土壤过于干燥。

到了拔节孕穗期,冬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增加,此时应适当增加灌溉水量,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在灌溉水量的确定上,可以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和气象条件进行科学测算,以确保冬小麦在不同生长期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冬小麦灌溉水的实施应注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

一般来说,早晨和傍晚是较为适宜的灌溉时间段,这个时候气温较低,水分蒸发较少,有利于土壤充分吸收水分。

而在白天高温时段,尽量避免进行灌溉,以免造成水分过度蒸发,浪费水资源。

此外,还应根据土壤的渗透性和作物的生长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水的频次和间隔时间,以保证冬小麦的生长需求。

最后,冬小麦灌溉水的实施还应结合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考虑。

在灌溉水的同时,可以适量添加农业肥料,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同时,还应注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肥力失衡,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冬小麦灌溉水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确定灌溉水量、安排灌溉时间和结合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地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冬小麦的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各地农业生产部门和农民朋友们能够认真贯彻冬小麦灌溉水实施方案,共同努力,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

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

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

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

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

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

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

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

生产中应当尽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

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表所缓解。

但由于降雨的年际间变异很大,所以经常会发生严重的干旱, 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

(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表2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

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

灌浆〜成熟,播种〜拔节。

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

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

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

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

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

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

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

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

生产中应当尽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

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

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表1 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

(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表2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

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

灌浆~成熟,播种~拔节。

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

播种时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才能保证全苗、壮苗,也是后期作物良好生长的先决条件,因此播前灌溉应予以特别重视。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 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奏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側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増加粮食总产星,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星约占全国30%左右: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星均接近全国的踩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星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星不足,冬夏温差极大°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曰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 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釆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増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最,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布

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布

我国的10大小麦产区特征(长了一点:-))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

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个副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均取1980-1983 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全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北低,大部地区海拔40-500米。

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质肥沃,结构良好。

尚有较大地,宜于大型农机具作业。

全区温度偏低、热量不足。

最冷月平均气温-23--10℃,绝对最低气温-41--27℃。

170天左右。

年降水320-870毫米,其中小麦生育期为130-330毫米,东部多而西部不足。

如三江平原一带后多形成湿、涝危害;而吉林省白城与辽宁省朝阳等地又常发生干旱和风沙灾害。

病害以根腐、锈病为主,丛矮和发生。

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生育期90天左右。

增产措施除及时防治各东部排涝防湿,北部清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并采用少深翻、多深松等防风固沙、保持土壤水分等特殊耕作方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并包括河北、陕西两区及山西北部。

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7%和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

小麦亩区最低,但不平衡。

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公斤左右,而河北张家口及陕西榆林地区则不到50公斤。

全区海拔1000-140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土壤贫瘠,自然条件较差。

大陆性气候强烈,寒冷少雨,最-17--11℃,绝对最低气温-38--27℃,无霜期110-140余天,年降水309-496毫米,多数地区为300毫米左期降水仅94-168毫米,雨量不足。

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需水量与降雨量分析

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需水量与降雨量分析

经验交流2021.5魁W l北京地区冬小麦一夏玉米需水量与降雨量分析孟范玉&李超2岳焕芳&朱岳'刘满满4王梦然4王克武1(1.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0029;2.北京市气候中心北京100086;3.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1500;4.北京市房山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2400)摘要:通过分析北京地区60年间降水年型的分布,解析冬小麦一夏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降水量与需水量关系,分析主要的需水阶段及需水量,为制定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节水灌溉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需水量;降雨量北京地区水资源严重紧缺,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已成为北京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农业一直是北京市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对全市水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益具有巨大影响$为科学有效地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北京市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京发(2014)16号],调整种植业结构,压缩高需水作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17年出台%北京市推进“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工作方案》[京发(2017)32号],明确冬小麦一夏玉米周年灌溉量200m3,对冬小麦一夏玉米周年灌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汇总1959-2018年北京地区降水气象资,分析60年间北京地区不同降水年型出现的概率,一夏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降水量需水量关系,以及主要的需水阶段及需水量,为制定冬小麦一年节水灌溉制度提供$1北京地区冬小麦一夏玉米生产降水年型分布分析了1959-2018年间北京冬小麦一夏玉米主产区(房山、大兴、顺义和通外I)的降水量,按照气象降年,降水年于1和2$从60年间降水年(表1),降水正常年出现的概率最高,达到73%,降水偏多年为13%,降水偏少年为12%,显著偏多年为2%,显著偏少、常偏少和年出$60年年降水年的,年降水高于年的率为88%$生(9年6)降水年(2),生降水量年降水量的为29%,降水年地,概率为55%,降水偏多年和显著偏多年概率均为10%,降水偏少年为18%,显著偏少年为7%,异常偏和年出$降水要发生4月、5月、12月,出现的概率分别为43%&51%和59%,4和5是节灌,生生生转的关,是麦需水;12月是,要两个关的水分需求,必须进行灌溉。

旱地冬小麦的抗旱节水的相关研究

旱地冬小麦的抗旱节水的相关研究

旱地冬小麦的抗旱节水的相关研究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9 %,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7 %,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冬小麦生产的发展。

面对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严峻形势,如何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冬小麦的WUE,以及在节水的同时如何使冬小麦产量得到保障甚至提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当前旱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抗旱节水措施。

标签:水分利用效率;冬小麦;旱区;节水1.研究意义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虽然水资源总量约有2.8 万亿m 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 240 m 3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3 000 m 3为轻度水),居世界第88 位,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1]。

同时,我国作为一个缺水的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 ~70%,水资源利效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 [2]水资源的缺乏和利用率低下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重要问题。

据报道,我国的粮食生产主要依赖于占国土总面积40% 的半干旱区[3]。

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的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麦种植范围广且分布相对集中,但水资源缺乏的旱地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小麦总种植面积的1/4。

本文总结了当前旱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抗旱节水措施,旨在为发展节水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冬小麦种植模式为解决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矛盾,很多学者在冬小麦种植模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据统计,仅山东省就有300多种不同模式,其中沟播、垄作等改变地表形态的种植模式和改变行株距的平作模式都有广泛应用。

2.1.1改变地表形态的种植模式沟播条件下,改变了种植区域的地表形态,灌溉水汇集于沟内,从而减少了蒸发,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对于土壤水分的适宜要求

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对于土壤水分的适宜要求

不同⽣育期冬⼩麦对于⼟壤⽔分的适宜要求不同⽣育期冬⼩麦对于⼟壤⽔分的适宜要求 ⽔分是决定地球陆地表⾯植物种类和分布的最重要的⽣理⽣态因⼦之⼀,其短缺是制约世界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

据估计,在影响植物⽣产⼒的诸多⽣态因⼦中,⽔分不⾜所造成的危害超过了其他⼀切逆境因⼦的总和。

在⼲旱以及半⼲旱区域,由于降⽔量不⾜等因素,使该区域的作物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些区域进⾏合理的灌溉就有为的重要了,使⽤⼟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系统来对⼟壤⼲旱度进⾏检测在进⾏合理的灌溉能够降低⼲旱对于作物的影响,同时合理的使⽤⽔资源。

⼩麦主要⽣长区域在⼲旱以及半⼲旱区域,在该区域中⼟壤⽔分是严重限制⼩麦⽣长以及产量的主要因素,在⽣长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控制⽔分⼗分的重要,⼟壤⽔分的监测可以使⽤多功能⼟壤⽔分记录仪,⽽⼩麦在不同的⽣长时期对于⼟壤⽔分的要求也是存在差异性的。

具体如下: 播种⾄分蘖期:30厘⽶⼟层要求适宜的⼟壤⽔分为⽥间持⽔量的70%左右,如果在70%以上出苗正常,在35%⼩麦⽆法出⽛。

分蘖期适宜的⽥间持⽔量为75%左右,⽔分过多影响根系下扎,不利于培育壮苗。

进⼈越冬期,⼩麦⽣长基本停⽌,是吸⽔强度的低峰期,但不宜低于⽥间持⽔量的55%。

如果低于55%,将会加重冻害,影响返青。

返青后,随⽓温升⾼吸⽔强度加⼤,要求⼟壤适宜含⽔量为⽥间持⽔量的65%-75%,⼀般不宜超过80%。

⽔分过⾼,不利地温回升,影响⼩麦返青⽣长。

拔节⾄抽穗:当⼟壤⽔分达⽥间持⽔量的80%左右时,有效分蘖趋于稳定,低于60%时分蘖成穗率下降,引起穗粒数降低。

拔节以后到抽穗,要保持⽥间持⽔量的80%左右,挑旗期是⼩麦⼀⽣需⽔强度的⾼峰期,是⽔分的需求临界期,如果缺少⽔分,对雌雄蕊分化不利,引起⼤量有效⼩花的退化,每穗结实率降低。

抽穗到成熟:⼟壤⽔分应保持⽥间持⽔量的70%-85%,抽穗开花期以85%为好。

⽔分过多,容易引起贪青倒伏,加重病⾍危害,降低粒重;⽔分低于65%,严重影响叶⽚寿命和光合作⽤,影响⼩麦的最终产量。

冬小麦种植情况汇报表

冬小麦种植情况汇报表

冬小麦种植情况汇报表
今年冬小麦种植情况汇报如下:
一、播种面积。

本年度冬小麦播种面积为XXX亩,较去年同期略有增加。

其中,优质冬小麦
占比达到了60%,较去年有所提升。

播种面积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去年丰收的鼓舞
和对小麦市场需求的预期。

二、播种时间。

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延后,主要是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


于秋季降雨较多,导致土壤湿度较大,因此播种时间相对推迟。

不过,尽管播种时间延后,对冬小麦的生长并未造成明显影响。

三、生长情况。

目前,冬小麦的生长情况良好。

受益于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降雨,冬小麦长势
喜人,植株茁壮,穗粒饱满。

同时,冬小麦的病虫害情况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田间管理。

在冬小麦生长期间,我们加强了田间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了病虫害防治和施肥
等工作,确保了冬小麦的健康生长。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冬小麦的灌溉管理,保证了植株的生长需水。

五、预期产量。

根据目前的生长情况和田间管理情况,预计本年度的冬小麦产量将会有所增加,达到XXX吨左右。

这将为小麦市场的供应提供一定的保障,也为农民增收和粮食
安全作出了贡献。

六、结语。

总的来看,本年度冬小麦的种植情况良好,生长状况良好,预期产量也较为乐观。

在接下来的生长季节,我们将继续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冬小麦的顺利丰收。

同时,也希望天气条件能够继续给予我们支持,为冬小麦的生长助力。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

滨州市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山东省内重要的冬小麦生产区之一。

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保证水分充足供应,对提高产量、质量有显著影响。

但是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冬小麦生育期内降水较少,因此对机械灌溉的依赖性较强。

另外,选择垄作、畦作等栽培方式,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消耗量也不尽相同。

基于此,探究不同栽培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规律,以及分析土壤水分与小麦产量关系,将有助于指导农户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并且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灵活调节灌溉,在确保土壤水分能够满足冬小麦生长所需的前提下,做到节约用水和降低种植成本[1]。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6°38′,东经116°23′。

地处鲁北平原,地貌类型为黄河冲击平原。

该地以粉砂壤土为主,田间持水率21.8%。

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在7、8月份,全年平均降雨量564.8mm,年平均气温为12.8℃,无霜期205d。

1.2 试验设计试验中设置两个变量,分别是栽培方式、灌水定额。

其中,栽培方式分为3种,即常规畦作(TC)、垄作(RC)、高低畦栽培(HLC),各种栽培方式的田间布置如图1所示。

灌水定额设有3个水平,只用于RC和HLC栽培,分别是:(1)高水处理,灌水定额等于TC栽培模作者简介:王立华,农艺师,本科,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Email:****************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王立华(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滨州 256811)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产量、耗水的影响,为冬小麦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一处农田开展试验,分别设计常规畦作(TC)、垄作(RC)、高低畦栽培(HLC)3种栽培模式,并且在RC和HLC栽培模式下分别设置高水、中水、低水3种灌溉处理。

冬小麦需水规律

冬小麦需水规律

冬小麦需水规律冬小麦啊,那可是咱农民的宝贝疙瘩呀!要说这冬小麦的需水规律,那可真是有点门道呢!你想想看,冬小麦就像一个小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对水的需求那可是不一样的哟!刚播种下去的时候,就像小婴儿,得给它点滋润,让它能好好扎根发芽,这个时候要是缺水,那可就糟糕啦,就像小孩子没奶喝一样,能长得好吗?等它慢慢长大一些,开始分蘖啦,就需要更多的水啦,就好像小孩子开始长身体,得多吃点营养一样。

这时候要是水不够,分蘖少了,那将来的收成不就受影响啦?再往后,到了拔节孕穗的时候,哎呀呀,那水更是不能少呀!这就好比是小孩子到了青春期,要快速发育啦,没水怎么行呢?这个阶段要是缺水,那麦穗能长得饱满吗?那产量还不得大打折扣呀!然后就是灌浆期啦,这可是关键时期呀!就像小孩子要考大学啦,得全力冲刺呀!这时候要是没水,那麦粒能饱满吗?能有好的品质吗?咱农民种地可不能马虎呀,得时刻关注着冬小麦的需水情况。

就跟照顾自己孩子似的,得细心着呢!不能说今天想起来了给它浇点水,明天忘了就不管啦。

那可不行哟!要是遇到干旱的时候,咱就得赶紧想办法给冬小麦补水呀,可不能眼睁睁看着它受渴呀。

这就好比是自己孩子生病了,咱能不着急吗?得赶紧找医生呀!当然啦,也不是水越多越好哦!要是水太多了,也会出问题呢。

就像人吃多了也会不舒服一样。

所以呀,浇水也得掌握好度,不能乱浇一通。

咱农民一年到头就盼着有个好收成,这冬小麦就是咱的希望呀!只有了解它的需水规律,好好照顾它,才能让它茁壮成长,给咱带来丰收的喜悦呀!咱可不能亏待了它,是不是?所以呀,大家都要重视起来,把冬小麦的需水规律牢记在心里,让咱的冬小麦都能长得壮壮实实的,到时候收获满满的麦粒,那该多好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冬小麦浇水时间表

冬小麦浇水时间表

冬小麦浇水时间表
小麦播种10天左右的时间,需要浇蒙头水。

在11月中旬左右需要浇越冬水,次年3月份左右,也就是小麦返青时候需要浇返青水。

小麦灌浆时期需要浇灌浆水。

小麦浇水时间表
蒙头水:浇蒙头水的时间,一般是小麦播种10天左右的时间,适用于田间比较干旱的情况,提高小麦出苗率,同时保证苗期小麦的正常生长。

越冬水:越冬水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在11月中旬左右进行(当然也要看当地的具体情况),此次浇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冻害,保证小麦能够安全越冬,根据种植经验,浇完水后,白天不上冻,晚上能结冰,等到了第二天白天,能化冻,这种温度下是比较适宜的。

返青水:返青水,即为小麦在返青时候浇的水,一般是在第二年的3月份左右,小麦经过一个冬季的“洗礼”,等到春天,温度上升,万物复苏,小麦开始快速生长的时期,浇一次返青水,利于中后期的生长需求。

灌浆水:灌浆水是在小麦灌浆时期浇一次水,时间大概在5月份左右,这时期浇一次水,利于小麦灌浆,籽粒饱满,起到增收增质的作用。

冬小麦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问题

冬小麦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问题

冬小麦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问题
刘锁建;陈桂玉
【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技》
【年(卷),期】1990(000)002
【摘要】叶尔羌河流域平原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缘,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其东部,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农业生产全靠灌溉。

流域内包括叶尔羌河、提兹拉甫河、乌鲁克河、柯克亚河及泉水。

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9.19亿M~3。

灌溉着叶城、泽普、莎车、麦盖提、巴楚五个县及岳普湖县的一部分和农三师以及公安劳改系统的15个农场。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刘锁建;陈桂玉
【作者单位】[1]莎车农业气象试验站;[2]叶尔羌河流域管理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宝鸡峡灌区冬小麦的需水规律及节不灌溉 [J], 王在阳
2.花卉需水规律与合理灌溉 [J], 赵伟;张君英
3.基于CROPWAT-DSSAT关中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 [J], 王文佳;冯浩
4.水稻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方法 [J], 杨翠玲
5.小麦的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 [J], 阿不力孜·热依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1、种植区域分布
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主要有三大种植区域。

北方种植区域次区域东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和陕西诸省。

南方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与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北各省一级水稻配套种植区域。

水稻
配套种植可以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较量时产量。

春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的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省。

这些区域
气温普遍较低,小麦一年一熟。

2、需水状况
近年来的干旱缺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冬小麦的种植,为此了解冬小麦的节水抗旱技术
颇为重要。

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在与干旱缺水斗争的过程中已总结出一套成熟
的节水抗旱技术。

冬小麦节水抗旱措施
土地整理深耕麦田泥土沉淀、保墒性能好,与耕作粗放的田块相比,0~20厘米和
20~40厘米土层泥土的含水量分别在13%和20%以上,小麦幼苗出苗齐全、均匀、个体发育好,无根部架空现象,后期分蘖情况良好。

保证底墒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提前耕作,往往会造成田块内土块较多、降低播种质量、不利于土壤水分含蓄;同时,种子的出苗差,幼苗生长收到按压,在越冬钱难以
育成壮苗。

施足底肥基肥充足且科学,能有效减轻麦田旱灾,有条件的地区应试试麦田测土施肥,是农田的肥料搭配合理、高效。

播种深浅要适宜麦子适宜的播种深度为5~10厘米。

播种过浅会大大削弱小麦抗
旱水平;过深会造成小麦出苗延迟,苗情羸弱,不利于后期生长发育。

镇压提墒对于没有睡觉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

麦田受到镇压后,阻断了土壤中水分损失的通道,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

浇好“保苗水”当旱情已经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时,应在日均气温3摄氏度时
抓紧时间浇水保苗,且时间越旱越好。

浇水时应注意:潇水灌溉,当日下渗,地表无
存水;避免大水漫灌致地表积水,出现夜间地面结冰现象。

灌后中耕保墒效率更高浇水后当地表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耡中耕,破除板结,
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冬小麦的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
过去,麦田灌溉有四种方式,即畦灌、喷灌、滴灌和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

今年开,结合地膜覆盖技术,出现了小麦膜下滴灌技术和没空管水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