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复习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推荐文档第一章绪论、概念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二、回答题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3.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植物的营养成分一、回答题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依据是什么?2、目前发现的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为哪几类?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4、什么是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5、什么是有益元素和有毒元素?第三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一、概念1、自由空间2、生物膜3、截获4、质流5、扩散6、主动吸收7、被动吸收8、根外营养9、根外追肥10、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12、养分的再分配和再利用13、养分协助作用14、养分拮抗作用二、填空题1、植物吸收养分的器官有( )、( )。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途径是( )f( )f( )f()。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的部位是( ),吸收养分最多的部位是( )。
4、根系可吸收利用的养分形态有( )、( )和( )。
5、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的方式有( )、( )和( ),其中( )是长距离内补充养分的主要方式,其动力是( );( )是短距离内运输养分的主要方式,其动力是( )。
6、根系吸收无机养分的方式有( )和( )。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的机理有()、()和()。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和()。
9、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和()。
三、回答问题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的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是什么?3、根系吸收养分的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和区别是什么?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的途径有哪些?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6、根系吸收的养分有哪些去向?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的一种补充?8、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是什么?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的意义?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和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一、概念1、植物营养性状2、基因3、基因型4、表现型5、基因型差异6、植物养分效率7、肥料农艺效率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17、作物营养临界期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 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和耐性植物27、遗传力28、根系活力二、简答论述1、试述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意义。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吸收、利用和转化营养物质的科学。
它是农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习植物营养学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和回顾。
1. 植物的营养需求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系列的营养物质,包括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物质。
其中,无机营养元素主要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和钼等,它们在植物体内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有机营养物质则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它们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构成成分。
2.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其中根毛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重要器官。
植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氮主要以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形式吸收,磷则以磷酸根的形式吸收。
此外,植物对于微量元素的吸收也十分重要,它们虽然在植物体内所需量较少,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却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转化植物通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将吸收到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和生物大分子。
其中,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重要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合成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为自身的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4. 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养分的有效性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土壤肥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等。
了解土壤肥力对于合理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5. 植物营养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利用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pH值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了解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优化种植条件,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通过对植物营养学的复习,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吸收利用过程,进而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doc
一、植物营养学1. 含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二、肥料(fertilizers):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钾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植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植物品质,女口:1. 油料植物的含油量增加2. 纤维植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3. 淀粉植物的淀粉含量增加4. 糖料植物的含糖量增加5. 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髙,果实风味增加6. 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钾一一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一、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1. 尼古拉斯(Nicholas)——15世纪,首位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2. 海尔蒙特(Wn Helmont)——1643年一1648年,柳条试验3. 渥特沃(John Woodward) ----- 土和盐都有营养作用4. 格鲁伯(J. R. Glauber)一一硝有营养作用5. 泰伊;j<(Von Thaer)一一19世纪初期,“腐殖质营养学说”该学说认为:土壤肥力决定于腐殖质的含量,因此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养分的唯一来源,矿物质不过起间接作用,以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之成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Liebiz)的工作1.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1840年,《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19世纪中、后期,磷肥和钾肥生产先后建立并得到发展;20世纪初合成氨生产出现,氮肥生产迅速发展。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 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植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小取走人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李⽐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答:要点:⼟壤中矿物质是⼀切绿⾊植物唯⼀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长所起的作⽤,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壤肥⼒的⼿段从施⽤有机肥料向施⽤⽆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业的创⽴和发展;推动了农业⽣产的发展。
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壤中取⾛⼤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壤的养分,地⼒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就必须归还从⼟壤中取⾛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壤肥⼒有积极作⽤(3)最⼩养分律要点:①作物产量的⾼低受⼟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最⼩养分会随条件变化⽽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考虑李⽐希观点认识的不⾜和局限性:①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对⾖科作物在提⾼⼟壤肥⼒⽅⾯的作⽤认识不⾜;③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对腐殖质作⽤认识不够。
第⼆章植物营养原理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定义)及种类从必要性、专⼀性、直接性三⽅⾯来论述标准:①这种元素对所有⾼等植物的⽣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活史--必要性;②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性;③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直接性。
种类(17种):C、H、O、N、P、K、Ca、Mg、S、Fe、Mn、Zn、Gu、B、Mo、Cl、Ni。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二章本章复习题: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对于水稻、对于甜菜、对于豆科作物、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三章1、截获定义: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2、质流定义: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
影响因素: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与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3、问题:植物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表面?1。
截获:钙、镁 (少部分) 2. 质流:氮 (硝态氮)、钙、镁、硫 3. 扩散:氮、磷、钾4、质外体和共质体的概念对于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而言,植物体可以分为二部分:(1)质外体(Apoplast)--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2). 共质体(Symplast)--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3)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一、介质中养分浓度二、温度三、光照四、水分五、通气状况六、介质反应七、离子理化性状和根的代谢作用八、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九、苗龄和生育阶段(植物营养的阶段性)6、被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 (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 (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7、主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 (分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机理(2)离子泵假说(Hodges,1973)①离子泵(ion's bump):是位于植物细胞原生质膜上的ATP酶,它能逆电化学势将某种离子“泵入"细胞内,同时将另一种离子“泵出”细胞外。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李比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答: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3)最小养分律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考虑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和局限性:①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③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识不够。
第二章植物营养原理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定义)及种类从必要性、专一性、直接性三方面来论述标准:①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②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③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种类(17种):C、H、O、N、P、K、Ca、Mg、S、Fe、Mn、Zn、Gu、B、Mo、Cl、Ni。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植物营养肥料矿物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二、填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
3、肥料按组分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按来源分为农家肥和商品肥;按主要作用分为直接肥和间接肥;按肥效快慢分为速效肥和迟效肥。
4、海尔蒙特于1640年,在布鲁塞尔进行了著名的柳条试验。
5、李比希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国际公认的植物营养科学的奠基人。
6、英国洛桑农业试验站是由鲁茨在1843年创立的。
7、李比希创立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矿物质营养;在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9、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有针对性,应合理施用。
10、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生物田间试验法、生物模拟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和酶学诊断法。
三、简述题:我国肥料资源有何特点?肥料利用存在什么问题?第二章大量营养元素1、名词解释(1)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2)营养元素间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3)营养元素间的相互相似作用(4)活性氧2、填空题(1)一般新鲜植物含有70%-95%的水分,5%-30%的干物质。
干物质中绝大部分是有机质,约占干物质重的90%-95%;矿物质只有5%-10%左右,也称为灰分。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根据质量分数的高低,将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氮、磷和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
(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
(4) 作物缺氮时,叶色转淡,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症状首先出现在下部叶子,而后逐渐向上蔓延。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第一、二章一.名词解释1、必需营养元素:生物完成其生命周期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所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2、有益元素:非必需营养元素中对某些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刺激作用,或某些植物种类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
所以称之为有益元素3、肥料三要素:植物对氮磷钾需求量大,而土壤中供给较少,需以肥料的方式补给土壤,因此把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4、根部营养:植物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的营养方式称为植物的根部营养。
5、根外营养(叶面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身的现象。
6、主动吸收: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7、离子对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离子相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主要表现在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以及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9、维茨效应:指溶液中二价或三价离子,尤其是Ca对钾吸收产生促进作用的效应。
10、作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给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做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11、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作物生长迅速,吸收养分能力特别强,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12、离子通道:生物膜上具有选择性功能的孔道蛋白,贯穿双层磷脂层,在一定条件下开启,孔道的大小和蛋白表面电荷状况决定着它的专一性,是被动运输离子的通道蛋白。
13、载体:是生物膜上主动或被动携带离子穿过膜的蛋白质,与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有选择性的携带某种离子通过膜。
14、质子泵:是在原生质膜上通过ATP水解提供能量,使离子逆化学势梯度主动运输离子的一类蛋白质。
1.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植物溃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112(由于时间紧,难免会有遗漏和错别字,末尾留有空白请自己添加、修正)一、名词解释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2、化学有效养分: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3、根外营养(叶部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所吸收的养分4、微量元素: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
5、腐熟:茎、叶、秆等难分解有机物经发酵腐烂成有效肥分和腐殖质的过程6、杜南自由空间:是指质外体中因受电荷影响,养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和扩散的那部分区域7、水分自由空间:是指被水分占据并能和外部介质溶液达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质外体区域8、离子通道:是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
9、磷酸退化作用:肥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易转化为难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导致磷的有效性降低,称之。
10、养分的容量因素(Q):是指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也就是不断补充强度因子的库容量。
11、土壤养分的强度因素(I):是指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
其是土壤养分内供应的主要因子。
12、离子拮抗:溶液中某种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13、离子协助:溶液中某种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吸收另一离子的现象、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1415、养分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
16、养分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17、共质体: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18、质外体: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19、控释肥料:通过包被材料控制速效肥的溶解度和释放速率,从而使其按照植物的需要供应营养元素的一类肥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
植物营养学题型:名词解释(10个,20分)填空(15空,15分)选择(10题,10分)问答题(7题,55分)名词解释: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养分归还学说: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最小养分律: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镍Ni有益元素: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它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
维茨效应:一般认为是由于Ca2+具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
Ca2+对多种离子的吸收有协助作用,这种协助作用也称“维茨效应”。
截获: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
扩散: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迁移的方式叫扩散作用。
质外体(途径):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共质体(途径):指通过胞间连丝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原生质连成的整体称为共质体。
植物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截获: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并与土壤颗粒表面接触,根系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
Roots in soils and surface contact with the soil particles, roots directly from the soil to get in contact with nutrients.2.扩散:离子态养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迁移。
Ionic nutrients from high to lower concentrations migration.3.质流:土壤中的养分随着水分的迁移由土体到达根系,或者含有可溶性养分的土壤溶液沿水势梯度迁移。
Soil nutrients with the water reach the roots of migration from the soil, or soil solution containing soluble nutrients migrate along the water potential gradient.4.被动吸收:指细胞不消耗代谢能量,而通过扩散作用或其它物理过程顺化学势梯度、没有选择性吸收过程。
Passive absorption is the metabolism of cells do not consume energy, but by diffusion or other physical processes along the chemical potential gradient, there is no selective absorption process.5.主动吸收:指细胞利用代谢能量逆着浓度梯度在转运蛋白的参与下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Active absorption cell is going against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using the energy metabolism of proteins involved in the transport of mineral elements to absorb the process.6.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植物营养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1.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2.阳离子交换量:指在一定pH值条件下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土)。
3.有效肥力: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映土壤生产能力的那部分肥力称为土壤有效肥力。
4.物理性粘粒:卡庆斯基制,是以粒径小于0.01mm的土壤矿物颗粒。
5.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6.最小养分:相对于作物需求而言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
7.根外追肥:将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营养也借助喷雾器械喷洒于植物地上部的一种施肥方法。
8.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在溶解过程中溶液中P/Ca比不断变化的现象。
9.硝化作用:土壤中的铵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转化为硝酸根的过程。
10.根际:受植物根吸收与分泌作用共同影响的土壤微域范围。
11.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由细胞膜外进入膜内的过程。
二、填空题1.阳离子交换作用有何特点有可逆反应、反应迅速和等量交换。
2.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以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状态存在。
3.水分特征曲线表达了土壤中水分数量和水分能量的关系。
4.盐基饱和度的计算应知道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和土壤的交换性阳离子含量。
5.土壤酸有活酸和潜性酸两种类型。
6.当土壤有机质中C/N小于25 时,才有细菌利用多余的NH3供硝化过程的进行或供植物直接利用。
7.一般水稻适宜在轻度还原(200~400 mv)的氧化还原的条件下生长。
8.补偿离子和决定电位离子组成双电层。
9.施肥包括基肥、种肥、追肥及根外追肥四个基本环节。
10.根外追肥时,养分主要从角质层及外质联丝进入体内;双子叶植物根外追肥效果一般好于单子叶植物是因为:角质层较薄、叶面积较大。
11.土壤钾按其活动性可分为四组:溶液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及矿物钾。
土壤速效钾是指溶液钾和交换性钾。
12.复混肥料的主要缺点在于:养分比例固定及难以满足施肥技术的要求。
植物营养学复习终极版
一、名词解释多功能复混肥料:除养分外,还含有农药或生长素类物质的复混肥料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能产生有利的影响的元素土壤速效氮: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氮枸溶性磷肥:凡所含磷成分溶于弱酸的磷肥磷的固定:水溶性P在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下被固定复混肥料:肥料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养分的化学肥料生理酸性肥料: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闭蓄态磷: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根外追肥:将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营养液借助喷雾器械喷洒于植物地上部的一种施肥方法。
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在溶解过程中溶液中P/Ca比不断变化的现象。
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
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
根际: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激发效应:投入新鲜有机质或含氮物质而使土壤中原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改变的现象。
使分解速率增加的称正激发效应;降低的称负激发效应。
有机肥料:指含有较多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及人畜粪便等废弃物的肥料肥料:凡能直接或间接补充环境养分供应不足的任何物质肥料利用率: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率。
绿肥:直接或堆沤后施入土壤用作肥料的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
二、填空题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包括及两类,最经济有效的施用方法是。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
植物营养学绪论、第一章一、肥料:是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二、植物营养学研究对象:植物、土壤和肥料,及其相互关系;植物营养学中心任务:研究植物营养和合理施肥的问题;三、使用肥料的积极作用:1、能促进和改善土壤-植物-动物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平衡、交换和循环;2、提高土壤肥力,即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农牧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使土壤这一非再生资源获得永续使用,以满足世界人口不断增长所需要的各种产品与数量;3、使作物生长茂盛,提高地面覆盖率,减缓或防止土壤侵蚀, 维护了地表水域水体的洁净,不受污染;4、改善农副产品的品质,保护人体健康;四、我国今后施肥发展:1建立完善的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体系2把增施化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放在同等位置对待大量实验证明:N肥利用率仅为40-60%,P肥当季利用率为10-20%,K肥利用率40-60%3强调平衡施肥4建立合理施肥生态观五、平衡施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从而获得高产、高效,并维持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六、植物营养学的发展四个阶段一萌芽时期1840年以前1、尼古拉斯是第一个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他认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某些过程有关;2、水的营养学说——海尔蒙特于1640 年提出他做了一个试验如下图:他在盆里装土200磅,插上一支5磅重的柳条,只用雨水或蒸馏水浇灌;5年后把树砍下称重,枝干和根169磅1磅=0.4536公斤,盆里的土只减少了2盎司约58.7克;因此他认为:柳树只靠水营养5年就长了160多磅,每年的落叶还没计算在内,这样看来,水是柳树的唯一营养物质;这就是历史上水的营养学说;3、燃素学说1750-1800年化学家Francis Home确定了植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应包括盆栽试验和植物分析,并肯定了6种植物养料为空气、水、土、盐、油和燃素;4、腐殖质营养学说德国学者泰尔认为除水分只有腐殖质才能供应作物营养,这一学说包括两方面:腐殖质是决定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可作为植物营养的物质;二、矿质营养学说确立时期1840-19201、1840年德国学者李比希在“化学在农业和植物生理学上应用”一书中提出“植物的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学说为植物营养奠立了基础;1植物的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养分归还方式:一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 二是通过施用无机肥料,最优为配合施用;3最小养分律学说在各生长因子中,如有一个生长因子含量最少,其他生长因子即使丰富,也难以提高作物产量,就是说,作物产量是受最小养分所支配即木桶学说;2、法国学者布森高研究指出植物碳素来源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在田间条件下栽培豆科植物能丰富土中氮素,转而供给后作利用,认为豆科植物有固氮的能力;他是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植物营养的创始人;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农业实验站;三、矿质营养学说发展时期1920-1960四、综合理论时期1960年以后七、当今世界肥料动向现在肥料向着高效化、复杂化、液体化、长效化、专一化方向发展;第二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一、植物体的元素组成新鲜植株水分75%~95%;干物质5%~25%1、水分:一般新鲜的植物体含水量为75%~95%;幼嫩植株的含水量较高,衰老植株的含水量较低;叶片含水量较高,茎干含水量较少,种子含水量更少;2、干物质:新鲜植株除去水分的部分就是干物质,其中有机物质占植物干重的90%~95%;二、判定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直接参与1、1939年Arnon和Stout提出了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三条标准:①、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②、必需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他营养元素所代替完全代替;③、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化学元素才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否则则是非必需营养元素;2、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铁、铜、硼、锰、锌、钼、氯C、H、O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而其余的13种必需营养元素从土壤和肥料中获得,称为矿质营养元素;3、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类1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在%以上,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和硫,共9种;2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少于%,包括铁、铜、硼、锌、锰、钼和氯,共计7种;三、植物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含义:虽然16种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差异很大,但是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某种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的特殊的生理功效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四、肥料三要素:氮、磷和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五、有益元素:除了一般公认的16种必需营养元素外,还有一些元素并不是所有高等植物所必需,但它们对某些植物是必需的;或者有利于某些植物的生长;或者能减轻其它元素的毒害作用,或者能在某些专一性较低的功能如维持渗透压上替代其它矿质养分的作用,或者该元素是食物链中所必需的;这些元素就称为有益元素;目前主要包括硅、钠、钴、硒、镍、铝等6种;Si---水稻、甘蔗 Na---甜菜、三色苋、滨藜和蓝藻等Co---豆科植物 Ni---豆科和葫芦科Se---黄芪 Al---茶树六、胞饮作用–非常态的吸收方式Wheeter等于1971年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有“胞饮”作用;胞饮作用是一种需要能量的过程;在植物细胞内不是经常发生的,可能是特殊情况下的吸收形式;七、植物根部营养养分离子从土壤转入植物体内包括两个过程:养分向根迁移和根对养分离子的吸收;一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三个途径:截获、扩散和集流在大多数情况下,集流和扩散是根系获得养分的主要途径;1、截获:养分在土壤中不经过迁移,而是根系生长过程中,直接从与根系接触的土壤颗粒表面吸收养分,类似于接触交换,这种方式称为截获;Ca离子通过截获吸收较多些,其次是Mg离子;2、集流:当气温较高时,植物蒸腾作用较大,失水较多,使根际周围水分不断地流入根表,土中离子态养分也就随着水流达到根表,这种形式称集流;可见影响集流主要是蒸腾作用和土壤溶液中离子态养分的多寡;N和Ca、Mg主要是由集流供给的,而且Ca、Mg供应量常能满足一般作物的需要;3、扩散: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不能向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时,在根系表面出现一个养分耗竭区,使得土体与根表产生养分浓度梯度差,养分就沿着这个养分浓度梯度由土体向根表迁移,这就是养分的扩散作用;迁移一般速度慢,迁移距离短~15mm;养分的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扩散系数;集流和扩散是根系获得养分的主要途径;二根对养分离子的吸收: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1、离子的主动吸收:消耗能量;载体学说与离子泵学说;2、离子的被动吸收:主要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的,在吸收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离子被动吸收有以下3种方式:了解方式的内容a、简单扩散自由扩散当外部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当细胞内外的养分浓度达到平衡时,这种扩散吸收就停止了;b、杜南扩散根据电化学原理,如果半透性膜两边存在带电荷的不扩散基,那么可扩散的带电离子就会在膜两边不均匀分布,有不扩散基的一边就会聚集较多的与不扩散基带电性相反的离子;达到扩散平衡后,膜两边可扩散的阴、阳离子的浓度积相等:M+内×A-内=M+外×A-外,这种扩散平衡称杜南平衡;原生质中的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且固定在细胞内成为不扩散基,因而引起了阴、阳离子在细胞膜内外分布的不平衡;一般情况下,原生质中的蛋白质分子带有较多的负电荷,对外部溶液中阳离子的被动进入是有利的,从而使阳离子在根细胞内积累;当然,离子吸收问题要远比杜南平衡复杂;c、易化扩散离子或极性分子水、蔗糖等通过运转蛋白质的扩散,需要载体介导,符合米氏方程,顺电势差移动,不需消耗能量;三自由空间意义:根自由空间中矿质养分的累积和运移并不是所有离子吸收和跨膜运输的先决条件;然而,它能使二价和多价阳离子在根质外体内和原生质膜上的含量增高,间接促进吸收;八、叶部吸收根外营养:含义:植物除可以从根部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叶片吸收养分的方式;叶部营养也是植物营养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根部营养受阻的情况下,叶部营养是一种辅助手段; 一根外营养的特点:1、某些养料如P、Fe、Mn、Cu、Zn等在土壤中易被固定而影响其有效性,叶面施肥则不受土壤条件的影响;2、叶面施肥可以弥补逆境下根系吸收的不足;3、一些作物如:果树和其他深根系作物,传统施肥法难以施到根系吸收部位,而叶面肥喷施可以取得较好效果;4、叶面喷施用肥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5、根外营养的局限性:肥料用量小,不能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微量元素的需要;根外营养只能作为根部营养的补充,而不能完全取代;二进行根外营养时应注意:1、叶面营养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如遇大雨、大太阳等,一般在早上或傍晚施用,若遇雨需补施;叶部吸收养分一般是从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最后通过质膜而进入细胞内,其吸收机理与根部吸收一致;2、由于各种作物叶面气孔多少不一,角质层厚薄不等,因此,根外追肥的效果表现也有差别一般讲双子叶植物如棉花、油菜等叶面积较大,角质层较薄,溶液易于渗透,因此根外追肥效果较好,而单子叶植物如水稻等叶面积较小,角质层较厚,采取根外追肥须混合少量“湿润剂表面活性剂”如中性洗涤剂促进养料透入;3、各种肥料的透性也有差别,根外追肥时请注意选择适当的肥料品种钾被叶片吸收速率依次为KC1>KNO3>K2HPO4;氮被叶片吸收的速率则为尿素>硝酸盐>铵盐;在喷施生理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肥料时,加入尿素可提高吸收速率和防止叶片出现暂时黄化;4、注意喷施的浓度、均匀性和反应特别是微量元素从缺素到毒害的范围很窄,若施用不慎,易造成毒害;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营养物质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供给阳离子时,溶液pH值应调至微碱性,以利于叶片对阳离子的吸收;供给阴离子时,溶液pH值则应调至弱酸性,利于叶片对阴离于的吸收;九、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一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一般认为,化学性质近似的离子在质膜上占有同一结合位点;此外还有竞争电荷的非竞争性拮抗作用;二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主要表现在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以及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维茨效应”:Ca2+存在能促进许多离子的吸收,Ca2+不仅能促进阳离子的吸收,也能促进阴离子的吸收; Ca2+对多种离子有协助作用是 Viets 1947年首先发现的;十、植物的营养特性1、植物的营养期:作物通过根系由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2、作物营养的定期性阶段性: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营养条件,如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的特性;3、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的那段时间;苗期①植物营养的临界期,多数出现在植物发育的转折时期;②对不同养分,临界期的出现并不完全相同③一般的讲,各种植物生长初期对外界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这段时期如养分不足或过多,都会显着影响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产量;N的营养临界期:水稻在三叶期,棉花在现蕾期,小麦、玉米一般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K的营养临界期:水稻在分蘖期;K的营养临界期:水稻在苗期4、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发育到某一个时期所吸收但某种养分能发挥其生产最大潜力的时期;水稻:分蘖期5、根际:指作物根系对土壤理化、生物性质能产生显着影响的根区土壤;不均匀;植物的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整个营养期中两个关键性的施肥时期;十一、P肥作为种肥的原因大多数植物磷营养临界出现在幼苗期,因为从种子营养转到土壤营养时,种子中所贮存的磷植素态P业已耗尽,而此时根系甚小,吸收能力也很弱,必须供给养分;植物生根,发根都是细胞分裂和增殖的表现,而细胞分裂和增殖是与体内核酸的合成和复制有关,核酸中含P量均在10%以上,当植物生长初期缺P,必然影响细胞分裂及蛋白质合成,因此当磷供应不足时,不但幼苗的的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作物还会减产;问:为什么我们必须走有机和无机肥相结合的道路单施有机肥会出现什么问题产量单施无机肥呢土壤性质答:1、单纯施用有机肥,虽然可以使土壤的肥力保持平衡,作物产量也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无法满足我们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尤其是在我们国家是人多地少矛盾极其尖锐的国家;因此单施有机肥是行不通的;但单纯施用化肥,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满足我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但长此下去,化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破坏也会不断地加重,直到出现土壤板结、土壤酸化等问题,导致土壤生产力的下降;而我们要走的是可持续的农业生产道路;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优越性:a、有机、无机结合可提供植物较全面的营养物质,缓解我国化肥特别是化学钾肥的不足,部分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缺P少K及微量元素不足的问题;b、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促进有机肥料矿化,延长化学肥料的供肥性能,活化土壤中的P,减少无机磷的固定,提高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减少单施化学肥料环境污染;c、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形成微团聚体,从而提高土壤肥力;d、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微生物及酶活性;第三章:植物氮素营养及氮肥一、氮素的生理功能1、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故N又被称为生命元素2、氮是组成叶绿素的成分3、氮是酶、多种维生素和植物激素的成分4、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二、氮素的吸收与同化一氮素吸收形态1NH4+、NO3-二者为主要形态、NO2-;2可溶性有机氮:CONH22、氨基酸、酰胺等;二NO3-N的吸收和同化1、NO3-N的吸收1逆电化学势梯度主动吸收2吸收后的去向:a. 进入根细胞,储存在液泡中; b. 从根系中运输到木质部,然后被运输到地上部; c. 大部分在根系中同化为氨基酸、蛋白质;3影响因素:光照、介质的PH2、NO3-N的同化: NO3_---NO2_---NH3 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三NH4+-N的吸收和同化1、NH4-N的吸收:被动吸收为主2、NH4-N的同化:氨的最初受体是α-酮戊二酸只有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才能形成酰胺参与蛋白质的代谢四CONH2 2-N的吸收和同化尿素分子能被植物的根和叶部所吸收三、缺氮症状主要表现在生长受阻,植株矮小,叶色变浅;N在作物体内是容易转移的营养元素,缺N症状首先表现在下部的老叶,逐渐向上发展,开花以后N向花、果实转移时,叶子桔黄现象特别明显,出现早衰现象;四、氮肥品种:大致可分为铵态、硝态、酰胺态和长效氮肥四种类型;一、铵态氮肥下P14: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共同特性: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2、铵态氮易氧化为硝酸盐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作用,尤其对含碳水化合物少的种子;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N对Ca、Mg、K的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时,氨或铵离子在土壤中还能进一步经硝化细菌的作用,最后产生硝态氮的过程;问:为什么NH4-N与NO3-N相比更宜施于水田答:因为硝化细菌是严格的好气细菌,所以土壤通气状况对硝化作用的影响很大,水田中硝化作用减弱;NH4-N易被土壤胶体所吸附不易流失;一碳酸氢铵——生理中性肥料、速效态N肥在土壤中转化:碳铵施入土壤后最初会增加土壤碱性,但在土壤中硝化之后,反而有暂时提高土壤酸度的趋势; 碳铵的最大优点是其不含酸根,长期施用不影响土质,是最安全的氮肥品种之一;碳铵分解后的NH4+更易被土壤胶体吸附;二硫酸铵——生理酸性盐有少量的游离酸存在;在土壤中转化:肥料中的硫酸根一方面可提供S营养,另一方面在嫌气条件下可还原成H2S,引起水稻黑根,影响根系呼吸,抑制养分吸收;可采用排水晒田措施来改善稻田土壤通气条件;有大量的酸性物质生成问:在酸性土壤中施入大量硫铵时,为何需配合施用石灰和有机肥料答:1、属生理酸性盐;2、肥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游离酸;3、好气条件下,由微生物作用形成H2SO4、HNO3等;4、另外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SO42-在石灰性土壤,很易与CaCO3或土壤胶体置换下来的Ca2+起反应,形成难溶性的CaSO4;CaSO4虽不会明显影响土壤pH值,但易堵塞土壤孔隙,引起板结现象;三氯化铵——生理酸性肥料在土壤中转化:①在石灰性土壤上: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氯化钙可被雨水可灌溉水淋失掉,造成土壤大量脱Ca;所以长期施用氯化铵也会造成土壤板结施OM;CaCl2若在土壤中积累,增加土壤溶液浓度,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不利,所以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盐碱地以及干旱地区,最好少用或不用氯化铵,最好施于水田; ②施入酸性土壤中:使土壤酸化,若连续施用时,应注意配合石灰及有机肥料施用;四氨水1、在土壤中的转化:氨气一部分为土壤所吸附,或转化成HN4OH后,被吸附;2、施用: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做种肥;作追肥时,应将氨水施在距植株3 ~6厘米土层下,或稀释50~100倍泼施,或随灌溉水施入;二、硝态氮肥生理碱性肥料共同特性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2、NO3-吸收为主动吸收,NO3-易在体内积累,对植物本身无害,但对人畜有害;3、硝酸盐肥料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降雨过多易流失;4、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5、特别在土壤嫌气条件和碱性反应下,或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大量存在时,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NO,N2O,N2而损失;6、硝态氮肥吸湿性大,易燃易爆;土壤中氮素损失的途径:1、反硝化作用2、氨挥发3、NO3-的淋失一硝酸钠——生理碱性肥在土壤中转化:施入土壤其Na易与土壤胶体上的Ca进行交换,交换性Na增多导致土粒分散,结构破坏,碱性增强,应配合有机肥料和过钙施用;二硝酸铵三、酰胺态氮肥---尿素中性肥1、白色结晶,吸湿性小,易溶于水;2、尿素中含有缩二脲,当含量超过2%就会抑制种子发芽,易烧种子和幼根,施肥中注意与种子隔开;%的尿素溶液最易做叶面喷肥3、施用:不宜作种肥含缩二脲及氨毒,可作基肥,深施可提高肥效,还可作根外追肥要求缩二脲含量不能超过%;四、长效氮肥长效氮肥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微溶化合物,尿醛缩合物和包膜肥料;一尿素甲醛:UF二硫磺包膜尿素:SCU三塑料包膜肥料五、N肥的适宜施用方法:1、氨水、碳铵、石灰氮CaCN2宜施在酸性土壤上;2、硝酸钙适用于酸性土壤、盐碱土或缺钙的旱地;3、硫铵和氯化铵宜分配在中性及碱性土壤上,并注意深施覆土;4、盐碱土上不宜分配氯化铵;5、尿素适宜于一切土壤;6、铵态氮肥——水田;硝态氮肥——旱地;7、在质地粘重的土壤上N肥可一次多施,在砂质土壤上宜“少量多次”;第四章、植物磷素营养及磷肥一、磷的分布P多分布在新芽和根点等生长点;作物成熟时,磷多向种子和果实运输;缺P首先出在老叶或老的器官;种子>叶>茎秆>根部;二、磷的生理作用一磷是构成植物体内主要化合物的元素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磷酸腺甙和很多酶的组成中,都含有P,这些物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与新陈代谢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二磷在植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1、参与糖类代谢:参与光合磷酸化作用、参与蔗糖和淀粉的合成、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促进呼吸作用等;2、参与N化合物代谢:氨基酸需先经磷酸化作用,才进而合成蛋白质;3、参与脂肪代谢油料作物增施磷肥三磷能提高作物对不良外界环境的适应性1、增强抗旱能力:P能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程度与细胞结构的充水性,时P肥能促进根系发育;2、增强抗寒性:P能提高作物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使细胞的冰点降低,增强抗寒性,所以冬季增施P 肥,有助于安全越冬;3、增加作物对外界酸碱变化的适应能力问:缺P时为什么叶部及茎部往往呈现红色或暗紫色答:碳水化合物在作物体内主要以蔗糖形态在体内运输,而蔗糖一般需在磷酸参与下先形成磷酸脂,然后在体内运转;若磷酸不足就会影响蔗糖运转,使糖累积起来,糖的累积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此缺P时,叶部和茎部往往呈现红色或暗紫色;三、磷的吸收利用1、吸收形态:有机磷和无机磷两大类;有机磷:主要有己糖磷酸脂、蔗糖磷酸脂、甘油磷酸脂和核糖核酸无机磷:有正磷酸盐H3PO4、偏磷酸盐HPO3和焦磷酸盐H4P2O7;正磷酸盐为植物主要P源可生成H2PO4-、HPO42-、PO43-等三种离子,其中H2PO4-最易被吸收,其次是HPO42-;亚磷酸H3PO3和次磷酸H3PO2盐不宜作为磷源2、吸收。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2、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3、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4、有益元素:某种元素并非是植物必需的,但能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5、被动吸收:不需要代谢能的扩散作用,离子吸收运动的方向顺电化学势梯度.6、扩散作用:分子或离子顺化学势或电化学势梯度转运的现象.带电离子的扩散取决于电化学梯度;分子的扩散则取决于化学势梯度.7、协助扩散: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转运机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的转运现象.8、主动吸收:需要代谢能、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离子转运.9、截获:养分在土壤中不经过迁移,而是根系生长过程中,直接从与根系接触的土壤颗粒表面吸收养分.10、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土壤水分由土体向根表流动,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11、扩散: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不能向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时,在根系表面出现一个养分耗竭区,使得土体与根表产生了一个养分浓度梯度,养分就沿着这个养分浓度梯度由土体向根表迁移,这就是养分的扩散作用.12、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作用,13、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14、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15、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起最大效能的时期.16、根外营养:植物除可从根部吸收养分之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17、矿质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18、趋肥性: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在施肥点周围或有机肥周围,根系密集,而在养分缺乏的地方根系较少.19、有机肥料:天然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或发酵而成的一类肥料.20、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由微生物转化为NO3-的过程.21、反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O3-在通气不良好的条件下由微生物转化为气态N损失的过程.22、氨挥发:氨自土表或水面(水田)逸散到大气造成氮素损失的过程.23、氮肥利用率:作物吸收的肥料N量占所施肥料中总N量的百分率.24、非专性吸附在酸性条件下,有些黏土矿物,或铁、铝胶体表面质子化后带正电荷,而吸附磷酸根等阴离子.25、专性吸附:铁、铝氧化物及其水化氧化物对磷的吸附.26、复混肥料: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的肥料.27、混成肥料:由几种单元肥料或单元肥与复合肥经加湿造粒而成的肥料.28、掺合肥料(BB肥):由几种颗粒大小较一致的单元肥料或复合肥料经简单混合而成.29、有机肥料: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自然肥料的总称.30、厩肥:家畜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而成的肥料.31、堆肥:是以作物秸秆为主,掺入人、畜粪尿积制而成的肥料.32、沤肥:利用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加入人畜粪尿沤制而成的肥料.33、植物营养的连续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连续不断地从外界吸收养分,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36、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37、限制因子律: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在遇到另一个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个因子,也不能使作物增产,直到缺少的因子得到满足,作物产量才能继续增长.38、报酬递减律:在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的总产量是增加的,但单位施肥量的增产量却是依次递减的.39、肥料效应函数:在配方施肥过程中,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存在着一种数量依变关系,表达这种关系的数学方程称.40、肥料效益的边际分析:研究作物配方施肥过程中肥料投入成本与产品产出利润变化规律的一种经济效益.二、填空题1.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7种.水稻除了需要所有植物都必需的元素外,还需要硅.132.土壤中养分向根部迁移的途径有截获、质流、扩散三种形式.313.作物营养临界期大多发生在幼苗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大多发生在生长最旺盛和形成产量的时期.3584.土壤酸、碱性影响作物根系对养分吸收,在酸性环境,植物吸收阴离子较多;在碱性环境,吸收阳离子较多.(在酸性环境下植物会更多的吸收阴离子,同时抑制阳离子吸收,放出OH-,使环境向中介点移动.在碱性环境中更多吸收阳离子,抑制阴离子交换,向外放出较多H+,同样使外部环境向中性移动.这也明确解释出植物的逆境抗性,突出适应性,说明了植物吸收物质是溶液PH变化的原因.)5.根系吸收养分的主要形态是水溶性离子.23 696.根系吸收养分最多、最快的部位是根毛区 .337.植物吸收氮的形态主要是硝态氮、铵态氮.1078.目前化学氮肥的利用率一般为20-50%左右.1339.影响碳酸氢铵挥发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和结晶粒度.12710.在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上,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有形成较多的硫酸钙,使土壤板结.12811.尿素(酰胺态氮肥)比其它氮肥更适合于作根外追肥.13112.施用碳酸氢铵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是深施.12713.在石灰性土壤上,由于有足够的碳酸钙存在,因此在这种土壤上长期施用硫酸铵不会增加土壤酸性.12814.不宜作种肥的氮肥是碳酸氢铵、氯化铵、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127 129 130 13115.施入土壤中的氮素,其损失部分的去向是铵态氮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及其反硝化作用脱氮、地表径流.13316.植物吸收磷的主要形态是正磷酸盐.14217.过磷酸钙的利用率一般为10-20%.18.在油菜一水稻或绿肥一水稻轮作中,磷肥的重点应分配在油菜、绿肥作物上.16019.钙镁磷肥宜选择酸性土壤施用154.20.过磷酸钙的有效性与土壤酸碱性关系密切,一般土壤反应在微酸性至中性范围内,相对有效性最高.15321.钾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态主要是K2O.22.影响土壤固定钾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粘土矿物种类.17823.草木灰中钾的主要形态是K2CO3.24.在干旱年份,常出现棉花红叶茎枯病,这是缺钾元素.25.在植物体内已知有60多种酶需要一价阳/钾离子来活化.16826.氯化钾中氧化钾的含量是≥60%.18127.硫酸钾中氧化钾的含量是 50-52%.18228.草木灰高温燃烧,钾的有效性低.18429.钙与细胞膜的透性有关,缺钙时质膜的透性增加.23330.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主要以难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态存在.31.植物吸收的硼形态是硼酸(H3BO3).19032.常作根外追肥的硼肥有硼砂、硼酸.196(叶面喷施)33.常作根外追肥的锌肥有硫酸锌.20434.容易产生锰毒害的是强酸性质土壤和淹水条件土壤.22035.豆科作物缺钼(Mo)营养元素时,瘤很少而固氮能力减弱.21336.缺锌使植株矮小、叶小节间短、呈簇生状,因缺锌不能合成色氨酸.19837.植物吸收锌的形态是Zn2+.19738.植物吸收钼的形态是 MoO42-.21339.复混肥有效养分含量的表示法用阿拉伯数字,并按N-P2O5-K2O顺序标出N、P2O5、K2O在复混肥料中所占的百分率.25240.掺合复合肥可以克服化合复合肥养分比例固定的缺点.25141.从养分看复合肥的优点是性质稳定.25142.目前克服化合复合肥养分比例固定的缺点可以用单质肥料调节.26643.总养分含量≥30%为中浓度复合肥.25244.三元肥料总养分含量 25-30%,为低浓度复合肥.25245.为了克服复合肥的缺点,今后研究适合当地不同土壤,作物要求的专用型复合肥品种.25246.对一般土壤和作物,可选用通用型的三元复合肥料.2524.人粪尿因含氮多相对磷、钾少,常作氮肥施用.27048.新鲜人尿中有机态氮的主要形态是尿素.28349.人粪尿贮存的目的是人粪尿中大量有机态养分要分解(贮存腐熟)后才易被作物吸收;杀死粪便中的病菌、虫卵.28450.人粪尿加入石膏的作用主要是稳定氮素.(人粪尿里添加石膏,石膏中蕴含的硫酸钙与人粪尿中的氨发生化学反应,能生成硫酸铵,从而起到稳定氮素的目的.)51.从马粪性质看是属于热性肥料.28852.从牛粪性质看是属于冷性肥料.28753.新鲜牲畜尿比人尿中的有机态氮较难分解,主要牲畜尿含尿酸形态的氮较多.284-8954.腐熟人粪尿中氮素形态是碳酸铵,氨基酸、氨、CO2、有机酸、碳酸、甲烷.28455.复杂的有机物质经微生物作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称生物降解.56.由有机物的矿物质化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再通过某些微生物的作用合成为比原来更复杂的腐殖质称为腐殖化过程.57.豆科植物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是由于它们能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31758.豆科绿肥增施磷肥的作用是调节土壤中N/P比值,协调土壤氮、磷供应,从而充分发挥绿肥的肥效,提高后茬作物产量.33959.C/N比值是植物性物质分解时,对提供土壤有效氮的重要指标.60.堆肥材料的含水量应掌握在最大持水量60-70%.30661.堆肥中加入石灰的作用是中和酸性物质调节pH和促进微生物分解活动.30662.现代农业化学的奠基人是李比希,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三个学说.463.肥损失的途径有挥发、固定、淋湿等.64.为了满足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要求,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方式施肥,这些施肥方式有基施、种施、追施.(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肥; 播种同时施肥;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肥.)65.缺钙时,番茄出现脐腐病,苹果出现苦痘病;缺硼时,油菜“花而不实”,花椰菜出现褐心病.191、19366.复合肥料发展趋势是浓缩化、复合化、液体化、缓效化和专用化.67.配方施肥是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68.目前农业生产中经常施用的磷肥或含磷肥料有水溶性:过磷酸钙、冲过磷酸钙、氨化过磷酸钙,弱酸性:钙镁磷肥、钢渣磷肥、沉淀磷肥、脱氟磷肥,难溶性:磷矿粉、鸟类磷矿粉、骨粉,施用的硼肥有硼酸、硼砂、制硼酸后的残渣.151 19669.最适合做叶面肥的氮肥是酰胺态氮肥[尿素CO(NH2)2].13170.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方式有截获、质流、扩散.3171.作物缺钾首先表现在老叶,而缺硼首先表现在新叶.36272.硝态氮被根系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经过硝酸还原酶的作用,转化为NH3,才能进一步同化为氨基酸和蛋白质,其中该酶含有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钼作为辅基才具有活性.21373.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有2个时期对作物营养最为关键,这2个关键时期是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74.常见的有机肥有:粪尿肥、堆沤肥、绿肥、杂肥.75.植物吸收磷营养的形态是正磷酸盐、吸收铁的形态是硫酸亚铁.76.影响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pH值、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77.作物吸收NH4+使根际变酸,吸收 NO3-使根际变碱.(填“酸、碱”)78.氮肥种类很多,根据其形态可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缓效氮肥等.三、问答题:1、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2)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3)施肥手段:良好生长环境(4)植物遗传特性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2、说说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答;三条标准(1)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2)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它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3)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3、叶面营养有何优缺点:答优点:叶面施肥见效快,效率高,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被固定,并可同时施用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在作物生长期间缺乏某种元素,叶面喷施可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在土壤养分有效性较低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叶面施肥通常是一种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有效途径.缺点: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4、根际微生物的作用是什么?答:(1)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吸收面积;(2)活化与竞争根际养分;(3)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菌根与土襄养分有效性.5、铵态氮肥的共同特性是什么?答:(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2)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硝态氮的共同特性是什么?答:(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2)NO3-N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7、钾对作物产品质量的作用主要有哪些?答:①能促使作物较好地利用氮,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并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②使核仁、种子、水果和块茎、块根增大,形状和色泽美观;③提高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果实中VC含量;④加速水果、蔬菜和其他作物的成熟,使成熟期趋于一致;⑤增强产品抗碰伤和自然腐烂能力,延长贮运期限;⑥增加棉花、麻类作物纤维的强度、长度和细度,色泽纯度.8、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1)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2)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3)根据氮肥特点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4)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5)氮肥深施;(6)与有机肥、磷、钾肥配合施用;(7)与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9、普通过磷酸钙在施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过磷酸钙集中施用在固磷能力强的土壤上,减少磷与土壤的接触,增加与根系的接触;利于磷的扩散与吸收.常用的方法有沟施、穴施、苗床施肥、带状施肥等.(2)过磷酸钙与有机肥配合施用;(3)在强酸性土壤上,施肥前,用石灰中和土壤酸性.(4)根外施肥.10、提高土壤磷肥利用率的途径?答:(1)根据作物及轮作制度合理施用磷肥;在水旱轮作中,重点在旱作;在小麦-玉米轮作中,重点在小麦;磷肥优先施用在敏感作物上(2)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用磷肥,磷肥首先施用在缺磷土壤上;水溶性磷肥施用在石灰性和中性土壤上;弱酸溶性磷肥和磷矿粉施在酸性土壤上(3)磷肥与有机肥、氮肥、钾肥配合施用(4)提高磷肥施用技术: 在固磷能力强的土壤上,采取集中施肥技术,在固磷能力弱的土壤上,采取分散施肥的方法.11、钾在植物中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1)维持细胞膨压,促进植物生长;(2)调节气孔的运动;(3)提高酶活性;(4)、促进光合作用和同化物的运输;(5)钾可促进淀粉的合成;(6)促进脂肪代谢;(7)促进氮代谢;(8)提高作物的抗逆性.12、作物的缺钾症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生长停滞,叶色变暗;抗旱力下降;从老叶的叶尖和叶缘开始出现带白色的、黄色的或橙色的褪绿斑点或条带.有些品种可以出现分布不规则的褪绿斑点.但所有情况下,症状都是从叶梢开始,而基部常常仍然保持绿色.褪绿区坏死,组织死亡,叶片干枯早落,病症蔓延到幼嫩叶片,最后真个植株可能死亡,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常常腐烂,易感染病害,作物的产量、品质下降.13、微肥施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对症施肥:根据作物需求施微肥;根据土壤供肥特性施肥(2)微量元素肥料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3)严格控制用量;(4)力求施用均匀.14、植物钙的缺乏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植物缺钙症首先从根尖、茎尖等部位发生.植物缺钙一般表现为生长停滞、植株矮小、未老先衰;幼叶卷曲、发脆、叶缘发黄,并逐渐坏死;根系小、根尖半透明、肿胀;顶部停止生长、侧原基增生、回枯;豆科植物根瘤形成受到抑制,果实易腐烂,荚果空壳.15、复混肥料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有哪些?答:优点(1) 养分全面,含量高;(2) 物理性状好,便于施用;(3) 副成分少,对土壤无不良影响;(4)配比多样性,有利于针对性的选择和施用;(5)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缺点:(1)许多作物在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要求有不同的特点,各地区土壤肥沃度以及养分释放的状况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养分比例相对固定的二元复合肥料难以同时满足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的要求.(2)各种养分在土壤中移动的规律各不相同,因此复混肥料在养分所处位置和释放速度等方面很难完全符合作物某一时期对养分的特殊需求(难于满足不同养分最佳施肥技术的要求).16、举例说明混合肥料混合配制的原则是什么?答:(1)混合后物理性状不能变坏——吸湿性不要太高,如尿素与普钙混合后易潮解;(2)混合时肥料养分不能损失或退化,如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易引起氨的挥发损失;(3)肥料在运输和机施过程中不发生分离,如粒径大小不一样的不能相混;(4)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功效.17、肥料混合施用的原则是什么?答:(1)混施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必须适合于作物营养和土壤肥力状况的需要;(2)混合后要能到达相得益彰的效果,使肥料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3)要有利于互为增效,不能使其中任何一种肥料的肥效降低,真正实现“一施多效”的预期.18、微量元素肥料混合施用的原则是什么?答:(1)锌肥不要与氨水等碱性较强的肥料混施,最好也不要同过磷酸钙可溶性磷肥混施,以免形成磷酸锌沉淀,降低肥效;(2)微量元素肥料之间混合施用时,浓度和用量不要超过规定量,微量元素肥料最好不要同草木灰混用;(3)各种微肥在与土杂肥混合施用时,要注意逐渐稀释,充分和匀,最好是先同少量细泥土和匀后再与土杂肥一起充分拌和;(4)微肥兑水喷施,或与粪水混施时,应先将其兑少量水进行溶解,再入清水、粪水中并充分搅拌后施用,以免造成烧种烧苗现象.19、说说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答:(1)高效化:平均有效养分浓度约为40%;(2)液体化:土壤—结合滴灌、喷灌技术使用;叶面肥—国内外发展均很快;(3)多成分和多功能化:集肥料、农药、除草剂或生长素为一体;(4)缓效化:长效复肥、长效-速效复肥;(5)专用化:针对性强,主要在经济作物、高档蔬菜、林木果树及庭园草地施用.20、有机肥为何要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答:(1)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养分多是迟效性的,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2)未腐熟的有机肥C/N高,施入土壤与作物争氮;(3)未腐熟的有机肥能传播病菌、虫、卵等.21、秸秆还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增施氮磷肥,调节C/N;(2)切碎耕翻,严密覆土,防止跑墒;(3)翻压量,肥地多,薄地少;(4)酸性土上加适量石灰,以中和产生的有机酸;(5)带有病菌虫卵的秸秆不宜直接还田.22、结合叶面营养的特点说明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有效利用根外营养对植物进行营养管理?答:叶面营养特点:(1)叶面施肥见效快,效率高,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被固定,并可同时施用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赤霉素;(2)在作物生长期间缺乏某种元素,叶面喷施可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3)在土壤养分有效性较低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叶面施肥通常是一种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有效途径.(4)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5)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影响根外营养的因素及应用注意事项:(1)矿质养分的种类;叶片对钾的吸收速率依次为:KCl>KNO3> K2HPO4;对氮的吸收为尿素>硝酸盐>铵盐,所以应注意对肥料品种的选择.(2)矿质养分的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矿质养分进入叶片的速率和数量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浓度过高会灼伤叶片.(3)叶片对养分的吸附能力角质层厚的叶片很难吸附溶液.避免高温蒸发和气孔关闭时期,以及加入表面活性剂,对改善喷施效果很有好处.(4)植物的叶片类型及温度双子叶植物叶面积大,叶片角质层较薄,溶液中的养分易被吸收.单子叶植物则相反.对单子叶植物应适当加大浓度或增加喷施次数.温度对营养元素进入叶片有间接影响.温度下降,叶片吸收养分减慢.但温度较高时,液体易蒸发,也会影响叶片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四、判断题⨯√1、作物根外追肥主要用于微量元素肥料.(√)2、在作物体内容易移动的元素缺乏时,首先从老组织出现症状.(√)3、植物被动吸收养分,要消耗代谢能量.(⨯)4、旱地中耕松土,水田落干晒田,可以促进作物吸收养分.(√)5、在酸性土壤上长期施用氯化铵和硫酸铵会增加土壤酸度,但硫酸铵使土壤酸化的程度大于氯化铵.(√)6、NH4-和NO3-都是植物易吸收的氮素养分,因此两种形态氮进入植物后都能直接参与同化.(⨯)7、作物缺氮时,往往首先从老叶开始变黄.(⨯)8、氮肥施用过多,作物生育期延迟.(√)9、氮素营养不足时,作物成熟期延迟.(⨯)10、为了提高磷肥肥效,因此在酸性土壤上各种磷肥都必需集中施用.(⨯)11、石灰的碱性可以中和过磷酸钙的酸性,因此两者混合施用效果好.(⨯) 中和失效12、磷矿粉施在石灰性土壤上可以充分发挥其肥效.(⨯)156宜施在酸性土壤上13、水稻叶色深绿、发暗、分孽少或不分孽,成熟延迟,这是缺磷.(√)14、国家对过磷酸钙成品级别有一定要求,四级品有效磷(P2O5)含量为14%.(⨯) 12%15、在水旱轮作中,旱地改为水田后土壤磷中的有效性降低.(⨯)161水改旱,有效磷含量在旱地只有水田含量的1/2左右16、过磷酸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易被土壤固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15217、过磷酸钙无论作基肥、种肥和追肥,都以集中施用为好.(⨯)15318、在酸性土壤上,氯化钾酸化土壤的速度比硫酸钾快.(√)在石灰性土壤上存在大量碳酸钙19、钾在植物体糖代谢中的作用是促进淀粉水解,提供单糖含量. (⨯)174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降低糖含量20、在质地不同的粘土和砂土上,施入等量的钾肥,砂土上的钾肥肥效比粘土高.(√)18721、马铃薯和烟叶施用氯化钾比硫酸钾好.(⨯)182忌氯作物。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养分归还方式:一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二是通过施用无机肥料。
二者各有优缺点,若能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3、最小养分律(1843年)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李比希的功绩——①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建立了植物营养学科,从而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
②提出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对合理施肥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③把化学应用于农业,使化学融合于农业科学之中;④推行新教学法,重视实践和人才培养;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①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③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识不够;李比希是植物营养学科杰出的奠基人!五、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查阅资料、调查座谈会、现场观察(二)试验研究1、生物田间试验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田间自然条件有时很难控制,不适合进行单因素试验。
植物营养学复习
名词解释1.硝化作用2.最小养分定律:3.生理酸性肥料:4.复合肥料:5.生理碱性肥料:6.营养临界期:7.土壤供肥强度:8.矿质营养学说:9.异成分溶解:12.反硝化作用:11.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10.离子拮抗作用:13.磷酸退化作用:14.归还学说:15.化成复肥:16.样品的代表性:18.掺合复合肥:19.作物营养诊断20 晶格固定态铵;21、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2混成复合肥;23、离子间的拮抗作用;24、土壤缓效钾;25、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6、绿肥的激发效应;27、掺混肥;28、根际;29、离子间的拮抗作用;30、闭蓄态磷;31、土壤养分容量因素;32、作物营养临界期 33、绿肥的激发效应 34、混成复合肥 35、土壤缓效性钾 36、离子间协助作用 37、土壤养分强度因素 38、磷在土壤中的化学固定39. 生物有效性养分 40 反硝化作用41.交换吸附 42.养分再利用 43. 生理酸性肥料一、填空1、目前国内研制的二大类缓效氮肥是()和()。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
3、需硫元素较多的作物主要有()科和()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和()。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和()。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为()并(),后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利于()和()。
8、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的元素是(铜)。
9.叶面喷Zn2+ 时,溶液的pH应调到()性。
10.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
11.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
12.影响作物根系从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和()。
13.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和()等器官。
14.春季玉米出现紫苗症状是缺乏元素()。
15.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为()并(),后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利于()和()。
植物营养复习
植物营养复习第一章植物营养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约植物干重的百分之几十至千分之几称为大量营养元素);铁锰硼锌钼铜氯(含量为植物干重的千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称为微量营养元素)。
其中氮磷钾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且需求量比较多,但土壤提供的又少,通过施肥满足,因此氮磷钾被叫做“作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2、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可通过截获、质流和扩散。
3、截获:养分不通过运输而依靠根系生长时从新接触的土壤中直接吸收养分的方式叫截获。
它是根系不与土壤颗粒紧密接触,土粒表面和根系表面的水膜相互重叠时之间发生离子交换,是土粒上吸附的阳离子到达根系表面。
4、养分在土壤中迁移主要是通过质流和扩散作用。
(质流: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养分随土壤水分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就叫做质流作用,质流是某些养分迁移到根表的主要途径。
扩散:当根系吸收养分的速率大于质流迁移到根系表面的速率时,根系表面和周围土壤中的养分浓度就会降低,近根区和远根区土壤溶液之间存在养分浓度差异,远根区土壤溶液中的养分就会向根系表面迁移。
)5、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反应(如PH值的影响);土壤水分状况外部溶液的离子组成。
6、植物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可分为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耗能,往往逆浓度梯度进行,对离子有选择性。
被动吸收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耗能量的过程。
7、作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种肥)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效能的时期。
(追肥)9、叶部营养:植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就叫做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
10、离子间的对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11、离子间的相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12、判断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个标准:(1)它必须是植物完成整个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2)缺少该种元素时植物会显示出特殊的症状(缺素症)(3)改元素必须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间接地起改善环境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硝化作用2.最小养分定律:3.生理酸性肥料:4.复合肥料:5.生理碱性肥料:6.营养临界期:7.土壤供肥强度:8.矿质营养学说:9.异成分溶解:12.反硝化作用:11.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10.离子拮抗作用:13.磷酸退化作用:14.归还学说:15.化成复肥:16.样品的代表性:18.掺合复合肥:19.作物营养诊断20 晶格固定态铵;21、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2混成复合肥;23、离子间的拮抗作用;24、土壤缓效钾;25、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6、绿肥的激发效应;27、掺混肥;28、根际;29、离子间的拮抗作用;30、闭蓄态磷;31、土壤养分容量因素;32、作物营养临界期 33、绿肥的激发效应 34、混成复合肥 35、土壤缓效性钾 36、离子间协助作用 37、土壤养分强度因素 38、磷在土壤中的化学固定39. 生物有效性养分 40 反硝化作用41.交换吸附 42.养分再利用 43. 生理酸性肥料一、填空1、目前国内研制的二大类缓效氮肥是()和()。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
3、需硫元素较多的作物主要有()科和()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和()。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和()。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为()并(),后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利于()和()。
8、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的元素是(铜)。
9.叶面喷Zn2+ 时,溶液的pH应调到()性。
10.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
11.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
12.影响作物根系从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和()。
13.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和()等器官。
14.春季玉米出现紫苗症状是缺乏元素()。
15.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为()并(),后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利于()和()。
1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和()。
17.作物体内的钾是以()形态存在,充足的钾肥供应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增强作物的(),()和()。
18.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的主要方法有(),()和()。
19、石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0、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1、作物缺钼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作物缺锌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
22、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3、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学说、__________________学说和__________________。
24、影响作物叶片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5. 钼在植物体中是(1)和(2)酶的组成成分,所以(3)作物缺钼受影响最为明显。
26. 矿质养分在(4)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5)的运输是双向的。
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6)来沟通。
27. 许多酶都含有微量元素,例如细胞色素氧化酶含有(7)和(8),抗坏血酸氧化酶含有(9),硝酸还原酶含有(10),而碳酸酐酶却需要(11)使之活化。
28. 在磷肥鉴定中,pH值是常用指标之一,过磷酸钙一般呈(12)性,钙镁磷肥呈(13)性,而磷矿粉呈(14)性。
29. 某一复合肥料含N 20%、含K2O 15%、含B 2%,那么它的表达式为(15),它属于(16)复合肥料。
30. 指出下列营养病害是缺乏何种营养元素,水稻缩苗病(17),苹果苦痘病(18),甜菜腐心病(19),苹果黄叶病(20)。
(1)硝酸还原酶,(2)固氮酶,(3)豆科,(4)木质部,(5)韧皮部,(6)转移细胞,(7)Fe,(8)Cu,(9)Cu,(10)Mo,(11)Zn,(12)酸性,(13)碱性,(14)中性至微碱性,(15)20—0—15—2(B),(16)二元,(17)Zn,(18)Ca,(19)B,(20)Fe。
31、有机肥料中含有的养分大部分是,而化肥中的养分是。
32、肥料一般可分为、、。
33、根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有和两种方式24、肥料的三要素是、、。
35、堆肥包括和。
四、简答题:1、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3、简述叶部营养的优缺点。
4、根际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为什么高?5、简述钾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6、简述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7、在堆肥过程中如何调节水分和通气状况?8、缺锰时作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为什么会增加?9、简述磷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10、充足的钾肥供应为什么会增加根瘤的固氮量?12、土壤中固定态(难溶性)磷在哪些条件下可转化成为有效磷?13、在酸性土壤上为什么要施用石灰?14、施用氯化钾要注意哪些问题?判断正误1、作物根外追肥主要用于微量元素肥料。
()2、在作物体内容易移动的元素缺乏时,首先从老组织出现症状。
()3、植物被动吸收养分,要消耗代谢能量。
()4、旱地中耕松土,水田落干晒田,可以促进作物吸收养分。
()5、在酸性土壤上长期施用氯化铵和硫酸铵会增加土壤酸度,但硫酸铵使土壤酸化的程度大于氯化铵。
()6、NH4-和NO3-都是植物易吸收的氮素养分,因此两种形态氮进入植物后都能直接参与同化。
()7、作物缺氮时,往往首先从老叶开始变黄。
()8、氮肥施用过多,作物生充期延迟。
()9、氮素营养不足时,作物成熟期延迟。
()10、为了提高磷肥肥效,因此在酸性土壤上各种磷肥都必需集中施用。
()11、石灰的碱性可以中和过磷酸钙的酸性,因此两者混合施用效果好。
()12、磷矿粉施在石灰性土壤上可以充分发挥其肥效。
()13、水稻叶色深绿、发暗、分孽少或不分孽,成熟延尺,这是缺磷。
()14、国家对过磷酸钙成品级别有一定要求,四级品有效磷(P2O5)含量为14%。
()15、在水旱轮作中,旱地改为水田后土壤磷中的有效性降低。
()16、过磷酸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易被土壤固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
()17、过磷酸钙无论作基肥、种肥和追肥,都以集中施用为好。
()18、在酸性土壤上,氯化钾酸化土壤的速度比硫酸钾快。
()19、钾在植物体糖代谢中的作用是促进淀粉水解,提供单糖含量。
()20、在质地不同的粘土和砂土上,施入等量的钾肥,砂土上的钾肥肥效比粘土高。
()21、马铃薯和烟叶施用钾比硫酸钾好。
()22、在土壤质地不同的粘土和砂土上,作物缺钾的临界指标是一样的。
()23、钾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小,因此缺钾时幼叶首先出现缺钾症状。
()24、草木灰可以与过磷酸钙混合使用。
()25、草木灰不能与氨态氮肥、腐熟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26、硫酸钾和氯化钾是生理酸性肥料。
()27、酸性土壤施用石灰的主要作用是中和酸度、消除铝毒。
()28、硫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大,因此缺硫时首先从老叶出现症状。
()29、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时脉间失绿黄化。
()30、硫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但缺硫时叶片均匀失绿。
()31、土壤中全锌含量高,锌的有效性含量也一定高。
()32、土壤中锌的有机络合物都溶于水,都能被植物吸收。
()33、微量元素缺乏的土壤,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一定有效果。
()34、土壤微量元素供应能力是施用微肥的重要根据。
()35、对任何作物而言,凡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土壤临界值后,施用该元素的肥料都属无效。
()36、作物对微量元素需要量很少,所以它的作用没有像大量元素那么重要。
()37、硫酸锌作种肥用量少,可与酸性过磷混合后施用。
()38、硫酸亚铁是溶于水的,所以施用土壤有效性是高的。
()39、土壤缺锌大多发生在石灰性土壤和pH值>6.5的土壤。
()40、土壤中锰的有效性随着土壤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升高而提高。
()41、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输是因为硼与碳水化合物形成硼——糖络合物。
()42、全硼含量高的土壤,植是不会缺硼的。
()43、铁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份,但缺铁叶片退绿黄化。
()44、铁和锌都是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当缺铁时,可以用锌肥代替施用。
()45、只要混合养分不损失的肥料都可以混合。
()46、草木灰能加速人粪尿的分解,释放养分,所以可以混合。
()47、石灰的碱性可以中和过磷酸钙的酸性,所以混合后效果好。
()48、养分含量低的单质肥料,不能配制总养分含量高的复合肥。
()49、因复合肥养分含量高,所以都不适合作种肥。
()50、养分含量相等的复合肥,计算施用量,应按植物需要量多的元素计算,不足的元素可用单质肥料补充。
()51、吸湿强的肥料与吸显弱的肥料混合后,因不损失养分,所以可以混合。
()51.几乎所有的作物都喜欢吸收铵态氮,而不喜欢吸收硝态氮。
( )52.作物氮素不足时,叶片发黄,其主要原因是蛋白质合成太少。
( )53.作物只从土壤中吸收必需的营养元素。
( )54.磷酸盐为阴离子,很难被土壤颗粒吸附。
( )55.任何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所起的生理作用都不能被其它元素代替。
( )56.钾主要存在于作物的生殖器官中,在营养器官含量比较少。
( )57.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多时,硝化作用比较弱,但是反硝化作用比较强。
( )58.土壤对磷的固定能力很强,所以每年都必须施用磷肥。
( )59.作物缺钾的症状一般首先出现在幼嫩的器官和组织。
( )60.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铁时叶绿素形成受到阻碍。
( )61.有机肥料中的养分主要是速效养分,作物能够直接吸收利用。
( )62.作物吸收养分一般来说没有选择性,土壤中多吸收就多,反之吸收就少( )63.根际土壤中的养分都比非根际土壤要低,主要是由于作物根系的吸收。
( )64.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所以深施肥料是错误的。
( )65.与氮、磷一样,作物体内的钾主要是有机形态存在。
( )66.磷在土壤中移动很慢,所以过磷酸钙应该撒施,增加与根系的接触机会,利于吸收。
( )67.一般说根系越发达,吸收土壤中的磷越少。
( )68.根系分泌的物质越多,越不利于作物对磷的吸收。
( )69. 钠可完全代替钾的营养功能。
( )60.叶片缺Fe会失绿,因此Fe是叶绿素的成分。
( )六、论述与计算题1、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
2、论述种植绿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论述氮在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4、论述有机肥料的培肥改土作用。
5、在当前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利用率很低,大约为30%,你认为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技术途径有哪些?6、为什么磷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效?7、比较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的营养成分、性质及肥效,以说明有机肥与无机肥料配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