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量填空

教育统计与测量填空
教育统计与测量填空

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2、测量结果能在其上取定数值的量尺,从量化水平高低的角度可分为: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与比率量尺。在名义量尺上所指定的数字,只具有类别标志的意义,而无性质优劣,分量多寡的意义。顺序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则较高,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如学业成绩评定优劣。等距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又更高,这种数字是单位相等但零点可任意指定的线性连续体系上的值,如温度、可比可加。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如身高、体重等。能加、减、乘、除

3、测量工作按一定的规则进行,体现为三种东西即: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的程序与要求、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

4、心理测量跟物理测量的两点突出差异:一间接性;二要抽样进行

5、数据的种类①从数据来源分成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和人工编码数据②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分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数据

6、顺序变量数据之间虽有次序与等级关系,但不具有相等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因此只能进行顺序递推运算,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等距变量不能用乘、除法运算来反映两个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能做加减运算。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7、数据三个特点①数据的离散性②数据的变异性③数据的规律性

8、统计一批数据的次数分布两种方法:一、按不同的测量值逐点统计次数;二、为了简缩数据以区间跨度来统计次数。如分数段统计

9、编制简单次数分布步骤①求全距②定组数③定组距④写组限⑤求组中值⑥归类划记⑦登记次数

10、相对次数分布表主要能反映各组数据的百分比结构

11、累积次数分布表还分成“以下”累积次数分布表与“以上”累积次数分布表两种。“以下”累积其目的在于反映位于某个分数“以下”的累积次数共有多少

12、次数分布图两种表达方式: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

13、次数分布曲线按形状有各种不同类型①单峰对称分布曲线。正态分布曲线也是这一类型曲线中的一种②非对称曲线即偏态分布。正偏态: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在一些考试中,若题目偏难,多数考分偏低时,可形成正偏态分布。而负偏态的次数分布偏向正好与正偏态相反

14、几种常用统计分析图: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和圆形图

15、圆形图有其独特的功能,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

16、集中量数有三个作用①向人们提供整个分布中多数数据的集结点位置②集中反映一批数据在整体上的数量大小③一批数据的典型代表值

17、集中量数有多个种类,最常用的是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种。其中算术平均数是使用最普通的一个集中量数。中数在下列情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①数据分布中有个别异常值或极端值出现时,用平均数作分布的代表值倒不如用中数作分布的代表值来得客观合理②在次数分布的某端或两端的数据只有次数而没有确切数量时③在一些态度测验、价值观测验或一般的民意问卷测试中,通常向被调查对象提出一些事项,要求被调查对象对这些事项排序。那么,在这种资料的信息数据整理分析中可应用中数来概括各个事项的总体排序结果

18、常用的差异量数是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等指标

19、差异系数又称为变异系数和变差系数,用符号CV表示。差异系数是一种反映相对离散程度的系数,即相对差异量数。它消去了单位,因而适合于不同性质数据的研究与比较。数据在次数分布中所处的地位可用百分等级来表示。百分等级也称百分位。用记号PR表示。百分等级反映的是某个观测分数以下数据个数占总个数的比例的百分数,在0到100之间取值。如百分等级PR=75,与其对应的这个百分位数,读作第75百分位数,记作P75

20、相关:统计学上用相关系数来定量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性相关的强度与方向。如相互关联着的两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也随之增大,一个减小另一个也随之减小,变化方向一致是正相关。如相互关联着的两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反而减小,变化方向相反是负相关。相关系数用r表示, r在-1和+1之间取值。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大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相关系数r的正负号,表示相关的方向,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系数r=0,称零线性相关,简称零相关;相关系数|r|=1时,表示两个变量是完全相关。当0.7≤|r|<1,称为高相关;当0.4≤|r|<0.7时,称为中等相关;当0.2≤|r|<0.4时,称为低相关;当|r|<0。2时,称极低相关或接近零相关

21、积差相关是应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尤其适合于对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22、等级相关适用的几种情况①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一列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是连续变量的数据。如对学生的绘画、体育测试成绩排名就属顺序变量数据②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或两列数据的获得主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如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可测验加以测量但学生的课文朗读水平却只能根据若干准则由老师给

予大体的评估。点双列相关适用于双变量数据中,有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数据,如体重、身高以及许多测验与考试的分数;另一列数据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数据,如性别

23、原始分数的意义必须要跟一定的参照物(系统)作比较,才能真正明确起来。原始分数意义的参照物大体有两类,一是其他被试的测值,即其他被试在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态;二是社会在所测特性上的客观要求,即被试在所测特性上发展应该达到程度的标准

24、常模总是指某一具体测验(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其名称所指特性)上的常模。常模总是特定的、具体的,是就一定人群在具体测验上的表现来说的。常模又可分为发展常模与组内常模两大类。发展常模又有年龄常模与年级常模之别,组内常模又有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之别

25、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常模这一科学概念的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他最早建立了智力测验的年龄常模。发展常模就是某类个体正常发展进程各特定阶段的一般水平

26、智商(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

27、组内常模又可分为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两个类别。一个分数的百分等级,就是该分数在所属分数组中,取值比它小的分数个数占该分数组总个数的百分数。百分等级值只有可比性而无可加性,不能累加求和与进一步求平均;这是百分等级常模的一个局限所在

28、一个测验分数的标准分数,就是以它所属分数组的标准差为单位的,对它所属分数组的平均数的距离

29、难度指数(p)取值越大并不意味着项目越难,而是越易;指数p的数字值与其代表的含义,方向恰好相反

30、三种偏态分布:如果一个测验对某一被试团体来说,难度相对显得大,那么,被试团体中大多数人就会得低分,被试总分分布就会形成正偏态分布;如果一个测验对某一被试团体来说,难度相对显得小,被试团体中就会有很多人得高分,总分分布就会形成负偏态;假定被试团体在某一特定方面,其水平分布事实上是呈正态分布的,若测验项目的难度确能做到对这个被试团体来说是恰当的,那么对这个团体施测这一测验,所得被试测验总分分布自然也会呈正态分布

31、“高、低分组求得分率差”的办法就是将全体被试按总分多寡加以排队,然后取得分最多的27%的被试作为“高分组”,得分最少的27%的被试作为“低分组”,最后求这两个组上项目得分率(通过率)的差来作为区分度指数的取值

31、人们就使用两个平行形式测验来测查同一批被试,这样也可获得同一批被试的两批独立测值,从而通过求相关系数,估出测验的信度32、效度验证工作大体分为三类即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又包含“并存”效度和“预测”效度这两个小类别

33、测验即使相当有效,效度系数r XY的取值也很少能超过0.70,一般取值能达到0.40就相当不错了

34、根据课堂教学运用测验的一般顺序来分可把学业成就测验分成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根据解释测验分数的方法不同可把学业成就测验分成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两类。根据成就测验的实施方式与测验载体,我们把成就测验分成口头测验、纸笔测验和操作测验

35、纸笔测验优点①提高测验的效率,即同时可以进行大团体的测验②便于完整记录学生在题目作答上的反应③便于施测和评分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学业成就测验的信度与效度④便于对测验中答题信息的分析研究

36、课堂成就测验特点①简易性②灵活性③随意性④测量性能较差

37、对教育目标分类的认识:布卢姆认为作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布卢姆把认知领域中的行为目标分为六个不同的层次,它们依次是知识(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①知识:回忆或辨认某些特定的事实②领会:初步理解材料的意义③应用:能够运用已学过的材料④分析:把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以便了解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⑤综合:把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成一个整体的能力⑥评价: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如对小说、诗歌、电影、哲学流派、环保方案、测验设计等作出价值判断的行为与能力

38、我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目标层次分为识记、理解(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这四个层次

39、学业测验中考试题目类型分为客观题、主观题

40、客观题:有一些考试题目,如果评分规则一旦明确下来,只要依照这些规则,无论谁去评分,都会得出相同的分数,典型的客观题类型常见的有填空题、简答题、是非题、匹配题、单项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等。简答题和填空题适合于测量相对简单的学习成就。是非题这种题型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是容易猜测,(猜对的可能性有50%),二是适合于用是非题来测量的学习成就其范围有限。多项选择题更适合于测量具有较复杂结构的学习成就

41、主观题型如论述题、证明题、计算题、作图题、作文题等

42、心理测验主要用途①人才选拔②人员安置与人事管理③临床心理学研究④学校心理服务⑤建立和检验假设43、智力测验在国内常见①比纳智力测验②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③韦克斯勒智力测验④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⑤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

44、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所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外在的行为,即代表这个人的创造力

45、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三种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46、人格测验的方法与类型主要有自陈量表法、投射测验法、情境测验法、评定量表法

47、客观世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分为两类:确定性现象不确定性现象

48、按照概率的定义,概率的取值范围在区间[0,1]上,如某个事件概率为1,表示该事件肯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在实际研究中更多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人们把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如概率小于0.05,或0.01,称为小概率事件

49、一个离散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是指这个随机变量所有取值点的概率的分布情况。一个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是指这个随机变量所有取值区间上概率取值的分布情况

50、从形态看,正态分布是一条单峰、对称呈钟形的曲线,其对称轴为过x=u的纵线。曲线在X=u点取得最大值。从x=u 点开始,曲线向正负两个方向递减延伸,不断向X轴逼近,但永不与X轴相交。一个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最大特点是其取值在平均数附近的概率很大,而取值离平均数越远,其概率越小。在这许许多多的正态分布中有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可以作为正态分布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他各种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与它相互转化

51、在标准正态分布中,夹中间面积90%的两个Z值分别为±1.96;夹中间面积99%的两个Z值分别为±2.58

52、统计学中,推断统计的直接操作对象是总体的一个样本,但其推断的却是总体的各种特征。影响样本对总体代表性的因素主要有三①总体本身的离散性②所抽取样本容量的大小③对总体代表性强弱的因素是抽样方法

53、随机抽样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分阶段抽样④等距抽样

54、随机抽样方法原则①机会均等②相互独立。简单随机抽样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抽签。较严谨的简单随机抽样是借助随机数码表而作的随机抽样

55、分层抽样的实质就是将总体各部分按其容量在总体规模中的比分派到样本结构中去,然后进行抽样。所以分层抽样是分两步进行①按比例求出各部分入样元素数②各部分按要求的人样数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产生入样元素,最终合成总样本。分阶段抽样实际上进行两次抽样,第一次是以“部分”为元素进行抽样,然后再在人样的这些“部分”中抽取入样元素。等距抽样的第一步也是首先对总体所有元素编号,所编号码应该是连续有序的。第二步计算每相邻两入样元素的间隔距离。第三步是在第一间隔中随机确定第一个入样元素的号码,比如说取定为00003。第四步则开始抽取入样元素

56、要认识抽样分布必须学会识别三种分布:总体分布、子样分布和抽样分布

57、α值常取0.05和0.01两个水平,偶而也有取0.001的。在假设检验中,α的取值越小,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越高

58、统计假设检验中使用的假设有两种,一种称为虚无假设,一种称为备择假设。统计假设检验中冒犯I型错误的概率大小就等于显著性水平α值的大小,β同时也是犯Ⅱ型错误的概率值符号。Ⅱ型错误称为β错误,影响Ⅱ型错误概率大小的因素有三个。第一因素是客观的真值与假设的伪值两者之间的差异。第二因素是α值的大小。α值越大,犯Ⅱ型错误的概率就越小,α值越小,β就越大。第三因素是样本容量。样本容量越大,犯Ⅱ型错误的概率就越小;样本容量越小,犯Ⅱ型错误的概率就越大

59、如果检验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等于某个定值,或者是为了推断某两个总体参数是否相等,则应该使用双侧检验。如果检验的目的是为了推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或是否小于某个定值,或者是为了推断某两个总体参数之间有无大于或小于的关系

60、X1平均数-X2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形态以及它的各种参数估计公式主要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受到两个总体是否相关的影响,第二是受到两个总体分布是否正态的影响,第三是受到两个总体方差是否已知以及是否相等的影响,第四是受到所抽样本容量的影响

61、把人按四种气质类型统计人数;学习成绩按优、良、中、差分类统计;对某项改革措施按所持赞成、反对以及无所谓态度统计;把一个教师群体同时按职称类别和态度等交叉分类。对于这一类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最适合的检验方法是x2检验62、计算x2时①若实际观测次数f0和理论期待次数f e完全相同,则x2为0,表明观测的次数分布与设想的总体的理论次数分布没有差异②当实际观测次数f0和理论期待次数f e相差越大时,则x2值也越大,这表明观测的次数分布与设想的总体的理论次数分布之间的差异也越大

63、χ2(读作卡方)是检验实际观测次数与理论期待次数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其最一般表达式

为 f0表示实际观测次数;fe表示理论期待次数。χ2检验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从虚无假设出发,确定各类事物的理论期待次数

64、总体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包括非连续变量观测次数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连续变量观测数据次数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

65、在计算理论次数时,根据χ2统计量的特性,对此要求把理论次数小于5的组同相邻的组进行合并,直至所有组的理论次数均不小于5方可

66、列联系数C与χ2值,在对r×K 列联表检验中(这里 r与K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当所得的χ2值大于由预定显著性水平及特定自由度决定的χ2临界值时,我们有理由拒绝虚无假设并推断说,两种特征或属性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连带关系;但这种相关关系的程度怎样呢?在统计学中,人们用列联系数C来表示这种相关的程度。关系式为: C=列联系数在0与1之间取值

67、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同时对多于两个的总体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作出检验,三个或三个以上用方差分析

68、方差齐性检验方法:多总体方差是否齐性常采用Hartley最大F值法

69、方差分析作出各总体平均数有显著差异之后,还必须作进一步的分析,目的以探清到底有多少对平均数之间有显著差异,到底哪些平均数之间有显著差异。方差进一步分析方法有N-K法。

1、算术平均数的运算性质①数据组全部观测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和必定为0②每一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常数C后,则计算变换后数据的平均数等于原有数据的平均数加上这个常数C③每一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常数C后,所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同样乘以这个常数C④对每个观测值作线性变换,即乘上相同的常数C,再加上另一常数d,则计算变换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作相同线性变换后的结果

2、标准差的性质与应用①全组数据每一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的常数C后计算得到的标准差不变②若每一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的非零常数C,则所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的绝对值③每个观测值都乘以同一个非零常数C,再加上另一个常数d,所得数据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C

3、建立常模步骤①科学抽样,从清楚而明确地定义的“特定人群”总体中,抽取到容量足够大、并确具代表性的被试样组②要用拟建立常模的测验,采用规范化施测手续与方法对标准化样组(常模组)中的所有被试,施测该测验,以便恰当而准确地收集到所有这些被试在该测验上的实际测值③对收集到的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真正把握被试样组在该测验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4、年级常模的缺点:年级常模虽直观好懂,但也有一定缺点。一是许多学校科目并不连年授课所以无法求年级常模;即使多学年授课的科目,如数学,随年级的递升内容重点也不断转移,二是所得年级等值常易引起误解

5、百分等级常模的应用优点?它应用得相当广泛。这主要是因为百分等级的意义直观、好解释而且若几个不同测验对同一常模组实施,建立起了这不同测验的百分等级常模,那么,原来无法相互比较的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就可以通过百分等级而相互直接比较

6、百分等级本身不是等单位的量度?心理和教育测验分数的分布状态,一般不会形成平行分布状态,而会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形状,或者就呈正态分布。这样,第一百分等级(PR=1)跟第二百分等级(PR=2)所对应的原测验分数的差,和第五十百分等级(PR=50)跟第五十一百分等级(PR=51)对应的原测验分数的差,是不会相等的。尾端一个百分等级的差,要比中部一个百分等级的差大得多

7、标准分数是等单位的量度,不存在尾端单位大而中部单位小的问题①标准分数是一个比值,分子是原始测验分数的离均差,它是会随测验分数联欢会取值不同而变化的;但分母却是一个固定值,是所属分数组的标准差,不会随测验分数是在尾端或是中部取值而变化②就位置不同测验分数的离均差来求比值时,被比的基数都是相同的,所以标准分数的单位就是相等的了

8、建立标准分数常模步骤?我们要为性能优良的测验建立标准分数常模步骤①从明确界定好的该测验应该测查的被试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足够大的代表性样组,即建立起常模组(常模团体)②对该代表性样组按应有规范施测该测验,获得代表性样组中每一被试的测验分数,即得到常模团体的测验分数组③求取常模团体测验分数组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按公式求取从-3.000到3.000这一区间上若干个点的标准分数(Z值)跟测验原始分数的对照表,就得到了标准分数常模表

1、为什么不同测验分数转化为Z分数就能比较①标准分数Z值是以被试所属组分数的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的被试个体分数对平均数的距离②标准分数的分布状态,就是原始分数整个分布状态的“平移放缩”后的产物;两个分布状态是完全的相似形,只是标准分数分布中,平均数取0而标准差为1③若两个测验上原始分数分布状态相同,比如都呈正态分布,那么两个测验上的标准分数,就可直接比较了

2、求整份测验难度①当所有项目的满分值都相等时,才能用求算术平均数办法;如果各项目的满分值并不相等,就要用求加权平均数的办法②在后一种情况下,各项目难度指数都要用本项目的满分值来加权③当有了全部被试的测验总分后,就可直接利用它们来求取被试总分的平均数,然后再求它对全卷满分的比

3、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难度①一般的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目的是要尽可能把握信住被试的个别差异,因此希望测验后所有被试的分数“尽可能拉开距离”,好、中、差被试都能得到相应的彼此有足够差异的分数②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应该是p 值尽量接近0.50③只有当项目难度指数值愈接近0.50时,项目才愈具有区分被试的能力

4、标准参照测验难度?教育领域中有不少测验是标准(目标)参照测验①其目的是要考察被试的水平是否达到应有要求。这种测验其项目的难度,就不应该由被试的实际通过率来决定,而应由项目的考核要求是否体现了应有标准或教学目标来

决定②即使一个测验项目的通过率为1.00,但考核要求确实体现了应有标准或教学目标,项目的难度仍然是恰当的、合理的。相反,如果一个测验项目的通过率很低,甚至为0.00,但考核要求并无不当,体现的是应有标准和教学目标,那么,项目难度也是合理的、必要的,应予坚持

5、项目区分度指数取值范围多高为好①区分度指数值若在0.20以下说明项目区别被试优劣的能力很差,应从测验中淘汰这类项目②区分度指数取值在0.20至0.29之间说明这类项目区别被试优劣的能力还相当弱应通过修改来提高其区分能力③区分度指数取值在0.30至0.39间就说明这类项目的区别被试优劣的能力合格;若区分度指数取值大于0.40,试题区别被试优劣的能力就很强,是性能优良的试题

6、各种信度系数适用情况①重测相关求信度系数,就特别着重考察跨时距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经常测试如智力、能力倾向和人格特点。因此稳定性系数多用在预测性测验上②用平行形式相关法求信度系数,特别强调测验内容结构要平行等值性,多用于学业成就测验中③内部一致性系数强调测验中各个项目都要测查同一个特质。要求其所含项目具有高度的同质性

7、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差异①常模参照测验的成绩通常是一种相对评分,说明被试在某一被试团体中的相对地位;而标准参照测验的成绩通常是一种绝对评分,说明被试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或掌握某一范围内的知识技能的实有程度②常模参照测验在设计意图上比较强调对个体能力的区分鉴别,而标准参照测验在设计意图上考虑的是测验内容抽样是否良好地代表一组既定的能力标准或既定的教学目标③常模参照测验通常涉及更广泛的、难以明确限定的学习内容与能力目标,对每一项而标准参照测验相对来讲,测验内容集中在限定的学习任务上,对每一项学习任务或目标通常用较多数量的题目来测量

8、实验技能考核三原则①实践性为主的原则。应以动手操作为主,不能停留在笔试形式下考查实验操作知识的方式上②全面性原则。要尽力考核到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的实施与操作、实验的分析与解释、实验报告撰写等环节;因此可结合笔试、口试和演示进行③客观化原则。要建立在行为观察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9、标准化成就测验特点①由有关教育测量专家和学科专家编制②实现了测验全过程的标准化③测验题目经过专家审查,常常还抽取代表性被试样本进行预测④备有测验指导手册⑤通常备有等价的或平行的几份测验⑥测验的质量经过检验,信度高、效度好⑦标准化成就测验还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10、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通常以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为根据,采取步骤①确定考试内容要目,并把它们排列在表中最左边一栏上。这有两种方法;一按照教材章节名称依次罗列;二是根据教学内容知识块分别罗列②界定该科目应考查的掌握目标层次,并把这些目标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安排在表中顶端第一行有关格子上③确定各项考试内容要目下的分数比重④把每一项考试内容的分数比重(如第一章绪论分数比重10分)逐一分配到若干必要的考查目标即掌握层次上去,形成网格的分数分配方案,即是命题双向细目表

11、主观题突出的特点和长处①不允许简单猜测,适于考察分析综合能力、组织表达能力以及计算与推论等较为复杂的心智技能②提倡自由反应,有利于考察应用能力乃至创造能力③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作答反应过程资料,便于分析被试的技能、策略和知识缺陷等④内容和形式更为接近教学与实践中的问题情境,被试不陌生、好接受,教师命拟比较方便主观题不足①作答反应费事,有大量的书写任务,造成被试“忙于写而无暇想”,“手指累而头脑松”②单位时间中施测的问题量减少,限制了测验内容的覆盖面,不利测验效率的提高③允许被试以文字技巧和作答风格来搪塞胡弄主试,靠“模棱两面可的词句”与“面面俱到的分析”来赚得高分④评分易受阅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1、心理测验分类方法①测验编制程序是否系统、科学和完备可分为标准化心理测验和非标准化心理测验②根据测验实施时每次可测试一个人还是可同时测试一批人可分为个别心理测验和团体心理测验③根据测验有无严格与苛刻的时间限制可分为限时测验和非限时测验④根据测验材料(刺激)是语言文字形式还是非语言文字可分成文字式心理测验和非文字式心理测验⑤根据测验引起的被试反应的特点可分为最高成就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6)根据测验内容的性质,可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创造力测验以及人格测验等

2、三种情况下的平均数抽样分布?1、原总体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情况下的平均数抽样分布所得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这个呈正态的平均数抽样分布的平均数等于原总体平均数,这个分布的标准差等于原总体标准差的分之一。N即样本容量。2、原总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情况下的平均数抽样分布一个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但是并不知总体的方差大小,从这个总体中所抽取的容量为n的样本,其样本平均数服从一个自由度为n-1的t

分布,这个t分布的平均数就是原总体平均数,这个t分布的标准差,也就是平均数的抽样标准误等于样本标准差分之一,也即SE x=S/ .t分布与正态分布一样,也是一个单峰对称呈钟形的分布,其对称轴通过分布的平均数,t分布曲线在正负两个方向上也以横轴为它的渐近线。与正态分布相比,t分布曲线中间低而尖峭,两头高而平缓。T分布的最大特点是它实质上是一族分布,每一个t分布的形态受一个称为自由度的东西的制约。3、原总体非正态,但样本较大情况下的平均数抽样分布不管原总体方差已知还是未知,平均数的抽样分布都是渐近服从正态分布,其总体平均数还是原总体平均数,其标准差,也就是平均数的抽样标准误差,在总体方差已知时为σ/ ,在总体方差未知时为S/ 。

3、统计假设检验步骤①根据题目的设问提出检验假设②选定显著性水平α③根据检验目的和已知条件找到相应的抽样分布④写出检验统计量计算公式并按已知数据条件计算检验统计量值⑤根据显著性水平α在抽样分布中确定临界值和危机域(6)将求得的检验统计量值与临界值作比较,根据其是否进入危机域而作出是否拒绝虚无假设的统计结论。

4、χ2(读作卡方)是检验实际观测次数与理论期待次数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其最一般表达式是:f0表示实际观测次数;fe表示理论期待次数。χ2的意义:①若实际观测次数f0和理论期待次数fe完全相同,则χ2值为0,表明观测的次数分布与设想的总体的理论次数分布没有差异②当实际观测次数f0和理论期待次数fe相差越大时,则χ2值也越大,这表明观测的次数分布与设想的总体的理论次数分布之间的差异也越大

5、χ2分布特点①χ2≥0,即χ2值从0到正无穷大②当自由度df≥3时,χ2分布是单峰正偏态分布,各曲线的尾巴都向右边(正方向)无限延伸,但终不与横轴相交③当自由度df>30时,χ2分布曲线基本上是对称的分布,而且随着自由度df 的增大,越来越接近正态分布形式④χ2分布具有可加性,比如,自由度df=4的χ2分布加上自由度df=6的χ2分布,其结果是自由度df=10的χ2分布⑤当自由度df=1时的χ2分布,它与标准正态分布Z值的平方正好相等;即df=1时,χ2=Z2

6、χ2检验的主要作用是基于实际观测次数和理论期待次数之间差异程度的χ2统计量实得值的概率考察,检验如下两类问题:第一,检验某抽样观测数据的分布是否与某一理论分布相一致,即总体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第二,检验双向分类列联表数据下,两个分类特征(即两个因素变量)之间是彼此相关还是相互独立的问题,这类问题称为独立性检验。利用χ2检验进行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和双向分类数据下的两变量的独立性检验,其一般步骤是①根据所存在问题的实际特点,提出虚无假设(H0)。这里的虚无假设总是“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假定,或“两个变量相互独立(即相关为零)”的假定②χ2检验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从虚无假设出发,确定各类事物的理论期待次数③根据χ2统计量公式计算实得的χ2值④选取适当的显著性水平α值,并确定自由度df,然后在χ2值表中找到临界值χ2⑤做出接受虚无假设或拒绝虚无假设的统计决策。其原则是①当所确定的实得χ2值大于临界值χα2时,我们可拒绝虚无假设(H0),并接受研究假设(H a)②当所确定的实得χ2值小于临界值χα2时,我们便没有充分理由拒绝虚无假设(H0)故暂认为虚无假设是成立的,把虚无假设先接受下来

7、总体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主要原理是借助χ2统计量的值来考察实际观测次数f0与某一假定分布的理论次数fe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从而解决前面所提及的第一类统计检验问题,即解决“从实际抽样调查所得的观测数据,来推断其所来自的总体的次数分布是否服从理论上所假定的某一概率分布”的问题

8、方差分析的条件①总离均差平方和的可分解性②总体正态性③样本随机性④总体方差齐性

1、平均数、中数、众数、方差、标准差、标准分、均差、离差系数、P——Z转换

2、难度、区分度、相关系数

3、百分等级——百分位数、T分

全国2011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试卷+答案)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下列哪些学科与数理统计相交叉结合产生教育统计学( ) A. 教育学、生理学 B. 教育学、心理学 C. 社会学、教育学 D. 生理学、心理学 2. 下列关于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相互独立 B. 教育统计是教育测量的基础 C. 教育统计在教育测量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 D. 教育统计为教育测量提供数据 3. 下列属于比率变量的是( ) A. 人的血型 B. 五级记分制 C. 气温 D. 身高 4. 在统计分析图中,圆形图通常用于描述( ) A. 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B. 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C. 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 D. 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 5. 假设某小学生语文平时、期中、期末的成绩分别为95、80、86,平时、期中、期 末权重按2:3:5分配,那么该生语言总平均成绩为( ) A. 85 B. 86 C. 87 D. 88 6. 题6图这相相关散点图表示( ) A. 相关很高,是正相关 B. 相关很高,是负相关 C. 相关很低,是正相关 D. 相关很低,是负相关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 B. 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不可以比较 C. 不同年龄组间的离差智商值不可以比较 D. 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标准分数不可以比较 8.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中衡量个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的行为目标 属于( ) A. 评价 B. 综合 C. 分析 D. 领会 9.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属于( ) A. 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B. 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

2011年4月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哪些学科与数理统计相交叉结合产生教育统计学() A.教育学、生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 C.社会学、教育学 D.生理学、心理学 2.下列关于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相互独立 B.教育统计是教育测量的基础 C.教育统计在教育测量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 D.教育统计为教育测量提供数据 3.下列属于比率变量的是() A.人的血型 B.五级记分制 C.气温 D.身高 4.在统计分析图中,圆形图通常用于描述() A.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B.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C.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 D.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 5.假设某小学生语文平时、期中、期末的成绩分别为95、80、86,平时、期中、期末权重按2∶3∶5分配, 那么该生语文总平均成绩为() A.85 B.86 C.87 D.88 6.题6图这个相关散点图表示() A.相关很高,是正相关 B.相关很高,是负相关 C.相关很低,是正相关题6图 D.相关很低,是负相关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 B.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不可以比较 C.不同年龄组间的离差智商值不可以比较 D.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标准分数不可以比较

8.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中衡量个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的行为目标属于 () A.评价 B.综合 C.分析 D.领会 9.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属于() A.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B.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 C.非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D.非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 10.在某英语测验中,一位学生的成绩为59分,若该测验的测量标准误为2.68,那么该生的真分数可能是 () A.55.5 B.56 C.60 D.62 11.标准化成就测验是() A.形成性测验 B.终结性测验 C.既可以是标准参照成就测验也可以是常模参照成就测验 D.既不是标准参照成就测验也不是常模参照成就测验 12.某市有小学200所,要在该市小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80的随机样本,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偏低,允许 一所小学抽取2个学生,应采用() A.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13.原总体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且样本容量n≥30的平均数抽样分布为() A.F分布 B.t分布 C.χ2分布 D.正态分布 14.关于统计假设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反证法 B.最终结论一定是推翻原假设 C.若虚无假设被推翻,则整个检验过程不成立 D.它所依据的是小概率事件有可能发生的原理 15.若要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总体方差差异显著性检验,应采用() A.F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Z检验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6.标准分数 17.常模参照测验 18.命题双向细目表 19.测验信度

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

1.什么是教育统计?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教育统计就是把数学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教育领域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2.测量的量表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称名量表:它的数字只起对事物的特性进行区别或分类的作用,没有数量的大小、多少、位次和倍数关系。 等级量表:既无相等的单位,又无绝对零点。 等距量表:其结果可进行加、减运算,无绝对零点,分类性、有序性、等距性。 比率量表:单位相等,有绝对零点,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什么是教育测量?它有什么特点? 教育测量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的理论和原则,通过各种测验和观察,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分派数字。 特点:1.教育测量对象的复杂性和不明确性2.教育测量方法的间接性3.教育测量结果的相对性。 4.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是什么? 1.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2.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 3.提高教学水平 4.锻炼科学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第二章 2.从数据性质的角度找出与其他不同类的数据:D.30摄氏度 3.测量数据0.101的实限B.[0.1005 ,0.1015) 4.一组限为70~79,不属于该组的数据是:C.79.5 5.编制次数分布表最关键的两个步骤是:A.求全距与定组数 6.向下累计次数的含义是某一组:C.以上各组次数的总和 7.某小学在学雷锋活动月中,各年级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分别为:一年级男生12件、女生15件;二年级男生16件、女生24件;三年级男生11件、女生13件;四年级男生20件、女生24件;五年级男生18件、女生15件;六年级男生5件、女生10件根据上述资料,请编制一个适当的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 8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植树活动,总计需要植树120棵(其中松树46棵,柳树24棵,杨树50棵)。请绘制一个适当的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 9根据下列数据资料请编制一个次数分布表并绘制相应的次数分布图。 58 79 66 76 75 83 56 70 71 73 85 80 73 72 75 56 78 59 61 74 68 55 76 74 41 61 91 45 71 82 68 69 63 50 61 84 60 65 71 77 62 78 84 85 92 97 70 88 47 66 78 38 67 63 70 66 73 77 72 61 73 68 72 74 76 77 87 61 47 52 69 66 52 76 79 68 66 62 64 69 63 65 68 68 66 67 71 72 69 78 10完成下列次数分布表: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属于()。 A、称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 为()。 A、36% B、46% C、54% D、64% 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4、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 B、没有关系 、 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 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 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试问:概率P(Z>)的值为()。 A、B、C、D、 6.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教学时机划分的是()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7.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 A.时间效度 B. 内容效度 C. 效标关联效度 D. 结构效度 8. 统计学中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是下面哪个选项()。 A、平均差 B、差异系数 C、标准差 D、中数 。 9.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78分的考生人数比例 为()。 A、90% B、10% C、78% D、22% 10. 考试中对学生进行排名,常见的名次属于什么变量() A、称名 B、顺序 C、等距 D、比率 答案提示: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及参考答案201107.doc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1、4、10、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在于它是( ) A.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B.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D.认识个体心理特征的重要手段 2.教育测量的突出特点是( ) A.直接性与随机进行B.精确性与抽样进行 C.间接性与抽样进行D.外显性与随机进行 3.在研究中,用数字符号“1”表示男生,用数字符号“0”表示女生,这里数字“1”和“0”属于 ( ) 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 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 4.在统计分析图中,条形图通常用于描述( ) A.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B.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C.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D.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 5.下列属于差异量数的是( ) A.算术平均数B.平均差 C.中数D.众数 6.组内常模可以分为( ) A.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B.百分等级常模与年龄常模 C.标准分数常模与年级常模D.年龄常模与年级常模 7.在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中,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是尽量接近( ) A.0.50 B.被试的通过率 C.1.00 D.特定的划界点(或称决断点)水平 8.主观题的优点是( ) A.测验效率高B.作答容易 C.能有效控制阅卷者的评分误差D.可以考察分析综合能力 9.下列以非文字著称的智力测验是( ) A.韦克斯勒智力测验B.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库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科学。 2.变量: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特征。 3. 算术平均数: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了m(m≤n)次,则m与n的比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 W(A)= 5.测验设计: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的设计工作。 6. 测验效度: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7.描述统计: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数反映其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又称类别变量,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的不同类别,不表示事物大小关系的一种变量。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同事物的等级顺序的变量。 9. 离散变量:又称间断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的变量。 10.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 11.教育测量学: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教育测量学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的一门分支学科。 12. 自由应答式试题;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 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 14. 连续型变量:是指在其所取的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不断地获取数值的变量。 15.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按一定的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 16. 正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一致的相关。 17. 同质性χ2检验: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是判断几次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否相同,叫做同质性χ2检验。 18. 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19. 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又称间隔变量,是指其数值可以用于表明事物距离差异大小的变量。比率变量 是指数值不仅能反映数字之间的间隔大小。还能说明数字之间比率关系的变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练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统计 2.变量 3.算术平均数 4.频率 5.测验设计 6.测验效度 7.描述统计 8.名称变量 9.离散变量 10.总体 11.教育测量学 12.自由应答式试题 13.随机变量 14.连续型变量 15.度量数据 16.正相关 17.同质性χ2检验 18.难度 19.比率变量 20.样本 21.概率 22.负相关 23.独立性χ2检验 24.情境测验法 25.推断统计 26.等距变量 27.随机误差 28.双向表 29.心理测验 30.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31.非随机变量 32.个体 33.心理量表 34.分层抽样 35.标准误 36.零假设 二、填空题 1.统计学含_____和_____ 两大类。 2.依据变量的性质,变量分为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_____。 3.X1=1,在数轴上只表示一个点,则X变量是_____。 4.91.5是一个连续数据,它的真正范围是_____。

5.一次全县调考后,算得其标准差为δ=15,某校参加考试的人数为49人,其标准误是_____。 6.教育测量具有_____、_____ 和_____ 的特点。 7.口头测验的方法有高声朗读教师提问,随机抽答,专题发言,小组讨论,师生一般会谈,_____ 和_____ 。 8.情境测验的主要类型有_____ 和_____ 。 9.教育统计具有_____ 和_____ 的特点。 10.教室里有20个学生,取这个数值的变量称为_____。 11.Y1=1,在数轴上表示为一个区间,则y变量是_____。 12.资料来源有两个方面,即_____和_____。 13.统计图由标题、图号、图目_____ 和_____ 五部分构成。 14.点二列相关在教育测验中可用来计算_____。 15.标准正态分布(也称Z分布)的离差统计量公式是_____。 16.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_____。 17.教育统计具有_____ 和_____ 的特点。 18.统计表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组成。 19.教育测量的主要工具是_____ 。 20.测验题目的编排形式有两种,即_____ 和_____ 。 21.将简答题、填空题归于客观题的理由是_____ 。 22.独立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的公式是_____。 23.在标准正态分布图形中,α=.05时的临界(Z值)是_____和_____。 24.一般正态曲线有_____ 条。 25.编制统计图表的工作属于_____。 26.问卷调查法分为两类,分别是_____ 和_____ 。 27.统计表的种类分为简单表、分组表、_____ 。 28.教育测量有四种量表,它们是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_____ 。 29.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包括_____ 个测验。 30.客观题中最灵活的一种题型是_____。 31.相关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的公式是_____。 32.在标准正态分布图形中,α=0.01时的临界(Z值)是_____和_____。 33.依据变量是否具有随机性,变量分为_____ 和_____。 34.在一次体育比赛中,某班获得团体第1名,取这个数值的变量称为_____。 35.非随机误差包括_____和_____。 36.教育调查的常用方法有_____和____。 37.A班50人,B班48人,要比较两班某次考试后的成绩分布状况,应该用_____ .图形表示。 38.教育测量学研究内容主要是_____ 。 39.智力超常人的智商是_____ ,智力正常人的智商是_____ ,低常人的智商是____ 。 40.布卢姆把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_____六个层次。 41.将学生的兴趣分为“很有兴趣、有兴趣、较有兴趣、无兴趣、很无兴趣”五个等级,并分别用“5、4、3、2、1”表示。取这些数值的变量称为_____ 。 42.随机误差的来源包括_____ 和____。 43.数据14、2、17、9、13的中位数是_____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C

2013年教育统计与测量函授试卷 C 卷 (注:本试卷需用计算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学生美术课的成绩得分(五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分 别计为5、4、3、2、1分)属于: ( ) A 称名数据 B 顺序数据 C 等距数据 D 比率数据 2、已知某次数分布表的三组组限是:15-19,20-24,25-29,则该组的组距是: ( ) A 4 B 5 C 4.5 D 5.5 3、某生在军训时打靶的成绩为10,8,4,9,10,8环,适合于表示该生成绩 稳定性的特征值是: ( ) A 算术平均数 B 标准分数 C 中位数 D 标准差

4、下列能反映数据分布离散趋势的特征量数是() A 相关系数 B 地位量数 C 集中量数 D 差异量数 5、这组数据{6,17,21,9,16,12,10,7,8}的中位数是: ( ) A 7 B 8 C 10 D 16 6、一组数据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是:() A百分位差 B标准差 C平均差 D方差 7、下列相关中,属于负相关的是:() A青少年身高与体重之间的相关; B五笔打字时间长短与打字错误率之间的相关; C高中生物理成绩与化学成绩的相关; D大学生智商与年龄之间的相关; 8、比较适合于计算婚姻状况(单身、在婚)和自学考试成绩(及格、不及格) 之间相关关系的是:() A 积差相关 B 等级相关 C 质量相关 D 品质相关 9、下列各种统计过程中,不属于推论统计的是:() A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B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 C进行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D进行方差分析;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种测量中,不.能直接测量的是() A.体重B.身高 C.胸围D.智力水平 2.下列变量中属于称名变量的是() A.学生的体温B.学生的身高 C.学生所在的班级D.学生的外语考试成绩 3.中数的缺点是() A.不简明B.含义不明确 C.缺乏灵敏性D.易受极端值影响 4.记录随机试验结果的变量称为() A.随机变量B.函数变量 C.确定性变量D.非随机变量 5.下列相关系数中,相关最强的是() A.-0.90 B.-0.32 C.0.12 D.0.53 6.某份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现要分析试卷中作文题(满分为30分)的区分度,应采用() A.等级相关法B.积差相关法 C.点双列相关法D.列联相关法 7.常模参照测验主要用于() A.鉴别与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B.评价课堂教学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C.提供学习者个人学习经历和已达水平D.说明学习者掌握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程度8.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分数意义的评分称为() A.相对评分B.绝对评分 C.相互评分D.团体评分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第1 页共4页

9.某儿童的智力相当于6岁5个月水平,而他的实际年龄是5岁2个月,那么他的智商约为() A.116 B.118 C.120 D.124 10.用重测相关估计信度时存在的局限是() A.对所测特质的稳定性有限制 B.对测验项目的难度排列有限制 C.只能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重测才能得到重测相关 D.对测验的内容范围、测验难度、试题类型等有限制 11.以下关于效度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是() A.同样的测验在多种使用目的下表现出种种不同程度的正确有效性 B.测验有效与否及程度如何是一个很明确的指标,与测验的类型无关 C.通常我们能够说明测验的正确性,而不能从根本上说明测验的有用性 D.心理和教育测验所测验特质或结构是一目了然的,所以测验效度不会引起争议 12.编制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时,测验项目的难度最好为() A.0.20左右B.0.50左右 C.0.70左右D.0.90左右 13.统计假设检验中,如果显著性水平 值减小时,则会() A.增加I型错误B.减少II型错误 C.减少I型错误D.同时增加两类错误 14.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区间是() A.-1≤P≤1 B.0≤P≤1 C.0

教育统计与测量网上综测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网上综测答案 1、正正态分布有哪些特点:左右对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相等;曲线下面积为1;概率与标准差有关 2、独立性检验:卡方检验用于按两个分类标志分类的资料,用于检验这两个分类之间是否独立的检验。 3、试述测验项目得分的恰当难度:难度|常模参照测验|难度系数|0.5|标准参照测验|教学目标|区分度|恰当难度 4、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哪些?简单随机抽样;机械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5、称名变量:指用字母或数据代码的形式来区别事物不同种类,从而形成的变量 6、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资料,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关系 7、小学常用的心理测验主要包括哪些种类?: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教育测验; 8、常见的抽样分布有哪些?:正态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 9、圆形图:用圆形内扇形面积的大小来说明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构成比例的图形。 10、试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反证法|虚无假设|备择假设|抽样分布|统计量|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原理|显著性水平 11、简述等级相关的适用范围:具有等级特征的数据资料;个数较少或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测量数据; 12、完全相关:指相关联的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另一个也相应地成比例变化 13、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25千克,体重的标准差为3.7千克,平均身高为110厘米,身高标准差为6.2厘米,问体重与身高的离散程度哪个大? 14.8%|5.6%|大于 14、中位数: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据中,居中间位置的数据。 15、抽样分布: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16、试分析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规律:小样本|大样本|总体标准差|已知|未知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一 一、简答与计算 1.编写教育测验试题时需要遵循哪些要求? 2.学生的情感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哪些层次?如何测量? 3.某市六年级英语统一考试平均成绩为72分,该市某小学六年级22份试卷的分数分别为:70,75,55,88,73,72,74,65,80,59,63,76,81,83,60,78, 67,54, 69,66,50,68。问该校六年级英语平均成绩是否与全市英语平均成绩一致? 5.某工厂招青年工人,有1000人参加考试,拟录用300人,已知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8分,成绩服从正态分布,试确定最低录取线应是多少分? 6.如何确定测验试题的难度水平? 7.填空题编制的原则是什么? 8.某市600名小学生的数学竞赛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成绩为65分,标准差为15分,利用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推求60分以下,60—70分, 70—80分,80分以上各段可能占总人数多大比例?并估计各分数段各有多少人? 9.某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三年级中进行写作技能训练。他从所任课的班级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采取配对设计的方法,将学生配成10对,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个月后进行写作技能测试,结果如下。问这位教师的训练方法是否有显著性成效? 10.某地区用自编的量表测得全区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水平与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5,现从此地区的一所小学中随机抽取24名四年级学生,用此量表测得他们注意力集中水平与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54。问这一相关系数是否与全区的研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11.简述客观性测验的优势。 12.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的主要区别及其应用时机。 13.从某实验学校从三年级中随机抽取47名学生,进行阅读能力训练。训练前进行一次测验,测验结果的平均成绩为71分,标准差为8.2分。训练两个月后,又采用等值测验进行测试,平均成绩为76分,标准差为9.6分,两次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53。问阅读能力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有促进作用? 14.家庭经济状况属于上、中、下的高三毕业生,对于是否愿意报考师范大学有三种不同的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库与答案

n m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本科 一、 名词解释 1.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科学。 2.变量: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特征。 3. 算术平均数: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了m (m ≤n )次,则m 与n 的比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 5.测验设计: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的设计工作。 6. 测验效度: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7.描述统计: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 数反映其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又称类别变量,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的不同类别,不表示 事物大小关系的一种变量。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 同事物的等级顺序的变量。 9. 离散变量:又称间断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的变量。 10.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 11.教育测量学: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教 育测量学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和 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

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的一门分支学科。 12. 自由应答式试题;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 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 14. 连续型变量:是指在其所取的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 不断地获取数值的变量。 15.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按一定的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 16. 正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一致的相关。 17. 同质性χ2检验: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是判断几次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否相同,叫做同质性χ2检验。 18. 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19. 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又称间隔变量,是指其数值可以用于表明事物距离差 异大小的变量。比率变量是指数值不仅能反映数字之间的间隔大小。还能说明数字之间比率关系的变量。 20. 样本: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个体是构成总体的 每个基本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21.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了m(m≤n)次,则m与n的比 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 ,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22. 负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相反的相关。 23. 独立性χ2检验: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要判断两种分类特征之间是否有依从关系,叫做独立性χ2检验。 24.情境测验法:指的是把被试置于一种特定情境中以观察其行为反应,然后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在于它是( B ) A.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B.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D.认识个体心理特征的重要手段 2.教育测量的突出特点是( C ) A.直接性与随机进行B.精确性与抽样进行 C.间接性与抽样进行D.外显性与随机进行 3.在研究中,用数字符号“1”表示男生,用数字符号“0”表示女生,这里数字“1”和“0”属于( A ) 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 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 4.在统计分析图中,条形图通常用于描述( D ) A.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B.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C.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D.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 5.下列属于差异量数的是( B ) A.算术平均数B.平均差 C.中数D.众数 6.组内常模可以分为( A ) A.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B.百分等级常模与年龄常模 C.标准分数常模与年级常模D.年龄常模与年级常模 7.在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中,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是尽量接近( A ) A.0.50 B.被试的通过率 C.1.00 D.特定的划界点(或称决断点)水平 8.主观题的优点是( D ) A.测验效率高B.作答容易 C.能有效控制阅卷者的评分误差D.可以考察分析综合能力 9.下列以非文字著称的智力测验是( C ) A.韦克斯勒智力测验B.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 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D.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 10.抽样时,总体比较大,所抽样本容量比较小,并且总体各部分元素之间的差异大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的情况下,应采用( D )

《教育统计与测量》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答案 一、简答与计算 1.客观性测验的优势是: 第一,适合展开大规模测验; 第二,题量大,信息范围广; 第三,试题分布均匀; 第四,阅卷容易; 第五,评分结果客观、公正、可靠; 第六,用于测量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分析等 2.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学生团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将学生分类排队。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相对的。它着重学生个人之间的横向比较,适于区分学生的成绩水准,可供选拔、编班、编组之用。这种测验目的主要是在于考查被试的个体差异,衡量被试的相对水平。常模参照测验要求测得的分数变异性要大,得分的范围要广,要求试题有很强的鉴别力。 凡是参照规定的教学目标,核对学生的测验得分,评定其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程度的测验,都属于标准参照测验。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绝对的,不在所在的群体中横向比较。标准参照测验主要用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测量,用于诊断及个别指导。 3.H0:,:>,=3.93 由于计算的=3.93>Z0.01=2.33,所以在0.01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结 论为训练前后两次测验的平均成绩差异非常显著,训练后学生进步很大,阅读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 5. 分别带入公式求得:算术平均数为77,中位数是7 6.8,S= 7.509分,Q=5.425分。 6.采用2 χ检验。带入2χ计算公式得2χ=10.39,P<0.05,结论为学生是否愿意报考师范大学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 二、论述与计算 1. 2.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2.786,=6.39,<,P>0.05,方差齐性。 方差分析总表 来源平方和SS自由度df均方MS F 组间组内总体147.8 1968.2 2116 3 20 23 49.27 98.41 0.5 通过检验发现,F值小于临界值,这四组平均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不同的学习条件学生的学习成绩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库及答案

n m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本科 一、 名词解释 1、教育统计: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得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与数理关系得科学。 2、变量:就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得事物得特征。 3、 算术平均数:所有观察值得总与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率:就就是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了m (m ≤n )次,则m 与n 得比值就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 就就是W(A)= 5、测验设计:就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得设计工作。 6、 测验效度:就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得东西得程度。 7、描述统计:就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得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数反映其数量表现与数理关系得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又称类别变量,就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得不同类别,不表示事物大小关系得一种变量。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就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同事物得等级顺序得变量。 9、 离散变量:又称间断变量,就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得变量。 10、总体:就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得同一类事物得全体。 11、教育测量学:就就是根据一定得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教育测量学就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与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与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得一门分支学科。 12、 自由应答式试题;就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得范围内,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就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得变量。 14、 连续型变量:就是指在其所取得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不断地获取数值得变量。 15、度量数据:就是指用一定得工具或按一定得标准测量得到得数据。 16、 正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一致得相关。 17、 同质性χ2检验:在双向表得χ2检验中,如果就是判断几次重复实验得结果就是否相同,叫做同质性χ2检验。 18、 难度:就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得困难程度。 19、 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又称间隔变量,就是指其数值可以用于表明事物距离差异大小得变量。比率变量就是指数值不仅能反映数字之间得间隔大小。还能说明数字之间比率关系得变量。 20、 样本:总体就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得同一类事物得全体。个体就是构成总体得每个基本单位。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得作为观察对象得一部分个体。 21、频率:就就是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了m (m ≤n )次,则m 与n 得比值就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就是W(A)= ,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得量。 22、 负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相反得相关。 23、 独立性χ2检验:在双向表得χ2检验中,如果要判断两种分类特征之间就是否有依从关系,叫做独立性χ2检验。 24、情境测验法:指得就是把被试置于一种特定情境中以观察其行为反应,然后对其人格特征作出评鉴得一种方法。 25、推断统计:就是研究如何利用部分统计数据所反映得数量特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推测与判断未知得全体统计对象数理表现与数理关系得统计方法。 26、等距变量:又称间隔变量,就是指其数值可以用于表明事物距离差异大小得变量。比率变量就是指数值不仅能反映数字之间得间隔大小。还能说明数字之间比率关系得变量。 27、随机误差就是指由于某些事先难以控制得偶然因素造成得误差。 28、 双向表:按两种分类标志编制成得表就就是双向表。 29、心理测验:就是通过对一组标准刺激所引起得行为样组得客观分析,对人们得心理特征及个别差异进行估测,描述与诊断得一种方法。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 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 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 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 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 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 所获数据。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 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 的数据 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 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 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 情况。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 数分布结构。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 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 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 测数据。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 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 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 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 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 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 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 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 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 的量数叫集中量数。中位数:位 于数据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那 个数。如果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 列,则中位数通常是将这批数据 个数一分为二,居于中间的那个 数。众数: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 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众数不唯一 可有一个或多个。用符号M o表 示。离中趋势:数据具有偏离中 心位置的趋势,它反映了一组数 据本身的离散程度和变异性程 度。差异量数:反映一组数据离 散程度的量 10、一批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指的 是这批数据总和数除以数据总 次数后所得的商数。平均差:各 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 的平均值。方差:数据的离差平 方数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方 差的算术平方根 11、差异系数:差异量数和集中 量数两相对比后所形成的相对 差异量数。地位量数:凡反映次 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 就叫地位量数 12、相关:行为变量或现象之间 存在着种种不同模式、不同程度 的联系。这种联系叫做相关。直 线性相关:两个变量的成对观测 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描点 构成的散点图会环绕在某一条 直线附近分布 13、原始分数:在测量工具上直 接得到的测值(数字),叫原始 分数。相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 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 叫相对评分分数。绝对评分分 数: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标准 作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叫 绝对评分分数 14、常模: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 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 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组 内常模:解释被试原始分数的参 照体系,即被试所属那类群体的 人,在所测特性上测验取值的分 布状况。标准分数常模:用被试 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 数来揭示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 对地位的组内常模 15、线性变换:对所有要作变换 的值,都乘以同一确定值然后再 都加上另一确定值。测绘项目的 难度: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 所遇到的困难程度。项目的难度 指数:定量刻画一个测验项目的 被试作答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 项目的难度指数。得分率(通过 率):最通用的项目难度指数的 求法,就是计算被试在项目上的 得分率或者说通过率。项目区分 度:就是项目区别被试水平高低 的能力的量度。测验信度:测验 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 数(测值)的一致性。它是对测 验控制误差能力的量度,是反映 测验性能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 16、观察分数:如果从测验实施 过程中实际得到的被试分数叫 观察分数。真分数:被试在所测 特质上客观具有的水平值。测量 误差:观察分数与真分数的差就 是测量误差。信度系数:利用同 一测验向同一批被试重测两次 所得的两批独立测值,求出其间 的相关系数,就可利用这种重测 相关系数作为测验信度的估计 值。这样的相关系数就叫信度系 数。稳定性系数:由于重侧法十 分强调特质的稳定性,所以用这 种方法求取的信度系数就叫做 稳定性系数。等值性系数:用平 行形式相关求得的信度系数,因 为特别强调两测验形式的等值 关系所以又叫等值性系数 17、测量标准误:实际测验中所 得测值偏离真分数的程度叫做 测量标准误可记为SEM。测验效 度: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 的东西的程度。内容效度:测验 项目构成应测行为领域代表性 样本的程度。效标关联效度:测 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定 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结构 效度: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 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 度。效度系数:测验分数与效标 测量值间的相关系数叫效度系 数 18、安置性测验:学期开始或单 元教学开始时确定学生实有水 平以便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安排 而经常使用的测验。形成性测 验: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实施的用 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进步情 况的测验,这可为师生双方提供 有关学习成败的连续反馈信息。 诊断性测验:为探测与确定学习 困难原因而施测的一类测验。终 结性测验:在课程结束或教学大 周期结束时,用于确定教学目标 达到程度和学生对预期学习结 果掌握程度的一类测验,称为终 结性测验 19、常模参照测验:实是参照着 常模使用相对位置来描述测验 成绩水平的一种测验。标准参照 测验:跟一组规定明确的知识能 力标准或教学目标内容对比时, 对学习者的测验成绩作出解释 的一类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 验:测量人的某种潜能,从而预 测人在一定职业领域中成功可 能性的心理测验 20、能力倾向:一个人获得新的 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内在潜力 21、确定性现象:在相同的条件 下其结果也一定相同的现象。不 确定性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其 结果却不一定相同的现象,又称 随机现象 22、随机变量:我们称记录各种 随机试验结果的变量为随机变 量。概率:通俗地说,某事件发 生的概率就是该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大小记作为P(A) 23、正态分布是连续性随机变量 中常见的一种概率分布形态也 称常态分布。总体:我们把客观 世界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元 素的全体称为总体。样本:从总 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组成的群 体称为样本。统计量:在总体数 据基础上求取的各种特征量数 我们称其为参数,应用样本数据 计算的各种特征量数我们称其 为统计量。抽样分布:从一个总 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 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特征 量数,由这些特征量数形成的分 布,称为这个特征量数的抽样分 布 24、小概率事件:在教育统计中 常常把概率取值小于0.05或小 于0.01的随机事件称为小概率 事件。小概率事件原理:认为小 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 发生的原理 25、统计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 平: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公认的 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值被称为统 计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记为 α。虚无假设又称为原假设、零 假设,以符号H0表示。虚无假设 在假设检验中将被视作为已知 条件而应用,因此虚无假设应是 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陈述命题, 一定要含有“等于什么”的成分。 备择假设又称解消假设,研究假 设等,以符号H1表示。备择假设 作为虚无假设的对立假设而存 在,因此它也是一个陈述命题, 备择假设是对虚无假设的否定 26方差分析:统计学中一种独特 的假设检验方法,它的最基本功 能就是一次性检验多个总体平 均数的差异显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