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
《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动机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质就在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形成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及职业的要求,为社会发展有所贡献。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群体,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是学生步入社会前最主要的类社会性群体组织。班级文化是指在班主任引导下,班级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包括班风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及职业素质的培养。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对班集体具有导向、凝聚、约束和熏陶等教育功能,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有重要作用。
(一)研究现状
纵观近几年国内外关于中职学校班级文化的研究,侧重理论层次的研究占大多数,大多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题。在中职层面的研究,以知网搜索结果为例:知网以关键词“班级文化”、“中职”的搜索结果,显示从2002年至今的十年时间里,共有31篇文章。从数量上讲不是很多,从深度上讲有深有浅,有个案调查分析,也有理论层面的探讨与实践方面的尝试,还有一些对班级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的界定,可以总结为: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并未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和就业文化。从文献资料上看,理论研究占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系统的对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还不多,往往忽视班风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就业文化指导这四个贯彻中职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构成因素之间的联系,忽视其在构建完整的班级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在以往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鉴于当前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实践研究为抓手及突破,探索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学生学习模式、成长模式、生活模式的许多新变化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抓管理练内功,探索一套适应职业学校特点的班级文化实践模式,达到优化班级管理过程与策略、提高班级工作绩效的目的,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这是我们每一名班主任、每一名教师及管理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原来入学时均匀分配的各个班级,经过一段时间就
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呈现不同的班级特征特点,究其原因就在于班级文化不同。因此在实践层面上探索班级文化的内容、功能、途径方法及规律,对于强化班级建设及管理,对于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对于学生全面成长,培养更多社会有用之才有重要意义。
纵观近几年国内外关于中职学校班级文化的研究,从数量上讲很多,从深度上讲有深有浅,有个案调查分析,也有理论层面的探讨与实践方面的尝试,还有一些对班级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的界定。但是有一定规模的系统的对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还不多,往往忽视班风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就业文化指导这四个贯彻中职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构成因素之间的联系,忽视其在构建完整的班级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在以往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鉴于当前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实践研究为抓手及突破,探索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质就在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形成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及职业的要求,为社会发展有所贡献。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群体,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是学生步入社会前最主要的类社会性群体组织。班级文化是指在班主任引导下,班级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包括班风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及职业素质的培养。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对班集体具有导向、凝聚、约束和熏陶等教育功能,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有重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原来入学时均匀分配的各个班级,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呈现不同的班级特征特点,究其原因就在于班级文化不同。因此在实践层面上探索班级文化的内容、功能、途径方法及规律,对于强化班级建设及管理,对于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对于学生全面成长,培养更多社会有用之才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学生学习模式、成长模式、生活模式的许多新变化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抓管理练内功,探索一套适应职业学校特点的班级文化实践模式,达到优化班级管理过程与策略、提高班级工作绩效的目的,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这是我们每一名班主任、每一名教师及管理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理论意义:班级是学习成长的最基本的环境,而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核心与灵魂,独特而富有魅力的班级文化,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水平,对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与认知,对于促进班级自主性德育与制度化管理的有机融合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旨在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班风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就业文化指导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对于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构建有机的系统的班级文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意义:通过班级文化实践研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素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健全学生人格,成就学生终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成就教师教育幸福。班级文化实践研究课题可以为年轻班主任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班主任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同时让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并进一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可持续科学发展。
三、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独特性,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研究人的潜在能力和善良本性,设想通过理想的教育发展人的潜能,实现社会和谐和个人幸福。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精神,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2.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是指一种有序结构,是在外界环境作用下,系统内部各要素协同合作而自发产生的。自组织管理理论认为,人是“自己长成的人”,而不应是“被捏制成的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自组织个体”,其成长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和自主性。这是一种以系统论的思想为指导,以尊重人的需要和满足为基础,对组织的结构与机制进行设计,追求秩序、稳定、简单、高效,以实现组织资源最大化利用的一种管理模式。
3.班级社会学理论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班级作为学校中的“小社会”,是中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班级环境、班级规范、班级活动、师生人际交往等都对学生社会化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到的社会的制约作用发生了变化,内部强化逐渐取代了外在的强化,来自成人和社会的控制显著降低,对事物的评判及其行为反应主要是由内在的价值尺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