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打印部分)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合格考公式

高一物理合格考公式

以下是一些高中物理合格考中必考的公式: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0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力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F = ma动能公式:E = (1/2)mv^2动量公式:p = mv弹性势能公式:Ee = (1/2)kx^2热学公式:热量传递公式:Q = mcΔT热功定理:W = Q - ΔU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光学公式:光速公式:c = fλ焦距公式:1/f = 1/v + 1/u薄透镜成像公式:1/f = 1/v - 1/u电学公式:电流公式:I = Q/t电阻公式:R = V/I电功率公式:P = IV电容公式:C = Q/V以下是一些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公式和概念的进一步说明: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0t + (1/2)at^2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其中v0是初始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速度公式:v = v0 + at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其中v0是初始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其中v是末速度,v0是初始速度,t 是时间。

力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F = ma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之间的关系,其中F是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加速度。

动能公式:E = (1/2)mv^2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动能,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动量公式:p = mv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动量,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弹性势能公式:Ee = (1/2)kx^2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弹簧的弹性势能,其中k是弹簧的弹性系数,x是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

热学公式:热量传递公式:Q = mcΔT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热量传递,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c是物体的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

一:运动学公式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在大小上面的区别。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⑤ ⎪⎪⎩⎪⎪⎨⎧====t x t x 路位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⑥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⑦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⑧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⑨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⑩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⑪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例1:火车以h km v /54=的速度开始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2/3s m a =,求经过3s 和6s 时火车的位移各为多少?⑫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2:火车刹车后经过8s 停止,若它在最后1s 内通过的位移是1m ,求火车的加速度和刹车时火车的速度。

高一物理所有公式归纳

高一物理所有公式归纳

高一物理所有公式归纳以下是高一物理常见的公式归纳:1. 运动学- 速度公式:v = Δx / Δt- 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 位移公式:Δx = v₀t + 1/2at²- 速度与位移关系:v² = v₀² + 2aΔx-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 = v₀ + at-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Δx = v₀t + 1/2at²- 自由落体公式:h = 1/2gt²2. 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F = ma- 牛顿第二定律:F = mΔv / Δt- 牛顿第三定律:F₁₂ = -F₂₁- 重力公式:F = mg- 弹簧力公式:F = kx- 摩擦力公式:F = μN- 功公式:W = FΔx- 功率公式:P = W / Δt- 动能公式:K = 1/2mv²- 动能定理:W = ΔK3. 能量- 势能公式:PE = mgh- 弹性势能公式:PE = 1/2kx²- 机械能公式:E = K + PE4. 电学- 电流公式:I = Q / Δt- 电阻公式:R = V / I- 电压公式:V = IR- 电功公式:W = VIt- 电阻功率公式:P = IV- 等效电阻公式(串联电阻):1/R = 1/R₁ + 1/R₂+ ...- 等效电阻公式(并联电阻):1/R = 1/R₁ + 1/R₂+ ...- 欧姆定律:V = IR5. 光学- 光速公式:c = fλ- 焦距公式:1/f = 1/d₀ + 1/dᵥ- 放大率公式:β = -dᵥ / d₀- 色散公式:n = c / v这只是高一物理的一些常见公式,还有其他一些公式和定理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来归纳和掌握。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大全1. 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 其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这个公式描述了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位移公式:x=v_0t+(1)/(2)at^2- 这里x表示位移,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它可以用来计算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

- 速度 - 位移公式:v^2-v_0^2 = 2ax- 式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x是位移。

该公式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或位移)中的三个量时,可以用来求解第四个量。

2. 平均速度公式。

- ¯v=(v + v_0)/(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其中¯v为平均速度,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

这个公式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非常方便,只要知道初速度和末速度就可以求出平均速度。

- 另外,根据位移公式x = ¯vt,当v_0 = 0时,¯v=(1)/(2)v。

3.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 速度之比:v_1:v_2:v_3:·s:v_n = 1:2:3:·s:n- 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根据v = at,因为加速度a恒定,时间t分别为t_1,t_2,t_3,·s,t_n且t_1:t_2:t_3:·s:t_n = 1:2:3:·s:n,所以速度之比为1:2:3:·s:n。

- 位移之比:x_1:x_2:x_3:·s:x_n=1:4:9:·s:n^2- 由位移公式x=(1)/(2)at^2,当t_1:t_2:t_3:·s:t_n = 1:2:3:·s:n时,x与t^2成正比,所以位移之比为1:4:9:·s:n^2。

- 位移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之比:x_Ⅰ:x_Ⅱ:x_Ⅲ:·s:x_N = 1:3:5:·s:(2n - 1)- 设时间间隔为T,第一个时间间隔内位移x_Ⅰ=(1)/(2)aT^2,第二个时间间隔内位移x_Ⅱ=(1)/(2)a(2T)^2-(1)/(2)aT^2=(3)/(2)aT^2,第三个时间间隔内位移x_Ⅲ=(1)/(2)a(3T)^2-(1)/(2)a(2T)^2=(5)/(2)aT^2,以此类推可得该比例关系。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自由落体1.初速度V_o =02.末速度V_t = g t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 =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 m/s2 ≈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 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 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 m_1m_2 / r2 G=6.67×10-11 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 Q_1Q_2 / r2 K=9.0×109 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 I L 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 L⊥B时: F=B I L , B//L 时: F=09.洛仑兹力f=q V B 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 f=q V B , V//B 时: f=0物理运动学知识点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二、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灵活地选取参照物会给问题的分析带来简便;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三、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管物体的有质量的做质点.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四、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

一:运动学公式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在大小上面的区别。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⑤ ⎪⎪⎩⎪⎪⎨⎧====t x t x 路位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⑥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⑦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⑧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⑨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⑩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⑪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例1:火车以h km v /54=的速度开始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2/3s m a =,求经过3s 和6s 时火车的位移各为多少?⑫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2:火车刹车后经过8s 停止,若它在最后1s 内通过的位移是1m ,求火车的加速度和刹车时火车的速度。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还有一些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也需要我们掌握,例如:重力加速度:g = 9.8 m/s^2真空中的光速:c = 3 × 10^8 m/s真空中的电常数:ε0 = 8.85 × 10^12 F/m真空中的磁常数:μ0 = 4π × 10^7 T·m/A了解这些物理常数和单位,有助于我们在计算和推导过程中保持准确性。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表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表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表一、运动学公式。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1. 速度 - 时间公式。

- v = v_0+at- 其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2. 位移 - 时间公式。

- x = v_0t+(1)/(2)at^2- 这里x表示位移。

3. 速度 - 位移公式。

- v^2-v_0^2=2ax(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1. 平均速度公式。

- ¯v=(v + v_0)/(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还可以表示为¯v=v_(t)/(2)(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2. 位移差公式。

- Δ x = aT^2- 其中Δ x是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T是时间间隔。

二、力学公式。

(一)重力相关公式。

1. 重力公式。

- G = mg- 这里G表示重力,m是物体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一般取g = 9.8m/s^2,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 10m/s^2)(二)弹力相关公式(胡克定律)1. 胡克定律公式。

- F = kx- 其中F是弹力,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量)(三)摩擦力相关公式。

1. 滑动摩擦力公式。

- F_f=μ F_N- 这里F_f是滑动摩擦力,μ是动摩擦因数,F_N是接触面间的正压力。

2. 静摩擦力。

-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0≤ F_f静≤ F_max,其中F_max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_max≈μ F_N。

(四)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1. 牛顿第二定律。

- F = ma- 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

一:运动学公式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在大小上面的区别。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⑤ ⎪⎪⎩⎪⎪⎨⎧====t x t x 路位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⑥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⑦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⑧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⑨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⑩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⑪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例1:火车以h km v /54=的速度开始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2/3s m a =,求经过3s 和6s 时火车的位移各为多少?⑫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2:火车刹车后经过8s 停止,若它在最后1s 内通过的位移是1m ,求火车的加速度和刹车时火车的速度。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下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

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 ,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 、B 、C 、D …。

(或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1、s 2、s 3…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如Ts s v c 232+=(其中记数周期:T =5×0.02s=0.1s )⑵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如223T s s a -=⑶利用“逐差法”求a :()()23216549T s s s s s s a ++-++=⑷利用v -t 图象求a :求出A 、B 、C 、D 、E 、F 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

注意:点 a.打点计时器打的点还是人为选取的计数点距离b.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

纸带上选定的各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周期c.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50Hz,打点周期0.02s,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即区分打点周期和记数周期。

d.注意单位。

一般为cm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①用定义式:ts ∆∆=一v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v =V V t02+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1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2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

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讨论: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v 相等时,S 追<S 被追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②若S追<S 被追、V 追=V 被追恰好追上,也是恰好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公式。

下面是一些高一物理中常用的公式总结。

1. 运动学公式:(1) 速度公式: v = Δx/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2) 加速度公式: a = 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Δt表示时间。

(3) 位移公式: Δx = v0t + (1/2)at^2,其中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3.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F = G*(m1*m2)/r^2,其中F表示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4. 动能定理:W = ΔK = (1/2)mv^2 - (1/2)mv0^2,其中W表示功,ΔK表示动能的变化,m表示质量,v和v0分别表示末速度和初速度。

5. 功和功率:(1) 功公式: W = FΔx,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Δx表示位移。

(2) 功率公式: P = W/Δ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Δt表示时间。

6. 压强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7. 阻力公式:F = k*v,其中F表示阻力,k为阻力系数,v表示速度。

8. 抛体运动公式:(1) 垂直方向的位移公式: h = v0y*t - (1/2)gt^2,其中h表示高度,v0y表示初速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t表示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

(2) 水平方向的位移公式: x = v0x*t,其中x表示水平方向的位移,v0x表示初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t表示时间。

9. 折射公式: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10. 焦距公式:(1) 薄透镜的焦距公式: 1/f = 1/u + 1/v,其中f表示焦距,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

高一物理必背公式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背公式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背公式和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学1. 速度(v)的定义: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v = Δs/Δt2. 加速度(a)的定义:加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

公式:a = Δv/Δt 或 a = (v - u)/t3. 位移(s)的定义:位移是指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所经过的直线距离,包括方向。

公式:s = v0t + (1/2)at^2 或 s = (v0 + v)t/24.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公式:F = 05. 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力时,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 = ma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公式:F1 = -F27. 动能定理: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公式:△K = W二、静力学1. 静力学基本定律:物体处于静力平衡时,合外力和合外力矩均为零。

公式:ΣF = 0,Στ = 02. 力矩(M)的定义:力矩等于外力与力臂的乘积。

公式:M = Fd3. 杠杆定律:在平衡状态下,杠杆两侧的力矩相等。

公式:M1 = M24. 摩擦力(f)的定义:物体间相互接触时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公式:f = μN三、力学(动力学)1. 动量(p)的定义: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公式:p = mv2. 冲量(J)的定义:冲量等于外力对物体的作用时间。

公式:J = Δp3.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或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公式:Σp1 = Σp2四、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公式:F = G(m1m2/r^2)2. 万有引力势能: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势能等于它们之间的距离与引力的乘积。

公式:PE = -G(m1m2/r)3. 离心力(Fc)的定义:离心力是旋转运动物体由于与参考系有关的惯性力。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

一:运动学公式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在大小上面的区别。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⑤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⑥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⑦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⑧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⑩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例1:火车以h km v /54=的速度开始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2/3s m a =,求经过3s 和6s 时火车的位移各为多少?⑪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2:火车刹车后经过8s 停止,若它在最后1s 内通过的位移是1m ,求火车的加速度和刹车时火车的速度。

(1)深刻理解:(2)公式(会“串”起来)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t x =⎪⎪⎩⎪⎪⎨⎧=⨯++=++=+=+200000202122)(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V t/2=V =V V t 02+=t x例3、物体由静止从A 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随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于C 点,如图所示,已知AB=4m ,BC=6m ,整个运动用时10s ,则沿AB 和BC 运动的加速度a 1、a 2大小分别是多少?推导:第一个T 内2021aT T v x +=I 第二个T 内2121aT T v x +=∏又aT v v +=01∴?x=x Ⅱ-x Ⅰ=aT 2故有,下列常用推论:a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b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c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关系: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0220tt v v v v +>+ 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打印部分)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打印部分)

第一部分:运动学公式第一章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⑤ ⎪⎪⎩⎪⎪⎨⎧====t x t x 路位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⑥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⑦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⑧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⑨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第二章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⑩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⑪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⑫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要是直线均可。

运动还是往返运动,只轨迹为直线,无论单向指大小方向都不变加速度是矢量,不变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2)公式 (会“串”起来)22212202202200t x t t v v v ax v v t at t v x at v v +=⇒=-⇒⎪⎩⎪⎨⎧+=+=得消去基本公式 ① 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t x =⎪⎪⎩⎪⎪⎨⎧=⨯++=++=+=+200000202122)(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 ∴V t/2 =V =V V t 02+=t x② 推导:第一个T 内 2021aT T v x +=I 第二个T 内 2121aT T v x +=∏ 又aT v v +=01 ∴∆x =x Ⅱ-x Ⅰ=aT2故有,下列常用推论: a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b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c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关系: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0220tt v v v v +>+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

一:运动学公式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在大小上面的区别。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⑤ ⎪⎪⎩⎪⎪⎨⎧====t x t x 路位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⑥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⑦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⑧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⑨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⑩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⑪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例1:火车以h km v /54=的速度开始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2/3s m a =,求经过3s 和6s 时火车的位移各为多少?⑫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2:火车刹车后经过8s 停止,若它在最后1s 内通过的位移是1m ,求火车的加速度和刹车时火车的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在大小上面的区别。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⑤ ⎪⎪⎩⎪⎪⎨⎧====t x t x 路位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⑥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⑦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⑧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⑨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第二章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⑩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⑪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要是直线均可。

运动还是往返运动,只轨迹为直线,无论单向指大小方向都不变加速度是矢量,不变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2)公式 (会“串”起来)22212202202200t x t t v v v ax v v t at t v x at v v +=⇒=-⇒⎪⎩⎪⎨⎧+=+=得消去基本公式 ① 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t x =⎪⎪⎩⎪⎪⎨⎧=⨯++=++=+=+200000202122)(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 ∴V t/ 2 =V =V V t 02+=tx② 推导:第一个T 内 2021aT T v x +=I 第二个T 内 2121aT T v x +=∏ 又aT v v +=01 ∴∆x =x Ⅱ-x Ⅰ=aT2故有,下列常用推论: a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b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c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关系: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0220tt v v v v +>+ 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

以上公式或推论,适用于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记住一定要规定正方向!选定参照物!注意:上述公式都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的运动。

注意,在求解加速度时,若计数点间间距不满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一般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比较精确。

2、2aT x =∆和逐差法求加速度应用分析(1)、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 ,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 1、X 2、X 3、……X n ,则有X 2-X 1=X 3-X 2=X 4-X 3=……=X n -X n-1=aT 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符,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原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它的加速度。

(2)、若在练习中出现奇数段,如3段、5段、7段等。

这时我们发现不能恰好分成两组。

考虑到实验时中间段的数值较接近真实值(不分析中间段),应分别采用下面求法:(3)、另外,还有两种特殊情况,说明如下:①如果题目中数据理想情况,发现S 2-S 1=S 3-S 2=S 4-S 3=……此时不需再用逐差法,直接使用即可求出。

②若题设条件只有像此时又如此时2、一组比例式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典例:自由落体运动)(1)在1T 末 、2T 末、3T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 (2)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3)在第1T 内、第 2T 内、第3T 内……第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各个相同时间间隔均为T)(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21-:32-)…… (n n --1) (5)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 )1n (:)23(:)12(:1-+++n(6)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3、自由落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gt =υ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21gt h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gh 22=υ4、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适用全过程x= V o t -12g t 2 ; V t = V o -g t ; V t 2-V o 2= -2gx (x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上升最大高度:H = V g o 22 上升的时间:t= Vgo对称性:①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②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gv t t 0==下上。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t = 下上t t + = 2gV o注意: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故有下列比例式均成立: (1)在1T 末 、2T 末、3T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 (2)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3)在第1T 内、第 2T 内、第3T 内……第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各个相同时间间隔均为T)(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21-:32-)…… (n n --1) (5)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 )1n (:)23(:)12(:1-+++n(6)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第二部分:专题 追击问题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特点: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

一定要抓住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提示:在分析时,最好结合t v -图像来分析运动过程。

一、把握实质:1、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1)时间关系 :t t t B A ∆±=(t ∆为先后运动的时间差) (2)位移关系:x x x B A ∆±= (其中x ∆为运动开始计时的位移之差)(3)速度关系:两者速度相等。

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二、特征分析:3. 相遇和追击问题剖析: (一)追及问题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

若开始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过一段时间后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填最大或最小)。

2、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⑪ 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①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

②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⑫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⑬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 t -图象的应用。

三、追击、相遇问题的分析方法:A. 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示意图,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选择同一参照物,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B.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时间上的关系C.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位移上的数量关系D. 联立方程求解.说明: 追击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⑪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⑫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 此之前追上,否则就不能追上.四、追击类型:(分析6种模型)(1).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大;v 1= v 2时, 两者距离最大;v 1>v 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 1= x 2+Δx ,全程只相遇(即追上)一次。

(2).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小;v 1= v 2时,①若满足x 1< x 2+Δx ,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近;②若满足x 1=x 2+Δx ,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 1> x 2+Δx ,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3).匀减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小;v 1= v 2时,①若满足x 1<x 2+Δx ,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近;②若满足x 1= x 2+Δx ,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 1> x 2+Δx ,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4).匀速运动追匀减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大;v 1= v 2时,两者距离最远;v 1>v 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 1= x 2+Δx ,全程只相遇一次。

(5).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者不一定能追上被追者,但在两物体始终不相遇,当后者初速度大于前者初速度时,它们间有相距最小距离的时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

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只要时间足够长,追赶着一定能追上被追赶者发生碰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