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牡蛎的生物学.

合集下载

牡蛎的附着原理

牡蛎的附着原理

牡蛎的附着原理牡蛎的附着原理是指牡蛎如何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的机制。

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牡蛎目,是一种常见的海洋贝类。

牡蛎以其独特的附着能力为人们所熟知,它可以紧紧附着在岩石、珊瑚礁、木材等各种硬表面上。

牡蛎的附着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通过一些黏附物质粘附在基底上,二是通过生物矿化的方式附着。

在牡蛎的附着过程中,有一些关键要素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要素包括粘附蛋白质、韧性附着线、粘附器和细胞外基质等。

粘附蛋白质是牡蛎附着的主要要素之一。

牡蛎体内的特定细胞会产生粘附蛋白质,并将其分泌到环境中形成一层黏稠的粘附层。

这些粘附蛋白质具有较高的黏附力,在与基底接触时可以牢固地附着其中。

粘附蛋白质的分泌和附着过程受到一系列内外因素的调控,如温度、酸碱度、化学物质等。

韧性附着线是牡蛎实现附着的另一要素。

牡蛎的韧性附着线是一种弹性的纤维结构,由细胞内产生并向外分泌形成。

这些附着线具有很高的韧性和延展性,可以弯曲和拉伸,具有很强的抗拉强度。

牡蛎通过将附着线与基底物体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其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基底表面上。

粘附器是牡蛎附着的重要构造之一。

粘附器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器官,主要由外上皮细胞和柱状幼体细胞组成。

牡蛎通过粘附器将自身的附着结构与基底物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附着体系。

粘附器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还能够分泌出一些粘着分子和酶类物质,增加附着的黏附力。

细胞外基质是牡蛎附着的重要环节之一。

细胞外基质是由细胞分泌并在细胞外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结构,在牡蛎附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细胞外基质不仅提供了牡蛎附着的支撑和保护,还可以作为信号传导的通路,调控附着过程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结构与附着能力密切相关,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分泌和降解,可以影响牡蛎附着的强度和稳定性。

牡蛎的附着能力不仅是一种生存机制,也是一种独特的适应能力。

通过牡蛎的附着能力,它能够抵抗波浪的冲击和水流的冲刷,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生长环境。

牡蛎《中国药典》

牡蛎《中国药典》
(21)病后常流鼻血。用牡蛎十分、石膏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酒关下。亦可加蜜作丸子吃,一天三次。
(22)小便淋闭(服治血药无效者)。用牡蛎粉、黄蘖(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茄香汤送下。
(23)小便数多。用牡蛎五两,加小便三升,煎成二程式,分三次服。极效。
(24)梦遗便溏。用牡蛎粉。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⑧《医学衷中参西录》:"止呃逆。"
⑨《现代实用中药》:"为制酸剂,有和胃镇痛作用,治胃酸过多,身体虚弱,盗汗及心悸动惕、肉瞤等。对于怀孕妇及小儿钙质缺乏与肺结核等有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贝母为之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良。恶麻黄、茱萸、辛夷。"
⑿治胃酸过多:牡蛎、海螵蛸各五钱,浙贝母四钱。共研细粉,每服三钱,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⒀治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左牡蛎十分,石膏五分。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次。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之。(《补缺肘后方》)
⒁治金疮出血:牡蛎粉敷之。(《肘后方》)
⒂心脾气痛,有痰。用牡蛎煅成粉,酒送服二钱。
我国沿海都分布。为河口及内湾养殖的良种。
③大连湾牡蛎
贝壳大型,中等厚,前后延长,壳顶至后部渐扩张近似三角形。左壳附着。右壳壳表鳞片起伏成水波状,不如近江牡蛎平伏,放射肋不明显。壳面淡黄色;壳内面白色。闭壳肌痕白色或紫色,位于背后方。肉质部延长形,鳃自前方延伸至后方中央,弯曲度小。
分布北方沿海。
【生境分布】主产江苏、福建、广东、浙江、河北、辽宁及山东等沿海一带。
【性味】
咸湿,凉。

方草寻源—— 牡蛎

方草寻源—— 牡蛎

方草寻源——牡蛎牡蛎是一种极其营养丰富的贝类食物,被称为海洋黄金。

它已经被人们广泛认识与喜爱,成为许多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你够真正了解牡蛎的起源及其所承载的历史舞台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牡蛎的历史源流,探秘这一海洋美食的由来和变迁。

牡蛎的生物学特征与分类牡蛎是一种外壳类软体动物,它的学名为Crassostrea Gigas。

牡蛎通常是一种二极型生物,即同一个种中存在雌性和雄性两种形态。

母牡蛎通常有大约150-200万个卵子,而雄性有睾丸。

牡蛎是以过滤有机质和悬浮物为生的,所以牡蛎菜比别的贝類類食靠近污染源的食品來說更不安全。

牡蛎的品种繁多,比如说,有巴斯克托牡蛎、法国生蚝、德化牡蛎、红醋栗牡蛎、泰国牡蛎等。

牡蛎的分布和人类采集牡蛎分布广泛,生活在海岸线较长且水流较强的岩石或石板上。

全球范围内的牡蛎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地,其中又以中国山东、广东、福建、四川宜宾等地、日本、法国、美国等地的牡蛎品质最优。

早期的牡蛎采集一般都是徒手潜入水中,直接从海洋中捞取。

古希腊人《伊利亚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奥德修斯大力士沉船入海底,就发现了许多牡蛎。

后来,随着人们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牡蛎捕捞的方式也在逐渐改善,出现了不同种类和型号的捕捞设备,如拱形浮筏、骨架船、心型浮筏、艇麻设备等,同时在欧洲和美洲,还出现了牡蛎养殖的技术。

牡蛎养殖大大促进了牡蛎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也提高了牡蛎的品质。

牡蛎在历史上的地位牡蛎在古代欧洲的地位非常高,据考古发掘证实,在欧洲各大港口和城市的建筑中经常会出现牡蛎残骸及其形象,这些都显示了牡蛎在古代欧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就非常热衷于食用牡蛎,被誉为“贵族食品”,在殿堂和场合宴席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缪斯曾经称赞法国的牡蛎是他品尝过的最美味的海鲜,一些著名的欧洲诗人也曾经在他们的作品之中把牡蛎奉为诗歌灵感的源泉。

自古以来,牡蛎一直是人类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食品中也是备受推崇的营养佳品。

牡蛎养殖

牡蛎养殖
1.生壳突起 2.外沟 3.感觉突起 4.内沟 5.缘膜突起 6.粘液上皮 层 7.生石灰上皮层 8.生珍珠上 皮层 9.结缔组织
(2)呼吸器官-鳃

鳃位于鳃腔中左右各一 对鳃瓣 鳃瓣由下行板和上行板 构成 下行板与上行板相接处 有食物输送购



外鳃瓣的上行板末端与 外套膜内面相连
前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 与内脏团相连 后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 愈合,形成“WW”形
我国五种主要牡蛎的分布
种类 褶牡蛎 近江牡蛎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全国南北沿海 潮间带中、下区 全国南北沿海 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
太平洋牡蛎 全国南北沿海 低潮线附近及浅海 大连湾牡蛎 黄、渤海 密鳞牡蛎 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
全国南北沿海 低潮线下2~30米
世界主要经济种类的分布
种名 食用牡蛎 分布地区 分布纬度
(5)排泄系统

肾脏:牡蛎的肾脏由许多肾 小管和肾围漏斗组成,左右 各一 肾小管:为一端封闭的盲囊, 是构成肾脏的主体 肾围漏斗:一端开口在围心 腔,另一端与大肾管相通 大肾管开口于泄殖孔 围心腔壁的某些细胞和吞噬 细胞有排泄功能



(6)生殖系统
滤泡:生殖腺末端在结缔组织中膨 大形成,由生殖上皮构成, 产生生殖细胞 生殖腺 生殖管:分枝状,管壁由纤毛上皮 和生殖上皮构成,产生和运 送生殖细胞 生殖输送管:许多生殖管汇聚而成 的粗大导管,纤毛上皮构成 输送精、卵。开口于泄殖孔


消化方式
细胞外消化:靠消化液中酶的作用在胃、肠中的 消化方式 细胞内消化:消化盲囊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 用的消化方式 牡蛎消化吸收的特点 ①牡蛎只对食物颗粒大小和重量严格选择,对食物 的种类没有选择 ②鳃是滤食和选食器官,唇瓣起选食和运输作用, 口和食道仅为通道,食物选择盲囊是食物最后选 择的器官 ③胃和肠在晶杆的作用下营细胞外消化,胃不能分 泌消化液。消化盲囊细胞和吞噬细胞有吞噬食物 营细胞内消化的能力。直肠和肛门为排遗通道。

贝类增养殖——精选推荐

贝类增养殖——精选推荐

第一章绪论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贝类又称为软体动物。

第一节贝藻套养1、贝类与藻类混养,贝类的代谢产物为藻类提供了有机肥料,藻类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贝类的呼吸。

2、贝类的生物沉积物对底栖藻类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营养盐循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3、贝类可以固碳,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第二节五次海洋海水养殖“五次浪潮”引领蓝色技术革命科技浪潮这5次浪潮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又是科学技术惠及人民群众的光辉典范。

正因为有了海水养殖的5次浪潮,我国水产业才实现了“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次:上世纪60年代,海洋藻类养殖浪潮天然海带只适应冷水生长。

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等为代表的山东海洋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人工移植的科学研究。

使我国海带的总产量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世界第一。

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生产国,全世界80%的海带由我国生产。

第二次:上世纪80年代,海洋虾类养殖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为代表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关于对虾的调查研究工作。

80年代初,以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赵法箴院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突破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主要依靠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

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对虾产量世界第一。

第三次:上世纪90年代,海洋贝类养殖浪潮1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福绥院士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并系统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突破了产业化生产的一整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技术,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

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获199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牡蛎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ppt课件

牡蛎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ppt课件

抗氧化作用
吴海涛等研究了低温条件下制备牡蛎水 提液体外抗氧化特性,及牡蛎水提液清除 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 DPPH·) 、Feton体系 产生的羟基自由基( ·OH) 、邻苯三酚自氧 化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 自由基( O2-·) 的 能力 ,以 Fe2+诱发脂蛋白PUFA过氧化体系 研究牡蛎水提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 明, 牡蛎水提液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 力 , 并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结果发现泼尼松可致大鼠尺骨羟脯氨酸
的含量减少,骨钙、骨磷、骨锌、骨铁的 含量显著降低;血钙显著升高, 碱性磷酸
酶含量降低。牡蛎提取物可提高大鼠骨钙、 骨磷、骨锌、骨铁含量;使血钙降低恢复正常,
碱性磷酸酶浓度升高,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对照 组水平,且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效果更明显。表 明牡蛎肉提取物可以有效防治泼尼松引起的骨代 谢紊乱。
何冬宁等研究了牡蛎对大剂量四氯化碳 (CCL4) 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作用。结果表明, 牡蛎可明显抑制CCL4 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 转氨酶(SGPT) 、谷草转氨酶(SGOT) 升高、 肝糖元含量降低、肝脂质过氧化物(LPO) 的
过量产生, 并能使组织形态学上的肝细胞
变性、坏死得到明显的减少和改善,肝细 胞再生活跃。表明JCOE 对肝脏有较好的保 护作用。
牡蛎提取物(JCOE) 是以全牡蛎为原料,采 用特殊方法分离提取的一种混合物的简称。 目前,常用的有牡蛎醇提取物和牡蛎水提取 物。
经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牡蛎提取物 (JCOE) 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防治肝脏 疾病、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作用等。这些 生物学活性无不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已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刘赛等为研究牡蛎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 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 建立高脂食铒性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 观察了牡蛎提取物预防用药对血清脂质(酶 法) 、载脂蛋白(免疫比浊法) 、血浆超氧化 物歧化酶和脂过氧化物丙二醛(微量快速法) 的影响 ,并对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肝脏进 行肉眼和光镜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 ,牡 蛎提取物10g/kg胃内连续给药8周后,鹌鹑 主动脉、冠状动脉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形成的程度明显减轻,于动脉粥样硬化造 型4周时测定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

“完整版”生蚝的知识及其价值

“完整版”生蚝的知识及其价值

牡蛎简介: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

壳烧成灰可入药。

也叫“蚝”。

主要成分含80%~95%的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铝、硅及氧化铁等.牡蛎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牡蛎原动物含糖原,牛磺酸,10种必需的氨基酸,谷胱甘肽,维生素A、B1.B2.D,无机质如铜、锌、锰、钡、磷及钙等,其中所含的亮氨酸、精氨酸、瓜氨酸含量最丰富,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含量最为高的海洋物种之一。

古代研究其功能主治1.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该品质重能镇,有安神之功效,用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常与龙骨相须为用,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亦可配伍朱砂、琥珀、酸枣仁等安神之品。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该品咸寒质重,入肝经,有平肝潜阳,益阴之功。

用治水不涵木,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烦躁不安,耳鸣者,常与龙骨、龟甲、白芍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亦治热病日久,灼烁真阴,虚风内动,四肢抽搐之症,常与生地黄、龟甲、鳖甲等养阴、息风止痉药配伍,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3.痰核,瘰疬,瘿瘤,症瘕积聚。

该品味咸,软坚散结。

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与浙贝母、玄参等配伍,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用治气滞血瘀的症瘕积聚,常与鳖甲、丹参、莪术等同用。

4.滑脱诸证。

该品煅后有与煅龙骨相似的收敛固涩作用,通过不同配伍可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等滑脱之证。

用治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亦可用牡蛎粉扑撒汗处,有止汗作用;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沙苑子、龙骨、芡实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治尿频,遗尿可与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龙骨等同用;治疗崩漏,带下证,又常与海螵蛸、山茱萸、山药、龙骨等配伍。

此外,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作用,可治胃痛泛酸,与乌贼骨、浙贝母共为细末,内服取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先煎;或入丸、散。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1]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1]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1]
鲜牡蛎肉青白色,质地柔软细嫩,可鲜食 或制成干制品——蚝豉,牡蛎汤可浓缩成 蚝油。
欧洲人称牡蛎是“海洋的玛娜”(即上帝 赐予的珍贵之物),“海洋的牛奶”,古 罗马人把它誉为“海中美味——圣鱼”, 日本人则称其为“根之源”“海洋之超 米”,它是惟一能够生吃的贝类。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1]
注:牡蛎幼虫的固着过程和固着习性(P.102104)
固着过程(P.102) 固着习性:牡蛎的固着变态,除了要求有稳定
适宜的水温(23-25℃)外,盐度、附着基、 水层深度也有影响。 盐度 海水中盐度的高低影响着幼虫足丝腺的发育、
足丝粘度和胶粘物质的分泌量。太平洋牡蛎 幼虫固着变态的适宜盐度是20-28‰。
牡蛎中钙使皮肤滑润、铜使肤色好看,看 起来特别有血色,钾可治疗皮肤干燥及粉 刺,维生素也可以使皮肤光润,同时可以 调节油脂的分泌。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1]
牡蛎富含核酸,核酸在蛋白质合成中起重 要作用,因而能延缓皮肤老化,减少皱纹 的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合成核酸 的能力逐渐降低,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人 们日常所饮的牛奶在这方面明显不及“海 底牛奶”。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1]
经30-40d控温培养,10℃以上积温达 600℃·d以上可自然排放。也可采用阴干、 升温刺激,或人工解剖获卵受精。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1]
孵化密度30-50个/毫升,水温约为23℃,经20- 22h受精卵发育成D型幼虫,孵化率在80%以上。 在此期间应保证温度的波动不超过1℃。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1]
附着基 幼虫对附着基粗糙面和光滑面的选择: 实践证明,牡蛎变态幼虫更容易附着 在较粗糙的基质上,如用扇贝壳采苗, 则扇贝壳外面放射肋的沟凹处,固着 的苗总是较多。

第六章 牡蛎&扇贝w

第六章 牡蛎&扇贝w

3、牡蛎的生活方式
固着生活:左壳; 群聚习性; 浮游生物食性; 滤食。

4. 主要种类分布
种类
褶牡蛎 近江牡蛎 太平洋牡蛎
水平分布
全国南北沿海 全国南北沿海 全国南北沿海
垂直分布
潮间带中、下区
低潮线附近至10余 米深处 低潮线附近至10余 米深处 低潮线附近至10余 米深处
,扶植倒下或埋没的固着器。
防止人为践踏
严禁随意下滩践踏,应沿沟道行进。
三、牡蛎的人工育苗
亲贝培育 采卵 孵化 幼虫培育 采苗 稚贝培育

1、亲贝的培育

亲贝标准:健壮

方式: 网笼 浮动网箱

密度:80-100个/M3


海湾扇贝 贝壳中等大小,壳表黄褐色,左右壳较凸,具浅是丝 孔,成体无足丝。壳表放射肋 20条左右。肋较宽而高起,肋上无 棘。生长纹较 明显。中顶,前耳大, 后耳。
扇贝的养殖 6—87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1、养殖扇贝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虾夷扇贝 贝壳大型,壳高可超过20厘米,右壳较凸,黄白色; 左壳稍平,较右壳稍小,呈紫褐色,壳近圆形。壳顶两侧前后 具有同样大小的耳突起。右壳的 前耳有浅的足丝孔,壳表有15-20 条放射肋,右壳肋宽而低矮,肋 间狭。左壳肋较细,肋间较宽, 有的有网目雕刻。壳内面白色, 壳顶下方有三角形的内韧带,闭 壳肌大,位于壳的中后部
黄、渤海
5、牡蛎的繁殖

繁殖方式:2种
(1)卵生型: 精卵在体外受精发育; 褶牡蛎、太平洋牡蛎等; (2)幼生型: 体内受精,至面盘幼虫离开母体; 密鳞牡蛎、食用牡蛎等。
5. 牡蛎的繁殖

贝类生物学

贝类生物学

贝类的经济种类(1)牡蛎: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2)贻贝:紫贻贝,厚壳贻贝,翡翠贻贝(3)滩涂贝类:蛤仔,文蛤,丽文蛤,斧文蛤,缢蛏,竹蛏(4)泥蚶:魁蚶,毛蚶(5)扇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海湾扇贝,美丽日本明贝(6)鲍:皱纹盘鲍,杂色鲍副杂色鲍1.双壳贝类生殖腺的构造生殖腺的构造分为以下三部分(1)滤泡:生殖腺末端在结缔组织中膨大形成,由生殖上皮构成,产生生殖细胞(2)生殖管:分板状,管壁由县委上皮和生殖上皮构成,产生和运送生殖细胞。

(3)生殖输送管:许多生殖管汇聚而成的粗大导管,纤毛上皮构成,输送精卵,开口于泄殖肌2.双壳贝类的外套膜构造,生理机能(1)内部构造:左右两片,由外侧上皮,内侧上皮和中皮的结缔组织构成,外套膜二孔型,膜缘有一个愈着点,将外套膜分成两个孔进水孔和出水孔,鳃末端与愈着点相接,把外套腔分为进水腔和出水腔(2)生理机能:生壳突起分裂禅城贝壳,感觉突起感觉作用,缘膜突起调节水流3.贝壳的生长与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分泌形成的,因此贝壳的形态随外套膜的形态而变化,角质层和棱柱层是由外套膜边缘所分泌的,所以能随贝壳的生长而不断增加面积,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外表皮分泌的,所以随生长不断增加厚度(1)小型种类的生长规律:第一年贝壳生长较快,以后生长极其缓慢,如褶牡蛎。

(2)大型种类的生长规律:固着若干年后能不断生长。

4.双壳贝类鳃的构造及其生理功能(1)鳃位于鳃腔中,左右各一对鳃瓣,鳃瓣由上行板和下行板构成,下行板与上行板相接处有食物输送沟,外鳃瓣的上行板末端与外套膜内面相连,前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与内脏团相连,后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愈合形成WW 形。

(2)鳃于鳃丝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褶皱由9-12根鳃丝组成,鳃丝包括主鳃丝,移动鳃丝,普通鳃丝。

(3)鳃纤毛包括:前纤毛形成水流输送食物,侧前纤毛形成水流输送食物,侧线毛连接鳃丝的作用,上前纤毛形成通过鳃的水流。

贝类增养殖学_王昭萍_第八章固着型贝类——牡蛎的增养殖

贝类增养殖学_王昭萍_第八章固着型贝类——牡蛎的增养殖

第八章固着型贝类——牡蛎的增养殖一、牡蛎的生物学(一)主要经济种类褶牡蛎;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二)形态特征(1)褶牡蛎(Crassostrea plicatula Gmelin):贝壳小型, 薄而脆,多为三角形。

右壳表面具同心环状鳞片多层,多为淡黄色,间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左壳表面凸出,顶部固着面较大,具粗壮放射肋,鳞片层较少,颜色比右壳淡些。

(2)大连湾牡蛎(C rass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壳大型,中等厚度,椭圆型,壳顶部扩张成三角形。

右壳扁平,壳面具水波状鳞片;左壳坚厚,凹陷较大,放射肋粗壮。

(3) 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 Lischke) 壳厚大,近圆形, 壳顶前后常有耳。

右壳较平,左壳稍大而凹陷。

右壳表面布有薄而细密的鳞片。

左壳鳞片疏而粗,放射肋粗大。

(4)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 ould):贝壳大而坚厚, 体形多样,有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延长型。

两壳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黄褐色或暗紫色鳞片,随年龄增长而变厚。

(5)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 贝壳长型,壳较薄, 壳长为壳高的3倍左右。

右壳较平,鳞片坚厚,环生鳞片呈波纹状,排列稀疏, 放射肋不明显。

左壳深陷, 鳞片粗大。

左壳壳顶固着面小。

(三)生活方式牡蛎营固着生活,以左壳固着于外物上,一生只固着一次,一旦固着下来,终生不再移动,仅靠右壳的开闭进行呼吸与摄食。

牡蛎具有群聚的习性,自然栖息或养殖场内的牡蛎都由不同年龄组的个体群聚而生。

同一代的牡蛎彼此聚在一起生长,新一代的个体又以老一代的贝壳为固着基,由于生长空间的限制,牡蛎的壳形一般是很不规则的。

(四)分布牡蛎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世界。

褶牡蛎、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及密鳞牡蛎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褶牡蛎多集中在潮间带的中下区,太平洋牡蛎和近江牡蛎主要分布于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深的浅海区,密鳞牡蛎主要分布于低潮线下2~30米深处,大连湾牡蛎仅分布于黄、渤海的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深处。

贝类学

贝类学

绪论贝类:贝类(Shellfish)就是软体动物(Mollusca)。

因为这类动物大多具有贝壳,所以称为贝类;又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不分节,所以又称为软体动物。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群聚:很多个体聚集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如牡蛎。

干贝:扇贝闭壳肌干品。

贻贝的干制品叫淡菜。

牡蛎的干制品叫蚝豉。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

A.无板纲B.多板纲C.单板纲D.瓣鳃纲E.掘足纲F.腹足纲G.头足纲第一章贝类的形态与结构贝类的基本特征1、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腹足类除外)2、一般分头、足、内脏块三部分,体外被有外套膜及其分泌的贝壳;(瓣鳃类除外)3、除瓣鳃类外,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4、体腔退化为围心腔和肾腔;(掘足类除外)5、神经系统由脑、足、侧、脏4对神经节及其联络神经组成;(双神经类除外)6、多数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头足类除外)7、多用鳃呼吸,鳃位于外套腔中.(掘足类与肺螺类除外)一、贝类的外部形态(一)头部位于体前端;具吻、口、眼、触角和其他感官;头叶、触角叶、棘状突起等附属物。

(二)足部运动器官,腹面的一个肌肉质突起足的功能:爬行(玉螺等);附着(鲍等);挖穴(缢蛏,蛤仔等);浮游(蚱蜢螺、拟皮鳃)足丝:附着生活种类的特殊器官;足丝腺分泌的产物;利用足丝附着于外物上生活;可重新分泌。

厣:腹足类独特的保护器官;由足部皮肤分泌而成;大小和形状常和壳口一致,象一个盖子,可将壳口封住;上面有核心部和生长纹。

(三)内脏块也称内脏团(囊)或“背部隆起”;位于身体背部;包括心脏、肾脏、胃、肠和消化腺等内脏器官;除某些腹足类外,皆左右对称(四)外套膜包被软体部分;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而成的薄膜;一般由内外表皮和其间的结缔组织及少许肌纤维组成。

外套膜的结构:1、外褶2、外沟3、中褶4、内沟5、内褶6、内表皮7、生石灰上皮区8、生珍珠上皮区9、结缔组织区外套膜的功能:外表皮分泌贝壳; 有血管,能辅助呼吸; 控制水流出入体内; 感觉.外套膜的形状分为三类: 覆盖在体背部; 悬挂体两侧; 袋状包裹软体部.第一类:外套膜覆盖在体背部双神经类; 腹足类.第二类外套膜悬挂在体躯两侧双壳类独有;悬挂于内脏囊两侧;半透明状,边缘较厚;分为4种类型: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四孔型(1)简单型:两片外套膜仅在背部愈合;如扇贝、蚶、不等蛤、胡桃蛤等。

牡蛎

牡蛎

牡蛎的生物学及其药用研究进展01 牡蛎简介02 生物研究03 药用研究04 前景展望无脊椎动物,瓣鳃纲,牡蛎科。

壳形不规则,大小、厚薄因种而异;左壳或称下壳较大而凹,附着在岩石或石板上,右壳或称上壳较小而平,掩覆如盖。

无足及足丝。

闭壳肌仅有1个,外套膜外长着多数小触手,是感觉器官。

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

我国自渤海、黄海至南沙群岛均产,约有20种,主要有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长牡蛎(Ostrea gigas)等。

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

雌雄同体的个体,1次产卵约10粒,在外套膜中受精、孵化,幼虫脱离母体;异体受精的个体,1次排卵数千万粒,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虫一经固着在物体上,即终不脱离。

有些种可进行人工养殖。

我国广东、福建台湾养殖较多。

肉味鲜美,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和肝糖,可以鲜食或烹食。

也可加工制成蚝豉或蚝油。

壳可入药,也可烧石灰。

特性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蛎的壳内,牡蛎即分泌珍珠质将外物层层包起而形成珍珠。

食用牡蛎产生的珍珠不光泽,价值不高。

只有少数东方的种类,特别是波斯湾珠母贝(Meleagrina vulgaris)所产的珍珠质量最高。

珠母贝主要分布于8~20噚(48~120尺)的海水深处。

珍珠多采自5岁以上的牡蛎,用手工方法将小粒珍珠植入珠母贝内,便在其周围形成养殖的珍珠,大多珍珠养殖在日本或澳大利亚沿岸水域进行。

|长牡蛎|近江牡蛎壳大型、坚厚,长条形或长卵圆形,背腹缘几乎平行,一般壳长为壳高3倍;壳长:左壳30~35cm右壳22~33cm。

壳高:左壳9.5~10cm,右壳8.5~9.5cm。

右壳较平如盖,壳外面鳞片尖厚,自壳顶向后缘环生,呈波纹状,排列稀疏,但趋向愈合,无纵褶;壳面平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壳内面瓷白色,有脊或无;壳顶两侧无小齿。

闭壳肌痕大,呈蹄形,瓷白、紫棕色或黄色等,位于壳的后部背侧。

生蚝 执行标准-定义说明解析

生蚝 执行标准-定义说明解析

生蚝执行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生蚝是一种珍贵的海鲜食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闻名于世。

生蚝饱满的身体、鲜美的味道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使其成为人们日常食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生蚝的执行标准进行详细探讨,旨在更好地了解生蚝的特征、营养价值以及食用方式,并探究其在市场中的前景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在推广和保护生蚝方面做出努力,确保大众能够继续享受到这一美味的海鲜食材。

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读者们能够对生蚝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有更全面的认识。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一展开讨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2. 正文2.1 生蚝的生物特征2.2 生蚝的营养价值2.3 生蚝的食用方式本文的正文部分将重点关注生蚝的生物特征、营养价值以及食用方式,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介绍和分析,旨在使读者对生蚝有更深入的了解。

2.1 生蚝的生物特征生蚝作为一种贝类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特征。

本节将介绍生蚝的外观、生长环境、生活习性以及繁殖方式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生蚝这一物种。

2.2 生蚝的营养价值生蚝不仅在口感上独具特色,同时也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材。

本节将探讨生蚝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并介绍生蚝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生蚝的营养价值。

2.3 生蚝的食用方式生蚝作为一道美食,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食用方式。

本节将介绍生蚝的常见食用方式,包括生食、烹调、炖煮等,以及相关的食用禁忌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在食用生蚝时能够更好地享受其独特的美味。

通过对生蚝的生物特征、营养价值以及食用方式的介绍,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生蚝这一食材的特点和价值,并且在食用生蚝时有更多的选择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享受生蚝带来的美食体验。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和介绍生蚝的执行标准。

通过分析生蚝的生物特征、营养价值和食用方式,以及生蚝在市场中的前景和重要性,我们将探讨生蚝执行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生蚝养殖方法[资料]

生蚝养殖方法[资料]

生蚝养殖方法[资料]生蚝养殖方法牡蛎:别名蛎蛤、左顾牡蛎、牡蛤、海蛎子壳、海蛎子皮、左壳、海蛎子、蛎黄、生蚝、鲜蚵、古贲(bì)。

生蚝:这种品种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品种之一,个头大的一个带壳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

由于适合生长条件的限制,它的数量上比其它品种的少,因此它的经济价位一般比较高。

它还可以做生吃,有补肾,美容的效果。

1(筏式养成:选择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风浪平静、水深在4米以上的海区可作牡蛎筏式养殖场地。

近江牡蛎应选择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大连湾牡蛎应选择远离河口、盐度较高的海区;太平洋牡蛎和褶牡蛎介于两者之间。

养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吊绳养殖:适合于以贝壳做固着基的牡蛎,其养成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固着蛎苗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中间以10厘米左右的竹管隔开,吊养于筏架上;二是将固着有蛎苗的贝壳夹在直径3,3.5厘米的聚乙烯绳的拧缝中,每隔10厘米左右夹1壳,垂挂于浮筏上。

一般每绳长2,3米。

也可利用胶胎夹苗吊养。

(2)网笼养殖:利用扇贝网笼养殖。

将无固着基的蛎苗或固着在贝壳上的蛎苗连同贝壳一起装入扇贝网笼中,在浮绠上吊养。

筏式养成一般放养蛎苗为每667平方米10万粒,以贝壳作采苗器,每667平方米可吊养10000壳左右。

蛎苗从5、6月份开始放养,至年底收获,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00千克以上。

2(滩涂播养(1)场地选择:滩涂播养应选择浪小、潮流畅通、无污染的内湾,底质以砂泥滩或泥砂滩为宜。

潮区应选择在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附近。

(2)播苗季节: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

生产上最迟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后滩面干露时播苗。

播苗前应将滩面整平,或筑成畦形基地再播苗。

干潮播苗应尽量掌握播苗后即开始涨潮,以缩短蛎苗露空时间,避免中午日光曝晒时播苗。

2带水播苗:就是涨潮后乘船播苗。

牡蛎生活在

牡蛎生活在

牡蛎生活在
牡蛎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贝类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岩石上或者其他牡蛎壳的附着物上。

牡蛎的生活方式和习性非常有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牡蛎生活在海洋中的奇妙世界。

首先,牡蛎是一种过滤食物的动物,它们通过打开壳体,用其柔软的鳃来过滤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作为食物。

牡蛎的生活方式非常简单,它们通常静静地躺在海底或者岩石上,等待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被带入它们的体内。

牡蛎的壳体是它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用壳体来保护自己不受外界的伤害。

牡蛎的壳体通常呈扇形,外表光滑而坚硬,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部的侵害。

当牡蛎感到受到威胁时,它们会迅速关闭壳体,将自己完全隐藏在壳体之内,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另外,牡蛎也是一种生殖能力非常强的动物,它们能够通过释放大量的精子和卵子来进行繁殖。

牡蛎的繁殖过程非常有趣,它们通常会选择适合的环境,释放卵子和精子,然后在海水中进行受精和孵化,最终产生新的牡蛎。

总的来说,牡蛎生活在海洋中的方式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奇妙和神奇。

它们通过过滤海水中的营养物质来获取食物,用坚硬的壳体保护自己,通过繁殖来延续生命。

牡蛎的生活方式或许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生存之道却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尊重这些生活在海洋中的神奇动物吧!。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024)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024)

二、无脊椎动物对人类生活有害的方面
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 引起的,人若是进入含有钉螺的水 域,很可能被感染。
钉螺
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
二、无脊椎动物对人类生活有害的方面
蚊、蜱、螨叮咬人, 并传播疾病。
蝗虫啃食农作物, 可引发蝗灾,会降低农 作物产量甚至造成绝收。
三、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提供食物。
一、无脊椎动物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面
蛭属于环节动物, 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 固的物质——蛭素, 在医学上可以利用提 取的蛭素生产抗血栓 药物。
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 (海螵蛸)、珍珠粉可入药。
蟹、蜈蚣、蝉 蜕等可以入药。
一、无脊椎动物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面
无脊椎动物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可以入药。
无脊椎动物(第2课时)
你喜欢图中的贝壳吗?什么动物长有这种贝壳? 这种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一、无脊椎动物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面
海蜇属于刺胞 动物,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等多种物质。
牡蛎属于软体动物, 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 素,且脂肪含量低。
虾属于节 肢动物,富含 多种蛋白质。
无脊椎动物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无脊椎动物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有益于农 业、畜牧 业发展。
一、无脊椎动物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面
蜜蜂为植物传播花粉, 还可以 蜜。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无脊椎动物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食用、传播 花粉、装饰。
一、无脊椎动物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面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形成了珊瑚 礁,珊瑚礁不仅可形成岛屿、加固海岸, 而且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 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所以我们要保护 美丽的珊瑚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密 Nhomakorabea牡蛎§2.1.牡蛎的生物学
太平洋牡蛎(长牡蛎):贝壳长型,壳较薄,壳长为壳 高的3倍左右,左右壳不等大,右壳较平,鳞片坚厚, 环生鳞片呈波纹状,排列稀疏,放射肋不明显;左壳
(lower)深陷,鳞片粗大,左壳壳顶固着面小。
§2.1.牡蛎的生物学
肛门 闭壳肌
外套膜
肾脏 鳃 左壳
§2.1.牡蛎的生物学
• 褶牡蛎 贝壳小而薄,三角
形或长条形,右壳平如盖, 壳面具有数层同心环状的鳞 片,壳面多为淡黄色,夹杂 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左壳 凹陷很深,壳面鳞片层较少, 具粗壮放射肋。壳内面灰白 色,韧带槽狭长。生长快, 一般养殖一周年,壳长6-7 厘米时收获。
§2.1.牡蛎的生物学
(三)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1.对温度的适应 牡蛎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 一般低温对于养殖牡蛎几乎不会引起死亡, 过高温度常会导致潮间带牡蛎特别是幼小个 体死亡。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和 密鳞牡蛎为广温性种类,在-3℃~32℃范围 均能存活。太平洋牡蛎生长适温是5℃~ 28℃,大连湾牡蛎生长适温为6℃~25℃;
(二)分布
1.水平分布 褶牡蛎适应能力强,分布从热带 的印度洋至我国亚寒带的北部沿海均有分布, 且多生活在盐度多变的潮间带;近江牡蛎分 布于我国南北,但只栖息于河口附近盐度较 低的内湾;大连湾牡蛎为狭盐狭温性,只分 布于黄渤海远离河口的高盐度海区;密鳞牡 蛎为广温狭盐性。
§2.1.牡蛎的生物学
2.垂直分布 近江牡蛎一般在低潮线附近至水 深7米以内最多;褶牡蛎分布于中、低潮区 及低潮线附近;密鳞牡蛎分布在较深的海区; 大连湾牡蛎和太平洋牡蛎分布水层大致同近 江牡蛎。
• 牡蛎种类繁多,世界性分布,现已发现100多种,
其产量在贝类中居第一位。我国沿海已报道20几 种,已有2000多年养殖历史,俗称四大养殖贝类 之一,现已开展单倍体及多倍体牡蛎研究实践。
§2.1.牡蛎的生物学
§2.1.牡蛎的生物学
• 一、牡蛎的主要种类与形态 • 二、牡蛎的生态习性 • 三、牡蛎的繁殖 • 四、牡蛎的个体发育 • 五、牡蛎的生长 • 六、牡蛎幼虫的固着
20cm达商品规格。
§2.1.牡蛎的生物学
大连湾牡蛎 贝壳 大型,中等厚度, 壳顶尖,延至腹部 渐扩张,近似三角 形。右壳较左壳小 扁平,表面具水波 状鳞片。
• 左壳坚厚极凸,自壳顶部射出数条粗壮的放射肋,鳞片粗壮
竖起。壳表面灰黄色,杂以紫褐色斑纹。壳内面为灰白色, 有光泽。铰合部小。韧带槽长而深,三角形。闭壳肌痕大。
2.性别与性变 不稳定,卵生和幼生型都有雌雄 同体和雌雄异体存在,且经常发生性变。卵生 型多为雌雄异体,都有性变现象;幼生型中雌 雄同体比例高。同一个个体在不同年份或季节, 其性别有不同。胃周围是生殖腺的主要分布区。 雌雄性腺均为乳白色,外表很难分辨。
§2.1.牡蛎的生物学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
学习情境二-固着型贝类牡蛎养殖技术
概述
• 牡蛎是我国沿海最为常见的一种贝类,俗称蚝(广
东、福建)、蛎黄(浙江、江苏)、海蛎子(山东以 北沿海)。其软体部含蛋白质45%~57%、脂肪7 %~11%、肝糖19%一38及多种维生素、灰分等, 营养价值较高,有“海洋牛奶”之称。其肉可食 用,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蛎壳可作贝苗的附着 基,是烧制石灰的好原料,也可加工制作钮扣和 工艺品等,也是家禽、家畜饲料钙的来源。
2.食料 仅对食物的大小和重量具选择性,而对食 物的种类没有选择能力;
• 幼体 个体较小的微藻类,如单鞭金藻、盐藻、
等鞭金藻、小球藻、微球藻、三角褐指藻等。用 单一饵料时以单鞭金藻和等鞭金藻效果最好
• 成体 浮游硅藻及有机碎屑
§2.1.牡蛎的生物学
三、牡蛎的繁殖
1.繁殖方式 多为卵生型,少数为幼生型如密鳞 牡蛎、食用牡蛎
密鳞牡蛎
• 壳厚大,近圆形。
壳顶前后常有耳。 右壳表有薄而细 的鳞片,左壳鳞 片疏而粗,放射 肋粗大。
§2.1.牡蛎的生物学
二、牡蛎的生态习性
• 牡蛎终生营固着生活,不能脱离固形物而自
行移动,以左壳固着于外物上,一生只固着 一次,一旦固着下来,终生不再移动,仅靠 右壳的开闭进行呼吸、摄食、生殖、排泄和 渡过不良环境。
§2.1.牡蛎的生物学
2.对盐度的适应 各种牡蛎对盐度 的适应性不同,太平洋牡蛎为10~ 37‰,近江牡蛎为10~30‰,大连 湾牡蛎和密鳞牡蛎为25~34 ‰, 褶牡蛎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倾向于近 江牡蛎。
§2.1.牡蛎的生物学
(四)食性与食料
1.食性 滤食性贝类,对食物仅有物理的选择能力, 通过鳃纤毛的摆动滤食海水中的食物颗粒;
§2.1.牡蛎的生物学
我国5种主要牡蛎的分布
种类 褶牡蛎 近江牡蛎 太平洋牡蛎 大连湾牡蛎 密鳞牡蛎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全国南北沿海 潮间带中下区
全国南北沿海 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深处
全国南北沿海 低潮线附近及浅海
黄渤海
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深处
全国南北沿海 低潮线下2-30米深的海区
§2.1.牡蛎的生物学
§2.1.牡蛎的生物学
(一)群聚习性
• 牡蛎具有群聚的习性,自然栖息或人工
养殖的牡蛎都由不同年龄组的个体群聚 而生,在固着基上互相堆积;同一代的 牡蛎彼此聚在一起生长,新一代的个体 又以老一代的贝壳为固着基。
• 由于生长空间的限制,牡蛎的壳形一般
是很不规则的 。
§2.1.牡蛎的生物学
§2.1.牡蛎的生物学
§2.1.牡蛎的生物学
一、牡蛎的主要种类与形态
• 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形亚
纲,珍珠贝目,牡蛎科。牡蛎两壳不等, 左壳大,右壳小,壳表很粗糙,具鳞、 棘刺等。单柱类,二孔型,无水管。
• 主要养殖品种有近江牡蛎、褶牡蛎、密
鳞牡蛎、大连湾牡蛎、太平洋牡蛎(长 牡蛎)。
§2.1.牡蛎的生物学
褶牡蛎
直肠
围心腔
中肠 消化腺 食管 口
韧带
晶杆囊
唇瓣 胃 二级管
§2.1.牡蛎的生物学
• 近江牡蛎 贝壳大型而坚厚,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
等。右壳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黄等色,环生同心 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内 面白色,边缘有时淡紫色。闭壳肌痕很大,淡黄色。
• 一般河口咸淡水处为聚集区,人工养殖2-3龄壳长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