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1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几方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科学。

生理现象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个性心理个性心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理特征社会人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概念等)现象2心理学概念及性质。

·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性质:心理学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或交叉科学,也有学者称之为边缘学科。

3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研究方法。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实践性原则5、教育性原则·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5、个案研究法4科学心理学何时诞生?以什么事件为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何在?·1、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自我观察、自我教育3、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与规律有利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4、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与规律有利于未来的教育科研工作第二章1举例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A心里是以神经系统为基础的物质世界的反映形式B 心里的发生,发展与人脑的发育成熟过程紧密相关C 脑部受伤和病变会引起心理机能的丧失2什么是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信息3举例说明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4解释:反射与反射弧、无条件与条件反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正诱导与负诱导、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反射:有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其中( ) 具有最强大的力量。

A.本我B.自我C.超我D.三者都是答案:A2.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指人格具有( )。

A.独特性B.稳定性C.整体性D.功能性答案:B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B.影响及决定人的行为的潜意识C.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答案:B4.()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区别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明显的和主要的差别所在A.气质B.能力C.性格D.理智特征答案:C5.()是指人在短暂时间里,能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观念A.敏捷性B.变通性C.独特性D.流畅性答案:A6.“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A.应激B.心境C.焦虑D.激情答案:D7.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答案:A8.提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智力结构模型,人的智力在理论上可以区分为150种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斯皮尔曼B.卡尔特C.瑟斯顿D.吉尔福特答案:D9.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A.智商B.韦伯分数C.情商D.感觉阈限答案:D10.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B.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 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答案:A11.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D.操作性为和反应行为答案:B12.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答案:C13.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称为A.联觉B.联想C.感觉融合D.感觉起伏答案:A14.()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题四套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题四套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

2、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记忆的基本过程有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4、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5、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两个重要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某种感觉或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4、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干后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每小题2分,共10分)1、性格无好坏之分。

(× )性格有好坏之分。

2、长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 × )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

3、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

(× )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 )激情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5、不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四、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C、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2.心理是( A )。

A、脑的机能B、心脏的机能C、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D、脊髓的机能3. 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视觉B、知觉C、感觉D、记忆4 . 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

A、动作记忆B、逻辑词语记忆C、听觉和运动记忆D、形象记忆5. 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A、逻辑思维B、直觉思维C、形象思维D、动作思维6. 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

成人教育高起专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高起专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起专普通心理学二、多项选择题:1.一般能力是指()。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2.气质类型包括()。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4.注意的心理功能有()。

A.选择功能 B.信号功能 C.保持功能 D.监督和调节功能5.起动机作用的心理因素有()。

A.需要 B.诱因 C.内驱力 D.情绪6.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其特点是()。

A.激动性 B.弥散性 C.渲染性 D.冲动性7.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关系是()。

A.无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不能转化为有意注意C.有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不能转化为无意注意8.粘液质的神经过程的特性是()。

A.强 B.平衡 C.灵活 D.不灵活9.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是四种()。

A.原始情绪 B.基本情绪 C.复合情绪 D.表情10.求异思维的特点有( ) 。

A.流畅性B.变通性C.形象性D.独特性11.产生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多种,如()。

A.线条透视B.运动视差C.视轴辐合D.眼睛的调节12.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A.必须在同一加工器里进行信息加工 B.必须在不同加工器里进行信息加工C.其中必须有相当熟练的 D.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13.思维的间接性表现为()。

A.对不在眼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B.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加以反映C.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作出某种预见D.从部分事物的联系中,找到普遍的、必然的联系14.下列情况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有()。

A.触景生情 B.谈虎色变 C.打草惊蛇 D.闻过则喜15.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

A.顽固 B.执拗 C.动摇 D.怯懦16.对一般人来说,大脑的左半球是分管()。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B2.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是什么?A. 性本能B. 自我实现C. 社会认同D. 认知发展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记忆的三个阶段?A. 编码B. 存储C. 提取D. 遗忘答案:D4. 情绪智力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丹尼尔·戈尔曼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卡尔·罗杰斯D. 弗洛伊德答案:A5.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B. 莱昂·费斯汀格C. 菲利普·津巴多D. 阿尔伯特·班杜拉答案:B6.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学习动机的类型?A. 内在动机B. 外在动机C. 社会动机D. 认知动机答案:C7.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随时间的流逝遗忘速度最快的是在什么时候?A. 学习后立即B. 学习后1小时C. 学习后1天D. 学习后1周答案:A8.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情绪的功能?A. 适应功能B. 组织功能C. 动机功能D. 认知功能答案:D9.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哪个阶段开始能够理解守恒概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10.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什么?A. 观察学习B. 条件反射C. 试错学习D. 强化学习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的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和行为2. 根据詹姆斯-兰格理论,情绪体验是_______的结果。

答案:生理变化3.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思维的核心是_______。

答案:信息加工4. 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神经质和_______是人格的两个基本维度。

答案:外向性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_______。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64002)一、名词解释题1、边缘系统2、知觉3、思维4、能力5、动机6、观察法7、情绪调节8、人格9、神经系统10、错觉11、记忆12、问题解决13、表象14、神经冲动15、编码16、创造性17、记忆18、实验法二、简答题1、人格的本质特征有哪些?2、脑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有哪些?4、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有哪些?5、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6、自我调控系统包括哪些?7、意识包括哪几种不同的状态?8、语言的特征有哪些?9、影响创造性的困素有哪些?10、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如何?11、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12、注意可分为哪几种?13、根据信息保持的长短,记忆可分为哪几类?14、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包括哪几个层次?三、论述题1、论述感觉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论述情绪调节的特征。

3、论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边缘系统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

2、知觉答: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3、思维答:思维是借住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4、能力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是个体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5、动机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6、观察法答:在自然条件下,有计划、系统地观察,发现心理现象的规律7、情绪调节答: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8、人格答: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测试题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测试题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控制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2、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3、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过程B、心理特征C、心理状态D、个性心理4、人们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

A、个性心理B、心理特征C、个性心理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点5、下列哪一种反射属条件反射?()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D、信号反射6、印度“狼孩事例”说明了()。

A、人的心理对于生存环境的依存性B、人的心理的主体性C、人的心理的意识性D、人的心理反映了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7、视觉中枢位于()。

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8、()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9、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外部感觉?( )A、视觉B、听觉C、机体觉D、味觉10、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与()。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创造思维D、形象思维抽象思维11、人的气质类型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的匹配是错误的?( )A、强、不平衡型(兴奋型)——胆汁质B、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粘液质C、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胆汁质D、弱型(抑制型)——抑郁质12、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比较好,这是因为在这一时间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13、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这些现象都叫做( )。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请将答案按先后顺序填在下面的表格中,否则不计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C )。

A.公元前四世纪B.十八世纪C.十九世纪D.二十世纪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 )。

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布伦塔诺D.冯特3.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 B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4.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C )。

A.冯特B.弗洛伊德C.华生D.马斯洛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D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D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7.以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的心理学观点是( B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8.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 A )。

A.行为主义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9.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情绪波动;有的人做事果断,有的人做事优柔寡断。

这类心理现象称为( D )。

A.情感过程B.心理状态C.意志过程D.心理特征10.从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资料中分析其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D )。

A.测验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活动产品分析法11.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C )。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12.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 C )。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心理学家发生的规律B心理活动规律C心理过程的规律D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2普通心理以()为研究对象。

A一般人的心理现象B特殊个体的心理现象C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D特殊个体到一般个体3属于普通心理学范围的有()。

A心理健康咨询学B社会心理学C实验心理学D情绪心理学4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A莱比锡大学的创立B韦伯定律的发现C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D冯特创建心理学5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

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6()以研究知觉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

A精神分析学派B构造主义C格式塔学派D机能主义7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

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8行为主义主张研究()。

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9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

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10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

A神经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11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

A行为主义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12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别是()。

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13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者,认为环境因素要通过()来实现支配外部行为。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3、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4、气质不影响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但却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5、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注意的分散。

()6、信息从感觉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7、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8、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

()9、人的表情都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

()10、遗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内在根据,环境是智力发展的外部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A.定势B.动力定型C.无条件反射D.反馈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A . 时距信息B . 加工机制C . 通道D . 实验为了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可以:(A) 探究行为的生物原因(B) 假设心理机制或状态(C) 探究引起行为的环境事件(D) 以上都对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科学论断的是:(A) 汉代王充(B) 南北朝范缜(C) 明代李时珍(D) 清代王清任6、脑干中被称为“生命中枢”的是()A、桥脑B、丘脑C、下丘脑D、延髓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10、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个体最独特的性格特质,在性格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特质是()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三、多项选择题1、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大学《普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汇总

大学《普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汇总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多元智力理论叙述错误的是()。

A、1999年,加德纳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即认识自然的智力。

B、音乐智力包含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智力因素中C、多元智力理论为新课改提供了理论基础D、这几种智力因素不是独立的,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答案:D2、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

A、斯坦福一比纳量表B、韦克斯勒智力测验C、瑞文推理测验D、比纳-西蒙量表答案:D3、如果说一个儿童是天才儿童,那么他的智力至少应该是()。

A、110B、120C、130D、140答案:D4、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他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把比率智商改成了离差智商,如果某施测团体的平均得分为70分,标准差为5,而某人得分是80,那么这个人的智商是()。

A、130B、140C、1D、110答案:A5、一名实足年龄为5岁(CA)儿童,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MA)是6岁,他的智商是()。

A、83B、100C、120D、110答案:C6、如果一个测验能预测后来的行为,说明这个测验的()。

A、信度高B、效度高C、区分度高D、难度适中答案:B7、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该测验的()。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D8、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是()。

A、难度B、信度C、效度D、标准化答案:D9、卡特尔的智力理论提出,()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中习得的,依赖后天的学习和经验。

A、流体智力B、晶体智力C、一般因素D、特殊因素答案:B10、根据多元智力理论,至少有7中智能。

其中()与传统智商测试测量的能力最接近。

A、音乐智能B、身体动觉智能C、语言智能D、认知智能答案:C11、从卡特尔理论的观点看,使用算法和启发的能力是()的一个方面。

A、聚合思维B、晶体智力C、发散思维D、流体智力答案:D12、从卡特尔理论的观点看,洞察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

A、聚合思维B、晶体智力C、发散思维D、流体智力答案:D13、从斯滕伯格的三元理论的观点看,在经常观看赛马比赛人中,那些总是能挑选出获胜马匹的人其智商并不比其他人高。

基础心理学期末必考题(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期末必考题(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D ).A、研究社会上普通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B、研究人们的一般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C、研究一般正常人群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D、研究一般正常成人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在人为干涉与控制的条件之下,通过控制影响事物发展的条件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并发现其中规律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被称为(B )。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验法D、问卷法3、就某一问题要求研究对象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叫( A )A、调查法B、实验法C、测验法D、观察法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B )。

A、1869年B、1879年C、1905年D、1910年5、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科学心理学的标志性事件是(C )。

A、发表了第一篇心理学研究论文B、出版了第一本心理学专著C、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D、召开了第一次心理学学术会议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C )。

A、詹姆斯B、冯特C、华生D、巴甫洛夫7、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 )。

A、斯金纳B、鲁利亚C、苛勒D、弗洛伊德8、“若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或者乞丐和盗贼”。

此言来自(D )。

A、皮亚杰B、高尔顿C、柯尔伯格D、华生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是(C )。

A、尊重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自我实现10、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是破坏心理健康状态的内在机制,这一理论来自(D )。

A、认知学派B、人本学派C、行为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11、不良行为是破坏心理健康的根本原因,这一理论来自(A )A、行为论B、人本论C、认知论D、精神分析论1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哪三个部分( A )?A、本我、自我和超我B、本我、自我和他我C、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D、本能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13、采用合理的说法来解释自己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内心的痛苦.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D)A、投射B、退行C、压抑D、文饰14、孩子不做作业,会遭到父母的责打,为了不再受责打的痛苦,孩子便自觉地做功课,孩子此类行为产生的机制是( A )。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心理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D.詹姆斯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4. 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兴奋过程 D、抑制过程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程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B、乐极生悲C、见风流泪 D、谈虎色变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B、神经元C、中枢 D、突触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A.注意起伏B.注意分散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B. 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D.梦是一种无意想象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 )。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1879年在XXX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被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XXX被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2.人本主义学派以美国心理学家XXX为代表。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工具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XXX提出的。

5.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

6.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7.感觉阈限用于量度感受性,分为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9.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特性,重点可以用红笔划出。

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2.想象具有预见、补充、代替等功能。

13.思维的特点是间接性、概括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A,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华生指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刺激和反应”。

2.C,测验法是用心理测量的工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3.A,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

4.C,随意后注意是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A,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不随意注意。

6.C,“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注意。

7.B,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是反比关系。

8.B,内部感觉不包括外部感觉。

等 vs。

复杂意义、内涵、关系等。

2)反映的方式不同:直接反映 vs。

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3)反映的对象不同:感觉器官直接作用的客观事物 vs。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4)反映的阈值不同:感觉是一个阈值问题,知觉则不同,它与个体的认知结构、经验、文化等因素有关。

3.简述记忆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要点:记忆按照时间长度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按照信息处理过程可分为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存储、长时记忆存储和检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泪D、谈虎色变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B、神经元 C 、中枢 D 、突触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A.注意起伏B.注意分散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D.梦是一种无意想象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8.名词解释:注意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10论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是感觉()特征。

6.名词解释:知觉A、对比B、暗适应C、明适应D、疲劳知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3.感受性的高低是用的大小来衡量的,它们之间物的整体的反映。

是关系。

()7.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A .感觉阈限正比B.感觉阈限反比(1)知觉的整体性;C .差别阈限正比D.绝对感觉阈限反比(2)知觉的选择性;4.下列哪种感觉属于内部感觉()。

(3)知觉的理解性;A 、视觉B、平衡觉C、嗅觉D、味觉(4)知觉的恒常性。

5.日常生活中吃完糖果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这种现象属于()。

第六章记忆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代偿D、 1. 清晨起床后背诵东西效果很好,这是因为没有联觉()。

6.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这种 A .前摄抑制B.后摄抑制C.外抑制现象属于()。

D.分化抑制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感觉 2. 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代偿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7.从明亮的光照下走入电影厅,起初感到一团漆 A 、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可看清周围的轮廓,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这是一个__过程。

的影响( 暗适应) 3.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体上是()个组块。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刚刚 A .7±2 B .3±2 C.10±2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D.20±2( 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 4. 记忆最重要的品质是记忆的( ) 。

9.视觉的适应现象有和两种。

A 、敏捷性 B 、持久性C、准确性D、( 明适应、暗适应) 准备性10.名词解释:感觉 5. 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

11.名词解释:暗适应 A .识记B.保持C.回忆暗适应:环境刺激由强到弱过渡时,由于弱光的D.再认持续刺激,使分析器对弱光的感受性不断提 6. 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高。

而造成的遗忘是( )。

A .前摄抑制B.遗忘规律C.后摄抑第五章知觉制D.接近律1.对物体()所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

A.在空间中的位移B.距离和方位特性7. 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C.时间特性D.延续性和顺序性。

就越不容易遗忘。

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2.军事上的伪装是运用了知觉的()。

刚好完全背诵的()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A、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恒常最好。

性D 、整体性A、110% B、150% C、200%3.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是利用了知觉的()。

D、200%以上A、理解性B、选择性C、整体性8. 据识记的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D、恒常性其意义,我们又可以把识记分为识记和识记4.根据知觉的对象,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两种。

时间知觉和()A、形状知觉B、运(意义识记、机械识记)动知觉 C 、深度知觉 D 、方位9. 记忆按存储时间长短划分为、和三个不同阶段。

知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5.知觉的基本特征、、和、10.记忆的基本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11.名词解释: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2.名词解释: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贮存时间超过1分钟,直至数日、数周、数年,乃至终生的记忆。

13.请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理论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组织有效复习?不均衡,先快后慢,到了一定时间不再遗忘。

(1)组织有效的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4)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学习5)活动有助于记忆(2)利用外部记忆的手段(3)注意脑的健康和脑的卫生第七章表象与想象1.学生根据老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了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A.记忆 B .注意 C .想象 D .思维2.天空晴朗时,仰望天空中的云朵,把它看成是羊群,棉花、山峦,这种现象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3.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A、想象B、表象C、幻想D、后象4.你能想起长辈的音容笑貌,这属于()。

A.想象B.表象C.幻想D.后象5.根据言语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A、幻想 B 、表象 C 、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6.“由骄兵想到必败”是()。

A、相似联想B、对比联想C、接近联想D、因果联想7.读过小说《红楼梦》后,在头脑中会想象出林黛玉的形象,这是一种想象;想象的功能是、和。

( 再造想象、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8.名词解释:表象广义的指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头脑中所产生的各种事物的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狭义的仅指记忆表象。

9.简述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创造动机(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第八章思维与创造1.三岁之前,人的思维形式主要是()。

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语词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2.为破解皮箱的密码,逐一尝试所有可能的密码组合,这种问题解决的策略称为()。

A. 启发式 B .算法C.手段-目的分析D.逆向搜索3.阿基米德在浴缸中发现浮力定律是一种()。

A.直觉思维B.分析思维C.常规思维D.艺术思维4.在创造性思维中()起着核心作用。

A.常规思维B.抽象思维C. 集中思维D. 发散思维5.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属于思维的()。

A.概括性B.直接性C.抽象性 D.间接性6.下面哪个不属于根据思维凭借物分类的()。

A.逻辑思维B.形象思维C. 常规思维D. 直观动作思维7.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和。

(概括性、间接性)8.思维的品质主要有广阔性、、、、。

( 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9.按照思维的凭借物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和三种。

( 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1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

(问题情境,认知因素,情绪与动机因素)第八章思维与创造12.名词解释:思维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13.名词解释:问题解决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目标,运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利于解决的过程。

1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包括刺激模式,信息量,问题的具体性;(2)认知因素,包括定势、功能固着、认知图式;(3)情绪和动机因素。

(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13. 衡量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可以从、、、四个方第九章情感与意志面进行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下列哪种情绪( 独立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性)状态?()14. 名词解释:意志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目的,自觉地支配、调节自己2.个体在()情绪状态下会出现“意识狭窄”现的行动,克服困难,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下象。

去的心理过程。

A、热情B、激情C、应激D、心境15. 简述意志的品质。

3.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和等四种。

独立性坚持性(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果断性自制性4.“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了情绪情感具有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