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人的心理对生活的影响
听力残疾者行为特点
![听力残疾者行为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81b1b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9.png)
听力残疾者行为特点听力和语言是密切相关的。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进行社会交往,都离不开语言。
如果听力有缺陷,就会给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聋人,因为听力有障碍,从而导致语言发育落后,沟通缺乏渠道,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智力发展。
聋人和哑人、盲人一样,属于有生理障碍的人。
听力残疾者的行为有如下特点:一、内心恐惧因为听不见,不懂别人的意思,聋人处处设防,对外界始终有一种防御心理,担心自己会受到别人的伤害。
另一方面,因为自己听不见,很难和健全人正常沟通,不免时常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多疑、神经过敏、焦躁不安、忧心忡忡。
二、崇尚眼见耳聋使绝大多数聋人养成了一种视觉习惯,“看”成为聋人与外界交往的主要手段。
他们常常以对方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来揣摸、领会对方的意思。
这种视觉习惯还表现在阅读上。
健全人读书时喜欢默读,而聋人却喜欢朗读,甚至琅琅出声地读。
三、对声音缺乏反应对一般响声的反应不明显或者不理睬,对一些奇怪的声音则会表现出害怕等情绪。
四、说话迟缓大部分聋人语言形成和发展都很缓慢,而且水平很低。
这是因为他们无法听到或听清别人说话,无法获得正确的语音印象和语言刺激,无法理解语意和语言功能,也就无法形成和发展语言。
五、行走时慌慌张张聋人听不见汽车的喇叭声和行人的警告声,走在马路上不讲究交通规则,不顾车辆与行人,我行我素。
在农村有聋人在家却无人照顾,独自一人走夜路或独自干农活时,往往因听不见而发生意外事故。
六、自尊心强多愁善感却不愿表现出来,内心活动极为丰富但很少流露于言表。
除非有专门了解聋人的人或与之特别熟悉的人,一般人很难通过其外表的冷漠来发现其内心的激动与热情。
七、自私自利很多聋人在儿童时期就有自卑感,做事情缺乏信心和勇气,往往表现得比较孤僻、羞怯和自私自利。
八、不愿抛头露面由于历史上长期对聋人的歧视和偏见,聋人往往被贬称为“聋子”或“哑巴”。
这种侮辱性的称呼使聋人更加不愿抛头露面,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耳聋对社交关系的影响与改善方法
![耳聋对社交关系的影响与改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8aac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6.png)
耳聋对社交关系的影响与改善方法耳聋是指听觉功能的丧失或受损,这一疾病不仅对个人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给社交关系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耳聋对社交关系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改善方法。
一、耳聋对社交关系的影响1.1 沟通困难耳聋使得患者难以听到周围的声音,导致沟通困难。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同事进行互动交流,都会变得困难重重。
面对频繁的重复、听不清的对话和误会,患者可能感到沮丧和孤立,逐渐疏远与别人的交流。
1.2 社交场合的尴尬耳聋的人在社交场合面临诸多困难,如无法参与对话、无法捕捉他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等。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感到孤立和尴尬,甚至开始回避一些社交活动,进一步加剧了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1.3 心理压力增加因耳聋而遭遇诸多困难,患者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的增加。
由于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患者可能感到自卑、无助和焦虑。
长期下去,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或者产生情感问题。
二、改善方法2.1 使用助听器助听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改善耳聋对社交关系的影响。
现代助听器以先进的技术实现声音放大和降噪功能,使患者能够更清晰地听到周围的声音。
使用助听器的患者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交互动,改善与他人之间的交流质量。
2.2 接受聋人教育聋人教育能够帮助耳聋患者学习如何应对各种社交场合下的困难。
学习使用手语或者口语,了解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都是聋人教育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知识和技巧的掌握,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改善与他人之间的沟通。
2.3 寻求心理支持面对耳聋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寻求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参加相关的心理支持小组,患者可以获得情绪的排解和理解。
心理支持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
2.4 提高社会意识改善耳聋对社交关系的影响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
提高公众对耳聋的认知,增加对聋人需求的重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友善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聋哑人会遇到的问题文章
![聋哑人会遇到的问题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4ea297b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f.png)
聋哑人会遇到的问题文章聋哑人面临的问题聋哑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听觉和语言能力的缺失,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这篇文章将探讨聋哑人在社会、教育、工作和心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问题尽管聋哑人有着和其他人一样的思想和感情,但由于社会的误解和偏见,他们经常遭受歧视和排斥。
这种偏见可能导致他们在教育、就业和其他机会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此外,社会对于聋哑人的服务设施和资源也相对较少,这增加了他们融入社会的难度。
二、教育问题在教育领域,聋哑儿童常常面临特殊的挑战。
由于语言和沟通的障碍,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理解学习内容。
而一些教师和学校可能缺乏对聋哑儿童特殊需求的了解和应对,导致他们的教育机会受到限制。
此外,很多聋哑人可能因为无法接受合适的教育而难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工作问题在就业市场上,聋哑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由于沟通障碍,他们可能在寻找工作和维持工作上面临困难。
许多聋哑人可能因此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
此外,职场上的偏见和歧视也可能阻碍他们的职业发展。
四、心理问题聋哑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心理压力。
由于他们无法像其他人一样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和抑郁。
此外,他们可能因为社会的偏见和排斥而感到自卑和无助。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治疗,可能会对聋哑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总之,聋哑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聋哑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和支持这个群体,包括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就业机会和社会服务,以及消除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9cd042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9.png)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1. 引言1.1 聋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聋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于其影响着聋生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聋生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聋生人群普遍存在着自尊心低下、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处理,将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
重视和关注聋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升聋生群体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会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个心理健康良好的聋生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聋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社会中,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促进聋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有必要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聋生群体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个体心理健康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其必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聋生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聋生在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和压力时,常常会感到困惑和焦虑。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可以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聋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聋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从而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促进聋生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良好关系。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聋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加强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和误解,建立更加健康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对聋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4430c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1.png)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特殊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它着眼于帮助那些有各种残障或学习障碍的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在特殊教育领域中,聋哑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
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情况,往往会面临心理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深入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在与外界交流和沟通上存在着困难,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孤独、焦虑、挫折感等心理问题。
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己与外界隔绝,无法获得足够的交流和支持,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聋哑学生常常会被视为“不同”或“有缺陷”的人,这种社会偏见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和困扰。
针对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解决对策。
我们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关爱。
聋哑学生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鼓励,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塑造积极的心态。
我们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存在状态。
我们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
聋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困难,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我们还需要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沟通技巧和生活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聋哑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
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友善的社会环境,让聋哑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聋哑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为特殊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聋哑学生在特殊教育中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加强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状态,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浅谈听障儿童的心理
![浅谈听障儿童的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48089716964bcf84b9d57b56.png)
浅谈听障儿童的心理
(文/邹行欧仕达助听器高级验配师厦门)
心理、智力、言语三者的发展,关系着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任何一方面的迟滞都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健康发展。
听障儿童因为自身听力缺陷,容易导致不健康的心理疾病。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少同环境交流的能力和机会,而导致心理发育迟滞。
2.引起个性发展失常。
在说话环境中,表现为行为萎缩、胆怯、自卑、孤独。
3.由于听力语言障碍的影响,听障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常过多地凭借视觉来观察别人的表情、动作,让人感觉不太正常或不够灵敏,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挫伤,导致情绪低落。
4.由于听障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观察力也极为敏锐。
如果他们不被环境接纳,有的就会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造成其心理障碍,从而表现出过分的依赖、固执、任性等。
因而,很多孩子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为此,家长必须认识到听障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从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判断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并加以引导,通过疏导其心理,来引导他们的行为,使孩子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耳聋对社交生活的影响和适应策略
![耳聋对社交生活的影响和适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fdc469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6.png)
耳聋对社交生活的影响和适应策略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觉障碍,它对患者的社交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扰。
本文将探讨耳聋对社交生活的影响,并提供一些适应策略,帮助耳聋人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第一部分:耳聋对社交生活的影响1. 沟通困难:耳聋患者常常会面临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困难。
听力障碍使得他们难以听清对方说话的内容,从而导致交流中产生误解和误会。
2. 社交焦虑:由于听力问题,耳聋患者可能会感到不安和焦虑,担心自己无法正常参与社交活动。
这种焦虑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
3. 孤独感:因为无法像正常听力的人一样畅快地与他人交流,耳聋患者可能会感到孤独和被孤立。
他们可能避免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从而导致与朋友和家人的疏远。
第二部分:适应策略1. 寻求医疗帮助:首先,耳聋患者应该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听力测试和诊断可以帮助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和原因,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例如使用助听器或进行听力康复训练。
2. 学习使用助听器:助听器对于耳聋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
他们应该向专业人士学习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助听器,并定期进行调整和维护。
熟练掌握助听器的使用可以显著改善听力,并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3. 面对沟通困难:耳聋患者应该学会面对沟通困难,不要过分担忧。
他们可以向对方表明自己有听力问题,并请求对方采取一些沟通方式,如面对面交流、用手势或书面交流等,以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
4. 提高听觉技巧:耳聋患者可以通过参加听力康复训练来提高听觉技巧。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剩余听力,学习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声音,并提高对话的理解能力。
5. 寻求支持:耳聋患者可以加入耳聋支持群体或组织,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交流心得。
这些群体和组织提供了一个互相支持和理解的社交网络,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找到适应耳聋的积极策略。
结论:耳聋对社交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通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采取适当的适应策略,耳聋人可以在社交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浅谈聋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聋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f34be8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9.png)
浅谈聋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及对策聋生是指生来即为聋的人,他们的生活中面临很多挑战和障碍,特别是心理上的层面。
聋生由于无法听到声音,与外界交流和融入社会都非常困难,这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在这个过程中,聋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受到考验,心理挫折极易发生。
本文将探讨聋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及其对策。
一、成因1. 语言沟通障碍聋生无法听到声音,需要使用手语或盲文等特定的语言方式与人交流。
这种交流方式在社会上不够普及,导致聋生与外界无法有效沟通,很难融入到社会中去。
诸如此类的语言沟通障碍,持续存在会给聋生带来强烈的挫折感。
2. 经济上的困难聋生由于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去工作或从事某些行业,因此他们的经济生活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会给聋生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他们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赚钱生活。
在这种经济困难的背景下,聋生的心理压力加重,心理挫折不断增加。
3. 人际关系聋生的人际关系普遍不够良好,因为他们与世界失去了交流的方式。
他们很难与正常人交流,所以很容易被忽视和孤独感。
这种人际关系的缺失,也给聋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挫折,在心理上难以承受。
二、对策1.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解决聋生的人际关系问题,需要帮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入聋文化团体,和其他聋人建立起联系。
这样,聋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关爱和支持,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进而扩大社交圈,减轻孤独感。
2. 加强沟通为解决聋生的语言沟通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与聋生进行沟通,包括手语,文字等。
需要注重认识聋人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沟通方式,在与聋人沟通中,用简单易懂的手势,语言和文字相配合的方式让他们更容易理解。
3. 关注聋生的心理健康由于心理变化更为敏感,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用心倾听他们的内心,关注聋生的情感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排解压力和挫折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抗压能力。
三、注意事项1. 避免对聋生的消极评价。
要保持一种平等的态度,尊重聋生的特殊性,避免将他们看成有缺陷的人。
耳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你了解吗
![耳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你了解吗](https://img.taocdn.com/s3/m/9cc785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b.png)
学习使用助听器等辅助设备
助听器的种类和功能
如何选择合适的助听器
助听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 事项
其他辅助设备的使用,如 人工耳蜗等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康复训练
参加社交活动:结交 新朋友,分享兴趣爱
好,提高自信心
参加康复训练:学习 手语、唇语等沟通技
巧,提高沟通能力
保持积极心态:接受 耳聋事实,积极面对 生活,避免消极情绪
耳聋可能影响个体 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耳聋可能影响个体 的心理健康和幸福 感
如何应对耳聋对心理健康的 影响
第三章
接受并适应自己的听力状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接受现实:承认自己听力损失的事实,不要逃避或否认 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听力损失带来的挑战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专业人士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学习新的沟通方式:学习使用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辅助设备,提高听力和沟通能力 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听力专家的帮助,以更好地应对听力损失带来 的心理影响。
耳聋对心理健康的 影响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耳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03
如何应对耳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04
如何预防耳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耳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二章
耳聋对情绪的影响
耳聋可能导致情绪低 落、焦虑和抑郁
耳聋可能影响自信心, 导致自卑和自我怀疑
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
寻求心理咨询:与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沟通,了解耳聋对 心理健康的影响, 并学习应对方法。
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
![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be48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4.png)
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对于听障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也越来越多。
了解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获得成功。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和社交三个方面探讨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分析其对教育和社会交往的影响。
一、认知特点1.语言发展受限:听障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他们无法通过听觉来获取语言输入,因此语言的学习和理解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这也导致他们在词汇量和语法结构上可能会落后于同龄人。
2.注意力集中困难:由于无法通过听觉感知环境,听障学生在注意力的集中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注意力不易持久,这对于学习和注意力密集的任务是一个挑战。
3.空间感知能力较强:由于听觉受限,听障学生往往依赖视觉和触觉来获取信息。
这使得他们在空间感知方面相对较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空间概念。
二、情感特点1.自尊心脆弱:听障学生常常面临着沟通困难、被忽视和歧视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和无助,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2.情绪易受影响:听障学生由于语言和交流的障碍,可能会遭受各种挫折和困惑,情绪更容易波动。
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和愤怒,并且对学习和社交产生消极情绪。
3.社会适应困难:由于沟通和交流的问题,听障学生在社交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感到孤立和排斥,缺乏社交技巧和自信,对与他人建立关系和融入社会感到困难。
三、社交特点1.沟通方式多样:听障学生由于听觉受限,他们常常需要借助手语、口型、文字和辅助工具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
这使得他们在沟通方式方面更具灵活性和创造力。
2.互助意识强烈:听障学生通常会更加重视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困境,并愿意提供帮助和支持给其他听障学生,共同面对挑战。
3.需要包容和理解:由于听障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困难,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包容和理解。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提供合适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
耳聋患者的心理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
![耳聋患者的心理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83119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e.png)
耳聋患者的心理障碍及相关因素分 析
汇报人:
conte障碍 • 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 心理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 心理障碍的治疗与干预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耳聋患者的定义与现状
定义
耳聋患者是指耳部听力功能受损 ,导致听力下降或完全丧失的人 群。
手语
通过手语培训,提高耳聋患者与 他人沟通的能力,减轻因沟通障
碍产生的心理问题。
文字电话
利用文字电话等辅助沟通工具, 帮助耳聋患者更方便地与他人进
行交流。
视频通话
借助视频通话软件,实现实时视 频交流,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
社会支持与康复
家庭支持
社区康复
家人应积极参与耳聋患者的心理干预过程 ,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 心理障碍。
语言与沟通评估
针对耳聋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 估,了解他们是否存在因听力障碍导致的语 言沟通困难。
社会适应能力评估
评估耳聋患者在社交场合的表现,了解他们 是否能够适应社交环境,并与人建立良好的 关系。
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
1. 初步了解
首先通过与患者或其家属交流,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2. 选择评估工具
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对于耳聋患者来说,获得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支持是减轻心理 障碍的有效途径。
早期干预与预防
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对耳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有助于预防 心理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当前研究的局限性
1 2
样本规模较小
目前的研究样本相对较少,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 性和偏差,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的 可靠性。
家庭支持不足
家庭是耳聋患者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若家庭成员对患者 的理解和支持不足,可能导致患者心理问题的出现。
耳聋对生活的影响及心理疏导
![耳聋对生活的影响及心理疏导](https://img.taocdn.com/s3/m/278c99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4.png)
耳聋对生活的影响及心理疏导在人类的生活中,听觉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感官能力。
然而,当耳聋不期而至,我们将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扰。
本文将探讨耳聋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耳聋患者更好地适应和面对这一现实。
一、耳聋对生活的影响耳聋对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交流困难一个健康的听力对于有效的交流至关重要。
然而,耳聋的人往往无法清晰地听到他人的声音,这导致了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的困难。
无法准确地捕捉他人的语言和信息会增加误解和沟通障碍,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
1.2 心理负担耳聋患者常常面临心理负担,包括自尊心的下降、孤独感的增加和社会排斥感。
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和自卑感的增加,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1.3 教育和职业挑战耳聋对教育和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在学校或职场中,聆听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技能,而耳聋患者由于听力障碍而可能面临理解困难、跟不上进度或无法与同伴合作的问题。
这将对他们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耳聋患者心理疏导面对耳聋带来的挑战,耳聋患者需要得到适当的心理疏导。
以下是一些建议,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面对这一现实。
2.1 接受现实首先,耳聋患者需要接受现实,正视自己的耳聋状况。
认识到耳聋是一种身体上的障碍,并且不会定义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
接受耳聋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来应对困难,是心理疏导的重要一步。
2.2 寻求支持耳聋患者可以通过寻求各种支持来减轻心理负担。
这包括与家人朋友沟通并寻求理解和支持,加入听障康复组织以与其他耳聋患者交流和分享经验,以及咨询心理专业人士来获得专业指导和支持。
2.3 应对策略掌握应对策略是减轻耳聋带来的困扰的关键。
耳聋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利用辅助听觉设备:如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这些设备可以提高听力,并帮助患者更好地参与日常交流和社交活动。
- 学习口语和手语: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语和手语技巧有助于与他人进行基本交流,减少沟通障碍。
耳聋对生活的影响及康复训练
![耳聋对生活的影响及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15d10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7.png)
耳聋对生活的影响及康复训练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力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耳聋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活动,还可能导致心理和情感问题。
因此,康复训练在耳聋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耳聋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相关康复训练。
一、耳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1. 沟通障碍耳聋患者由于听力减退,往往难以听到别人的声音或者无法准确理解他人的意思。
这会给其日常交流带来很大的困扰。
无法通过正常的口头交流来与人沟通,患者可能会感到孤立和沮丧,对于职场和社交场合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2. 心理负担由于听力受损,耳聋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沮丧和自卑。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处于被排斥的境地,难以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艰难,这种不适感可能会对其心理产生很大的压力。
3. 影响工作和教育耳聋对工作和教育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工作场合,耳聋患者可能难以听到重要的指示或会议的内容,这可能导致误解和错误的决策。
在教育方面,耳聋患者可能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解,从而影响学习进度和成绩。
二、耳聋康复训练的意义和方法1. 意义耳聋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耳聋患者恢复部分听力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
通过训练,患者可以逐渐适应和利用现有的听力听到更多的声音,并更好地参与到社交和工作活动中。
2. 训练方法(1)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是最常见的耳聋康复设备。
助听器可以放大声音并将其传输到患者的耳朵中,人工耳蜗则通过电子装置直接刺激听觉神经。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改善耳聋患者的听力功能。
(2)听力训练听力训练是耳聋康复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听力辨别能力和语音理解能力。
通过听力训练,患者可以逐渐辨别和理解不同频率和音调的声音,提高听力感知和辨别的能力。
(3)语言治疗语言治疗通过训练患者的口腔肌肉和语音功能,帮助其克服发音不准确等语言障碍问题。
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促进其正常的社交交流。
三、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康复计划每个耳聋患者的情况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康复训练应该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一只耳朵聋影响生活么
![一只耳朵聋影响生活么](https://img.taocdn.com/s3/m/523dfd1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1.png)
一只耳朵聋影响生活么
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之一,而一只耳朵的聋对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
响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首先,一只耳朵的聋会影响到我们对外界声音的感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
要依靠耳朵来听取周围的声音,比如交通信号、对话声、电话铃声等。
一只耳朵的聋会导致我们对这些声音的感知能力下降,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其次,一只耳朵的聋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社交活动。
在人际交往中,交流是非常
重要的,而一只耳朵的聋可能会导致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出现误解或者沟通困难。
这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让我们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
另外,一只耳朵的聋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需要
依靠耳朵来听取上司的指示或者同事的交流,一只耳朵的聋可能会让我们在工作中出现困难。
在学习中,我们可能会错过老师的讲解或者同学的交流,影响到我们的学业成绩。
然而,尽管一只耳朵的聋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并不必因此
而沮丧。
现代医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对于一只耳朵的聋也有多种治疗方法,比如助听器、植入式听觉设备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耳朵的聋,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总的来说,一只耳朵的聋会对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面对
和治疗来克服这些困难,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希望每位受到一只耳朵聋影响的人都能够坚强乐观地面对,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让生活重新充满活力。
耳聋对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耳聋对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及应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4b082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c.png)
耳聋对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及应对方法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觉障碍,它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能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耳聋对生活与学习的具体影响,并提供一些应对方法以帮助受到耳聋困扰的人们。
一、耳聋对生活的影响1. 社交障碍:耳聋使得患者在与他人进行对话时面临交流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听到别人说话,容易与周围人产生隔阂,导致社交活动的减少。
2. 心理压力:由于耳聋带来的交流障碍,患者会面临诸多困扰,如沟通困难、被人误解、自卑心理等。
这些心理压力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3. 工作困难:耳聋对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需要倾听和参与团队合作的工作。
耳聋患者可能无法听到工作中的指导和信息,因此,很容易出现误解和错误。
4. 安全问题:耳聋可能产生安全隐患,例如无法听到警铃、警笛和交通信号灯的声音,从而增加了在日常生活中的风险。
二、耳聋对学习的影响1. 听力障碍:耳聋患者面临最直接的问题是无法听到教师讲解的内容。
这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错过了很多重要信息,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术表现。
2. 阅读负担增加:为了弥补听觉缺陷带来的困扰,耳聋患者需要更多地依赖书本和笔记进行学习。
这增加了他们的阅读负担,也可能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学业压力:由于听力障碍和阅读负担的增加,耳聋患者常常面临学习难题和能力差距。
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学业压力,而影响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和自信心。
4. 学习方式改变:耳聋患者常常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和技术来帮助他们学习,例如使用耳机、口形明白器、手语等。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三、耳聋应对方法1. 辅助工具利用:耳聋患者可以使用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辅助工具来改善听力。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听到更清晰的声音,提高日常交流和学习的效果。
2. 社交技巧培养: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和交流培训,耳聋患者可以学习一些有效的社交技巧,如面对面交流,倾听训练和表达技巧等。
无声世界的有声希望
![无声世界的有声希望](https://img.taocdn.com/s3/m/0dbc51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3.png)
无声世界的有声希望一、引言人们经常说“听到的声音如此美妙”,但我们是否真正认识到身边有许多人无法享受到这美妙的声音呢?残疾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无声世界的有声希望。
二、聋人生活的挑战1.1 聋人生活的困惑对于听力障碍者而言,生活中的很多基本交流方式都会受到影响,如同听力丧失一样,他们无法借助于声音获得与他人的沟通。
这导致了很多困惑和挫败感,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无声的孤独。
1.2 群体间的隔阂聋人生活在一个相对无声的世界中,这使得他们与听力正常的人之间存在着沟通上的困难。
作为一种感官障碍,聋人被视为身体上的残疾,往往受到社会的歧视和孤立。
三、无声世界中的有声希望2.1 被听力障碍者救赎的助听器助听器是现代科技给予聋人的最大的一份礼物,它通过扩大外界声音的大小和清晰度,帮助聋人获取声音信息。
简单的说,它能够把丰富的声音呈现给听力障碍者,帮他们重获听觉感知,让他们走出沉默。
2.2 刻不容缓的手语普及手语对于听力丧失的人非常重要,它是一种专门的手势和身体动作的语言,使聋人可以通过手势进行日常交流。
随着手语研究的深入,手语普及也变得刻不容缓。
各国纷纷推动手语普及,让更多人学习手语,促进聋人与听障者之间的交流。
四、国际社会对无声世界的扶助3.1 高科技解决方案各种高科技手段被应用于聋人群体,以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例如,人工耳蜗已经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聋人恢复听力,而智能手机上搭载的即时文本转语音和语音识别技术则为聋人提供了更方便的交流方式。
3.2 教育和培训计划为了帮助聋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许多国家推出了专门的教育和培训计划。
这些计划旨在提供专业的听力康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使聋人能够拥有更好的人生。
五、社会关爱带来的有声希望4.1 听力友好的环境建设在许多国家,政府和组织都开始重视听力友好的环境建设,包括提供手机短信服务、音频描述、孤独症识别技术等。
这些举措为听力障碍者提供了更多独立和便捷的交流方式,让他们融入社会更加容易。
聋生的心理障碍及健康心理探析
![聋生的心理障碍及健康心理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1fab43f524ccbff12184e8.png)
聋生的心理障碍及健康心理探析概要:只要全社会都能关心、尊重、理解帮助聋人,形成一个让他们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到社会的温暖,他们一定会消除心理障碍,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所谓心理障碍,就是指个体无法有效地按社会规范或适宜的方式去适应环境要求,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异常状态。
心理障碍是对许多不同种类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统称。
相反,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精神状态,包括自我身心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情绪稳定、乐意和胜任工作,人际关系和谐等。
一、引起聋生心理障碍的原因1、生理缺陷的影响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缺少语言,接受信息少,容易在思想上产生主观片面的毛病;与正常人交往困难,缺乏热情,容易产生不合群的现象,久之便孤僻、胆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自卑,表现出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的心态,如此等等。
2、不良家庭氛围的影响家庭作为学生第一所永久的学校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而许多聋生家长却常以语言不便为由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给了学校,他们有的采取粗暴的态度,稍有不对就是一阵暴打,导致聋生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则采取骄惯、放任的态度,以物质和金钱的满足来代替教育,导致孩子产生骄傲、自大、自私心理,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小偷小摸现象就随之而来;有的家长则采取丢弃态度,任其自生自灭,使其缺乏人间温情,对人产生敌意。
3、学校教育和管理方法不当的影响为了聋生安全起见,聋校多采用封闭式管理,使聋生交往范围缩小.交往对象局限于聋生之间,使交往能力得不到发展,社会经验不丰富,长此以往,造成聋生交往心理障碍,显得不开朗、坦率,对社会有好奇之心而无热情。
大多聋校没有突破传统教育的框框,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推广不够,对聋生的教育手段陈旧、单调,聋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少聋校定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咨询和指导。
4、社会歧视的消极影响在社会上,聋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普遍遭受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表现在:难找工作,既使找到了,也是苦、脏、累的工作,并且收入菲薄:难找对象,谁也不愿娶嫁聋哑人;难受到重视,往往是嘲笑、可怜、施舍的对象,造成他们心理的失衡,产生不满、怨根、怀疑并否定一切和敌对心理。
浅谈聋人的心理对生活的影响
![浅谈聋人的心理对生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a9e536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2.png)
浅谈聋人的心理对生活的影响浅谈聋人的心理对生活的影响摘要残疾人不仅因身上的残疾而特殊,而且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般来说,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与普通人不同,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卑是各类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
此外,每一类残疾人又有其独具的性格特点。
聋人和其他障碍者相对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听障所带来的不便和烦恼是隐性的,不易被正常人察觉到。
因为常人之间的精神活动往往要借助于听觉,用口语来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
而失去听觉,就容易造成精神活动的贫乏,导致心理上的压抑、苦闷,甚至心理上的扭曲。
所以聋人心理是最难调整的。
关键字:聋人心理生活影响残疾人不仅因身上的残疾而特殊,而且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般来说,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与普通人不同,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卑是各类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
此外,每一类残疾人又有其独具的性格特点。
盲人性格比较内向,温文尔雅,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丰富的情感,情感体验比较深沉而含蓄,很少爆发式的对外表达;他们喜欢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比较深刻。
聋人则与盲人相反,他们的性格比较外向,情感反应方式比较强烈,频度高但持续时间短。
聋哑人性格豪爽、耿直,“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很少拐弯抹角。
聋人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不大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
有的聋人倾向于眼前世界,考虑长远利益少。
有的聋人偏重于物质世界和情感的直接表达,而不愿意去深入探索知识世界的内涵。
他们对生活是通过直接乐趣、具体行动和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分析的。
肢体残疾者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倔强和自我克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可以把一切不平和怨恨忍受下来,只是到了难以忍受的时候才会爆发。
行为和人格偏离的患者,由于情绪极不稳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极差,其行为受情绪的影响很大。
至于智残患者,他们的整个心理水平都是低下的,因而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特别是严重智残者,只能由生物本能来支配其行为。
耳聋造成的心理危害有哪些
![耳聋造成的心理危害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2de6ff30c22590103029d0a.png)
耳聋造成的心理危害有哪些
*导读: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觉神经障碍性疾病,往往会给
患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患者应该及时采……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觉神经障碍性疾病,往往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患者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危害,那么,耳聋造成的心理危害有哪些?以下为您做了详细的介绍。
*耳聋造成的心理危害有哪些?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卑感:对耳聋本身和聋人群体的社会地位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水平偏低。
2、固执心理:由于耳聋导致听觉受损,接受知识和信息量
偏少,理解问题的能力偏低。
3、报复心理:耳聋患者产生报复的原因与他们自我为中心
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激怒等特点有关。
4、偷盗心理:耳聋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除耳聋的客观
原因外,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的滞后,也是造成耳聋患者心理出现特异现象的原因。
耳聋造成的心理危害有哪些?以上为您做了详细的介绍,患
者一旦出现耳聋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以免错诊、误诊,延误病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避免不必要
的困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聋人的心理对生活的影响摘要残疾人不仅因身上的残疾而特殊,而且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般来说,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与普通人不同,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卑是各类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
此外,每一类残疾人又有其独具的性格特点。
聋人和其他障碍者相对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听障所带来的不便和烦恼是隐性的,不易被正常人察觉到。
因为常人之间的精神活动往往要借助于听觉,用口语来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
而失去听觉,就容易造成精神活动的贫乏,导致心理上的压抑、苦闷,甚至心理上的扭曲。
所以聋人心理是最难调整的。
关键字:聋人心理生活影响残疾人不仅因身上的残疾而特殊,而且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般来说,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与普通人不同,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卑是各类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
此外,每一类残疾人又有其独具的性格特点。
盲人性格比较内向,温文尔雅,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丰富的情感,情感体验比较深沉而含蓄,很少爆发式的对外表达;他们喜欢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比较深刻。
聋人则与盲人相反,他们的性格比较外向,情感反应方式比较强烈,频度高但持续时间短。
聋哑人性格豪爽、耿直,“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很少拐弯抹角。
聋人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不大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
有的聋人倾向于眼前世界,考虑长远利益少。
有的聋人偏重于物质世界和情感的直接表达,而不愿意去深入探索知识世界的内涵。
他们对生活是通过直接乐趣、具体行动和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分析的。
肢体残疾者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倔强和自我克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可以把一切不平和怨恨忍受下来,只是到了难以忍受的时候才会爆发。
行为和人格偏离的患者,由于情绪极不稳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极差,其行为受情绪的影响很大。
至于智残患者,他们的整个心理水平都是低下的,因而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特别是严重智残者,只能由生物本能来支配其行为。
一位聋人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听健人世界里廿年的亲身体验谈聋人和其他障碍者相对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听障所带来的不便和烦恼是隐性的,不易被正常人察觉到。
因为常人之间的精神活动往往要借助于听觉,用口语来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
而失去听觉,就容易造成精神活动的贫乏,导致心理上的压抑、苦闷,甚至心理上的扭曲。
所以聋人心理是最难调整的。
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聋人,他们对精神上的需求不会很高,所以不会因为精神需求的贫乏而感到压抑;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聋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智力越发达,思维越丰富,就越需要精神营养,这时听不见就成了他们最大的障碍。
他们越不甘受制于自身的听力限制,就越容易痛苦。
而这些痛苦,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予以克服。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聋人能够受到较高的教育。
所以,如何培养聋人良好的心态,就成了聋人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态,受了较高教育的聋人长大成人后,就会大大减少因听障而带来的心理上的压抑和苦闷,从而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聋人如何战胜心理上的压力,与主流社会相协调,也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培养良好心态的问题,他有着切身的感悟。
从小到大,整整二十年的人生历程,使他明白人活着,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学会往好的方面想,这样才会使人生的色彩明亮起来。
家人对他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他的人生观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可以说,他的成长经历了四个阶段,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即如何看待自己是一个聋人的问题。
他自幼双耳失聪,父母为他跑遍了大江南北,吃了不知多少苦,找了不知多少人,花了不知多少钱,也没能治好他的耳朵。
这就是他成长的第一阶段:就聋治聋。
到了三岁半,父母发现,再这样下去,只会耽误了对他的教育。
当时,他们仅仅希望他学会说话,所以就开始潜心的教他学说话。
直到6、7岁,他才能说出较为流利、顺畅的普通话。
这就是他成长的第二阶段:就哑治哑。
在这一阶段,有朦朦胧胧的感觉到自己是个聋人,但并没觉得它会给他带来什么。
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亲为了让他赶上并超过同龄的健生孩子,特别注重对他的智力的开发。
这就是他成长的第三阶段:智力开发在这一阶段,他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创造了许多奇迹。
八岁时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在普通小学连跳两级;并由此获得了全国十佳少年等荣誉称号,得到了社会会的承认。
这时,他十分自信,甚至有点骄傲,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聋人。
但是上了中学后,由于他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
加上自己听不见在人际关系上屡受挫折。
可以说,劣境没有打败他。
荣誉倒差点击垮他。
这时。
他才醒悟过来。
自己毕竟是一个聋人,生活也并不像他想的这么简单。
他开始正视自己是一个聋人。
但是,却由此带来了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父亲也从这个挫折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智力开发只是表面的现象,良好心态才是教育的根本。
所以他父亲改变了对他教育上的总体方向,由智力开发转向了良好心态的培养。
这,也就是他成长的第四阶段:良好心态的培养。
差不多十年后,他才明白,聋人应该既正视自己是聋人,又忘记自己是聋人,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不能绝对化。
我深感,如果一个聋人,生活在听力残疾和由于失聪而导致的心理残疾的双重阴影下,活着将会是一件多苦多累的事啊!反之,在良好的教育下,聋人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则可以弥补听力上的缺陷,活出一个快乐而美丽的人生来。
卡耐基曾经说过:成功= 85%的人际关系+ 15%的努力。
可见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
而聋人由于失聪,在交往上处于劣势,是弱者。
但是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性格和心态,甚至可以弥补听障这一不足。
下面,我想就几个常见的聋人心理谈谈如何战胜心理上的压力,在正常人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主流社会的真正的一分子。
1、孤独感孤独感是聋人最易产生的负面情绪。
当周围的同学谈笑风生,无意把你气壮山撇在一旁时,就会产生这种感觉。
独自一人的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群中的孤独。
在公众场合下,人越多,聋人就越难插进去和他们说话,无论你多么想插进去凑凑热闹,但始终是不现实的。
而聋人就必须天天感觉这种孤独。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自己正处在一望无垠的沙漠里,无人能救。
一天两天,还可以忍受,但是天天如此,难免心理上承受不住。
久而久之,深深的强烈的孤独感就不知不觉的深埋心中。
最可怕的就是自己已经麻木不仁到了竟然不知道有一种孤独感正埋在内心深处的地步。
正是这些孤独感,让他们感到聋人的群体的亲和感,但是正是因为这样,使部分聋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聋人群体的特殊性,使聋人觉得天下聋人皆朋友。
聋人觉得自己只有进入聋人社会群体,才能真正体会到被理解和被接纳的快乐。
一小部分犯罪的聋人正是利用一般聋人的特性,哄骗、威胁其他聋人犯罪。
而大多数聋人容易轻信别的聋人的话,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如一个五年级的聋生,在学校还是大队长。
暑假的一天,他一个人在马路上溜达,四五个聋人迎面走上来,和他边打手势边说话。
聋生一见他们,就别提有多高兴,有说有笑地交谈开了,况且他们中有的还是已毕业的校友。
那些聋人说带他出去玩几天。
他正好没事做,因而听信他们的话,跟着坐火车、乘汽车,转战各大城市,吃住宾馆。
可是后来,那些聋人的钱用完了,就商量去偷。
开始他确实害怕,说自己不干;聋青年威胁他,叫他把用的钱还出来;继而他说自己不会,聋人说教他,让他在旁边望望风,学学就可以了。
第一次,他们一起到服装店假装买衣服,他和两个聋人望风,一个试穿衣服,另一个就趁老板不注意,拎走了一个包,里面有两部手机,两千多元钱。
他分到了二十多元钱,尝到了甜头——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钱。
从此,他也走上了犯罪道路。
2、自卑感这是每个残疾人都有的一种情感体验。
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比普通人多得多,如果从他人甚至亲属那里又得不到足够的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歧视,就会产生自卑情绪。
他们在家庭和就业等问题上比普通人困难得多,自尊心受到伤害,可能加重自卑的情感体验生理的缺陷使聋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自卑。
其次,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交往中的自信。
在面临新环境时错误的衡量自己的能力,消极心理暗示造成的心理负担限制了能力的发挥导致失败。
这种结果形成一种消极反馈,印证了自卑者的认识,使自卑感在内心根深蒂固。
第三,自我认识不足,对自己估计过低。
聋人通过别人的评价和与他人比较认识自己的长短优劣,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愿意接受较低评价,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同时反省自己,过度严格要求自己,越严越觉得自己不足,形成消极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
第四,挫折的影响。
聋人在受挫后,由于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微弱的挫折给予他们难以忍受的打击,使其自卑。
聋人只是缺乏接受能力,不敢正视现实的无情,有时拒绝社会的欢迎,有时抱怨社会的冷落,踌躇不前,无论是艰苦奋斗,还是勇气志气,都是只能回到原处。
聋人要想克服自卑,必须在思想上,在心理上,都是必须要做好准备,学会勇气接受现实的无情,知难而上,艰苦奋斗,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心理素质,能够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客观上,从实际上出发,聋人也不可固执己见。
否则,他们以后每次做事时总是经常遇到自卑感的腼腆。
中国俗语说得很好的一句话,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还有一名来自于澳洲的重度残疾人约翰,对待多么残酷无情的现实表示心胸开阔,其生命却坚强不屈,不怕万次失败,只有一口气,才能艰苦奋斗也不懈,能够实现到成功!他访问中国时,演讲打动千万名中国人心。
他的高尚精神,使我体会到:残疾人的人生经验比健全人还多,精神财富比健全人还多。
聋人是残疾人的一部分,对于健全人而言,聋人就应该有自豪感。
多年来,基于约翰精神的影响,经过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改变我自卑心理的原状,对于无情的现实表示乐观,获得自我解放。
我告诉你们,不要认为聋人是社会最不幸的残疾人,因为聋人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社会上最幸运的聋人。
因为聋人活着时,总是有很多机会,哪怕万次失败,正视社会无情的挑战,仍是艰苦奋斗也不懈,能够努力实现自己的成功!聋人本来固有多大的痛苦,却是正常的。
因为这是聋人生命的本质,也没有什么自卑、悲观、抱怨。
3、敏感由于他们身上的残疾容易使自己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都特别地敏感,尤其是容易计较别人对他们不恰当的称呼。
如称他们为“残废人”,会引起普遍的反感;盲人反对别人称其为“瞎子”;瘫痪病人忌讳称其为“瘫子”等等。
如果别人做出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忍受,甚至会立即产生愤怒情绪,或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
聋人由于双耳失聪,仅靠双眼来观察社会和现况。
因是直观性的,难免只看到表面存在的现象,而不大去考虑实际面貌。
在人际交往和对待事物中,易会产生错误的判断,对他人和自己都带来难堪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