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人的心理对生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聋人的心理对生活的影响

摘要

残疾人不仅因身上的残疾而特殊,而且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与普通人不同,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卑是各类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此外,每一类残疾人又有其独具的性格特点。聋人和其他障碍者相对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听障所带来的不便和烦恼是隐性的,不易被正常人察觉到。因为常人之间的精神活动往往要借助于听觉,用口语来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失去听觉,就容易造成精神活动的贫乏,导致心理上的压抑、苦闷,甚至心理上的扭曲。所以聋人心理是最难调整的。

关键字:聋人心理生活影响

残疾人不仅因身上的残疾而特殊,而且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与普通人不同,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卑是各类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此外,每一类残疾人又有其独具的性格特点。盲人性格比较内向,温文尔雅,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丰富的情感,情感体验比较深沉而含蓄,很少爆发式的对外表达;他们喜欢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比较深刻。聋人则与盲人相反,他们的性格比较外向,情感反应方式比较强烈,频度高但持续时间短。聋哑人性格豪爽、耿直,“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很少拐弯抹角。聋人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不大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有的聋人倾向于眼前世界,考虑长远利益少。有的聋人偏重于物质世界和情感的直接表达,而不愿意去深入探索知识世界的内涵。他们对生活是通过直接乐趣、具体行动和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分析的。肢体残疾者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倔强和自我克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可以把一切不平和怨恨忍受下来,只是到了难以忍受的时候才会爆发。行为和人格偏离的患者,由于情绪极不稳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极差,其行为受情绪的影响很大。至于智残患者,他们的整个心理水平都是低下的,因而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特别是严重智残者,只能由生物本能来支配其行为。

一位聋人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听健人世界里廿年的亲身体验谈聋人和其他障碍者相对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听障所带来的不便和烦恼是隐性的,不易被正常人察觉到。因为

常人之间的精神活动往往要借助于听觉,用口语来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失去听觉,就容易造成精神活动的贫乏,导致心理上的压抑、苦闷,甚至心理上的扭曲。所以聋人心理是最难调整的。

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聋人,他们对精神上的需求不会很高,所以不会因为精神需求的贫乏而感到压抑;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聋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智力越发达,思维越丰富,就越需要精神营养,这时听不见就成了他们最大的障碍。他们越不甘受制于自身的听力限制,就越容易痛苦。而这些痛苦,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予以克服。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聋人能够受到较高的教育。所以,如何培养聋人良好的心态,就成了聋人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态,受了较高教育的聋人长大成人后,就会大大减少因听障而带来的心理上的压抑和苦闷,从而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聋人如何战胜心理上的压力,与主流社会相协调,也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培养良好心态的问题,他有着切身的感悟。从小到大,整整二十年的人生历程,使他明白人活着,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学会往好的方面想,这样才会使人生的色彩明亮起来。家人对他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他的人生观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可以说,他的成长经历了四个阶段,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即如何看待自己是一个聋人的问题。

他自幼双耳失聪,父母为他跑遍了大江南北,吃了不知多少苦,找了不知多少人,花了不知多少钱,也没能治好他的耳朵。这就是他成长的第一阶段:就聋治聋。

到了三岁半,父母发现,再这样下去,只会耽误了对他的教育。当时,他们仅仅希望他学会说话,所以就开始潜心的教他学说话。直到6、7岁,他才能说出较为流利、顺畅的普通话。这就是他成长的第二阶段:就哑治哑。在这一阶段,有朦朦胧胧的感觉到自己是个聋人,但并没觉得它会给他带来什么。

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亲为了让他赶上并超过同龄的健生孩子,特别注重对他的智力的开发。这就是他成长的第三阶段:智力开发在这一阶段,他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八岁时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在普通小学连跳两级;并由此获得了全国十佳少年等荣誉称号,得到了社会会的承认。这时,他十分自信,甚至有点骄傲,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聋人。但是上了中学后,由于他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加上自己听不见在人际关系上屡受挫折。可以说,劣境没有打败他。荣誉倒差点击垮他。这时。他才醒悟过来。自己毕竟是一个聋人,生活也并不像他想的这么简单。他开始正视自己是一个聋人。但是,却由此带来了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父亲也从这个挫折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智力开发只是表面的现象,良好心态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他父亲改变了对他教育上的总体方向,由智力开发转向了良好心态的培养。这,也就是他成长的第四阶段:良好心态的培养。差不多十年后,他才明白,聋人应该既正视自己是聋人,又忘记自己是聋人,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不能绝对化。

我深感,如果一个聋人,生活在听力残疾和由于失聪而导致的心理残疾的双重阴影下,活着将会是一件多苦多累的事啊!反之,在良好的教育下,聋人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则可以弥补听力上的缺陷,活出一个快乐而美丽的人生来。

卡耐基曾经说过:成功= 85%的人际关系+ 15%的努力。可见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而聋人由于失聪,在交往上处于劣势,是弱者。但是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性格和心态,甚至可以弥补听障这一不足。下面,我想就几个常见的聋人心理谈谈如何战胜心理上的压力,在正常人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主流社会的真正的一分子。

1、孤独感

孤独感是聋人最易产生的负面情绪。当周围的同学谈笑风生,无意把你气壮山撇在一旁时,就会产生这种感觉。独自一人的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群中的孤独。在公众场合下,人越多,聋人就越难插进去和他们说话,无论你多么想插进去凑凑热闹,但始终是不现实的。而聋人就必须天天感觉这种孤独。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自己正处在一望无垠的沙漠里,无人能救。一天两天,还可以忍受,但是天天如此,难免心理上承受不住。久而久之,深深的强烈的孤独感就不知不觉的深埋心中。最可怕的就是自己已经麻木不仁到了竟然不知道有一种孤独感正埋在内心深处的地步。正是这些孤独感,让他们感到聋人的群体的亲和感,但是正是因为这样,使部分聋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