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完全解析(思路+方法+答题公式) 高中初中均可

合集下载

2011版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2011版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2011版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角度设问示例答题步骤答题范式考题直击参考答案修辞手法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野夕答孙郎擢何逊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2008·四川卷延考区)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

诗人末句中用“流水”来比喻对朋友的一种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描写手法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2010·全国卷Ⅰ)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完全解析(思路方法答题公式)高中初中均可

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完全解析(思路方法答题公式)高中初中均可

00两个版块:(一)诗歌的特点(有大概的认识)(二)诗歌鉴赏步骤(考试答题模板、大致思路、常见题型)有详细解析,以及考试的真题举例和层层剖析。

让你一步步学会抽丝破茧借诗歌鉴赏题。

(一)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都要求进行艺术的集中概括,但是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较,要求集中性、概括性的程度更高。

诗歌怎样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呢?一般地讲,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之中,通过描写这典型事物的形象特征,就可以表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具有更普遍的思想意义。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诗通过描写一个歌女弹奏琵琶的事件,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

诗的前半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集中描绘琵琶弹奏的音乐,表现歌女“平生不得志”的“幽情暗恨”,隐约地反映着她的“心中无限事”。

紧接着第二段(从“沈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歌女自述其生活遭遇,集中概括了她从少到老的生活经历,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京城长安的繁华生活。

末尾一段,诗人自叙受谗被贬,谪居浔阳城的生活景况。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万能公式》教学课件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万能公式》教学课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 的?请简要叙 述。
•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 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2019/4/24
高三语文备课组gzp
• 【解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第一 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 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 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 什么寓意?
•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2019/4/24
高三语文备课组gzp
• 【解析】第一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 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 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 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的提示作用。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 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体诗句分 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 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 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
③ 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
④ 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
⑤ 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
⑥ 抒发个人忧愁、寂寞、苦闷、伤感、恬淡、闲适
之201情9/4./24
高三语文备课组gzp
【公式运用例析】
• 2008年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2019/4/24
高三语文备课组gzp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 进行简要分析。

2011高考语文命题角度及解题模式(诗歌鉴赏)

2011高考语文命题角度及解题模式(诗歌鉴赏)

2011高考语文命题角度及解题模式(诗歌鉴赏)一、考点解析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

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

二、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例析:1、形象:身份+性格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深层含义)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1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解析及诗文赏析(16套)

2011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解析及诗文赏析(16套)

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精析及诗文赏析一、(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3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解析: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

赏析: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作者意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词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其实很象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

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亲朋。

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似乎是鸿雁声声;然而,四望苍穹,暮云璧合,并无大雁的踪影。

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的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

“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

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

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编者按】曾经连续四年(2007至2010年)利用业余时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资料,这样做,一是的确喜欢诗歌鉴赏,二是想为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和中学师生复习备考提供方便。

今年,我一如既往地继续在第五个年头编写诗歌解析资料,目的不变。

资料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由于时间紧迫,错漏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

)——黄平科【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

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

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

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

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答题技巧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答题技巧,掌握了语文水平能提高一大截儿~中小学朗读者11月20日今天,白杨老师为同学们整理了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去轻松应对考试......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2011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及公式(配古代诗歌意象归类)

2011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及公式(配古代诗歌意象归类)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答题方法及公式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方法【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歌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2) 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二、试题类型及答题公式■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或: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步骤: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公式: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要点及解法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要点及解法

2011年诗歌鉴赏题命题要点及解法对古代诗歌阅读的“鉴赏评价”,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试说明》做了如下阐释:(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4)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技巧一:品味语言,推敲词句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清新,有的古朴。

人称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一种清新美。

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

有的诗语言明朗,直露平实,有的却含蓄蕴藉,言此意彼。

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

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经典试题]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2005年全国卷Ⅱ)邯郸冬至①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 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参考答案] 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2.分析积极修辞手法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反复等。

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用的就是双关;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先用设问,后用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绵长久远的愁思。

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经典试题] 苏轼《海棠》诗的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2007年重庆卷)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参考答案] 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喻人。

2011诗歌鉴赏技巧答题思路

2011诗歌鉴赏技巧答题思路

炼字题解题步骤: 炼字题解题步骤: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样的感情。 样的感情。
总结答题范式:释含义( 总结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 中的含义) 描景象 描景象( 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象) 点情境 点情境( 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 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使用叠词。增强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 使用叠词。增强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诗中整齐 的形式,把分散的山、情组成一个整体; 的形式,把分散的山、情组成一个整体;借助音 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和谐贯穿,一气回旋。 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和谐贯穿,一气回旋。增 强了诗歌幽寂凄清的感情色彩。 强了诗歌幽寂凄清的感情色彩。
•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 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 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 步骤一描图景)。 动(步骤一描图景 。这是一幅明 步骤一描图景 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点氛围 步骤二点氛围)。 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点氛围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 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析情 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析情 感)。 。
四、鉴赏诗歌的语言——语言特色 鉴赏诗歌的语言 语言特色
A 整体语言风格题提问方式: 整体语言风格题提问方式: 1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 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基础试题07-06 1810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全国新课标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2011诗词鉴赏2011答题模式共29页PPT资料

2011诗词鉴赏2011答题模式共29页PPT资料
第二步分析运用:上片用“云边孤雁, 水上浮萍”的比喻,下片用“尘随马去, 月遂舟行”的比喻。
第三步点明情感:上片用“云边孤雁, 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 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 表现思念之切。
谢谢!
29
答题要点: 第一步运用手法:夸张手法、想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 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 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 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第三步点明作用:诗人遇赦而心情轻快,眼 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欢乐喜悦得如同身处仙 境。
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 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
答题模式四步走: 第一步:象(若题中已点出可省略)。 第二步:意 第三步:境 第四步:情
第五步:总
广东卷16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 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 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 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 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 《梅花落》。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 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第一步指出手法: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 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的意境。)
技巧型
“技巧”即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 大类。抒情手法分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 (含托物言志如《石灰呤》,托物寓理 如《观书有感》);描写手法主要有衬 托(正衬和反衬),联想和想象、对比、 白描等;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用的有比 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等。 技巧型的题在题型设计上多考查分析技 巧手法的类别和作用。

2011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

2011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

2011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诗歌鉴赏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最全整理,适用所有高中生

诗歌鉴赏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最全整理,适用所有高中生

诗歌鉴赏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最全整理,适用所有高中生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也是容易丢分的题型。

鉴于此,今天将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考题型以及答题技巧进行梳理分享给大家。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

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

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

答题时一般遵循先点题后分析(翻译+情感)的套路。

下面就常见的六类题型的答题模式以及知识点来做详细解说。

一、形象意境类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品质,或抒发感慨:① 菊花:坚强、清高、冰清玉洁、超凡脱俗;、② 梅花:坚强、不屈不挠、纯净洁白、冰清玉洁;③ 松柏:坚贞不屈、孤直坚强;④ 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忠贞、有节操;⑤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⑥ 草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感慨;⑦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送别类意象,活表达依依不舍,或叙写别后思念:杨柳、长亭、南浦、酒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境1、孤寂冷清羁旅诗2、恬静优美山水田园诗3、雄浑壮阔边塞诗4、萧瑟凄凉秋景雨夜等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1傲视权贵,傲岸不急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多愁善感、惜时惆怅的形象9爱恨情长的形象【设问方式】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万能公式

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万能公式

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万能公式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是语文考试中比较重要的简答类题,需要受到学生和老师的一并重视,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万能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万能公式(一)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万能公式(二)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万能公式(三)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两个版块:(一)诗歌的特点(有大概的认识)(二)诗歌鉴赏步骤(考试答题模板、大致思路、常见题型)有详细解析,以及考试的真题举例和层层剖析。

让你一步步学会抽丝破茧借诗歌鉴赏题。

(一)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都要求进行艺术的集中概括,但是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较,要求集中性、概括性的程度更高。

诗歌怎样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呢?一般地讲,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之中,通过描写这典型事物的形象特征,就可以表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具有更普遍的思想意义。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诗通过描写一个歌女弹奏琵琶的事件,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

诗的前半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集中描绘琵琶弹奏的音乐,表现歌女“平生不得志”的“幽情暗恨”,隐约地反映着她的“心中无限事”。

紧接着第二段(从“沈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歌女自述其生活遭遇,集中概括了她从少到老的生活经历,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京城长安的繁华生活。

末尾一段,诗人自叙受谗被贬,谪居浔阳城的生活景况。

诗中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将诗人与歌女都从帝京沦落到“天涯”的生活遭遇和“不得志”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从而使所反映的生活事件更具有普遍意义。

结尾“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更是集中地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在心中的思想感情。

全诗不论是描写景物、叙述事件或是抒发感情,都是十分集中、凝炼的。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诗只有八句五十六字,由于选择了长征过程中最富有特色、最有代表的事物加以描写,因而能以最精炼的形式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尽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斗历程,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作者的革命豪情,显示了诗歌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的特点。

第二、抒情言志,饱和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抒情性极强,作品饱和着丰富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我国传统的诗歌理论都很重视这个特点。

《尚书·尧典》①中就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样的记载②;汉代的《毛诗序》在论及诗歌抒情言志的特点时写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里已经说明诗歌、音乐、舞蹈都是人们心中的“情”、“志”的表现,是由“情动”而引起的。

对此,汉唐及以后的学者还有不少的解释。

他们认为“情”、“志”、“意”实为一体,都是属于人的思想感情。

所谓“诗言志”,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诗歌要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实践经验证明,诗歌的创作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伴随着诗人感情的激动而进行的,是其强烈感情的产物。

郭沫若就曾经谈过诗人的感情与诗歌作品感情的密切关系。

他在《论诗三札》中说: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李杜的歌行,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

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的绝诗、日本古诗人西行上人写芭蕉的歌句,泰戈尔的《新月集》。

①这里说“雄浑”的诗是由“大波大浪的洪涛”式的感情形成的,“冲淡”的诗则是由“小波小浪的涟漪”式的感情形成的。

其中所举中外诗人的作品,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但都渗透着诗人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

饱和着诗人的思想感情既然是诗歌的一个根本性的特点,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高尚健康、还是低级庸俗;是真情实感、还是虚情假意;是同时代精神、人民感情相联系,还是脱离时代、脱离群众的“自我表现”,就直接影响作品的格调和艺术价值了。

因此,高尔基说“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②郭沫若说:“抒情不仅是抒写个人的感情,要抒写时代的感情。

把个人和集体打成一片,把作者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有把握抒写时代的感情。

”③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诗歌不仅要有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要将思想感情与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融为一体,通过生动优美的形象感染读者。

这就需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联想和幻想,从而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将人的心灵感受和丰富情感表现出来。

因此,对于诗歌而言,想象、联想和幻想,不仅是意象的联缀、运动,而且是意象的创造,境界的拓展,情感的释放。

没有想象、联想和幻想,也就没有诗。

无论是古诗还是新诗,是中国诗还是外国诗,想象、联想和幻想都是活跃生动而丰富多彩的。

且不说在我国从屈原的《离骚》到李白、李贺直到现代诗人郭沫若、闻一多等人的浪漫主义诗歌,有彼彼皆是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从《诗经》而发端直到杜甫、白居易再到现代诗人的艾青、田间等偏重于现实主义的诗歌,也都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诗经》首篇的《关睢》起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讲是“起兴”,从想象联想的角度讲,则属于相似性联想。

白居易是有定评的现实主义诗人,但不仅他的《琵琶行》、《长恨歌》想象瑰丽,联想丰富,就是他那《江南好》的词调,也实在是一幅想象创造的胜景挚情。

至于在外国诗歌中,不论是拜仑、雪莱,还是歌德、海涅,不论是普希金、莱蒙托夫,还是惠特曼、泰戈尔,其作品都同样有想象、联想和幻想的鲜明特点。

第四、语言的音乐美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

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的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

节奏是诗歌语言音乐性的最主要因素,包括诗句中音节有规律的间歇和停顿,即通常讲的“拍节”和“顿数”,也包括音响的抑扬相间和强弱配合。

节奏的强弱缓急与人的思想情绪有直接的联系,例如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军歌的歌词“向前进、向前进”的节奏,与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洪湖水、浪打浪”的节奏就迥然不同。

前者激昂短促,是战斗情绪的表现;后者平和舒缓,是愉快心情的表现。

郭沫若在《论节奏》中说:情绪的进行自有它的一种波状的形式,或者先抑而后扬,或者先扬而后抑,或者抑扬相间,这发现出来便成了诗的节奏。

所以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①关于音韵、声调方面的音乐美规律,在前一章讲述文学作品语言的音乐性特点时已有具体说明,这里从略。

一.鉴赏用词之妙(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静夜思是个例外吧!)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

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

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

后一句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

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然,观察何其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3)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

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二)诗歌鉴赏步骤1. 语言分析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

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

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