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有哪些
专利侵权判定标准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标准

专利侵权判定标准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利侵权判定标准与假冒专利行为的认定在知识产权领域,专利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对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的处罚

对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的处罚3-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4-1.《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三十一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行政处罚。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核实。
当事人提出的事实属实、理由成立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予以采纳。
4-2. 《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三十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的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5-1.《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二十九条案件调查终结,经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批准,根据案件情况分别作如下处理:(一)假冒专利行为成立应当予以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二)假冒专利行为轻微并已及时改正的,免予处罚;(三)假冒专利行为不成立的,依法撤销案件;(四)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5-2.《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三十三条经调查,假冒专利行为成立应当予以处罚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制作处罚决定书,写明以下内容:(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二)认定假冒专利行为成立的证据、理由和依据;(三)处罚的内容以及履行方式;(四)不服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处罚决定书应当加盖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公章。
6-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条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6-2.《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四十九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通过寄交、直接送交、留置送达、公告送达或者其他方式送达有关法律文书和材料。
三起实践中的假冒专利案件

三起实践中的假冒专利案件专利权是权利人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它可以为权利人带来一定的收益,有些人就是看中了专利产品这一特点,就假冒他人专利,殊不知已经涉嫌犯罪,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实践中的假冒专利的案例。
三起实践中的假冒专利案件案例一、2000年7月21 日,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维持了阳谷县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周小波因假冒专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 年并处罚金 5 万元。
据称,这是我国新刑法颁布以来判决的全国首例假冒专利案。
案例二、2001年6月4日,阳谷县法院一审以假冒专利罪,分别判处被告单位河北省霸州怡兆玻璃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罚金30万元人民币,被告人李树增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10万元人民币。
据称,这是新刑法实施以来假冒专利罪的第二例判决。
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这两个案例中的被告人都被控假冒了山东阳谷玻璃工艺制品厂的专利产品——双层艺术玻璃口杯。
而事实上他们的行为只是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的民事侵权行为,并未发生未经许可使用专利权人专利号的行为,其自身产品并未加注专利权人专利号,不存在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笔者认为,有关法院正是按照所谓“实质上的假冒”,错误地理解了法律,导致错判。
200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了假冒他人专利的具体行为,错案必将得到纠正。
案例三、广东省南海市务庄华日节能电器厂因生产一种四线规格单端卤钨灯,涉嫌假冒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专利产品,被佛山市公安局立案侦查。
该局于2001年3月1日扣押该厂部分产品,拘留了该厂两位负责人,其中马戎夫于2001年4月5日经佛山市人民检察院批准被实施逮捕。
此案被《南方日报》、《佛山日报》报道为1997年新刑法实施以来佛山市首宗侵犯知识产权的单位犯罪案件。
2001年7月10日,马戎夫被佛山市公安局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为由予以释放。
事实上,被控犯罪嫌疑人并未以任何方式宣称自己的产品是专利产品,更未以任何方式加注专利权人的专利号,显然不属于假冒专利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04.12.08•【文号】法释[2004]19号•【施行日期】2004.12.22•【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刑法综合规定与解释,知识产权综合规定正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4年11月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1次会议、2004年11月11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
二00四年十二月八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1次会议、2004年11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法释[2004]19号为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三)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第四章高频考题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第四章专利法✧考情提要✧逐题击破一、选择题【单选】1.王某因履行本职工作做出了一项发明,该发明为()A.职务发明B.非职务发明C.共同发明D.委托发明2.甲获得一项产品发明专利,在专利申请m前乙已经制造相同产品,则乙可以()A.放弃该发明专利权B.转让该发明专利权C.许可他人实施该发明专利D.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该产品3.王某和刘某是甲公司的技术开发中心的工程师,在本职工作中共同作出了一项发明创造,该发明创造属于()A.职务发明B.非职务发明C.委托发明D.共同发明4.张某和王某就同样主题的发明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专利。
张某于2009年3月5日亲自将专利申请文件交到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王某于2009年3月3日将专利申请文件通过邮局寄给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于2009年3月6日收到。
假如两人的专利申请都符合要求,那么,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将专利权授予()A.张某B.王某C.张某和王某D.张某或王某5.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下列可作为实用新型专利权客体的是()A.方法发明B.粉末状物质C.颗粒状材料D.带有花纹的轮胎6.根据我国专利法,粉末、颗粒状的物质或材料可申请()A.产品发明专利B.方法发明专利C.实用新型专利D.外观设计专利7.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后收到驳回申请的决定。
自收到该驳回申请决定的通知之日起,甲申请复审的期限为()A.1个月内B.2个月内C.3个月内D.4个月内8.确定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依据是()A.请求书B.说明书C.摘要D.权利要求书9.发明专利申请人享有外国优先权的期限为()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10.我国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A.10年B.15年C.20年D.25年1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应具有新颖性,其判断的时间标准是()A.发明创造完成日B.专利申请日C.专利核准授权日D.专利公告日12.发明专利申请人请求实质审查的期限是自()A.申请日起3年内B.申请日起18个月内C.申请公布日起3年内D.申请公布日起18个月内13.下列选项中,可授予外观设计专利的是()A.单纯的色彩B.瓷砖卡通图案的设计C.新产品的生产方法D.集成电路的设计14.甲公司拥有一项产品专利,乙公司在甲公司申请专利前也自行研发出该产品并开始制造。
假冒专利的处罚是怎样的,如何处罚假冒专利行为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页眉可删)假冒专利的处罚是怎样的,如何处罚假冒专利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生活中那些严重侵犯他人专利的行为,我国将其定为假冒专利罪,依法需要对行为人进行相应的刑事处罚。
那么大家知道我国对假冒专利的处罚是怎样的吗?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为您解答。
一、假冒专利的处罚是怎样的1、《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二十条规定,单位犯本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二百一十六条的规定处罚。
2、《专利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假冒专利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1、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2、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这里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导致的专利权人直接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不包括间接经济损失。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假冒他人专利的,应当立案追究。
这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中附则的规定,是指接近本罪立案标准第1项、第2项规定的数额标准,并且已经达到该数额标准的80%以上,即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在8万元以上的,或者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40万元以上”。
假冒专利罪之冒充专利行为的入罪

Legal Sys t em A nd Soci et y 圈圈翟戳圈圈鬣鍪...。
竺塑墅!f叁箜尘圭塾垒隈冒专利罪之¨冒充专利行为¨.的入罪王良豪摘要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在界定假冒专利罪时存在较大分歧,刑法对假冒专利罪的规定亦存在不合理之处。
本文从专利法出发,认为应将冒充专利的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并在立法上予以修改和完善。
关键词假冒专利罪冒充专利行为专利法’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A文耄编号:1009.0592(2010)11-258-02根据现行《刑法》第216条的规定,假冒专利罪是指违反专利管理法规,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该法条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假冒”一词来描述假冒专利罪的客观行为,但对其具体含义未作界定,因此时常引发争议。
随着2008年12月《专利法》第三次修订及2010年实施的新《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出台,其舍弃了假冒专利行为与冒充专利行为的区分,将冒充专利的行为纳入到假冒专利的行为内涵之内,统称为假冒专利行为,在此情况下刑法学界对于“冒充专利行为”是否入罪的讨论又再度升温。
一、冒充专利行为的概述(一)冒充专利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冒充专利的行为是指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行为。
根据2002年公布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85条的规定(现已修订)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冒充专利行为:“(一)制造或者销售标有专利标记的非专利产品;(二)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继续在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上标注专利标记;(三)在广告或者其它宣传材料中将非专利技术称为专利技术;(四)在合同中将非专利技术称为专利技术;(五)伪照或者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由上述冒充专利行为的表现形式看,其共同的特征是:第一,其冒充的“专利”是不存在的、是虚构的,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都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过该“专利”,更未被授予过该“专利”。
第二,其制造、销售的产品或者准备制造、销售的产品并非实施他人的专利技术。
我国知识产权犯罪有七种罪名

我国知识产权犯罪有七种罪名我国知识产权犯罪有七种罪名一、侵犯商业秘密罪商业秘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实际或者潜在价值,并且对其采取了保密措施的信息,包括技术秘密、经营秘密和管理秘密。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未经合法授权,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以牟取私利或者给他人造成伤害的犯罪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罪包括盗取、侵占、非法获取、非法提供、非法使用等多种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破坏经济秩序罪。
二、侵犯著作权罪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个人智力劳动成果享有的权利。
侵犯著作权罪是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未取得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擅自复制、发行、展览、翻译、改编、演出他人作品或者以其他形式利用他人作品的犯罪行为。
侵犯著作权罪主要包括盗版、侵权创造、侵犯表演权、侵犯录制制作权等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三、侵犯专利权罪专利权是指国家授予专利申请人就其发明创造享有的在一定期限内排他的权利。
侵犯专利权罪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利用他人的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生产、销售、使用、许诺销售、进口别人的专利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侵犯专利权的犯罪行为。
侵犯专利权罪主要包括制假专利、摹仿、抄袭、非法使用专利等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制售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罪。
四、商标侵权罪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来源的特定标志。
商标侵权罪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同类商品上冒用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或者在相同或者近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以迷惑他人的犯罪行为。
商标侵权罪主要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盗用注册商标、商标侵犯等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罪。
五、非法经营罪非法经营罪是指在未依法取得经营资格的情况下,非法从事商品销售、服务提供等经营活动,以谋取非法利益的犯罪行为。
非法经营罪主要包括无照经营、非法投放商品、未经许可经营特定商品等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偷税漏税罪。
六、侵犯商业秘密罪商业秘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实际或者潜在价值,并且对其采取了保密措施的信息,包括技术秘密、经营秘密和管理秘密。
假冒专利罪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假冒专利罪司法解释是怎样的?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
假冒专利罪在我国是有明确的规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这个罪名都是做出了相应的司法解释的,但是很多人对该司法解释的内容并不熟悉。
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假冒专利罪的司法解释,供大家阅读。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假冒他人专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专利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二)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三)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十条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一)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二)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三)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四)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
第十五条单位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行为,按照本解释规定的相应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的三倍定罪量刑。
第十六条明知他人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运输、储存、代理进出口等便利条件、帮助的,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共犯论处。
第四十八条拒绝、阻碍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侵犯知识产权罪

七、侵犯知识产权罪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却屡禁不止,给创新者和创造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侵犯知识产权罪,是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这类犯罪行为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包括侵犯商标权、侵犯专利权、侵犯著作权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等。
先来说说侵犯商标权的犯罪。
商标,是用来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非法利益,未经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的,就构成了侵犯商标权的犯罪。
比如,某些小作坊生产假冒的知名品牌服装、包包,从外观到标识都极力模仿正品,以低价在市场上销售,这不仅损害了商标所有人的声誉和经济利益,也欺骗了消费者。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同样不容忽视。
专利权是对发明创造的一种保护。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
例如,有人擅自生产、销售他人享有专利的产品,或者使用他人的专利方法,这都是对创新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和侵害。
著作权是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等。
比如,一些网站未经授权就提供影视作品的下载链接,或者盗版书商大量印刷和销售未经授权的书籍,这些都严重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商业秘密对于企业的发展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假冒专利和冒充专利有什么区别

假冒专利和冒充专利有什么区别假冒专利是指在⾮专利产品上或者在产品的⼴告宣传中,标明专利权⼈的专利标记或者专利号,便公众误认为是他⼈的专利产品的⾏为。
冒充专利是指将⾮专利技术或者落后技术冒充是先进的专利技术,以骗取消费者信任的⼀种违法⾏为。
那么,假冒专利和冒充专利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店铺⼩编为您提供相关介绍,供您参考。
假冒专利和冒充专利有什么区别⼀、规定范围不同(⼀)假冒他⼈专利的⾏为:1、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的专利号;2、未经许可,在⼴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他⼈的专利号,使⼈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的专利技术;3、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他⼈的专利号,使⼈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的专利技术;4、伪造或者变造他⼈的专利证书、专利⽂件或者专利申请⽂件。
(⼆)冒充专利⾏为冒充专利⾏为是指,以⾮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专利⽅法冒充专利⽅法的⾏为。
1、制造或者销售标有专利标记的⾮专利产品;2、专利权被宣告⽆效后,继续在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上标注专利标记;3、在⼴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将⾮专利技术称为专利技术;4、在合同中将⾮专利技术称为专利技术;5、伪造或者变造专利证书、专利⽂件或者专利申请⽂件。
⼆、侵犯对象不同冒充专利⾏为冒充的是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专利,是“⽆中⽣有”,⽽假冒他⼈专利⾏为假冒的是他⼈已经取得的、真实存在的专利,是“以假乱真”。
三、相互转化存在着区别假冒他⼈专利⾏为所涉及的专利被宣告⽆效后,该⾏为就转化为冒充专利⾏为;冒充专利⾏为所使⽤的杜撰的专利号,与以后他⼈取得的专利的专利号正巧相同,该⾏为就转化为假冒他⼈专利⾏为。
四、⾏为⽅式不同假冒专利是⼀种违法⾏为,冒充专利是⼀种欺诈⾏为。
以上是⼩编为您提供的关于假冒专利和冒充专利区别⽅⾯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假冒专利和冒充专利都侵害了专利市场,欺骗了消费者。
但是对于两者可能⼤家分的不是很清楚,正确的认识两者,可以更好的维护⾃⾝的权利。
专利法知识试题

知识产权之专利权自学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于(A)年3月12日通过、()年9月4日第一次修订、()年8月25日第二次修订。
A.1984、1992、2000 B.1983、1993、1999 C.1984、1993、20002、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由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可以处(C)元以下罚款。
A.2万, B.3万, C.5万。
3、专利局审查专利申请时,认为不符合(C)规定的授权条件的,会予以驳回。
A.申请条件, B.创造性, C.专利法。
4、我国于(A)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正式成员国。
A.1980年6月3日B.1981年6月3日C.1985年3月19日5、以下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中,最早订立的是(A)。
A.《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B.《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C.《世界版权公约》6、、按照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的种类包括(B)、()和()。
A.发明、植物新品种、外观设计B.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C.发明、实用新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7、甲比乙早一周完成了一个相同的发明,但乙比甲早一天提出了专利申请,若此发明符合授予专利的条件,请问应当将专利授予(B)。
A.甲B.乙C.甲、乙共有8、根据我国专利法,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应当属于(A)。
A.单位B.发明人C.单位与发明人共有9、产品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其许可而为生产经营目的(C)其专利产品。
A.制造、使用、销售、进口B.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C.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10、外观设计的专利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其许可而为生产目的的(A)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A.制造、销售、进口B.制造、使用、销售C.制造、使用、进口11、我国专利法规定的授予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三性”条件是指(A)。
A.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B.新颖性、创造性和显著性C.新颖性、独创性和实用性12、在申请日以前6个月之内发生如下哪一种情形的,不丧失新颖性?(A)A.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B.在学术期刊上首次发表的C.自己上传到互联网上的13、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可以授予专利权的对象有(C)。
考题(一)

专利法考题(一):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简称专利法)。
2.1886年签定的《伯尔尼公约》规定,“受本公约保护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享有批准以任何方式和采取任何形式复制这些作品的专有权”。
这是国际公约中最早对版权的规定。
3.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4.专利权人有权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1991年6月1日起施行,我国已实施著作权法20年。
二、单选题:(每个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20分)1.商品使用未经核准注册商标的,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应当如何处理?(D)A.一律不得在市场上销售,违者应受行政处罚 B.原则上不许在市场上销售,但商标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C.一律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但其商标不受法律保护 D.原则上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但商标法另有规定的除外2.甲公司于1996年8月1日以“满福春”申请注册食品商标和服务商标。
经查,乙食品厂曾于1986年3月1日取得“满福春”食品注册商标,但迄今未提出该注册商标的续展申请。
在此情况下,商标局应如何处理?(C)A.可以核准该食品商标和服务商标 B.不应核准该食品商标和服务商标 C.可以核准该服务商标,但不核准该食品商标D.可以核准该服务商标,但延迟核准该食品商标3.商标注册的申请日期以下列选项中的何者为准?(B)A.申请人寄出申请书件的日期 B.商标局收到申请书件的日期 C.商标局编定申请号的日期 D.商标局发出《受理通知书》的日期4.甲酒厂生产的“太岁康”高粱酒,在本省市场上颇有名气。
以后,乙酒厂推出“状元乐”高粱酒,其酒形态和瓶贴标签的图样、色彩与“太岁康”几近一致,但使用的注册商标、商品名称以及厂名厂址均不同。
对假冒专利罪中“假冒他人专利”的界定

关键词:假冒专利罪;假冒他人专利;专利侵权;冒充专利;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第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这是刑法对专利犯罪的唯一规定,而且没有明确界定“假冒他人专利”的含义。
修订前的《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也未明确界定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构成,原《专利法》第63条第1款的规定,“假冒他人专利的,依照本法第60条的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比照刑法第127条(原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对“假冒他人专利”的理解,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模糊甚至错误。
例如,有人认为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而非法制造、使用或者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二是未经专利权人同意,在其制造、使用或者出售的产品上,标注、缀附或者在与该产品有关的广告中冒用专利权人的姓名、专利名称、专利号或者专利权人的其他专利标记”。
甚至有人认为,假冒他人专利是指“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或者制造、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还有一些人认为,在专利权已经终止或者被宣告无效后,仍然使用原专利标记或专利号,仿造他人专利、侵吞他人专利、故意贩运仿造或变造他人专利的产品、故意销售仿造或变造他人专利的产品、冒充专利等行为,也是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我国首例适用假冒专利罪罪名定罪量刑的周小波假冒专利案,经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7月 22日终审,裁定驳回上述,维持原判。
原审法院阳谷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非法制造、销售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乐凯口杯,侵犯了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和他人的专利专有权,情节严重,已构成假冒专利罪”。
2001年6月,阳谷县人民法院对被中国司法界、新闻界及商界高度关注的“山东阳谷玻璃工艺制品厂状告河南省霸洲市怡兆玻璃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侵犯其专利”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在被告人提出其口杯并没有假冒或盗用专利权人的姓名、专利名称、专利号的情况下,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虽有专利,但其所生产的产品未落入其保护范围,反而落入他人的保护范围”,“被告明知此为他人专利,而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生产、销售假冒他人专利的产品,情节严重,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6条、第220条之规定”,即构成假冒专利罪。
专利造假后果法律责任(3篇)

第1篇一、引言专利制度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创新成果、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我国专利造假现象日益严重,不仅损害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从专利造假的定义、危害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专利造假的定义专利造假,是指行为人在申请专利过程中,故意提供虚假材料、隐瞒真实情况,以骗取专利授权的行为。
具体表现为:1. 提供虚假的技术方案,使专利申请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2. 提供虚假的实验数据、测试结果等证明材料;3. 故意隐瞒技术背景、技术来源等真实信息;4. 故意伪造专利申请文件、证书等。
三、专利造假的危害1. 损害专利权人合法权益。
专利造假行为使真正的创新成果无法得到保护,导致专利权人无法获得应有的经济回报,严重损害其合法权益。
2. 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专利造假行为使市场出现不公平竞争,损害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秩序。
3. 影响国家科技创新。
专利造假行为误导公众,使科技创新成果难以得到正确评价和推广,影响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4. 损害国家形象。
专利造假行为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损害国家形象,降低国际竞争力。
四、专利造假的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专利造假行为将承担以下行政责任:(1)责令改正。
专利行政部门可责令行为人改正造假行为,重新提交真实材料。
(2)撤销专利。
对于已授权的专利,专利行政部门可依法撤销。
(3)罚款。
根据造假情节的严重程度,可对行为人处以罚款。
2. 刑事责任对于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的专利造假行为,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专利造假行为可能涉及的罪名包括:(1)侵犯著作权罪。
行为人故意提供虚假技术方案,侵犯他人著作权。
(2)假冒注册商标罪。
行为人使用与他人专利相同的名称、图形等,侵犯他人专利。
(3)诈骗罪。
行为人通过专利造假,骗取国家专利授权,构成诈骗罪。
假冒专利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证据,对涉嫌假冒专利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情况;对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检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产品,对有证据证明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2010修订)》第八十四条下列行为属于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假冒专利的行为:(一)在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或者终止后继续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或者未经许可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二)销售第(一)项所述产品;(三)在产品说明书等材料中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称为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将专利申请称为专利,或者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公众将所涉及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四)伪造或者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五)其他使公众混淆,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的行为。
专利权终止前依法在专利产品、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在专利权终止后许诺销售、销售该产品的,不属于假冒专利行为。
销售不知道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并且能够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销售,但免除罚款的处罚.《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二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开展专利行政执法,即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调解专利纠纷以及查处假冒专利行为,适用本办法。
网络侵犯知识产权有哪些行为?

网络侵犯知识产权有哪些行为?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有没有经过就将作品进行传播或者就是对网页进行复制修改;不有当事人偷取他人的网站数据进行非法的作使用等等,侵犯知识产权一般就是没有经过当事人的许可就乱使用他人的产品。
一、网络侵犯知识产权有哪些行为?1、未经许可,擅自将网络作品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这种侵权行为最为常见,也是侵权行为较为严重和泛滥的领域。
通常指的是侵权行为人在没有得到网络作品的著作权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网络作品整篇幅或者大篇幅的通过传统媒体这种媒介传播出来,诸如将在网络上的学术论文、博客文章下载下来,稍作整理或东拼西凑混合而成文之后发表于期刊、报纸等媒体。
2、未经许可,擅自将传统媒体上已发表的作品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
即网络传播者未经过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和许可,擅自将已经在传统媒体上发表的作品通过网络媒体传播出来。
3、未经许可,擅自将他人网络作品通过网络媒体转载、传播,由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权利意识不强或者其他原因,往往权利人的网络作品擅自被他人转载,即使做出不得转载的权利要求,由于网络著作权的维权存在着诸多困难,加之网络侵权行为的泛滥,网络作品权利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4、网络链接隐形侵权,网络链接是一种网络技术,它能够使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编辑包含标记指令的文本文件,在两个不同的文档或者是同一个文档的不同部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使得访问者可以通过链接来达到访问和浏览被链接文件或网页的目的。
二、网上侵犯商标权主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销售也成为贸易的手段之一,在网络交易中,我们了解网络商品的唯一途径就是浏览网页,点击图片,而网络的宣传通常难以辨别真假,而对于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然进行销售,或者利用注册商标用于商品、商品的包装、广告宣传或者展览自身产品,即以偷梁换柱的行为用来增加自己的营业收人,这是网上侵犯商标权的典型表现。
网购行为的广泛性,使得网店经营者越来越多,从电器到家具,从服装到配饰,应有尽有,而一些网店经营者更是公然在网络中低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的销售行为甚至触犯刑法,构成犯罪。
浅析假冒他人专利行为

这 两 对 关 系。彻 底 改 变原 有 的模 糊 和 的 专 利 号 .使 人将 合 同涉 硬的 技 术误
二 、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与专利侵
构成假 冒他人专利行为 。对于注册 商
根 据《 专利 法》 5 第 9条的规定 , 冒
标 专用权来说 ,侵权 即假 冒” 一般 是 充专利行 为是指 “ “ 以非专利产 品 冒充
根据《 专利法》 5 第 7条 的规定 , 侵 正确的 , 因为 , 商标专用权 的保 护客体 专 利 产 品 、 以非 专 利 方 法 冒 充专 利 方
。
、
、 ;
: : i
1 : . 、 -
t
: ‘
‘
、 | !: 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组 将 会, 会上厦华 、 长虹 、 康佳 、 创维 、 海尔 、 池” 建启 动运 作 之 后 , 改 变 受 制 于 利 权 人和 用 户 的 共 同利 益 , 必 将 极 大
海信 、 熊猫 、 上广 电、C T L等 9大彩 电 国 外 音 视 频 编 码 标 准 MP G一 地 推 动 我 国 数 字 电 视 、宽 带 网络 流 媒 E 2、
一 一
是必 须 有 假 冒 行 为 . 即未 经 专 利权
』 、 是假 冒他人专利行 为与未经许可 变 列 行 为 属 于 假 冒 他 人 专 利 的 行 为 : _许可 .以某种方式表 明其 产品为他 已获 得保 护 的专 利 产 品 ,或 者 其 方
施 他 人 专 利 的行 为 ( 即专 利 恳权 行 为 ) ( ) 一 束经许 可, 在其 制造 或者 销 售的
浅析假冒专利罪中“假冒他人专利”客观行为的界定

1 “ 冒 专 利 罪 " 专 利 法 及 专 利 法 假 与
实 施 细 则 间 的 关 系
尽管 刑法 条文 中未 提及 《 利法 》 《 施 细则 》, 专 及 实 假
眼 , 是 由于上 述罪名 中 的“ 冒他人 专 利 ” 一 客 但 假 这
冒专 利罪 的 罪 状 仍 然 属 于 空 白罪 状 , 要 援 引 《 需 专 利法 》 《 及 实施 细则 》 的相关 规定 来进 行解 释 。
观行 为 , 合空 白罪 状本 质特 征 , 符 即对 于其 构成要 件 中 的禁 止 内容 事项 , 刑法 条文 本身 并无 直接 规定 , 必
收 稿 日期 : 0 1—1 — 6 21 1 0
作 者 简 介 :王 丽 姗 (9 4 ) 女 , 科 。 1 8一 , 本
7 8
广 东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条 中“ 冒他 人 专利 ” 假 的行 为进 行界 定 。随 着专 利 法律 制 度 的不 断发 展 和 完善 , 假 冒专 对 利 罪 中客观 行 为如何 界 定的 问题 需要 结合 修 订 后 的 《 利 法 》 其 实施 细 则 进 行 具体 的 专 及
探 讨和 分析 。
关 键词 : 冒专利 罪 ;客观 行 为 ;目的解释 假
观行 为 进行 明确 的 界定 和描 述 , 难 以确 定 该 客 观 则 行 为 的 内涵 和外 延 。笔者 认 为 , 法 之 所 以没 有 在 刑
定 标 准仍然 存 在 着较 大 的争 议 。 近年 来 , 随着 国家 对 知识 产权 保 护工 作 的 进 一 步 重视 , 利 相关 法 律 专 法 规通 过修 订 的方式 得 到 了进一 步完 善 。笔者 拟结 合 20 0 8年修 订 的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专 利 法 》 一 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有哪些
第一,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侵权人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行为,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第二,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侵权人在广告或者其他宣称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设计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的行为,也是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第三,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侵权人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设计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的行为,当属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第四,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侵权人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行为,也是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第五,假冒他人专利的认定,必须要同时具备包括必须要有假冒行为、被假冒的必须是他人已经取得的或者实际存在的专利的产品、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应为故意行为。
以上五点就是假冒他人专利的违法行为,按照《专利法》以及《刑法》的规定,侵权人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还要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即构成犯罪,依法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