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总结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总结
寄生现象:1.互利互生:共同受益;
2.共栖: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
3.寄生关系:一方获利,一方受害。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所需环境条件,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钩虫只需一个宿主;华枝睾吸虫需多个宿主;蛔虫仅有有性生殖;溶组织内阿米巴仅有无性生殖;疟原虫兼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才能完成一代发育,称为世代交替。
寄生虫的实验诊断:包括病原检查和免疫诊断,其中病原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措施。
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其中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
医学蠕虫
某些寄生于动物的蠕虫幼虫,偶然也可侵入人体,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幼虫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造成损害,称为幼虫移行症。
即幼虫移行症是指: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在组织内移行造成伤害。第一章:线虫纲——治疗药物-阿苯达唑
一、蛔虫:
1.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虫卵卵壳厚而透明外附有一层蛋白质膜。误食感染性虫卵引起感染。感染阶段为感染期虫卵的有:蛔虫、鞭虫。
2.致病性:受损最重的是肺、大量虫体由肺毛细血管移入肺泡,引起蛔蚴性肺炎。还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肠梗阻。
3.实验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找虫卵。
二、鞭虫:成虫寄生于人回盲部,虫卵呈腰鼓形。
误食感染性虫卵引起感染。
三、钩虫:
1.成虫寄生人小肠上段引起钩虫病,虫卵呈椭圆形,卵壳薄,无色透明,卵内含4-8个卵细胞。
2.丝状蚴经皮肤钻入人体,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寄生虫的幼虫移行经过肺部的有:十二指肠钩虫、蛔虫、日本血吸虫。
感染阶段是幼虫的有:钩虫、丝虫。
3.致病性:幼虫可引起钩蚴性皮炎、丘疹,钩蚴性肺炎;成虫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消化道症状和异嗜症。
4.实验诊断:虫卵检查饱和盐水漂浮法检出率高;钩蚴培养可鉴定虫种。
四、蛲虫(蠕形住肠线虫):
1.寄生于回盲部(同鞭虫),引起蛲虫病。
2.实验诊断:虫卵检查:清晨起床前用透明胶纸法(牛带绦虫孕节)在肛周查虫卵。
3.传染方式:主要是肛门-手-口直接感染。
五、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
1.成虫寄生于人淋巴系统,引起丝虫病。
2.感染阶段为丝状蚴:为幼虫。
马来丝虫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主要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
班氏微丝蚴和马来微丝蚴鉴别要点是:虫体弯曲形态;尾核有无;头间隙长短;体核形状与分布。
人体内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内,夜间出现在外周血中,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昼伏夜出的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班氏:晚10点至次日2点;马来:晚8点至次日4点。
3.致病性:①早期过敏和炎症反应: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丝虫热。②晚期阻塞性病变:象皮肿、淋巴水肿、鞘膜积液、乳糜尿。其中象皮肿是晚期丝虫病最多见的体征。乳糜尿呈间歇性,沉淀物中可查到微丝蚴。
4.实验诊断:血液中查微丝蚴:采血时间以晚9时至次晨2时为宜。
厚血膜法:取末梢血3大滴涂成厚膜,自然风干,用蒸馏水溶血,镜检。
5.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库蚊和按蚊。
6.防治原则:主要药物-乙胺嗪。
总结:
1. 检查微丝蚴制作厚血膜时应注意:①应在晚上9点以后采血;②取3大滴血;
③应自然风干;④应以夏季或气候温暖时进行血检为宜。
2. 检查丝虫常取材于血液。
3. 夜间采血诊断的寄生虫病是:丝虫病。
六、旋毛虫:
1. 幼虫寄生于宿主肌肉内,引起旋毛虫病。旋毛虫病人与带虫者都不能作为传染源。
2.生活史:幼虫囊包对新宿主有感染性。当吃入含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后,发育成成虫。
3.致病性:致病与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囊内幼虫活力、幼虫侵犯部位及宿主的免疫力有关。
4.实验诊断:检查旋毛虫常取材于肌肉。镜检观察有无幼虫囊包。
5.流行:人体感染是食入含有活幼虫囊包的动物肉。幼虫囊包抵抗力强,耐低温。七:结膜吸吮线虫:
又称眼线虫。寄生在犬、猫(包虫宿主)的眼结膜囊内。
蝇类为中间宿主,舔食动物眼部分泌物时,吸入蝇体内,再感染其他动物,幼虫经15-20天发育为成虫。
患者眼部有异物感、痒感、流泪、畏光、分泌物增多等,视力一般无严重障碍。严重者结膜充血。角膜混浊及眼睑外翻。自眼部取出虫体镜检可确诊。
果蝇为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搞好环境卫生,防蝇灭蝇,保持眼部清洁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用2%的可卡因滴眼,虫体受刺激从眼部爬出时用消毒棉签或镊子取出即可。
第二章:吸虫纲——治疗药物-吡喹酮
生殖系统发达,除血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
第一中间宿主均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其他水生动物。感染阶段除血吸虫为尾蚴外,其余均为囊蚴。
一、华支睾吸虫:
1. 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猫、犬(保虫宿主)的肝胆管内,引起肝吸虫病。虫卵形似芝麻粒,是人体寄生虫卵中最小者。
2. 致病性:①消化道症:厌油腻、腹痛、腹泻、肝大,个别脾大与传染病鉴别。
②阻塞性黄疸③并发症: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
3. 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自然沉淀法、氢氧化钠消化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②免疫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性高。
4. 防治原则:药物首选吡喹酮。
二、布氏姜片吸虫:
1. 又称姜片虫,是寄生于人体的最大吸虫。虫卵呈长椭圆形,使人寄生虫卵中最大的。
2. 病原检查:姜片虫卵大,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查虫卵。
3. 流行:猪是重要的保虫宿主。
4. 防治原则:常用药为吡喹酮。
三、卫氏并殖吸虫:
1. 又称肺吸虫,寄生于人猫犬的肺脏,引起肺寄生虫病。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和蝲蛄。
2. 成虫寄生于肺脏,患者可出现胸痛、咳嗽、咳血痰或铁锈色痰等症状。
3. 病原检查:①痰液检查:清晨咳出鲜痰氢氧化钠消化沉淀涂片查虫卵;②粪便检查:沉淀法。
4. 流行:野猪、野鼠等转续宿主为重要的传染源。
5. 防治原则:常用药吡喹酮。
四、斯氏狸殖吸虫:
1. 又称斯氏肺吸虫,可寄生于人体,但不发育为成虫,只以童虫形式在皮下或各脏器、组织间移行,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2. 第一中间宿主是拟钉螺或小豆螺。皮肤型幼虫移行症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皮下包块或结节。常伴低热、乏力、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3. 对患者做皮下包块活检,大多可查见嗜酸性肉芽肿或夏科-雷登结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五、日本血吸虫病:
1. 成虫寄生于人牛羊马等的肠系膜静脉,引起血吸虫病。
2. 成虫雌雄异体,虫卵呈椭圆形,卵内含1个毛蚴。尾蚴由体部和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尾部分叉是血吸虫尾蚴的特征。
3. 生活史:毛蚴分泌物破坏血管壁并有炎症坏死;肠蠕动增加;腹内压力和血管压力增高;含卵的坏死组织破溃落入肠腔,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童虫经小血管或小淋巴管,随血流经肺循环进入体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4. 血吸虫病主要由虫卵引起致病。
5. 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表现为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等。
6. 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虫卵检查及毛蚴孵化,适用于急性期病人,取粘液血便直接涂片和自然沉淀法查虫卵;②免疫诊断:环卵沉淀试验。
7. 防治原则:吡喹酮。
第三章:绦虫纲——治疗药物吡喹酮
一、链状带绦虫:
1. 成虫寄生于人小肠,引起猪肉绦虫病(猪带绦虫病);幼虫寄生于人或猪组织内,引起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
2. 成虫头节呈球形,有四个吸盘,顶端有可伸缩的顶突,上有两排小钩。
3. 生活史:人是猪带绦虫的唯一终宿主,人因食入含活囊尾蚴的猪肉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