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白杨礼赞-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浙江临安南村白杨林的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理解《白杨礼赞》的文学魅力和情感表达。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珍视生命的情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视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观念,感受到白杨林的独特魅力和意义,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的特点,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意义。
2.掌握论述策略: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观点的能力,学会用语言论述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辩证思考。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呈现白杨林的照片或景点介绍,了解白杨林的地理环境、生态、历史文化背景等,引发学生对于白杨林的关注和兴趣。
2. 文本导入通过朗读白杨礼赞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于白杨林的情感和思考,引发学生进一步对于该诗歌的深入思考。
3. 阅读分析1.精读文本,理解文学艺术构成要素。
2.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基调、情感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文学意义。
3.阅读扩展,进行情感联想。
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与白杨林的关系,感受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 论述表达1.学生分析单一主题的议论文,加强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感受之后,进行写作和表达,加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5. 互动练习1.组内小组讨论:几个小组结合班级議题和自身学习生活问题,分析和借鉴其他小组的议论文,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和交流。
2.全班讨论: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进行论述和交流。
6. 作业布置现场完成作为测试,交给老师现场阅卷。
四、教学反思白杨林环境的生态知识与白杨林文化历史这两个有重要关联的知识点,同时结合应用场景,让学生参观白杨林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作品中诗歌的文学魅力和情感表达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及文学鉴赏来进行教学,同时注重文化教育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2、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课文、交流体会突出重点。
难教学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通过合作交流、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自主学习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2、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理清文章线索。
核心问题(一)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提示:1、它的生长环境如何?2、外形特征、内在精神又如何?核心问题(二):《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提示:1、在语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文章由树联想到了什么?这种联想是如何展开的?2、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三、拓展练习: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
指导:仔细观察图画,发挥想象,运用所給句式进行说话。
四、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阴影的字注音并解释:无边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坦荡如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滋暗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第5段完成:(1).能出白杨树精神美的一项是:()A.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B.一律向上、向上发展、高到丈许、C.参天耸立、紧紧靠拢、成为一束D.光滑而有晕圈、泛出淡青色(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白杨树有些叶子是斜生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14白杨礼赞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应用。
3.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4.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一、导入新课显示白杨树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种树,这种树叫白杨树。
请同学们对照图片说说这种树的特征,并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你由这种树联想到了什么?【教学提示】白杨树笔直的干,向上收拢的枝叶都是它最典型的特征,它本身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戍边士兵、保国的将军等。
教师宜在引导学生对白杨树整体进行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并说说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朗读时应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读出深蕴其中的赞美之情。
2.本文的题目为《白杨礼赞》,而作者也确实是在不断地赞扬白杨树,请你找到文中赞扬白杨树的语句,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赞美白杨树的,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杨树。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是总体的赞美,与题目对应,也承接后文)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的赞美是在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发出的,白杨树在黄土地上傲然挺立,形成一种意境美)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的赞美是在第5段描写白杨树的形貌不平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后发出的,赞叹白杨树的形美与神美)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4《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体味情感和语言。
2.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分析5.7段内容,归纳托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同学跟着唱。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去感受白杨树特有的精神美。
2.解题“礼赞”:“礼”,敬礼,致敬。
赞,赞美。
礼赞,崇敬与赞美。
以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二、作家作品1.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乌镇人。
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
作品有小说《子夜》、《春蚕》、《秋收》、《残冬》、《蚀》三步曲、《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
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
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
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白杨礼赞
14白杨礼赞【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散文状物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经过朗读、默读、标明方式来掌握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入理解。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刚毅不屈的革命质量。
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树是自然界的一道亮丽的景色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今天我们再来领悟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秀。
二、授课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 1:听读课文并思虑:文章标题中“礼赞”一词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语句能照料标题直接赞美白杨树?明确:“礼赞”是“崇敬”“赞美”的意思。
能很清楚地看出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第 1 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 4 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一般的一种树,可是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 6 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一般的一种树,可是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 8 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 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提问 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斩钉截铁,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确定了感情基调。
提问 3:面对黄土高原的景色,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明确:恹恹欲睡。
提问 4:作者这样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宏伟”“伟大”的背景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深度解读引导学生细读文章第五、七、八自然段,尔后谈论回答以下问题。
提问 5:白杨树外形的整体特色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详尽描述来突出白杨树的整体特色的?明确:作者描述白杨树的整体特色是:力争上游,倔强耸立。
作者是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来详尽描述白杨树的外形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白杨礼赞》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白杨礼赞》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情况;2.能够感受作者对白杨的情感,理解赞颂的特点;3.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4.能够学会使用词语的情感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白杨礼赞的特点,学会用词语的情感色彩来表达情感;2.体会作者对白杨的深深的爱戴之情;3.学会通过本文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1.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白杨,如课堂讲解、图片展示、音频播报等;2.以理解作者的情感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性理解文章;3.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主体发言等方式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看一张白杨树的图片并询问学生这是什么树,然后讲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情况。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默读课文一遍,然后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第二遍朗读。
3. 文本理解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为学生解释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生动的描写;2.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的联想,例如提问、点拨解释等;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描写白杨的词语,并让学生理解其情感色彩,提高学生理解情感表达的能力。
4. 个人思考表达教师让学生通过思考白杨树的特点和本文的描写情况,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看法和观点,并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讨论。
6.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五、知识点总结文章以作者在青海采风时看到一个大白杨,感到非常欣慰,从而写下了这篇礼赞白杨的文章。
文章中反复使用了描写白杨的词语以及具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在文章中营造出了浓郁的情感氛围。
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学会使用情感色彩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六、学生作业1.阅读本文、自主思考;2.选择一颗自己喜欢的树,用一篇文章来描写这棵树,并用情感色彩丰富文章中的描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杨礼赞》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们在讨论环节不够活跃。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尝试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2.教学难点
(1)情感把握: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具体包括: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背后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奋发向前的精神。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感悟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2)写作技巧的运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
此外,关于课堂互动的开展。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尝试采用了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但实施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优化互动环节,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整。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讲授法,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增加一些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文化认同感的塑造: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例如: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4《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4《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
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二、重点难点1、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是重点之一。
2、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重点之二。
3、难点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三、教学设想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白杨礼赞》是一篇借景抒情,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散文。
它蕴藏着诗一样的情愫,使一个客观对应物——白杨树,在精湛的艺术描写中赋有了人格化的生命力。
细腻的白杨树外形是革命者的形象,更多局部细节描写组成了一组组象征性的意象群。
这一切在学习本课时都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2、释题:“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3、介绍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1、教师范读全文,或听朗读带。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生词,并标明自然段序号。
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抒情线索,感悟作者对抗日军民的情感。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以及反复、反问、对比等写作手法的妙处。
3.感受西北抗日军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结尾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境导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那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那是松的风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那是梅的倩影;而“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则是白杨树的品性。
让我们走近白杨树,与之进行心与心的对话,生命与生命的链接,一起领略它们的平凡与伟大吧!【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抒情线索。
3.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明确:1.开垦.(kěn)靠拢.(lǒnɡ)坦荡如砥.(dǐ)主宰.(zǎi)婆娑.(suō)潜.滋暗长(qián)诸.如(zhū)倦怠.(dài)无边无垠.(yín)丫.枝(yā)晕.圈(yùn)恹.恹欲睡(yān)虬.枝(qiú)秀颀.(qí)大毡.子(zhān)2.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3.全文共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部分(2~8段):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杨树的“不平凡”。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2~4段):描写黄土高原,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第二层(第5、6段):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美。
第三层(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三部分(第9段):对比楠木,再赞白杨树,呼应开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⑴、理解托物言志写法,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⑵、明确本文的抒情线索及由景到树、由树到人的写作思路⑶、象征手法的作用及方法教学重点:白杨树的外形及内在气质;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第二段写高原景色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播放歌曲《小白杨》。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下面让我共同欣赏歌曲《小白杨》。
歌曲《小白杨》歌中小白杨有何象征意义。
归结:象征守卫边疆的战士:象征边防战士的坚强意志等。
今天,我们学习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板书:白杨礼赞),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这平凡的白杨树。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2、作者简介: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茅盾一生中为人民写下了大量不朽的著作,他的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称得上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其实茅盾还是一位散文大师,他的散文多是颇耐玩味的精品,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
板书:白杨。
3、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x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白杨礼赞》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白杨礼赞》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2、诵读课文,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3、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过程二、整体感知课文(一)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
题目意思是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二)自主解决生字和新词。
开垦主宰倦怠倔强婆娑虬枝伟岸傲然宛然秀颀鄙视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不折不挠三、精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然后选两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力争上游,笔直的杆,笔直的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二)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课文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
2、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
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白杨树普通,不平凡。
白杨树象征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象征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
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四、练习“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 白杨礼赞1.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2.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3.理解象征手法。
4.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象征手法的理解。
一、新课导入1.播放歌曲《小白杨》。
请学生谈谈对歌曲的理解。
(人对白杨的感情)2.作者简介。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代表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霜叶红似二月花》等。
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
那就是——白杨礼赞(板书)3.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赞美。
)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4.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
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
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
5.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
(板书: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二、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 yān)虬枝(qiú)婆娑(suō)秀颀(qí)三、初步感知课文1.自主学习: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又如“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你不应该觉得它只是树”。
那么是什么呢?)2.让学生读这几个句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难点三: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引导
-学生可能难以从情感上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举例: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体会到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写作练习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知识。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对比、象征等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讲解。
-举例:解释课文中“它(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这句话中的象征意义,将白杨树与人的品质联系起来。
-难点二:对文章深层意义的把握
-学生可能难以领会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所表达的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和对时代的思考。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白杨树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进行创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4.写作手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5.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6.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7.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学习《白杨礼赞》,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会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设计14 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理解并恰当运用象征手法。
3.正确理解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4.感受抗日军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1.学习理解并恰当运用象征手法。
2.正确理解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自主互助、主题阅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课件出示一组树的图片,让学生来表述自己喜欢哪种树,为什么,然后导入新课。
第 2 页第 3 页(1)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2)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明确: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第 4 页明确:不是。
第7段:“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多种形式的朗读)(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明确: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第 5 页陈述句:你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你应该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
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3、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托物言志,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一意义不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
象征又不同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主要是着眼于局部的语言表达效果)象征是一种写作技巧,大都表现在文章立意上,是借某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
象征的作用主要是,将作家想说而不愿直说或不能直说的思想、情志寄托于物,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4、掌握字音
yín dǐ yān qiú suō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欲睡虬枝婆娑
qí jiànɡ zhān zǎi dài nán
秀颀倔强大毡子主宰倦怠楠木
5、理解词义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磨刀石。
熟记文学知
识。
读一读字音和
字义。
为下面的学习做
铺垫,重点知识
需要熟记。
掌握重点字音字
义。
上。
引导学生系统梳
理课堂知识点,
有利于掌握课文
内容。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4 白杨礼赞》优质教案_24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析】一、教材分析:《白杨礼赞》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茅盾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目标2: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目标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目标4: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
三、教学重难点:㈠重点: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 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㈡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 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
四、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课时:一课时授课准备:ppt制作导学案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同的树有不同的韵味。
(二)作者简介:(1)学生根据资料实行自己介绍。
(2)教师幻灯片表现作者简介。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三)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四)提问:1、题目中“礼赞”是什么意思?表示崇敬和赞美。
2、请用原文的词语回答: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来表述。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白杨树的不平凡?PPT展示图片(1)生长环境:西北高原(2)外貌形态:干、枝、叶、皮(3)内在品格: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五)“象征”手法的学习和使用。
1、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个意义不是事物本身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赋予这个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志向。
2、联系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1年3月,是作者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所写的一篇散文。
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扫荡。
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抗战。
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广大北方军民团结一致,实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从当地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散文状物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树是自然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今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听读课文并思考:文章标题中“礼赞”一词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语句能照应标题直接赞美白杨树?
明确:“礼赞”是“崇敬”“赞美”的意思。
能很清楚地看出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提问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提问3:面对黄土高原的景色,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
明确:恹恹欲睡。
提问4:作者这样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雄壮”“伟大”的背景衬托了白杨
树的不平凡。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深度解读
引导学生细读文章第五、七、八自然段,然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5:白杨树外形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体特征的?
明确: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体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
作者是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来具体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的。
提问6:第七自然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明确:第一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觉得它只是树,为下文做铺垫。
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一层一层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二个反问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
第三个反问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反问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四个反问句连用,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展示了阔大而深远的境界。
目标导学三:探究写法,理解内涵
提问7:第七自然段中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运用了什么手法?作者又是如何由树及人,写出白杨树的内涵的?
明确: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后面用了四个排比反问句,
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提问8:文中的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明确:文中的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
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提问9:文中的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协调和完整。
提问10:学生研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文章结尾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对比,用意何在。
明确:把楠木和白杨树进行对比,再次强调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赞美楠木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
三、板书设计
生长环境:黄土高原,黄绿错综,辽阔平坦
干:笔直
枝:靠拢旺盛,要力争上游
白杨树形象叶:向上
皮:淡青色
倔强挺立
气魄向上发展坚强,有斗争精神
不折不挠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们在参与中不断地动脑、动口,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不足之处:《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但此类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对部分学生来说仍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