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资料整理汇总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资料整理汇总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技术与应⽤第⼀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第⼀章教育技术概述1.教育技术:是⼈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的⼀切技术⼿段和⽅法的总和。
包括有形(物化形态)和⽆形(智能形态)。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994定义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2005年定义:(由莫伦达等⼈起草的AECT 协会⽂件)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2005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3.根据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4.AECT ’1994定义的结构:研究形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5.“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
6.以美国为代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视觉教育阶段 20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30-50年代(3)视听传播阶段50-60年代(4)教育技术阶段70年代⾄今7.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整理

西华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12期末考试-知识整理二、名词解释(9选4)1教育技术我们把在教育中有机运用的物化技术与非物化技术的总和称为教育技术AECT1994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ECT2005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2、因特网:在全球范围,由采用TCP/IP协议族的众多计算机网相互连接而成的最大的开放式计算机网络。
其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有三层结构特征:用户驱动网;区域网;骨干网。
3、微格教学:是对在校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培训方法。
每次教学时间为5-10分钟,集中训练1-2项教学技能,因此常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
4、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人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5、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6、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7、图层:是构成图像的重要组成单位,许多效果可以通过对层的直接操作而得到,用图层来实现效果是一种直观而简便的方法。
它在ps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既是所有操作的平台,也是创作各种效果的重要途径。
8、位图:是指由输入设备捕捉的实际场景画面,或以数字化形式储存的任意画面的图像。
最小单位为像素。
9、矢量图:矢量图是根据几何特性来绘制图形,矢量可以是一个点或一条线,矢量图只能靠软件生成,文件占用内在空间较小,因为这种类型的图像文件包含独立的分离图像,可以自由无限制的重新组合。
(最新整理)现代教育技术

(最新整理)现代教育技术
1
现代教育技术
2021/7/26
2
目录
第一编 理论篇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
述 第二章 教育技术与教育
改革 第三章 教学设计
第三编 理论篇
第十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第十一章 网络教育资源概述 第十二章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 第十三章 网络教育环境资源
第二编 媒体篇
2021/7/26
15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
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网上通信、远程通信 等技术引入学校教育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
重视学生个人需求、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提倡小组学习和 自学。
最后、现代教育将使学校进一步开放,是全社会的教育资 源更合理的配置。
2021/7/26
12
(三)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3、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达到最大教育效果的操作: (1)选择和排列最优的教育目标 (2)选择和使用最优教育效果的测度 (3)选择和使用最优的教学活动 (4)选择最优的环境条件
2021/7/26
13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及特征 1、定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选择能力 和意愿。
(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
(3)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 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4)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 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2021/7/26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现代教育技术学笔记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学笔记整理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1、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信息时代的教育传统教育①教育目标:创新型、能力本位型;知识型、学科本位型②教学环境:凡是能提供学习环境、资源的地方;以学校、教室为中心③教师地位:辅助地位,知识的指导组织者主体地位,知识的传输者④教学方式:灵活便捷的个性化教学,混合教学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教学,说教性讲授⑤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依靠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⑥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很少改变⑦教学资源:以书本、电子课件、网络学习资源为主以书本为主⑧教学评价: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单一⑨教育制度:泛在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学习学校教学,仅针对在校学生2、AECT的定义:“1994”概念: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一个目标),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两大对象)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五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两种性质)。
启示:1、理论与实践并重2、教育技术的核心方法是系统方法3、与学习相关的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对象4、学习资源是改善、优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条件3、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创新性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来实现教与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的体现:★更多的注重、探讨与现代科技有关的课题;★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吸收科学的和现代的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科学化、系统化4、信息化教育定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
5、现代教育技术: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使用;研究对象是运用了先进技术的教学过程(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卫星广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关注的主要是与先进技术相关的学习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1.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应用科技手段来促进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工具和方法。
它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的教育技术主要是投影、录音等传统媒体的运用,随着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逐渐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2.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进行个体化的教学设计。
-互动学习:通过引入互动媒体、交互式软件等工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效果。
-问题解决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和任务导向性。
-跨学科学习:通过融汇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工具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记忆力。
-在学习辅助中的应用:网络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可以提供公开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学习环境,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
-在教研活动中的应用: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课程设计和教学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的专业能力。
4.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移动学习: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更加便捷。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和情景模拟,提高学习的真实感和有效性。
-大数据分析:通过教育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进行深入理解,个性化教学更加精准。
5.教育技术的挑战和问题:-数字鸿沟: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的差异,造成了数字鸿沟的存在,一些地区和学生无法充分享受到教育技术带来的好处。
-隐私和安全问题:随着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的保护。
-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教师在教育技术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不足,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和专业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概论教育技术:(AECT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该定义包含以下内涵:一个目标,为了促进学习;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两种性质,教育技术既是一个实践领域,又是一个理论领域。
教育技术的主要实践领域:1.视听媒体传播教学:是在传统的学习教育班级授课制基础上形成的,以学校与教师为中心,以视听媒体辅助传播教学信息和集体化教学为核心特征的教学系统。
2.个别化教学:是建立在程序教学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习者个别需求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系统。
3.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
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①可以为教育的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②有助于促进教与学的改革第二章教学媒体媒体:媒体(Media)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媒体是指各种信息的载体或传递信息的工具、中介。
广义的媒体概念包括人体器官本身在内的(自然媒体)的工具、媒介。
教育(学)媒体:是指在教育教学情景中所使用的承载教育(学)信息和传递教育(学)信息的所有工具、中介。
教学媒体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将教学媒体等同于教育技术。
媒体的类型: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结合媒体交互媒体谈及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不得不提及科拉克和考兹玛。
集体化教学源于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他主张直观教学、主张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两大类。
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放、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技术的名称演变经历四个阶段: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含义:术涉及与学习活动相关的每一个环节,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以改进和优化人们的学习为最终目的的综合性学科)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1.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2.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媒体使用技术3.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技术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对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特殊的人类需要。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提出了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2.斯金纳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调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映——强化”的学习模式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苛勒的顿悟说“接竹竿实验”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3,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学习不应只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的构造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整理

1.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重视对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提出通常是以一个框架的形式出现,这个问题框架由基本问题和结构化问题组成。
结构化问题通常由基本问题分解得到。
我们可以使用“五何”问题设计法来设计结构化问题。
2. 在一门课程中,各单元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联系:并列型、顺序型和综合型。
3. 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4. 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分析、设计、制作编辑、测试评价、应用推广5.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被认为是人类教育史上继语言技术、文字技术、印刷技术之后的第四次革命。
6. 双绞线能有效传递的距离:10米、50米、100米7. 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8. 数码照相机的调焦大多是利用电子测距器自动进行的。
9. 相机结构中,可以控制曝光量的是快门和光圈10. 视听教育理论的核心理论:经验之塔11. 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研究目的是一致的。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区别在于现代教育技术更强调和关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20分)1 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 B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B 1918—1942C 二战时期D 1945---19552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C )A 计算机辅助教育B 网络技术应用C 电化教育D 虚拟技术3 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D )A 计算机辅助教育B 网络技术应用C 程序教学法D 视听运动4 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 C )A.19世纪末 B.1922年C.20世纪20年代 D.1936年5 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B )A.戴尔B.斯金纳C.克劳德 D.加涅6 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B )A.教学资源 B.学习者C.系统设计思想 D.教学实践7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C )A.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C.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D.早期的CAI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8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D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B.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相互影C.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D.20世纪70年代,由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结合的教育技术的实践已广泛应用9 教育技术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大约经历了多少年 ( A )A.80年 B.70年C.60年 D.50年10 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教育技术基本定义的错误表述是 ( A )A.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B.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开发和教学设计C.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D.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11 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 A ) A.1972 B.1973C.1977 D.199412 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A )A.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B.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C. 因为学习者的情况对于选择目标、确定步骤、确定评价性质等许多教育决策产生影响,必须重视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D.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开发工作,即进行有效教学资源的开发13 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 ( C )A.信息和人员 B.材料和设备C 设计和制作D 技巧和环境14 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教育开发职能 ( A )A.组织和管理 B.评价和使用推广C.设计和制作 D.供应和使用15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结构的内容是 ( B ) A.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B.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C.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为了促进学习D.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16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B )A.教学技术和教育技术是同一概念B.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下属概念C.教学技术应用范围广,包含了宏观、中观与微观不同层次D.教育技术是微观层次的教学实践17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 ( C )A 媒体技术B 资源开发技术C 教育技术D 教学方法与手段18 教育技术学的的基本理论是( B )A.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B.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C.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D.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19 我国于哪一年开始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试点 ( B )A.1954 B.1960C 1978 D.198020. “媒体炉”的含义是 ( C )A.在教学中只使用一种媒体B.将多种媒体在教学中使用C.多种媒体融合为一体D,媒体不再发挥作用21 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是 ( A )A.香农一韦弗模式 B.施拉姆循环模式C.香农一施拉姆模式 D.贝罗模式22 在香农一韦弗模式中,噪声产生于哪一部分 ( B )A 编码B 信道C 解码D 接受者23 施拉姆循环模式在香农一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 B )A 译码B 反馈C 干扰D 信号24 在施拉姆循环模式中,增加了反馈,表明了传播的( C )A单向性 B简单性C双向性 D复杂性25 贝罗模式是香农一韦弗模式在哪一方面的一个发展( D )A 教育学B 媒体理论C 社会学D 传播学26 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信息的因素( A )A.信号 B.符号C.内容 D.处理27 编码的过程是 ( B )A 信息转换为符号B 信息转换为信号C 符号转换为信号D 信号转换为符号28 译码的过程是 ( B )A.符号转换为信号 B.信号转换为信息C.符号转换为信息 D.信号转换为符号29 媒体使用的符号系统中不包括哪一类( D )A.数序符号 B.形状符号C.模拟符号D.控制符号30谁提出了“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 D )A.香农 B.韦弗C.贝克 D.麦克卢汉31谁提出了“经验之塔” ( C )A.香农 D,麦克卢汉C.戴尔 D.施拉姆32在经验之塔中,最高层是 ( A )A.言语符号 B.视觉符号C.观摩示范 D.设计的经验33媒体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 A )A物理性能 B传播范围C呈现的形态 D使用方式34最便于重现的媒体是 ( A )A.教科书 B.幻灯投影C.无线广播 D.电影电视录像35接触面最广的媒体是 ( D )A教科书 B幻灯投影C录音和计算机D电视和无线广播36戴尔“经验之塔”强调的是 ( D )A做的经验 B观察的经验C抽象的经验 D给学习者的刺激37布鲁纳的“贴标签教学活动方案”强调的是 ( A )A智力活动B动作C形象D抽象38哪类媒体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新篇章 ( B )A.语言B.文字和纸C.印刷术D.电子媒体39哪类媒体的出现,引起了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 ( C )A语言B文字和纸 C印刷术D电子媒体40我国教育家陶行知1917年回国后,为推行平民教育活动,举办干字课教学试验,用什么媒体作为教授工具 ( A )A幻灯B电影 C电视D计算机41计算机在教学上主要应用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 ( D )A.利用计算机自学B.计算机辅助设C.计算机联网D.计算机管理教学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电子媒体终将取代传统媒体B传统媒体将得到发展和完善C.电子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强 D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促进43传播按方式可以分为大众传播和 ( D )A.教育传播B.经济传播 C.娱乐传播D.人际传播44传播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送和什么的过程( B )A反馈B交换C编码D解码45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是谁提出的 ( A )A.香农B.韦弗 C.施拉姆D.贝罗46表征信息的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谙言符号和( D )A符号B图形符号 C目视符号D文字符号47 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的是 ( C )A信息D信号 C符号D意义48 施拉姆循环模式强调了 ( C )A.在传播过程中只有去除噪声,传播才能完成B.在传播过程中,只有加入了反馈,传播才能完成C.只有信息源与接受者的经验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D.只有变成社会学的传播,传播才能完成49由于媒体的什么特性,一些专家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 B )A.固定性B.扩散性C.重复性D.能动性50.只要实现了什么传递,都属媒体范畴 ( C )A信号B符号C信息D内容51.下列哪一个不是电子媒体发展引发的结果 ( A )A传播得以实现 B增进了信息的存储C增进了人类的传播能 D提高了传播的效率52 电影放映机是由谁研制的 ( C )A莫尔斯B爱迪生C卢米埃尔D古腾堡53金属活字印刷法是谁发明的 ( D )A.毕升B.莫尔斯C.爱迪生D.古腾堡54教学媒体能够把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积累并传递下去,是因为教学媒体的( A )A固定性B扩散性 B重复性D组合性55戴尔“经验之塔”的第一层是 ( A )A.直接有目的的经验B.设计的经验 C.演戏的经验D.观摩示范56非投影视觉材料的共同特点是 ( C )A寓教于乐B形式简练 C成本低廉D图像逼真57目前学校中最有弹性和最经济的展示平面是 ( A )A黑板和粉笔B布板C磁板D电子白板58在图示材料中,表示年代、数量、层次等抽象关系的图形是 ( B )A.简略图B.图表 C.统计图D.广告画59使用最广泛的非投影视觉材料是 ( C )A实物和模型教具B参观旅行C印刷材料D图示材料60某一机器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是 ( A )A.简略图B.图表C.统计图D.图片61表示事物程序或过程的流程图是( B )A.简略图B.图表C.统计图D.图片62某公司每天销售额的柱形图是( C )A.简略图B.图表 C.统计图D.图片63某一运动过程的系列照片是( D ) ·A.简略图B.图表 C.统计图D.图片64在教学中用幽默和讽刺的图示材料来强化重点和指出易犯约错误是( D )A简略图B图表C广告画D漫画65引导学生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的图示材料是 ( C )A简略图B图表C广告画D漫画66图示材料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图像( B )A.真实化B.组织化C.类比化D.形象化67实物与模型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图像( A )A.真实化B.组织化C.类比化D.形象化68统计图是数据资料的什么表示 ( A )A.真实化B.组织化C.类比化D.形象化69常用的表格是 ( B )A.简略图B.图表C.统计图D.图片70 投影视觉媒体最主要的特点是( C )A.静止画面B.动态显示C.视觉材料放大D.声画并茂71投影媒体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 B )A.化学成像B.光学成像C.光化反应D.实物成像72.投影器的集光系统不包括 ( A )A.放映物镜B.螺纹透镜C.新月镜D.凹面反射镜73.投影器的成像部件是 ( B )A,反射镜B.凸透镜(放映物镜) C 菲涅尔透镜D.新月镜74.投影器投影成像的位置决定于 ( A )A.反射镜B.凸透镜(放映物镜) C.菲涅尔透镜D.新月镜75.投影器容易产生图像梯形畸变,解决的方法是 ( A )A.让银幕前倾B.让银幕后倾 C.让银幕上移D.让银幕下移76.如果已在银幕上呈清晰的投影图像,但图像较小,应将投影器 ( B ) A前移B后移C上移D下移77.关于投影的指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可以用指示棒指示银幕B.可以用手指示银幕C 可以用指示棒指示投影片D 可以用手指示投影片78.复合投影片一般不超过几张投影片 ( 4 )A.3 B.4 C.5 D,679投影片的制作方法中,最快的是 ( D )A.复印法B.印刷法 C.摄制法D.手绘法80使用最广泛的幻灯机类型是 ( A )A.单片幻灯机B。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整理1、教育技术:广义上,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分为有形技术(物质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狭义上,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2、有形技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包括黑板等传统教具;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无形技术: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起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如系统方法)3、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①视觉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②视听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30—50年代)③视听传播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④教育技术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4、教育技术定义①AECT1994: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②AECT2004: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5、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①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教学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学生特征②开发: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整合技术③利用: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④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信息管理⑤评价: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6、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课堂教学、远程教学、企业培训7、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①以视听技术为基础的集体教学模式②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模式③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模式④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模式8、论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方式发生变革②推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变革③促成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④促进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⑤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2)教育信息化①含义: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②特征:技术属性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教育属性上,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调性。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整理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1.教育技术在《教育大词典》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2.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1)视觉教育阶段:19世纪90年代,幻灯机介入教育领域。
20世纪初,无声电影开始应用于教学。
1906年,它出版了一本介绍如何拍摄照片、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的书,书名是《视觉教育》/(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年代后期,无线电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介入教育领域。
(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电视由实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和程序教学机也风靡一时,开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研究。
(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应用进入新的阶段,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和理论观念更新,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经过大会表决,决定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的。
受美国视觉教育的影响,以及伴随20世纪初幻灯、电影等传入我国,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开始有人利用幻灯和电影进行教学。
1978年,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各地也开始建立电化教育机构。
全国80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许多中小学也先后建立了电教机构。
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招收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至此,教育技术学科建立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判断)4.教育技术的定义:(1)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研究内容是对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教育技术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以促进学习为目的。
(开发:指将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
)(2)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及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整理

单元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1.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PS:AECT1994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
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PS:教育技术有两大领域:“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教育技术有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教育技术有三大范畴:创造、使用、管理教育技术有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技术性,表现为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是“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表现为技术实践的“符合道德规范”性、技术工具与方法运用的先进性、技术使用效果的高绩效性。
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一是试听教学动作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试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是通过不断吸收外来研究成果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的。
PS:视觉教育: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
1906年,它出版了《视觉教育》。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
视听教育: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
堪称代表的是戴尔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为当时及后来试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视听传播: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
1963年2月,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将试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
现代教育技术学知识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学知识整理1.教育技术定义演变(1)视觉教育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阐述了直观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要是采用图片、实物和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直观教育。
20世纪后,照相、幻灯和无声电影等引进教育领域,可以提供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信息,于是产生了视觉教育概念。
视觉教育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从而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2)视听教育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等技术相继在教育中推广和应用,“视听教育”这一术语开始出现。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兴起了视听教育运动。
美国教育家戴尔于1946年出版了《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被公认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3)视听传播20世纪50年代后,程序教学机、语言实验室、教育电视、电子计算机等更先进的媒体进入教育领域。
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也开始渗透视听教育领域,“视听传播”概念被提出。
关注教学信息怎样从传播者(教师),经由何种通道和媒体,把何种教学信息传递给受播者(学生)。
(4)教育技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引入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
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
1972年,该协会将其研究与实践的领域称之为“教育技术”。
1970年定义(P5)。
定义表述了教育技术既是一种媒体技术,又是一种系统技术,即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过程的技术。
说明了:教育技术不是具体的媒体或设备,而是一个过程。
把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重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以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
把应用教学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分为“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论思想。
1972年AECT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1977年AECT进行修改后作为正式文件出版。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重点版整理)汇总-共8页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宋海涛)第一章1. 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两大类;狭义上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传播技术和系统技术。
2.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下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个研究对象)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研究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该定义明确地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3.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的教育技术。
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现代教育技术突出“现代”二字,一是迎合现代社会的现代意义;二是指代新技术在教育技术中的意义。
4.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a.视觉教育阶段b.视听教育阶段c.视听传播阶段d.教育技术阶段。
5. 视觉教育:是利用视觉教材(如图片、实物、模型)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的教育。
6. 视听教学:指的是依据教育理论,运用多种媒体,充分发挥视听感官的功能,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具体而言,视听教学是指运用照片、图表、模型、电视、电影等视听手段进行教学、教育活动,以及直接由视听觉获得知识的教学活动。
如参观、旅行、表演、展览、实验、实习等。
7. 1972年,AECT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
8.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a.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从四个方面给与支持:硬件和技术、模式和方法、教学资源、文化和思维)b.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c.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9.教育部于2019年12月25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整理第⼀章概论第⼀节什么是教育技术⼀定义及内涵教育技术的定义1、AECT94:“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设计、开发、利⽤、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就是运⽤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设计、开发、利⽤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法,探求提⾼教学效果的技术⼿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法。
2、AECT20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2、教育技术的⽬的是追求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设计领域(⼆)开发领域(三)利⽤领域(四)管理领域(五)评价领域第⼆节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化概念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到教育领域,应⽤到教育的各个层⾯,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和利⽤,在教育领域实现信息社会所特有的重要组织和管理⽅式的系列过程。
⼆、信息化教育概念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
三、教育信息化的特点1、教材多媒化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主化5、任务合作化6、环境虚拟化7、管理⾃动化第三节信息素养⼀、概念⼈们在解决问题时利⽤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保罗?车可斯基,1974)信息素养是⼈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的能⼒”。
(美国图书馆协会,1992)有能⼒通过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信息”(克⾥斯汀娜?杜尔,1992)桑新民教授认为:第⼀层次:驾驭信息的能⼒①⾼效获取信息的能⼒;②熟练、批判性的评价信息的能⼒;③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④运⽤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信息的能⼒;第⼆层次:运⽤信息技术的⾼效学习与交流能⼒⑤将以上⼀整套驾驭信息的能⼒转化为⾃主、⾼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第三层次:信息时代公民的⼈格教养⑥培养和提⾼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个人整理】

AECT定义的内涵: (1)一个目标。目标是为了促进学习,强调学习的 结果,阐明学习是目的,而教是促进学的一种手段。 (2)两大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是两个对象。 (3)五个范畴(内容)。设计、开发、利用、管理 和评价是教育技术的五个基本领域,每个领域都有 其独特的功能和范围。 (4)两种性质。教育技术既是一个实践领域,又是 一个理论领域。
❖ 教育技术基本指导思想概括为:以学习者为中心、 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三个概念的整合应用。操 作过程可分为六个步骤:即鉴定、设计、选择、实 施、评价和修改与推广。亦可概括为两个基本环节, 鉴定问题和解决问题,即首先确定要解决的是什么 性质的问题或需求,然后再根据问题的性质来寻找 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定义实质 和知识体系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定义
❖ 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一项教学方法改革运动 (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设计教学方 法)到形成教育技术综合应用的实践与研究领域, 进而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的三个主要的阶段,前 后约80余年。
❖ 从西尔斯和里奇合著的《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 范围》一书上所列出的七个定义。归纳起来,我们 可以从一项运动、一个研究实践领域和一门专业和 学科三个不同的背景下来理解教育技术的各种含义。
❖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
发展 阶段
萌芽 阶段
时间 19世纪末
引入媒体 幻灯
起步 阶段
迅速发展 阶段
20世纪初~20年 代
20世纪30年代~ 60年代
无声电影 无线电广播
有声电影、电视 程序教学机
系统发展 20世纪60年代~
阶段
80年代
网络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阶段ຫໍສະໝຸດ 今闭路电视系统 计算机
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个人整理】

四、教育技术的形成是三种概念的结合
所以,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教育技术是由视听 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设计教学方法,
三个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
问题的综合技术。
五、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 (一)概念的演变
教育技术的概念:是指媒体的软件、硬件的开 发、利用技术和教与学过程的设计、实施、评价 技术的总称,或概括为媒体技术与系统技术的总 称。
如照相技术、幻灯机、无声电影等被引进教学领域,
给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教学送来了新的技术手 段。
20年代末,由于有声电影及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
和在教育中的应用,视觉教学便发展为视听教学。
(二)“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 (1941—1945—1955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校中的视听教学由于缺乏设备、资料和专家而
(一)早期的个别化教学阶段
个别化教学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存在,但是作 为一种教学系统是在1912年进入学校的,由于设 计上的问题以及用于教学上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人们逐渐地不再使用这种个别化教学方法。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
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 艺术》一文。 斯金纳程序教学有如下特点:小的步子、积极反 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以及低错率。在程序模 式上则是体现他的“操作条件”原理的直线式程序。 程序教学运动60年代初达到高潮,后期则开始衰退。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要真正开发有效的程 序教材,需要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验,这样会花费 很高的代价,开发商无利可图纷纷推出。
世,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综合视听教学的发展,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对
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亦可以看到它是与新的视听
现代教育技术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整理在现代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中,除了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以外,还包括()。
选择一项:a. 教育技术b. 教学方法c. 教学软件d. 教学媒体反馈正确答案是:教育技术我国教育技术起步于( )。
选择一项:a. 20世纪70年代b. 20世纪20年代c. 20世纪30年代d. 20世纪40年代反馈正确答案是:20世纪30年代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选择一项:a. 电化教育b. 计算机辅助教育c. 信息技术教育d. 教学技术反馈正确答案是:电化教育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选择一项:a.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b.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c. 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d. 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反馈正确答案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从学科归属来看,教育技术学属于()的二级学科。
选择一项:a. 计算机科学b. 信息科学c. 教育学d. 管理学反馈正确答案是:教育学以下关于教育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择一项:a. 知识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b.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c. 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的技术d. 教育技术的研究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反馈正确答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
选择一项:a. 充实和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b.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c.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 提高师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反馈正确答案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初到30年代对应( )。
选择一项:a. 视听教育阶段b. 视觉教育阶段c. 教育技术阶段d. 视听传播阶段反馈正确答案是:视觉教育阶段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被作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选择一项:a. 直观教学论b. 传播学理论c. 经验之塔理论d. 系统理论反馈正确答案是:经验之塔理论目前我国的教育技术人员中不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1.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PS:AECT1994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
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PS:教育技术有两大领域:“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教育技术有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教育技术有三大范畴:创造、使用、管理教育技术有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技术性,表现为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是“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表现为技术实践的“符合道德规范”性、技术工具与方法运用的先进性、技术使用效果的高绩效性。
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一是试听教学动作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试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是通过不断吸收外来研究成果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的。
PS:视觉教育: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
1906年,它出版了《视觉教育》。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
视听教育: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
堪称代表的是戴尔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为当时及后来试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视听传播: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
1963年2月,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将试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
许多研讨视听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也都趋向于采用传播学作为视听教育的理论基础。
传播的概念和原理被引入视听教育领域后,人们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变为关注教学信息怎样从发送者(教师等),经由各种渠道(媒体等),传递到接受者(学生)的整个传播过程。
教育技术: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
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于1970年由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后经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修改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在现行的“教育技术”定义中,AECT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影响很大。
我国教育技术的生产与发展:1、电化教育的兴起(1919—1949)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2、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50—1965)特征:播音、电视教育;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3、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1978—90年代中期)特征:全国电教系统形成;电教实验与教改实验,电化教育深入课堂。
4、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特征: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教育技术学科迅速发展。
2.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行为主义:主要思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
代表人物:巴普洛夫:经典的条件反射学说华生:行为主义桑代克:联结主义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建构主义心理学:主要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建构现实,由于个体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通,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代表人物:皮亚杰、杜威(创始者)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乔纳森3.多元智能理论及其主要观点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
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个人解题能力的指标。
在《心智的架构》中提出,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七个范畴(后来增至八个):语言、逻辑数学、空间(可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抽象的空间智能)、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关系(四大要素:组织能力、协商能力、分析能力、人际联系)、内省(两个层次:事件层次、价值层次)、自然探索(加德纳1995年补充,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社会和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另外,有其他学者从内省智能拆分出灵性智能........人的智能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记忆力、形象力、抽象力、信仰力、创造力4.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及其指导意义经验之塔理论:把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各种经验依照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0个层次,用来说明学习经验从直接参与到图像替代、再到用抽象符号表示的逐步发展过程。
指导意义: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的和抽象的,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以“经验之塔”为代表的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学习经验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在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
“经验之塔”对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至今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局限性:视听教学论仅重视试听教材本身的作用,而忽略了视听教材的设计、开发、制作、评价及管理等方面。
)5.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1、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1)教育技术能力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1)国家政策。
(2)教师的专业素质。
2)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途径(1)教师专业化。
(2)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3)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必备工具(1)新课改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2)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持作用。
主要表现在:①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②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③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革④促进教学环境的变革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2004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契合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这一国际共识。
它分别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方面提出教育技术的能力要求并开展能力建设。
1)《标准》的地位和作用: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
2)《标准》的适用对象:教学人员子标准:中小学学科教师主要职责:教学环境的设计与管理教学资源的设计与管理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管理人员子标准: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主要职责:规划与决策、组织与应用、评估与发展、合作与交流技术人员子标准:基础教育系统中从事技术支持的人员主要职责:辅助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辅助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维护和管理校内的资源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3)教学人员标准的主要内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由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以及社会责任四部分构成。
单元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1.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组成定义: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多台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的网络设备互联成一个小型局域网,形成具备教学功能的教室,它集计算机机房、语音室、视听室、多媒体演示室等功能于一体。
组成:1、教师机:是教师使用的计算机。
它不仅与其他媒体设备相连,而且通过网络设备与学生机相连。
教师通过它能够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进程等。
2、学生机:学生使用的计算机。
它通过网络设备与其他计算机相连,既可以访问本地资源,又可以访问外部网络资源。
3、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面板和电子教室(广播软件)。
控制面板能够控制各媒体设备之间的切换;电子教室能实现教学演示,视频广播和集体讨论等教学功能。
4、资源系统包括辅助备课资源、学科资源和素材库等。
分类:(1)基于软件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2)基于硬件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3)软硬结合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功能:1)网络教学:(1)广播教学(2)语音教学(3)电子教鞭(4)黑屏肃静(5)屏幕录制(6)屏幕回放2)监控指导:(1)监控转播(2)学生演示(3)分组教学(4)联机讨论(5)远程命令(6)文件传输3)娱乐休闲:网络影院4)远程管理:(1)远程信息(2)远程配置(3)教室模型(4)远程开/关机5)学生反馈:(1)发送消息(2)电子举手(3)作业提交2.校园网的定义、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校园网的主要应用模式定义:通常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信介质和相关技术,以及各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的,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服务的一个集成应用系统。
体系结构:校园网硬件平台层:主要包括网络互连设备、PC机与服务器及网络操作系统,是校园网的基础。
校园网系统软件平台层:主要包括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应用开发的各种软件平台。
其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服务。
教育资源层:为教育教学应用制作的各种教学软件和建立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学模式层:根据网络结构、学校专业结构、学生层次结构、教师层次结构等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应用模式,对校园网的教育、教学应用进行教育系统设计,确保校园网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目标得以实现。
教育、教学模式层是以下面各层为基础,反过来又指导下面各层的建设。
组成:校园网主要是由主干网络和子网络两个层次组成的综合体系,二者构成了校园网的物质基础。
校园网的硬件体系包括网络中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连设备及传输介质等。
(1)网络中的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2)网络互连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3)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无线局域网主要应用模式:1、校园门户网站2、内部管理软件平台3、网络教学支持平台4、数字图书馆5、教学资源库单元三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1.搜索引擎的定义、分类及其使用技巧定义:是指在互联网中能够主动搜索信息、组织信息并能提供查询服务的一种信息服务系统,它是人们使用Internet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是人们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
分类、使用技巧:目录式搜索引擎:用户可以在这个分类结构中进行浏览。
可选择关键词搜索,也可按分类目录逐层查找。
全文搜索引擎:通过从互联网上提取的各个网站的信息而建立的数据库中,检索与用户查询条件匹配的相关记录,然后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将结果返给用户,用户需从结果中进行筛选。
元搜索引擎:将用户的查询请求同时向多个搜索引擎递交。
将返回的结果进行重复排除和重新排列等处理后,作为自己的结果返给用户。
2.常用的声音素材、图片、视频、动画素材的基本格式及其特点声音素材:基本格式、特点:WA VE格式(波形文件):可被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调用,但是文件太大,不适合保存时间过长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