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安全知识及使用管理指南
液氨操作规程 液氨操作安全知识

液氨操作规程液氨操作安全知识液氨操作规程液氨操作安全知识篇一鲖城镇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工作总结为认真吸取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8〃31”重大氨泄漏事故教训,强化源头治理,依据国家、省、市县安全生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关于印发临泉县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临安20138号)和全国、全省专项治理视频会议精神,鲖城镇从10月初至11月底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行动。
依据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特种设备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辖区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情况全面开展大检查、大治理,实现安全培训全覆盖、隐患排查治理全覆盖、执法检查全覆盖。
取缔关闭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非法违法企业;治理整改一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提升一批安全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
通过以下措施,有效地遏制了事故的发生,全面提升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宣传发动,组织学习(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
1.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特别是涉氨制冷相关生产行业,摸清基本情况,建立基础台帐,明确工作责任。
2.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深入企业大力宣传液氨使用安全知识和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动员企业制定方案认真开展专项治理。
3.以村(社区)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镇村干部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并对村主要负责人进行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学习《冷库设计规范》、《冷库安全规范》和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特种设备、消防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本次专项治理的工作要求。
二是自查自改、治理整改(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1.涉氨制冷企业要按照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组织全员安全培训,对照企业自查自改表,认真进行自查自改,并于11月20日前将本企业开展自查自改的情况报送镇安全生产办公室。
2.组织镇安全生产执法大队和各有关部门检查人员深入企业,按照液氨使用的有关法规标准和专项治理的要求,帮助指导和推动企业落实全员安全培训和自查自改工作。
工业用液态氨的安全知识

工业用液态氨的安全知识一、使用液氨应注意什么?第一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1.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 30前苏联MAC(mg/m3): 20TLVTN: OSHA 50ppm,34mg/m3; ACGIH 25ppm,17mg/m3 TLVWN: ACGIH 35ppm,24mg/m32.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3.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4.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5.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6.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7.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8.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二部分:操作处臵与储存1.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2.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三部分:消防措施1.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2.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
3.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液氨消防安全知识

液氨消防安全知识液氨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的化学物质,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剧烈的反应性。
在工业生产、冷冻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液氨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正确的液氨消防安全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防范和处理液氨火灾事故。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氨的特性、常见的液氨火灾事故及应对措施、液氨灭火剂的选择、液氨储存和运输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一、液氨的特性液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常温下呈现出液态。
液氨具有一系列的特性和物理性质:1. 强烈刺激性气味:液氨具有一种特殊的氨味,能迅速刺激人体的眼睛、鼻腔和呼吸系统,导致眼睛灼痛、咳嗽、喘息等症状。
2. 低温易液化:液氨的沸点为-33.4℃,常温下容易液化,因此在潮湿环境中,液氨会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形成氨水。
3. 高度反应性:液氨具有很高的溶解性,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包括有机物、氧化剂、酸等。
4. 燃烧性:液氨本身不容易燃烧,但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强烈反应产生氮氧化物(NOx),这些氮氧化物可在适当的条件下引发爆炸。
二、液氨火灾事故及应对措施由于液氨具有高度的刺激性气味和反应性,液氨火灾事故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常见的液氨火灾事故包括:泄漏后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引发火灾、与危险化学品混合后的火灾、与酸反应形成氨盐引发火灾等。
针对液氨火灾事故,以下是常见的应对措施:1. 疏散人员:当发生液氨火灾事故时,应立即疏散人员,并迅速通知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封锁现场、阻止火势扩大等。
2. 控制泄漏:对于液氨泄漏,应首先切断液氨的供应源,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用防喷雾设备阻止泄漏、用不锈钢粘合剂修补泄漏点等,以控制泄漏现象。
3. 避免火源:液氨具有燃烧性,必须避免与火源接触,避免火花、明火等。
在液氨周围建立安全区域,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等活动。
4. 使用防护装备:在处理液氨火灾事故时,应使用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面罩、防护手套等,以降低人员受伤的风险。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3篇)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1.0目的熟知制冷剂的特性、危害和措施,做到安全、科学和规范使用,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液氨制冷剂使用管理3.0内容3.1液氨(NH3)制冷剂3.1.1特性3.1.1.1物理特性①色、味、态:无色、刺激性气味②密度:比空气轻③溶解性:极易溶于水(1:700)④沸点:-33.5℃,易液化3.1.1.2热力学特性①汽化潜热较大因而单位质量工质的制冷量较大;②在制冷所需低温及环境温度范围内,其饱和压力适中,当冷却水温度低于40℃时,冷凝器中压力不超过1.6MPa,而蒸发器内温度不低于-33℃时不产生真空度;③对钢铁无腐蚀性;④其不溶于油故不影响润滑,吸水性强不产生冰塞;3.1.2氨的毒性氨的毒性为Ⅱ级3.1.3氨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3.____对环境的影响氨极易溶于水,使水变成乳白色;使植物如树木、花草等能引起烧伤,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在常温下虽不燃烧,但空气中含有____%-____%的氨时会点燃而爆炸,最大爆炸压力3.5MPa,达到最大压力所需要的时间为0.175S。
13.1.4氨的伤害程度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大致可分为三类:3.1.4.1氨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冷灼伤(低温氨液引起冻伤、高温氨液引起烧伤);3.1.4.2氨液或氨气对眼睛有刺激或灼伤性伤害;3.1.4.3氨气被人体吸入轻则刺激呼吸器官,重则导致昏迷直至死亡;3.1.5发生氨中毒的急救措施4.0液氨制冷剂的日常管理4.1防泄漏损失4.1.1阀门阀杆渗漏: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常开常关的阀门如制冷压缩机的吸入阀、立式低压循环贮液桶的供液阀等容易发生渗漏,日常操作中,一旦发生由运行人员立即进行锁紧处理,维修人员每周对常开常关的阀门的阀杆和盘根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对其他不常开常关的阀门阀杆和盘根每月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在维修人员的日常巡检中,一旦发现泄漏部位,当场立即处置。
4.1.2高压系统放空气:在高压系统放空气中,严格按照放空气器操作规程去操作,使混合气体中的氨气最大程度的回到系统中去,减少氨的损失。
液氨安全知识及使用管理指南

液氨安全知识及使用管理指南
液氨是一种常用于工业、农业和生活领域的化学品,其具有毒性和腐蚀性,不当使用或存储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对液氨的安全知识和使用管理指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液氨安全知识及使用管理指南:
1.液氨的性质和危险性
液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压缩成液体状。
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能刺激眼睛、咽喉和呼吸道。
在高浓度下,液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可引发头痛、呼吸困难、肺水肿等严重的中毒症状。
此外,液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可腐蚀皮肤、黏膜和金属等物质,甚至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2.液氨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1) 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内部安全规章制度和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和权限。
对从业人员进行液氨使用和安全的教育和培训,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液氨安全知识和技能。
(2) 严格控制液氨的数量和储存条件:控制液氨的储存量,防止因长时间储存容器腐蚀、老化等原因导致泄漏事故的发生。
(3) 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液氨的操作过程进行无人化或减少人员接触。
(4)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液氨存储和输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1。
液氨安全使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的安全使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液氨的性质和特点,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以及液氨使用单位和相关从业人员。
第三条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章液氨的基本性质与危害第四条液氨,化学式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溶于醇和醚。
液氨在常温常压下会迅速气化,产生大量氨气,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皮肤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量会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第五条液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燃烧爆炸:液氨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二)中毒:液氨挥发产生的氨气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皮肤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量会导致中毒。
(三)腐蚀:液氨具有腐蚀性,对金属、混凝土、木材等建筑材料有腐蚀作用。
第三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实行“谁生产、谁负责;谁储存、谁负责;谁运输、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处置、谁负责”的原则。
第七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八条液氨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液氨安全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液氨安全使用工作全面负责。
第九条液氨使用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液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员,负责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第四章安全技术措施第十条液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环节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一)生产环节:采用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员接触液氨的机会。
(二)储存环节:设置专用液氨储罐,确保储罐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储罐应设置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仪表;储罐周围应设置围堰,防止液氨泄漏。
(三)运输环节:使用符合规定的运输工具,装载、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运输车辆应配备应急处理设备。
液氨知识及风险预控

液氨风险应急预案
总结词
完善预案、定期演练、及时响应
详细描述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液氨事故,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应 急预案。预案应包括事故的应急组织、救援措施、通 讯联络、现场处置等内容,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 作性。同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查应急预案的可 行性和效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在事故发生时,要 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及时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 减少事故损失和影响。
运输容器和车辆
液氨的运输必须使用符合规范的专用车辆,并确 保容器密封良好,防止泄漏。
运输路线
液氨的运输路线应避开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等 ,选择安全的路线。
运输速度
液氨的运输速度应符合规定,避免过快导致意外 事故。
液氨的安全使用规范
使用人员
使用液氨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液氨的性质和安全操作 规程。
液氨风险预防措施
总结词
强化设施设备、严格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详细描述
针对液氨的风险特性,企业需要采取多种预防措施。强化液氨储存和使用的设施设备,确保其符合相关安全标 准;严格管理,完善液氨采购、储存、使用等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到位、责任到人;提高员工素质, 加强液氨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液氨的化学性质
液氨是一种强还原剂,遇氧化 剂时容易被氧化。
液氨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是一 种弱碱。
液氨与金属氧化物、酸反应生 成铵盐。
液氨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反应制取 液氨。
2
液氨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气的制备、压缩 、净化、冷凝、分离等步骤。
3
液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设备 泄漏、腐蚀等,需加强安全管理和维护。
液氨安全技术管理知识

➢ 4. 事故案例
➢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一是起火后,火势 从起火部位迅速蔓延,聚氨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 塑料等材料大面积燃烧,产生高温有毒烟气,同时伴有 泄漏的氨气等毒害物质。二是主厂房内逃生通道复杂, 且南部主通道西侧安全出口和二车间西侧直通室外的安 全出口被锁闭,火灾发生时人员无法及时逃生。三是主 厂房内没有报警装置,部分人员对火灾知情晚,加之最 先发现起火的人员没有来得及通知二车间等区域的人员 疏散,使一些人丧失了最佳逃生时机。四是未对员工进 行安全培训,未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员工缺乏逃生自救 互救知识和能力。
➢ 5. 液氨罐区安全设施及运行
➢ 液氨槽车有以下情况时,不得充装: 漆色、字样和气体不符合规定或漆色、字样脱落,不
易识别气体类别;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新槽罐车无检验 合格证和置换证明;超过技术检验期限;安全附件不全、 损坏或不符合规定;槽罐内无剩余压力,没有判明槽罐内 是否混入其它物质的;液氨槽罐外观有严重变形、腐蚀及 凹凸不平现象;证件不全的。
➢ 4. 事故案例
➢ 事故直接原因
➢ 宝源丰公司主厂房一车间女更衣室西面和毗连的二车 间配电室的上部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当火势 蔓延到氨设备和氨管道区域,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 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气泄漏,介入了燃烧。
➢ 4. 事故案例
➢ 造成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主厂房内大量 使用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和聚苯乙烯夹芯板(聚氨酯泡 沫燃点低、燃烧速度极快,聚苯乙烯夹芯板燃烧的滴落 物具有引燃性)。二是一车间女更衣室等附属区房间内 的衣柜、衣物、办公用具等可燃物较多,且与人员密集 的主车间用聚苯乙烯夹芯板分隔。三是吊顶内的空间大 部分连通,火灾发生后,火势由南向北迅速蔓延。四是 当火势蔓延到氨设备和氨管道区域,燃烧产生的高温导 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气泄漏,介入 了燃烧。
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内容

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一、液氨的安全性质1、物理性质:液氨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液化成为无色透明液体。
液氨的沸点为-33.35℃,密度0.682 g/cm³,可燃,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化学性质:液氨具有碱性,与水反应生成氨水,具有腐蚀性。
液氨对铝、锌、铜等金属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易导致金属腐蚀。
3、安全性质:液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毒,易导致中毒和呼吸困难。
液氨易燃、易爆,一旦泄漏可能会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4、应急响应:一旦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迅速疏散人员,切断液氨源头,用水喷淋稀释液氨浓度,防止事故扩大。
二、液氨的应用领域和风险控制1、应用领域:液氨广泛应用于氮化工业、合成氨工业、化肥工业、冷冻工业等领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介质。
2、风险控制:在液氨的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液氨的管控和管理,定期检查液氨设备和管道,确保设备完好,避免设备老化和漏氨的情况发生;对液氨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员工对液氨的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液氨事故定点救援队伍,及时处理事故,减少损失。
三、液氨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制定单位:液氨安全管理制度是由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根据液氨的特性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的,由单位的领导机构批准实施。
2、制度内容:(1)液氨的管理责任:明确液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级责任人员对液氨的管理工作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液氨的储存管理:规定液氨的存储条件和要求,设立专门的储罐和储存间,定期检查储罐的密封性和安全性,确保储存设备的完好。
(3)液氨的运输管理:对装载液氨的容器和车辆进行检查,确保运输过程中不泄漏,不发生事故,遵守相关的运输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
(4)液氨的使用管理:明确液氨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对使用液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建立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3篇)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氨是一种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的危险化学品,因其独特的性质,所以对其使用要严格安全管理。
1、液氨在常压下是气体,因此对其储存由于量较大,所以要用密闭的压力容器,管道要用压力管道。
2、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齐全,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要灵敏可靠,并定期检测,作好记录。
3、机房要有良好的避雷设施,并定期有防雷检测中心检测,作好记录。
4、液氨属易燃物品,机房内、设备周围严禁烟火及电气焊操作。
5、机房内电器线路布置合理,所有线路必须走穿线管;照明用具、电机接线为防爆型;防静电装置符合规定。
6、所有电线架设必须与液氨系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严禁设备上方有架空线。
7、操作过程中加强巡检,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机房内加强通风,确保室内氨浓度在爆炸范围以外。
8、操作岗位应配置相应的劳保用品,在处置泄露、维修设备时,劳保用品穿戴齐全。
9、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0、操作岗位配置8Kg干粉灭火器____个,设消防栓及消防带一套,以防液氨泄露时紧急处理。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2)液氨是一种具有高毒性和易燃性的化学物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以下是液氨使用的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些要点:1. 管理责任:- 设立液氨管理组织,明确相关负责人和责任。
- 制定液氨使用和管理的制度和规章制度。
2. 安全教育和培训:- 所有相关人员必须接受液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熟悉液氨的性质、危害和安全操作规程。
- 定期开展液氨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设备和设施:- 液氨储存和使用区域必须具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包括防火、防爆、通风和泄漏控制设备。
- 液氨储存罐、管道和阀门等设备必须经过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完好和安全。
4.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液氨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液氨的存储、装卸、检修和使用过程中的操作细节。
- 使用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擅自违反规定和操作。
液氨知识及风险预控

液氨知识及风险预控•液氨基本知识•液氨安全风险识别•液氨储存与运输管理目录•液氨使用安全操作规程•风险预控策略与方法•应急处置方案及资源保障选择阴凉、通风良好的场所,远离火源、热源。
储存场所使用专用储罐,定期检查储罐及附件是否完好无损。
储存容器经过专业培训,了解液氨的性质和安全操作方法。
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毒面具等,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防护措施操作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泄漏处理切断气源,用雾状水、干粉、抗溶性泡沫等灭火剂灭火。
火灾处理应急处理定义:液氨,又称为无水氨,呈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容易挥发,气化后形成氨气。
化学性质:液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碱性,能与酸类物质发生中和反应。
此外,液氨还具有配位能力,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物理性质:液氨的密度比水小,熔点和沸点较低,极易溶于水。
在常温常压下,液氨具有较高的蒸汽压,容易挥发成氨气。
.液氨定义与性质电解法以食盐为原料,通过电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再与氮气在高温高压下催化反应生成氨气。
最后经过冷凝、液化等工序得到液氨。
合成氨法通过天然气、煤等原料,经过高温高压下的催化反应,生成氨气。
再经过冷凝、液化等工序,得到液氨产品。
副产氨法在化肥、石油化工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氨气。
通过回收、净化、液化等工序,将副产氨气转化为液氨产品。
液氨生产工艺液氨用途与市场用途液氨主要用于生产氮肥、复合肥、硝酸、纯碱等化工产品。
此外,液氨还可用于制冷剂、金属清洗、制药、电子等行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液氨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市场液氨市场受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调整、产能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落后产能的淘汰,液氨市场供需关系有所改善。
然而,国际市场的波动和贸易摩擦仍可能对液氨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泄漏与中毒风险泄漏风险液氨储罐、管道、阀门等设备损坏或操作不当,导致液氨泄漏,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
制冷剂液氨安全使用管理规定

制冷剂液氨安全使用管理规定为了保障生产安全和人员身体健康,对液氨制冷剂的使用应该按照相关规定来管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液氨制冷剂的安全使用管理规定。
1.液氨的介绍液氨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气体,其具有高毒性和可燃性的特点。
如果液氨泄漏,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
因此,在使用液氨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避免直接接触液氨,并且要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使用火源、电气设备等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的设备;•避免使用有缺陷或者老旧的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设备或操作方式。
2.液氨制冷剂的安全管理液氨制冷剂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存储管理液氨应存储在专门的液氨储罐中,在存储液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液氨储罐应有可靠的保护装置,防止泄漏;•液氨储罐需要设有良好的防护设施,防止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发生意外事故;•液氨储罐需要设有防雷击设备,防止雷击引起的液氨泄漏等事故。
2.2使用管理液氨制冷剂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操作资格,并严格按照工艺说明书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液氨的状态和泄漏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对应措施;•操作过程中,禁止吸烟、使用明火等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的行为;•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工作环境清洁,防止因杂物堆积引发意外事故。
2.3维护管理液氨制冷设备的维护管理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定期检查液氨制冷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定期检查液氨制冷设备的各个部件是否正常运行,否则及时更换或修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维护,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行维护;•维护过程中,禁止使用可燃性、易爆性和腐蚀性的材料,禁止使用不合适的清洗剂和溶剂。
3.液氨制冷剂的应急管理液氨制冷剂的应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液氨泄漏时,需要立即采取相关措施,避免泄漏扩散;•在液氨泄漏时,禁止使用明火,应迅速将相关设备和电源切断;•液氨泄漏时,需要穿上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应急处理;•液氨泄漏时,应按照紧急救援计划进行应急处理。
液氨储存、运输、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液氨储存、运输、使用安全管理制度液氨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原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液氨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为了确保液氨的安全储存、运输和使用,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液氨的特性,从液氨的储存、运输和使用三个方面,介绍一套安全管理制度。
一、液氨储存安全管理制度1.储存设施要求(1)储存液氨的容器应选用耐压、耐腐蚀的材质,如不锈钢、铝镁合金等。
(2)储存容器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液氨泄漏。
(3)储存液氨的容器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以确保容器内部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4)液氨储存区应设置防泄漏、防腐蚀、防爆、防雷等设施。
2.储存操作要求(1)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液氨的性质和应急处理方法。
(2)液氨储存容器应定期检查,确保容器无泄漏、损坏等现象。
(3)操作人员应定期对储存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液氨储存区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二、液氨运输安全管理制度1.运输工具要求(1)液氨运输车辆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危险品运输车辆。
(2)运输车辆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确保车内空气流通。
(3)运输车辆应配备应急处理设备,如消防器材、防泄漏器材等。
2.运输操作要求(1)运输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液氨的性质和应急处理方法。
(2)液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容器稳固、密封,防止摇晃、碰撞等现象。
(3)液氨运输车辆应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超速、超载行驶。
(4)液氨运输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容器状态,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三、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1.使用场所要求(1)使用液氨的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氨气及时排出。
(2)使用液氨的场所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洗眼器等。
(3)使用液氨的场所应具备应急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撤离。
2.使用操作要求(1)使用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液氨的性质和应急处理方法。
液氨安全操作规程

液氨安全操作规程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制冷等领域。
然而,液氨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一旦操作不当,将对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维护生产环境的稳定,制定液氨安全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液氨储存1. 液氨储存应选择专用的集装箱或储罐,确保容器密封良好。
2. 液氨储存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远离明火及其他易燃物。
3. 液氨储存区域禁止吸烟,严禁使用明火及产生火花的设备。
二、液氨运输1. 液氨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驾驶员应具备相应驾驶技能和液氨安全操作知识。
2. 液氨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摩擦等造成容器破损的行为。
3. 液氨运输车辆装卸液氨时应确保操作人员配戴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三、液氨使用1. 液氨使用前需进行工作许可和风险评估,操作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2. 液氨使用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3. 液氨使用过程中应使用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四、液氨泄漏应急处理1. 发现液氨泄漏应立即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迅速撤离现场。
2. 闪电切断电源,并迅速报警并向相关部门汇报,同时按照现场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3. 在处理液氨泄漏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设备,进行正确有效的泄漏处置。
五、液氨管理1. 液氨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保证身体健康,避免因疾病导致操作不当造成意外。
2. 液氨存储区域应进行定期巡检和检修,确保设备完好,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3. 建立液氨操作记录,记录液氨的使用情况、泄露情况等,便于事故发生后的追溯。
六、液氨废弃物处理1. 液氨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封存和处置。
2. 液氨废弃物的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破损和泄露,使用专用容器进行运输。
七、液氨事故预防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2.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消除。
3. 制定液氨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各类事故。
液氨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液氨生产工
2
艺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液氨的生产流程
原料准备:氨气、空气、 水等
合成反应:氨气与空气 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液
氨
冷却分离:液氨与空气 分离,冷却后得到液氨
产品
精制提纯:通过精馏、 吸附等方法提纯液氨,
得到高纯度液氨产品
02
液氨在常温下为液 体,沸点为-33
03
液氨的主要用途包括: 制冷剂、化学原料、 化肥生产、制药工业 等。
04
液氨的安全生产知识 包括: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防护措施、应急 处理措施等。
液氨的危险特性
易燃易爆:液氨在空
01 气中容易燃烧,产生
有毒气体
毒性:液氨对人体有
03 刺激性和毒性,吸入
过量可能导致死亡
02 腐蚀性:液氨对金属
和橡胶有腐蚀作用
易挥发:液氨在常温
04 下容易挥发,产生氨
气,对人体有害
液氨的安全防护措施
佩戴防护设备: 如防毒面具、防
护手套、防护服 1
等
应急处理:熟悉 4
液氨泄漏的应急 处理措施,确保
人员安全
保持通风:确保 工作场所通风良
2 好,避免液氨聚
集
3 避免接触:避免
直接接触液氨, 防止皮肤和眼睛 受到伤害
02
关闭阀门:关闭液氨储罐的阀门, 防止泄漏扩大
03
通风排气:打开门窗,加强通风, 降低室内氨气浓度
04
防护措施:佩戴防毒面具,避免皮 肤直接接触液氨
பைடு நூலகம்
报警求助:拨打119报警,寻求专 0 5 业救援
液氨安全知识

液氨安全知识液氨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危险化学品。
由于其具有很高的毒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非常大。
在使用液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本文将介绍液氨的基本性质、危害、使用和存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希望能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液氨的基本性质液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和高度可燃性的气体。
它的分子式是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03。
液态的氨具有很高的挥发性和蒸发热,可以迅速汽化成气态氨并形成有毒的蒸汽云。
由于它是一种碱性气体,容易与酸性物质反应产生盐类化合物。
液氨还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可以腐蚀金属和有机物。
液氨的危害液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毒性作用氨气是一种极其有毒的气体,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
如果人体吸入大量的氨气,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嗓子疼等症状。
高浓度氨气吸入会导致窒息、意识丧失、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腐蚀作用液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可以腐蚀皮肤、眼睛、呼吸道等组织,导致严重的灼伤和损伤。
如果液氨流入眼睛,会导致眼睛灼伤、角膜糜烂,甚至导致失明。
如果液氨流入皮肤,会导致严重的皮肤烧伤和组织坏死。
火灾和爆炸危险液氨是一种高度可燃气体,容易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遇到明火或高温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液氨还具有很高的蒸发热,如果在密闭的容器中放置过久,容易形成高压氨蒸汽,产生爆炸危险。
使用液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液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以下是使用液氨需要注意的事项: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由于液氨具有很高的挥发性,必须在充分通风的环境中使用。
操作人员应该及时关闭氨气的容器、管道和阀门,防止氨气泄漏。
穿戴防护装备在操作液氨时,要穿戴防护服、手套、防护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氨气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
操作人员还应该穿戴防爆鞋、防滑鞋等,以保证工作安全。
液氨安全教育培训(2篇)

第1篇一、培训目的为了提高员工对液氨安全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降低液氨事故发生的风险,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进行液氨安全教育培训。
通过本次培训,使员工掌握液氨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提高应对液氨事故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公司全体员工,特别是涉及液氨操作、储存、运输、管理等岗位的员工。
三、培训内容1. 液氨基本知识(1)液氨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易挥发,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色烟雾。
(2)液氨的化学性质:易燃易爆,遇水会产生大量的热,生成氨气,氨气对人体有害。
2. 液氨的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熟悉设备、管道、阀门等设施,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确保操作安全。
(2)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穿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严禁将液氨泄漏到空气中,防止氨气中毒;保持操作现场通风良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关闭设备阀门,切断电源,清理现场,防止污染环境。
3. 液氨的储存和运输(1)储存:液氨储存于专用储罐内,储存温度应控制在-33℃以下,储存环境应保持通风良好。
(2)运输:液氨运输时应使用专用槽车,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运输规定,确保运输安全。
4. 液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氨气泄漏:立即关闭泄漏源,切断电源,组织人员撤离现场,报警并通知相关部门。
(2)人员中毒: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给予吸氧、清洗眼睛等急救措施,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3)火灾: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严禁使用水灭火。
四、培训方法1. 理论培训: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观看视频等形式,使员工了解液氨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2. 实践操作:组织员工进行液氨操作演练,提高员工实际操作能力。
3. 考试考核:对培训内容进行考试,检验员工掌握程度。
五、培训时间本次培训时间为2天,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天:上午:液氨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下午:液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最新版】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第1篇: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氨是一种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的危险化学品,因其独特的性质,所以对其使用要严格安全管理。
1、液氨在常压下是气体,因此对其储存由于量较大,所以要用密闭的压力容器,管道要用压力管道。
2、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齐全,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要灵敏可靠,并定期检测,作好记录。
3、机房要有良好的避雷设施,并定期有防雷检测中心检测,作好记录。
4、液氨属易燃物品,机房内、设备周围严禁烟火及电气焊操作。
5、机房内电器线路布置合理,所有线路必须走穿线管;照明用具、电机接线为防爆型;防静电装置符合规定。
6、所有电线架设必须与液氨系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严禁设备上方有架空线。
7、操作过程中加强巡检,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机房内加强通风,确保室内氨浓度在爆炸范围以外。
8、操作岗位应配置相应的劳保用品,在处置泄露、维修设备时,劳保用品穿戴齐全。
9、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0、操作岗位配置8kg干粉灭火器4个,设消防栓及消防带一套,以防液氨泄露时紧急处理。
第2篇:液氨储存、运输、使用安全管理制度雨润农产品集团运营管理部液氨储存、使用、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编制: 审核: 批准:日期: 日期: 日期: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集团下属公司使用液氨的安全,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编制本规定;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集团下属公司使用液氨的管理; 本规定是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补充,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第二章氨的理化性质对健康的危害及应急处理第三条氨的理化性质一、标识1、中文名氨;氨气(液氨) 英文名ammonia2、分子式nh3 相对分子质量17。
033、危险性类别第2。
3类有毒气体4、理化性质熔点(℃) -77。
7 沸点(℃) -33。
5 液体相对密度(水=1)0。
82(-79℃) 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0。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

液氨废弃处理的安全管理规定
废弃液氨的收集和处理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
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废弃液氨处理台账,记录废弃液氨的产生量、处理方式、处理时 间和处理人员等信息。
05
液氨使用安全监管与事 故处理
液氨使用安全的监管要求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液氨使用安全操 作规程,明确安全责 任和义务。
人员培训与资质:确 保操作人员经过专业 培训,具备相应的操 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设备维护与检查:定 期对液氨储存和使用 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应急预案与演练:制 定液氨泄漏等事故的 应急预案,并定期进 行演练,提高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
液氨泄漏会引发爆 炸
液氨泄漏会污染环 境
液氨泄漏会危害人 体健康
液氨中毒的症状及处理
症状: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乏力、意识模糊等
处理:立即离开氨气泄漏区域,呼吸新鲜空气;如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
预防: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液氨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急救措施:如发生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启动应急预案,疏散人员,并通知专业人员 处理
液氨事故的报告与调查处理
调查程序:成立事故调查组, 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 查明事故原因。
处理措施:根据事故调查结 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报告制度:建立完善的液氨 事故报告制度,确保事故信 息及时准确上报。
改进建议:针对事故原因提 出改进建议,完善液氨使用
安全管理制度。
03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液氨安全知识

液氨安全知识1、危险概述危险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入侵路线:吸入、食物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能出现喉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和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会导致眼睛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会造成污染。
爆炸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2、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用硼酸或大量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物入:3、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如有可能,将容器从火灾现场移至开阔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4、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残余气体或泄漏气体通过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水洗塔相连的通风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液氨安全知识及使用管理
指南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532-86 液氨安全知识及使用管理指南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液氨是一种易燃易爆且有毒的危险化学品。
一旦泄漏,能导致火灾、爆炸、冻伤事故。
近几年来,我国发生多起液氨泄漏事故,大部分都发生在液氨使用环节,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必须狠抓液氨使用管理,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一、加强液氨安全管理知识培训。
将液氨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作为企业日常和“三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通过教育培训,使企业各级干部职工熟悉液氨的危险特性,掌握液氨的安全生产特点和防控救援知识。
液氨制冷操作人员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到持证上岗。
二、搞好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
加强对液氨储罐、钢瓶、管道、仪表、阀门和安全装置等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实行定期检修,杜绝带病运行,使其满
足安全生产需要。
液氨储罐、钢瓶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必须经质监部门检验合格,方可投入运行。
确定报废的,要坚决停止使用;列为监控运行的,要制定监控运行管理制度,降低运行压力,缩短巡检时间,加强检查、检验及监控,严防事故发生。
三、建立、完善设备设施检修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G23011-1999)、《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23012-1999)、《厂区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程》(HG23018-1999)等,制定严格的设备设施检修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作业证制度,加强对带气、动火和设备内作业等检修作业的安全管理。
企业在大修、检修作业前,要制定大修或检修工作方案,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作业安全。
四、严格开、停车和生产交接环节安全管理。
制定完善严格的开、停车和生产交接环节安全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
在大修特别是在长期停车后的开车前,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制定严密的开车方案,对开
车工作进行细致的安排和精心的准备,避免匆忙开车;二是要加强开车前的安全教育。
通过教育收拢思想,使职工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同时使职工进一步熟悉、掌握本岗位的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开车方案,保证开车的顺利进行;三是做好开车前的安全检查,在开车前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检查,整改隐患或问题,并落实责任,实行开车签字负责制,确保开车安全。
五、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准备。
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抢险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抢险救援器材,并进行经常性的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同时,液氨使用环节的各岗位,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强化培训,使有关人员熟练掌握报警、防护、疏散、急救、现场堵漏处理等操作要领,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处置,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