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2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1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1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按照时间顺序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讲解分析,使学生用更为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中国古代散文。

2、通过逐代梳理中国各古代时期散文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并记忆相关文化常识。

3、通过结合当下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散文在当下的活力和对当下的文化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人教2003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篇目:散文之都·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讲解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作为对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中散文部分的一个小结。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穿越千年的历史,并坐上一架快速行驶的时光机,从《尚书》说到《少年中国说》。

同时,也是复习我们学过的部分文学常识,将其串珠成线。

【概念界定】大家已经在这本选修课本里,学到了许多中国古代散文的篇章了,再加之以往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中国古代散文”这个概念并不陌生。

先说“中国古代”。

在这里指的是近代以前的,即夏商周到清代。

之前的原始时期不算,因为那个时期还没有朝代的概念,也没有文学;之后的民国和中国不算,因为那已经是近现代和当地了。

再说“散文”。

说到中国古代散文,同学们第一反应,不就是我们平时接触的文言文嘛。

对文言文,有的同学深恶痛绝,有的同学爱不释手。

这不,高考刚刚结束,用文言文写作文又成了热搜。

老师在这里要给大家展示一篇文言文作文,是老师在高考前的省统测里批到的一篇作文,顺手拍下了。

你们来品一品,这算不算古代散文?(展示图片)Q:为什么不算古代散文?A:四个字四个字的就叫古代散文吗?古风的语气语调就叫古代散文吗?那未免也太无知了。

所以这篇文章我给了38分,36让他及格,2分考前背书的功夫。

Q:那么散文是什么呢?散文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站在历史的高度,文言文都是什么样的呢?又有怎样的历史沿革呢?接下来我们按照历史的顺序从头说起。

【历史沿革】一、先秦文字的产生之初,是为了干什么呢?为了记事(结绳记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公开课教案_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公开课教案_5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知识点。

2.加深文化常识积累。

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知识点。

三、教学难点加深文化常识积累。

四、教学方法课前预习划重点课堂讲解提问、评点五、教学过程提问:散文的定义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提问: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的时期(一)先秦时期(二)两汉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唐宋时期(五)元明清时期(一)先秦时期提问:中国古代散文上的“第一”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提问:《尚书》的意义《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

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

提问:先秦散文的类别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2. 诸子散文提问:诸子散文出现的背景以及代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

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提问:各家代表作的特点《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

《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

孟轲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22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22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分期、体裁及代表作家作品(二)方法与过程: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学习重点: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分期、体裁及代表作家作品学习难点: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内容:细读每个时间段,归纳总结这一时期散文的主要发展过程,如代表作家、作品、体例、主要风格特色。

要求:①在导学案上完成表格的填写。

②重要信息请圈点,做好标记;小组间可合作,求共赢。

③组织语言,发言时语言简练学习过程:一、导入: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上,散文是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

它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概况。

二、古代散文的定义: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三、高屋建瓴——整体把握“中国古代散文”的逐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先秦散文——汉代散文、汉赋——魏晋南北朝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散文四:分条缕析---小组展示要求:细读每个时间段,归纳总结这一时期散文的主要发展过程,如代表作家、作品、体例、主要风格特色。

①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重点选取一个时期展示成果。

②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③组织语言,发言时语言简练(一)先秦时期(1)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2)知识点小结:1.第一部散文集——《尚书》2.诸子散文:《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3.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二)两汉(1)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2)知识点小结: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吸收了楚辞的特点。

正由于赋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辞赋并称。

(3)宋玉散文赏析:《登徒子好色赋》宋玉……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课件_22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课件_22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分期、体裁及代表作家作品. (二)方法与过程: 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高屋建瓴 “中国古代散文”的逐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陌上桑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 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 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 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三、魏晋南北朝
辞赋
朝代
体例
魏 骈文
魏 晋 东晋 骈文 南 北 南朝 骈文 朝
北朝 骈文
代表作家作 主要风格特色 品
鲍照《登大雷 岸与妹书》
孔稚圭《北山 移文》
陶弘景《与 谢中书书》
气势壮大,视野开阔,具 有动态美
生动犀利,讽刺辛辣,富 有妙趣
用笔简淡,有一种高雅的趣味
丘迟《与陈伯 之书》
吴均《与朱 思元书》
委婉曲折,收纵自如 善于刻画,写照传神
王粲《登楼赋》 曹植《洛神赋》 庾信《哀江南 延续东汉后期的抒情 赋》 向秀《思旧赋》 江淹《别赋》
小赋
张衡《归田赋》 蔡邕《述行赋》
赵一《刺世疾邪赋》 祢衡《鹦鹉赋》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8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8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了解散文与时代的关系。

(二)方法与过程: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关注中国古人时代精神。

二.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三. 教学难点:内容的时间跨度大,信息量丰富。

四. 教学步骤: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先秦时期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的文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2. 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

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

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

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散文的发展及作家作品。

方法与过程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散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散文及其分类1.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2.据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3.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古代散文的常见类别:⑴记: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清.范阳洵《重修袁家山碑记》。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狱中杂记》。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左忠毅公逸事》。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

《梦溪笔谈》。

⑵古议论文体: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

《原君》(黄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

宋玉《九辩》。

③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马说》、《师说》《爱莲说》。

④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课件_0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课件_0

• 古代散文:我国古 代,为区别于韵文、 骈文,凡不押韵、 不重排偶的散体文 章,包括经、传、 史书在内,一律称 之为散文。
散文的分类
•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二)方法与过程: 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概述
• 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 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 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 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 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 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 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 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 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 小。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 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 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汉赋的发展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晁错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扬雄、枚乘、班固、张衡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后一 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4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4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

《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

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

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

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

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

书中不仅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孟轲晚年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编篡的。

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

孟子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又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

《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

庄子总能为他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

《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恣肆、变化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

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百家,如《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6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6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内容的时间跨度大,信息量丰富。

【教学方法】讲授法、设疑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我国古代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上,散文就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照耀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二、整体感知问: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时期?明确:先秦时期、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期。

三、分段讲授,合作学习(一)先秦时期(以讲授为主)1、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尚书》,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2、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

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儒家的《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言简意赅,含意深刻,大有格言的意味。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

孟子主张性善说,提倡仁政思想,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

《荀子》代表荀聊的学说,继承了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主张性恶说。

荀子的散文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道家《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终极存在,它创造了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

庄子散文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公开课教案_3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公开课教案_3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散文的含义。

2、了解散文的发展历程。

3、赏析不同时代的散文,归纳不同时代的散文的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眼中的散文是什么样的?(生说自己对散文的看法,教师汇总点评)(师谈自己对散文的看法)二、名词解释——散文(一)古典文学中的散文《辞海》——中国六朝以来,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

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二)现代文学中的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师:散文在不同时代的定义也不同。

学习要追根溯源。

学习散文,先要了解散文发展的历程。

)三、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历程商周——《尚书》先秦——《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春秋》《左传》汉代——《史记》《汉书》《二京赋》魏晋南北朝——《与吴质书》《兰亭集序》《世说新语》《水经注》《登大雷岸与妹书》《登楼赋》《哀江南赋》唐宋——《滕王阁序》《师说》《捕蛇者说》《阿房宫赋》《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游褒禅山记》元明清——《卖柑者言》《项脊轩志》《柳敬亭说书》《狱中上母书》《病梅馆记》(师:了解了散文发展的历程,接下来我们要赏析不同时代的散文代表作,借此学习不同时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四、散文赏析散文,之所以称呼为散文,因其与小说、议论文、记叙文、诗歌等等文学类体裁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叫做特点。

阅读下列不同时代的散文,并赏析其艺术特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第二十一章 古代散文阅读教案

第二十一章 古代散文阅读教案

第二十一章古代散文阅读教案导言: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古代散文的基本特点、风格以及与当代散文的异同之处。

通过学习古代散文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散文的起源和发展;2. 理解古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风格;3. 分析古代散文与当代散文的异同;4. 学会阅读和欣赏古代散文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散文的起源和发展;2. 古代散文的特点和风格;3. 古代散文作品的选读。

三、教学过程:一、古代散文的起源和发展(500字)古代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骚体和辞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独立的文学体裁。

古代散文主要包括骚体、辞章、宋词等多种形式,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文化等各个领域。

先秦时期的散文以辞章为主,注重表达思想和情感;而骚体则更注重修辞和意境的营造。

到了唐宋时期,散文逐渐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它以叙事、议论和描写为主,同时融入了辞章和骚体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古代散文的特点和风格(500字)古代散文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古代散文注重情感的抒发,作品往往以真实、深刻的感受为基础,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语言表达来打动读者的情感。

其次,古代散文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来塑造美感,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意境。

再次,古代散文追求情真意切,注重真实、自然的表达方式,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叙事和描写。

最后,古代散文在文体上更注重形式的灵活变化,既有辞章的工整和雄辩,也有骚体的细腻和含蓄。

三、古代散文作品的选读(500字)1. 《韩非子》:这是一部古代辞章散文集,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军事等方面的论述,具有独特的辞章风格和丰富的修辞手法。

2. 《世说新语》:这是一部北朝至南朝时期的散文作品,记录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故事和人物,既有真实的描写,又有深刻的思想。

3. 《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部唐代散文作品,其中既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表达。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22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2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白山市第一中学刘井霞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二)方法与过程: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二、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三、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四、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一)先秦散文卜辞《尚书》(商周、史官)——(殷商、巫师)——诸子散文(说理)历史散文(记事)(春秋战国哲学家、史学家)《尚书》语言古朴艰涩,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论语》语言精炼简洁,含义深刻,言论有格言意味,场景真实;《孟子》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庄子》寓理于事,想象丰富,风格汪洋恣肆,变幻莫测,挥洒自如;《墨子》赋予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彻,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

先秦史传文(二)先秦史传文《春秋》记述简洁,条理清晰,文学性较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左氏传》语言简洁,叙述详细且清晰,故事化的语言引人入胜却不违背历史的真实,有一定的文学性;《国语》记言多于记事,虽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不乏精彩,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人物情态毕现,具有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

总结: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记叙文。

后市散文尽管有许多发展变化,但与以上两种形式都有密切联系。

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已不可掩抑,在叙事写人、寓理于形和语言艺术方面都是后世良好的先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

《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

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

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

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

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

书中不仅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孟轲晚年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编篡的。

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

孟子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又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

《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

庄子总能为他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

《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恣肆、变化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

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百家,如《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尚书》以记言为主,而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则是一部大事记,记述十分简括。

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是为阐释《春秋》而写的,它详细叙述了事情的本末,以及有关的轶闻琐事。

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

如《郑伯克段与鄢》从头到尾,常常出人意料,波澜迭起,精彩地刻画了几个人物的性格。

《晋公子重耳出亡》中能够见出人物个性的情节更多,而且写出重耳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

《左传》出色记述了当时的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

《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头绪纷繁、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与过程。

《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记言多于记事,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许多精彩的部分。

《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以记言为主,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

如苏秦、张仪、冯谖、鲁仲连等人,莫不情态毕现。

其中有许多出于虚构想象的文学性描写。

《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

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不可掩饰。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汉代史传文作家,西汉有司马迁,东汉有班固。

司马迁的《史记》,既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有极高的文学性,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通史,其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通过展现人物活动,再现丰富复杂的历史画面。

《史记》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所涉及人物四千多个,重要人物数百名。

司马迁能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和细节描写,采取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写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地凸现出来。

在结构上,这些人物传记也极具匠心,有的是一条主线,贯穿许多事件,形成单线发展、峰峦起伏状态;有的则是用并列结构和网式结构。

司马迁还是语言艺术巨匠,他的语言精确,善于描摹客观事物。

《项羽本纪》中垓下之战一节,项羽或是喑哑叱咤,或是言语呕呕,或是仰天悲叹,无不真切生动,合乎他的性格与为人。

司马迁不喜欢用偶句,常常避免对称的句法,文气疏朗流畅,曲折自如,有时还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气势。

这为唐代古文运动所提倡的单行散句文学语言提供了范本。

汉书的成就不如《史记》,但在史传文学的发展上仍然有贡献。

班固笔法精密,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也有不少优秀篇章。

汉代的政论文,以西汉的贾谊、晁错最为杰出。

贾谊的代表作是《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晁错的代表作是《论贵粟疏》。

《过秦论》援史实以为据,逐层推进,行文波澜起伏,淋漓酣畅,其锋不可犯。

《过秦论》在思想内容和语言上体现出对《战国策》和先秦诸子的继承和发展。

东汉的政论文继承了西汉的传统,但文章气势不如西汉,著名的作品有王充的《论衡》。

先秦西汉的论说文和史传文,还没有从哲学、史学的依附关系中独立出来。

散文走出应用文的尝试是从赋体开始的。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以致后世有“汉赋”之称,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

最早写赋的是战国后期赵国的荀子,战国后期另一个赋家是楚国的宋玉,现存题名宋玉的赋作共十篇,其中《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比较可信。

西汉赋家有司马相如、杨雄和枚乘等人,东汉赋家有班固、张衡等人。

赋以铺叙、描写较多为其特色,这在长篇大赋里表现得最明显。

大赋大都以回答为骨架,铺陈名物、排比词藻、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

枚乘的《七发》是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代表性的赋家,他的《子虚》《上林.》两赋铺陈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和天子游猎的盛举,表明诸侯不能与天子相提并论的态度。

最后说了一番要提倡节俭的道理。

作者借写游猎场面,用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出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呈现出文学中前所未见的宏伟壮阔的气势。

这实际上是西汉时期繁荣强盛的时代气息和统治阶级自豪骄傲的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家是杨雄,《甘泉》《河东》《长杨》,《羽猎》四赋是他的代表作。

他模拟司马相如,而仍能具有《子虚》《上林》二赋的规模气概。

从杨雄开始到东汉,辞赋中出现了新的题材,即“京都赋”。

代表作是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还有后来西晋左思的《三都赋》。

班固的《两都赋》以都市为中心,更为广泛地反映了山水、城市……的情况,它模仿司马相如和杨雄,但真实的成分增加了,虚夸的成分减少了。

张衡的《二京赋》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对世俗生活和有关人物等都有具体的描写。

东汉中后期,传统的大赋缺少创新,小赋兴起。

这些小赋以抒情为中心,往往带有尖锐的批判性。

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

这些赋短小精悍,不再是主客对话的形式,而是作者的直接描写,这种转变为魏晋以后的辞赋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创作的个性化使文学出现了新的变化。

散文的题材扩展了,山水景物成了文学表现的新内容,文章中的抒情成分大大加强。

传统大赋走向衰落,从东汉中后期的兴起的抒情小赋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因为骈文的流行而增加了赋的骈俪、成分。

骈文是在两汉散文的基础上,受赋的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影响,逐渐发展而成的。

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一时。

魏代的散文向清峻通脱的方向发展。

曹操的文章不受陈规的约束,说话直截了当。

曹丕的《与吴质书》、曹植的《与杨徳祖书》,语言婉转、感情真挚,呈现了这一时期的文章文情并茂的特色。

魏晋之交,嵇康、阮籍愤世嫉俗。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放言无忌,感情真实,辞锋锐利,语调峻切。

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对虚伪的礼法制度予以激烈的批判,同时在幻想中追求绝对自由,也是颇见性情的名作。

东晋初年的王羲之的文风,疏朗自然,情味隽永,《兰亭集序》俯仰古今,怅触万端,叙事抒情,令人遐思无尽。

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发展了这种文风,《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和平、宁静、幸福、淳朴的理想世界。

《五柳先生传》为自己留下了一篇神情毕现的传记。

他的文章朴素中见绮丽,简洁中见丰富,富有启示性。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了晋代的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它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对后代笔记和小品文影响很大。

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杨之的《洛阳伽蓝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也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水经注》描写山川景物丰富多样,或用白描,或施彩笔,都能简洁生动地写出山川的特色。

唐代柳宗元、宋代苏轼等人的山水游记都受其影响。

《洛阳伽蓝记》善于用简短的文字叙述故事和人物。

《颜氏家训》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弟,往往插叙作者亲身见闻,风格平易亲切。

南北朝的骈文有不少精美的作品。

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写庐山、九江一带景色,画面阔大,气象万千,山水均呈动态,烟云变幻,光色耀眼。

孔稚圭的《北山移文》生动犀利,,揭露欺世盗名的伪隐士的丑态,其中山岳草木皆有灵性富有妙趣,是一篇用骈体写就的辛辣的讽刺杂文。

陶弘景的《与谢中书书》写他隐居处的山水景色,用笔简淡,有一种高逸的趣味。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以善于刻画见长,写水之清澈猛急,山之峻拔奇秀,环境之优雅清静,具有传神写照的效果。

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为劝诱梁朝降魏大将陈伯之反正而作,虽是骈文,却委婉曲折,收纵自如。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沿循东汉后期抒情的方向,拓展了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

王粲的《登楼赋》写异乡风物之美所引起的思乡怀土和壮志不得伸展的情感,写景和抒情结合,具有浓郁的诗意。

曹植的《洛神赋》虚构自己在洛水边与神女相遇的故事,带有一定的寓意。

全篇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抒情意味与神话色彩都很浓。

向秀的《思旧赋》不足二百字,以极为凝练含蓄的语言,抒写对被残酷杀害的朋友嵇康、吕安的追念感怀。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宣言,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情和哲理。

江淹的《恨赋》《别赋》用精美的语言,渲染各种特定场合的环境气氛,写各类人物的憾恨之情、离别之悲,感情凄恻,音调缠绵,于忧伤中充满了诗意的美感。

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赋家是庚信,代表作为《哀江南赋》,另外《小园赋》《枯树赋》等短篇也写得情辞俱佳。

《哀江南赋》以作者的自身经历为线索,历叙梁朝由兴盛而衰亡的经过,具有史诗性质。

描写、抒情、叙述融为一体,篇制宏大,文采富丽,情韵苍凉。

文章中用了很多典故,但没有一般骈俪文堆砌的毛病,于整齐排偶这仍具有流利生动的特色。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唐宋散文家,使文章的体裁样式增多,艺术水平提高,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