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这首诗作者的视线由内而外,先写湖阴先 生家的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 高雅;后写院外的山水对主人的深情,暗用典 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应是 主人情怀高洁,引得山水主动与之相亲。
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表 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 与平民百姓的交往中领略到无穷乐趣。
《绝句》(唐杜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唐韩愈)
走近作者
杜 牧 : ( 公 元 803- 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 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
诗意: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 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 到银河中去,一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牛郎和织女家做客。
探究
1.“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九曲”极言黄河的 _蜿_蜒_曲_折_,“万里”写出了黄河的_源_远_流_长_。
2.“浪淘风簸自天涯”一句写出了怎样的情状呢? 大风掀起层层巨浪,如万马奔腾,浩浩荡荡,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 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 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河流域的人类 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 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 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看着壮阔无比的母亲河,你 能想起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
17 古诗三首
生字过关
簸 [bǒ]
颠簸
涯 [yá] 天涯
绕 [rào] 围绕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第1 页共13 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 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朗诵。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 察御史。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 有“诗豪”之称。其代表作品 有《陋室铭》、《乌衣巷》、 《石头城》、《蜀先主庙》、 《西塞山怀古》。
17 古诗三首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浪淘沙
[唐]刘禹锡
bǒ y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唐]杜 牧
ɡuō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 畦手自栽。
C.这首诗写了诗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 主人,却吃了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
D.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 一格的记游诗,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意境很接近。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 《江南春》。
朗读指导:《浪淘沙》这首诗用浪漫 手法写出了黄河源远流长、气势雄伟。朗 读时语调激昂,顿挫有力,读出对黄河雄 伟气势的赞叹。
《江南春》这首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 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 迷离。朗读前两句时,用轻柔的语气,读 出诗人对景色的赞美之情;读后两句时, 语气略低沉,感受诗人从迷蒙的景色中引 发的感慨。
《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的前两句用 朴实清新的文字展现了湖阴先生庭院的洁 净和清幽,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山水 与主人相亲近,写得有情且有趣。朗读时 要读出赞美之情,重读“净”“绕”“送” 等字。
二读,品诗味,体诗情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

板书
蜿蜒曲折


浪淘沙
河流漫长 波涛汹涌
好 生 活 的
静谧美好
向 往
主题
这首诗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 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 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 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 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读诗句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解诗意
注释
江南春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
千里莺啼绿映红, 酒旗风:酒家的九幌子在风中摇动。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指曾经建都在江
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南朝四百八十寺,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万里黄河弯弯曲 曲夹带着泥沙。
像巨龙盘旋
浪淘风簸自天涯。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波涛汹涌 气势磅礴
惊涛骇浪 气吞山河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 边去亲临其境吧!
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 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 的河流,穿越峡谷,劈开 万仞山,波涛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 万匹骏马奔腾,多么惊心 动魄的气势!多么雄伟壮 丽的奇观!
扫清字词拦路虎

簸 ⺮+其+皮

涯 涯 天涯 崖 悬崖
读诗句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解诗意
浪淘沙:唐代曲名。
浪淘沙
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九曲黄河万里沙,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 的银河相通。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这首诗作者的视线由内而外,先写湖阴先 生家的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 高雅;后写院外的山水对主人的深情,暗用典 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应是 主人情怀高洁,引得山水主动与之相亲。
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表 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 与平民百姓的交往中领略到无穷乐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和同时代的另一位 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现 今存诗500首。他的诗或感怀时事、忧虑朝政, 或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或抒写对 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或借题发挥讽刺 现实,或寓于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见识。
注释:
绿映红:依山傍水的村镇。 水村山郭: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 酒旗风: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南朝: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们的家:男耕女织、宁静祥和,是那样 安宁美好,难怪作者想“同到牵织女家”。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 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田 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描写与夸张相映照。 前两句写实,描写了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九曲黄河”,泥沙万里描其形,“浪淘风簸”绘 其声。好一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这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从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 使他从黄河想到天边,想到天上的银河,想到隔河 相望的牛郎、织女。后两句夸张地写黄河源远流长,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韵味。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浪淘沙》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浪淘沙》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缓开人万的的仞河脚山流步,,一波穿同涛越滚峡到滚谷黄向,河东劈
边去亲临其境吧!
流,惊涛骇浪,巨浪滔天, 如千万匹骏马奔腾,多么
惊心动魄的气势!多么雄
伟壮丽的奇观!
17 古诗三首
抓住关键数字,从画面和声音联想开 去,我们就能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来,一 起来读一读吧!
九曲 黄河 万里沙, 浪淘 风簸 自天涯。
17 古诗三首
思考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黄河气势雄伟的? 直接描写,写出长度、弯曲、大浪淘沙等。
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
17 古诗三首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浪淘沙》(其一) 描写九曲黄河一往无前的气势和直上银 河同访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达了诗 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17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比一比,再组词。
浪淘沙:唐代曲名。
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 的银河相通。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 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 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 只准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相会一次。
17 古诗三首
诗意
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 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 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到天上的 牵牛织女家。
17 古诗三首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17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再读古诗,想一想,你仿佛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17 古诗Fra bibliotek首江南春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 千里江南 水村山郭酒旗风。
酒旗飘扬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黄莺啼叫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护眼版】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护眼版】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茅檐①长扫净无苔②,
花木成畦③手自栽。
诗意:茅屋草舍经常 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 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 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①茅檐:代指茅屋、草堂, 诗中指包括茅屋在内的 整个庭院。
朗读示例: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意: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院 和楼台,还有多少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思考:这两句有什么寓意?
诗人通过对春色的描绘,寓情于景。面对着 烟雨中尚存的寺院楼台,想到南朝的统治者都已 烟消云散,诗人发出物是人非的感叹。这里诗人 站在历史的高度,无情地讽刺了那些愚妄的统治 者,意在言外。
背诵指导: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 上进行背诵。
默写指导: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做 到不漏字,不错字。
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 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的。
参考答案:诗人在诗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 了黄河的雄伟气势。“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 风簸自天涯”写出了黄河从天际奔涌而来,携 风卷浪,夹泥带沙,奔流入海的壮观场面。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宿建德江》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六⽉⼆⼗七⽇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天⾬前⾬后的变化情景。

《西江⽉•夜⾏黄沙道中》是宋代词⼈⾟弃疾的⼀⾸吟咏⽥园风光的词。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3课《古诗词三⾸》课⽂原⽂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泊烟渚, ⽇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近⼈。

六⽉⼆⼗七⽇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云翻墨未遮⼭, ⽩⾬跳珠乱⼊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如天。

西江⽉.夜⾏黄沙道中 [宋]⾟弃疾 明⽉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说丰年, 听取蛙声⼀⽚。

七⼋个星天外, 两三点⾬⼭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3课《古诗词三⾸》教案1 教学⽬标 1.会写3个⽣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丽景⾊;默写《西江⽉•夜⾏黄沙道中》。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4.赏析诗词语⾔,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想象三⾸诗词所描述的画⾯,并⽤⾃⼰的语⾔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课时 《宿建德江》《六⽉⼆⼗七⽇望湖楼醉书》 教学⽬标 1.会写“德”这个⽣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六⽉⼆⼗七⽇望湖楼醉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古诗的⼤意,⽤⾃⼰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体会诗⼈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丰富的想象⼒和语⾔表达能⼒;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对⼤⾃然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原文】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注释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注释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注释①[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退居钟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②[苔]青苔。

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④[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
心愁绪纷扰。 •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
心的悲凉。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 又归去。——辛弃疾
• 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 起的泪雨
• 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 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 去难返
罗衾不耐五更寒
• 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 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
• 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 御和忍耐
陆王心学
材料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 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
活学活用程朱理学与《陆赏王心花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 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熹说:“天生的。” 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 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 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 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 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 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 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 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 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 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 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 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 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 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 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 死得好!”
——《二程遗书语录》
方法论:格物致知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 熟悉,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 角度再欣赏它一次吗?
程朱理学
材料五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 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 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 其性,以尽其伦。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1.《静夜思》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以“床前明月光”起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深夜月光照进屋内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接着,“疑是地上霜”一句,通过比喻月光与霜的相似性,既描绘了月光的清冷,又暗示了季节的寒冷。

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2.《悯农》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农民辛勤劳动的生活情景和对粮食的珍视态度。

首句“锄禾日当午”,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第二句“汗滴禾下土”则进一步强调了农民的艰辛付出。

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醒人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它们都凝结着农民的辛勤汗水。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教育意义。

3.《春晓》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篇,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和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接着,“处处闻啼鸟”一句,以鸟鸣声为线索,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对夜晚风雨的描绘和对花瓣飘落的猜测,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易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深深敬畏。

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哲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最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最新】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烟雨迷蒙中,众多寺庙和亭台楼阁静寂 伫立,一种幽远的古意萦绕在诗人心头。
春景美
借古讽今
晴天明媚 雨天朦胧 今日盛景 怀古伤情
南朝 大兴建设寺庙,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晚唐 国势衰落,效仿南朝,大建佛寺
楼台、烟雨 伤感、担忧
诗人在担忧什么呢? 南朝广建佛寺保佑江山稳固 唐朝效仿此法巩固国家统治
代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唐朝 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晚年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代表作品有《陋 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
初读课文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多音字
qū 弯曲

qǔ 歌曲
bǒ(用作动词时) 颠簸

bò(用作名词时)簸箕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要注意右半部分 “丿”的穿插,“厂” 里是两个“土”,注 意不要写成“士”。
簸( 簸箕 ) 菠( 菠萝 )
淘( 淘气 ) 掏( 掏出 )
崖( 山崖 ) 涯( 天涯 )
二、诗的后两句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 黄河的
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 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江南春
第二课时
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是古 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 进这个世外桃源吧!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 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夸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
九曲黄河
姿态
浪淘风簸
气势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你从“上”联想到了什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rào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唐代曲名。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刘禹锡 (772—842)字梦
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白居 易称他为“诗豪”,与柳宗元并 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 合称“三杰”。有《刘梦得文 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浪淘沙
国 忧
南朝四百八十 寺——烟雨中
情(今) 民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 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 灿烂文化的赞美和神往,同时又流露出 物是人非的感叹。
杨德逢的别名,王安石退居钟 书写。 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王安石 (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 谥文,又称王文公。宋代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元日》《泊 船瓜洲》等。
17 古诗三首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浪淘沙
[唐]刘禹锡
bǒ y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唐]杜 牧
ɡuō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 畦手自栽。
苔:青苔。
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 。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 , 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
围有土埂围着。
两 山 排 闼 送 青 来 。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翻译:
茅草房庭院内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 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畦,都是 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条快活的清流,环绕 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稻田的守护者; 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 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退居钟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②[苔]青苔。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④[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