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这首诗作者的视线由内而外,先写湖阴先 生家的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 高雅;后写院外的山水对主人的深情,暗用典 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应是 主人情怀高洁,引得山水主动与之相亲。
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表 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 与平民百姓的交往中领略到无穷乐趣。
《绝句》(唐杜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唐韩愈)
走近作者
杜 牧 : ( 公 元 803- 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 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
诗意: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 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 到银河中去,一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牛郎和织女家做客。
探究
1.“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九曲”极言黄河的 _蜿_蜒_曲_折_,“万里”写出了黄河的_源_远_流_长_。
2.“浪淘风簸自天涯”一句写出了怎样的情状呢? 大风掀起层层巨浪,如万马奔腾,浩浩荡荡,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 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 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河流域的人类 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 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 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看着壮阔无比的母亲河,你 能想起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
17 古诗三首
生字过关
簸 [bǒ]
颠簸
涯 [yá] 天涯
绕 [rào] 围绕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第1 页共13 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 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朗诵。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 察御史。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 有“诗豪”之称。其代表作品 有《陋室铭》、《乌衣巷》、 《石头城》、《蜀先主庙》、 《西塞山怀古》。
17 古诗三首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浪淘沙
[唐]刘禹锡
bǒ y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唐]杜 牧
ɡuō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qí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 畦手自栽。
C.这首诗写了诗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 主人,却吃了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
D.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 一格的记游诗,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意境很接近。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 《江南春》。
朗读指导:《浪淘沙》这首诗用浪漫 手法写出了黄河源远流长、气势雄伟。朗 读时语调激昂,顿挫有力,读出对黄河雄 伟气势的赞叹。
《江南春》这首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 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 迷离。朗读前两句时,用轻柔的语气,读 出诗人对景色的赞美之情;读后两句时, 语气略低沉,感受诗人从迷蒙的景色中引 发的感慨。
《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的前两句用 朴实清新的文字展现了湖阴先生庭院的洁 净和清幽,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山水 与主人相亲近,写得有情且有趣。朗读时 要读出赞美之情,重读“净”“绕”“送” 等字。
二读,品诗味,体诗情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
板书
蜿蜒曲折
对
美
浪淘沙
河流漫长 波涛汹涌
好 生 活 的
静谧美好
向 往
主题
这首诗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 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 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 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 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读诗句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解诗意
注释
江南春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
千里莺啼绿映红, 酒旗风:酒家的九幌子在风中摇动。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指曾经建都在江
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南朝四百八十寺,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万里黄河弯弯曲 曲夹带着泥沙。
像巨龙盘旋
浪淘风簸自天涯。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波涛汹涌 气势磅礴
惊涛骇浪 气吞山河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 边去亲临其境吧!
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 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 的河流,穿越峡谷,劈开 万仞山,波涛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 万匹骏马奔腾,多么惊心 动魄的气势!多么雄伟壮 丽的奇观!
扫清字词拦路虎
bǒ
簸 ⺮+其+皮
yá
涯 涯 天涯 崖 悬崖
读诗句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qū
bǒ
yá
解诗意
浪淘沙:唐代曲名。
浪淘沙
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九曲黄河万里沙,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 的银河相通。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这首诗作者的视线由内而外,先写湖阴先 生家的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 高雅;后写院外的山水对主人的深情,暗用典 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应是 主人情怀高洁,引得山水主动与之相亲。
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表 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 与平民百姓的交往中领略到无穷乐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和同时代的另一位 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现 今存诗500首。他的诗或感怀时事、忧虑朝政, 或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或抒写对 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或借题发挥讽刺 现实,或寓于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见识。
注释:
绿映红:依山傍水的村镇。 水村山郭: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 酒旗风: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南朝: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们的家:男耕女织、宁静祥和,是那样 安宁美好,难怪作者想“同到牵织女家”。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 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田 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描写与夸张相映照。 前两句写实,描写了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九曲黄河”,泥沙万里描其形,“浪淘风簸”绘 其声。好一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这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从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 使他从黄河想到天边,想到天上的银河,想到隔河 相望的牛郎、织女。后两句夸张地写黄河源远流长,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韵味。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浪淘沙》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缓开人万的的仞河脚山流步,,一波穿同涛越滚峡到滚谷黄向,河东劈
边去亲临其境吧!
流,惊涛骇浪,巨浪滔天, 如千万匹骏马奔腾,多么
惊心动魄的气势!多么雄
伟壮丽的奇观!
17 古诗三首
抓住关键数字,从画面和声音联想开 去,我们就能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来,一 起来读一读吧!
九曲 黄河 万里沙, 浪淘 风簸 自天涯。
17 古诗三首
思考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黄河气势雄伟的? 直接描写,写出长度、弯曲、大浪淘沙等。
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
17 古诗三首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浪淘沙》(其一) 描写九曲黄河一往无前的气势和直上银 河同访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达了诗 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17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比一比,再组词。
浪淘沙:唐代曲名。
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 的银河相通。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 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 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 只准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相会一次。
17 古诗三首
诗意
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 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 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到天上的 牵牛织女家。
17 古诗三首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17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再读古诗,想一想,你仿佛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17 古诗Fra bibliotek首江南春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 千里江南 水村山郭酒旗风。
酒旗飘扬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黄莺啼叫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护眼版】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qí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tà
两山排闼送青来。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茅檐①长扫净无苔②,
花木成畦③手自栽。
诗意:茅屋草舍经常 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 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 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①茅檐:代指茅屋、草堂, 诗中指包括茅屋在内的 整个庭院。
朗读示例: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意: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院 和楼台,还有多少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思考:这两句有什么寓意?
诗人通过对春色的描绘,寓情于景。面对着 烟雨中尚存的寺院楼台,想到南朝的统治者都已 烟消云散,诗人发出物是人非的感叹。这里诗人 站在历史的高度,无情地讽刺了那些愚妄的统治 者,意在言外。
背诵指导: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 上进行背诵。
默写指导: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做 到不漏字,不错字。
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 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的。
参考答案:诗人在诗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 了黄河的雄伟气势。“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 风簸自天涯”写出了黄河从天际奔涌而来,携 风卷浪,夹泥带沙,奔流入海的壮观场面。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宿建德江》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六⽉⼆⼗七⽇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天⾬前⾬后的变化情景。
《西江⽉•夜⾏黄沙道中》是宋代词⼈⾟弃疾的⼀⾸吟咏⽥园风光的词。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3课《古诗词三⾸》课⽂原⽂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泊烟渚, ⽇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近⼈。
六⽉⼆⼗七⽇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云翻墨未遮⼭, ⽩⾬跳珠乱⼊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如天。
西江⽉.夜⾏黄沙道中 [宋]⾟弃疾 明⽉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说丰年, 听取蛙声⼀⽚。
七⼋个星天外, 两三点⾬⼭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3课《古诗词三⾸》教案1 教学⽬标 1.会写3个⽣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丽景⾊;默写《西江⽉•夜⾏黄沙道中》。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4.赏析诗词语⾔,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想象三⾸诗词所描述的画⾯,并⽤⾃⼰的语⾔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课时 《宿建德江》《六⽉⼆⼗七⽇望湖楼醉书》 教学⽬标 1.会写“德”这个⽣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六⽉⼆⼗七⽇望湖楼醉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古诗的⼤意,⽤⾃⼰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体会诗⼈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丰富的想象⼒和语⾔表达能⼒;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对⼤⾃然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原文】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注释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注释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注释①[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退居钟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②[苔]青苔。
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④[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
心的悲凉。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 又归去。——辛弃疾
• 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 起的泪雨
• 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 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 去难返
罗衾不耐五更寒
• 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 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
• 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 御和忍耐
陆王心学
材料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 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
活学活用程朱理学与《陆赏王心花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 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熹说:“天生的。” 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 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 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 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 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 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 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 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 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 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 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 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 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 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 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 死得好!”
——《二程遗书语录》
方法论:格物致知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 熟悉,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 角度再欣赏它一次吗?
程朱理学
材料五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 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 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 其性,以尽其伦。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1.《静夜思》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以“床前明月光”起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深夜月光照进屋内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接着,“疑是地上霜”一句,通过比喻月光与霜的相似性,既描绘了月光的清冷,又暗示了季节的寒冷。
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2.《悯农》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农民辛勤劳动的生活情景和对粮食的珍视态度。
首句“锄禾日当午”,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第二句“汗滴禾下土”则进一步强调了农民的艰辛付出。
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醒人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它们都凝结着农民的辛勤汗水。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教育意义。
3.《春晓》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篇,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和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接着,“处处闻啼鸟”一句,以鸟鸣声为线索,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对夜晚风雨的描绘和对花瓣飘落的猜测,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易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深深敬畏。
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哲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最新】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烟雨迷蒙中,众多寺庙和亭台楼阁静寂 伫立,一种幽远的古意萦绕在诗人心头。
春景美
借古讽今
晴天明媚 雨天朦胧 今日盛景 怀古伤情
南朝 大兴建设寺庙,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晚唐 国势衰落,效仿南朝,大建佛寺
楼台、烟雨 伤感、担忧
诗人在担忧什么呢? 南朝广建佛寺保佑江山稳固 唐朝效仿此法巩固国家统治
代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唐朝 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晚年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代表作品有《陋 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
初读课文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qū
多音字
qū 弯曲
曲
qǔ 歌曲
bǒ(用作动词时) 颠簸
簸
bò(用作名词时)簸箕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yá
要注意右半部分 “丿”的穿插,“厂” 里是两个“土”,注 意不要写成“士”。
簸( 簸箕 ) 菠( 菠萝 )
淘( 淘气 ) 掏( 掏出 )
崖( 山崖 ) 涯( 天涯 )
二、诗的后两句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 黄河的
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 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江南春
第二课时
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是古 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 进这个世外桃源吧!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 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夸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
九曲黄河
姿态
浪淘风簸
气势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你从“上”联想到了什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rào
tà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簸
上下结构
涯
左右结构
唐代曲名。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刘禹锡 (772—842)字梦
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白居 易称他为“诗豪”,与柳宗元并 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 合称“三杰”。有《刘梦得文 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浪淘沙
国 忧
南朝四百八十 寺——烟雨中
情(今) 民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 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 灿烂文化的赞美和神往,同时又流露出 物是人非的感叹。
杨德逢的别名,王安石退居钟 书写。 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王安石 (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 谥文,又称王文公。宋代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元日》《泊 船瓜洲》等。
17 古诗三首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浪淘沙
[唐]刘禹锡
bǒ y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唐]杜 牧
ɡuō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qí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 畦手自栽。
苔:青苔。
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 。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 , 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
围有土埂围着。
两 山 排 闼 送 青 来 。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翻译:
茅草房庭院内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 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畦,都是 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条快活的清流,环绕 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稻田的守护者; 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 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退居钟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②[苔]青苔。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④[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