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患者管理制度与处理流程.pdf
手术室患者手术后管理制度

手术室患者手术后管理制度
1.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术后患者管理,根据病人情况随访。
2.护士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根据术后医嘱将护理要点和护理情况准确、及时、客观记入护理记录中。
注意是否有并发症发生,若发生应及时报告医师积极处理,并记录。
若发生术后并发症,医护人员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应及时报告病人及家属,取得理解和配合。
3.如病人需送至病房或重症监护室,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共同与病房或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床旁交接,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的情况、术中动静脉穿刺部位情况、其他管道的标识及管理情况、伤口情况及患者皮肤情况,神志情况、确认患者苏醒并记录。
同时与病房值班护士交接引流物和其它放置物(填塞物)的名称,放置部位,并提醒交待术后注意事项。
4.手术室护士在术后1-3天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针对患者生命体征、手术切口情况、各类导管情况、全身皮肤情况及活动情况做术后评估并记录,必要时与管床护土沟通,并进行术后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等。
【流程】。
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护理安全管理组织1.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2. 小组成员包括各病区护士长、护理骨干及相关部门人员。
3.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1)制定和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定期组织护理安全培训和教育;(3)开展护理安全自查和隐患排查;(4)对护理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5)提出护理安全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护理安全管理内容1. 患者身份识别(1)在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2)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多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包括床号、姓名、住院日期等;(3)在给药、输液、输血等治疗过程中,护士需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4)使用手腕带、床头卡等工具,方便护士随时核对患者身份。
2. 手术安全(1)护士需在手术前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共同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手术安全;(2)护士需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3)护士需在手术后与病房护士共同交接患者,确保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3. 用药安全(1)护士在给药前需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2)护士需在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3)护士需在给药后记录用药情况,包括患者反应、给药时间等。
4. 输血安全(1)护士需在输血前核对患者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等;(2)护士需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3)护士需在输血后记录输血情况,包括患者反应、输血时间等。
5. 设备安全(1)护士需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护士需在给患者使用设备前,向患者解释设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护士需在患者使用设备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2.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自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3. 建立护理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对护理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4. 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5.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安全的认知。
规范治疗操作管理制度

规范治疗操作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保障医院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规范医护人员的治疗操作行为,确保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疗科室的治疗操作管理,包含药物管理、手术操作、仪器使用等。
二、治疗操作规范1.医疗科室应编制认真的治疗操作规范手册,并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
手册应包含治疗操作的具体步骤、操作流程图、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2.医疗科室在进行治疗操作前,必需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包含准备所需药物、器械等,并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操作对象正确。
3.医疗科室应建立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对全部药物进行分类存放,并标明药物存放期限和有效期。
同时,应建立药物使用登记制度,记录药物的领用、使用和剩余情况。
4.医疗科室在进行手术操作前,必需确认手术对象、手术部位和手术具体内容,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解释,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
5.医疗科室进行手术操作时,应依照手术规范进行操作,注意手术者和助手的卫生要求,保持手术环境的干净、有序。
6.医疗科室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定期检查、清洁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转,并及时处理显现的故障。
三、治疗操作风险防控1.医疗科室应建立治疗操作风险评估制度,在进行高风险治疗操作前,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医疗科室应建立临床操作安全管控机制,将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类,订立风险掌控策略,确保治疗操作的安全性。
3.医疗科室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并开展事故调查,探究原因,及时采取矫正措施,并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培训。
4.医疗科室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治疗操作进行记录和追踪,确保治疗操作的过程可查、可控。
四、医护人员素养要求1.医疗科室应重视医护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连续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治疗操作水平,严禁未经培训和授权的人员进行治疗操作。
2.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操作前,应穿着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保持个人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规范的出院管理制度

规范的出院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的出院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住院病人出院流程,包括医生发现病情稳定且适合出院的病人、病人家属主动要求出院的病人等。
第三条出院管理应遵循“病情稳定、医嘱明确、病人同意”的原则,确保病人出院后身体健康,减少再次住院的风险。
第四条出院管理应充分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决定权,不得擅自将病人强行留院或提前出院。
第二章出院申请第五条医生在病人病情稳定、医嘱明确且病人同意出院的情况下,可向医务部门提交出院申请。
第六条病人家属如需提前出院,应填写出院申请表并由医生审批同意。
第七条病人家属如需转院,应提供目标医院的相关资料,并经医生审批同意后方可安排转院。
第八条医院接收到出院申请后,将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审核确认病人的出院条件及医嘱,做好出院准备工作。
第九条出院申请需在出院前至少提前24小时提交,以便医院做好出院安排。
第三章出院流程第十条医生在确认病人出院条件满足后,应书面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出院意向,并做好出院医嘱。
第十一条出院前,医院应进行出院指导,包括病情解释、用药指导、注意事项提醒等,并向病人提供相关资料。
第十二条病人在医生出院医嘱下,领取出院证明后方可办理出院手续。
第十三条病人在完成出院手续后,应在规定时间内离院,不得滞留医院。
第十四条医院应做好出院病人的出院信息记录和归档工作,确保病人出院信息的完整和准确性。
第四章出院评估第十五条出院后,病人家属及病人本人可对医院的出院管理进行评估反馈,医院应认真对待并及时改进。
第十六条出院后病人如有疑问或需要咨询,可随时联系医院相关部门进行咨询和解答。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医院医务部门所有,如有修改或补充,应经医院相关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其他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以本制度为准。
以上为出院管理制度,如有违反应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成都市XX区第X人民医院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围手术期即从患者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制定围手术期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术中安全措施及术后康复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对手术患者的服务质量,现在原有《围手术期患者支持与服务程序》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特制定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如下:一、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一)术前安全管理1、手术医生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针、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除急诊手术可当天送手术通知单或电话通知手术室外,择期手术应提前1-3天将手术通知单送至手术室。
2、病房护士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3、术前访视:除急诊急救手术外,手术室麻醉师及护士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区作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加手术的人员、进行麻醉风险及安全告知等,并认真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和手术室护理访视记录(在患者的护理记录单上进行记录)。
特殊情况须及时与主管医生或手术科室主任或护士长联系,并及时向麻醉科主任或手术室护士长汇报。
4、术前物品准备:麻醉科、手术室须根据日常手术开展的种类,准备手术用物、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随时处于安全适用状态。
特殊手术,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作好准备。
5、人员准备:手术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须严格执行依法执业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合理安排参加手术人员。
6、手术间的安排: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安排手术间,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顺序。
根据季节、环境温度,调节手术间温湿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防止患者着凉。
7、麻醉科、手术室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认真落实手术病人身份核查措施,认真填写《病区与手术室病人交接登记本》,严格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的执行情况。
医嘱管理制度:规范术前术后医嘱操作流程

医嘱管理制度:规范术前术后医嘱操作流程1. 引言医嘱是医生对患者诊疗和护理的指示,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医嘱的准确性和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
为了规范术前术后医嘱的操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制定医嘱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 术前医嘱操作流程术前医嘱操作流程主要包括手术安排、患者准备和手术风险评估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
2.1 手术安排1.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确定手术日期和手术类型。
2. 医生将手术信息录入医院信息系统,并手术通知单。
3. 手术科室收到手术通知单后,安排手术室、手术器械和术前准备等工作。
2.2 患者准备1. 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与患者确认手术日期和时间,并向患者介绍术前准备事项。
2. 患者按照护士的指导,进行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饮和清洗等。
3. 护士在患者入院后,进行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
4. 护士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协助医生进行手术风险评估,确定手术可行性和注意事项。
2.3 手术风险评估1.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2. 手术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体质、合并症、手术难度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3. 医生根据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决定手术的具体方式和注意事项。
3. 术后医嘱操作流程术后医嘱操作流程主要包括术后护理、用药指导和康复指导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
3.1 术后护理1. 手术结束后,护士接管患者并进行术后护理工作。
2. 护士根据医嘱内容,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并发症等。
3. 护士记录术后护理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3.2 用药指导1. 医生根据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用药医嘱。
2. 护士按照医嘱内容,向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等。
3. 护士记录用药指导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3.3 康复指导1. 医生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康复需要,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
病患出院指导管理制度

病患出院引导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和优化医院病患出院引导工作,提高出院患者的病愈效果和生活质量,促进医院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跨科协作,特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自身管理要求,并依据医院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病患的出院引导工作,包含住院患者、门诊患者等。
第三条定义•病患出院引导:指医生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含疾病的性质、疗程、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向患者或其家属供应相关医疗、护理等方面的引导和建议。
•出院带药引导:指医生对患者出院后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用药方法等方面进行具体引导。
•病愈引导:指医生对患者出院后病愈训练的注意事项、运动方式、病愈计划等方面进行具体引导。
第二章病患出院引导的内容第四条病患出院引导的基本要求1.出院引导应依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和病愈需求来进行,确保引导内容针对性强;2.出院引导应遵从科学性、规范性和易理解性的原则,以促进患者有效理解和掌握;3.出院引导应包含疾病知识、饮食引导、药物管理、病愈训练等方面的内容;4.出院引导应与患者签订书面引导协议,并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5.出院引导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确保应对患者不同阶段的需要。
第五条疾病知识引导1.供应患者疾病的基本信息,包含病因、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并发症等;2.介绍患者病情的察看方法和处理原则,以及需要就医的紧急情况;3.解答患者对疾病的常见问题,并供应相关宣教资料供患者阅读。
第六条饮食引导1.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供应相应的饮食建议和食物搭配方案;2.解答患者对于特定食材、做法和禁忌食物的疑问;3.帮忙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开饮食欠妥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第七条药物管理引导1.认真介绍患者需要使用的药物名称、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等信息;2.提示患者定时按量服药,并告知药物的保管和使用要求;3.引导患者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和处理方法,并强调不行随便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
手术室患者手术中管理制度

手术室患者手术中管理制度1.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方共同对患者实施核查,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输血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2.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根据手术需要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手术需要及患者舒适原则安置适合的手术体位。
器械护士开启无菌包及所需用物,提前洗手上台,铺好无菌器械桌。
巡回、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物品等,及时准确记录,并签名。
3.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共同向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报告手术物品核查情况。
4.巡回护士协助手术人员消毒铺巾,调整灯光,穿好手术衣,做好手术准备。
5.准备切开皮肤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遵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规定的流程,实施“timeout",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麻醉分级等内容,正确记录。
6.器械护士主动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手术,监督术中无菌操作情况,及时补充术中所需,管理台上器械及物品,确保术中用物清点无误,防止异物遗留体腔,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巡回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满足术中所需,做好手术记录。
7.关闭体腔前、后,手术结束前,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共同清点用物,及时记录。
巡回护士协助手术医生包扎伤口,完善手术记录。
8.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方共同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准确记录,并签名。
9.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送患者回病房或ICU,对患者一般情况、各种引流管、皮肤情况和患者物品等进行交接,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
患者入院出院管理制度

患者入院出院管理制度患者入院出院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患者入院管理1. 患者入院登记:患者入院时需填写入院登记表,登记个人基本信息、病史、过敏史等内容,由医院建立患者档案。
2. 患者入院流程:患者入院时需进行身体检查、化验检查、核磁共振等各项检查,医院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3. 患者入院护理:入院后,护士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饮食安排、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指导患者和家属配合治疗。
4. 患者医疗安全:医院应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医疗安全,防止出现意外事件。
二、患者出院管理1. 患者出院通知: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决定是否出院,出院前医院需提前通知患者及家属,告知出院时间和注意事项。
2. 患者出院流程:出院前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出院检查,核实病情是否稳定,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复诊时间。
3. 患者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4. 患者随访服务:医院应定期进行患者的随访服务,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是否需要再次就诊,提供帮助和支持。
患者入院出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医疗机构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1. 保障患者权益:患者入院出院管理制度规范了医疗机构对患者的管理和服务流程,保障了患者的权益,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2. 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建立规范的入院出院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水平,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3. 确保医疗安全:医院对患者入院出院进行规范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4. 促进患者康复:科学完善的入院出院管理制度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进程。
在建立患者入院出院管理制度时,医疗机构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明确的管理流程和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医疗服务的高效有序进行。
2.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3. 强化信息化建设,建立患者电子病历系统,便于医院对患者的管理和跟踪。
手术患者诊疗管理制度

手术患者诊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手术患者诊疗工作,提高患者就诊体验和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手术患者诊疗管理的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包括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
三、手术患者的治疗流程1. 门诊就诊:患者出现手术需求后,首先需进行门诊就诊。
医生将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手术适应症。
2. 手术安排: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紧急程度,医生会制定手术计划并安排手术时间。
3. 术前准备:患者需进行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常规、生化检查等。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评估手术风险及处理不同风险下的手术计划。
4. 术前宣教: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工作,包括手术过程、麻醉方法、风险及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5. 术前准备:手术前,患者需进行禁食禁水,并配合麻醉师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医护人员会为患者进行预防感染措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6. 术中管理:手术中,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同时,及时沟通协调,处理突发情况。
7.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转入恢复室进行监测和护理。
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出现并发症。
8.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医生会为患者制定出院指导和复诊计划,提供相关饮食、用药、休息等注意事项。
四、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1. 安全准入:医生需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和手术适应症的基础上,决定手术安全性及遵循的手术方案。
2. 安全手术:医护人员需遵循手术操作规范,准确执行手术要求和医嘱,保障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无菌。
3. 安全麻醉:麻醉师需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类型,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保证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4. 安全用药: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避免用药错误和过敏反应。
5. 安全护理: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患者安全的生命体征和情况。
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管理制度

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管理制度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地帮住作用。
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是病区使用镇痛泵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对镇痛泵的应用采取规范化管理。
手术后的疼痛管理要求,实施以麻醉师为主体为督导的管理。
1、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建立病区镇痛泵管理档案;建立病区镇痛泵使用登记本。
制定术后镇痛的专用登记表; 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住院号;麻醉方式、疾病诊断、镇痛途径,药液配方、镇痛时间、镇痛/镇静评分(具体方法见操作常规)建立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以备记录使用。
2、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首先与麻醉师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 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 泵开放情况,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严禁碰撞、挂起、坠地,一旦发生立即与护士联系;起床活动时镇痛泵低于穿刺部位;严禁在镇痛泵上连接液体以免药液稀释影响镇痛效果;不要频繁按压镇痛泵上的追加药物剂量按钮,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疼痛为中度时可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如效果不佳可与麻醉师联系。
护士严格按流程操作。
3、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科内护士学习人文关怀及疼痛的控制理论,麻醉师讲解镇痛药,镇痛泵的应用过程以及异常事件的发生前兆和应对措施,对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术后镇痛的新方法,新观点。
4、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协调麻醉科工作取得医生的支持与共同参与, 宣传术后镇痛可以给病人带来的好处及对疾病康复的有利因素,争取临床医生的理解与支持。
对病房护士加强护理方面的培训,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 及时反馈镇痛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病人的镇痛质量和满意度。
5、做好宣教工作:术前宣教质量与镇痛效果密切相关,应选择多个时间点对病人进行宣教强化。
病人出院的管理制度

病人出院的管理制度一、前言病人出院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对病人出院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和指导,确保病人顺利出院,提高医疗质量,维护病人权益。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各科室对病人出院过程的管理。
二、出院准备阶段1. 医师在确定病人已痊愈或状况稳定后,须向医护人员发出出院意见。
2. 护士要及时通知家属到医院了解病人出院情况,并向家属介绍出院时间和注意事项。
3. 医务人员要向病人或家属说明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饮食、药物、休息等。
4. 医务人员要向病人或家属发放病历、出院小结、处方等相关资料。
5. 确认病人家属已了解出院事宜,同意病人出院。
如有病人无人陪护,医务人员应做好相关安排。
6. 确认病人已缴清医药费用,并出具相关发票。
三、出院流程1. 病人出院前,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健康检查,确认病人身体状况良好,无发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2. 确认病人已将个人物品整理齐全,带走所有需要的物品。
3. 确认病人已领取好病历、出院小结和处方等相关资料。
4. 送病人至医院门口,协助家属将病人安全送回家中。
四、医疗机构的责任1. 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出院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程序和操作规范,确保病人在出院过程中得到周到关怀和指导。
2.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病人出院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3. 医疗机构要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出院后自我保健和康复的重视。
4. 医疗机构要定期开展出院质量评估,持续改进出院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和病人满意度。
五、家属的责任1. 家属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关心照顾病人,确保病人顺利出院。
2. 家属要遵守医务人员的建议和要求,认真执行出院后的护理措施和用药方案。
3. 家属要注意病人在出院后的饮食、休息和康复情况,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病人的身体状况。
4. 家属要留意病人的心理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六、总结出院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对病人出院过程的规范和管理,是保障病人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患者手术与术前术后护理管理制度

患者手术与术前术后护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手术的安全与术前术后护理的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医院工作的秩序和效率,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全部手术科室和相关部门。
第三条医院手术与术前术后护理管理以患者为中心,遵从医学伦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重视团队协作和信息沟通,不绝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第二章手术安全管理第四条手术科室负责医院手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规范和顺利进行。
第五条手术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和要求。
第六条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认手术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项目,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
第七条手术科室应建立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依据患者的健康情形、手术类型和手术风险等级,订立相应的手术方案和防备措施。
第八条手术科室应定期进行手术设备和器械的检测、维护和更新,确保手术设备的安全可靠。
第三章术前护理管理第九条术前护理科室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术前护理评估制度,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检验,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形,以确定手术方案和防备措施。
第十一条医院应为患者供应必需的术前教育,包含手术过程的解释、术前准备的引导、麻醉的相关知识等,提高患者对手术的理解和搭配度。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术前护理记录和资料归档制度,记录患者的术前评估结果、术前教育内容和患者知情同意等相关信息,留存备查。
第四章术中护理管理第十三条术中护理科室负责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
第十四条术中护理人员应专业操作,熟识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术中常见的急救技术和疾病处理方法。
第十五条术中护理人员应保持手术室的乾净和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手术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第十六条术中护理人员应乐观搭配医生完成手术操作,供应必需的帮助和支持,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五章术后护理管理第十七条术后护理科室负责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和病愈工作。
术后患者管理制度

术后患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术后患者管理工作,保障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术后管理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
第三条术后患者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患者手术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观察和护理、术后康复指导等,对患者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
第四条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要求,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执行术后患者管理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当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熟悉本制度的内容和要求,提高术后患者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第二章术前准备第六条在患者手术前,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不良习惯,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
第七条医务人员应当告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引导患者正确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禁食禁水时间、身体清洁等。
第八条患者应当根据医务人员的指导,如实提供病史和体检情况,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做好自身保健工作。
第九条患者应当遵守医务人员的建议,如禁食禁水时间、停止服用药物等,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第十条患者应当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准备好手术所需的费用和相关材料。
第三章手术操作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手术治疗方案进行手术操作,做到严谨、细致、规范。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当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包括消毒器械、清洁手术间、调试设备等,保证手术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方法,确保手术的成功和安全。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当配合好,配合手术相关安全检查,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应当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情况,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应当做好手术的记录和资料整理,包括手术过程记录、药品使用记录、器械使用记录等,保证手术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出院管理制度及流程

出院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制度概述出院管理是医院病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安全、有序地完成病人的出院手续,确保患者出院过程顺利、安全、便捷。
出院管理制度是医院出院工作的基本规范和操作流程,对于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院和病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病房管理效率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出院流程,明确出院管理的责任分工,确保患者顺利出院,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二、制度内容1、责任部门出院管理的责任部门为医院的病案室和病房管理办公室。
病案室负责出院患者的病历整理和归档工作,确保出院病人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病房管理办公室负责患者出院手续的办理,包括结算、交药及出院指导等工作。
2、患者出院审核流程(1)医生审批:医生在判断患者病情已稳定,可以出院后,会签患者出院申请,包括患者姓名、病历号、出院日期等信息。
(2)病案室审核:患者出院申请经医生签字后,由病案室进行审核,核对患者相关信息,并按规定整理病历。
(3)病房管理办公室办理:审核通过后,病案室将患者的出院相关材料交给病房管理办公室,由工作人员进行结算、交药、出院指导等工作。
3、患者出院手续(1)结算:患者出院时需结清医疗费用,医院收银处为患者提供结算服务。
(2)交药:患者出院后,医院会提供出院药品,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如何正确服药。
(3)出院指导:医院为患者提供出院指导,告知患者需要复诊的时间、注意事项等,并提供联系方式以便患者有任何问题时与医院联系。
4、患者出院检查患者出院时,病房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将对患者的出院资料进行检查,确保患者出院手续完备。
若有遗漏或错误,需要及时纠正并通知相关部门。
5、出院工作总结医院应定期对出院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操作流程1、患者出院流程(1)医生审批并填写出院申请单。
(2)病案室审核患者出院申请,并整理相关资料。
(3)将患者出院申请交至病房管理办公室。
患者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及服务流程1

患者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及服务流程(一)急诊留观服务制度及服务流程1、根据病情需要,必须急诊观察的患者,可在观察室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2、有下例病情可选择急诊留观:(1)暂不能确诊,病情又不允许返回者。
(2)诊断明确短期内可治愈者。
(3)符合入院条件病区暂无床者。
(4)其确需要留观者。
3、凡留观患者,办理急诊收住手续后,送入急诊观察室。
4、需留观的患者,医生应向值班护士交待病情、观察项目、观察要求、注意事项,按规范下达医嘱,及时完成急诊留观病历。
护士应随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治疗、护理工作,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5、值班医生或护士长根据留观患者病情需要确定陪伴人员,人数不超过2人。
6、患者离开急诊观察室,应有医师的医嘱,护士根据医嘱为患者办理出院、转科、转院手续,做好费用结算和健康宣教。
7、急性传染病及精神病患者不属留观范畴。
(二)入院服务制度及服务流程1、患者住院,须持有本院门诊或急诊医师签署的住院通知单,到住院收费处办理入院手续。
遇到特殊患者(如残疾人、无近亲属陪护行动不便患者等)入院,收住科室要派人协助或代办入院手续,換扶或用轮椅、单架车将患者护送到病房。
2、新入院患者由病房护土带到病床前,及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对急诊手术或危重患者,须立即做好手术或抢救的切准备工作。
3、将患者安置好后,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介绍有关事项,并签字。
同时协助患者熟悉环境,主动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
4、护送危重患者入院时应保证安全、注意保暖、输液患者或用氧者要防止途中中断,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5、患者入院后接诊护士应及时通知负责医师检查患者,及时执行医嘱,制定整体护理计划。
(三)转科服务制度及服务流程1、患者因病情需要转科,须经主治医师同意后,主管医生开出患者转科医嘱。
2、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与转入科室联系,完成本病区应实施的诊疗护理措施及护理文件书写,并通知患者/家属做好转科准备。
出入院病人护理管理制度

出入院病人护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病人护理管理制度的目的为了保障出入院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供应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依法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出入院病人,包含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急诊病人等。
第三条法律依据本规章制度的订立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法》《卫生部门门诊病人管理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出院管理第四条出院适应症1.病情稳定,不再需要住院护理、治疗或察看的病人;2.经医生推断,病人的病情已实现出院标准。
第五条出院评估1.全部出院病人在出院前必需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含病情、治疗效果、出院引导等;2.评估由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医务人员共同参加,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第六条出院引导1.出院病人在离院前应接受认真的出院引导,包含用药引导、饮食引导、注意事项、复诊布置等;2.出院引导内容应与病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确保病人能正确理解和遵从。
第七条出院须知1.出院病人应提前办理出院手续,如支出医疗费用、办理病案等;2.出院病人如有需要,可提前预约专家门诊和复诊。
第八条出院跟踪服务1.对于病情较为多而杂的病人,在出院后医院将供应出院跟踪服务,定期进行随访,确保病情恢复良好;2.出院跟踪服务包含电话咨询、定期复诊布置等。
第三章入院管理第九条入院申请1.病人或其家属需向医院提交入院申请,供应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和病历资料;2.医院将依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疗资源合理调配床位。
第十条入院布置1.入院病人需按时到达医院,定时入住指定病房;2.入院病人应合理布置个人行李、宝贵物品的保管。
第十一条入院检查1.入院病人需按医生的要求完成身体检查,包含体温、血压、心电图等;2.入院检查结果将用于医生订立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第十二条入院费用1.入院病人需按规定支出住院押金和相关费用;2.入院费用将依据实际治疗和护理情况进行结算。
第十三条入院护理1.入院病人将获得24小时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应做好病人的基本护理工作,包含病床清洁、定期测量体温等;2.护理人员应供应病人情绪的安顿和心理支持,确保病人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术后管理制度自查

术后管理制度自查术后管理制度中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手术后的护理、康复计划、疼痛管理、并发症防治、术后随访等一系列工作。
在进行自查时,医疗机构需要全面细致地检查各项内容,确保术后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符合规范,各项工作符合患者的需要。
一、手术后的护理1. 术后的伤口护理,包括伤口的清洁、更换敷料、伤口观察及处理;2. 术后的生活护理,包括患者的饮食、排泄、活动能力等;3. 术后的心理护理,包括对患者的安慰、引导和支持。
医疗机构需要检查护理人员对术后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包括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同时也需要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康复计划1. 术后康复的指导,包括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2. 术后康复的教育,包括患者和家属对术后康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3. 术后康复的评估,包括患者康复情况的跟踪和评价。
医疗机构需要检查康复指导和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确保患者和家属对康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也需要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康复效果和满意度。
三、疼痛管理1. 术后疼痛的评估,包括术后疼痛的程度和类型;2. 术后疼痛的处理,包括疼痛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3. 术后疼痛的评价,包括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和效果。
医疗机构需要检查疼痛评估和处理的规范性和及时性,确保患者在术后可以得到有效的疼痛管理。
同时也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满意度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四、并发症防治1.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包括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的监测和观察;3.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包括对患者的急救措施和紧急处理。
医疗机构需要检查对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确保患者在术后可以得到有效的并发症防治。
同时也需要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并发症防治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五、术后随访1. 术后随访的计划,包括术后随访的时间和方式的安排;2. 术后随访的执行,包括对患者的随访工作的执行情况;3. 术后随访的评价,包括患者对随访工作的评价和反馈。
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急诊手术是指病情紧迫,经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的手术。
特急手术是指由于病情危重累及生命而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抢救的手术,如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严重的肝脾损伤、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开放性心胸外伤、气管异物、大血管破裂等。
二、进行急诊手术时各部门人员职责1、急诊科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如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手术,立即通知相关专业科室会诊,在专科医师到达急诊室之前由急诊科医师负责抢救患者。
2、手术科室医师:决定急诊手术,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并与患者家属沟通谈话。
3、麻醉科:及时会诊、及时实施麻醉。
4、手术室:及时安排急诊手术。
三、工作制度及要求1、急诊手术权限:遵照《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执行。
2、急诊手术范围:急诊手术指病情紧迫,需在最短时间内手术,多见于创伤、急腹症、大出血、急性/严重感染、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等情况。
3、急诊手术流程:(一)急诊患者的急诊手术1、急诊科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立即通知相关专业科室会诊。
2、在专科医师到达急诊室之前由急诊科医师负责抢救患者,专科医师到达会诊,与急诊科医师交接,共同救治患者。
3、由急诊科尽快完善术前准备,包括完善必要的术前检查,完成药物过敏试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等工作,并留取血样备查。
4、专科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电话通知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通知麻醉值班医师。
5、主刀或第一助手应在急诊科详细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病情、手术必要性、手术风险、替代治疗等情况,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签字同意。
如患者因特殊原因(如昏迷)又无家属在身边,应报医务科或总值班审批。
完成知情同意告知,患者(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等。
6、安排相关医护人员护送患者至手术室。
(二)住院患者的急诊手术1、住院患者在急诊手术前,完成必需的辅助检查、输血前准备等工作,必要时留取血样备查。
2、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的有关要求明确手术权限,制定手术方案。
住院病人术后恢复与康复制度

住院病人术后恢复与病愈制度一、前言为了供应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有效的术后恢复与病愈,本医院特订立了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住院患者,旨在确保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责任与义务2.1 住院病人的责任•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听从医生和护士的管理和布置。
•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依照医嘱饮食,并参加术后恢复与病愈的治疗计划。
•自动搭配医护人员的检查、检验工作,并供应准确的个人健康信息。
•自主管理个人日常生活,包含个人卫生、进食、休息等行为。
•妥当保管个人财物和物品,如有遗失或损坏,将尽全力搭配医院的处理。
2.2 医院负责人的责任•负责订立、完善和监督住院病人术后恢复与病愈制度。
•引导医务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术后恢复与病愈工作。
•确保医疗设备、器材和药物的质量,并供应相应的服务保障。
•监督医护人员对住院病人的日常护理和病愈治疗,确保顺利进行。
•接受患者或家属的投诉和看法,并及时做出回应和处理。
•组织相关培训和沟通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2.3 医生和护士的责任•供应病情解释,认真告知住院病人术后恢复与病愈的目标和方法。
•订立个性化的病愈计划,定期评估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住院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疾病进展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向住院病人和家属供应必需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解答疑虑。
•与其他医护人员协同合作,确保术后恢复与病愈工作有序进行。
•记录和及时上报病人病愈的数据和信息,保护患者隐私。
三、术后恢复与病愈的程序3.1 术后恢复评估和计划•由医生和护士依据患者的疾病、手术类型及术后情况,进行认真的术后恢复评估。
•订立个性化的病愈计划,包含床位布置、饮食、药物和病愈治疗等方面的布置。
3.2 术后病愈治疗•包含物理治疗、病愈训练、疼痛管理、营养咨询等方面的治疗。
•依照医生和护士的布置参加病愈治疗,自动搭配治疗师的引导、操作和训练。
3.3 病愈进展评估和调整•定期对住院病人进行病愈进展评估,依据评估结果调整病愈计划和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患者管理制度
1、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
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2、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
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
去向(术后恢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
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 小时随访且有记录。
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面交接,以
病历中签字为准。
3、凡实施中等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
术者应在病人术后24 小时内查看病人。
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
术后 3 天之内必须至少有 1 次查房记录。
4、手术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手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
5、每位患者手术后的生命指标检测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6、在术后适当时间,依照患者术后病情再评估结果,拟定术后康复、或再手术或放化疗等方案。
7、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和麻醉镇痛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术后患者处理工作流程
巡回护士术毕提前 15 分钟通知相
关科室做好接受病人准备
麻醉医师向经治医生交接术中用药,
输血输液量
及生命体征,并共同将患者送入病房破坏性较大手术及术后生命
体征不稳定或术前评估合并
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原则上
术后先送监护病房
医嘱应由主刀医生开具或按主刀医生意见经治医生开具。
麻醉师与病房护士应床
头交接病人术中切除组织
必须送病检护士执行术后医嘱
手术记录应由主
刀医生按《病历书写规范》须及
时、真实、客观、
详细填写
手术当晚值班医生要主动巡视手术病人,
主动为患者镇痛,不能坐等病人叫唤。
三、四类手术,术后
生命体征不稳定病人,主刀医师及主任要亲自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