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合音词的语音构成类型及语义语法问题
附录 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附录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语音特点一、有声调二、元音占优势构词特点一、单音节语二、复合构词语法规则灵活一、以词序和虚词表达语法关系二、句子构成要素的不确定和句子界限的灵活性汉字的特征一、表意文字二、历史悠久三、象形性四、汉字的起源汉字字体的变化阶段一、甲骨文二、金文三、小篆四、隶书五、楷书六、行书讲普通话一、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一)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二)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三)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四、对一般学生的普通话要求五、如何避免误读字音(一)排除方音干扰(二)注意轻声、儿化(三)遵照异读规范(四)辨明多义多音(五)分清异用多音(六)记住传统读音(七)不要轻信声符(八)当心形义相混(1)下列四组词中,哪组是书写正确的(单项)A.了望B.重迭C.皇后D.罗唆(2)下列四组词中,哪组是《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的推荐词形?(单项)A.本分B.比恭比敬C.参预D.死心踏地(3)下列四组词中,哪组不是《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的推荐词形?(单项)A.发人深省B.佳宾C.刻画D.原原本本(4)选出不正确的词(单项)A.辨别B.绝对C.编缉D.学力(5)普通话的主要特征是(多项)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B.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C.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D.实际上就是北京话E.只限于中国大陆使用。
语言学中的语音音系与语法结构
语言学中的语音音系与语法结构在语言学中,语音音系和语法结构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语音音系指的是一种语言中的声音系统,包括语音的音素、音节、音调等要素。
而语法结构则是指语言中的句子结构、词汇组合和语法规则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中的语音音系与语法结构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一、语音音系的基本要素语音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素、音节和音调。
1. 音素:音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一种声音或声音的组合,用来区分词义的不同。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音素系统,比如英语中的元音和辅音。
音素是语音音系的基础,是语言中声音的基本单位。
2. 音节:音节是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的,是语言中的基本音节单位。
每个音节都有一个核心音素,其他音素可以作为前缀或后缀。
音节的组合和排列形成了词语和句子的语音形态。
3. 音调:音调是指语言中声调的使用。
一些语言,如汉语和泰语,使用音调来区分词义的不同。
音调的不同组合和变化形成了语言中不同的语调。
二、语法结构的组成要素语法结构包括句子结构、词汇组合和语法规则。
1. 句子结构:句子是语言中表达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等。
句子结构要素的排列和组合形成了不同类型和形态的句子。
2. 词汇组合: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而词汇组合则是通过将不同的词汇组合成短语、从句和句子等。
词汇组合的方式和规则多种多样,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词序和合成方式。
3. 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一种语言中的规范和规则,用来规定词汇和句子的结构和用法。
语法规则涉及到词法、句法和语义等方面,对语言的正确表达和理解至关重要。
三、语音音系与语法结构的相互关系语音音系和语法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在语言学中相互影响和制约。
1. 音素与词汇组合:音素是词汇的基本单位,没有音素的正确发音,词汇的组合将无法实现。
不同的词汇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词汇和短语,而音素的发音差异也会对词汇组合产生影响。
2. 音节与句子结构:音节是句子结构的基本构成单元,不同的音节组合形成了词汇和句子的形态。
试析现代汉语共素双音复合词的语义构词
试析现代汉语共素双音复合词的语义构词现代汉语不同词类的语义构词是目前词汇语义学比较关注的问题,也因其对汉语线性组合的语义选择、语义突显、语素排序等的分析与阐释而成为沟通词汇研究与句法研究的津梁[1](29)。
本文即在以往语义构词研究的基础上,以“顾”的个案为例,对三大实词类之一的动词性语素所构双音复合词的语义构词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顾,还视也,从页雇声。
”(《说文》)“从页”表示与头有关,“回头看”是“顾”的本义。
“顾”是古汉语中比较常用的“看”类动词,发展到现代汉语,“顾”的“看”义、“回头看”义依然保留,但已不再单独使用,变为不成词语素义。
同时,在词义演变中“顾”又逐渐衍生出其它几个成词与不成词的义位(见下文)。
现代汉语的“顾”兼有上古义和后来发展出的意义,兼有成词与不成词的句法功能,构词力也比较强,基本可以涵盖各个历史阶段的“顾”。
已消失的“顾”义,如“反省”(顾省)、“还,返回”(顾返)、“等待”等,相应的“顾”在古汉语中构词力也较低,甚至不能构词。
因此,我们选取现代汉语的动词性语素“顾”作为共有同一语素的双音复合词(简称“共素双音复合词”)语义构词的研究对象是有代表意义的。
一、“顾”的基本语义《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对“顾1”的释义如下(不含姓氏义。
以下释义除特别标明外均出自《现汉(第5版)》,一般只列释义,其它信息略)[“顾2”为虚词,本文不予考察。
2002年《现汉(第4版)》主要增加了新词,释义无变化,暂不考察。
]:2005版[2]:顾1:①转过头看;看。
②动词注意;照管。
③拜访。
④商店或服务行业指前来购买东西或要求服务。
⑤珍惜;顾念。
1983版[3]/1996版[4]:顾1:①转过头看;看。
②注意;照管。
③拜访。
④商店或服务行业指前来购买东西或要求服务的。
与1983版和1996版相比,《现汉》第5版在标注词性的基础上,新增了义项⑤;义项④的释义有变,由原来的名词性释义改为动词性释义。
现代汉语之语音总结
现代汉语之语音总结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是指汉语的音位、声调、音节结构以及音变等方面的特点。
下面将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进行总结。
1.音位系统:现代汉语共有21个声母,分为浊音和清音、送气和不送气、硬送气和软送气等不同类型。
如/b/、/p/、/m/等。
现代汉语有36个韵母,包括单元音和复元音。
如/a/、/i/、/ou/等。
此外,还有5个声调分别为平、上、去、入、轻声。
声调在汉语中起着辨意和语法作用。
2.音节结构:现代汉语的音节主要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
单音节词只包含一个音节,如“狗”、“鱼”等。
双音节词则有两个音节,如“家庭”、“白天”等。
3.音变规则:现代汉语中存在许多音变规则,即音位之间的相互转化。
例如:- 声母的变化:如清音的声母/p/在字母/n/前变为浊音/b/,如“盘”读作[pʰan],但在“碰”中读作[pʰəŋ]。
-韵母的变化:如/i/与/u/可以互变,如“歌”和“狗”可以相互转化。
-音调的变化:在特定的语音环境下,声调会发生变化,如连读时的变调、语调的变化等。
4.音素的组合:现代汉语中,音素之间的组合规则非常灵活。
除了声母和韵母可以组合成音节外,还可以组合成词、成短语和成句子等。
总体来说,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较为复杂,具有丰富的音位、声调和音变规则。
准确地掌握语音系统对于理解和表达汉语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学习者应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熟悉并掌握汉语的语音特点。
此外,还需要注意语音环境、语调等因素对语音的影响,以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现代汉语语音概说
一、字母表
二、声母表
三、韵母表
四、声调符号
五、隔音符号
可编辑ppt
24
字母表
字母: A α B b C c D d E e Ff
名称: ㄚ ㄅㄝ ㄘㄝ ㄉㄝ ㄜ ㄝㄈ
Gg Hh li Jj Kk Ll Mm
ㄍㄝ ㄏㄚ ㄧ ㄐㄧㄝ ㄛㄝ ㄝㄌ ㄝㄇ
Nn Oo Pp Qq Rr Ss Tt
ㄋㄝ ㄛ ㄆㄝ ㄑㄧㄡ ㄚㄦ ㄝㄙ ㄊㄝ
可编辑ppt
23
2、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五次会议批准推行。)
(1)《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
一、给汉字注音;
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三、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
四、用来译写我国人名、地名科技术语,用于编制索引和代号
(2)《汉语拼音方案》包括的内容:
4.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可编辑ppt
19
(2)语音的基本概念
(d)声母和辅音 韵母和元音 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 母,只作韵尾,如“光guang1” 中的ng;;有的辅音既可作声母, 又可作韵尾,如“南nan2” 中的n。韵母和元音不是一个概念。 韵母可以由单元音构成,如“发fa1” ;也可以由复元音构成,如 “条tiao2” ,还可以由元音带辅音构成,如“单dan1”。
可编辑ppt
2
语音的性质
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的社会性质
可编辑ppt
3
一、语音的生理性质
人的发音器官 1.肺和气管 肺是语音发音的动力装置,气管是传送装置。
气流由肺呼出,经气管传输到声带。
可编辑ppt
现代汉语词法分析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词法分析知识点整理词法分析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关注词的构成、分类、形态变化以及词的语法功能等方面。
以下是对现代汉语词法分析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整理。
一、词的构成(一)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单纯词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单音节单纯词,如“天”“地”“人”“走”“跑”等。
2、多音节单纯词:联绵词,包括双声联绵词(如“伶俐”“蜘蛛”)、叠韵联绵词(如“骆驼”“徘徊”)和非双声叠韵联绵词(如“鸳鸯”“马虎”)。
叠音词,如“猩猩”“姥姥”。
音译外来词,如“咖啡”“沙发”“巧克力”。
(二)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复合式联合型,如“道路”“骨肉”“国家”。
偏正型,如“冰箱”“红花”“飞快”。
补充型,如“提高”“说服”“船只”。
动宾型,如“司机”“管家”“美容”。
主谓型,如“地震”“月亮”“民主”。
2、附加式前加式(前缀+词根),如“老”(老虎、老师)、“第”(第一、第二)。
后加式(词根+后缀),如“子”(桌子、椅子)、“头”(苦头、甜头)、“儿”(鸟儿、花儿)。
3、重叠式完全重叠式,如“姐姐”“哥哥”“刚刚”。
部分重叠式,如“绿油油”“红彤彤”“白茫茫”。
二、词的分类(一)实词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如“学生”“书本”“北京”。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如“跑”“想”“有”“发展”。
3、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如“美丽”“聪明”“高”“大”。
4、数词,表示数目或次序,如“一”“二”“第一”“第二”。
5、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如“个”“只”“条”“把”。
6、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如“你”“我”“他”“这”“那”。
7、副词,常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如“很”“都”“已经”“常常”。
汉语语音系统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汉语语音系统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涉及到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要素。
语音系统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音系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对于理解汉语语音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汉语语音系统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汉语语音系统的组合关系1. 组合关系的定义组合关系是指语音系统中各个语音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语音结构。
在汉语语音系统中,组合关系主要体现在声母与韵母、声母与声调、韵母与声调之间的组合。
2. 声母与韵母的组合汉语声母共有21个,韵母共有39个。
声母与韵母的组合规则如下:(1)声母与单韵母的组合:声母与单韵母的组合可以形成双声母音节,如“bā”(把)、“pá”(爬)等。
(2)声母与复韵母的组合:声母与复韵母的组合可以形成三声母音节,如“guā”(瓜)、“zhǎng”(长)等。
3. 声母与声调的组合汉语声调共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声母与声调的组合规则如下:(1)声母与单声调的组合:声母与单声调的组合可以形成单声调音节,如“bā”(把)、“pá”(爬)等。
(2)声母与复声调的组合:声母与复声调的组合可以形成复声调音节,如“gāo”(高)、“dǎo”(到)等。
4. 韵母与声调的组合韵母与声调的组合规则如下:(1)韵母与单声调的组合:韵母与单声调的组合可以形成单声调音节,如“guā”(瓜)、“dǎo”(到)等。
(2)韵母与复声调的组合:韵母与复声调的组合可以形成复声调音节,如“gāo”(高)、“dǎo”(到)等。
三、汉语语音系统的聚合关系1. 聚合关系的定义聚合关系是指语音系统中具有相同语音特征的音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相似语音特征的语音群。
在汉语语音系统中,聚合关系主要体现在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要素之间的聚合。
2. 声母的聚合汉语声母共有21个,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塞音:b、p、d、t、g、k(2)擦音:f、h、x、sh、zh、ch、z、c(3)塞擦音:j、q、zh、ch、z、c(4)鼻音:m、n(5)边音:l这些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聚合,形成具有相似语音特征的声母群。
汉语合音词的界定和形成原因
语言本体研究一、汉语合音词的界定(一)溯源汉语合音词古即有之,相关论述可以追溯到传统语文学时期。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记载,“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首次明确指出“合声”这一音变现象。
清代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二》:“古人语急,则二字可缩为一字;语缓则一字可引为数字。
”清末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例言》:“惟有有音而无字者。
如说‘勿要’二字,苏人每急呼之,并为一音。
若仍作‘勿要’二字,便不合当时神理又无他字可以替代。
故将‘勿要’二字并写一格。
”20世纪,刘复《中国文法通论》中指出,两字合作一字的,如文言中合“而已”为“耳”,合“之于”或“之乎”为“诸”,合“于此”“于彼”或“于是”为“焉”,和北方口语中合“不要”为“别”,南方口语中合“勿要”为“覅”……我们称它为合音字。
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中“字的分合·音的分合”一节,亦有关于“合音”的论述,观点与刘相似。
合音作为一种构词法出现在刘、金二人的语法体系论述中。
新时期以来,专门研究合音词的文章渐次出现,但关于合音词界定的问题尚未有定论。
(二)“词典”对合音词的解释《汉语大词典》中关于合音的解释:“合音,合两字之音急读而成一音”“合音字,合二字之音为一字者”,并举沈括《梦溪笔谈》中的例子为证。
(汉语大词典编纂委员会,2000)《中文大辞典》:“合音字,谓合声成字也……郑樵谓慢声为二,急声为一,如慢声为者焉,急声为旃,慢声为者欤,急声为诸。
按:慢声、急声,即徐呼、疾呼,凡合音字,皆成于疾呼者也。
”(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1968)《古汉语知识词典》对合音字的解释:也称“合声”,由两字读音合成的一个字。
如:之乎=诸,不可=叵,扶摇=飙,不律=笔,蒺藜=茨。
由二声合一字,乃急读而成;由一字而析为二字,则由缓读而成;故宋人郑樵《通志·六书略》称“急声”“慢声”,清人王念孙《广雅疏证》称“急言(疾言)”“徐言(缓言)”。
论语言学中的音韵结构分析
论语言学中的音韵结构分析第一章:引言言语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人类思维的表现形式。
语言学作为一个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结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等方面,其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就是音韵结构分析。
音韵学是研究音素的音位性质,研究声音构成和语音规律的科学。
本文将从音素的定义、分类和音韵规律的分析三个方面来阐述语言学中的音韵结构分析。
第二章:音素的定义音素是语言的最小的发音单位,指的是能够区分单词意义并且能被拆分成更小组成部分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素是语音学中的基础概念,它是一种有限的、离散的单位,不同的语言中,音素的个数是不同的。
第三章:音素的分类根据音素的各种不同分类方法,音素可以被分为元音、辅音、鼻音、辅音,以下是对每类音素做详细介绍:1. 元音:元音也叫母音,是发音时喉部中空,气流顺畅的音素。
元音可以分成单元音和复元音两类,单元音是发音过程中口腔内气流一直是平稳的,复元音是由两个相邻的元音构成的。
2. 辅音:辅音也叫子音,是口腔或喉中出现半封锁甚至封锁气流而发出的音素。
辅音是丰富和多样的,根据发音方法及口腔位置可分成塞音、摩擦音、塞擦混合音、鼻音等几类。
3. 鼻音:鼻音是半封锁声道,让气流贯穿于鼻腔而发出的音素。
鼻音是辅音中的一种,在不同语言中发音方式和发音位置不同。
4. 半元音:半元音是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音素。
在语音学中,它属于辅音类,它不像元音那样清晰地发声,但也不会让气流彻底停滞。
第四章:音韵规律的分析音韵规律是规律性的声音变化,是语音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建立在音素的基础上。
以下是几类常见的音韵规律:1. 浊音化清音: 指在一些情况下,清辅音会改变成浊辅音。
例如,英语中的手写字母“v”在单词结尾处时通常发音为/f/,但是当v所在词和下面一个以辅音字母开头的单词连接时,v的发音变成了上声浊音。
2. 清音化浊音: 指在一些情况下,浊辅音会改变成清辅音。
例如,在英语中,字母g在某些情况下会发清音,例如在单词ending中,字母g发/k/音。
《现代汉语》语音结构分析及相关问题浅析
[ 图分 类 号 ]HI63 [ 献 标 识 码 ]B [ 中 1. 文 文章 编 号 】17 - 0 6 2 0 )3 0 6 — 4 6 3 7 1 (09 0 - 0 6 0
高校 的 《 现代汉语 》一 般是 为 中文 系一 年级 学
生开设 的专业基 础课 ,包括语 音 、文字 、词 汇 、语
材在语 音结构 分析上 及相关 问题 的处理 方法 都不 太
一
外 w [ i  ̄u a’ 语 y【 讧2 y
强 q6 g in f i1 a q 3
表 3( 本 ) :邵
U
- l
o t i
l
去声 上声
阳 平
n g
样 ,甚至一 部教材 内部也 会 出现前后 不一 致甚 至
结 构
低 出
d
1
阴 平
上 声
吉
韵
母
声
调
雪 x§ u
举例 \
鹅 欧 o H
母
韵 头
韵腹
韵尾
阳 平
雷 i 鸟 la lo i
l
e
l
阳 平 上 声
参 cI al
0 U 阴平
C
U
Q
Q n g
阴平
去 声
邵本诂构方茧韵母宙韵声调韵头韵腹韵尾例字母介音主要原因元音辅音武w矗u上声挖wduq阴平爱ajql去声有v6ul0u上声永y6g低击long上声dl阴平雪n工ue上声雷l毛lel阳平鸟njaonlqo上声参cailcqn阴平壮ziluangzhuqiig去声上面的三种教材的音节结构分析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例字 \ 母
归纳现代汉语音节结构模式
归纳现代汉语音节结构模式篇一:现代汉语音节结构模式现代汉语的音节结构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多个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这些组成部分的归纳:1. 声母声母是音节的首部,是辅音音素。
现代汉语的声母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辅音构成,例如:b、p、m、f、d、t、n、l、g、k、h、j、q、x等。
声母的数量较少,共有21个声母。
2. 韵母韵母是音节的中部,通常由元音或元音与辅音构成。
韵母可以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两类。
单韵母是由单个元音构成的,例如:a、o、e、i、u、v等;复韵母是由两个或多个元音或元音与辅音构成的,例如:ai、ei、ui、ao、ou、iu 等。
韵母的数量较多,共有39个韵母。
3. 声调声调是音节的尾部,用来表示音节所表达的意义。
现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不同的声调可以区分同音异义的词,例如:“ma”可以是“妈”、“麻”、“马”、“骂”等不同意义的词。
4. 音节长度现代汉语的音节长度通常在4-6个音素之间。
一般来说,音节越长,表达的意义越丰富,但也不绝对。
5. 音节重音现代汉语的音节重音通常在最后一个辅音之前的位置。
重音可以影响音节的响度和节奏感,但并不影响词的意义。
6. 辅音群与元音群现代汉语中存在辅音群和元音群的现象。
辅音群是指两个或多个辅音连续出现的现象,例如:ng、zh、ch等;元音群是指两个或多个元音连续出现的现象,例如:ei、io等。
这些现象的存在丰富了现代汉语的音节结构模式。
7. 音节界限现代汉语的音节界限较为明显,每个音节之间有明显的停顿和分隔。
这种界限的存在使得现代汉语的语音具有清晰和明了的特性。
8. 音节和谐现代汉语的音节结构模式还存在一种现象叫做“音节和谐”,即某些音素在特定的语音环境中出现时会自动调整发音状态以适应环境。
例如,在普通话中,辅音b、p、m通常不与i相拼,而与u相拼构成bu、pu、mu等音节。
这种和谐现象的存在使得现代汉语的语音具有流畅和自然的特性。
汉语语音构词及其语义、语法制约
这是本文将要讨论的核心议题.
二、语词构成的制约因素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语词构成过程中并非受到
单一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分析词的构成时,也不应
该泾渭分明地截然分为语音构词和语法构词,即语
音构词只针对单纯词,语法构词只针对合成词.在
语词的生成过程 中,语 法、语 义 和 语 音 会 共 同 产 生
mo
r
pheme)由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一书中
结构关系,单纯词 只 有 一 个 语 素,也 就 不 存 在 语 素
和语素的结构问 题. 所 以 朱 德 熙 在 «语 法 讲 义»一
书也强调指出:“单纯词由一个语素形成,没有构造
问题,因此 我 们 要 讨 论 的 实 际 上 只 是 合 成 词 的 构
成的词叫合 成 词.”⑤ 由 于 构 词 是 指 语 素 和 语 素 的
龙菲尔德指出:“各种语言的区别,在词法上比在句
法上更大.” 现 代 意 义 上 汉 语 构 词 的 研 究 可 以 追
①
溯到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马建忠对于
构词的研究,并未 有 系 统 的 论 断,仅 在 各 章 节 中 提
纯词,一类是合成词,单纯词只有一个词素,当然不
首先提出.在布氏看来,语素的确定完全根据其分
存在内部的结构 问 题,但 是 从 语 音 方 面 看,还 有 多
布替换法则,语素是能够替换的最小的有意义语言
种不同的 形 式. 前 人 把 这 种 词 叫 做 连 绵 字.”⑦ 马
形式,这一语言形式 “跟 别 的 任 何 一 个 形 式 在 语 音
2020收稿日期2019g12g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藏语系语音重叠构词模式及韵律和谐研究17byy178汉语语音构词及其语义语法制约李春艳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中文系天津300354摘要学界通常以是否由单一语素构成为判定标准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语法构词产生合成词语音构词产生单纯词
语言学中的语音语义与语法结构
语言学中的语音语义与语法结构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关注语言的各个方面,包括语音、语义和语法结构。
语音语义与语法结构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相互作用并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基础和特征。
本文将探讨语音语义与语法结构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语音语义的关系语音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通过声音的形式来传递信息。
语音的特点决定了语义的表达方式,同时语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音的产生和理解。
1. 语音对语义的影响语音的特征和变化可以传递不同的语义信息。
不同的发音、音调、语速等语音要素可以对应着不同的意义。
例如,在英语中,音调的上升和下降可以表示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区别;在汉语中,声调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此外,语音特征也可以传递一些非语义信息,如情感、语用等。
人们通过语音的表达方式,能够感知到说话者的情感状态、态度和意图。
2. 语义对语音的限定语义对语音有一定的限定作用。
一些特定的语义概念需要通过特定的语音形式来表达。
例如,动作的进行状态需要使用进行时的语态来表示,在英语中就需要加上“-ing”后缀。
此外,语义的丰富性也为语音的变化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同一个意义可以通过不同的语音形式来表达,而这种差异可以带来对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语音语法结构的关系语法是语言的结构组织规则,它决定了词汇的组合方式、句子的构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语音和语法结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具体表达形式。
1. 语音对语法结构的影响语音的变化和规律直接影响着语法结构的形成和修改。
语音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词汇形式和句子结构。
例如,在英语中,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需要在词尾加上“-s”或“-es”。
这种变化形式的产生就是因为语音的规律性和变异性。
另外,一些语音规则也会影响到句子的语法结构。
比如,在某些语言中,语音的强调和重音会改变句子中的语法结构,使重点成分前置或强调。
2. 语法结构对语音的约束语法结构对语音的出现和变化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论古代汉语的合音词
论古代汉语的合音词论古代汉语的合音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汉语中的合音词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语言形式。
它们以其独特的发音方式和独特的文字表现形式,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什么是合音词合音词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音组成的一种复合语音,即一个语音被另一个语音“吞噬”,产生新的语音。
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合音词有“和声”、“复声”、“组声”、“合声”、“组声”、“合声”等。
二、古代汉语的合音词的构成古代汉语的合音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声母”,即以元音或辅音开头的发音;另一部分为“韵母”,即以元音或辅音结尾的发音。
具体来讲,古代汉语的合音词可分为:和声、复声、组声、合声等。
三、古代汉语合音词的特点1、古代汉语合音词结构复杂,声调繁多。
它们不仅由两个或多个语音组成,而且还有多种不同的声调,这使得它们在汉语中显得格外重要。
2、古代汉语合音词有时也是一种拼写形式,这使得它们在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论语》中出现的“昏厥”就是一个合音词,它是由“昏”和“厥”两个字组成的,意思是昏迷不醒。
3、古代汉语合音词有时也可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感情,这使得它们在文学作品中更加重要。
例如《水浒传》中出现的“虎穴龙潭”就是一个合音词,它由“虎”和“龙”两个字组成,表达了英雄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
四、古代汉语合音词的作用1、古代汉语合音词具有独特的文学效果,能够表达出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情感和思想。
通过这种方式,作者能够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传达出去,进而使文章具有独特的文学效果。
2、古代汉语合音词也具有独特的文学形式,能够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可以将文章表达得更加生动有趣,进而使文章具有独特的文学形式。
3、古代汉语合音词也具有独特的发音效果,能够使文章变得更加出彩。
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可以将文章表达得更加出彩,进而使文章具有独特的发音效果。
《现代汉语合偶词研究》绪论
《现代汉语合偶词研究》绪论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经历了诸多的变迁和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合和偶词作为一类特殊的语法元素,具有独特的语法功能和意义,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对现代汉语合和偶词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其语法特点、句法功能以及语义表达,以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相关的语言现象。
一、现代汉语合和偶词的概念和分类合词和偶词作为语法学中的重要概念,对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语义表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合词主要指的是两个或多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词汇单位,通常具有新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而偶词则是在语法和语义上与其他成分相连接,形成特定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
在现代汉语中,合和偶词的种类繁多,例如“不但...而且”、“既...又”等偶词以及“打破”、“结束”等合词,它们在句法结构和意义表达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二、现代汉语合和偶词的句法功能合和偶词在句法结构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连接、修饰、衔接等。
在句法分析中,合和偶词往往作为短语的关键成分,连接起不同的语言成分,形成具有特定语法功能的句子结构。
合和偶词还可以用来修饰名词、动词等,起到丰富句子结构和加强语义表达的作用。
对合和偶词的句法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的语言结构和用法。
三、现代汉语合和偶词的语义表达除了在句法上具有一定的功能之外,合和偶词在语义上也承载着重要的意义。
合和偶词的语义表达通常具有比较、转折、因果关系等,通过合和偶词的搭配和使用,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和观点。
合和偶词的语义表达也受到文化和语境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话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结语通过对现代汉语合和偶词的系统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意义表达,同时也能够为语言教学、翻译和语言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同时也为汉语语言研究的深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合音词的语音构成类型及语义语法问题
汉语合音词的语音构成类型及语义语法问题1合音,既指语流音变的模式,也指语流音变的产物。
作为音变模式,它是汉语衍生新词的一种方式(造词方式),运用合音手段造成的词即合音词。
2合音词有的产生于古代,有的产生于近代和现代,有的产生于共同语,有的产生于方言。
但是对于汉语来讲,不论其产生的时空如何,它们在语音形成和词义构成类型上,都具有同一语言的内部一致性,而与非汉语(比如英语、法语等)形成对立。
为了尽量充分地显现汉语合音的类型,本文的合音词用例,涉及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包括共同语及其方言)。
除了共同语和笔者自己的方言,其他的合音词用例,源自文后可看出来源的参考文献,个别不能显示来源和需要解释的用例,文中给予了特别说明(含用加注的形式)。
3由于好些合音词都有同一意义的非合音表达形式,和大多合音词见于方言,其词的书写和多是有音无字,文中的合音词汉字,该词原有其字的,本文用其原字,无汉字的我们依据惯例或引例原文,以方框加语音表示。
合音词从古到今都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从我们查阅到的有限文献看,古近代汉合音词的研究大多偏重于训诂,现代合音词研究大多见于某个方言特殊现象的描写与说明。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侧重对汉语合音词构成类型作系统的归纳与论述,同时兼及合音词研究与应用思考,借此《方言》向各位方家,尤其是方言界的专家和朋友们求教。
一合音音节的构成类型合音音节的构成类型,讨论合音音节及其构成合音的材料音节(被合音音节)之间的语音联系模式。
或者说,讨论由多音节产生合音音节的基本方式。
合音音节的语音要素选自材料音节,由于语流音变的影响和语音的其他选择,合音词的语音音素有的直接来自被合音节,有的来自语流音变形成的音素。
根据合音音素的不同,合音词可分为两类:㈠直选类合音、㈡选变类合音。
1.1汉语音节是声韵调结构,直选类合音的声韵调,都是直接从材料音节中选取的,没有使用新的音素。
根据选材音节及所选音素,常见直选类合音有以下几种合音模式。
论合音与汉语音节构成及语音规则的关联--基于中原官话28个方言点的语料
论合音与汉语音节构成及语音规则的关联--基于中原官话28个方言点的语料孙红举【摘要】在汉语中,合音与相连并用的前后字的音节构成及语音规则有密切联系,一定的外部语音环境和适当的音节构成都有利于合音的形成。
合音时,合音成分必须在一个音步的框架中;声母方面,合音后字音节的声母多是零声母或发音部位靠后的擦音、塞音或塞擦音,且合音前后字音节的声母都多是不送气辅音;韵母方面,合音前字音节的主要元音多是开口度较小的中、高元音,而合音后字音节则大多以a为主要元音。
合音在形成过程中要受到特定方言音系结构规则的制约,合音也能够生成方言中单字音系统中不存在的音节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并改进方言的音节结构系统。
【期刊名称】《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42)003【总页数】10页(P138-147)【关键词】合音;中原官话;音节构成;语音规则;音韵特点【作者】孙红举【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市 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163合音是语言中常见的、具有普遍性的音变现象,就汉语而言,合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并用的音节融合为一个音节的现象”[1]。
由于命名视角侧重点的不同,合音在学界有多种叫法:罗常培和王均[2]称“减音”,胡石根[3]称“语素的并合”,林修旭[4]称“音节缩减”(syllable contraction),萧宇超[5]称“音节连并”,钟荣富[6]和张济川[7]称“音节合并”,罗安源等[8]称“并音”,Chierh Cheng和Yi Xu[9]称“极性音段缩减”(extreme/severe segmental reduction),等等。
合音有词汇性合音和语法性合音[10]80两种,词汇性合音主要由词根语素和非构形语素合音而成,如:“(不)需要”合音为“(不)消”、“这样(子)”合音为“酱(子)”等;语法性合音主要由词根语素和构形语素合音而成,如儿化、动词变韵、子变韵、小称变韵等。
现代汉语多音节词构词分析
现代汉语多音节词构词分析关于现代汉语的构词法有很多的研究,语义构词和句法构词的设想都有较强的合理性。
本文采取抽样的方法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抽取了432个多音节词,从多音节词内部语素的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所得数据,说明句法构词的合理性。
标签:多音节词句法结构语素义词义一、引言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中多音节词的构词法,研究方法是抽样调查法,所抽取范围为《现代汉语词典》第1135页~1192页。
我们这里给词下的定义很宽泛,凡三音节以上的词、词组、熟语和成语均在研究范围之内。
关于构词,目前大体有两种说法:句法构词和语义构词。
持前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词的结构和句子结构几乎一致,通过对词语进行句法分析就可以分析、解释或者掌握该词语。
而持后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义和语素义必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由语素义推出词义。
根据布龙菲尔德所言,“一个复合词中成员的次序是固定的”[1](P286),关于复合词和短语的区别他有过较明确的论断,虽然“词法包含词和词的一部分的结构,而句法包含短语的结构。
”[1](P256)但是他认为“复合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句法式(syntactic)复合词’,一是‘非句法式(asyntactic)复合词’”[1](P291)。
布龙菲尔德认为“对词的结构进行一切观察时,非常重要的是要遵守直接成分的原则。
”[1](P276)“在许多语言中,一个合成词的结构,若以其更为直接的成分而论,首先显露的是外层的屈折结构,然后才是里层的构词法。
”[1](P277)“根据组成成分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形态结构类型——即复合结构、次要派生结构和主要派生结构——其中以复合词的结构最像句法结构。
”[1](P283)一个复合词成员的特性可以凭借某种构词法特性来表示,而这种构词法特征是跟那种出现于独立的词中的构词法特征有区别的。
[1](P288)“我们可以根据跟复合词成员并列的句法结构把句法式复合词分出一些词类”。
汉语语音概说
根本区别 : A 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 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 发辅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形成阻 碍,气流克服阻碍才能发音。
区别特点: B 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的 紧张; 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发音器官紧 张。 C 发元音时,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气流 较弱; 发辅音时,气流较强。
2、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会议审议通过。 拉丁字母记音 五部分: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 音符号。
三、音素的分类:元音-辅音
元音: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形成声波, 通过口腔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这种声音 就是元音。
辅音: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 过口腔受到一定的阻碍,发出声音,这种 主要依靠阻碍发出来的声音就是辅音。一、普通ຫໍສະໝຸດ 声母△声母:音节开头的辅音。
△汉语普通话 辅音:22个
声母:21个
普通话声母
声母发音描述
b[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双唇闭合,软腭和小舌上升,堵塞鼻腔通路, 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 爆发成音,声带不振动。
p[p‘]双唇送气清塞音 双唇紧闭,软腭和小舌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气流到达双唇后蓄气,突然松开双唇,积 蓄在口腔中的气流爆破而出成音。声带不 振动。
语音学还可分为: ●语音学(phonetics):从生理和物理角度 研究语音的科学; ●音位学(phonology):又叫音系学,从社 会性质的角度研究语音的科学。
第二章 语音的相关概念
一、语音单位
1、音素: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 小单位,语音研究的最小单位。 2、音位:人类语音从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最 小单位。 3、音节:自然的发音单位和听感单位,语音 的基本结构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合音词的语音构成类型及语义语法问题1合音,既指语流音变的模式,也指语流音变的产物。
作为音变模式,它是汉语衍生新词的一种方式(造词方式),运用合音手段造成的词即合音词。
2合音词有的产生于古代,有的产生于近代和现代,有的产生于共同语,有的产生于方言。
但是对于汉语来讲,不论其产生的时空如何,它们在语音形成和词义构成类型上,都具有同一语言的内部一致性,而与非汉语(比如英语、法语等)形成对立。
为了尽量充分地显现汉语合音的类型,本文的合音词用例,涉及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包括共同语及其方言)。
除了共同语和笔者自己的方言,其他的合音词用例,源自文后可看出来源的参考文献,个别不能显示来源和需要解释的用例,文中给予了特别说明(含用加注的形式)。
3由于好些合音词都有同一意义的非合音表达形式,和大多合音词见于方言,其词的书写和多是有音无字,文中的合音词汉字,该词原有其字的,本文用其原字,无汉字的我们依据惯例或引例原文,以方框加语音表示。
合音词从古到今都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从我们查阅到的有限文献看,古近代汉合音词的研究大多偏重于训诂,现代合音词研究大多见于某个方言特殊现象的描写与说明。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侧重对汉语合音词构成类型作系统的归纳与论述,同时兼及合音词研究与应用思考,借此《方言》向各位方家,尤其是方言界的专家和朋友们求教。
一合音音节的构成类型合音音节的构成类型,讨论合音音节及其构成合音的材料音节(被合音音节)之间的语音联系模式。
或者说,讨论由多音节产生合音音节的基本方式。
合音音节的语音要素选自材料音节,由于语流音变的影响和语音的其他选择,合音词的语音音素有的直接来自被合音节,有的来自语流音变形成的音素。
根据合音音素的不同,合音词可分为两类:㈠直选类合音、㈡选变类合音。
1.1汉语音节是声韵调结构,直选类合音的声韵调,都是直接从材料音节中选取的,没有使用新的音素。
根据选材音节及所选音素,常见直选类合音有以下几种合音模式。
1.1.1 前声-后韵-后调式(反切式)。
这类合音的构成,与古汉语中“反切”注音方式同理,即由前一音节的声母、后一音节的韵母和声调构成。
例如:(1)早晚tsau214 uan214→昝tsan214 (普通话)(2)没有mu22iu35→冇miu35(安徽歙县)(3)时候si33 xe44→ se44 (福建建瓯)反切注音理论,可能是受到此类合音现象的启发。
时间上,是合音现象在前,反切理论在后。
1.1.2 前声-后韵-前调式(类反切式)。
与反切式不同,类反切式的声调取自前一音节。
例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和语言学系93级以来选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本研究提供过很多材料,有的还和我们进行过有关讨论。
张振兴、张惠英先生给过笔者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支持。
文章简稿在首届国际汉语方言研讨会(黑龙江大学)宣读时,与会专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刘村汉、孙立新等先生还提供了佐证语料。
借此向各位一并致谢。
2参看任学良《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57-258。
3如果引用失实和失当的地方责任由引用者自负。
如:(4)你们ni m n ·| →您n n (河南郑州)(5)不要pu31 iau55→ pau31(陕西关中)(6)什么 m → (山西稷山)1.1.3 前声-前韵-后韵-前调式(前声前调合韵式)。
这类合音的声母和声调取自前一音节,其韵母由前后两个音节的韵母合成。
例如:(7)几个t i k ·| → t i (河南郑州)(8)只块这里tsi53ko213-31→ tsio53(广东汕头)(9)互人被人家h 22la 35 →仾h 22(福建厦门)前声前调合韵式的后韵,取韵有两种情况:㈠两个音节的韵母全取,如例(7)、(8);㈡其中一个音节只取一部分,如例(9)合音的韵母只取了第二个音节的韵尾。
1.1.4 前声-前韵-后韵-后调式(前声后调合韵式)。
例如:(10)牙齿 a53k i32→ ai32(福建福州)(11)一下tsi44xa44→ tsia44(福建建瓯)(12)二十zi35-31 tsap5→ ziap5(广东汕头)前声后调合韵式的合音韵母,按理,和1.3的前声前调合韵式一样,其韵母的构成也有前音节的韵母全选和后一音节的韵母单选(只选韵尾)的情况,但在我们检阅的材料中尚未发现实例。
并且,前声后调合韵式是一种添加了前一音节韵母的“添韵反切式”。
如例(12),又如:(13)相同sio55-22ta 35 →? sia 35(福建厦门)1.1.5 前声-前韵-后调式(前音后调式)。
这类合音由前一音节的声母、韵母或韵母的一部分与后一音节的声调构成。
例如:(14)做啥tsu a → tsu (山西天镇)(15)两个liau53k 31→ lia31(陕西西安)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直选类可以选材组合的类型具有多种潜在的可能,本文的语例所反映的类型,应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方言中可能还存在许多的直选类合音类型尚未发现,有待揭示。
不过,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汉语的直选合音模式只有这5式11种。
因为语言能提供的可用手段(范畴)一般大于某种语言正在使用的手段。
1.2选变类合音,一方面直接从材料音节中选取声韵调,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不是原材料的语素。
即音节的构成因素有些变化。
这项变化与语流音变规则和语言的语音系统有关。
根据变项的数量多少,选变类合音可分为单变和多变两种。
1.2.1单变合音是所选声、韵、调中有一项不同于材料音节的合音。
根据汉语音节的构成特点,单变合音有三类:变声式、变韵式、变调式。
1.2.1.1变声式是声母不同于材料音节中任何一个声母的合音模式。
例如:(16)被人k 33la 24→ h 24/ h 33(台湾台北)(17)只消t 53 i 44→ t i 44(云南昆明)1.2.1.2变韵式是韵母不同于材料音节中任何一个韵母的合音模式。
例如:(18)这个t k ·| → t o (河南郑州)(19)无会bo35-22e22→勿会bue22(福建厦门)(20)伙计xo3t i0→ xu i3(湖北随州)(21)那么(多) n 24m → n 24→ n :24(武汉沌口)例(18)合音音节的韵母与材料音节均不同,例(19)(20)合音音节的韵头和韵腹分别与材料音节不同,例(21)合音韵母的不同表现于语音的长短模式。
长音的产生似可作这样的分析:由于前后两音节的韵母相同,合音过程中相同韵母融合而变为长音。
1.2.1.3变调式是声调不同于材料音节中任何一个声调的合音模式。
例如:(22)地方ti44x 54 → ti 33(福建建瓯)(23)就要偏要ts u55iau55→ tsau51(陕西户县)1.2.2多变合音是所选声、韵、调有两项或两项以上不同于材料音节的合音。
从所见语例看,多变合音有以下几种模式。
1.2.2.1声韵二变式。
例如:(24)人家 z t ia → ni (山西忻州)(25)谁家 sue t ia → ya (山西文水)1.2.2.2韵调二变式。
例如:(26)兀个那个v k → v (山西太谷)(27)人家 t ia → (山西晋城)从理论上讲,应该还有声调二变式,但从我们掌握的文献和语料中,未曾见到。
1.3合音音节大多是由两个音节的音素构成(二音节合音),但有的是由三个及以上音节的音素构成(多音节合音),为了问题讨论的简便,本节的讨论是以二音节合音作为重点和基础的,并且以上讨论的都是二音节合音。
多音节合音,从表面看只是被合音节增多,但实质上被合音节的增多带来合音方式另外方面的类型问题。
从三个材料音节的合音看,其三合方式有并合和串合两类。
1.3.1串合是前两个音节的音素先合,再与第三个音节的音素相合,类似物理学中的电器串连。
例如:(28a)汝农你们l 53 na 55-31 →恁ni 53→(28b)恁阿老ni 53-24a33lau35 → 老你爱人nia 33lau35(广东汕头)(28)是先在(a)中两个相合,再在(b)中与第三个相合,其合音是分几次完成的。
1.3.2并合与串合不同,并合式的几个音节在参与合音时,是一次成型的。
例如:(29) 于其间y35 t i35 t ian55→焉ian55 (古汉语)(30)儿囝哥小孩子nie53kia 53-24ko44→ nia 53-24 o44(福建福州) 例(29)“于其间”的合音是按现代的音系构拟的。
从这个构拟看,合音“焉”的语音可分析为选取了第一个音节的零声母,第二音节的i,第三音节的韵ian和声调。
与之相同,普通话句末的“啥2”,从理论上讲也应是三音节的并合,即由“什么啊”三音节的声韵韵( aa)构成。
并且在书面上“啥2”后一般不再写语气词“啊”。
句末三合的“啥”,说话时a音一般比二合的会拖得长一些,以区别于“什么”二合的“啥1”。
例(30)是三合的另一种情况,或者看作是多个二合的连续。
其特点是第一、二两音节发生合音,第二、三个音节也发生合音,两个合音都是一次性完成的。
二合音词的语义构成类型从词的构成角度讲,汉语合音词有两大类:㈠由一个合音音节构成的合音词(单纯合音词);㈡其中至少一个音节是合音的多音节合音词(合成合音词)。
4单纯合音词的词义就是合音语素的语素义,合成合音词的词义需要从多个语素求知。
根据合音语素与被合音语素意义间的联系关系,合音词有以下两个类型:原义型合音词和转义型合音词。
2.1原义型合音词是最基本的合音词类型,其词义等同于合音材料的意义。
这种意义特点,不论单纯合音词还是成合音词,表现相同。
2.1.1原义单纯合音词的词义就是语素义,其词义就是构成合音的原材料语素的整体意义。
例如:(31)不用bu35io 51 →甭b 35(普通话)(33)勿要f 5i 513→勿要fi 513(苏州方言)例(31)单纯合音词“甭”的词义,就是构成该合音的两个语素“不”和“用”的整体意义;例(32)单纯合音词“勿要”的词义,就是构成该合音的两个语素“勿”和“要”的整体意义。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原义合音词是构成其被合音语言形式的同义语音“变体”。
2.1.2原义合成合音词的词义,由构成该词的几个语素的意义共同组成,其中合音语素的意义与单纯合音词合音语素的意义构成相同。
例如:(33)亲家姆ts i 33 ke33 m53-24→ 姆ts e 53-24 m53(广东汕头)(34)媳妇子家 i 13-31 xu13 s 13-53 t i 13→媳妇 i 13 xu13 tsa13(山西平遥)例(33)“ ”的意义就是其合音的构成语素“亲家”的整体意义,例(34)“ ”的意义就是其合音的构成语素“子家”的整体意义。
2.2 转义型合音词的合音语素的意义,不再是被合音语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