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_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1)

合集下载

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及文明的交流

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及文明的交流

中考历史线索中外古代文明类型1.奴隶制文明(奴隶制文明按照文明形成的环境又可分为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项目大河文明(又称东方文明、亚非文明)海洋文明(又称西方文明、欧洲文明)不同点位置亚非地区欧洲地区文明代表及主要成就(1)古代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太阳历、象形文字、木乃伊等。

(2)古代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阴历、数学(60进位制计数法)等。

(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佛教、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即后来的阿拉伯数字)、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

(4)古代中国:甲骨文、青铜工艺等(1)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荷马史诗》、雕塑艺术(《掷铁饼者》、宙斯像等),建筑艺术(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等),哲学(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智者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体育(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2)古代罗马:建筑(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万神庙等),法学(《十二铜表法》等),基督教,历法(儒略历)等地位古代亚非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罗马文明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地理环境(1)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

(2)大河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多山、多岛屿,平原面积很小,耕地有限,多港湾,距离海岸较近,有利于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特点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追求稳定,具有封闭性;易产生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以人治为主以海洋为基础,崇尚海外扩张,具有开放性;以法制为基础的城邦政治(如雅典民主政治)相同点(1)文明特征:都具有区域性、民族性、不平衡性、多元性;都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性。

(2)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3)文明成就:都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推动文明发展的因素: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努力;世界各地区文明的交流。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第八课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第八课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以专题形式呈现从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主要介绍了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新成就,涉及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和中外文化交流四方面。

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是三国至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思想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来处理教材内容:一是该阶段思想文化新成就的典型表现,包括教材的前三个子目: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二是教材的第四子目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要注意这两部分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文化交流实际上贯穿于该阶段文化发展的过程之中,文化是在交流中不断推陈出新的。

本课涉及时间跨度大,持续约700年,经历了从长期分裂到再次统一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遵循时序性的前提下,跨越朝代体系,用发展的眼光来考察这一时期诗歌、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流中佛教的传播,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文化的延续与变迁。

建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教材知识结构,合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和“学习聚焦”“思考点”“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分析该阶段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课后探究与拓展部分可以根据学情有选择性的作为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评价的有效手段。

二、教学立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这一认识要建立在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基础之上。

教师要关注知识的延续性和内在逻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避免将核心素养割裂,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三国至隋唐时期儒学、道教和佛教在相互吸收、融合中发展史实的了解,认识该阶段思想活跃,呈现出的多元色彩;2.通过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在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和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学会初步探究文学、艺术作品的史料价值;3.能够在了解三国至隋唐文化新成就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史料,分析这一时期文化多元、繁荣的原因,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这一时期中国对于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及答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一、选择题1.文明的冲撞与融合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下面选项属于文明融合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B.希波战争C.罗马帝国的扩张D.马可·波罗来华2.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自己的游记中这样描写当时的中国皇宫:大殿和房间都装饰雕刻着镀金的龙……材料中的“中国皇宫”是指( )A.唐朝的长安B.北宋的东京C.元朝的大都D.明朝的北京3.下列历史人物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或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记述了东方经历与见闻,后来激起欧洲人对东方憧憬和向往的是( )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大唐西域记》D.《马可·波罗游记》5.马可·波罗的书几次出版均被抢购一空,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另一方面,整个14世纪里,佛罗伦萨的街头都有被起名为“马可·波罗”的小丑,说着没人相信的大话以博众人一笑。

这种现象说明了( )A.意大利人崇拜马可·波罗,纷纷给孩子起相同的名字B.意大利人嫉妒马可·波罗,故意丑化他C.意大利人既向往东方的财富,又怀疑马可·波罗的描述D.名字相同纯属巧合,无足为怪6.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0~9 这十个数码,创造它和将它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人分别是( )A.印度人、阿拉伯人B.罗马人、阿拉伯人C.阿拉伯人、阿拉伯人D.中国人、阿拉伯人7.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欧洲人的手。

”结合历史知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C.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科学D.欧洲人完全照搬中国科技成就8.“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马可·波罗远行中国的史实,告诉我们应该具有( )A.开放与交流意识B.爱国意识C.民主与法制意识D.历史是非观念9.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2020高考历史热点小专题: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2020高考历史热点小专题: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热点剖析】一、中国古代“东学西传”1.秦汉文明:中华文明开始走向世界(1)表现①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②制铁技术和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分别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

(2)影响:以秦汉文明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文明的首次交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初步确立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2.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1)表现:儒学的传播;造纸术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2)影响①地位:全面繁荣、博大精深、承前启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②对新罗、日本、印度、大食的影响。

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1)表现①活字印刷术,西传埃及和欧洲,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成为科学复兴的手段。

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③火药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冶金业的发展,瓦解骑士阶层。

(2)影响: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二、中国历史上“西学东渐”1.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1)途径: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进入中国。

(2)表现:传播基督教教义;也大量传播了科学技术。

如当时传教士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著作介绍给中国。

(3)影响:西学传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天文学、数学和历法方面,由于只在少数士大夫阶层中流传,没有能够很好地普及。

2.近代的“西学东渐”(1)阶段①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②从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

(2)表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前期主要局限于“器物”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

第8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第8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数码的发明使记数和计算变得简便易行。阿拉伯人吸收古印度数码,并编写出专门介绍 数码的书。大约12世纪传入欧洲,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此后,十个数码在世界各国流 行,成为通用的数字符号。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西方字母的渊源与发展
①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和交往; ②推动了数学等自然学科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定国号为元。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马可· 波罗东游
马可· 波罗(Marco Polo 1254~1324)
马可〃波罗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原属东罗马帝国,公元10世纪末建为独立的共 和国。),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17岁时 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三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
C.犹太人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
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 评价:征服和扩张打破了各大陆彼此孤立隔绝的状态,在 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的交往联系,但这种方式并不是主要方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行进在丝绸之路中的驼队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蒙古帝国
元 太 祖年 成建 立 吉蒙 思古 汗汗
1206

学家拉施特丁的《史集》中的插图。
由 其 元成三 太吉子 宗思窝 汗阔 窝去台 元世祖忽必烈 阔 世 即 台后大 成吉思汗战争图 忽必烈(1215~1294),成吉思汗 汗 位 此图表现了成吉思汗的战争场面。选自波斯史 的孙子。1260年即蒙古大汗位。1271年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篇一:初中历史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世界古代史提纲远古时代[原始社会](距今2、300百万年——公元前4000年前)1、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人类进化过程是:古猿——猿人(如元谋人)——早期智人(如北京人)——晚期智人(如山顶洞人)。

晚期智人体质与现代人接近,在亚洲的代表有:中国的山顶洞人;在非洲的代表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在欧洲的代表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2、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现代人种按照体貌特征分为三大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4、现代人类形成后,最初的人类社会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氏族。

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如中国的河姆渡氏族、半坡氏族),原始社会晚期过渡到父系氏族(如中国山东的大汶口文化)。

母系和父系氏族的对比如下:上古时期[奴隶制社会](公元前3500年——公元5世纪)一、总述: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奴隶国家的地区,也是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地区。

除古希腊的文明是海洋文明外,其他四大古文明均是大河文明。

二、、各大古文明知识点(一)古埃及1、地理位置: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2、产生国家的时间:公元3100年左右3、文字:使用象形文字4、文明标志:金字塔。

(最大的金字塔为胡夫金字塔。

)5、建造金字塔的原因:作为法老的陵墓。

(二)古巴比伦1、地理位置: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2、建立时间:公元19世纪3、文字:使用楔形文字4、文明标志:国王汉谟拉比在公元18世纪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5、《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包括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涉及诉讼、财产、婚姻、债务、奴隶、赔偿等方面,其中著名谚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出自该法典。

6、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维护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7、《汉谟拉比法典》的世界地位(历史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历史九年级1-8课,重点总结

历史九年级1-8课,重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人类形成的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2正在形成中的人:非州南方古猿3完成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4世界散打主要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二)氏族社会1母系出现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主要特征:①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②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③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2父系出现原因: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主要特征:①男子从事犁耕农业和畜牧业,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②人们开始“即知其母,又知其父”③家族长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④男子开始支配社会(三)国家的产生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古代埃及1大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下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2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3统一: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议起来4标志:金字塔——国王的陵墓,权力的象征(二)古代巴比伦王国1大河:幼发拉底河和低格里斯河在“新月沃地”东部并行奔流2出现: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起许多奴隶制效果3统一:公元前18世纪以后汉漠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气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小国4标志:法典——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善的成文法典(三)古代印度1大河:喜马拉雅山的积雪为印度河提供充足的水源,是两岸土地肥沃2出现: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3统一:雅利安人入侵,在印度河,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小国4标志: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一西方文明之源(一)雅典城邦的繁荣1爱琴文明:①出现时间:公元前2000年左右②发祥地:克里特岛③中心:克里特岛→希腊半岛④内容: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2雅典城邦:①建立时间:公元前8世纪②特点: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展3希腊奴隶制共和国:①建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②全盛时期: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③全盛表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1罗马城邦:①时间:公元前八世纪②地点:意大利半岛的太伯河畔2罗马共和国:①时间:公元前509年②立国基础:征服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3罗马帝国:建立背景: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建立时间:公元前27年建立者:屋大维影响: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之一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四课亚洲凡间国家的建立一亚洲凡间国家的建立:(一)大和兴起: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二)大化改新:1背景:①6~7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②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2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种植,向他们收取赋税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凡间社会过渡的标志(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伊斯兰教的创立:①背景:6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人民渴望统一,伊斯兰教应运而生②时间:7世纪初③创立者:穆罕默德③影响: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统一④建立国家:时间622年地点麦地那特点政教合一⑤圣地:麦加2 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建立:632年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一中古欧洲社会(一)西欧封建社会:1建立时间: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2建立民族:日耳曼人(二)查理·马特改革:1时间:8世纪前2内容: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制,受封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3影响: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低层(三)罗马教廷特点:政治上: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有权)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有财)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神权凌驾于一切(四)1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0世纪开始出现座位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意,法,英,德等都有和多著名城市2兴起的影响:①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②市民阶级形成了,又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古代东西方的冲突与交往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古代东西方的冲突与交往

马可 ·波罗来华
和平往来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
1.阿拉伯数字的最早发明人是( A.古代埃及人 B.古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阿拉伯人

2.现代人类文明是在过去各区域文明冲撞和交融的 基础上形成的。下列四项中,明显区别于其他三项的 是 (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的扩张战争 D.马可·波罗来华
1.起止时间: 2、起因:
3.战争双方: 希腊—波斯 4.地位: 古代东西方的第一次冲突
5.著名战役: 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 6.结果: 以波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
波斯帝国
雅典 斯巴达
希 波 战 争
马拉松平原 希腊—波斯 公元前490年(第二次希 波战争)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马 拉 松 战 役
雅典银币
公元前334年
经过:
结果: 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马其顿
波斯帝国 希 腊
从雕像到影视,他无所不在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前336—前323 年在位),马其顿国王, 腓力三世之子。当时希腊 “最博学的人”亚里斯多 德作他的家庭教师,他向 老师学习了哲学、医学、 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自幼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特别爱读《荷马史诗》。16岁起,他就随父征 战,挥师南下。18岁,他指挥马其顿军右翼, 击败希腊联军。20岁,他以马其顿、希腊联军 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东侵。据说在远征中, 他命令一切人“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
亚 历 山 大 头 像
无坚不摧的马其顿方阵
当波斯遇到马其顿„„
伊苏斯之战 亚历山大大败大 流士三世
定都巴比伦
东征路线:扫荡小亚细亚 攻入埃及 回师占领 两河流域 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填空)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填空)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川教版)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1、人类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

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古猿进化成“完全形成的人”,称为“猿人”。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3、父系氏族后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国家也随之产生。

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一、神奇的金字塔:埃及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

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二、1、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公元前19世纪,王国兴起。

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法典》:A、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B、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1、印度种姓制度:它把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3课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一、大化改新时间:646年。

效仿中国的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内容: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和租庸调制;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社会过渡到社会。

二、阿拉伯的兴起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他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

第4课古代希腊一、古希腊的繁荣1、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出现,前15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出现。

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

2、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地区兴起了众多奴隶制城邦,其中以和最为著名。

二、雅典民主政治1、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

2、改革:城邦政治更加民主化。

局限性:①奴隶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利,②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

第5课古代罗马一、罗马共和国1、公元前510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

高一历史(统编版A卷)(全解全析)(测试范围:纲要下第1-11课)

高一历史(统编版A卷)(全解全析)(测试范围:纲要下第1-11课)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1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大约1万年前,从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人类逐渐由适应自然转向改造自然,在生产工具方面,各种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后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这说明()A.农业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分工B.农业是文明出现的最重要特征C.文明进步源于生产力的发展D.人类社会历史起源于阶级分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后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说明生产力发展推动文明进步,故选C项;社会分工指的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只有农业的生产和生产工具的进步,没有涉及社会分工问题,排除A 项;材料涉及农业的出现使人由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改造自然不是文明出现的标志,文明出现的标志是文字、城市等,排除B项;阶级分化前就已经出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排除D项。

2.《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其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意思是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

这可以用来说明《汉谟拉比法典》()A.强调公平公正B.宣扬了君权神授C.重视经济发展D.体现了人文主义【答案】B【解析】据材料“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可知,汉谟拉比是受到神的委托而进行统治的,权力来源于神,即宣扬君权神授,故选B项;《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无法保证公平公正,排除A项;材料强调君权神授,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尊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第8课 古代东西方的冲突和交往

第8课 古代东西方的冲突和交往

第8课古代东西方的冲突和交往学习目标学习希波战争史实,了解希腊取胜的原因。

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及影响。

学习马可波罗在中国的生活和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预习导学1.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上最盛大的运动会吗?你知道其中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叫马拉松长吗?你知道它的长度吗?你知道它的由来吗?2.找出“希波战争”的历史地位、爆发时间、交战双方、重要战役、结果。

3.找出“亚历山大东征”的出发地、开始时间、重要事迹、结果、影响。

4.找出“马可·波罗来华”的时间、中国朝代、著作、影响。

5.找出“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传播者。

合作探究1.希波战争中希腊取胜的原因有哪些?给你什么启迪?2.亚历山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伟大的军事家、文明的传播者、贪婪的侵略者)怎样评价历史人物?3.结合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的史实,思考:战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应该如何认识战争?4.马可·波罗来华反映了当时我国怎样的对外政策?此政策与当时我国的繁荣景象有什么关系?给你什么启示?阿拉伯文明对世界文明有什么贡献?5.文明的交流主要有哪两种方式?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文明的交流?应该如何如何对待文明的交流?导学测评1. 今天的0,1,2,3,4……等数字符号的发明者是()A.古代埃及人 B.古两河流域人 C.古阿拉伯人 D.古代印度人2. 古代世界,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桥梁,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A.印度人 B.波斯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3、古代文明的交往方式,有暴力冲突,也有和平交流。

下列属于和平交流的是A. 马可·波罗来华B. 亚历山大东征C. 希波战争D. 罗马帝国的扩张4、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受到哪个皇帝的热情接待()A.元世祖 B.元成帝 C.元明宗 D.元顺帝5、下列有关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发明了被称为阿拉伯数字的0—9十个数字符号②创立了伊斯兰教③创作了文学名著《天方夜谭》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部编版必修四《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案、导学案、课后练习

部编版必修四《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案、导学案、课后练习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其次框文化沟通与文化交融》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沟通的意义和要求。

(2)理解文化沟通构成了文化进展的重要动力。

(3)理解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进展。

(4)理解文化交融的意义。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科学精神:科学把握文化沟通、交融的意义和要求。

公共参与:正确吸取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文化建设。

【教学重点】:了解文化沟通的意义和要求。

【教学难点】:理解文化交融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正确生疏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如何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沟通交融?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吸取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文化建设。

本节课我们学习文化沟通与文化交融。

〔二〕讲授课文化沟通与文化交融〔板书〕一.文化沟通与文化进展〔板书〕阅读与思考儒家学说曾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他有名的“单子论”产生过影响近代欧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尔泰、歌德、雨果,都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吸取过养分。

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局部。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化沟通对文化进展的影响。

学生答复:略。

教师总结:文化沟通构成了文化进展的重要动力。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沟通不仅不会成为文化进展和创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进展和创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乐观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沟通,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展。

人类文化进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沟通、交融的雄伟画卷。

阅读与思考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学问沟通之路。

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

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制造、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文档4篇)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文档4篇)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文档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第一篇第2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万州中学黄小敏【课标要求】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马可波罗国籍、来华时间、著作的名称;知道“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设计的对带“胡”字蔬菜瓜果的历史考证活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可波罗东游历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西方人民自古以来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一、重点: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活动、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二、难点:东西方和平交往的历史作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与马可波罗有关的资料(含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东西方的战争,但是你们知道吗?在东西方的关系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古代东西方文明通过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以各种形式不断交流,互相影响,创造出新的辉煌。

今天,我们就走进历史去感悟一下。

(出示课题:第2课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学习新课:(教师引导过渡)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和民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元朝时就有这么一个外国人,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作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

初中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 交流与文化传播 学案

初中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  交流与文化传播  学案

九年级〔上〕历史学案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主备:审阅:姓名班级教师寄语:鸟儿有了要飞的冲动,就不甘心在地上爬行。

为了你的梦想,努力吧!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1、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创造和传播等史实。

2、探讨世界各地区和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方能事半功倍〕查找历史文献,收集有关知识,结合现在的国际关系,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吧!〕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三、课前热身:〔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完成以下知识网络图。

〕交流与文化传播一、马可·波罗来华1、世纪晚期。

经过长途跋涉行抵中国的旅行家。

2、? ?,被誉为“〞。

二、中国四大创造的外传1、造纸术:纸最早出现于时期,东汉时期改良了造纸术,称之为“蔡候纸〞。

直至年之战以后,造纸术才正式开场西传。

2、火药:时期,开场用于军事;时期开场广泛用于军事;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3、指南针:战国时期,指南针称之为,时期开场用于海上导航;大约世纪后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印刷术:北宋时期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大约从世纪末起,开场外传。

三、阿拉伯数字1、创制:最早是由创造,经过中古的吸收与改良,最终创制而成。

2、传播:通过沿岸传入和各地。

3、意义: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大大便利了,并直接促进了和整个的进步四、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各题,相信你有很多收获!〕聚焦目标1:1、①右图人物是,他是人,在中国朝时来到中国。

②他的游记名为,被誉为“〞。

③他的东来有何影响?2、①我国何时创造造纸术?②右图人物为造纸术的改良做出重大奉献。

他是谁?哪时期人?③造纸术何时才正式西传,对外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它的向外传播有何意义?3、①火药的外传,始于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人类记载数量的方法是结绳、刻木。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古印度人
发明数码及十进位计算法
印度创造的数码演进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阿拉伯人 吸收并传播数码
阿拉伯数字
数码的发明使记数和计算变得简便易行。阿拉伯人吸收古印度数码,并编写出专门介绍 数码的书。大约12世纪传入欧洲,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此后,十个数码在世界各国流 行,成为通用的数字符号。
① 在东西方之间充当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 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 对欧洲科学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保存并传播了大量古代文化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二、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发明:古印度人(0~9十个数字)
阿拉伯数字 改进与传播: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被称为“东 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本课小结
古印度人发明了0-9十个数字, 12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为 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 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
1、暴力冲突(如: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 2、和平交流(如:马可.波罗东游和阿拉伯数字 的西传) 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课堂练兵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1、两位学生正在争论阿拉伯数字到底是谁创造的,经 查证后确定是( C )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印度人 D.阿拉伯人 2、世界文明是在不断冲撞和融合中向前发展的。把包 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从东方传入西方的是( c )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罗马人 C.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日本人 3.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所举的哪一项 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 D )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希波战争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第8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马可〃波罗东游
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课堂小结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并整理下列 内容: 1、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谁?传播者 是谁? 2、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哪些贡 献?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结绳记事
刻木记事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古代 印度人
发明
中古 阿拉伯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进
传播
世界各地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8世纪时,中国造纸术已传入阿 拉伯。 9世纪时,阿拉伯境内已建起许 多造纸的“纸坊”,并且出现了以 造纸著称的中心城市。 造纸术经由阿拉伯传入埃及, 10世纪以后又由此传入西班牙、意 大利,然后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
记载文字的东汉纸
泥活字版模型
现存最早的印本历书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水浮法指南针
罗盘
炼 丹 引 爆 图
南宋突火枪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文 化 的 传 输
希腊著作
科技
商品 阿拉伯使者
天文学 医学 伊斯兰教文化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议一议: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贡 献还有哪些?他们为什么能充当东西方文 明交流的使者?
第四学习主题
第2 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导入:
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 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古 代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通过各国人民的 友好往来,以各种形式不断交流,互相 影响,创造出新的辉煌,谱写出新的乐 章。马可.波罗东游、阿拉伯数字西传 就是东西方文明和平交流的见证。
世界古代史 第四学习主题 古代文明的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