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论语十则》资料课文简介

合集下载

鲁教版语文六上第6课《论语十则》ppt课件(3)

鲁教版语文六上第6课《论语十则》ppt课件(3)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 有于我哉?“ • 与人为善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弟子:子贡、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曾参 、 子夏、子张......... •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
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孔子七十二门徒之 首,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颜回家境贫困, 《论语》中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其“一箪食,一瓢饮”的安贫乐道 的精神为后世传为佳话。颜回有才无寿,英年 早逝,孔子对此非常难过。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死而后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 有的谈修身做人。分别从文中找一例。
请你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乐趣、品德修养 等角度中选取一个角度,然后来品评某一则语录或某一 则语录中的一个小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它的 认识。 品评句式参考: 我认为“______”这一句(一则)谈的是______,……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 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
快乐的生活。——于丹
——猜猜看法他人,好学不厌;
②他“三十而立”创设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
③他一生推行“仁政”的主张,编辑整理有《诗经》、 《尚书》、《春秋》、《易经》等;
②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 ? 》治天下”;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
(另外三部是:《大学》《中庸》《孟子》)
③它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这部作品是——《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 20 篇,是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文中 的“子”的意思是先生 ,在本文中指的 是 孔子。他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时期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6课《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6课《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论语》十则活动二读出“文意"1.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一留二对三拆四增五删六调.留(保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对(将单音词对应翻译为双音节的词)。

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着用上两个单音词,如妻子,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

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删(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

调(把倒装句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可以推荐顺口溜:文言翻译重直译,联系全文斟词句。

名字称谓不必译,单音词语双音替.倒装语句调语序,其他特殊一般译。

碰见虚词因句译,能删能替看语气2。

翻译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在老师引导下,学习翻译句子的技巧。

1.小组内交流,记录疑难问题.2.师生一道解决疑难。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5.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解释下面的字(部分为划线字):时习说愠信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其恕乎1。

译句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4.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附参考答案:一、按原文填空:答案略。

二、理解填空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1.解释加点的字词:按一定时间“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是从疑惑人称代词,你,后作“汝”胸怀宽广,意志刚强大概,也许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论语十则 鲁教版(共28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论语十则 鲁教版(共28张PPT)
(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及其《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学 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归纳每节要点 ,找出成语。
翻译:
对照注释,逐节翻译。每个学习小组选 一个同学做代表,说说每一节的大意,并找 出成语。
每天,名词作状语 多次反省
谋划,商量办法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泛指多次
wèi,替
诚心诚意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交往
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习,复习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 不是诚心诚意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 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示例二:珍惜时间。我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 时期,而且是初三毕业班了,处在人生的转折 点,人生的理想能否实现,以后能不能对社会 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就看我们现在能不能珍 惜时间认真学习了,所以在这关键时刻,我们 要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 在 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 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请同学们尽情发挥)
小结
《论语》中的这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 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大家不仅要懂 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 导自己的言行,陶冶自己的情操。 让我 们向古仁人学习,将中华传统美德发扬 光大!
作业:
1.试背诵全文。 2.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有关做人及 道德修养方面的格言警句,要求注明出处、 含义,并制成资料卡在班上交流。 3. 补充检测(另页设置)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一、说教材:《论语》十则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六篇课文,它选自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这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课文中所选的十则,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学习本文,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熟悉和了解。

而学好本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以后文言文的学习。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

2、初步学习运用“加字法、换字法”等方法,理解课文。

(重点)3、能当堂背诵课文,积累成语警句。

4、联系实际,体会思想,端正态度,改进方法,提高修养。

(难点)二、说教法“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情况,我设计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朗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教学千法读为本”,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

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将学生读的训练分为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内容,读出韵味;读出感悟,读出智慧。

2、点拨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

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鲁教版六年级上《论语十则》精品PPT

鲁教版六年级上《论语十则》精品PPT

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 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 范围。 不断复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 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 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重点字词: 故:旧的,原来的。此处指已学过的知识.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就。 知:领悟,获得。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做。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 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 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 “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 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 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 发现,才“可以为师”。
重点字词解释: 1、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以“言语”见 长 2、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3、其恕乎:其:大概,也许。 4、恕:指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5、欲:喜欢。 6、施:施加。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 就不要强行施加在别人身上。”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 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 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内容)。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 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 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论语十则》 |鲁教版 (共3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论语十则》 |鲁教版  (共32张PPT)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看谁填的对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 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 (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 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 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并 阐述为________,_______。 (10)在最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品 质。正如孔子所说:——————,—————。
第七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善:优点,长处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 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对于他 们的缺点和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第八则:.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3、其恕乎:其:大概,也许。
4、恕:指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5、欲:喜欢。
6、施:施加。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
就不要强行施加在别人身上。”
想一想
“三省”指哪三方面?请用现代汉语回 答。
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 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
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

重要句子
见贤思齐焉,齐:相同。 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怀宽广,意志 刚强。 死而后已。已:停止。 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其恕乎,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 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强加。
关于这节课的成语与格言
成语: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 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 行,必有我师。 格言: 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欲,勿施于人。
山东的一山一水一圣人 一山一水一圣人: 一山:泰山 一水:黄河 一圣人:孔子
重要句子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习:温习,复习 吾日三省吾身,吾:人称代词,我。 三省:多次反省 温故而知新,故:学过的知识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女:通汝,人称代词,你。知:通 智,聪明的意思。
《论语》十则
认识孔子
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陬邑 人
我国著名的 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 人
关于《论语》十则 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 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 做人。语言简练,含义深 远。学习时要熟读,深思, 牢记。
关于四书 《大学》《中庸》 《 孟 子 》《 论 语 》 合称为《四书》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论语十则 鲁教版(共21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论语十则 鲁教版(共21张PPT)
此则是孔子对人的志向的认识。将一 个人的志向与三军的统帅作比,可见志向 的影响力之大,确立志向的重要。
(强调人的志向务必要坚定。)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孔子主张“成人之美”,帮助别人成 就美好的德行,不促使别人形成不好的德 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孔子认为,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讲的是仁体现在什么样的行动中。勤 奋的学习,坚定的志向,求索的态度,都 是不可缺少的。
找出本节课出现的成语。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博学笃志
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 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 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 上。”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夏:春秋末期人。姓卜,名商。孔子学 生。 笃志:专心一意。笃,专一,心意不改变。 切:恳切。 仁:仁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
川:河流。 逝:离去,流逝。 斯:这。 舍:止息。
孔子在河边感慨说:“逝去的(时光) 就像这河水一样,日月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三军:周朝的制度,天子拥有六军,诸侯 大国拥有三军。后用三军作军队的通称。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也泛指平民 百姓。
25.《论语》十则
温习:
尝试背诵前五则论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鲁教版六年级上《论语十则》

鲁教版六年级上《论语十则》

文言代词: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
分类总结
求知态度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24页
讨论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返回
语言积累(成语归纳):
①温故而知新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②见贤思齐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③任重道远 责任沉重,路程遥远。 ④死而后已 到死为止。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第25页
拓展与反思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 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 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论语十则》资料作者简介(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论语十则》资料作者简介(精品)

《论语十则》资料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1]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

[2]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

六年级语文上册 6《论语》十则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上册 6《论语》十则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6《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论语》的相关知识。

(2)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及成语警句。

(3)熟读成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原则,从中受到教益,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1、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及成语警句。

2、熟读成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每则内容。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方法:预习——合作探究——朗读背诵——测试教学流程:预习导学:我的积累:1、有关作者孔子介绍。

2、有关《论语》知识介绍。

3、我积累的重点字音字形。

自主学习指导:一、朗读课文,二、对照课下注释初步自译课文。

自主学习:1、对照课下注释把字词的解释写在书上。

并且试着翻译每句话。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都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那就要求同学们既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又要有准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它将告诉我们许多。

(删除)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鲁教版六上语文《论语十则》

鲁教版六上语文《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遵守,奉行,使之 成为自己的行为准 则与依据。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这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准则,后面的“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就是对“恕”的具体解释,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 加给别人。
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 行的准则吗?”孔子说:“是用自己的心 推想别人的心啊!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施 加在别人的身上。”
——《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二十篇。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一、生 字
论( lú n )语 罔( wǎng ) 焉( yān )
二、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 你。 知:通“智”,聪明。 女:通“汝”,人称代词,
n ) 愠( yù i ) 殆( dà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论语>六则》中,我们从《论语》中节选 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 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资料
课文简介
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其中一共有20卷。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

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