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品管圈介绍
QCC品管圈

4、要因分析 为了解课题的目前情况,必须认真做好现状调查。在进行现状调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QC工具,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
5、真因验证 经过原因分析后,将多种原因,采用排列图,从中找出主要原因,在寻找主要原因时,可根据需要应用排列图、分层法等不同分析方法
品质圈(QCC)最初是由戴明博士(W. Edwards Deming)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戴明博士 称赞丰田是这种做法的典范。 后来,这一想法于1962年在日本各地开始正式化,并由石 川馨(Kaoru Ishikawa)等人扩大发展,石川馨是20世纪著名于品质管理的日本学者,他 发明了鱼骨图,所以鱼骨图同时也称为石川图。
THANKS
制作人
QCC活动.作为持续改善的工具,在企业推广QCC时有那些特点呢?
在企业推动QCC活动时,可能花费一定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对于高层们来说, 用那些成果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呢?
QCC成立中各成员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QCC小组一般由3~10人组成,人数太少,方案对策不全面,人数太多,意见难统一,效率好效果反而不明显。
11、总结成果资料 QCC品管圈将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果发表的必在准备,还是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进行下一个循环的开始。
QCC的执行方式
品质圈(QCC)团队的成员通常来自同一工作领域,他们自愿定期聚会,以发现、调查、分析和解决 与工作有关的问题。 根据日本的经验,在各种工作场所里95%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质量控制方法来解决,比如七种质 量控制工具、PDCA方法。
七种质量控制工具包括帕累托图、因果图、層別法、查檢表、直方图、散布图与控制图。这些工具将 帮助QCC小组系统地进行头脑风暴,并对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然后,通过逻辑思维和经验,大多数 在日常工作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QCC品管圈详细介绍

QCC品管圈详细介绍
第11页
5.确定主要原因
对很多原因进行判别, 把确实影响问题主要原因找出来, 将当前状态 良好, 对存在问题影响不大原因排除掉, 方便为制订对策提供依据
QCC品管圈详细介绍
第12页
6.制订对策
•提出对策。可先无须考虑提出对策是否可行, 只要是可能处理这主要原因对策
都提出来, 这么才能尽可能做到不遗漏真正有效对策, 才能集思广益
QCC品管圈详细介绍
Evaluate Outcome
tion
Plan Action
71 62
Analyze Problem
54 3
Determine Causes
Develop Solutions
第7页
1.主题选定
•从各种不一样角度多提出问
第13页
7.实施对策
对策制订完成, 小组组员就能够严格按照对策表列出改进办法计 划加以实施。 每条对策实施完成, 要再次搜集数据, 与对策表中所定目标比较, 以检验对策是否彻底实施并到达了要求。
QCC品管圈详细介绍
第14页
8 检验效果
•把对策实施后数据与实施前现实状况以及小组制订目标进
行比较
•计算经济效益 处理了问题, 取得了结果, 就能够计算处理这个
题: 在车间发觉感觉到问题都 畅所欲言说出来写出来。 并把 问题整理分类,从各个角度加 以分析
•主题选定基准
•主题选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效率问题 –成本问题 –品责问题 –服务问题 –浪费问题
–共通性: 全体组员参加并能发挥各自作用课题 –圈能力: 本圈能力可执行者. –定量化: 可用数据表示者. –效果性: 可预期收到效果. –主管方针: 符合主管目标需求
QCC简介

●
7)现状把握
●
用层别法、柏拉图找出问题的关键项目。
●
某些情况下,现状把握可放到目标设定前。
8)探寻原因
●
可用鱼骨图(如下图)、头脑风暴法、QC 新七种工具等手法找出关键项目的主要原因。
●
原因有时可作为结果,再次用鱼骨图进行 分析,直到找出真因为止。
●
牵及专业性问题应邀请技术人员参加讨论。
拉料针 生锈 回程导柱 扣角小 扣位小 中间板 拉不开 模板 塌角 擦伤 不光滑 生锈 浇口 生产 效率 低
●
●
成员之间相互启发,激发个人潜能,发挥群体智慧, 让所有成员有参与感和满足感。
2、品管圈(QCC)的组成
「圈」是组织推行改善活动的基本主体,
故其组成的好坏,将主导日后推动活动 的程度。 ① 组圈的目的:
●
使圈员具有团体归属感,以推动自主性管理。
●
促使组织化运作,方便管理者管理。
使组织目标、方针能贯彻到基层员工,解决 问题,挑战目标。
职 工
职 工
(图一)
科 文 组长 组长 组长
(图二)
组 长
职品管圈的活动方式
1)组圈、选圈长
●
导入初期由基层干部担任圈长为好。
导入后成员对于活动模式较为熟练时,可由圈员互相 推选圈长。
●
2)选聘辅导员(或顾问)
●
导入初期,可由直属主管担任辅导员,或指派圈员之 上一阶层幕僚人员担任。 待活动较为成熟后,可由圈员选聘单位内资深圈员,
顶针 位置不当
脱模斜度小 流道
不光滑
脱模斜 度小
9)对策提出与实施
●
依据原因列出改善对策措施。
●
预测对策的不良影响及副作用,必要时要试验评价。
QCC品管圈简介

•分析原因要彻底 •要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
15
步骤6、特性要因图(鱼刺图)
机
人
主 要 問 題
環
法
料
16
例:鱼骨图
交通事故发生率高
环境
雨天路滑 雾大,能见度低
人
大雪
疲劳驾车
自然灾害 心情不佳
赌气车
结冰
霸王车
行人等乱窜马路
5
四、QCC活动的方法:80/20法则
精髓
花最少的力气,取得最大的成果
又称为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则或不平衡原则。此法则是 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80/20的法则认为:原因和结果、投 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
知道[问题发生在那里]虽然影响问题的原因项目很多,但一般来讲:多 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 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
通过第一次会议------营造共知的气氛赋予QCC个性生命 ------对号入座,确定类型。
特点
现场型:与现场职工日常工作结合紧密 (班组、工序、现场员工)
攻关型:解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 管理型:其成果须通过高层领导指令实施(管理人员为主) 服务型:在各自的服务岗位
入工作行列;
•制定标准化要注意:1、要能把握要因之重点
2、标准要具体化,不要过分抽象 3、要能适合实际的情况 4、要将之纳入公司或部门标准化体系中去
26
步骤15、活动感言
•也称甘苦谈,将在活动中的一些感受说出来,让大
家畅所欲言。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不足的 地方。
★通过此次活动,除了解决本课题外还解决了哪些相关问 题,还需要抓哪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QCC品管圈基础知识

QCC品管圈活动能够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管理智慧, 为企业提供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提升产品质量
通过QCC品管圈活动,员工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产品生 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增强企业凝聚力
QCC品管圈活动能够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 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详细描述
某软件开发团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品管圈成员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 列改进措施,如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分配任务、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等。实施后,团队整体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 提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案例二:降低生产成本
总结词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降低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详细描述
某化工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品管圈成员针对生产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 象。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减少原材料损耗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 济效益。
案例三:提升工作效率
总结词
通过改进工作流程和优化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效率。
02
QCC品管圈的基本原理
品管七大手法
查检表
用于收集数据,以便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柏拉图
根据数据的大小进行排序,以便找出影响产 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直方图
将数据以图表形式表示,以便观察数据的分 布情况。
品管七大手法
01
控制图
用于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层别法
将数据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整 理,以便更好地分析问题。
QCC品管圈

QCC品管圈/质量控制圈、品管圈、质量小组、QC小组品质圈概念源自于美国,在日本发扬光大。
在过去的36年中,品质圈概念被引入了多达100多个国家。
其特点是由基层员工组成的小组,通过适当的训练及引导,使小组能通过定期的会议,去发掘、分析及解决日常工作有关的问题。
品质圈是一种工作小组,其中,在第一线工作场所工作的人们,持续提高并维护产品、服务、工作的质量。
该小组推动这种行为的方式是自主管理,利用质量控制概念和技术或其他技术,展示创造力,形成自我发展和相互发展。
该活动目的在于:发展他们的能力,实现品质圈成员的自我实现,使工作场所充满生机和活力。
增加客户满意程度,做出社会贡献。
为了使品质圈活动成功,领导和经理亲自为发展企业,组成、实施公司范围的TQM或类似的活动贡献力量。
本着对人性的尊重,他们提供活动的环境,并持续地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旨在人人参与,并将活动定位为对人力资源发展和工作场所利用非常重要。
品质圈(QualityCircle)的功能原理品质圈成员应为多少?理想的成员人数是八到十位,但最多也可达到十五个成员。
成员太多将造成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每一个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
成员太少也会使整个圈失去活力。
轮值工作的工人能否成为品质圈的成员?理想条件是他们与同一班的人员构成一个品质圈。
如果数目不够,看看是否能于甚至其他部门的成员形成一个结合圈。
这要认真去做。
其他部门应为相联系的部门,功能至少要被全体工人知道。
它不应是一个工程和生产小组。
但如果有一些工程人员附属于部门,也要将他们考虑进去。
指导思想是,成员必须找到自己的身份,不应在那个组内感到陌生。
如何对待不同班值的成员?这是自愿的,如果成员们不感到受此不便的影响,毫无疑问他们是可以组成一个品质圈的。
但公司要保证在任何有必要时,为班值外的人员方便。
品质圈要在工作时,还是在下班后碰面呢?品质圈主要是为了雇员的提升,但它也是通过工作地点的提升来达到的。
因此,作为一个原则,此类活动应在工作时间内进行。
QCC_品质圈、品管圈、知识

第一章品质圈(QC C)简介一、品质圈概念品管圈QC C的英文全称是Quality Control Circle,起源并风靡于日本企业,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首创。
中国大陆称为品质管理小组或QC小组,始于1978。
香港、台湾称为品管圈,台湾始于1966年,香港始于1983年。
在日本,因最初推行时重点在于品质控制,故称为“Quality Control Circle”,即品质控制圈;现在虽然QC C活动范围已不单限于品质控制,而且包括诸如工作效率、管理水平、采购品质、技术开发、成本控制、工业安全等问题,但在日本仍沿称QC C。
品管圈在日本、韩国、台湾、香港运用得很好,在东南亚被广泛应用,东南亚、欧美各地,较普遍的叫法仍是Quality Circles。
所谓品管圈QC C乃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体(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手法(QC777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
品管圈给组织内高、中、基层人员提供了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特别是基层人员,品管圈能使他们充分表现自己。
品管圈是目标管理技术、人性管理技术、重点管理技术及问题分析技术的综合体,它不但可以协助解决部门内的重要问题,更可以做到激励士气的效果。
品质圈的概念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即:a. 与工人相关联的方面。
b. 与管理责任以及需要管理层执行的方面。
与工人相关联的方面:1.持续改进、维护产品、服务、工作等的质量。
2.自主管理。
3.利用质量控制概念和技术,即利用基本的统计系统和计划工具等。
4.通过发展基层被雇佣者的能力来实现他们的自我发展,相互发展,达到自我实现。
5.使工作场所更好,充满活力。
6.使他们独立工作,从而增加客户满意度。
7.客户的满意来自于物美价廉、没有缺陷的产品,及时的送货与快速的服务。
8.社会贡献。
QCC品管圈介绍

调查表+简易图表+排列图+亲和图+头脑风暴+水平对比+流程
图
20
选择课题
课题应注意事项:
课题宜小不易大 - 小课题易于取得成果,活动周期短,鼓舞士气 - 小课题短小精悍,大部分对策由个人完成 - 小课题都是发生在身边,熟悉而且易掌握 - 小课题易于总结 课题名称应一目了然 -“降低XXX不合格品率” -“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提高产品性能” 应直接写出选题的目的和必要性,不要长篇大论
- 现场验证
- 现场测试、测量 - 调查、分析
27
制定对策
1、制定对策 -“工具不要用”:原有的改进/重新设计新的/用别的代 替 2、研究、确定所采取的对策 - 分析对策的有效性 - 分析对策的可实施性 - 避免采取临时性的应急对策 - 尽量采纳由小组自已可以采取的对策 3、制定对策表 - 简易图表+矩阵图+PDPC法+箭条图+优选法 4、在活动总结中,对策表具体实施过程可以简单说明
问题 解决方法 责任人 时间 效果确认
3、做好会议记录,由圈长签字后,并存档。 4、会后追踪各项决议执行情况
43
QCC各圈员职责
辅导员:主管-负责领导支持和协助团队的活动开展, 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意见和资源安排。 圈长:负责协调、分配和监督对对策实施的有效性, 进行跟踪验证 圈员:负责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记录,负责制定 并实施改善措施
的目的, 同时强化团队意识。
8
品管圈活动效用
提高品质 提高效率 减少浪费 降低成本
表层效用
提高士气 加强上下沟通 提高质量意识 改善工作态度与管理
增加工作满足感 增强归属感 降低流动率 发掘人才,发展员工
品管圈 (QCC)

1尊重人性
三﹑品管圈活動的基本精神
創造和諧愉快的工作環境,品管圈活動所強調的是 自動自發的觀念,對於人性採取性善的說法,認為人 人都想把事情做好,都想實現自己的抱負,藉由和諧 愉快的工作氣氛,達到預定的目標。
2發揮人的潛力,開發無限腦力資源
品管圈活動主要是集合眾人的智慧,針對問題加以 研討,每個人不分職位高低皆有同等發表意見的自 由,則個人才華可盡情發揮,而集合眾人之能力,形 成一股團隊力量亦足以解決現場所發生的問題。
一﹑何為品管圈
品管圈是由一個小團體,甚至演化成大團體,透 過思考﹑溝通﹑商討﹑提議﹑模擬……許多的 思維模式,是大家的腦力激盪,提出一連串的改 善計劃.方案,使其思維不受上級的約束,但所 提計劃仍須經上級審核,而大家相互配合以完 成任務。品管圈可由一組﹑一個部門﹑進而全 面推動乃至更大范圍。如我們與廠商研究﹐商 討進而也使廠商原材料品質提升,以達“雙贏” 階段,透過彼此也影響到別家公司而達到大群 体的QCC活動.
4 要因的解析 針對前面所制作之特性要因圖之各種要因,進行探討, 剖 析並提出對策。 5 對策的檢討與實施 品管圈活動的最終目的在於找出有效的改善對策,並付諸 實施,因此,對於改善對策的構想應提出具體的內容,並進 行實際改善行動,若遭遇問題即刻修正再行實施,務必找出 最佳之對策。 6 效果確認 找出最佳之改善對策后,必須進行評估,確認實際效果,並 與目標值作比較,實施改善前后之成果對照,成果最好以金 額表示,若實施結果不盡理想,則必須另行實施另一對策, 再行評估。 7 制定標準化並徹底實施 當所提出之方法經效果之確認,實為一優良之方法,應將實 施方法標準化,制定作業標準,並充分落實,徹底實施,如此 效果才能維持下去。
七﹑訂定目標之注意事項
1.目標要清晰明確,(主題明確) 2.目標要可衡量的,盡量數據化. 3.目標經努力是可達成的,不要訂達不到的 目標. 4.訂定的目標是團體和個人均需要的. 5.目標的達成.衡量是有時間的.
质量管理工具:品管圈(QCC)

改善了个性,与养成专心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品管圈的经验也可以应用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1页共1页
美国的始祖 起始于 1950 年 Deming﹝戴明﹞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以及 1954 年 Juran﹝朱 兰﹞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 日本品管圈的沿革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 1962 年所创,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 理小组)日本人不只是训练工程师与主管阶层而已,而是有计划的大量提高 生产力。品管部在美国是很大的部门,成员包括品管工程师、信度工程师和 其它领域的专家;反观日本,广泛的教导各领域经理品管的方法后,可以缩 减庞大的品管部门以及专门的工程师。 日本施行的结果 日本到了 1966 年四月就有超过 10,000 个品管圈,且每圈都展现以下的特质: 每圈平均节省美币 3,000 元 日本整体的改善总共达到 3 亿美币的效益 经理和工程师没有花费时间就可以有这些成果,依旧处理跨部门与高层的营 运计划 分析很多突发的问题,降低变异性与预防复发 工作场所就有很多很棒的管理手法,如:更清处的判读标准、更完整的手法, 更好的数值回馈和管制图。
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质量管理工具:品管圈(QCC)
家庭生活上。 品管圈的由来
品管圈(QCC)的含义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缩写 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 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 QC 小组,一般 6 人 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 法(QC7 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品管圈的特点是参加人员强调领导、技术人 员、员工三结合。现代的 QCC 管理内容和目标突破了原有的质量管理范围, 向着更高的技术、工艺、管理方面扩展。 品管圈的基本思考方向 我们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有哪些,甚至不知道主要的问题在哪里。 因此,我们要教如何分析以找出主要的问题。 而且,我们要教如何列出主要问题可能的清单,在由中找出真正的问题。然 后要帮忙找出解决的方法。 最后,一定要教如何在掌握的现况中,保持成果。 所有参加者都可以获得以下的好处: 品管圈会议中可以有机会在大众面前讲话。 彼此结交更多的朋友,有助于营造工作场所愉快的气氛。 更能意识到本身工作的重要性与职责,因而对自己的工作更感到自豪。
QCC品管圈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介绍

QCC品管圈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介绍一.QCC品管圈的基本定义1. QCC品管圈QCC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也称短周期改进小组,是一种围绕质量控制而组织的小组活动。
QCC品管圈的成员由所在部门内的员工组成,目的是利用员工的智慧将生产、质量、成本等实际问题分析、解决,从而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达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
2. QCC品管圈的目的QCC品管圈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员工的参与,实现企业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心,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3. QCC品管圈的特点QCC品管圈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主要由一批志愿的员工组成。
QCC品管圈成员通常来自同一个部门或同一条生产线,大都是志愿者,并且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来改进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效率。
(2)面向全面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QCC品管圈活动通常会涉及到全方面的生产管理,希望员工们能够共同关注生产环境、设备、材料和工艺流程的改进,以提高生产率和质量水平。
(3)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
QCC品管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由6-10名成员组成。
小组成员共同决策,同心协力,实现改进目标。
二. QCC品管圈的相关知识介绍1. PDCA质量管理循环PDCA质量管理循环是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四个步骤的循环。
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过程是:首先对现有的管理方法和流程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改进计划(P),然后进行实施(D),然后对计划和实施过程进行检查(C),最后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流程进行改进行动(A),从而不断循环完善,提高质量水平。
2. QCC七步法QCC七步法是QCC品管圈活动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QCC七步法的主要步骤包括:(1)了解问题:通过调研和讨论,明确问题的本质和问题在哪里。
(2)分析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
QCC品管圈介绍

四、QCC品管圈的精神
1、尊重人性和民主。(个人的能动作用)
2、培育快乐工作的环境。
3、充分发挥人的创造能力。
4、开发无限的脑力资源。
5、提升企业活力。
6、改善企业体制。
7、促进企业的繁荣发展。
2021/4/27
5
五、QCC品管圈与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是当今企业管理最新形式,是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理论依据。企 业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QCC活动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QCC的宗旨是 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无限能力,创造尊重人、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 环境,有助于改善和提高企业素质。由此可见,QCC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密 不可分的,都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本特征,与现代经营的战略思想——“人的 管理”是不谋而合的。
概述:定置—整齐整洁、清理清扫、创造宽敞舒适的环境
2021/4/27
15
树形图1-4
员工素养(创 造一个美的环
场地整洁 卫生意境识) 减少浪费 节约意识
灰尘减少 定置清晰
自觉维护 堆放整齐
物品摆放
废物处理
标志分明
区域合理 排放减少
整然有序 堆放合理 空间管理
物流通电
及时清理 损坏率
环境管理
符合安全
QCC活动
2021/4/27
16
五、QCC活动对作业方法的改善作用
1、职责权限清晰明确。 2、工艺流程简化有效。 3、工序设计合理。 4、导入IE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整体系统进行设计,
他是利用基础学科、社会科学、专业知识以及工程分析、改善实施。对系统取得的成 果进行确认:作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促使生产系统 能够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的整体效益。
品管圈 (QCC)

3改善企业体质,提升竞争力
由於员工的自动自发精神,使得各部门的问题得以 改善,品质因此而提升,企业体质亦获得改善,公司 的整体竞争力亦相形提高.
四、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步骤
1 主题的选定 品管圈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现场员工经由工作上的作业流程 去发觉工作中所存的问题,并依据公司主管的指示或个人的经 验选定一重要问题点,当作主题来进行品管圈的活动. 2 分析现状及目标设定 确定活动的主题后,便可进行现状分析,一般常用之方法乃是应 用脑力激荡法,5W1H(What,Where,When,Who,How,Why)做什麼. 哪里做.何时做.谁做.如何做.为什麼要做及4M(人员、机器、 材料、方法)等来发掘问题,制作特性要因图,了解影响品质的 要因后,可提出改善对策及所欲达成之目标. 3 作成活动计划 将推行品管圈活动的各项细节,包括圈员的角色派任及活动的 进度内容,加以订定并作成计划
4 要因的解析 针对前面所制作之特性要因图之各种要因,进行探讨, 剖 析并提出对策. 5 对策的检讨与实施 品管圈活动的最终目的在於找出有效的改善对策,并付诸 实施,因此,对於改善对策的构想应提出具体的内容,并进 行实际改善行动,若遭遇问题即刻修正再行实施,务必找出 最佳之对策. 6 效果确认 找出最佳之改善对策后,必须进行评估,确认实际效果,并 与目标值作比较,实施改善前后之成果对照,成果最好以金 额表示,若实施结果不尽理想,则必须另行实施另一对策, 再行评估. 7 制定标准化并彻底实施 当所提出之方法经效果之确认,实为一优良之方法,应将实 施方法标准化,制定作业标准,并充分落实,彻底实施,如此 效果才能维持下去.
七、订定目标之注意事项
1.目标要清晰明确,(主题明确) 2.目标要可衡量的,尽量数据化. 3.目标经努力是可达成的,不要订达不到的 目标. 4.订定的目标是团体和个人均需要的. 5.目标的达成.衡量是有时间的.
QCC品管圈简介

13
步骤6、特性要因图(鱼刺图)
特性要因图:也称鱼刺图或因果图,是用來分析某一品质問題发生原因时 所用的图。(一张因果图只能解決一个主要品质问題,如果有几个主要品 质量问題,那么就画几张因果图)
•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要展示问题的全貌, 从4M1E 即Man, Machine,
3. 在开始提出意见的过程中,对所有的意见,均须先予以接受, 不可修改、讨论、评估、补充、批评、或轻视任何意见;
4. 记录所有意见; 5. 鼓励踊跃发表意见,即使那些意见是异想天开的想法; 6. 脑力激荡应该轻松有趣,有时幽默一下也无防。
4
四、QCC活动的方法:80/20法则
精髓
花最少的力气,取得最大的成果
大的影响。真正影响问题点80%的项目只不过2、3项而已,如果想整
改时,就必须提取此影响较大的项目来先下对策才可以。
5
五. QCC的定义
◆品管圈指的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6 人左右),为了
要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的合成一个 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当工 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业绩加 强及改善之目标。
見2
•说服力接受性 •幽默 •常带笑容
•会做事 •有速度 •亲和性 •包容性
•与圈员打成一片 •肯收集资讯 •积极行动
•有变通性 •开会时能通情达理 •能事先掌握內容 •不以感情用事 = 理性 •手法等知识有条理 •能沉着判断事物
•能在工程內发现问题 •能观察细微
•有责任感 •精神饱满 •肯关怀 •有礼貌 •不冲动
入工作行列;
•制定标准化要注意:1、要能把握要因之重点
2、标准要具体化,不要过分抽象 3、要能适合实际的情况 4、要将之纳入公司或部门标准化体系中去
品管圈(QCC)简介

QCC作业办法讲解
活动的方式:
成
日
会
立
常
议
及
活
记
登
动
录
/
记
圈 会
Page 8
之 整 理
如何组圈及圈异动之申请
(1).组圈申请:品管圈组圈的第一步骤为组成品管圈,一般由相同工作之同仁
5~12人自主组成,由第一线主管或自选一人任圈长,共同决定圈名后,向品管课索 取品管圈登记表,一式一份,详细填妥后请组长,课长签核后送品保进行登记,并 且领取<<品管圈活动手册>>即可展开活动,其流程如下:
该做到的+能做到的
Page 20
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的常用方法 柱状图
折线图
该做到的+能做到的
简易图表
Page 21
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
1﹒本企业/部门历史最好水平
2﹒本企业同类产品已达到的中上水平
3﹒同行业达到的中上水平
4﹒现状调查的结果
5﹒客户要求
挑战﹗
Page 22
原因分析
要针对所有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要展示问题的全貌; 分析原因要彻底,以便采取针对措施; 要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并以验证方
品质 交期 成本 安全
◆自选课题 1﹒ 针对上级方针目标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选题 2. 从现场或QCC本身存在的问题选题 3﹒ 从内外部客户不满的问题中去选题
Page 13
选定主题
注意﹕ 1﹒课题宜小不宜大 2﹒课题名称应一目了然地看出要解决什么问题 (不可抽象) 3﹒选题理由应注重目的和必要性
常用手段
查检表 排列图 直方图 管制图 散布图 层别法
品管圈(QCC)介绍

有关EXCEL知识不够
电脑未联网 买入金额不对
检查时不够谨慎
电脑
可靠
性
品管圈活动计划及实施进度表
五、设定目标
公司内的定单、发货管理底账的制作电脑 化。
六、QCC活动
活动一:版面设计 活动二:制作订单底账的样本登记用的一
览表 活动三:设计制作定单
七、成果确认
有形成果 ⑴定单制作时间的缩短:40分钟/件 ⑵定单的发行件数:1200件/年 ⑶人员费用:32元/小时
THE END 2004.3.15
课题是一种期待达成的目标,为能实现课 题目标,需先针对此课题进行充分探讨, 继而提出最适合的方案,创造出新的方法, 此方法适用于突破性的较大改善,已逐渐 在QCC中推广使用。
两类改善方式的改善流程如下图所示:
课题达成型
问题解决型
活动计划制订
活动计划制订
课题确定、目标设定
现状把握、目标设定
方案拟定
原因分析
⑾实施品管圈活动时,必须全体圈员共同参与、 共同讨论,才能产生集思广益的效果,因此圈长 的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全体圈员都能参与,全员发 言。
二、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及成果
1.品管圈活动的特点 ⑴创造愉悦的工作 ⑵发挥员工的脑力,将大脑“联网” ⑶改善企业运作
2.品管圈活动的目标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可达成下列目标:
QCC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管理的最新形式,是企业所 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理论依据。企 业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QCC活动最终目的是 提高人的素质,QCC的宗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人的无限能力,创造尊重知识,充满生 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改善和提高企业素 质。由此可见,QCC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密不 可分的,都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本征,与现代经营 的战略思想——“人的管理”是不谋而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C品管圈介绍品管圈组织与文化1. 建立品管圈的推进组织从医院和科室两个层次建设,医院层面的推动组织及科室的组织建设合适的品管圈组织文化:服务临床一线,提高科室工作内涵2. 品管圈教育与培训针对品管圈的学习:体现在圈员的自我学习以及科室的集体学习。
学习的形式不局限于理论层面,在现况把握、解析、对策制定等环节可以加强现场部分的学习,措施实施阶段亦需要评估反馈。
(制定科室学习计划表)3. 品管圈活动的前期准备第一步是圈的组建,包括①确定圈员的组成—主办科室与合作科室②圈员的工作责任---领导重视、分工明确,同心协力。
第二步是圈会的召开,圈会的召开将有利于科室与科室之间以及圈员互相之间依据关切的议题进一步的沟通。
同时,亦可利用圈会时间集体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
第三步即为圈名圈徽的讨论此次品管圈活动的圈名定位“合力圈”。
含义包括三个层面:1.合科室之力,降低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2. 合全院之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3. 合社会之力,提高居民的生命健康水平。
圈徽:圈徽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中心的双肺,下方的双手,以及外部环状手型。
绿色树木构成的双肺代表了呼吸系统的健康,呵护的双手代表的院感质控部门,环状手型表示临床科室、只能部门通力协作。
品管圈的基本步骤介绍一、主题选定1、发现主题①主题选定,首要问题即为发现问题。
在确定主题类型方面从科室的工作内容及实际情况,选择了问题解决型。
注:主题大致分为问题解决型和课题完成型,不同的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改善步骤。
问题解决型概念:对已有的业务做持续性的改善而进行的步骤,包括了计划(Plan)实施(Do)确认(Check)处置(Action)办好的关键:①确立有效的QC想法②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三者有机结合③采取QC的手法②列出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法,集合全科人员的思维,结合上半年的督查结果,列举出主要问题,1.降低神经外科(二)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2.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3.降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漏报率4.降低神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5.提高神经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率2、选定主题以前一步发现的问题为基础,通过圈员讨论,依照一定的标准,选定活动主题,大体内容包括5种,这里主要介绍优先次序矩阵法,也是我们此次采取的方法:主要指圈员以系统的方式将所表达的意见加以浓缩,通过选择、加权的程序,利用标准来进行方案的比较与选取。
优点:快速明了比较适用于刚成立的品管圈。
这里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其中的评价法,即按照程序列出评价项目,所有圈员依照评价标准进行打分,然后取其平均值,分数最高者即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3、衡量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注:衡量指标最好能够量化,如:排队时间、差错件数等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就是指气管及其支气管的急慢性炎症总称 衡量指标计算公式: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 ×100%4、选题理由分别从对于医院、患者、医生及圈员等四个角度进行阐述 注:各部分可不拘泥课件 二、活动计划拟定1、活动计划的步骤①确定活动计划书的方式: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拟定,充分发挥圈员的主观能动性②计划书的内容:参照品管圈活十大步骤的时间顺序,确定活动内容,即为: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③计划的活动日程:参照以往其它品管圈完成优秀科室的经验,结合自身科室实际情况,所需时间一般以“周”为单位。
注:时间总体分配参照P3:D4:C2:A1,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
④圈员的工作分配:圈员是整个品管圈活动的主人,尽量依据圈员各自的特点进行分配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⑤绘制甘特图甘特图:又称甘梯图、条状图,它是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的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
优点:计划内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操作;便于计划与实际进入;制作简单。
缺点:主要关注进程管理,无法反映个步骤的难易程度和应投入的人力物力,活动进度延误后,会对后续整个活动的进度产生影响注意:如果计划表与实际有差异时,应记录差异的原因,以便活动后及时的检讨与改善。
患者总人数人数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三、现状把握选定了主题,拟定好活动计划后,接下来就是——现状把握主要目的:掌握实施,了解问题的现状,严重程度,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主要利用查检表和其它相关的工具,收集客观真实的数据。
所做大致可分为:明确工作流程、查检和确定改善重点三个阶段。
1.明确工作流程主要通过绘制流程图,清晰查找原因和制定对策。
2.查检明确流程图后,针对选定的主题,寻找出主题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尽可能收集正确的、有用的数据。
通过查检表或问卷调查来获得数据。
注:日常工作中的管理、调查和记录等均可做检查表。
3.确定改善重点想要去的最佳的改善效果,就需要遵循“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关键”的原则,选择影响较大的重要质量问题进行改进。
借助柏拉图的方法找出需要改善的重点问题。
四、目标设定1、明确何时进行目标设定一般在现况把握后,进行目标值的设定,但若在主题选定时便有现成数据,则可在主题选定后直接进行目标设定。
2、目标设定的表达方式大体由“目标期限+目标项目+目标值”如:12月31日前将门诊调剂差错率由10%降到6%3、目标项目的确定目标项目是目标的主体,目标设定时必须首先明确目标项目及活动主题内容,如活动的主题为“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部差错件数”,则目标项目为“门诊药房调剂内部差错件数4、决定目标完成期限”完成期限不同,则改善幅度不同,相对于的目标值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如若完成期限较长,则目标值定的需要高点。
一般为3个月5、计算目标值目标的设定需要明确性以及根据实际难度,不可过高或过低,目标值的合理与否可从后面的效果确认及目标达成率判断,一般为100%±10%比较合理,完成率过高,则说明目标设定时缺乏自信,设置过低,完成率过低,则说明前期对改善程度评估不够,或者解析原因时不到位,或者对策拟定的不合适等等。
公式: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现况值根据现况把握阶段的数据,改善重点则通过采用柏拉图的方式将需要改善项目的累计影响度,改善重点则依据80/20法则。
圈能力:全体圈员根据自身情况打分,能自行解决5分,需要一个单位帮助3分,需要多个单位帮助1分,最终结果取平均分,这算百分比。
6、书写设定理由在规范书写目标设定时,一定还要求在目标值设定后,书写设定理由,内容可以有对现状值、改善重点以及圈能力的解析等。
7、绘制柱状图通过绘制柱状图进一步对目标进行说明,横坐标分别列有改善前数据(现状值),以及改善后数据(目标值)。
同时用下降或者上升箭头灯形式标注改善情况,并列出具体改善幅度五、解析通过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找出关键所在,圈员要开阔思路,集思广益,从能够摄像的所有角度去想象可能产生问题的全部原因,然后听过科学的分析,得出其中起主要和决定作用的少数几个原因,即“要因”,在要因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数据收集,追寻问题产生的“真因”。
1.查找原因提出原因的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所有圈员发动思维,集思广益,所有可能造成问题的因素都可列为“原因”。
同时,借助特性要因图分析法(鱼骨图),它利用“图示”的方法详细地确认、发现问题的所有可能原因,是找出问题根本原因的重要工具。
绘制鱼骨图主要有演绎法和归纳法两种。
演绎法主要通过预先将原因分成几大类,在由大原因王霞分别思考中原因和小原因。
注:优点是能较快速的完成鱼骨图的内容;缺点则为容易造成圈员思维定势,将思考限定在固定的几大原因上。
2、要因分析列出尽可能多的原因后,需要找出其中的关键原因,从而一一制定对策,一般根据经验或者投票的方式选出要因。
要因的选择根据经验往往过于偏颇,同样可以采用评价法由全体圈员对每一个小原因按照重要程度进行评价打分,然后计算总分排序。
按照80/20原则选定靠前的20%原因为要因。
最后将要因在鱼骨图上圈出来,完整的特性要因图就完成了。
3、真因验证到现场针对现场进行数据收集,所验证出来的真正原因,也就是用数据圈选出来的原因,即为“真因”。
真因验证必须坚持“三现原则”,即现场、现物、现实。
真因验证需要把得到的要因重新进行查检,利用柏拉图检验其是否符合80/20原则。
六、对策拟定1、如何思考并提出对策①根据要因探讨相应的方案,此时可采用头脑风暴法思考对策。
②对每一个要因要拟定两个以上的对策,若确实没办法拟定两个以上对策,可只拟定一个对策,但不可每个要因都只有一个对策。
2、剔除对策的注意事项:①现在已经在执行的事情不能作为对策。
②提出对策需要圈员共同参与,兼具具体性、可行性和时效性,同时考虑一定的投入产出比。
3、选择并确定实施对策所有圈员可依据对策实施的可行性、效益性和经济性等多个角度对相关对策进行打分,最后选出最佳的实施对策。
注:对策拟定评分表中最好注提案人,从而增加圈员成就感,起到激励作用,对策需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七、对策实施与检讨1、制定对策实施计划确定要实施的对策后,便需讨论决定对策试行的先后,在决定试行日期。
2、对策试行对策试行注意事项:1.必须获得上级主管的同意;2.数据需要连续收集,作为效果确认用;3.密切关注实施状况,对发生的状况,无论正面或反面的,必须详加记录,作为检查用;4.如发现异常或反效果,应立即停止。
3、对策的动态掌握圈长及全院对于实施方案一定要了解,事先说明分工合作,改善过程,务必掌握其动态。
该步骤可以运用查检表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4、对策检讨各对策改善结果尽可能用数据表示出来,可根据实际状况在从“解析”步骤从新开始或从新提出对策并实施。
可以利用直方图。
对策检讨的注意事项:1.掌握实施变化(对策-实施-对策-实施-确认);2.如若遇到无法再短期内解决的难题,可考虑修正方案及完成日期;3.对策考虑是长久有效的,并且可以产生持续效果;4.不一定所有有效的对策都要标准化;5.尽可能的分段实施及追踪检讨(但对策相互独立时可以同时实施);6.尽可能详细记录实施过程与结果(可用查检表);重点:运用PDCA循环,对对策实施过程加以记录:P—对策内容:可说明改善前的状况,并说明如何工作,将对策内容给予具体化。
D—对策实施:说明对策执行负责人、实施时间、实施地点和对策详细实施过程。
C—效果确认:1.实施结果;2.附带效果说明;3.对策效果确认尽量以数据或者图表来表示;4.次阶段是确认个别对策是否有效,若等到所有对策都实施完毕才做效果确认,会不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对策较为有效,所以在这个阶段便要仔细的做效果确认。
A — 对策处置:1.效果良好(达到目标)时,可列入标准化。
对策是时候确实有效果,而且是有持续的效果,才列入标准化,但并非没一个对策都要列入标准化;2.效果不好(未达目标)时,则需修正做法或另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