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不与谐现象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分析
社会不和谐现象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分析
社会不和谐现象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分析引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且强调,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这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对于处在社会管理核心位置的政府来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政府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对自身角色及其行为做出合理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历史重任。
而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及其行为的根本要求又是由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一、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什么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让我们先从和谐社会的内涵来做一分析。
首先,和谐社会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社会是由人群所组成的,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不可能有离开人、外在于人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总是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人是发展的根本,离开了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更优的社会形态,它必然首先具有社会的一般规律。
因此,和谐社会也必然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社会。
其次,和谐社会以“人的和谐”为核心。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
从宏观来看,它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和谐关系,即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和谐等等。
在这些和谐关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人”,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是围绕人的需求而进行的,在这些目标体系中,“人的和谐”是核心,没有人的和谐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的和谐。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旨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来看,无论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还是“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都体现了对人的关照。
和谐社会的目标状态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改善,让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得到保障,让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提高,让人全面发展。
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及其对策分析
党 的十 一 届三 中全会 以来 ,我 国经 济体制 改革 经
现 、考 核 结 果和 干 部 任 用 的 方 向 ,着 眼于 为 矿 山发 展储 行 政 干 部 ;无论 是 生 产 岗位 ,还 是 后 勤 辅 助 ,党 政 主 要 备综合性的管理人才。此次交流调整,共有3 名行政干部 负责同志在干部选拔、任用 、交流和退出问题上都坚持 交流到党务岗位上 ,3 名党务干部交流到行政 岗位上。 “ 三上 三下” 。一是后备干部 “ 海选”是前提 。所有拟 二 几点思考 任中层管理的候选人初步人选 ,都 由全矿干部 、职工民 1 、要 创造 公平 公正 的舆 论环境 。职 工群众 认可是 主 推 荐 的 后 备 干 部 中产 生 ;二 是 分 管领 导 认 可 是 基 础 。 顺利实施干部选拔作用的基础 。干部的选 拔、任用和交 所有拟任 中层管理的候选人 ,都由党政主要领导与分管 流 ,关 系到 干 部 的 成 长发 展 ,关 系 到 矿 山 的 发展 ,更 是 领导协商 、酝酿 ;三是集体民主票决是关键 。所有提交 带 队伍 、聚人气的基础 。因此 ,在选拔任 用过程 中,不 党委会讨论的干部任免事宜 ,在走完所有程序之后 ,必 唯 亲 不 唯 近 ,把 目光 关 注 到 条 件 艰 苦 的生 产 一 线 干 部 身 须经过党委会无记名投票,未获及8 ̄赞成票数,均搁置 0o / 上 ,关 注 到 刻 苦 钻研 、 勇挑 重 担 的 年 轻技 术干 部 身 上 , 再 议 。在 干 部任 免 、交 流 中 ,党 政主 要 领 导 在每 一 个 民 形成正确的用人导 向,才能创造公平公正的舆论环境。 主讨论议定之后 ,再深入沟通 ,保证达成一致意见 ,才 2 、要营造进位争先的组织氛 围。科学 完善的干部考 启动第二个环节 ,确保选拔、任用 、交流和退 出达到最 核体系是客观评价干部的保障 。 “ 相马不如赛马” ,组 佳 效应 ,实现 “ ”的 集 中和 “ ”的 民主 有机 统一 。 上 下 织 部 门 针对 干 部 管 理 的 新 情 况新 特 点 ,不 断 完 善 干 部考 关于 “ 党政合 力的管理机制 ”需补 充的是 ,党 政班 评考核方案 ,细化考核点 ,强化 日常监督 ,以写实的方 子 、特 别是主要负责人应该要有直面压力、敢于担当的 式 反 映 干部 工作 情 况 。对 工 作 不 在 点上 ,精 神 不 在 状态 责 任 意 识 。提 任 干 部 皆 大 欢 喜 、 责 任 追 究 却 是 压 力 丛 的 ,实行 “ 铃 铛 ” ;对 工 作思 路 开 阔 、执 行 力 强 的坚 生 。除 了上面说的 “ 挂 管有据 、行有标 、评有依”之外 , 持 “ 插红 旗 ” ,增 强 了各级 干部 干 好 工 作 的 责 任 感 和 紧 还 需 要决 心 、耐 心和 恒心 。 迫感,着力营造出百舸争流 ,进位争先的组织氛围。 作者单位 :江 西铜业股份 有限公 司武山铜矿 作 者 简介 :吴 欣 ,江 西 铜业 股 份 有限 公 司 武 山 铜矿 3 、要坚 持党政合 力的管理 机制 。党政协商一 致是 做 好干 部 选 拔 任 用 的 决 定 因素 。 无论 是 党 务干 部 ,还 是 党 委 办 公 室 副 主 任 ,组 织 员。
社会不和谐与社会凝聚力的建设
社会不和谐与社会凝聚力的建设社会的和谐与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当今社会,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建立和谐社会、增强社会凝聚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原因分析以及社会凝聚力的建设等角度进行论述。
一、社会不和谐的表现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差距扩大:在现代社会中,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种不平等现象引发的社会不和谐,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压力。
2.文化冲突加剧: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摩擦也日益加剧。
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偏见、甚至仇恨,导致社会不和谐问题的出现。
3.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矛盾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形式。
例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地区矛盾等都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不和谐的原因分析1.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经济差距的扩大,造成财富不均分配,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失业率上升,加剧社会的不和谐。
2.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一大原因。
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低下,造成了贫困人口的教育机会缺失,导致了社会的不和谐。
3.文化差异与冲突: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摩擦也是社会不和谐的原因之一。
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等之间的差异过大,容易引发社会的冲突与不和谐。
三、社会凝聚力的建设为了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增强社会凝聚力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建设途径:1.经济发展与分配公平: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可以有效消除社会不和谐。
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2.教育公平与普及: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社会不公与社会不和谐
社会不公与社会不和谐现代社会中,社会不公与社会不和谐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社会不公指的是社会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而社会不和谐则是指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这两个问题似乎相辅相成,彼此交织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本文将探讨社会不公与社会不和谐的深层次原因,并讨论可能的解决途径。
社会不公的存在是与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因为资源的分配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在早期人类社会中,资源分配主要依靠个体劳动力的贡献来决定,因此社会的不公平程度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资本的积累和市场经济的崛起导致了财富的不平等现象。
富人的财富与穷人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从而加剧了社会不公的程度。
社会不公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也存在于教育、就业、医疗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方面,由于资源的不均匀分配,导致了城市和农村教育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相同的就业机会和待遇也存在着性别、种族和地域的差异。
此外,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也加剧了社会不公的程度。
富裕地区拥有更好的医疗设施和更多的医疗资源,而贫困地区却面临医疗服务的匮乏。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社会不和谐更加明显。
社会不和谐是社会不公的结果,也是其深层次原因。
当社会不公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出来。
社会的不和谐体现在各种社会动荡和冲突中,例如民众示威、工人罢工和少数民族不满等。
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和权益的被剥夺。
当一部分人的利益被忽视和剥夺时,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就会面临威胁。
为了解决社会不公与社会不和谐问题,关键是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权益的保障。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社会资源的监管和调控,避免资源的集中掌控和不合理的分配。
其次,教育和就业机会应该是公平的,不受地域、性别和种族的限制。
特殊群体的权益应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尊重。
此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也是解决社会不公与社会不和谐问题的重要途径。
构建和谐社会需消除目前所存的不和谐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需消除目前所存的不和谐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和谐社会”的愿景成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期望和追求。
和谐不仅是社会安宁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人们生活幸福的前提。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威胁和挑战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成为了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一、政治体制不完善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展和谐社会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能够有效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稳定。
我们现在的体制中,一些问题需要得到改进和完善。
比如,现在一些基层官员不作为甚至借此牟取私利,这不仅影响人民的实际利益,同时也破坏了基层政治气氛。
另外,现在一些政治宣传也存在各种问题,从而失去了其本来的宣传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加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增强监督的力度,使政治宣传更加真实、有说服力,这样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资源分配不公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和谐需要公正的资源分配,资源分配不公不仅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同时也会加深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矛盾。
现如今,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却越来越穷,资源的分配不平衡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的构建。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尤其要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加大对缺乏资源的地区和人群的投入,让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机会下平等地享有社会资源。
三、社会道德素质的下降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的社会,诚信、责任、公义等这些重要的道德价值观念在不断受到挑战,一些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这种情况不仅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而且在一些团体、组织、甚至是政府机关与企业中也存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道德教育,深入推进诚信建设,树立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风貌,让每个人都能够遵守公共道德,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不同区域的发展不平衡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
社会不和谐与社会发展
社会不和谐与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不和谐问题逐渐凸显。
社会不和谐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平等和矛盾,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和社会发展的阻碍。
本文将从教育、经济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探讨社会不和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的对策。
首先,教育的不和谐是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城乡教育差距加大。
一方面,大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城乡学生的教育机会不平等。
另一方面,家庭背景差异也导致教育不公平。
普及高等教育的加快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掩盖基础教育领域的问题。
因此,解决教育不和谐问题,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加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公平的教育机会。
其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许多地区和行业的发展机会不均等。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金,形成了经济增长的“核心”。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人口流失严重。
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提高产业链水平,推动经济空间的重新布局。
此外,社会关系的不和谐也是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观念的多元化,社会关系趋向个人化和复杂化。
利益分配的不公平、社会信任度下降、社会道德观念的淡漠等问题,使得社会关系的脆弱性加大。
为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应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加强社区和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倡诚信和公正的道德观念,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机制,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最后,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企业、公民等各个方面都应承担起责任,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提高社会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与社会不平等
与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它涵盖了各种形式的不平等,包括财富、权力、地位和机会等方面。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社会不平等问题产生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一、社会不平等的原因1.经济因素:经济不平等是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的获取和分配往往存在不公平现象。
少数人积累了大量财富,而大多数人则处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主要由财富积累、收入差距和财产权等经济要素所引发。
2.社会结构:社会结构也是导致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如种族、性别、教育背景等,会影响个人的机会和地位。
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都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
3.政治因素:政治权力的不平等也是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一些特权群体通过掌握政治资源、利用职权等手段来获取更多的社会利益,而较弱势的群体则难以获得公平的机会和权益。
二、社会不平等的影响1.社会稳定性的影响:社会不平等使社会出现分裂和撕裂的情况,增加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不平等的加剧容易导致社会的紧张局势和不公平感的积聚,从而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不平等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大量的贫困群体无法享受到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的降低。
而财富的不均衡分配也会导致市场需求不足、消费能力下降,对整体经济的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3.社会公正的影响:社会不平等侵蚀了社会的公正原则,使得人们对社会的公正与正义产生质疑。
不平等的现象阻碍了人们享受平等的机会和权益,增加了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进一步导致社会公正感的缺失。
三、应对社会不平等的挑战1.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性,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消除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平等。
2.税收政策的调整: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社会不公与社会冲突
社会不公与社会冲突社会不公与社会冲突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不公现象日益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冲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不公与社会冲突的原因、后果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首先,社会不公是导致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当代社会中,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贫困人口的日益增多,而富裕阶层的相对财富和资源占有量则不断提高。
这种不公平现象通过社会层次和阶级之间的界限增加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人们开始感到不满和愤怒,对社会的不公平发出质疑,从而引发了社会冲突。
其次,社会不公的存在也使得社会群体之间的信任度下降,增加了社会冲突的可能性。
当人们感知到自己处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中时,他们往往会变得怀疑、侵略和敌对。
这种负面情绪容易引发各种冲突,包括暴力冲突、社会抗议和民众运动等。
因此,社会不公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要解决社会不公与社会冲突并非易事。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公平合理的政策。
这些政策应该促进财富和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贫富差距。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法律和法规的落实,打击腐败现象,提高社会公平正义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其次,教育也是解决社会不公与社会冲突的关键。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社会不公的存在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育可以培养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提高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和行动能力。
因此,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应注重普及教育以及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此外,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至关重要。
不同领域的组织、企业和个人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不公与社会冲突解决的进程中。
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可以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和互惠互利的关系,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公正和平等。
总之,社会不公与社会冲突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改变社会结构、加强公平正义的意识和实践,才能逐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社会不和谐现象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分析
社会不和谐现象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分析引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且强调,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这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对于处在社会管理核心位置的政府来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政府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对自身角色及其行为做出合理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历史重任。
而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及其行为的根本要求又是由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一、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什么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让我们先从和谐社会的内涵来做一分析。
首先,和谐社会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社会是由人群所组成的,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不可能有离开人、外在于人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总是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人是发展的根本,离开了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更优的社会形态,它必然首先具有社会的一般规律。
因此,和谐社会也必然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社会。
其次,和谐社会以“人的和谐”为核心。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
从宏观来看,它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和谐关系,即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和谐等等。
在这些和谐关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人”,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是围绕人的需求而进行的,在这些目标体系中,“人的和谐”是核心,没有人的和谐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的和谐。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旨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来看,无论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还是“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都体现了对人的关照。
和谐社会的目标状态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改善,让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得到保障,让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提高,让人全面发展。
我国社会不公问题根源与预防
我国社会不公问题根源与预防1. 引言社会不公问题在我国长期存在,并且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社会不公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根源分析2.1 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一些发达地区的人民享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一些贫困地区的人民则陷入了困境。
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社会不公问题的根源之一。
2.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导致社会不公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优越,教育资源丰富,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则面临着较差的教育环境。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造成了社会不公问题。
2.3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公平是导致社会不公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些高薪职位的人们获得了巨额收入,而农民工、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却非常低。
这种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了社会阶层间的悬殊,使得一部分人无法通过自我努力改变自身社会地位。
3. 预防措施3.1 促进经济平衡发展为了缓解我国社会不公问题,需要促进经济平衡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发展的平衡。
3.2 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对于预防社会不公问题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学校条件,改善教育环境。
3.3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了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政府应该加大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
3.4 增加社会公平意识除政府的努力外,公众也需要增加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和支持。
公民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为改善社会不公贡献自己的力量。
4. 结论要解决我国的社会不公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根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经济发展的平衡、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以及社会公平意识的增强,都是预防社会不公的关键手段。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而不懈奋斗!以上是关于我国社会不公问题根源与预防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析影响目前社会和谐的原因及对策
分析影响目前社会和谐的原因及对策目前社会和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在当今社会,和谐是人们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社会和谐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理解,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实现社会和谐并非易事,可能存在许多因素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状态。
本文将分析目前社会和谐的原因及对策,以期为改善社会和谐提供一些思路和解决方案。
首先,在分析目前社会和谐的原因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和谐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目前社会和谐的主要原因。
首先,经济不平等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激增,财富被越来越少的人所掌握,而大多数人则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这种经济不平等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满情绪的产生,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
因此,减少贫富差距和提高收入分配公平性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对策之一。
其次,教育不公平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区,教育资源不平等分布,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这意味着一部分人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从而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因此,提高教育的普及度和质量,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对策。
再次,文化冲突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现代多元文化社会中,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可能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这些冲突可能是由于宗教、价值观念、习俗等不同而产生的。
因此,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尊重,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对策。
除了以上提到的原因之外,环境问题、社会治安、政治不稳定等因素也可能对社会和谐产生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也是必要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改善社会和谐。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减少贫富差距,实施有针对性的财富再分配政策,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以增加社会的公平性和和谐性。
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并通过实施公平的教育制度来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另外,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和融合,以增强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分析影响目前社会和谐的原因及对策Microsoft Word 文档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作业班级:姓名:XXX学号:分析影响目前社会和谐的原因及对策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给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各种各样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不断增多,给社会建设和管理提出新课题;二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明显提高,各方面的诉求明显增多,给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提出新课题;三是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日益复杂,给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提出新课题;四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大,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大量存在,给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提出新课题;五是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发生新变化,给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提出新课题;六是在社会信息化的条件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利用和针对互联网的违法犯罪活动也不断增多,给互联网的管理提出新课题。
就小的方面来说,存在着下列问题影响社会和谐:一是盗抢案件仍很突出。
这个问题是社会治安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随着经济建设的长足发展,治安形势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
尽管近年来,公安机关多次开展了针对性的“打抢反盗”、“多发性案件侦防会战”、“冬季和夏季攻势”等专项行动,打掉了一大批团伙,捕获了一大批刑事作案成员,但案件边打边冒,屡打屡发。
二是不安定因素多,维护稳定压力大。
社会学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社会学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与解决途径社会学: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与解决途径社会不平等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它涉及到不同群体之间的经济、教育、资源分配以及社会地位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社会不平等的原因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和财富的分配往往不平均。
富人更有机会获取更多的财富,而穷人则很难摆脱贫困。
例如,高收入阶层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工资待遇,而低收入阶层则往往受限于资源稀缺和社会地位。
2. 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平也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得富有家庭的子女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而贫困家庭的子女则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种差异导致了知识和技能的不对等,进而限制了个人的发展机会和社会进步。
3. 社会阶层和身份社会阶层和身份也对社会不平等产生深远影响。
在许多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地位往往与他们的出身、性别、种族或教育程度等因素相关。
社会地位的不公平导致了机会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使得某些群体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更加弱势。
二、解决社会不平等的途径1. 税收政策调整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可以减轻社会不平等现象。
例如,适当提高高收入者的税收比例,将税收收入用于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从而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
此外,还可以通过减免贫困家庭的税收负担来促进财富的再分配。
2. 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加强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是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同时,还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资助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贷款,降低教育门槛,实现社会不平等的缩小。
3. 建立公平的劳动市场建立公平的劳动市场是减少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手段。
通过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防止劳动力被剥削,减少不公平的工资差距。
社会差异与社会不和谐的相关研究
社会差异与社会不和谐的相关研究社会差异和社会不和谐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加,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地位、财富、教育、文化、人种等多个维度。
社会不和谐不仅影响了个体的生活质量,而且会给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相关学科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首先,人们普遍认识到社会差异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
社会差异代表着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和福利差距,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鸿沟。
一些研究表明,地区和个人收入的分配不均导致了社会所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也导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不和谐。
其次,研究还关注了社会差异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差异往往导致不同群体在资源获取和社会地位上的差距。
一些较低社会地位或财富的个体可能面临着贫穷、教育机会不足等问题,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重大不利影响,增加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边缘化风险。
同时,社会差异也可能导致种族、宗教和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破坏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另外,社会差异和社会不和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社会不和谐会进一步加剧社会差异,形成恶性循环。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贫富差距的扩大。
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和谐,而社会不和谐又加剧了贫富差距。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使社会陷入一种困境,难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弱化社会差异的负面影响。
其次,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地区和个人收入的均衡发展,推动社会差异的减少。
此外,提高社会公平和法治意识,加强对歧视和不平等现象的监管和打击,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差异和社会不和谐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社会差异的形成和社会不和谐的解决都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深入的研究。
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的研究与解决方案
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的研究与解决方案1.引言1.1 概述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平等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这些问题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于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的研究和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的现状、原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展望未来社会发展的可能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社会问题和不平等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 引言将包括对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现状的概述,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文章结构的简要介绍。
- 正文将包括对社会问题现状的描述,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分析,以及影响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的因素的讨论。
- 结论部分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文的组织架构,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深入研究和分析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平等现象,探讨其根源和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能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现象的关注,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公正的社会做出贡献。
1.4 总结:综上所述,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平等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社会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对个体和群体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社会不平等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发展,使得一些人群无法享受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必须认真思考问题的根源,找出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的原因,深入分析影响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社会不公平对社会和谐的挑战研究
社会不公平对社会和谐的挑战研究近年来,社会不公平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不公平的存在,不仅是个体之间在财富和资源上的分配不均,更是一个社会整体发展、和谐稳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和就业等方面,来探讨社会不公平对社会和谐的挑战。
首先,经济的不公平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财富和资源时,社会的基本公平感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例如,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一部分人陷入了贫困的泥淖中,无法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另一部分人则拥有了过多的财富和特权。
贫富差距的拉大,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进而产生了不公平感和社会冲突。
因此,解决经济不公平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育的不公平也是社会和谐面临的严重挑战。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富人能够通过投入巨大的金钱来购买更好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家庭的子女则往往因资源匮乏而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等,从一开始就为孩子们打上了不公平的烙印。
结果是,人们的机会不公平,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流动性的机会被极大地削弱了,这也引发了底层人民对上层的不满情绪,进而影响了社会和谐。
就业机会的不公平也会给社会和谐带来不小的威胁。
在就业市场上,一些社会阶层的人往往因为先天条件、人际网络的不同而占据了更有竞争力的岗位。
此外,一些特定的群体也常常因为性别、族裔或身份等原因而受到歧视,使得他们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这种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不仅影响了个体的生活状况,也为社会稳定埋下了不和谐的种子。
要解决社会不公平对社会和谐的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帮助和扶持,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效力,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福利保障。
其次,教育体制需要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的公平教育机制,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
同时,就业市场也应加强监管,消除就业歧视,给予每个人平等就业的机会。
另外,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也是至关重要的。
媒体应加强对社会不公平问题的报道,引起公众的关注,并且促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并采取行动来解决不公平问题。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运动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运动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之间在财富、权力、机会等方面的差距和不公平现象。
这种不平等不仅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不公正,还会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为了争取更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社会运动应运而生。
社会运动是指社会中由群众自发或有组织地通过抗议、示威等行动来推动社会变革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形式。
一、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与表现1. 经济不平等:经济的不平等是社会不平等的主要表现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社会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扩大。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这种不平等扭曲了社会的公平竞争机制。
2. 教育不平等:教育是实现社会流动和平等的重要途径,但教育资源的分配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平等。
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条件差,师资不足,导致贫困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减少,无法获得与其他地区学生同等的机会。
3. 性别不平等:性别不平等是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方面。
在很多地区,女性依然面临着就业机会少、工资待遇低、政治权利有限等问题。
这种不平等限制了女性的发展和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
二、社会运动的起因与目标1. 维权与保护:社会运动通常由一些受到不平等待遇、侵犯权益的群体发起。
他们希望通过社会运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工人罢工、农民示威等。
2. 改革与变革:一些社会运动的目标是推动社会制度的改革和社会变革。
例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旨在消除种族歧视,推动社会的种族平等。
3. 关注公共问题:一些社会运动还关注公共问题,例如环保运动、反腐倡廉运动等。
这些运动希望通过喊出呼声,引起社会对公共问题的重视,并推动政府采取相应措施。
三、社会运动的影响与局限1. 社会变革:一些成功的社会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促进了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
例如妇女解放运动、环保运动等。
2. 引发社会对话与意识觉醒:社会运动常常引发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推动社会对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这种社会对话有助于人们认识到社会存在的问题,并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社会分化与社会不和谐
社会分化与社会不和谐当我们观察和思考当代社会时,不难发现一个日益明显的现象——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和谐。
在这个时代,社会阶级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人们之间的互动似乎越来越缺乏共识和和谐。
社会分化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齐心协力来解决。
首先,社会分化使得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财富总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这些人享有丰富的资源和机会,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机会。
与此同时,底层的人们却经历着贫困和无助。
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社会分化愈发明显。
此外,社会分化还存在于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
大城市的发展迅速,比如中国的一线城市,拥有着先进的经济、教育和医疗资源,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然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投入和关注。
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造成了社会上的不公平和不和谐。
社会不和谐的后果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不和谐给人们的心理和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他们不仅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还要忍受来自社会上层的歧视和排挤。
而社会上层的人们也无法摆脱忧虑和焦虑,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财富与资源并不能永远稳固。
这种心理负担对个人的健康和幸福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社会不和谐还会引发社会动荡和矛盾的加剧。
当社会的不和谐问题长期存在并且得不到解决时,底层人民的不满情绪会逐渐积聚。
这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局势的发生。
历史上,许多社会运动和革命的发生正是源于社会不和谐带来的社会矛盾的激化。
要解决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和谐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的投入,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关注和支持,促进城乡差距的缩小。
其次,企业和富人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推动社会公正和和谐的发展。
最后,全社会都应该加强理解和关爱,通过传播正能量和建立社会互助机制来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
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
1. 暴力和冲突:暴力和冲突是一种不和谐因素。
他们可以引起身体损害、情感损害和社会系统的破坏。
暴力和冲突通常来源于不同的利益分歧、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不同等原因。
在不同的社会中有很多形式,如家庭暴力、社会暴力、战争等。
2.歧视和偏见:歧视和偏见是种族、性别、年龄、宗教、国籍和个人状况等差异的不公正对待。
这种行为不公正并可能导致社会不和谐,会产生不满、愤怒和反抗心态,同时还会带来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
3.贫富分化:贫富分化是社会不和谐的一个主要因素,它可以导致一部分人的敌视和对另一部分人的不信任,同时也可能导致社会层次问题和社会福利的不平衡等各种问题。
4.信息失真和虚假信息:信息失真和虚假信息可能导致公众对问题的错误了解,甚至可能出现不合理的反应和不和谐的情况。
5.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可能造成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满和反抗。
如果环境质量恶化,可能会导致人类在生存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如健康问题、资源耗尽、生物物种灭绝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不和谐现象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分析引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且强调,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这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对于处在社会管理核心位置的政府来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政府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对自身角色及其行为做出合理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历史重任。
而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及其行为的根本要求又是由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一、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什么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让我们先从和谐社会的内涵来做一分析。
首先,和谐社会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社会是由人群所组成的,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不可能有离开人、外在于人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总是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人是发展的根本,离开了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更优的社会形态,它必然首先具有社会的一般规律。
因此,和谐社会也必然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社会。
其次,和谐社会以“人的和谐”为核心。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
从宏观来看,它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和谐关系,即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和谐等等。
在这些和谐关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人”,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是围绕人的需求而进行的,在这些目标体系中,“人的和谐”是核心,没有人的和谐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的和谐。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旨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来看,无论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还是“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都体现了对人的关照。
和谐社会的目标状态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改善,让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得到保障,让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提高,让人全面发展。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是真正把“人”放在第一位,充分关注人的需求的社会。
第四,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怎样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出,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和谐社会强调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
因此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应该是以人为本,这是和谐社会有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根本所在。
二、社会不和谐现象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一)社会不和谐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壮大,尤其是经济保持20多年的高速增长有目共睹。
但与此同时,也不可否认,社会的许多领域出现了不和谐。
有些方面甚至已经严重“失衡”。
从宏观来看,至少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社会差别问题突出。
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别在不断拉大,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行业差别、脑体差别、阶层差别愈加明显。
在这些差别中,“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可能依然是中国不平等的最大一个来源。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加之生产成本增加,卫生医疗、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不断扩大,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事实上在进一步加大。
差别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社会出现差别本无可非议,没有差别就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但差别过大,不仅产生不了活力,还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心理影响,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隐患,尤其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还根深蒂固。
二、贫富差距加大。
一方面,社会出现了一个“富人群体”,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大量贫困人口。
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小康时,尚有3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生活水平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成为急需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
贫富差距加大,加之部分“食利阶层”获取利益的“非合法化”,使得社会公平问题凸现,社会仇富心理增加。
三、就业压力大。
城镇失业问题严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四、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日益多元,人口大量流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劳资纠纷问题、职工权益保障问题、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农民工问题等等,社会管理难度加大。
五、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过大,资源过度开采,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自然灾害频发。
六、人口发展不协调。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七、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
尤其是农村,缺乏必要的医疗卫生设施,社会保障还没有真正建立,农民养老得不到保障,应对各种疾病和灾害的能力差,贫困儿童失学问题还比较严重,在部分偏远山区,农民甚至还喝不上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看不上电视。
八、因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破产、司法不公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群众上访呈高发势头。
九、一些地方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居高不下,重特大安全事故接连出现,公共安全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十、政治文明发展相对滞后,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奢侈浪费问题比较突出,政府机关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面临诸多困难。
十一、社会价值观念更加多元,使社会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封建迷信、邪教等还有一定市场,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和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大量存在。
十二、道德沦丧、社会冷漠、信用缺失等新的社会病,与社会主义的公民道德建设格格不入。
十三、现代生活更加充满诱惑和挑战,网络等现代化传媒快速普及,青少年教育问题更加凸现。
(二)“人本”价值偏离是社会不和谐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这些现象的出现有历史的原因,有体制的原因,有些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但从管理学角度来分析,政府及其行为定位的偏差应该说是一个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机械理解,和对“发展”的片面认识,政府“唯GDP论英雄”,公共政策“见物不见人”。
在政府将GDP、财政增长、招商引资等数字增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兴奋点和主攻点,使出浑身解数、调动有限资源,竞相追逐时,也造成了政府在履行自身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职能方面的“缺位”或“不到位”。
“公共政策见物不见人”,实际上典型地反映了政府在价值追求上的“以物为本”。
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一方面社会问题大量出现,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在“官本位”价值观主导下,政府过于“有为”也造成了社会的不和谐。
如:为了招来更多的“商”、引来更多的“资”,宁可牺牲农民利益,也要照顾投资商的利益,低偿甚至无偿剥夺农民的土地;在企业改制中,不是首先考虑职工的安置、就业问题,而是首先考虑能否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否引来排名多少强的企业入股合作,一味向投资者“让利”,把职工作为包袱,一甩了之;在城镇拆迁中,不是考虑广大拆迁户的实际利益,而是首先照顾开发商的利益,给群众以很低的补偿,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政府及其行为的定位的偏差,直接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出现,引发大量上访告状口这些现象在解放区的行政实践中也或多或少存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和谐。
(三)和谐社会构建中政府行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以往政府及其行为在人本价值上的偏离导致了社会不和谐现象的产生,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求政府及其行为必须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根本要求。
为政要“以人为本”,要以人为管理本位,也是我国一脉相承的治国理念。
从古代《尚书》记载大禹的“民为帮本、本固邦宁”,到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民为贵,社翟次之,君为轻’夕;从《管子·牧民》的“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到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近代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体现了鲜明的民本思想。
“所谓民本,就是民为史之本,民为君之本,民为国之本,中心是讲民和君、民和国的关系。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的和谐”。
就是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就是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真正体现“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人”的要求。
应该看到,现实中很多情况下,政府还不能做到“以人为本”,甚至严重背离了“以人为本”的要求。
如只管经济发展,不问社会民生;只追求“近期效果’,,不考虑长远发展,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劳民伤财;只重“访贤问能”,不讲“访贫问苦”;只追求市场效果,不重视社会公平;没有好处不作为,有了好处乱作为;官僚主义严重,衙门作风盛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权力寻租:司法不公等等。
这就要求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彻底抛弃这种“以物为本”、“以官为本”的思想束缚,切实纠正这些行为偏差,真正按照以人为本这一根本要求,对政府角色及政府行为进行合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