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最新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最新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经管系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学院与教学系发展的龙头和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扩大学院社会声誉的根本,更是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层次的全面提升,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及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定位,并结合行业与专业实际,在总结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以指导未来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一、专业发展前景及现状1. 社会人才需求趋势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通过宣传促销,每年到我区来的旅游人数都成两位数的增长,仅珠三角地区每年来内蒙古旅游的人数就占全部外来旅游者的1/3左右,而且以高端旅游团为主。
2013年,我区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151.52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177.9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889.55亿元。
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区GDP的6.24%;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17.50%。
旅游业直接涉及29个经济部门,直接和间接影响行业109个。
旅游对酒店住宿业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
加快旅游业发展,可以有力促进相关服务行业的成长和壮大,降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民生改善,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随着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向一线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将倍受欢迎。
旅游行业为完成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的力度,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内蒙古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更需要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为适应服务对象对管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越来越需要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具有更高的服务技能。
黑龙江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推荐院校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单位黑龙江省商务厅填表日期2011年10月10日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1)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6)三、专业建设内容 (9)四、改革举措 (14)五、绩效考核指标 (17)六、专业建设预算 (20)七、保障措施 (24)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分析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黑龙江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先后开发了冰雪、森林、湿地、界江、湖泊、边境旅游、都市风光及少数民族风情等系列旅游产品,建设了数百个旅游景区点、几十条精品旅游线路。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雕艺术博览会、哈尔滨兆麟冰灯游园会等已成为世界级冰雪旅游产品;以中国雪乡——大海林为代表的观雪、赏雪、戏雪特色的旅游产品享誉海内外;以镜泊湖、扎龙、五大连池、兴凯湖、五营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夏季休闲避暑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以绥芬河、黑河为代表的边境游、跨国游一直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推崇。
一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也成为受旅游者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先后创办了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中国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国际啤酒节、中国黑龙江火山旅游节暨五大连池饮水节、黑龙江五花山观赏节等20余个节庆活动。
国内游形成了东北基础市场,华北近程市场、东南沿海远程重点市场并逐步向西部市场延伸的市场格局;入境游形成了以俄罗斯为主体、中国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为重点,逐步向欧美延伸的市场格局。
旅游交通、通讯及旅游接待服务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提高。
(二)人才需求分析面对迅猛发展的旅游市场,黑龙江省旅游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辽宁高职学校-重点专业(旅游管理)建设方案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旅游管理)建设方案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10月10日前言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需要,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和辽宁省《辽宁职业教育强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精神,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工作部署,结合辽宁省、抚顺市及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本方案分为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内容、改革举措、绩效考核指标、经费预算与管理办法、保障措施等七大部分。
一、专业建设基础新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通过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下一步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行业人才市场需求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目前中国星级酒店的客房总数为200万间,预计在5-7年内能够增长到500万间。
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
目前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超过800万,间接从业人员近4000万,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
饭店业人才稀缺,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突出地体现在“质量”的差距上。
国内中职教育培养的大多是饭店服务人员,而经营管理人员培养相对欠缺,国际化的管理人才更加稀缺;本科毕业生大多缺乏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充分利用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空缺,依托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素质优、操作技能高、职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星级饭店服务人员和初中级管理人员为己任,大力培养旅游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一、建设背景(一)建设前景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誉,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支柱产业。
就国内情况而言,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眉山地处成都至乐山峨眉山的黄金通道和枢纽,是“成都至攀西一条线”发展战略的重点地区,拥有“一山(瓦屋山)二滩(黑龙滩、槽渔滩)三文化(三苏文化、长寿文化、道教文化)”和结合新农村建设所开展的“乡村游”等旅游资源,是“成都平原经济圈”西南部旅游资源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
因此,眉山市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区域优势明显,文化内涵厚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眉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了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将旅游业作为眉山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眉山、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专业建设基础旅游管理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生以来,在八年的发展过程中,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企业与行业主管部门,调研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制定并完善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与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清了专业发展思路,确定了“为旅游企业输送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宽基础,高素质、强技能的旅游企业基层服务与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规格。
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校企合作与工学交替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逐步形成了与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共同完成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的“三同”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实现了部分课程“工学交替”全过程、全方位覆盖,为打造专业特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近年来,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参加省内外与专业相关的各项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眉山市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加强学生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中文导游资格与涉外导游资格考试,近年来中文导游资格考试合格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旅游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建设方案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我国的旅游业也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旅游专业的建设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提高旅游专业的质量,培养出优秀的旅游人才。
下面,本文将探讨如何建设一个适应当今旅游市场发展的旅游专业。
一、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教育的核心,旅游专业也不例外。
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营销、旅游地理、旅游文化、旅游法律等方面的课程,涉及多个学科。
其中,旅游管理和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涉及到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资源规划等重要内容。
旅游营销则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营销案例中。
旅游地理、旅游文化等课程则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材的更新。
二、强化实践教学旅游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风景区、旅行社、酒店、园区等旅游企业都需要旅游专业的人才。
因此,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
通过组织实习、教学考察、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旅游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磨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需要教师的带领和督导,同时也需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打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调研企业、普及法律法规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旅游专业的教师队伍需要具备良好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偏重于实践经验比学术背景更重要。
相较于其他学科,旅游专业的招聘难度比较大,学校需要创造宽松的环境和相对较高的薪酬待遇,优先考虑具有旅游业从业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同时也要培养内部的优秀教师。
建立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优秀的教师不仅具备教学才能,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研究能力,能够开展科研课题、参与综合实验等,有助于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名称与属性专业名称:旅游管理专业代码:640101专谯性:特色专业与专®h®盼产业(耳邮贼):旅游业二.本专业概况(-)专业发展现状本专业创建于2002年,第一年招收学生22名。
随后每年招生人数略有增加,到2006年,招生人数增加到108.最近两年基本稳定在60 - 70人之间。
经过六年的发展,在做了一系列基础性工作之后,本专业各项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研工作、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复合型师资的配置初见成效,已形成一套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的质量在稳步提升,目前正处于"网J范到提高〃的关键发展阶段。
本专业专职教师由创建之初的2名增加到现在的10名。
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6名,助教2名。
年轻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5名。
(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话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具备旅游服务与管理基本知识,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L规格要求系统地拿握旅游管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所学专业的新成就和新发展;具有所修专业的管理、服务、应用等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
2.素质辟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爰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又阳'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实现祖国社会现代化而奋斗。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具备积极的开拓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掌握与职业岗位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知识结构1)掌握从事旅游管理的工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中西餐服务程序、服务技能和技巧。
3)掌握旅行社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输拿§导游技能。
4.能力铮毕业生应具备宾馆服务能力、导游业务能力、旅行社服务和管理能力。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与专业群建设方案详细
. .....旅行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剖析(一) 行业背景剖析旅行业作为公民经济新的增添点,2008 年全国旅行业总收入已突破1 万亿元 ,成为全世界第四大入境旅行招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旅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长,人文荟萃,风光艳丽,旅行业尤其发达。
据省旅行局统计,自2003 年以来,旅行总收入、招待国内旅行者、旅行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行业已经成为我省公民经济的重要家产。
嘉兴旅行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及,江南水乡神韵实足,是江浙沪旅行金三角中一颗闪烁的新星。
旅行总收人115.8 亿元,此中国内旅客1362.5 万人次,同比增添22% ,国内旅行收人l06.7 亿元,同比增添33.8% ,招待国外旅客44.2 万人次,同比增添30.8% ,创汇13 亿美元,同比增添35.94% ,招待国外旅客总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二,旅行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材需求剖析1.旅行高技术人材需求广阔浙江省此后五年重点建设 35 个总投资超出 10 亿元以上的重点旅行项目、踊跃支持和培养 10 大旅行公司公司、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 180 ~ 200 家,此中五星级饭馆 50 多家。
将来五年浙江省旅行直接从业人员新增 80 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 多万人。
因为旅行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批国外旅客的增添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行业高技术人材需求大幅增加。
所以旅行业人材培养有广阔远景。
2.休闲农业旅行成为旅行业新的增添点休闲农业旅行是旅行方式由传统参观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记,是社会发展、人们花费观点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式旅行形式。
跟着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动,乡村相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荣喧哗的都市人愈来愈神往安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点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本专业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旅游企业所需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旅游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旅游业务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旅游企业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3.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适应旅游业快速变化的需求。
三、专业建设重点一)课程体系建设本专业将建立以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管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和创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本专业将建立以顶岗实、企业实训、社会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校企合作建设本专业将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共同完成顶岗实与就业工作,实现产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建设成果与效益本专业建设成果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就业率持续攀升;2.学生参与各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在旅游管理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3.与旅游企业的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建立,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眉山市和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支持。
2015.09~2017.09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完善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旅游服务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服务专业群建设方案一、专业群建设背景。
你知道吗?现在旅游可火啦!到处都是人背着包,拿着相机,满世界溜达。
这旅游一热,对旅游服务专业的需求那也是蹭蹭往上涨。
咱们得跟上这潮流,把旅游服务专业群好好建设起来,给旅游行业输送更多厉害的人才。
二、建设目标。
# (一)总体目标。
咱们的目标呢,就是打造一个超牛的旅游服务专业群,让这个专业群在旅游界那是响当当的。
不管是国内游还是国外游,只要提到咱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旅游企业都抢着要。
# (二)具体目标。
1.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出的学生那得是全能型选手。
既要懂得旅游管理的各种知识,像怎么规划旅游线路、怎么管理酒店,又要有超强的服务意识。
就像那种能在游客还没开口之前,就知道他们想要啥的那种本事。
而且还要能说好几门外语,跟外国游客交流起来就跟唠家常一样轻松。
2.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咱们的老师也不能差呀。
得把老师队伍打造成旅游界的“复仇者联盟”。
老师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比如说,有的老师得在五星级酒店当过经理,有的老师得带过无数次旅游团,走遍了大江南北。
这样他们教出来的学生才能学到真本事。
3. 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课程得像一顿丰富的大餐一样。
有开胃菜,像旅游概论这种基础课程,让学生先对旅游有个大概的了解;有主菜,像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这些专业核心课程,这是学生的看家本领;还有甜点,像旅游文化鉴赏这种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还能享受旅游背后的文化乐趣。
三、建设内容。
# (一)专业设置与整合。
1. 现有专业梳理。
咱们先把现有的旅游相关专业都拿出来看看,就像整理衣柜一样,把那些有点乱的专业都整理清楚。
看看哪些专业之间联系紧密,哪些专业还需要改进。
2. 新专业拓展方向。
根据旅游市场的新趋势,咱们得开拓一些新的专业方向。
比如说,现在乡村旅游不是很火吗?咱们可以考虑设置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专业方向。
还有那种高端定制旅游,也可以搞个专业方向,专门培养为高端客户服务的旅游人才。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邸光才(武威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项目组成员:魏红霞(武威市旅游局副局长)杨福(武威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程爱民(高级导游员)王正明(天马宾馆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潘从明(武威职业学院艺术系主任副教授)晋艺波叶金山许春华马静尤萍张海燕曹祯鲁芬霞一、建设基础(一)产业背景1.区位优势武威古称凉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是丝绸之路自东进入河西走廊后的第一大城,地处甘肃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位居我国大陆中心地区。
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东南与白银、兰州两市相连,西南与青海省和张掖地区接壤,区位条件良好。
地处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沿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长期以来,武威以其“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和“兵食恒足,战守多利”的重要地理位置而闻名遐迩,是古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都会,也是河西走廊东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于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产业优势武威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
丰富的汉唐文化,独具特色的五凉文化,多姿多彩的西域、西夏、藏、蒙、回鹘文化,兴盛发达的佛教文化,浓郁的民俗、民间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气势恢弘的雷台汉墓、“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举世无双的西夏碑、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见证地百塔寺、“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舍利子塔──罗什寺塔等一批历史名胜古迹享誉国内外。
同时还有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目前,武威已基本形成了以武威雷台汉墓、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白塔寺、罗什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沙漠治理志愿者基地和马路滩沙漠农业生态旅游区为代表的大漠休闲游,以天祝三峡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游三大旅游精品线路。
(完整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一、需求论证(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2010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达2454.07亿元,同比增长15.75%;旅游外汇收入达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居全国第七;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30万,间接就业人数650万。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政府也提出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在“旅游强市”战略指导下,建成了太阳岛旅游区等旅游景区。
以目前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预测,每年接纳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可以在300人左右,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特别是专业技能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将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对象,旅游专业的学生择业空间很大,就业前景乐观。
(二)专业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立足哈市,面向黑龙江为旅行社、景区、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导游技能及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逐步建成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深度合作。
2.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并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
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省学科带头人,并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
旅游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带头人:叶鸣蜂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旅游行业实际工作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能够胜任旅游行业相关岗位工作的实用型、技能型乃至基层管理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校的能力目标为:掌握并能够讲解省内知名景点,要求学生通过国家导游员资格考试,取得国导证;要求学生通过地导(天柱山讲解员)考试,取得地导证;要求学生通过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国家中级餐饮员、中级导游员资格考试。
本专业毕业生上岗后,能够很快成为合格的国家导游员、地方讲解员,或者旅行社工作人员,四星级以上酒店餐饮与客房服务的实用型及管理型人才。
二、专业职业规划与就业岗位群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取得两项省级精品课程立项资格。
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办学分为三种类型,即三年制就业班,三年制应用型高考班和五年制大专班(与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其中应用型高考班毕业生通过高考后可以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五年制大专班前三年在我校就读,后两年直接升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期满颁发大专毕业证书;三年制就业班毕业生通过两年学习后能够成为合格的国家导游员、地方讲解员、星级酒店餐饮和客房服务员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应用型初中级专门人才,优秀毕业生还可以在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四星级以上酒店、会展中心等单位工作,很快就能成长为领班、主管、经理等管理岗位的管理型人才.三、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一)技能就业班教学计划表二:(二)对口高考班教学计划鉴于我校旅游专业历年对口高考佳绩连连,课程开设合理,目前不宜作变动,学生可自主参加校选修课目。
四、专业教师队伍建设1、目前学校旅游专业组共有专业教师8人,在编教师5人,聘用3人,实训指导教师1人,双师型教师2人(叶鸣蜂、储茜娟)。
根据学校旅游专业建设需要仍需配备至少3名旅游专业教师,其中理论课教师2名,实训指导教师1名。
2、学校加大力度培养2—3名骨干教师.着重要在课程开发、校企合作和专业理论知识更新等方面组织培训和进修,使骨干教师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3、派遣专任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或到外校交流,每年每人不低于两周的时间,使其综合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有大幅度提高。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综合培养实力和水平,服务泰安“强市名城”建设,打造山东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1、专业建设背景旅游管理专业是山东服装职业学院首批设立的专业之一,2001年首次招生,经过11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条件不断改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趋于合理,教学管理制度日趋规范,我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现有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和餐饮管理与服务三个专业,为培养大专业的旅游人才搭建了坚实的专业平台。
2、专业建设的现状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但由于我院是新建院校,为自筹自资的事业单位,无论是在办学经验、管理经验、实训设施、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并期待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怀。
1)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双师素养和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育人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尝试;职业教育特色和职业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强化等。
3)校内实训设施急待充实和升级换代。
4)深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开拓和深化。
如:课程建设中企业参与不足,毕业生缺乏市场竞争力,课程的建设方面开发力度不足等。
如此导致生产性、仿真性、虚拟性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稳定性不够。
5)专业精品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题科研建设四个方面需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3、专业建设的优势1)专业精品建设开局良好我院2004年开展了“创名牌、树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精品建设活动,旅游系配合学院、教务处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完善工作,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中,理论和实践的比重为40%和60%,并且加大了顶岗实训的课时量。
例谈旅游管理的专业群建设
例谈旅游管理的专业群建设一、专业群建设目标专业群建设,一方面需要对行业发展进行调研,对人才需求有深入了解;另外对自身院校建设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深刻认知,在需求与供应之间寻求平衡;在人才规格与院校能力方面有深层对接,同时对院校地区发展也应进行研究,把专业群建设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结合河南地方经济特点,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的总目标可以表述为:根据市场导向,按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要求,以龙头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带动酒店管理、会展、空乘服务、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等整个专业群的建设,提高旅游及相关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水平,建成覆盖酒店管理、导游、空乘服务、会展策划等多个专业方向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能为本地及区域内高、中职院校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在旅游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成为中小企业人才教育中心,在社会培训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退役士兵高级技能培训方面提供与企业应用要求一致的培训和实训环境,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职业技能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二、专业群建设的思路1.特色专业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和引进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开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实训室;合作开发一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
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围绕该专业,由地方和学校一起来建设一个和特色专业基础相关的,内在联系紧密的,资源可以共享的专业群体,形成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1]。
可见,特色专业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只有建成了特色专业这个龙头,才能够形成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整体优势。
因此,特色专业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
一方面,专业群的形成需要特色专业来带动,只有把特色专业建设好了,才能够发挥它的辐射功能,建设好相关的专业群。
另一方面,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果又能促进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特色专业与相关专业群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5篇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5篇第一篇: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强旅游专业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结合我系培养人才方向、办学实力、条件和定位,特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规划。
一、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是我系坚持调整、改革、发展的五年,学院学科专业结构逐步拓展,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梯队的学术水平有一定提高,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科专业为适应旅游业全方位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增设了管理学基础、旅游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部分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拓展性,有利于综合人才的培养。
另外,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性也突现鲜明的特色。
体现了社会实践和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旅游文化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二)师资队伍该专业现有教师多名,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也比较合理。
(三)教学科研设备现有餐饮模拟实训室1个,客房模拟实训室1个,形体实训室1个,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
二、指导思想依据旅游产业要素和旅游人才发展规划,以及产学研一体、国际化办学要求,汲取先进教育理念,调整并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提升学院在旅游高等教育的影响力,人才在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力。
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一)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1.以旅游市场需求为中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其定位的目标最明显的特征无疑就是以市场为中心。
把自己推向市场,建立学校和市场联系的广泛渠道,成为整个开放市场的一部分。
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以为旅游企业输送人才为导向,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宗旨。
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调整专业口径,面向市场,把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作为开设课程的宗旨,把接受市场检验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旅游业展示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018年,我国旅游业的收入为5.97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9.94,占我国GDP总量的IL04%,近年来这三个数字仍然在不断攀升。
区域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素质的旅游产业服务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旅游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旅游业规模的扩大,造成该行业从业人员需求的激增,导致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紧缺。
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旅游产业应用型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发展和行业长远规划的必然选择,也是中职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通过对我市及周边区域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用人需求情况分析显示:目前旅游行业市场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表现在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
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从业水平普遍偏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熟悉旅游服务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高从业意识、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将备受青睐。
旅游企业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较大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为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
一、专业概况(一)专业定位面向现代旅游专业市场,培养适应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情况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校传统专业,是河北省骨干专业遵化职教中心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于2001年,2018年被评为河北省骨干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5人,学生276人,近三年招生情况良好,生源稳中有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一) 行业背景分析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
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
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
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
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
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
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条件(1) 区位优势突显休闲农业游发展前景嘉兴地处长三角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中心,与上海、杭州、苏州的距离均在90公里内,随着与上述城市1小时交通圈的建成,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随着嘉兴大文化、大市场、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等发展,文化旅游、购物旅游、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等将成为嘉兴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 嘉兴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已有旅游品牌支撑,为休闲农业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嘉兴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又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而且与“潮、湖、河、海、水乡古镇”结缘,有着钱江潮、南湖红船、桐乡乌镇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嘉兴带来的发展机遇,出台了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切实推动了特色农业和农业旅游资源开发。
目前嘉兴市已经建成海宁长安花卉科技示范园、桐乡华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秀洲田园乡村俱乐部等80多个休闲观光农庄,2008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创利税3000多万元。
嘉兴将在接轨上海中迎来难得的旅游发展机遇。
(三)专业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立足江南水乡,为特色休闲农庄、古镇旅游、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涉外能力,掌握导游技能及古镇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建设基础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建立于2002年,经过六年来的建设,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示范专业的创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一) 基本形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02-04级均实施了毕业前顶岗实习,05级利用第5、6两学期安排了为期一年的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06、07级实行“2+1”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在外实习)。
08级实行“3+1+1+1”培养模式。
通过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也为今后探索更好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二) 建立了结构比较合理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硕士学位教师5人(均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双师素质”教师3人。
同时专业还聘请来自行业和企业的5名专家和技术能手,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技能水平高,培养了具有较高层次的旅游方面的人才。
(三) 建立了满足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的实训室专业目前拥有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旅游信息化机房、形体训练房、情景模拟实训室,有仪器设备60多万元。
模拟导游室配有电脑、投影仪和配套的语音系统;餐饮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设备齐全,能满足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
(四) 建立了相对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专业与嘉兴各大旅行社、嘉兴沙龙国际宾馆、嘉兴南湖大饭店、嘉兴阳光大酒店、苏州新城大酒店、绍兴咸亨大酒店等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在学生实习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五)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成绩。
从05年起专业每年招生计划100人,平均报到率达到96%以上。
2005-2007共毕业旅游专业学生181人,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5%,经过毕业一年后的跟踪调查,单位满意率为91%。
近三年毕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个/人。
06、07年学生“国导”考证通过率分为45%和%,分别高出全省10和40个百分点。
“国导”考证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嘉职院已经成为嘉兴导游人才培养的摇篮。
三、专业建设目标(一) 总体目标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江南水乡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形成与江南水乡文化高度融合,与农村休闲观光充分结合,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构建“3111”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为知名连锁餐饮企业进行订单培养。
2.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整个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和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
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省学科带头人,并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副教授以上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30%。
形成素质高、教科研业务能力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4. 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学院二期教学用房建设和嘉兴市公共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建设,加大专业投入,建成旅游虚拟仿真系统。
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建立满足教学需求、合作紧密、实习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
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5.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学院的企业服务平台,建立旅游业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为旅游专业学生、旅游从业人员再就业和旅游业人才流动服务的平台。
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参与职业资格证考前辅导、参与嘉兴旅游调研和规划,参与中职旅游专业建设研究与指导、参与签约校外基地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使专业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四、重点建设内容(一)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嘉兴及周边地区旅游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建立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教学模式、“模块化”为特征为课程体系,以“四双(校企双授课、双指导、双监控、双评估)”为手段的“3111”人才培养模式(3学期校内基本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1学期企业岗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1学期校内管理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1学期企业管理能力训练)。
经过调研分析和企业专家的开发,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以思想、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旅游企业服务技能、旅游企业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3个教学模块。
依托建立的校外基地,通过认识实习、校内实训、下旅游企业(古镇、休闲农庄、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与旅游企业合作,组建特色班进行订单培养,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根据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1.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结合地区旅游对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任务领域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形成适宜于“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2.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大核心课程建设在做好课程标准开发的同时,依据岗位需求,重点将《旅游英语》、《酒店管理》、《古镇旅游文化概论》、《导游业务》、《旅游企业公共关系-酒店形象设计》5门课程建成“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完成课程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完善网络资源,突出“红、古、绿、蓝、银”的江南水乡“五色”文化特色。
从而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
优质课程建设进度表见表2-1。
表2-1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度表3. 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加大教材建设按照项目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原则,编写5本教材。
其中争取省部级规划教材1本,其它出版教材2本,校本教材2本。
(三)以“四个一”工程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1.全面提升专职教师整体水平一是深入开展“四个一”工程,每一名专业教师联系一家以上与自己业务背景有较强关联度的企业,通过每年组织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参加短期培训等措施,使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0%;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申报主持或参与各级教科研项目(课题);每一名专业教师与一名以上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结对,一方面有利于积极开展专业合作,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教师队伍;每一名专业教师每年结合课程教学项目,带领一批专业学生在企业(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二是根据学院总体部署实施专业带头人和名师培养工程,即“攀登工程”,计划有一名专业骨干教师能入选学院的“攀登工程”;三是实施青年教师的“培育工程”,通过三年建设,使2名青年教师能成为专业骨干。
2.切实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师结构在现有8名专任教师的基础上,以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实行内部人才多渠道培养与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相结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完善学术梯队。
到2011年底,专业教师总数达到22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兼职教师11人,使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