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状态监控与管理
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附件: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工作,促进信息系统运维工作适应公司各项业务工作需要,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称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业务应用系统、安全防护系统以及信息基础类应用。
(一)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以下简称“一体化平台”)是指信息网络、数据中心、集成服务和信息展现。
(二)业务系统是指公司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以及各单位正式运行的业务管理系统。
(三)信息基础类应用是指邮件、域名服务、目录、数据备份、信息综合运维监管、病毒防护、桌面管理、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等服务系统。
第三条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应纳入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部及所属各单位的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工作.第二章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第五条公司科技信息部是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法律、方针、政策、标准、规程及规范,组织制定公司统一推广建设业务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制度,对各单位信息系统运行工作协调管理和检查考核;协同安全监察部做好信息系统事故调查处置工作。
第六条公司各业务部门负责审批系统用户权限和业务应用配置参数,负责业务应用的数据质量管理和应用情况监督;组织业务应用的培训、交流、检查、统计、分析、评价和考核工作。
第七条公司信息中心负责公司统一集中部署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参与制定并贯彻落实各业务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细则;负责公司统一集中部署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的监管、指标统计和运行分析,编制信息系统年度运行方式、年度检修计划和公司信息系统运行月报,完成信息系统应急处置;负责公司信息骨干网(包括公司本部与各二级单位间的广域网、公司本部与外部单位的专网互联、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网络接入等)以及纵向贯通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负责公司本部的信息客户服务;负责对各二级单位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信息系统运行使用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运行使用管理规定1 目的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确保信息系统应用效果,制定本规定。
2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信息系统运行和使用管理。
3 职责3.1 企业管理部负责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运行实施监管,负责维护信息系统运行平台,负责信息系统软件升级;系统使用单位负责日常维护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
3.2 信息系统使用单位负责制定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要求规范使用信息系统。
4 管理程序4.1 用户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部门管理员、业务操作员,并分别履行下列职责:a、系统管理员:负责信息系统运行平台维护管理;负责为信息系统用户设置权限;负责对部门管理员进行技术支持。
b、部门管理员:负责终端用户系统的安装、使用指导及日常维护;分配业务操作人员的使用权限;根据业务需要设定流程;对业务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及时解决业务操作人员遇到的问题。
c、业务操作员:负责严格按系统运行要求及时处理业务,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4.2 安全管理4.2.1 信息系统用户实行一人一帐号,用户密码应严格保密并要定期更改。
因帐号和密码被他人盗用造成的后果由帐号持有人负责。
4.2.2 信息系统使用不得进行授权以外的非法操作。
4.2.3 系统使用人离开工作岗位时,必须及时退出系统。
4.2.4 凡岗位变动的信息系统用户,由系统管理员变更或注销帐号。
4.2.5 因工作需要变更使用权限的,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变更其操作权限。
4.2.6 部门管理员负责对业务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4.3 应急处理系统发生故障时,企业管理部必须及时处置并通知相关业务单位以降低由此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相关业务单位必须采取措施确保不得影响正常业务开展,在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后及时将有关业务数据重新录入至信息系统。
信息网络管理规定1 目的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的网络管理,制定本规定。
2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信息网络的管理。
3 职责3.1 企业管理部是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的主体。
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制度
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数据的安全可靠,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全部使用的信息系统,包含但不限于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软件系统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规范系统运行与维护的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系统安全稳定。
第二章系统运行管理第四条运行环境1.系统服务器必需放置在设备专用机房,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
2.机房内必需保持适合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3.机房内必需设置良好的灭火系统和UPS电源,以应对突发情况。
4.系统服务器必需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五条系统备份1.每日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并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以防数据丢失。
2.定期进行备份数据的完整性校验,确保备份文件的可用性。
3.备份数据必需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
4.保存备份数据的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以便显现问题时进行恢复。
第六条系统监控1.部署系统监控工具,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2.监控系统必需有报警机制,一旦显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定期分析监控数据,了解系统的使用情况和性能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七条系统性能优化1.定期对系统进行性能评估,针对性能瓶颈进行优化。
2.防止系统资源过度占用,合理调配服务器资源,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3.减少系统切换和重启,尽量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第三章系统维护管理第八条安全管理1.系统管理员必需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2.系统管理员必需及时应用安全补丁,防止系统被黑客攻击。
3.系统管理员必需设置强密码策略,并定期更换密码,确保系统密码的安全性。
4.系统管理员必需定期审计系统日志,尽早发现并解决异常情况。
第九条系统更新管理1.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更新,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不绝改进。
2.在进行系统更新时,必需先在测试环境进行验证,确保更新的稳定性。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监控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XX公司网站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监控管理,特制订此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XX公司。
第二章运行维护和监控工作第三条由技术部共同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和监控工作,保证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
第四条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对通信线路、主机、网络设备和应用软件的运行状况,对设备状态、恶意代码、网络流量、补丁升级、安全审计等安全相关事项进行集中管理,并形成监测记录文档,指定专人对监测记录进行整理并保管。
第五条监测记录应包括监测对象、监控内容、监控的异常现象处理等方面。
第六条组织人员定期每个月对监测记录进行一次分析、评审,发现可疑行为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形成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应包括监测到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措施等。
第七条维护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网络链路的实时监控,网络的连通性(内网、外网)、时延、丢包率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检查,出口链路或关键链路流量检查,设备备份工作等。
第八条定期每年对安全设备的策略进行一次检查,确保安全策略符合系统现状的要求。
第九条对设备和软件的日志定期每个月进行审计,了解整个网络的状况、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网络故障及攻击事件。
第十条设备和软件分为版本升级和相关库(如病毒库、IDS策略库)升级两部分。
在业务不能满足或者出现一个很严重的漏洞的情况下,要进行相关升级。
第十一条运维人员负责维护和监控责任范围内的设备,不得越权进行访问。
第三章安全运行维护和监控作业计划第十二条系统运维人员根据维护和监控工作内容制定各项计划性的安全维护工作。
第十三条作业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安全设备维护、安全监控、操作日志、日志审核、故障管理、测试等工作。
第十四条编制安全维护作业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明确执行期限,落实到人。
第十五条编制安全维护作业计划时,应明确各项作业的执行完成标志,提供可操作的核查手段。
第十六条安全维护作业计划核准下达后,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不得任意更改,如系统环境变化或遇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变动时,须经技术部核准后及时更新。
信息系统运营与维护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运营与维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营与安全维护,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护企业数据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订立本《信息系统运营与维护管理制度》。
二、信息系统运营管理2.1 系统运行环境1.硬件设备的配置、部署和维护必需符合企业标准和安全要求。
2.硬件设备的运行环境必需保持干燥、通风、无尘的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机房应设立特地的机房管理人员,负责维护机房的安全和规范操作。
2.2 系统运行与监控1.信息系统的运行必需依照操作规程和系统运维手册进行操作。
2.信息系统运行状态必需常常监控,定期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监控系统必需掩盖全部关键节点,实时监控系统各项指标,并及时记录和报警。
4.定期对监控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2.3 应用系统管理1.企业应用系统的选择和部署必需经过严格评估和授权,确保其安全可靠。
2.应用系统的更新和升级必需进行全面测试和备份,确保不影响业务运行。
3.应用系统的访问权限必需进行合理掌控,不得存在未授权用户或非法访问。
4.应用系统的日志记录必需完整,包含访问日志、操作日志、异常日志等。
2.4 数据管理1.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必需依照备份策略和恢复计划进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必需进行加密和权限掌控,防止数据泄露和窜改。
3.数据的归档和清理必需依照规定的时间和策略进行,确保系统的运行效率。
4.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必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
2.5 安全管理1.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必需订立和实施,包含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
2.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必需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确保安全事件及时发现和处理。
3.对信息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并及时修补和改进系统的安全性。
4.员工必需接受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本领。
三、信息系统维护管理3.1 系统维护管理1.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必需依照设备厂商的要求和企业规定进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动态监控管理制度是指针对企业内部各种动态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的一套制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在企业中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从动态监测的必要性、动态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动态监测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动态监测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动态信息,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应对风险。
动态监测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实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动态信息,从而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
其次,动态监测的内容包括市场变化、竞争动态、供应链变化、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
市场变化是企业需要紧密关注的一个方面,包括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动态、消费者行为的变化等等。
另外,供应链的稳定性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需要实时监测供应商的表现和供应链的稳定性,以便及时调整供应策略。
此外,企业还需要关注技术创新的动态,以便抓住技术发展的机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动态监测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通过统计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
例如,通过收集市场销售数据,企业可以了解产品销售情况和市场份额的变化,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定性分析则主要通过专家经验和市场调研等方法进行,通过收集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市场动态和潜在风险。
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结合,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建立和运行动态监测管理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内容,确定监测维度和指标。
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可能关注的内容不同,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指标。
其次,需要建立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动态监测提供了很多方便和有效的手段,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实现动态监测。
最后,需要建立反馈和改进机制,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管理层,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经营策略。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中重要的组织管理工具之一,扮演着收集、储存、处理、传递和利用信息的重要角色。
它的运行管理对于有效地支持企业的日常运作、决策制定和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维护数据安全、优化系统性能和持续改进方面,论述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一、数据安全维护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安全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
为了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下措施应得到有效落实。
1.1 强化访问控制建立合理的用户权限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岗位和职责的需求,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同时,制定严格的密码策略,防止弱密码和密码泄露的风险。
1.2 加强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定期备份数据的机制,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
同时,定期测试数据恢复的可行性,以确保在系统出现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能够及时恢复。
1.3 实施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制度,通过对系统操作日志的监控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异常行为。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杜绝安全威胁对系统的影响。
二、系统性能优化信息系统的性能对企业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系统高性能的运行,以下方面需予以重视。
2.1 确保硬件设备的稳定性定期检查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升级,以确保硬件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 进行性能监控和调优运用性能监控工具实时监测系统的性能状况,及时发现瓶颈和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优措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2.3 优化数据库设计和查询语句通过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和优化查询语句的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查询时间,提高系统的数据库性能。
三、持续改进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3.1 建立问题反馈和处理机制建立用户问题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和处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
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解决用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系统的用户体验。
3.2 加强系统维护与升级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及时安装补丁和更新软件版本,以提高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规范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提升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三、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职责1. 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应负责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制定系统维护计划,定期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检查。
2. 系统管理员应负责系统日常的监控和运维工作,及时处理系统异常,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3. 企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监督,及时处理管理部门提出的问题和需求。
4. 所有部门员工应配合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工作,遵守系统管理规定,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四、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措施1. 制定完善的系统维护计划,包括系统的巡检、备份、更新等工作。
2. 加强对系统日志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异常问题。
3. 做好系统的备份工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 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漏洞扫描和整改,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5. 定期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和升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6. 做好系统的版本管理和更新工作,及时安装系统更新,提升系统的功能和安全性。
五、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系统运行维护相关规定和流程,不得私自修改系统配置及操作。
2. 遵守系统管理权限的使用原则,不得越权使用系统管理权限。
3. 对系统日志进行定期审查和分析,及时发现系统异常和安全威胁。
4. 做好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加强对系统的安全意识培训。
5. 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考核企业应定期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以激励运维人员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
七、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意义信息系统是企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信息系统运维与管理
信息系统运维与管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大量企业、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开始依赖各种信息系统,以实现生产、管理和服务目标。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信息系统运维与管理,实现对信息系统的有效监控、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能够顺畅地运行、达到预期目标。
信息系统运维是指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其进行有效运作、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确保信息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并且在发生故障和问题时,能够及时恢复正常运行。
具体来说,信息系统运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监控与管理。
这是信息系统运维的重要内容,通过监控系统状态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监控工具和技术,比如网络监控、数据库监控、应用服务器监控等。
2.系统维护和修改。
在信息系统运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故障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维护和修改操作,比如故障排查、系统升级和安全补丁打补丁等。
3.数据备份和恢复。
数据备份是信息系统运维的重要内容,可以在系统故障、人为误操作或者数据丢失等情况下保证数据不会永久丢失。
此外,数据备份也是数据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能够有效避免各种安全问题。
除了信息系统运维外,信息系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信息系统管理是指使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实施和评价,以达到管理目标的过程。
具体来说,信息系统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在系统开发和实施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规划,确定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并且设计出合理的系统架构。
2.系统运营和绩效管理。
在信息系统上线后,需要对其进行运营和绩效管理,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和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需要监控系统的绩效指标,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3.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是信息系统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管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运转的重要支撑。
从企业的资源规划到个人的日常社交,信息系统无处不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要确保这些信息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并实现其预期的价值,有效的运行与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
信息系统的运行,简单来说,就是让系统在日常的业务活动中正常地“工作”。
这包括了硬件设备的稳定运行,如服务器、网络设备等,以及软件系统的顺畅执行,如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这意味着系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正常运行,减少停机和故障的发生。
例如,对于一家在线购物网站,如果系统频繁出现故障导致无法下单,那不仅会影响用户体验,还会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在保障可用性的基础上,性能的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性能良好的信息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请求,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事务。
想象一下,在银行的业务系统中,如果每一次交易处理都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那必然会引起客户的不满,甚至可能导致客户的流失。
为了优化性能,需要对系统的硬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如增加内存、提升处理器性能等;同时,对软件进行优化,如改进算法、优化数据库结构等。
信息系统的管理则是一个涵盖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作。
它包括了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以及后续的维护和改进。
在规划阶段,需要明确系统的目标和需求,结合企业的战略和业务流程,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架构。
这就好比在建造一座大楼之前,要先设计好蓝图,明确要建多少层、有哪些功能区域等。
设计阶段则是根据规划的要求,详细设计系统的各个模块和组件。
这包括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流程设计等。
开发阶段就是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代码和系统实现。
在实施阶段,要将开发好的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并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而系统的维护和改进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变化,系统可能需要进行功能的扩展、性能的提升或者安全性的增强。
公司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公司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篇一:公司监控管理制度监控管理制度为保证监控设备与信息的安全, 保障监控管理有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工作秩序, 特制定本制度:一、监控管理员制度1. 为确保监控机房安全, 根据岗位职责设立监控管理员, 负责对机房内各类设备, 软件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
2. 监控管理员应认真履行各项监控机房管理职责, 定期按照规定对机房内各类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报告,解决硬件系统出现的故障,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监控管理员应及时完成监控数据的刻录归档, 确保监控数据完整无误, 不得无故中断监控,不得漏刻监控资料,未经刻录不得无故删除监控资料.监控工作结束后,相关设备应及时关闭.4.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数据资料必须由监控管理员负责保管,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拷贝,下载和外借;严禁任何人在监控计算机上使用未经检测允许的介质(软盘,光盘等) , 严禁在监控计算机上做与监控无关的事情.5. 实行工作人员值班制度. 值班人员应按规定做好实时监管工作, 并做好书面情况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妥善处理.6. 监控管理员要经常督促检查本制度执行情况,做好情况记录,切实履行管理职责, 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汇报.7. 严格按规定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密切注意监控设备运行状况,保证监控设备安全有序,不得无故中断监控,删除监控资料。
二、图像信息保存、使用登记制度1. 厂内监控系统图像实行自动保存,图像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每周对监控系统图像进行查看,及时发现问题。
2. 外来人员需要查看监控图像需主管批准,填写监控信息图像查看记录表,对图像信息的录制人员、调取时间、调取用途等事项进行登记。
三、安全保密制度1. 监控计算机要设置密码,严禁将计算机密码告知无关人员2. 每周一、三、五行政办配合对监控保存影像进行抽段查验(2-4小时)。
3. 未经相关领导批准,任何人员不得将公司的监控数据、软件及资料复制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4. 未经公司许可,公司以外任何人员不得使用操作监控计算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系统管理员岗位的职责简述(通用25篇)
系统管理员岗位的职责简述(通用25篇)系统管理员岗位的职责简述篇1职责1、负责公司计算机软硬件、信息管理后台、文印办公设备及网络的维修、保养和更新;2、协助公司各系统后台的账户管理、确保账户及操作权限符合公司标准,后台账户安全与检测、数据备份等工作;3、负责公司IT类固定资产的管理;4、协助建设与维护公司网站;5、负责电信机房服务器托管的维护等;任职资格1、大专以上学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毕业;2、二年以上的企业网络管理、服务器网管工作经验;3、熟悉局域网建设,对路由器设置、网络结构设置熟练,熟悉各类网络协议和服务,比如TCP/IP协议、各类路由协议、WEB服务、DNS服务、DHCP服务、HTTP服务等;4、熟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服务器、路由器、网络布线、电话布线等日常维护保养。
系统管理员岗位的职责简述篇2职责:1、负责按照操作手册执行信息系统的日常起停、值班监控以及异常报告,各数据中心的日常值班;2、机房环境、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的例行操作、定期巡视检查和实行运行监控;3、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反馈;4、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运行部署、监控、管理和性能分析。
任职要求:1、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工作踏实仔细、有高度责任心、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具备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该岗位需值夜班;4、具有期货从业资格证优先;5、有一定Linux操作系统和oracle数据库管理经验,有相关资格认证者优先。
系统管理员岗位的职责简述篇3职责:1、系统、网络、数据库、应用的监控维护并保障其稳定运行;2、负责交易系统的软件优化和完善;3、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网络设备的安装和调试;4、协助部门经理或主管消除引发重大故障发生的可控因素;5、日常工作的完成:对帐、对其他部门的数据统计、保障系统的升级与下装稳定可靠性等;6、运营管理的值班经理的相关工作;7、部门内部文档管理、资料的整理接报表制作;8、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而制定的管理办法。
下面是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的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提高信息系统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便于企业管理和决策,保障员工的正常办公、工作和生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运行维护管理的职责第二条企业运维部门是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责任部门,负责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企业运维部门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方案和计划;监控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解决运行故障;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协调各相关部门配合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
第三章运行维护管理的内容第三条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包括硬件方面的运行维护和软件方面的运行维护。
硬件方面的运行维护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网络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存储设备的定期清理和备份;打印设备的维护和维修。
软件方面的运行维护包括但不限于:系统软件的定期升级和更新;应用软件的安装和配置;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第四章运行维护管理的流程第四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首先进行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行故障;对硬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硬件设备的稳定运行;对软件进行定期升级和更新,确保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防止数据丢失造成的影响。
第五章运行维护管理的要求第五条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要求是: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提高信息系统的服务能力和效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配备专业的运维人员,并进行定期培训;及时记录和汇报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六章运行维护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第六条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主要包括对运维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和提升。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最新文档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最新文档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而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对于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护信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进行讨论,探索其具体内容和关键要点。
一、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是指对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工作。
运行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设备管理硬件设备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对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选型、采购、配置、安装和维护等环节。
同时,还需要做好设备的备份和更新,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或技术升级需求。
2. 软件系统管理软件系统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软件系统的管理包括软件的安装、升级、配置和维护等工作。
同时,需要关注软件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及时更新软件的安全补丁,保护系统免受病毒和黑客的侵害。
3. 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管理是信息系统中数据存储和访问的关键环节。
对于数据库的管理包括数据的备份、恢复、优化和安全保护等方面。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可以防止数据丢失,优化数据库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安全保护可以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 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是各个设备和用户之间相互连接的桥梁,网络管理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监控和维护等工作。
网络管理需要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高速和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以满足用户对信息的及时获取和交流需求。
5.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是运行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安全管理包括对系统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日志监控和安全策略等方面的管理。
通过加强对系统的安全管理,可以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二、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维护是指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修复,以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正常功能。
维护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故障排除与修复系统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维护人员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排查和修复。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一、维护管理目的为了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系统故障风险,提升业务处理能力,减少系统运行中断,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应用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三、维护管理责任1、企业信息化部门负责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包括日常巡检、故障排除、性能优化等工作。
2、部门各负责人要对本部门信息系统负责,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企业信息系统供应商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要对系统维护管理负责,包括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
四、维护管理内容1、日常巡检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巡检,包括硬件设备状态、网络连接状态、系统运行状态、存储设备状态等。
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2、故障排除对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的排除,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网络故障等。
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性能优化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调整,包括对系统资源的合理分配、对系统配置的调整、对系统的升级更新等。
4、安全管理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对系统的安全性评估、安全策略的制定、安全技术的应用等。
5、备份与恢复进行系统数据的定期备份,并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在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能够及时进行数据的恢复。
6、监控与报警建立系统的监控机制,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设立相应的报警机制,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够及时作出响应。
7、用户培训与支持对系统使用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
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解决系统使用中的问题。
五、维护管理流程1、故障报告系统使用人员发现系统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信息化部门报告,并提供相关问题的详细描述。
2、故障诊断信息化部门接到故障报告后,立即进行故障诊断,找出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
3、故障排除信息化部门根据故障诊断结果,进行故障排除工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4、维护记录对系统的巡检、故障排除等相关工作进行记录,包括记录巡检结果、故障情况、维护措施等。
系统管理岗位职责
系统管理岗位职责一、岗位概述系统管理岗位是指负责企业内部信息系统运行和管理的职务,包括管理和维护企业的硬件设备、软件应用及网络系统等,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
二、岗位职责1. 设计和维护信息系统系统管理员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设计和维护信息系统的架构,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他们需要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持续关注系统性能和安全漏洞,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解决方案。
2. 硬件设备管理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企业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他们需要进行设备的采购、配置和部署工作,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排除故障和进行维修。
3. 软件应用管理系统管理员需要管理企业的软件应用系统,包括安装、配置、更新和维护等工作。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类软件应用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并解决用户在软件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员需要管理企业的网络系统,包括局域网和互联网。
他们需要监控网络流量和带宽利用率,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他们还需要配置和管理防火墙、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以及处理网络故障和安全事件。
5. 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管理员负责企业重要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他们需要定期备份数据,并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数据恢复策略,以应对各类意外情况,如硬件故障、病毒攻击和人为误操作等。
6. 安全监控与防护系统管理员需要负责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控和防护工作。
他们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漏洞、病毒和网络攻击等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防护。
他们还需要制定和执行安全策略,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水平。
7. 用户支持和培训系统管理员需要提供用户支持和培训,解答用户在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培训用户正确使用系统。
他们需要编写用户手册和操作指南,记录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确保用户能够顺利使用系统。
8. 技术支持系统管理员需要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其他部门解决技术问题。
他们需要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为他们提供系统支持和咨询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信息系统运行的管理
信息系统运行的管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运营的核心支撑。
从企业的资源规划到客户关系管理,从政府的政务服务到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对于保障业务的连续性、提升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要确保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并非易事,这需要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方法。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就要求对硬件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例如,服务器的风扇是否正常运转,硬盘是否有潜在的故障风险,网络带宽是否能够满足业务的需求等等。
同时,软件系统也需要及时更新补丁,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以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此外,还需要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系统故障或灾难事件。
性能优化是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数据量的增加,系统可能会出现运行速度变慢、响应时间延长等问题。
这时候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
例如,通过优化数据库的查询语句、调整服务器的参数配置、增加缓存机制等方式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同时,还需要对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资源瓶颈问题。
安全管理是信息系统运行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网络攻击、病毒感染、数据窃取等安全威胁时刻存在。
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策略和防护体系。
这包括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安全设备,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制定严格的数据访问和操作规范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用户支持和培训也是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户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及时为用户提供帮助和解决方案。
同时,为了让用户更好地使用系统,提高工作效率,还需要定期对用户进行培训,让用户熟悉系统的功能和操作流程。
信息系统运行监控制度
信息系统运行监控制度
为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医院运营和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1、我院信息系统运行监控包括网络设备运行、信息软件运行、服务器及存储设备运行、机房设备运行、备份软件运行、监控设备运行及其他软硬件运行状况的监控。
2、信息科应根据系统不同特点及维护质量要求,制定周期监控计划。
3、监控包括网络巡查和现场巡查两种方式,网络设备运行、信息软件运行、服务器及存储设备运行、备份软件运行可以采取网络巡查;机房、弱电间、LED及触摸屏等要采取现成巡查。
4、监控计划不得任意更改,各负责人应认真执行监控计划,并按设计好的表格做好记录。
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执行监控计划,应限期补齐,认真分析作业结果,及时处理预警事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并做详细记录。
5、监控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1)厂商维护手册建议的预定义处理作业;
(2)系统告警和资源占用状态观察;
(3)预防性维护工作,包括各类参数、数据备份、存储和管理;
(4)性能指标观察和记录;
(5)日志审核;
(6)设备能否正常运行。
6、信息科经常对监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定期汇总分析,产生维护评价并进行持续改进。
监控系统运维
监控系统运维监控系统运维是现代企业信息技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监控系统的持续运维,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问题,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监控系统运维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常见的运维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述监控系统是指通过监视和收集目标对象的信息,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评估和反馈。
监控系统运维是指对监控系统进行管理、配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发挥有效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控系统运维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要性1. 提升运维效率:监控系统运维可以通过监测关键指标,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提升运维效率。
2. 保障系统稳定性:监控系统运维可以通过对系统进行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3. 提高安全性:监控系统运维可以发现系统安全漏洞和风险,加强系统的安全性防护,减少潜在威胁。
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监控系统运维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业务发展方向。
三、运维手段1. 系统巡检:定期对监控系统进行巡检,检查监控指标设置是否准确、监控对象是否完整等,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日志分析:通过对监控系统的日志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信息和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3. 告警管理:对监控系统的告警规则进行优化和管理,确保告警信息准确有效,降低误报率,提高告警处理的效率。
4. 性能优化:对监控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包括优化监控指标的采集频率、优化存储和处理方式等,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5. 数据分析:对监控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潜在问题和优化空间,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6. 安全管理:加强监控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包括对监控数据的加密存储和传输、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等,减少潜在安全风险。
四、总结监控系统运维是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状态监控与管理的信息化在企业内部运行着许多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管理员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负责这些系统的运行状态监控与管理,这也是信息系统管理员的日常工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系统管理员往往疏于日常监控与管理,只是在出现故障时才疲于应急维修。
因此加强日常运维管理,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是必需的,也是IT专业人员专业性的体现。
本文在以下部分讨论WINDOWS环境下信息系统运行状态监控与管理的信息化实现,文中代码以SERVER2003标准版为例,在.NET2008下调试通过。
一、信息系统维护工作现状信息系统运维最重要的是服务器软硬件及网络环境的监控与维护管理,包括同下几方面内容:●服务器操作系统运行状态监控(CPU负载率、内存占用率等)●服务器日志监控(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相关服务运行状态监控(数据库服务、IIS服务、杀毒软件服务等)●进程监控●漏洞修复管理●网络状态监控●硬件状态监控●信息系统软硬件运行故障处理记录●数据库运行状态对上述工作,常规的方式是人工检查后再填写纸质记录表。
这种工作模式存在以下问题:●不便于追溯分析与相关性分析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可能的原因很多。
总体上是软硬件环境,但具体原因有网络、硬件故障、操作系统故障、服务配置与运行、病毒、异常进程、负载等。
根据维护经验,许多故障是重新启动一下服务器就好,系统管理员往往对具体什么原因不追查或不便追查。
在实际工作中,日志中经常有各种严重错误信息,但也不影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有些原因是积累性或累加性的,如不必要的服务对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等,这些都要进行相关性分析。
在故障处理时,相关性分析尤其重要,可以迅速定位故障、减少判定时间。
●工作效率低、发现潜在问题难。
系统管理员日常巡检一般是登录到服务器,在系统资源管理窗口看资源使用情况、在性能窗口看系统负载、在事件窗口查看日志、在服务窗口查看相关服务运行情况、在任务管理窗口查看异常进程、PING网关查看网络情况、查看杀毒软件服务日志、查看硬件指示灯。
如有异常或故障,则处理故障后,再填写故障处理记录。
由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管理员并不是专职的系统管理员,同时用于信息系统维护的工作时间不是很多,特别是在信息系统运行正常时,往往巡查流于形式。
在一个个界面切换,在短时间内从满屏信息中排查出异常迹象,效率很低,发现潜在问题的可能性极小。
●对于全局性问题不易统一处理、根本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故障,如病毒、漏洞引发的故障,往往是全局性的,在全厂范围内所有服务器都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
处理这类故障隐患,需要统一排查统一处理。
而人工或纸质记录表方式不能支持这方式。
在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才发现设计缺陷或硬件选型、软件不兼容问题也是时有发生。
在上线初期,用户数据量很少,运行一段时间后随着数据量和访问量的急剧增加累积,这些问题才可能暴露出来。
对于这种故障需要配合软件程序排查,排除或确定服务器软硬件环境因素,才能确定问题最终根本解决。
●不易开展技术积累和团队管理因为并不是专职人员,企业内部系统管理员水平差异较大。
因此基于团队管理,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分工合作,各人专攻不同的技术领域。
人工方式巡查和纸质报表记录,基本上取决于各人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一份完善的故障处理记录包括以下内容:故障现象、发生时间、处理人、故障判断思路、判断依据、故障确认方式、故障处理方法、处理结果。
其中故障发生时间对于分析故障规律至关重要,根据故障时间查询故障时间点前后日志和系统环境状态可以分析出故障规律。
而纸质报表是不能反映准确反映故障前的系统状态的。
处理结果的跟踪反馈如果人工完成则也很费时费力。
经验来于故障处理,如果不能完整地记录故障处理所有信息,则是在浪费宝贵的经验。
而团队的经验积累,是不可能靠师傅带徒弟这种传统的方式。
二、解决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用程序自动将信息系统状态数据写入数据库,再进行数据关联查询分析,最终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这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笔者开发了基于WMI技术的信息系统监控与管理系统,基本实现解决了上述问题。
程序用.NET2008C#开发,运行环境为WINDOWS SERVER2003标准版、SQLSERVER2008。
1、需求分析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如何获取系统运行状态数据,这些数据分如下几类:●系统基础配置信息:内存、CPU、硬盘等●系统实时负载信息:CPU负载、内存使用率、磁盘队列长度、网卡吞吐率等●日志:应用日志、系统日志、安全日志、某些应用程序专有日志等●服务运行状态:服务的启动方式、当前运行状态●进程信息:正在运行的进程名称、系统资源占用率等●网络状态信息:对于服务器主要是网关、关联主机等IP是否能PING通●硬件状态:硬件报警及报错信息等●数据库运行信息:错误报警信息、存储空间信息、负载信息等有了这些数据,可能通过数据关联查询,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做的也就是一个常规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获取上述信息的技术涉及到以下几种:●WMI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WMI)是可伸缩的系统管理结构,该规范采用一个统一、基于标准且可扩展的面向对象接口。
它提供与系统管理员信息和基础WMI API交互的标准方法,主要由系统管理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用来访问和操作系统管理信息;它可用来生成组织和管理系统信息的工具,使系统管理人员能够更密切的监视系统活动。
WMI提供了一套内置在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丰富的系统管理服务,可以在有大量的应用程序、服务和设备的系统中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功能。
它允许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使用简单的、一致的机制,去查询企业中的任一台计算机上的信息,或是进行系统配置。
通过WMI接口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硬件设置,状态信息,驱动器配置,BIOS信息,应用程序的设置,事件记录信息,以及其他。
WMI通过一组API来获得信息,但它表征的是一种通过一个简单,工业标准对象管理模式来获取信息的函数。
这使得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不必学习Windows的每一个API的具体细节。
.Net FrameWork SDK对WMI提供了全面的支持,.Net FrameWork SDK为Visual C#能够操作WMI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命名空间"System.Management"。
在命名空间"System.Management"中提供了大量用以处理和WMI相关的类、接口和枚举。
●WINDOWS自带的性能监控WINDOWS自带的性能工具,可以进行对系统负载进行监控,并能设置报警将监控信息发送到MS SQL数据库或在系统日志里记录。
●POWERSHELL脚本POWERSHELL相当于一个轻型C#平台,基于.NET Framework框架,提供命令行交互式和脚本功能,实现WINDOWS平台的资源管理。
●.NET.Net FrameWork SDK对WMI提供了全面的支持,.Net FrameWork SDK为Visual C#能够操作WMI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命名空间"System.Management"。
在命名空间"System.Management"中提供了大量用以处理和WMI相关的类、接口和枚举。
当然作为微软最新一代开发平台,直接调用底层API也是无所不能的。
●VBscript与.NET类似,VBScript通过调用WMI对象也能实现对WINDOWS平台的资源管理。
2、相关技术方案分析由上述相关技术简述可见,最底的是WINDOWS API,功能强大但使用复杂。
WMI和是WINDOWS平台内置的面向系统管理员的接口规范和脚本环境,但直接用脚本编写信息管理系统太麻烦。
WINDOWS自带的性能工具使用方便,但有两点麻烦,一是只能获得系统负载信息,二是只支持写入MS SQLSERVER数据库。
POWERSHELL功能强大,但适合于系统管理员写脚本。
作为编程语言,C#比VBScript方便很多,企业内网环境下,用C#写WINFORM 程序是最简单的。
其它语言也可以实现,但C#和VBScript是微软体系内的平台,与WINDOWS 平台与WMI结合紧密,因此比其它语言更便捷。
综上所述,开发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监控与管理系统,可行的技术方案有如下几种:●直接在编程环境下用API编程●C#或VBScript调用POWERSHELL脚本●C#或VBScript调用WMI对象笔者采用是的C#或VBScript调用WMI对象方案,是因为个人原因对C#比较熟悉。
但第一种方案应更高效安全。
如果熟悉POWERSHELL,第二种方案更好。
3、编程思路后台数据库表结构很简单,一张主表,其它都是从表。
主表记录每台服务器资产管理信息,字段为主键、管理员姓名、信息系统名、角色用途、IP、system username、password、资产编号、存放地点等。
服务器基础信息表记录每台服务器内存、操作系统、型号、序列号、本地硬盘总容量、内存总量信息。
服务器基础信息表与主表主键一对一关联,其它从表都是与主表一对多主从外键关联。
日志、负载、服务、维修以及人工检查项都是单独一张表。
主程序做成服务,根据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定期启动自动抽取服务器状态数据。
然后通过查询进行关联分析,同时还可以设置报警值,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
4、具体实现以下代码是C#下获取磁盘容量的片段示例:ConnectionOptions op = new ConnectionOptions();//远程计算机用户名称ername = username;//远程计算机用户密码op.Password = password;//设置操作管理范围,需要知道远程服务器的IP、用户名、口令。
ManagementScope scope = new ManagementScope("\\\\" + ip.Trim() + "\\root\\cimv2", op);//连接远程计算机scope.Connect();//查询WMI对象--取逻辑磁盘总容量System.Management.ObjectQuery oq = new System.Management.ObjectQuery("SELECT * FROM Win32_LogicalDisk where DriveType=3");ManagementObjectSearcher query = new ManagementObjectSearcher(scope, oq);//得到WMI返回结果ManagementObjectCollection cq = query.Get();//定义存放磁盘总容量的变量Double hd=0//获取每个磁盘容量并累加foreach (ManagementObject mo in cq){hd += Convert.ToDouble(mo.GetPropertyValue("Size")) / 1024 / 1024 / 1024;}代码解释首先要在工程引用中添加System.Management,而不是仅在声明部分添加。